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腦的思維具體是什麼?思維又是如何構造的?

還有幾個小問:1.大腦與大腦皮層所產生的思維有何區別?

2.在神經元間傳遞信息的是什麼?

本人中學生,第一次在知乎問問題,真誠地渴望解答。


謝邀!

=========高能預警:可以直接看PART2(生物物理的觀點)=========

------先是必(略)不(顯)可(枯)少(燥)的解剖學課------

從解剖學的角度來講,大腦皮層分為三類:新皮層(neocortex), 中皮層(mesocortex),舊皮層(paleocortex)+古皮層(archicortex)。發展順序是新皮層最晚出現而舊皮層+古皮層最早出現。在人腦中,新皮層的面積最大,就是打開顱骨可以看到的那部分,而舊皮層+古皮層位置深一些。(請看下面這個大腦冠狀面的截圖,粉色的是新皮層,藍色的是舊皮層+古皮層)。

那麼大腦思維這個東西是產生在哪裡呢?我只好理解為高級認知功能了。

記憶在海馬區和前額葉,也就是藍色和粉色部分都有份參與。

注意力,推理,決策等,是新皮層為主,當然還有各個腦區的協調。

如果你要問大腦和大腦皮層產生的思維有何區別,我想說大腦別的皮層下區域控制的是一些信息整合、荷爾蒙分泌、維持覺醒、感覺運動協調等,恐怕是不能獨立思考人生的。

大腦是神經元構成的聯接體,外加神經膠質細胞的花式助攻。要怎麼看待大腦?

------PART1: 生物化學的觀點------

神經元是相對獨立的單元,有相對封閉的界限(細胞膜)。細胞之間的信息傳遞由各種花樣繁多的化學物質完成。生物化學為理解大腦的功能提供了全息視角:神經元從胚胎期開始發育,產生不同的神經元;分化出不同的腦區;各個腦區的神經元要大致正確地連接在一起;一個神經元激活,其細胞內會發生相應的變化;俗話說「一個巴掌拍不響,十根筷子難折斷」(笑),任何複雜的功能都不是一個神經元可以完成的,還需要跟它在結構功能上有關的其它神經元的參與。這些就需要各類生物分子的作用。

神經遞質:neurotransmitter 神經元分泌到突觸間隙,用來影響鄰近的神經元(突觸後膜神經元),三個影響方向:使興奮(excitation),使抑制(inhibition),使解除抑制(disinhibition)。作用時間短,用來影響突觸後膜神經元的電活動(是否產生動作電位)。常見的有谷氨酸(gluatmate)和GABA,分別是興奮性的和抑制性的神經遞質。足量的谷氨酸可以讓突觸後膜的神經元產生動作電位,相當於將信息從一個神經元傳到了另一個神經元。

neuromodulator: 由中樞神經系統(或周圍神經系統)一小部分神經元產生,可以擴散並影響很大範圍的神經元。用來影響突觸後膜的電活動強度,也就是修飾neurotransmitter的作用。作用時間比神經遞質更長一些。比如:多巴胺就可以充當neuromodulator,影響GABAergic 神經元的抑制作用。(多巴胺的食譜很廣的,以後有機會再說吧。意思是等答主全部了解清楚以後。)

荷爾蒙:由具有分泌功能的神經元產生,可以影響非常遠距離的目標(如果進入血液循環的話),目標細胞包括但不限於神經元。(感興趣的同學自行翻閱中學教材中性激素的分泌這一部分。)

神經生長因子:用來維持神經元的生長、發育、存活以及axon找到正確的目標形成突觸。操碎心。

------PART2: 生物物理的觀點------

那麼問題來了!

看見一個蘋果和看見兩個蘋果,大腦是怎麼傳遞信息的不同的?

午飯到底要吃小龍蝦還是吃食堂,大腦是怎麼處理這個信息的?

dang dang dang 大腦到底是怎麼表徵信息的?

一次性釋放的神經遞質的量?那麼一個蘋果和一卡車蘋果的區別要怎麼從神經遞質的量上來區分?如果擴大到整個地球上的所有蘋果呢?一個蒙圈?嘖。不如來看神經電活動吧。

這要感謝偉大的生物物理學家們把神經元看成了一個電路!一個新的時代來臨了!

看這裡,Hodgkin-Huxley Model Hodgkina€「Huxley model

神經電活動,主要是指神經元產生的動作電位,由於感受器在不停地接受信息,中樞神經系統在整合處理這些信息,所以大腦中的神經元一直持續在放電。怎麼看?(不用爬窗戶!)

舉兩個我熟悉的例子吧。

EEG,用很多電極貼在頭皮上(一個電極帽),可以測到該點臨近的神經元的電活動的總和,抽取不同頻率的信號。

ECoG,這個是入侵式的測量法,原則和EEG類似。

single neuron recording, 這個是把電極插入某個神經元,而不是放在附近。直接記錄有多少spikes.

patch clamp, current clamp, voltage clamp, 這個更猛,不僅可以把電極插入神經元(或者緊貼細胞膜),而且不是被動的測量,還可以施加主動的電刺激。

總之,通過這些方法,我們可以得到大腦活動的電信號。

EEG和ECoG的信號分析可以看增強還是減弱,按照不同的頻率來區分。

而後面兩種方法是我的最愛,可以得到最直接的信息:這個神經元在哪個時刻產生了動作電位。

我們平時看到的是這樣的spike train:

| | || |||| |||| | |||| || ||| | | |

或者這樣的:

|| || ||| | || ||| || |||||| | | || |||

(每個|表示在該時刻產生了一個動作電位)

你一定發現了,他們不一樣!那麼,他們怎麼就不一樣了呢?

有人說,要分析在單位時間內放電的頻率 (rate)!

有人說,要分析每兩個相鄰的spike之間的時間差。

你們都對!rate, inter-spike-interval, pattern, phase, oscillation. 雖然不同的科學家持有不同的觀點,但是這無疑是一條有前途的能夠decode大腦信號的路。另外,還有神經元之間的突觸連接強度也會影響突觸後膜神經元產生的spike train(包括頻率和規律性)。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這裡我也寫不下了,不如你來我們的計算神經科學讀書會吧!

welcome to the club! 一顆賽艇!GitHub - neuronstar/spiking-neuron-models: reading club

------PART3: cell assembly的觀點------

夾帶私貨的回答,僅以此處表示我對Tonegawa他們發現的memory engram的敬意。請看這裡隨意取閱Publications

在海馬區(也就是archicortex的一部分)的dentate gyrus,記憶的編碼不只是突觸強度,放電頻率和規律性,更重要的是:神經元形成的小團體。

A,B,C三個神經元可能編碼了你吃到小肥羊的記憶。

而C,D,E三個神經元可能編碼了你踩到狗屎的記憶。

棒極了!!!

正所謂「一個巴掌拍不響,十根筷子折不斷」(笑)。

謝謝大家,有興趣的同學來參加我們的讀書會吧,線上的!


瀉藥。

先回答第二個問題

在神經元之間傳遞信息的是什麼

根據神經遞質分類,神經元有以下幾種

膽鹼能神經元,單胺能神經元(含有去甲腎上腺素,dopa,5-HT),氨基酸能神經元,肽能神經元等。(這些就是信息傳遞的媒介orz)

神經元之間進行信息傳遞的特異性功能接觸部位稱為突觸,藉助突觸,神經元相互聯繫成神經網路。

突觸包括前膜,間隙,後膜,後膜上有受體,so這些物質通過小泡的形式跑到受體上,然後刺激產生終板電位,說白了還是電電電!大概神經學最重要的就是生物電了!

然後第一個問題,大腦和大腦皮層所產生的思維有何不同

大腦有幾個特別出名的區,比如Broca區,用一個不太恰當的詞吧,腦本身可能對於語言啊神馬的起到的是決定性作用,非常非常fundamental

腦皮層呢,抱歉不太了解,只能舉一個例子,小時候接受過系統音樂訓練的人大腦皮層對於聲音的敏感度會有顯著的提高

最後,謝題主,讓我瞬間領悟到目前的知識有多麼匱乏和領悟不深刻。加油呀,小盆友。

有明顯錯誤請幫忙指正:)

推薦書目


之前你有邀請我吧好像,本來之前準備了一下,結果還是都弄掉了而且拖了挺久的。現在我只是簡單發一個,看以後要是有想起來再修改吧。

首先我不是學這個的,我只是看過一些相關的資料,憑藉我的記憶和資料來回答你的問題。(如果我有什麼很大錯誤需要指正的,知道的可以提出來啊)

本答案的主要資料來自於一本書,截圖也是,最後會告訴你書名,你自己可以去找。

題主的問題問的不是很好,所以我默認你想要了解大腦思維本身,答案思路主要是這個,你提出的問題在解答過程裡面也會涉及到。

題主的第一個問題,你的問法很有問題,所以很好回答。

「1.大腦與大腦皮層所產生的思維有何區別?」,這個問題實際上哪怕是沒有詳細知識的古代人也可以給你正確的答案啊:「大腦是一個器官,你所說的思維比較想要描述的是類似於意識,而意識或者說思維是大腦活動的結果,是大腦的產物啦。」

題主這個問題的問法存在另外一個問題,好像是因為讀教科書或者口頭上面來理解了一個概念,因為大家比較熟悉大腦皮層這個說法,好像大腦只有這個一樣。簡單的說大腦是分了好幾個層次的,其中包括了皮層也就是最新進化的大腦。口頭上普通人經常講大腦皮層這個東西,好像意識只是與這個相關一樣。

為了說明這個,上個圖。

這個說的算是比較簡潔了,你可以看到:大腦被分為三層,爬蟲類大腦,哺乳類大腦,人類大腦。功能依次提高。

這裡也說的很清楚,爬蟲類大腦控制基本功能,感覺上只是想要活下去的話其實只要這個應該都差不多了。(詳細的就不說了)

這裡其實有一個簡單的引申,很明顯你不需要了解詳細的內容也可以猜到,不是每一個動物都進化出了我們這種形態的大腦。簡單的動物當然沒有這麼複雜的大腦,非哺乳類達不到第二層,而哺乳類動物也不是完全和我們一樣,有很大部分是沒有第三個部分的。而在有了新皮質也就是最後一層的動物裡面,人類依然和其他相同的動物有所差別。

有一點很容易理解,小到蟑螂爬蟲大到獅子鯨魚,這些動物當然都有意識,功能和複雜度當然是不一樣的哦。

簡單的去比喻的話可以這樣說:如果把大腦比作操作系統的話,人的大腦已經是第三個版本了(也就是已經有了爬蟲腦,哺乳類腦,新皮層三個大框架),在最後一個版本也就是新皮層裡面,我們深度開發出了自己的版本,使得我們成功有別於其他同樣達到第三版的生物,順利脫穎而出。

好像有個回答和這個有點關係,稍微看一下就明白了:

人類大腦和其他哺乳動物的大腦有哪些差異? - 趙丹的回答

從結構上說,人的大腦與動物的有什麼區別?_百度知道

我們通常講的意識是在幾個層次的大腦裡面連續流動最後完成的,所以並沒有一個意識可以單獨的在大腦皮層產生。(這個我也不是特別清楚,應該說有些或許只是在皮層直接完成加工,不過還是需要其他部分提供來源和支持,不過可以肯定的是很大部分的基礎意識可以不需要皮層吧)

這裡這本書的作者也有一個闡述,這幾張圖主要是告訴你,不同意識過程激活的部分不是一樣的,同時他把意識分作三級,這個分級應該是綜合了很多生物方面大牛的意見的,也是很特別的觀點。

接下來是具體的意識三級的內容。

這幾張圖,稍微看一下你馬上可以領會到,人的大腦有不同的通路,各自有各自運行方式,內容也不一樣哦。簡單的說這就是意識的過程,可能需要一點想像力。

這裡的一級二級三級意識,題主不用馬上理解。這幾張圖是讓你明白不同的意識是不同部分聯合活動組成的,是一個過程並且是各不相同的,知道這個就可以了。

仔細看上圖,很容易明白你所說的思維如何構成這整個問題有一個稍微概括又簡單的答案:人的感官接受來自世界的信息,經過神經細胞的傳遞組合達到大腦,大腦個部分得到自己的信息然後活動起來,就形成了意識咯。

還有他說人腦意識模擬未來的功能是最為關鍵的,並且被列為最後一級意識,這個點要記住。簡單的說按照作者觀點,我們在第三版本裡面完全勝出,人腦有別於其他任何動物,關鍵就在於這方面的組合。

接下來是一段對人腦意識特徵的分析,包含的點很密集也很重要,注意理解粗體字就可以了。

這裡面的點展開來講,我認為意義其實很大。題主稍微想一下就可以了,其實只是看這裡不太好領會的,如果有看其他另外資料的解說要好理解的多。(我懶唄,等一會兒會給你幾本書綜合來看就好體會一點了。)

你要注意的是:意識認為自己是連續的,是有意而且很有效率的錯覺。這個太厲害了。因為在這個觀點上:自我並不存在,或者說我們認為的連續的自我,始終如一的自我是大腦運行的處理方式而已。說它厲害是因為這一句話某種引申上否定的東西太多了。

還有一個小點想要你知道的,有一種病叫做裂腦症。裂腦症從反義來講,是很能突出大腦這個系統特點的病,可以說裂腦這種bug在很大程度上能反應大腦系統的局限和特點。(你可以自己查關於這個的經典資料就那麼一點很容易找到,體會就好了。)

這裡有一個作者綜合的給意識下的一個定義:

用簡單的話給題主說明,不論是人類還是其他動物植物的意識都是想要改變世界的,在這裡作者認為最為重要的分歧在於:

人的意識有將來時態。就是這一點給我們和一般生物區分開來,我們模擬未來。

注意這裡的未來是一個抽象辭彙。

其實這個問題詳細解釋是很長的,我確實懶得寫那麼多了。

現在我告訴你這本書叫做,心靈的未來,作者加來道雄。你知道他是大牛就可以了,如果你有興趣的話,他其他基本科普物理學的也是我看過最好的科普,不需要理論知識小學也可以看得懂。

這個是新出的,沒有電子版,要買。過年了應該有壓歲錢吧。這本書大概三分之一的內容回答你的問題和你沒有想到的關於大腦的問題,剩下的是你可能永遠也想不到的比較前沿的大腦科學的現狀和探討。你只要明白是很值得看的書就可以了,如果不打算看更多的,這個足夠解答你的問題了。

有個簽售會視頻,可以看

加來道雄談思維的未來,1個小時的人生

下面是一些延伸的資料,幫助你理解上述一些關鍵的概念,看了這些東西可以更好的理解。

米格爾·尼科萊利斯算是幾年成果比較突出的腦機介面方面的人了吧,簡單的說這本書的主要意義在於告訴你,利用最新技術探索大腦比較前沿超越的可能性,因為他和加來一樣都有講到自己這門科學的一個發展過程而不是簡單講技術進步,很人文不是死板的那種,也是很難得的科普書哦。

本書也沒有電子版,要買,第二推薦。

他主要做的實際成果是意念控制,電波遙控和傳輸,總之夠吊吧。因為是介紹大腦科學所以也會涉及他認為重要的大腦知識,很多部分是超乎你想像的。

他有ted視頻,可以去看這個就簡短一點,其他資料很容易找到。當然他們倆的展望都是屬於比較遠的那種。

傑夫·霍金斯這個人也很厲害,資料是有的自己看。這一本是有電子版的,可以再微盤裡面找到很方便,第三推薦。

這一本叫人工智慧的未來,雖然很早但是他的說法並沒有過時,這邊書是很簡單明確的告訴你:

為什麼現有的程序不能模擬真正的人腦,大腦和電腦本質的區別在哪裡。

為什麼人腦不是現在的電腦,準確的說不是現在這個的這種馮諾依曼機。

為什麼圖靈測試不見得就真的可以去測試什麼人工智慧(這一點加來好像也有說過,忘了是不是在心靈的未來裡面了,)

之所以推薦這個一來是回答那個為什麼人腦不是電腦的問題,二來他有一些闡述很容易讓你理解之前加來那本書裡面的意識流潛意識怎麼理解,具體是在他解釋視覺成像過程裡面。

簡單講,眼睛作為一個外接攝像頭只是負責收集視覺信號,它不知道它在收集什麼,傳輸視覺信號的細胞們只是負責傳輸,他們也不知道他們在傳輸什麼,這些就是你第二個問題裡面問的神經細胞在傳遞什麼,接下來的工作應該就是之前三級意識裡面大腦部分來根據信息活動的流程了。

這本書還有兩點很厲害很特別而且提的很早,雖然或許不完全正確。

一,意識是在不斷模擬的未來過程,這一點和加來那本書裡面的闡述吻合。(有一個開門的比喻很經典)

二,視覺信號,聽覺信號,觸覺信號等等本質是一樣的,到了最後接受的步驟,編碼會一致的。這個點的引申是—大腦在感覺世界而不是感覺器官。

很久以前有個人做了一個設備給盲人塑造視覺的,他們這裡是用觸覺模擬了視覺,叫電子棒棒糖可以找到的。實際上這個點的概念的外延或許很廣,比較接近VR。

盲人福音BrainPort這次真的要進入中國市場了 -- 雷鋒網 -- 傳送門

谷歌投資過的助盲神器BrainPort要來中國了

因為我想你是想要比較概念的去理解這些相關知識,所以這三本算是比較好而且容易的,主要理解這三本就可以了,剩下的是一些相關的,可以隨意。

有些地方很有趣,有電子版,微盤自己找。

這個屬於比及詳細介紹的教科書類型的,600多頁,如果你想要知道比較詳細的細節內容可以看,是中文版哦,微盤裡面有個180mb的是完整版,容易找。

屬於老版教材吧,新版的那些教材都是英文,對於非專業的應該沒有什麼必要去了解,教課書的改動並不是根本性的不影響理解。看了你就知道為什麼不放在前面推薦了,估計你也看不下去。(裂腦的細節說的不少)

因吹斯艇,電子版有,在微盤。

大腦這個爛系統太容易出毛病了吧,沒有免費電子版,自己買,因吹斯艇。

你要不說你是中學生,我都懶得答,現在中學生還挺萌啊,問這些。有網挺方便哈。

好了,寶寶我累了。


不邀自答。

首先恭喜題主以中學生的身份問出了科學前沿的問題。思維是什麼?科學上至今沒有都沒有給出明確的答案。莫說思維,即便是「意識」的問題現在都沒有解決。前諾獎獲得者,發現DNA結構的克里克,曾在晚年致力於對意識的研究,十幾年過去,結果甚微。從此科學界對「意識」的研究也停滯不前了。

信息傳遞的問題。注意,至今科學界不知道神經系統中信息的真正載體是什麼。只是主流觀點認為是發放(spike),並通過化學遞質傳遞。事實上是,我們看到了化學遞質的釋放,但根本沒有看到裡面包含的信息!


人腦的思維運作方式

人腦的思維簡單來說就是一堆電化學反應,是生物電信號在腦中的傳遞過程。

人腦中產生思維的核心結構可分為三大部分——信息存儲區、默認網路和執行網路。其它部分如信息接收和初級處理網路都是為這三大部分服務的,這裡我們只說說三大部分的功能和運作模式。

信息存儲區就是常說的記憶區,它就像是一台電腦的硬碟和內存條,主要負責存儲默認網路和執行網路處理後的信息,同時,這些信息也可以被默認網路和執行網路實時提取。

默認網路和執行網路是信息處理區,它們就像兩個中央處理器,同時處理記憶中的信息。這裡展現了一個新的觀點——我們的大腦中有兩個信息處理中心。

下面看看它們是怎樣工作的。

一、默認網路

默認網路可以理解為後台信息處理中心,它通過「圖景」和「體驗」兩種相結合的方式來提煉記憶信息中的模式,並將其以「思維模式+體驗」的形式存儲於記憶中。

默認網路只處理記憶信息。

下面解釋一下什麼是「圖景」和「體驗」以及「思維模式+體驗」。

1.圖景思維

圖景思維指的是通過對連續不斷的圖像信息進行處理,並發現這些動態圖景的規律的一種思維運作方式。值得注意的是,圖景思維是不藉助「語言」這個媒介進行的信息處理過程。所以,它的運算迅速非常快,功能非常強大。它是超越語言的。

有兩種生活中情況可以讓我們感知到它的存在:一是夢境,我們在做夢時是沒有語言參與的,它僅僅是以一連串的動態畫面的形式呈現的。所以,我們在回憶夢境時會發現大部分夢境里的人物都沒有說話(有時會出現夢境中的對話,這個後面再解釋),就像是活生生的無聲電影。我們要是償試著描述夢境,會發現語言表達時會很啰嗦,而且,似乎永遠也無法表述清楚其內容。二是走神,我們在做一些單調乏味或者熟練工作時,常常會走神。當我們回過神來時,回想走神時所想的內容,也會發現它只是一個自編自導的無聲電影。如同夢境一樣,要把這個「白日夢」表述出來,會需要花費比走神的那幾秒多出幾十倍的時間。可見圖景思維功能的強大。

2.體驗思維

之所以把稱之為體驗思維,是因為它的確是一個連續的過程。大腦能感受到的體驗按其作用和形式可以區分為極樂、快樂、舒適、平靜與喜悅、不適、痛苦和恐懼7種。每種體驗都是一個強度區間,並不是一個點,這些體驗是在不斷變化和轉化的。7種體驗以平靜與喜悅形成兩極相對的正向與負向情緒體驗。人不可能一直保持在一種體驗中不變化。體驗思維伴隨著圖景思維產生。有時候人在做夢時會笑出聲來或哭啼,或者在走神時會突然會心一笑,就是因為這個原因。

3. 思維模式+體驗

默認網路在處理信息時,通過圖景思維尋找出記憶信息在因果關係層面上的規律,使這種規律固化並以信息的方式存儲於記憶中,形成思維模式。因果關係與體驗綁定在一起,形成「思維模式+體驗」,大腦默認這個「思維模式+體驗」為行為動機,並由執行網路來執行,輸出成形為。

心理學上有兩個經典實驗,「經典條件反射」和「操作性條件反射」實驗,很準確地反映了人腦這一思維方式。從後天生活環境對人的思維的影響角度來說,人腦的思維就是很多個「條件反射」的集合。

那麼,這種「思維模式+體驗」是如何起作用的呢?

剛才說到大腦默認這個「思維模式+體驗」為行為動機。行為動機靠體驗來確保思維模式的可被判斷和執行性。

大腦以恐懼體驗為行為和思想中止的判斷信號,通過恐懼感來保持思維模式的穩固性,確保人的行為不逾越既有的思維模式,這是人類自我保護維繫生命的本能。

比方說,「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默認網路形成了一個」思維模式+體驗「,用語言表達出就是:被蛇咬會讓人感覺到劇烈疼痛,這種疼痛激發的生命本能的恐懼體驗。從而形成」蛇=恐懼「的因果規律的思維模式,在恐懼體驗的控制下,人就會遵循這一思維模式,使人不敢再去碰蛇,甚至一想到蛇就會觸發強烈的恐懼感。

如果思維模式已經與恐懼體驗關聯,那麼想改變就會很困難。如果某種思維模式還未形成恐懼感,只不過是讓人體驗到不適,那麼,這種思維模式改變起來就相對容易。

默認網路形成的「思維模式+體驗「只是做為一種模式信息存儲於記憶中而已,它是潛意識,它通過執行網路表現為人的行為模式和顯意識。

二、執行網路

執行網路無條件遵循默認網路形成的思維模式,執行網路所有的思維行為和輸出的肌體行為都被限制在這個思維模式中。執行網路沒有形成思維模式的能力。

執行網路能夠感知體驗,它的圖景思維是建立在語言基礎上的。它負責綜合處理記憶信息和身體各感覺器官接收的實時信息,並將處理後的信息存儲於記憶中。由於語言功能可以將事物具體化和符號化,使得它的邏輯思維功能較默認網路更加精確。執行網路是肌體實際行為的主要「操縱者「,它的思維和輸出的肌體行為卻反映了默認網路形成的思維模式。

三、默認網路和執行網路的工作模式

(一)普通模式

執行網路在默認網路形成的思維模式的約束下,對肌體各感覺器官輸送到大腦中的信息進行選擇性處理,同時在記憶中提取信息與之綜合,形成新的信息——這個過程就是我們通常說的思考,並將新的信息存儲到記憶中。

默認網路從記憶中提取信息進行處理,形成「思維模式+「。

值得注意的是,執行網路在普通鏈路和模式中,與默認網路之間信息交換的紐帶是記憶。默認網路從記憶中提取的信息是執行網路處理後的二手信息。而執行網路又是按照默認網路的「旨意「有選 擇性地過濾、篩選和處理信息的,執行網路無法全面地、整體地處理外界信息。這就造成」可供改進思維模式的新信息「無法進入記憶中,即使執行網路接收再多的外界信息,也無法逃出思維模式的束縛,充其量只是給原有思維模式增加了更多可表現的內容而已。我們似乎永遠只能生活在既有思維模式中。

普通模式下大腦的思維運作模式,就像是一個永遠宅在辦公室里的上司只通過下屬做的市場分析報告來決策,下屬必須無條件服從上司的指揮,按照上司的要求來篩選市場信息,對那些不符合上司興趣的市場信息一概不管,專挑上司喜歡的信息,結合公司已有文件資料寫市場分析報告。可想而知,這樣的公司永遠不會有新發展。

默認網路形成的思維模式通常在我們成年之前的幼童期就已經形成了。當一個人產生獨立意識時,那些既有思維模式就開始發揮其「完美「的控制和約束作用了。再想改變原有思維模式就很難了。

那麼,是不是意味著一個人永遠無法改變自己的思維模式呢?也不是。

(二)走神模式

之所以稱之為走神模式,是因為現代腦科學發現當我們在走神時,大腦的默認網路和執行網路常常處理同時工作狀態。通常情況下,默認網路和執行網路是處於間歇工作的狀態的,比如專註地做某工作時,默認網路的活動降低,執行網路活躍;做夢時,默認網路活躍,執行網路活動降低。然而,這種間歇活躍的狀態也是相對的,大腦從來不會停止運作。無論是走神還是睡夢中,兩個網路都是在活動的。

走神是在清醒狀態下進行的一種特殊的大腦活動。走神時,人通常會處於慣性活動狀態或突然停止肢體動作。此時,大腦卻異常活躍,執行網路和默認網路都處於活躍狀態。科學家們發現,在兩個網路同時活躍的狀態時,大腦會「悄悄「在二者之間形成新的神經鏈接,就像是在二者之間建立了一個信息實時傳遞的快速通道。此時,默認網路不僅從記憶中提取信息,也從執行網路中直接獲取一手信息;執行網路不僅執行默認網路形成的思維模式,還可以看到默認網路形成思維模式的整個過程,同時,也可以「看到」默認網路的思維模式。在此基礎上,通過執行網路自身強大的邏輯思維功能和語言功能,可以對默認網路的思維模式進行具體分析和語言表達。一旦「看清」了默認網路的「鬼把戲」,執行網路就會自動償試接收和處理更多的、既有思維模式控制之外的外部信息。這些」可供改進思維模式的新信息「一旦進入記憶中,就會被默認網路使用,形成真正的「思維模式+」,甚至為突破原有思維模式創造可能。

在這個突破原胡思維模式的過程中,我們不能忽視體驗的作用。體驗與思維模式是綁定在一起的,並且起到確保原有思維模式不被輕易突破的穩定性作用。但是,一旦」可供改進思維模式的新信息「加入到默認網路中以後,就會讓人感覺到不適或痛苦,甚至觸碰到恐懼。這樣的不好的體驗會促使執行網路躲避那些」可供改進思維模式的新信息「。如果這種恐懼體驗得逞了,那麼,突破原有思維模式的進程將會就此停止。

(三)形成和突破思維模式的外部條件和方法

形成思維模式不是一蹴而就的事,突破原有思維模式也同樣不是一天兩天的事。形成和突破思維模式通常有兩種方式。

1.溫和的外部刺激

當某種溫和的刺激外部信息在一個較長時間範圍內保持相對持續與穩定的狀態,或者尚未有既有思維模式影響執行網路篩選外部信息時(通常在人年幼時),這樣的外部刺激會逐漸被默認網路處理形成思維模式。總是讓人快樂的刺激會形成快樂模式,總是讓人感到不適的刺激會形成不適模式。但只要外部信息刺激穩定保持,最終還是會形成相對應的思維模式的。

同樣突破原有思維模式,只要某種外部信息刺激的體驗可以持續穩定保持,就可以對原有思維模式形成替代或覆蓋作用。

2.恐懼體驗的外部刺激

如果某種外部刺激總是讓人感到痛苦的或恐懼的體驗,那麼這種突如其來的體驗用不了幾次,就會形成思維模式,有時只要一次就可以了。比如被蛇咬的人,如果痛苦體驗足夠強,只需一次就可以讓他「十年怕井繩了」。

同樣,突破這樣形成的思維模式,就必須讓人首先觸碰到原思維模式的恐懼。通過戰勝恐懼體驗並獲得新的正向體驗來獲得突破。

前面說到當人處於「走神」狀態時,是很容易觀察到默認網路形成思維模式的過程的,從而給突破原有思維模式帶來可能。那麼,只要經常保持「走神「狀態,就能很快發現並突破原有思維模式了。因此,走神本身對人腦思維意義非凡。突破原有思維模式,就意味著提升人腦對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和學習能力。

從腦神經科學角度看,走神狀態下,人腦中其實是在產生大量的新生神經元,這正是大腦不斷進化的根源。

我們所有的人都活在自己的思維模式中,只是有些人思維模式少一些,作用弱一些,有些人受到思維模式的制約強一些。突破原有思維模式就意味著要體驗痛苦和恐懼,而體驗到恐懼了,就離突破不遠了。

這是一個自然的過程,是默認網路在或取新信息後自然觸碰到恐懼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人可以通過睡夢或特別的走神訓練,觀察到那個一直深植於大腦中,讓人感到恐懼的原因到底是什麼,而且,這個突破恐懼的過程也是自發的,不需要有意識去操控的。只要持續地保持良好的睡眠或某種冥想(走神)訓練,就可以了。盲目的尋找恐懼,或創造使人產生恐懼的外部條件或行為,試圖突破自己,只能說no zuo no die。


好問題呀,歐美先進國家正在花幾十億研究這個問題,答案大概還需要點時間。


關於人腦結構已經研究得很細了。很多日常行為與腦結構的對應關係也已確立。有些簡單的智力活動(比如記憶)的模型被不斷提出。但是思維的產生和運行卻始終是一個謎。人們喜歡用計算機來形容思維,其實現在通用的計算模式正是當年Turing 根據人的思維邏輯而提出的,就是Turing機。關於Turing機有一個著名的停機問題,證明了一個Turing machine 的可能行為不能被另外一個Turing機所預測。那麼我們是不是也可以猜想:思維不能被思維本身所完全理解。


謝邀,不好意思我也是中學生,不清楚這個,沒能幫忙很抱歉


好好學習,多思考本質問題。中學是創意的開始!這個年齡,無限創意。不要成為人云亦云的傀儡!

人腦的思維,首先要知道人腦是什麼。

人腦的神經系統,是生物電腦。那麼,最直接的問題,電腦就不可能存在創造力,只是人的創造力,讓大腦進行分析。所以,大腦只是一種超前科技,生物演算法的結晶。

而人除了大腦,還有一個控制大腦的意識,只要閉上眼睛仔細感覺,非常清楚這個不同。

一個是自己,可以控制想法,一個是客人,被我觀察。所以,不要限定自己要去相信科學家。要相信現實,要觀察現象。

科學,是對現象的描述。而不是某些人說出來,就會成為現實。

所以,可以借鑒,卻不能認同。一切看現實。

意識看著大腦在分析,會如何?接著自己去觀察,找答案。


刺激,反應,再刺激,再反應。思考的過程和條件反射,非條件反射一個生理架構,只不過神經元及其微小內部反射弧及其枝龐葉茂,常年信息記錄成一條又一條反射弧,所以可以形成複雜的反射而非簡單的見利忘義,換句話說,接受信息刺激少的人顯得木納,這暴力的歡愉必將有暴力的終結。


思維大概不能解釋思維本身吧,另外,大腦在處理反饋外部感知的時候,並不是真實還原那麼簡單,也就是你看到的白不是白,你看到的黑不是黑,而是大腦這樣反饋盡量保證不會錯(那就得大腦自行去補充虛假信息)和保證對生存有利。

如果把思維所能感知的一切說成一個學科,大概就是信息學吧,然後我們可以用各種理論來解釋,最後極可能的結論有兩點會讓人無法接受:

1、世界的存在,包括任何萬事萬物都是混沌的,沒有思維介入就是不存的,所以思維就是一切,一切都是思維,思維就是存在。

2、在第一條的前提下,世界的存在僅僅存在一個。也就是說,除了你自己,萬事萬物,包括任何人,自然也包括我,其實存在就是你,你就是一切存在。

補充兩點:

1、雖然思維是一維單體存在,但是思維的對象遵循一個模糊的規則:奧卡姆剃刀。也就是所謂的物質世界,最後都趨於最簡單,所以思維所不及的地方,就是不存在,不然這個世界的複雜程度,既無必要,也不合理。簡單的說,如果你沒去過隔壁老王家,隔壁老王家就不必實體存在,除非你去了老王家。

2、思維本身,卻和思維的對象完全相反,思維趨於複雜的呈現簡單。 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們的世界趨於簡單,可是我們卻看到絢爛多姿。 如果你不理解這一點,我可以舉個例子,雖然你睡覺的時候只是露出一條腿被凍這麼簡單的事實,可是你的大腦可以做一個非常有趣的攀登雪山的夢。

最後兩點:

1、上面說明這個問題的醫生和科學家或者其他人回答這個問題,很顯然是用了大部分科學家假定的前提:世界的存在是思維的前提,但是可能的本質應該是思維的存在是世界存在的前提,所以按照那個思路永遠沒辦法回答這個問題。

因為研究來研究去,所有的成果都是混沌的信息塌縮成合理的信息,這些合理的信息只能遵循規律和世界保持一致——這個世界只能有一套物理以及存在規則。舉個不恰當的例子,我們沒有登月的時候,月亮的存在有無限可能,就像一束光打在鏡子上,應該是可以有無數個反射方向,但是光線最後選擇了最短的反射角度,這符合物理規則,那麼思維到達月球之後,那麼月球的信息必須符合物理規則。

思維去研究思維,也就是存在一個無法解決的悖論:思維必須讓思維變成思維的客體和對象,但是思維本身就是客體和對象的施加者。

這個世界的很多無解問題,比如宇宙有沒有邊界,生命是怎麼誕生的,都是因為存在類似的悖論。

2、不要噴我,我熱愛科學,不是神棍。不要問我從哪裡來,我就是你自己。


根源,應該是自然界里,天然的存在著數字化的條件。也就是,把東西分成0和1,A和B,要比把他們混同在一起簡單得多。


答案:科研尚未有明確結論。

現階段只有各種假說,區別就是各種解說的合理程度。但是都沒有被證明。

所以題主可以了解一下這些假說。

但是千萬不要浪費時間,以為多讀幾本專門的書籍就能把這個問題搞清。

你讀再多的東西,結論還是不能確定。唯一的結果是可能你會比較認同某種假說而已。


謝邀。對題主的求知慾非常敬佩和讚賞,但是本人能力有限實難作答。不過,還是給樓主推薦一本書吧

號稱「神經科學聖經」,網上可以查得到翻譯成中文的目錄,找找和你問題相關的章節,如果你的英語好並且真的很有興趣,網上可以下載到電子版,再或者,題主可以直接去Quora,祝好運~


額 ,腦認知這方面我不太懂。這個我覺得現在也沒有很權威很系統的解釋。不過,大概可以給你說說最近的一些研究發現:貌似是89年的諾獎?當時他們就研究貓的視覺神經是如何把看到的東西抽象成不同的概念(比如說是桌子)。他們發現,貓在看一副圖像的時候,它的大腦區域是一小塊一小塊激活的,這是什麼意思呢,就是貓不同腦區域會對不同的圖像特性感興趣,比如貓的一部分腦細胞喜歡圖像裡邊的橫線,另一部分呢,可能就對豎線比較感興趣。然後,腦細胞感知到它感興趣的特性以後呢,它就興奮,這時候我們就說它就處於激活狀態。這些是一些低級的腦細胞乾的事,高級的腦細胞就把這些信息融合起來,一層一層的,提取不同的特徵,最終把這些特徵融合起來的整體就是你這個概念了……額,先說這麼多吧,已經忘了問得啥了……


我就是來瀉藥的...


個人認為 可以類比電腦 存儲區 緩存區等 還有計算中樞 有的時候會覺得 我們是不是和電腦一樣呢 只不過比電腦多了更大的內存 更大的處理中樞 在我們遇到問題的時候是不是也是檢索出已經預備好的幾種答案 然後進行了篩選 然後回答了呢?


...不懂為何會邀請到我。。

不過之前倒是有看過《讓大腦自由》這本書一部分 也許可以幫到你?


同學你可以看一下【和諧】這部日本動漫,裡面解釋的關於意志的東西,是比較有科學的理論依據的。


智能時代 (豆瓣)

人腦由於活體問題,無法直接進行檢測。

大多數人腦機制都是在思維方式上進行解析的。

思維方式的解析方式通常是客觀世界的內部映射,歷史上已有神話模式,蒸汽機模式,電路模式,計算機模式。

這本書應該是計算機模式中描述最為簡潔的。


推薦閱讀:

人類大腦的左右腦究竟是如何分工的?為什麼出現會這樣進化結果?傳統的用理性思維和感性思維來區分左右腦的說法科學嗎?
下圍棋是比不過AI了,人腦還剩什麼值得自豪的能力?
從醫學角度看,「頭部移植」會涉及哪些技術難點?現今有無解決辦法?
腦科學的發展可以完全解決人類語言能力的實質問題嗎? 它的發展是否會導致神經語言學領域的消亡?
有沒有醫學大神或者有腦鳴鳴康復經驗的病友啊…?

TAG:人體 | 神經科學 | 腦科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