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新浪微博取消 140 字限制?

2016-01-20 10:57 收到的郵件:

尊敬的開發者,您好!
  微博開放平台將於近日,正式開放微博140字
的發布限制。
  此項功能,預計於1月28日對微博會員開放試用許可權,預計於2月28日正式對微博全量用戶開放。
  微博會員試用期間,通過介面接收超過140字微博內容時,站方將在內容末尾添加微博H5正文頁的鏈接,以便用戶獲取全文。
  微博開放平台預計在2月28日
(若有變動另行通知)正式開放超過140字微博的發布和接收,同時停止H5正文頁鏈接的下發。
  具體方案如下:
  1、微博發布介面不變,即為原參數,可直接發布超過140字
的文字,超過140字、小於2000字,
不再報錯;
  2、Feed流介面中超過140字的微博,正文維持原展示方式(會截斷),會增加新的返回標識,以標識此條微博是否有超過140字的額外文本;
  3、取單條微博介面(statuses/show),會在新欄位中返回全部完整的正文,即超過140字的會返回整段的文字。原text欄位依然為140字內容。(注:2月28號後支持,只有stautses/show,statuses/show_batch,其他微博介面,依然只返回
140字)
  感謝您對微博開放平台的支持!


首先,新浪微博這款產品是效仿美國的 Twitter,140 字限制也是跟 Twitter 學的。而 Twitter 是為了方便使用手機簡訊發推,所以定下了 140 個字元的限制,因為一條手機短消息的長度就是 140 個字元。

所以,新浪微博 140 個漢字的限制其實有點莫名其妙。因為 140 個英文字元,也就是 70 個漢字,那麼 140 個漢字的限制其實是兩條手機簡訊的長度。設立這樣的長度限制究竟是出於什麼考慮?我不太懂。

再然後,隨著10 年開始 3G 手機網路的快速普及,移動端微博開始主要使用 3G 網路的數據通道(即所謂的「流量」)進行訪問,這也是微博用戶爆炸式增長的開始。事實上,即使是早期,我個人也沒見過有人靠發簡訊發微博,這功能其實挺雞肋的,當然也是時代的限制使然。

這些年期間,還出現過長微博服務、微博轉圖片服務等等無奈的妥協手段,使用體驗都很差。其實隨著 3G、4G 手機網路的普及,微博 140 個漢字的限制早已沒有任何意義。為何拖到這麼晚才著手取消這個雞肋的限制?我其實很想聽聽新浪微博的運營方是怎麼說的。

最後,讓很多人沒有想到的是,140 個漢字的限制實際上把新浪微博變成了網路版的大字報。因為字數的限制,人們很難用一條微博把一個道理說透徹、說明白。140 個字夠幹什麼呢?表態、站隊、扣帽子。無腦的口號淹沒了理性,所以越來越多的優質用戶被從新浪微博逼走。同時因為新聞等網頁鏈接會佔用大量的文字空間,所以大家也就習慣了在轉述新聞時不給出出處。於是一條新聞經過幾次轉發之後就會變得面目全非,所以新浪微博上「三人成虎」之類的事以及各種惡意謠言就變得越來越多。

140 字的限制,這個本是出於無心的東施效顰之舉,成就了 2010-2014 年中國自媒體生態的混沌混亂與野蠻生長。這也算是一次 「蝴蝶效應」 了吧。


習大大發微博照片鎮樓!

---------------------


我不是一個微博文案寫得很好的人,然而在140字以內輾轉挪騰,把一篇報道的內容縮略成微小說,卻是老編輯的拿手好戲。


然而到這個月底,這項技能就都沒用了。因為昨天王高飛宣布了,微博取消140字限制了。


我想過去五年,幾乎所有的微博運營都在和這140字做鬥爭。整段文案寫出來,常常就超出了幾十個字,刪去幾個不必要的定語,兩個短句湊成一個長句,但是總還是多出了三五個字,只好再多讀幾遍,刪去幾個「的」「得」「地」,幾個「啊」,「了」,「嗎」。


如果此時還是多出一兩個字,便渾身上下如同便秘一般。


想到福樓拜曾經傲嬌地說,

「我沒時間把文章改短」。

可惜我不是福樓拜。他老人家若是來發微博,一定只髮長文章。我還要轉發。

要是我第一個轉還好,就怕經過了幾次轉發才到了自己這裡。前面的人可以任性,後面的就要捉襟見肘。轉發時到底要保留前面幾個「最右」?哪一個文字可以精簡?此時恨不得手刃了那些ID過長的博主。


那種感覺彷彿進了馬桶壞掉的廁所,要把自己新鮮的屎拉在別人已經風乾的屎上,一不小心屎尖就要頂到自己的屁股。


好有畫面感,這個好像是台灣人用來嘲笑大陸的梗。


昨天一群大陸年輕人跑到台灣幾個公眾人物和媒體公共頁面,教他們發表情,除了發現對手實在可惡之外,還發現了Facebook的產品實在難用。竟然交口稱讚起了微博的用戶體驗。


我能理解,畢竟連貼吧、貓撲、天涯都用的好好的。社區產品只要有內容,把大神捧出來,就成功了一半。剩下一半全靠鋼絲繩上的功夫。


過去幾年,微博的產品總被人吐槽。


過去幾年,微博總被人說要不行了。


但是去年微博好像真的回了不少血。日活破億,財報喜人。人們猛然發現,如果你想一直呆在一個產品裡面,微信是最好的選擇,如果你想帶著自己的東西出來透透氣,微博竟然還是最好的選擇,如果不是唯一的選擇的話。


微博的ID覆蓋是騰訊家之外最好的,與其他產品的連通性是最好的之一。


我也在做一個連通性很好的產品。

-----------------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老道消息(laodaoxx),原標題《一條微博多發了三五個字》。老編輯的產品招聘 Web 前端,一到三年工作經驗,月薪12-22K,和全棧 CTO 一起負責移動端 Web 開發,希望你熟悉 Java 或者 PHP 後端介面(JSON),熟悉至少一種前端框架,經歷過微信端 Web 開發項目,了解主流瀏覽器內核兼容適配。也歡迎年後準備換工作的各種程序員和文字工作者勾搭,簡歷發送到郵箱whove#http://live.cn


太好了,以後抄襲知乎可以直接複製不用截圖了。


前員工瞎扯幾句。提醒大家注意微博賬號 @來去之間 ,微博CEO王高飛。

先讓大家看看CEO的標準答案吧。他在這個賬號上一個很重要的位面是產品思路分享,微博近年來的產品演化軌跡,或多或少都可通過他的動態窺得一二。

很多人認為這是微博又一次依循twitter的步伐,這是不準確的。王高飛很早就在考慮取消微博的140字限制,而且在twitter的相關消息傳出之前應該就已內部討論做出了決定。

到 @來去之間 王高飛的微博,搜索「140」,留意微博發布日期:

再看看1.6日聽到twitter消息傳出時 @來去之間 的壞笑:

取消140字實是蓄謀已久,目標只有一個:提升微博信息流的價值。

twitter和微博興起的早期正是移動互聯網初興的時代,簡訊時代運營商的影響餘威尚在,大家一開始都沒想好這個工具最終應提供的核心價值是什麼,於是都想用它搞社交——嗯,兩條手機簡訊的長度,挺合適嘛!大家一開始也都老老實實只寫140字,還特別喜歡用@ 的方式打招呼、直接對話。


但玩到後來,社交的意味逐漸淡去,微博越來越變成公共場域的信息消費渠道:廣場化,媒體化,而非社交化。各種花樣翻新的圖片長微博工具也表明,用戶不是想像的那麼懶,也沒有喪失閱讀長文章的能力;內容消費剛需的驅動下,用戶當然需要更豐富的信息承載形式。


只是對這種需求的滿足,不是簡單地把字數限制加長了事,要看產品實現方式,更要看市場佔有率和用戶成熟度。當年的搜狐微博也不限字數,為什麼不成功呢?體量太小,時機不對。微博自己先後通過微吧帖子、博客長微博工具等變相實現原生長微博功能,為什麼大家那時還是更愛看長圖形式的文章呢?用戶慣性是一方面,這些產品本身也不夠友好,直到後來直接做到發布器里的長文+打賞才慢慢培養起足夠的用戶接受度。

在長文打賞機制已經運行近兩年後,微博終於邁出了取消140字這一步。目前的消息是超過140字以外的默認會摺疊,保證首頁feed流不至於信息過載;對於內容發布者來說會造成什麼直接影響?王高飛自己已經預期到了傳播率的下降。

但放開字數限制並不是一個單獨的舉措,越來越媒體化的微博一直在多管齊下:通過對賬號和內容分類,調控不同feed的分發權重,期望以此調節首頁信息流的內容構成,提升內容質量,推進feed流活躍度的提升。移動互聯網用戶飽和後人口紅利衰減,靠用戶自主關注行為來優化個人主頁信息流顯然不現實。作為最大的流量分發平台之一,即便干預feed分發、改革固有產品機制等舉措再怎麼違背用戶慣性,微博也肯定會堅持推進下去,因為強化信息流的價值,始終是微博的命門。


———————————————


最後還是忍不住扯扯誰先誰後的問題,雖然有點無聊。


微博誕生之初其基本產品機制就是twitter形式的,包括字數限制的邏輯,這點沒什麼好說。但微博加入的轉評機制,使得其一開始就成為比twitter更好的媒體化信息傳播解決方案,而twitter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官方的retweet功能都沒有,要用戶自己複製再加評論發出去。

當時還有很多牆外的twitter原教旨信徒不斷地把這點宣傳成用心良苦,說是去中心化的舉措、讓所有用戶的話語權趨向平等,在產品哲學上比微博不知道高到哪裡去了!——然後就眼睜睜看著twitter官方推出retweet功能、圖片、視頻…倆產品越來越像,twitter的步子還基本都在微博後面。


當然,微博自己一度還想成為Facebook,作死一陣後才想清楚應該更偏向媒體化的內容消費,然後從第5版開始終於死心塌地往社交化媒體平台的大道上一路狂奔。如今在同樣的時機,微博和Twitter都選擇開放長文本,說明它們都意識到必須通過更大膽的形式來加強信息流的內容價值——即便是冒著信息傳播效率下降的風險。


———————————————
公眾號:liudianbuwan(六點不晚)
偶爾在這兒寫點更恣意更沒譜的,用心瞎掰。

http://weixin.qq.com/r/rDq2rvrEL6dQrb7N92__ (二維碼自動識別)


推特說,我要放開二胎,你們從此不用只寫140字了,可以寫到1萬字。
新浪說,誒,這個不錯,我們出個中國版吧。
引用 : 新聞早報:Twitter擬取消140字限制


用起來挺方便,有些話題怎麼壓縮都難以在140字內說清楚,過度壓縮會漏掉關鍵信息造成誤解,髮長圍脖又嫌麻煩,有時索性就不說了。取消字數限制後,表達觀點會更容易一些,也會降低誤讀的風險。


添加點個人的觀點和判斷,有些看上去像是吹牛和危言聳聽,就當個偏方看看吧,呵呵。

首先說結論:
面對碎片化信息社交上微信的強勢壓力和未來社交深度會越來越深的這個趨勢,微博已經成為被遠遠拋在後面的產品了。
再進一步說,不管微博做出什麼樣的改變,由於其名字帶來的天然屬性,將不可避免的走向衰退,或者叫相對衰退。
順便補充一句,微信過兩年也會面臨類似的境地,要麼被迫改變,要麼被新的產品取代,對於騰訊來說,當然是有新的產品破繭而出最好了。

在這之前,我們勢必要搞清楚幾個問題:
1.社交產品的目的到底是什麼?(廢話當然是滿足社交需求啦,真的嗎?稍後展開)
2.微博的最核心客戶到底是誰?(廣大內容消費者用戶/內容產生者們/廣告主們)
3.社交方式到底會怎麼演變?
4.微博微信到底會被誰打敗?


任何預測和判斷都要有理論依據支撐,就像土改政策是基於早年毛委員對農村和整個社會大量的調查和分析,建立起理論模型才實現的一樣。我下面隨意展開,盡量覆蓋到之前的問題。

開始吧:
微博微信到底會被誰打敗?就連馬化騰和張小龍每天都在煩惱的話題,為什麼我們也不參與一下?更何況我們旁觀者清呢。
有人會說微博會被微信打敗。這種判斷就是在同一個位面同一個時間段看問題,毫無疑問,微博微信會一起被更適應下一代社交方式的產品打敗,甚至可能被非社交產品打敗。

事實上,社交絕非是點對點的連接而形成的網,而是無數個主要節點周圍圍繞點,而由這些主要節點組成主幹網路。其實這個結構是非常通泛的結構,比如城市和路網分布、星系分布、粒子結構、互聯網結構、人的血管結構等等。
群眾以為的社交網路圖:

真實的社交網路圖:

下面引出下一個結論:
社交產品只能提供平台和環境,而在社交網路中真正發揮作用的是這些主要節點!

所以,無論如何,社交產品的核心客戶一定是這些主要節點,也就是內容產生者,也可以叫自媒體,一切產品設計都要以滿足這些主節點的需求為第一要務。
當然,訂閱用戶或者朋友圈的主要觀看者們也是要注意的,因為你的產品不親和的話,訂戶減少,當然會影響主節點的收益。
所以微信做了一步是對的,就是屏蔽淘寶,但又走了一步錯的,就是給微商創造了很好的土壤。微信做了一步看上去對的,但然並卵的東西,就是原創保護。
而微博呢,積重難返,就不用說了吧,不是我故意黑微博,是大勢所趨啊……這個後面會說到。

社交方式到底如何演變?
我們不妨從社交網路的主體出發,就是這些主節點,內容貢獻者們,看他們的核心需求是什麼?
是賺錢嗎?絕對不是,賺錢是流量變現,而核心應該是流量、訂戶(粉絲)。於是主節點們每天只想一件事:如何漲粉。
存在感
這裡放出一些我自己歸納的概念,自媒體一經誕生,其必然有不低於創建者的自我意志,這個意志就是存在感。
比如說大家都沒有做關於攝影方面的公眾號,我去做了,那麼這個公眾號就有了存在感,由於關注攝影的用戶太多了,所以我的存在感很強。
而這方面的公眾號越來越多的時候,我的存在感就越來越弱,這時候一個方法,就是升級,以區別於其他,比如增加更多的互動組件,內容更有價值,排版更加優美,等等,為了增加粘性,甚至可以犧牲部分變現,更少的廣告等等。
公眾號做大了後,號主們還要考慮一件事情,就是要獨立於微信外,不然哪天微信封殺我,甚至微信本身完蛋了我得帶著粉絲們轉移地方啊,於是做多平台,做獨立網站。
一切為了存在,存在就是一切。

現在對互聯網內容的反思也越來越多,各種弊端比如版權或者劣幣驅逐良幣等等,人性使然。
有一個思潮,就是互聯網的東西太淺,甚至越來越淺,包括知乎本身,一個誠心的問題下面,頂部往往都是抖機靈和吐槽的短答案,而真正有價值的東西被放在了後面。
首批回答者被淘汰掉,離開知乎後,更多的淺答案充斥起來,所以知乎也在面臨這種惡性循環。如果不是占著好名字的話,怕是也難逃被後來者取代的厄運了。

我最近恰好在思考這個問題,就是互聯網東西太淺的問題,實際上就這個問題本身也能部分解釋微博的問題。
有人說互聯網屬性導致淺薄,但互聯網和深度的確是有結合點的,比如早期的知乎,即使是現今的知乎,比起其他內容平台來講也是夠有深度的了。

這就是為什麼微博之前推出了長文功能,現在直接取消字數限制的直接原因之一了,當然這是直接原因,更深層的是不可避免的社交需求演變的大潮流

恐慌,是所有社交媒體人正在面臨的或者將要面臨的。
然而這個恐慌是有好處的,這一股大浪將很大程度上淘汰掉很多抄襲者,粗淺的內容製造者,採集和偽原創機器人,如果能抓住這次潮流,深度內容創造者將真正意義上迎來春天。


羅胖有一個觀點我是贊同的,就是做點不要做線,因為每一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不同的知識體系催發出的新觀點是別人很難考慮到的,平台會越來越親和,甚至平台間競爭會越來越激烈,不排除將來內容平台補貼作者的可能,不,是很有可能。
就像一開始的報紙雜誌的投稿補貼一樣,一切都在循環重演。

當然也不用過度樂觀,可以肯定的是以下幾點:
更深層內容創造者仍然沒市場(比如理論科學從業者,深度文史哲人等等)
這股浪潮來了之後還是要卷回去的,劣幣驅逐良幣仍是不變的規律,不管我們對未來多麼抱有期望,只是相對價值度會緩慢提高而已。
純粹的內容創作者仍然搞不過懂運營懂營銷的鑽營者。

差不多了,再說也沒有多少乾貨了,只是概念和理論的強化而已。
------------------------------
重貼一下一開始的結論:
面對碎片化信息社交上微信的強勢壓力和未來社交深度會越來越深的這個趨勢,微博已經成為被遠遠拋在後面的產品了。
再進一步說,不管微博做出什麼樣的改變,由於其名字帶來的天然屬性,將不可避免的走向衰退,或者叫相對衰退。
順便補充一句,微信過兩年也會面臨類似的境地,要麼被迫改變,要麼被新的產品取代,對於騰訊來說,當然是有新的產品破繭而出最好了。
-----------------------------
補充幾句話:
基於上述的社交網路結構與特性、人的社交需求的本質:
產品的演化將以主節點的需求為主軸,對主節點親和的將取代不親和的,但最終由於「存在感效應」,將沒有永遠的終態,終點即是起點,互聯網社交的產品將不斷競爭淘汰,永遠循環進化下去,直到互聯網本身被淘汰,由於線上產品的生命周期本身就短,因此競爭會異常激烈殘忍。
永生的很有可能是內容產生者產生出來的話題和內容本身。

騰訊有牛逼之處,就是他有三個策略,一是看到苗頭好的產品就收購,二是內部很多團隊都在不同方向上開發產品,三是即使真的出現了非常強大的對手,利用自己的用戶紅利迅速複製一個。這樣的策略組合能保證他不會在社交戰場上輕易地倒下。
所以我只看衰微信的未來,卻不看衰騰訊的未來。

就這樣。
//關我屁事。


很多答案又臭又長又沒說到點子上。

微博取消140字數限制是因為被微信與知乎打臉,不得已才這麼干。


微博上腦殘粉多又沒什麼科學素養的人太多,對,就和崔化鈉這樣的人一樣一樣的……所以,拿來當笑話看還是不錯的,社交有微信就行了……


微博之所以叫微博,就是因為它內容短小,140字內發表想要的內容。
不能不說,140字的限制確實影響了微博產生精品內容,片段式、碎片化的閱讀,在短時間內掌握內容正是微博的特點,失去了它,也就失去了微博固有的特色。
微博已經有長微博功能的存在,現在又開放字數限制,這不是功能重複嗎?完全沒有什麼意義。
本來就是模仿推特,推特放開字數限制你也要放開,自己的立場呢?


推特取消了140限制

於是大家連起來一起讀:

你們還是要學習一個的


新浪微博取消140字數限制,鎚子便簽恐成最大輸家。

12月底的手機發布會上,老羅還特意強調自家的鎚子便簽自帶打賞按鈕,文藝青年可以愉快用起來。想不到新浪微博竟然降維攻擊,取消字數限制,實在太壞了。

嘆,新浪微博一發力,友商就無路可走。


我依然會使用長圍脖,我不想每次圖文混排在每個社交網站上都編輯一次
要我說怎麼評價
請支持markdown


未來微博上會出現一批散文家小說家。微博詩人的地位將會下降。博友美名:太短不看!


微博本身是博客的簡體版,但現在微博又想回到博客時代,讓我們共同觀看微博的滅亡吧


微博微在哪裡?2000字微嗎?


回答里出現了各種一本正經的分析濕。。。

1. 微博取消140字是跟Twitter學的?請去理一理前因後果,恐怕Twitter要晚決定好幾個月吧。
2. 再回過頭去看看曾經評論、圖片、視頻的引入,Twitter從微博學到了不少。
3. 那些看衰微博馬上要狗帶的,看了這麼久微博還沒死,你們不累么?天天拿其「社交」和微信比,卻從來從來不提「媒體」二字。

正兒八經想吐槽的,就幾個點:Feed流廣告越來越多,而且廣告太low,看了噁心;Feed流權重規則不清晰,誰顯示誰不顯示不清楚,導致用戶也莫名其妙;客戶端越做越重,耗電+卡頓。。。


恭喜新浪新聞站和新浪博客正式合體。


不負責任地推測,類似於朋友圈那種點擊全文再看的段子將火起來。

--全文


1、上周看到這條傳聞,第一反應是:微博向知乎靠攏,兩者產生競爭。不要被表面的現象迷惑。想想取消字數限制後,微博與知乎有多少相似之處。

2、知乎這個網站的核心在於,內容。準確的說是5000萬用戶中少於10%用戶創造的文字內容。使用知乎的最主要用途在於瀏覽信息。使用微博的最主要用途在於瀏覽信息。

3、社交其實是一個誤導概念。真正重要的是內容。內容不僅僅是文字,還有Instagram和朋友圈那樣的圖片,還有視頻。社交是建立在內容之上的社交。內容為主,社交為輔

4、內容可長期持續的吸引用戶。甚至內容可以繞過平台吸引用戶。芒果TV剛出來時,很多人不看好,但憑藉湖南台的幾個王牌節目,愣是被做出來了。用戶追的是好看的內容,在哪個平台看,其實不那麼重要。

5、所以類似知乎、Netflix、聲破天、優酷土豆、愛奇藝這樣的流媒體網站,最值錢的是版權。知乎估值超過3億美元,這是對這個網站的估值。知乎上的文字內容版權價值遠遠超過3億。不說別的,張佳瑋超過200萬字文章價值就超過200萬。

6、IP成為熱門詞。知識資產,既可以是文章,也可以是漫畫攝影,可以是音樂,也可以是電影遊戲。

7、人為什麼需要消費精神產品,歸屬於某種文化?將自我標籤化,歸屬於某個群體以獲得生存安全感,或對別的競爭性群體產生心理優越感,這是動物性本能。

8、如何將自我標籤化?通過外在文化展現,如:穿什麼服裝,使用什麼手機,用什麼車。更進一步:看什麼文章,養生保健還是創業投資;看什麼電影,《小時代》還是《山河故人》。

9、標籤化以產生安全感和優越感。歸根結底這才是需要文化的原因。

10、扯遠了。微博取消140字限制,向知乎靠近,這其實是它才良心發現的用戶真實需求。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李藝彤12月13日所發微博?
微博上的江寧公安在線與博物雜誌,中國國家地理旗艦店是什麼關係?
如何評價微博上的公知群體?
如何看待24號張敬軒在梁歡微博下輿論反轉?
長微博里有很多數據可視化的圖,做得很漂亮,是有專門的什麼軟體做的嗎?圖片素材通常哪裡找的?

TAG:互聯網 | 新浪微博 | 新浪 | 微博 | 互聯網社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