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機坐經濟艙是窮的表現嗎?
飛機坐經濟艙(或者二等艙)的體驗已經是越來越差了。腿距少。出位不便,毫無娛樂設施可言(某些高鐵起碼還有充電器)。
那麼,在這麼一個惡劣的情況下,在這麼一個已經把人當作貨物塞入飛機內的情形下,在這麼一個候機3小時,通勤4小時,飛機才2小時的低效現實下,你為什麼還選擇坐飛機的經濟艙呢?是因為窮嗎?
從經濟學的角度看,「經濟艙體驗不好,為什麼還有很多人選擇坐經濟艙」的原因是不同的效用函數決定的;「航空公司可以提高少量的成本/價格來提供更好的服務為什麼不去」的原因是為了實施有效的價格歧視。
註:本文是對@任宏達回答思路的不同理解。本感覺@任宏達答案中有些概念有所不妥本想在評論中探討,卻越寫越長,索性另起一答。歡迎討論。
--------認真答題的分割線--------
首先明確幾個概念(有經濟學基礎可以跳過此段):
效用/支付意願:效用可以理解為,某種商品給你帶來的享受程度。顯然,對於某個程度的享受,你會有個最多願花多少錢去享受的上限,某數量的某件商品給你帶來的效用也可以代表你對它的支付意願。效用函數:即某種商品的數量和你獲得的效用的關係,或者說,和你對它們支付意願的關係。比如你可能願意花10元吃1盒哈根達斯,要吃3盒呢有點撐就只願付20元,要是讓你吃10盒,搞不好拉肚子可能免費你也不願吃了。我們用一條曲線把某種商品數量(橫軸)和它對你的效用/你的支付意願(縱軸)的關係刻畫出來,就得到了你的效用函數曲線。不同的人存在不同的偏好,因此會有不同的效用函數。消費者剩餘:你的支付意願和你實際支付的差值。比如你最多願意花10元吃一盒哈根達斯,但今天超市促銷只要5元,你買了一盒,感覺好像撿了5塊錢一樣爽。這「撿了5塊錢」的效用就是你的消費者剩餘。價格歧視:公司為了增加收入採取的一種對不同消費者的區別定價策略。在本題的這個例子中,我們可以認為研究的商品是航空公司的服務。頭等艙,公務艙,經濟艙可以認為是對不同數量的服務,即不同的服務水平,採取的打包定價。OK 那麼是什麼決定了你會買哪個艙位呢?是你的效用函數。
如圖,像我一樣的窮學生的效用函數可能是這樣的,不同的點代表了不同的服務水平/價格的組合。比如A點代表把我從南京運到北京,沒有水喝沒有飯吃,全程站著,不能帶行李,像我這樣的低收入群體願意支付50元;B點代表有座位,我願意支付100元;C點多了飲料和行李,支付意願變成了200元;D點代表有可以平躺的座位和機上WiFi,但是我擠地鐵慣了不嫌座椅小,上飛機前下好了電影也不用WiFi,250元可能還行,再多我也不願意花錢了。那麼經濟艙的定價可能就選在C點,我正好可以接受這樣的價格。而F點代表的是有上述服務,但是要500元的頭等艙機票,在我的支付意願之外,我自然是不會買的。那什麼人會坐頭等艙呢?還是不同的效用函數決定。如圖,高管們的效用函數可能是這樣的。A"點的服務高管表示太差了,最多值個20吧;B"也不怎麼樣,值個50元;C"這種經濟艙的服務呢,對高管來說也好不到哪裡去,談不上享受,最多值100元。但是D"點代表的平躺的座椅和機上WiFi對於出差的管理人員而言,可能就值500元了。此時F點和D"點重合,而C點卻落到了高收入群體的效用曲線之上,因此,高管們自然會買頭等艙而非經濟艙。
那麼,航空公司為什麼不能以稍高一點的價格提供更好的服務呢?比如給所有旅客提供機上WiFi服務。這就需要把兩條效用曲線放在一起來解釋這個問題了。
假設提供機上WiFi後,經濟艙的機票代表的組合從C點移動到了P點,因為低收入旅客對WiFi的支付意願不強,所以票價也只能從移動到上漲一點點,否則低收入旅客要連經濟艙都不願意買了。然而這樣做的後果是什麼呢?可以看到,P點落在了高收入群體的效用曲線內部。此時高管們買經濟艙的票能得到相當於的消費者剩餘,而購買頭等艙的票反而得不到這額外的「爽」。通俗的講,就是反正經濟艙也有WiFi辦公了,雖然沒有平躺的座椅可以休息,但是拿剩下的錢下了飛機去按摩更好啊,總效用更高。結果就是兩種旅客都會去買本來設計給低收入旅客的經濟艙。(經濟學上,這就是二級價格歧視失效的例子)所以,為了把貴价商品準確的賣給土豪,公司只能把給低收入人群設計的商品維持一個較低的質量。當年四核處理器屏蔽成雙核三核賣,某991es計算器變成82es賣,都是同樣的道理。
--------上日報的更新--------
隨手寫寫畫畫的答案上了日報,多寫兩句。實際機票的定價當然遠比這裡解釋的複雜的多,這個回答只是把機票訂價這件事的一面拎出來簡化分析了一下,關於效用的部分也沒有實證研究的證據。實際的定價中,頭等艙公務艙經濟艙票價不同;同樣是經濟艙,你在官網買和在OTA買價格也不同;同樣的購票渠道不同時間買價格還會有差異;這些不同艙位價格的票還會有取消,簽轉政策的差異。
但是回到問題,你之所以買經濟艙而不是公務艙,是因為對你而言,買經濟艙實際得到的效用大於買公務艙的,即你對經濟艙機票的支付意願和經濟艙價格之差,大於你對公務艙機票的支付意願和公務艙價格之差()。而航空公司之所以採取這麼複雜的定價方式,目的就是既能把票盡量賣出去,又能在有能力多掏錢的人身上多賺錢。
又及,感謝@陳子嶠和@王寧遠兩位在評論中提出的問題和思考。
一個不錯的問題,我來提供一個全新的解答視角。
眾所周知,經濟艙非常的不舒服,而且航空公司只要稍微努力一點點就可以大大改觀經濟艙乘客的舒適度,航空公司為何不去做呢?
飛機坐經濟艙(或者二等艙)的體驗已經是越來越差了。腿距少。出位不便,毫無娛樂設施可言(某些高鐵起碼還有充電器)。
那麼,在這麼一個惡劣的情況下,在這麼一個已經把人當作貨物塞入飛機內的情形下,在這麼一個候機3小時,通勤4小時,飛機才2小時的低效現實下……
——題主用來描述【經濟艙非常的不舒服】的言辭。
一言以蔽之,航空公司擔心辨識度不夠,讓原本願意坐頭等艙的人買了經濟艙,造成了自己的損失。
看明白我下面的論述比較簡單,相關領域是機制設計理論_百度百科(或英文Mechanism design)。
讓我們先來看一個基本概念:效用_百度百科(或英文Utility - Wikipedia)。效用說的是,當你花錢時,你有多爽(舒適)。一般地,花等量的錢,你越爽,效用越高;等量的爽,花的錢越少,你的效用越高。而同一個效用下,你可能是花了很少的錢,享受了很少的舒適,也可能是花了很多的錢,享受了很多的舒適。這就產生了一個概念,無差別曲線_百度百科(或英文Indifference curve)。
逼逼了這麼多,我到底想說啥呢?就是你作為一個乘客,你既可以買頭等艙,也可以買經濟艙,你會如何選擇?取決於哪個的效用最高,如果頭等艙雖然貴,但它帶來的舒適感的提升也(更)高,作為窮逼,你也會選擇頭等艙;如果經濟艙雖然便宜,但是它帶來的不舒適(更)有限,作為土豪,你也會選擇經濟艙。(需要注意的是,每個人的無差別曲線不同,所以土豪和窮逼的無差別曲線並不是同一條)
好了,為了形象,我手畫了一個無差別曲線:
請看手(wu)繪(di)美(chou)圖。在紅線和黑線上,乘客是無差別的(會做無差別選擇)。如果航空公司事先並不知道哪個乘客是土豪,哪個乘客是窮逼。航空公司本意是土豪來買頭等艙、窮逼來買經濟艙,它把票價和服務定的標準放在了圖示位置(為了方便,假設圖示位置的頭等艙和經濟艙是標準價格對應的標準服務)。請問算盤會按著航空公司的打嗎?
答案是並不會,因為土豪有動機偽裝成窮逼,來買經濟艙,提升自己的效用(窮逼不會偽裝成土豪來買頭等艙)。怎麼辦呢?
比較簡單的辦法就是,故意降低經濟艙的服務水平,降到紅線的下面。這樣,圖變成了這樣:
圖中的經濟艙*(和頭等艙)的位置就是最合理的配搭。理由:1、土豪沒有動機偽裝成窮逼買經濟艙,因為【省下的錢還不夠受罪的】;
2、窮逼沒有動機偽裝成土豪,因為【多花的錢沒有帶來相應的舒適體驗】。最後,(聰明的)航空公司通過【故意降低經濟艙的服務水平】,(用博弈的手段)成功的篩選出了土豪和窮逼。最終,窮逼都去買了經濟艙,土豪都去買了頭等艙。頭等艙是標準的服務對應標準的價格,經濟艙是價格服務不對應。
就是這樣。
為了手繪方便,圖難免有錯誤,請不要介意。數學推導我可以做,有興趣歡迎參考知乎專欄。
…這是原答案…
我不知道提這個問題的人是不是個只喝露水的仙女,你應該是沒見過真正的窮人吧。真來氣,沒那麼多有錢人,中國更多的人是搶著12306的火車票,扛著大大的行李,輾轉好幾次,最後才能回到那個生他養他的故鄉的。哦對,還有人騎摩托,坐大巴,甚至走回去的。送你個微笑臉。…我更新一下哈…
點贊的人比預想的多,也不想誤導大家。仔細看題其實題主表達的意思應該是經濟艙和商務艙相比,經濟艙並沒有便宜多少而且體驗很差(確實比高鐵的空間還要小),在這樣的條件下選擇經濟艙而非商務艙,我認為經濟因素確實占很大一部分原因。回答問題的時候其實我正在登機,可是前些天送一位阿嬤去了北京西。回答問題的時候,是心懷感激感恩自己的父母提供了很好的條件,所以看到題目「坐經濟艙是因為窮」的表述很來氣。最後總結一下。「窮」的概念是相對的,我表達的是客觀的經濟狀況,而不是一個坐頭等艙的人對於「窮」的主觀評價。「窮」字不好聽。要過年了,祝每一位回家的人,都平平安安。窮的人表示從沒做過飛機…
這個問的好
那坐駕駛艙是這飛機是我買的表現嗎?
首先不太明白的是題目中的這句話「候機3小時,通勤4小時,飛機才2小時的低效現實」,難道頭等艙飛得比經濟艙快一點嗎……飛機雖然坐得少,但我前幾天買高鐵票的時候也在猶豫,買一等座還是二等座呢?一年才回去一兩次,我是絕對買得起一等座的,沙發座,插上耳機就能聽音樂,寬敞的放腳踏板,豪華的衛生間,還有滿面微笑的大姐姐推薦各種零食水果冰激凌(雖然不會買),只要多花不到500塊錢,想想就激動啊!但是我又不傻,我深知我實際需要的不過是一個能安靜坐幾個小時的位置而已。錢掙再多,只要還沒到花不完的地步,能省的錢自然要省,畢竟每一分都不是天上掉下來的,而是我辛辛苦苦掙回來的。何況房價還在漲。如果有一天能掙到再怎麼花也花不完的錢,也許想法也會變吧,從這個角度來說,的確是因為窮。
其實坐頭等艙而不坐私人飛機也是窮的表現。。。只不過這個窮的程度不一樣罷了
我覺得除非富得流油或者使用公款,否則在國內大多數人選擇經濟艙的原因恐怕是不划算。
我從小到大隻坐過一次頭等艙,還是趕上了萬年不遇的頭等艙打折。火車反而是只要有票就必須軟卧。說到底是一個是否划算的問題。頭等艙價格往往是經濟艙全價的兩倍到三倍,享受的高檔服務也只有兩三個小時,而且國內普遍沒有頭等艙,航空公司成為頭等艙的實際上只是商務艙。頭等艙應該是私密空間+180度可平躺座椅加香檳紅酒等。國內大多數是公務機艙加可選擇的餐食和地面服務。遠遠達不到頭等艙標準。相反地,火車為什麼稍微條件好一點的都選擇軟卧?還是因為划算啊。加價只是硬卧的50%左右,但享受了私密空間+乾淨的洗手間+絕對的方便位置+安靜的車廂環境+更好的服務人員,這一切都只需要你多付出50%就可以得到。而且往往這樣的享受可以持續十幾個小時或者更長時間。所以歸根結底你也不能說誰窮,我想任何一個理性經濟人,只要錢不是相對無限的(比如坐擁幾百億完全不知道怎麼才能花完這種)或者全額報銷,都會選擇經濟艙的。不然還能是因為什麼?——————————突然開始漲贊了
雷軍宗慶後坐經濟艙這種特殊人物特殊事件就別說了吧?
經濟艙可報銷歸根到底不還是窮嗎?沒有座位了只能買經濟艙,歸根到底不是因為沒錢包機嗎?所以就是窮題主這個問題,在2011年的達沃斯論壇上,央視主持人芮成鋼已經替題主向美國駐華大使駱家輝問過了。(芮成鋼提問駱家輝:坐經濟艙是否因美國欠錢)
芮成鋼在開幕式上提問美駐華大使駱家輝,問其「坐經濟艙來參會是否有意在提醒美國欠中國錢」?中國是美國最大債主,美國欠中國錢,所以駐華大使來華就只能坐經濟艙了。所以題主說對了,坐經濟艙,明顯就是窮的表現。芮成鋼
個人的經歷是坐商務/頭等艙的大都是公費報銷,自費旅遊大部分都是選經濟艙。我唯一一個例外是曾經由深圳飛西寧看朋友,經濟艙居然比頭等只便宜200元,那肯定選頭等了。那是A320,除了椅子寬敞一點、人少一點之外其實還是那樣,娛樂設備一樣欠奉;西安中轉的時候一樣要下飛機,頭等候機室還超遠,最後我也是坐登機口附近的椅子算了。
而且,公費坐頭等/商務不見得一定好,我的公司的政策是3小時以上的國際航班可以坐商務/頭等,代價是如果到達當天還是當地的辦公時間,就需要馬上開始工作;如果過了辦公時間,明天照常上班。在經濟客艙才能報銷的年代,出差到歐美回來差不多有兩整天的補休,現在有頭等/商務就把你在飛機上的時間當休假了。
所以呢,坐頭等的不一定等於有錢,也可能是飽受剝削的勞動人民;坐經濟艙的可能真是窮鬼,但也有可能是快樂地去旅遊的窮鬼。就最近騰訊新聞,有個人打工一年,沒賺到錢,準備步行回家,在高速路上被攔住了,然後你跟我說坐飛機經濟艙,是因為窮?不,只是錢不是特別多罷了。
會提這個問題說明很多中國人還處於需要車,房子,飛機票頭等艙來炫耀體現社會地位的階段,典型的暴發戶心理,發展中國家國民。他們腦里只分窮人和富人,沒有中產階級的歸屬感,只要不是揮金如土的富人就通通是窮光蛋,買不起頭等艙,買不起豪車,買不起市中心的房子,住不起五星酒店,請不起傭人保姆,孩子去不了國際學校都算窮人。
坐經濟艙的人如果算窮的話,那中國的窮人真的太多了,我司的高管出差有報銷坐商務艙,要自己掏錢的時候也是坐經濟艙,人家一個月頂很多人一年的工資,我有房有車,出門也是經濟艙,5小時以內商務艙只不過比經濟艙寬敞了點,我想不到為何花那麼多錢去坐的理由,只為了證明自己不是「窮人」?
Zuckerberg開的是輛破本田車,巴菲特住的房子價格還不如上海最普通的一套公寓,宜家的老闆Kamprad算歐洲頂級富豪,出門全是坐經濟艙的,87歲高齡照樣坐,國內哇哈哈的宗慶後也是一直都坐經濟艙。
人因何而貴?這個不是用錢或者坐不坐頭等艙而衡量的。
再有錢在我眼裡也就是個普通人,要讓我看得起不在於你是不是坐頭等艙有幾輛跑車,而在於你是不是博學多長,是不是對人類對社會對國家有所貢獻,我大學的導師連輛車都沒有,一生做研究,為國家培養人才,這種人我會肅然起敬。。。。。。。。。坐火車的已經哭暈在廁所。
朋友,窮,不是這樣定義的。
面對疑惑,不能請長江學者到家裡談笑風生,或者開一場國際學界專業論壇,也不能請蘭德公司出具一份專業的諮詢報告,而要去一個開放註冊的網站知乎提問。
這,才是窮。要麼是窮…要麼是報銷規定只能坐經濟艙,但報銷規定只能坐經濟艙本身也是內生的…也是窮導致的…日報上的答案看似完備,但只考慮了局部均衡…換言之,日報的答案沒有討論為什麼高管和窮學生的效用函數不一樣…
此外,拿效用函數的不同來解釋行為的不同幾乎屬於套套邏輯,因為無法導出比較靜態分析,也就沒有emprical evidence。
在消費者理論里,最棒的解釋通常都是假設效用函數是相同的,而預算約束線是不同的。之所以這樣更好,是因為我們可以干涉預算約束線(比如土豪做實驗直接給你發錢,或者隨機找一部分人給他一個補貼後的價格),從而才能證實或證偽理論。
回到經濟艙還是頭等艙的問題,歸根結底頭等艙產品和經濟艙產品的差額在於服務、空間和休息舒適程度。考慮一個10小時洲際飛行,頭等艙乘客落地就能工作,經濟艙乘客可能落地後得歇10小時才能幹活兒。
這就成了一個典型的閑暇vs工作的勞動投入模型。頭等艙乘客(或公司)出錢買頭等艙是因為他們的hourly pay高,從而他們下飛機後休息變得很昂貴,所以寧願付費購買飛機上的休息時間。
換言之…不買頭等艙就是因為hourly pay低,用另一句話說,就是窮…
當然也有公司高管在短途航線時乘坐經濟艙,這是因為短途航線中頭等艙相比經濟艙並不能提供更好的休息,故而有此現象。誰把這個問題加到炫富話題的?我給你口頭點贊一次。原答案:
看了大家的回答,都著重在「窮」字上!請大家回答前,看清題主的問題,其中包括三個問題:1、飛機的時間效率比很低,為何要做飛機?2、經濟艙很差,做飛機時為何要選經濟艙?3、題主太陰險,提了一個唯恐天下不亂的問題,其含意是「歸根結底是因為你窮吧?」
現在認真回答一下:1、2小時內航程且已通高鐵的航班,已經被高鐵衝擊得慘不忍睹了,較真的朋友可以看看這類機票的折扣和滿座率(典型航段舉例:北京到濟南、鄭州、石家莊、太原等);但是超過3小時航程的,或者2小時內航程但高鐵未觸及的地方航段,目前受衝擊不大。所以,飛機在短程效率比低,中遠程卻高,這就是個邊際效益問題。2、為何還要選經濟艙?目前飛機乘客有兩大來源,一是商務旅行,二是旅遊團。商務旅行是由公司(或ZF)買單,坐什麼艙位既要符合級別規定,還要滿足出差時間表要求,加之頭等、商務艙位有限,好多原本可以坐頭等艙的,不得不選經濟艙。如果見到某大佬坐經濟艙,千萬別大驚小怪,看看飛機前面坐得滿滿的頭等艙和商務艙,十之八九是為了趕時間不得不委屈坐經濟艙。對於大佬而言,企業再省成本,一張頭等艙票,也是可以忽略不計的。人家成功,不是靠擠經濟艙省錢,而是在於為何要趕時間而坐經濟艙。不像我等屁民,為了一張更便宜的機票,寧肯多等幾天,為啥?咱們的時間不值錢啊!旅遊團就不多講了,旅行社的很大收益,就是靠團價折扣,一個航班訂的座位越多折扣和返點也越多。所以,旅行社不管你多不差錢,它就吃准了經濟艙,這真沒辦法,誰讓一個航班就那麼幾個頭等艙呢?更過份的是,旅行社不止在艙位上「不求最好,只求最賤」,在航班班次上也是如此,要麼是天沒亮就起飛的,要麼是深更半夜才起飛的,全然不顧用戶的舒適!所以,經濟艙里會有許多「被安排的窮人」。3、是「窮」的問題么?這是最不認同題主的一點,也是為何要答此無聊之題的原因。現在大家本就抑鬱躁狂,你卻把一個原本可以好好討論的問題,設計成一個給大家「傷口上撒鹽」的「唯恐天下不亂」問題!如果真窮,還坐飛機?機票再打折,換高鐵坐個一等座也綽綽有餘啊!如果真窮,應該問:「為何當今飛機、高鐵如此方便的情況下,還有好多人坐綠皮車?是因為窮么?」或者「為何今年春節不回家,是因為窮買不起票么?」再或者「為何你總來看知乎,是因為窮得只剩下時間了么?」多一分厚道與正直,少一些機巧與心機,會不會更好呢?
該題無聊,我更無聊居然答這麼多,我也屬於時間不值錢的「窮人」!自我鑒定完畢!是,我有時候還會做綠皮硬座。
但真正的有錢人都是包機,或者自己開飛機的比如,@LTY1993題主您猜的對,我就是因為窮。
推薦閱讀:
※飛機在高空突然失控有沒有應急措施?
※如何看待民航局自6月1日起民用無人機實行實名登記註冊制度?
※大陸在東南沿海新劃設M503等航線有無不合理之處?
※機場轉場對城市會有哪些影響?
※世界上跑道最多的機場是哪座?
TAG:民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