為什麼在職業的某一階段 很多金融非金融的人士都希望能進入PE行業?

金融領域完全不懂 不過最近考慮做職業規劃的問題 搜集了一些資料 發現一個有意思的現象 很多金融人士比如目前在投行的 或者其他非金融人士比如tmt行業 都希望將來能夠進入PE。 再比如 很多mba的職業規劃都把能進PE當作非常好的職業機會,很多曲線救國先進mbb或者其他ibd 然後時刻緊盯著這個行業找機會。我查了一下最基本的關於PE的信息 但是因為離這個行業非常遠 還是不是非常理解這種現象 而且PE的exit opportunity是什麼呢?
當然我是說這種現象很多 不是全部


錢多


Personally我覺得PE從長期來看真的能提供很好的career track。

先說MBB吧,我覺得諮詢一直沒有培養自己own baby的成就感,它的business model就要求我們獨立客觀的解決問題。所以直到AP即便才能有一點主人翁意識以及為firm創造價值的機會。但即使如此,我們的對象仍然是諮詢公司而非實業。但是反過來講,MBB對BA的鍛煉是其他地方都比不了的。

IB其實是個很糾結的選擇,到了VP、MD級別當然能夠實現一定的財富自由,也能夠去主動的打項目、負責項目,這個晉陞渠道也比諮詢要快一點,但是之前A的幾年實在是太suffering了,完全是老大讓幹啥才做啥,雖然這是積累經驗的過程,但實在是形式大於實質。

所以PE從中長期是一個非常好的選擇,到了VP級別就可以跟投,而且很早就對自己的performance負責。另外身為一個買方自然也是大爺,能夠看到行業和公司里不一樣的東西,也能改變其運作模式,make an impact。同時跟二級市場相比更加自由,合規要求較弱。

個人感受,僅供參考。


因為PE比起賣方機構來說起碼做到了相對意義上的錢多事少離家近


剛回國時做過一段時間PE,當然不是什麼了不起的大公司啦

而後我如今就希望有機會讀完博士能進MBB或者高校教書

每個人想要的東西不一樣吧,就像一座圍城

當然多數人學金融做金融初心就是融金


lifestyle好點。
至於買方比賣方地位高錢多什麼的只能說想太多。


我看到上面很多人回答了關於為什麼想進PE的問題 我想補充一點是,個人理解可能芸芸眾生都很迷茫,不僅對於現在的畢業生,對於三十多歲成家立業的人來說,也可能對自身從事的行業和工作性質產生懷疑想進入其他的行業但發現自己兩鬢已白 機會成本過大,許多在行業內做了許久的人來到PE依然cover之前從事的行業。因此我認為,PE還有巨大的優點是讓迷茫的人有機會去多cover一些公司和行業,懂得自身的不足和優勢從而更好地發揮自己的特長。
第二點 關於exit opportunity,本身自己就是一個opportunity,但非要說要一個exit,會與IBD殊途同歸,在與公司共同成長的過程中,發現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業,把自己從一個高級打工仔變成一個business的開拓者或者這個行業的領先者
本人拙見,才疏學淺,還望見諒


謝邀。
個人覺得因為PE是買方,投行(投資銀行部)是賣方。
買方工作壓力沒那麼大,時間相對自由,也不需要費力討好誰。
現在很多投行都有自己的PE部門了


因為行業充滿了創意,無限的可能,和希望。


在某不知名PE從事法律工作,談談我的感受。我從事過訴訟,訴訟就像一場戰鬥,你要打倒對方,把對方踩在腳下,不要給對方爬起來的機會。你會看到太多人性的黑暗之處。我也從事過非訴,非訴就是不斷地DD,寫盡調報告、起草法律意見書、規範意見等。它會不斷榨乾你的時間、生活,甚至是身體。在PE,雖然我還是經常做DD,做的還是法律工作,可是我卻會不自覺從那些投資經理的角度去思考這些企業是否值得投資,去不斷驗證自己的判斷,不斷拓寬自己的思維方式;我有機會每周、每月不斷地接觸到形形色色的創業者、企業家,感受他們不同的性情;與他們的訪談,你會不斷地學習到新的東西、思維,了解到每個行業的知識。你永遠面對的都是新鮮的事務、新鮮的人,這真的比坐在辦公室里敲那些文件有意思多了。


項目可見,賺到多少自己心裡有數並且大概知道能分到多少。

時間相對自由。

只要能堅持學習、堅持接收新鮮事物,經驗越多(越老)越值錢。


我之前是一家外資頂尖投行的總部IBD投資銀行分析師,然後跳槽到buyside做私募投資,但不是小型PE基金而是一家大型金融機構裡面的戰略+私募投資團隊,勉強回答一下吧。

其實sellside轉buyside,圖的就是

  1. 錢多(不過有時候錢未必更多)
  2. better lifestyle
  3. 還有自己可以領導項目且看到投資回報的自主權

Pe本身就是exit opportunity了 -__-
另 先問是不是 再問為什麼


謝邀。
從工作崗位的角度說,優秀的PE平台往往意味著堅實的股東背景,不錯的收入水平,和說出來高大上的自豪感。
從工作內容的角度說,PE其實更適合某個領域的專家,又結合了銀行的角色,對應屆生個人不建議直接做PE。同時,認識的PE朋友都是在某家公司深度調研,做的dd比對自己媳婦還了解,這個對產業和公司的了解深度是很費力和費時的,因此加班很多。
從投資的角度說,PE比二級市場投資戰線更長,因此更加謹慎。
不太確定你說的退出策略是?如果是說職業生涯的備選,大可以轉型研究吧。


因為PE的確是比較好的工作,比如一般在投行做了多年的IBD之後才有機會過去做。因為PE等於直接投資上市公司的股權,一方面你會看到很多優秀的創業者,好的公司,新的項目,豐富你人生的閱歷和經驗;另一方面你會有機會投資他們的股權,等多年後公司上市你的投資可能有百倍甚至千倍的回報,讓你賺到大量的金錢;最後等於別人一生只能做一家公司,你卻可以成為很多公司的股東,享受他們的成長帶來的樂趣和收入。試想下在很多年前你拿錢投資了阿里巴巴和騰訊成為早期股東後,到現在是怎麼樣的感謝就知道了。


入行以為賺錢多是目的,單用小時收入衡量比這行收入多的行業多了去了,加班開會是常態,剩餘時間在出差,手機電池報廢快,只是看起來很美,嘗起來很酸,不是真愛會很痛苦,壓力大,折磨人,所以慎入!
最大收穫是會重塑你對商業的思考邏輯,對宏觀和微觀判斷,對花花世界有新的認知,至少不會被忽悠創業,知道有所為有所不為。over


推薦閱讀:

從現在來看,短短 10 年美國就產生了一次金融危機,那麼 1999 年廢除《格拉斯-斯蒂格爾法案》是否是錯誤的?
商業銀行為何需要藉助投資銀行來設立SPV?
即將金融本科畢業,不想去犧牲健康青春去投行,也不想去銀行工作,應該制定怎樣的規劃?
銀行網申如何能成功?
投行中的各種崗位職能、級別是什麼?

TAG:風險投資VC | 投資銀行 | 私募股權PE | 諮詢公司 | 金融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