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電影《日本最長的一天》?

役所廣司主演電影《日本的最長一天》,

  故事講述二戰末期聯合國要求日本投降否則在本土決戰,內閣連日連夜為此議論紛紛,

  直到廣島長崎發生原爆事態惡化,在讓1億日本國民犧牲的漩渦中,

  陸軍大臣阿南惟幾(役所廣司),昭和天皇(本木雅弘),首相鈴木貫太郎(山崎努),

  書記官迫水久常(堤真一)在進行是否投降的苦惱決定,

  另一方面反對投降的畑中少佐(松坂桃李)率領年輕軍人進行叛變,

  準備佔領皇居及電台,在終戰的前夜發生悲壯的事件。原田眞人導演,

  2015年8月日本終戰70周年時期公映。


就好像北野武的黑幫片一樣,你能看到黑幫的帥也能感受到快感,但你也深深的感受到黑幫的愚蠢和短視。


把日本右翼感動哭了,把一幫戰犯刻畫的那個高大上啊,沒別的就是為了結束戰爭,那個難啊,做點事情那個阻力大到正無窮啊,早TM幹嘛去了?怎麼不表現日本開戰的草率?怎麼不表現殺人無數頻頻報捷的舉國歡慶?這電影就一句話,買棺材附贈小匣子——裝孫子!

但單純說電影講故事的水平拍攝的質量,高於國產片。


又是日本一部屁股歪到極點的反戰敗電影,見過吹昭和天皇的,沒見過這麼吹昭和天皇的,對於裕仁天皇的洗白簡直到了喪心病狂的程度,電影中的裕仁高高瘦瘦,愛好生物,一副斯斯文文的謙謙君子,可事實上是個矮個子高度近視有的時候連話都說不清楚的人,電影把他拍的心憂國民心憂日本,在宣讀停戰詔書中不斷宣揚其所謂的不忍生靈塗炭:敵方使用殘酷之炸彈,頻殺無辜,慘害所及,真未可逆料。如仍繼續交戰,則不僅導致我民族之滅亡,並將破壞人類之文明。如此,則朕將何以保全億兆之赤子,陳謝於皇祖皇宗之神靈。此朕所以飭帝國政府接受聯合公告者也。

可實際上他和那幫軍閥政客才不關心日本平民的死活,反正就算米國鬼畜真的打到日本本土他們還能躲到花崗岩掩體里繼續垂死掙扎,再不濟乾脆遷都滿洲死磕到底,而廣大日本國民則被冠宇「本土決戰,一億玉碎」的口號拿槍竹槍和糞叉與米國鬼畜決戰(妹尾河童在回憶錄《少年H》里提過他們要挖好散兵坑抱緊炸藥包等待米國鬼畜的坦克到來後將其炸毀,至於有沒有用只有神知道了),士兵們統統特攻,什麼神風、回天、震洋、櫻花炸彈各種自殺式襲擊全部用上,就這一點來說日本也是恐怖襲擊的開山鼻祖。反正死的都是下面的人,那些穿著軍裝和燕尾服的華族才不心疼呢。

阿南惟幾在電影里真可謂各種偉光正,深明大義,關愛家人,保持軍人之氣節,實乃忠君愛國之典範。可真實歷史裡阿南在剖腹自殺前聽到在他默許下發動的兵變失敗後留下這麼句話,「怎麼沒把米內(米內光政,日本海軍軍大臣)殺了啊?」

唉,陸海軍的矛盾直到戰爭即將結束還在撕逼啊。

不過和電影里那痛快的死法不同,阿南在真實歷史上因為刨腹和自刎都沒傷及要害活活疼了一個多小時才死去,腸子也流了出來,真是善惡到頭終有報,可惜那些沒死於東京審判的戰犯卻基本上一個個頤養天年,而罪魁禍首昭和天皇繼續在位置上幹了44年實乃麥克阿瑟幕府政治的一大惡果。

原子彈的投放對廣島和長崎的國民來說是不幸的,雖然我相信原子彈下無冤魂,他們都是日本總體戰的一份子。而對於廣大日本國民來說卻是幸運的,眼見米國鬼畜研製的這前所未有的大殺器這幫大本營的人終於坐不住了,他們意識到再和米國鬼畜死磕下去只能讓所有日本人連帶他們自己一起玉石俱焚,同時蘇聯紅軍出兵滿洲也斷了他們的後路,他們意識到所有的幻想已經破滅,又是各種撕逼後所有人心裡清楚現在已是窮途末路,當得知同盟國考慮保留天皇后他們發現自己的心靈支柱所謂的國體保住了,而鈴木貫太郎首相將裕仁天皇請出來做所謂的「聖斷」也只不過是想壓住那些妄想垂死掙扎之人,裕仁也就此借坡下驢說了一些不忍國民繼續失去生命的廢話接受波茨坦公告,估計他內心是狂喜的,自己的命保住了,而那些原本準備一億玉碎的日本國民也由此倖存下來。

電影里最可笑也最可悲的還是那幫以畑中健二為首少壯派參謀軍官們,自他們成長開始便被各種效忠天皇的軍國主義思想包圍洗腦,直到最後還幻想著神國不滅,妄想頑抗到底,在得知裕仁天皇接受波茨坦公告並宣讀停戰詔書後認為天皇被國賊蒙蔽,想要阻止天皇御音的廣播,由此開始獨走殺掉近衛師團長官森赳帶領軍隊衝進皇局想搜出御音可惜未果,這也成為二戰日本最後一出鬧劇宮城事件。9年前日本因二二六兵變走上法西斯道路,如今也已兵變結束,不得不說是一個絕妙的諷刺。

而畑中在帶兵衝進廣播站仍舊未找到錄音帶後對著已經關掉的廣播喇叭念了一篇呼籲廣大國民繼續本土決戰到底的空氣廣播,著實讓人既無奈又好笑,陸軍馬鹿就這智商兵變能成功就怪了,不過也充分說明了人在窮途末路之時做出任何不合邏輯之事都不足為奇。

最終當天皇的御音響遍全世界後意識到鬧劇該收場演員該謝幕的畑中與其同謀椎崎二郎在二重橋前的草地上面朝皇局一同開槍自殺。在他的口袋中留下了「聖世烏雲散,我心無所悔的遺書,這個狂熱的軍國主義分子成為了日本戰時昭和時代的一大批陪葬者之一,而裕仁天皇以及一大批罪魁禍首卻活得好好的,他們在新的幕府將軍GHQ司令麥克阿瑟的庇護下繼續統治著日本,除了那群以東條英機為首的狂熱的陸軍馬鹿被送上絞刑架外,剩下的都被麥克阿瑟進行的民主化所掩蓋,昔日的戰犯被米國因防範共產主義的口號洗白後再次粉墨登場,除了一部限制軍閥和保障國民自由以及婦女權力的1946年憲法外日本的政治幾乎沒有改變,人還是那麼幫人。


主角男:這鍋我不背我不背

主角女:不關我的事不關我的事

小鬍子男:不怪我不怪我

老頭男:怪軍閥怪軍閥

眼鏡男:我心善我可憐

軍閥男:不怪他們不怪他們


反戰與反戰敗的區別是,反戰反的是同任何國家開戰,反戰敗反的是同強大的國家開戰。

基本上,日本還是可以隨便搞很多國家的。


電影還是不錯的…就是屁股太歪了…

總的來說,電影告訴我們這樣一個道理,忠君愛國的阿南惟幾沒有錯,愛民如子的天皇也沒錯,忍辱負重的鈴木貫太郎更是沒錯,發動兵變的少壯派軍官…額…年輕人嘛,行差踏錯總會有的…也不能說是有錯的

唯一有錯的就是東條英機啦!

反正他是板上釘釘的戰犯,黑鍋都交給他就好啦~~

剩下的人都去吃著火鍋唱著歌,然後死後進靖國神社享受供奉就好,你好我好大家好~~

加害者們在台上獨自表演了一個多小時之後心滿意足的謝幕了…那麼問題來了,受害者們呢?


首先,這不是一部反戰電影。其著眼點,根本不在表現戰爭傷害,譴責戰爭上。

或者說它是一部歷史正劇比較合適,表現的是日本如何停下自己的戰爭機器。以及在這個停住過程中,各種政治勢力之間的鬥爭過程。其最集中的體現就是從14號到15號的這一天。所以叫日本最長的一天。

裡面各派的立場,大概有

天皇:覺得實在打不下去了。對於國民的犧牲已經覺得難以承受。

鈴木首相為代表的停戰派:主張接受波茨坦公告,但是最好能有接受國體的保證。但是後來面臨蘇聯進入日本本土,日本面臨分割佔領的情況,連這個也不顧了。

阿南陸相為代表的繼續戰派:主張繼續打,哪怕是在本土作戰。希望通過這個打出來一個他們覺得滿意的協定。但是天皇既然已經下令,出於忠君的思想,也只能接受。

陸軍一批激進參謀:主張無論如何打下去。即使政變也要打下去。

這部電影就大概反映了這三派政治勢力以及其上傾向停戰的天皇之間的政治鬥爭的過程。其中最著力刻畫的是陸相阿南這樣一個夾在停戰和激進中下級軍官的人物。

在影片裡面,阿南剛剛升任陸相的時候,被那些下級軍官們認為會是個強硬人物。也確實他在影片裡面一直主張現在日本還可以打下去,即使接受停戰,也要在保證日本國體的情況下。所以他對於接受波茨坦公告是不滿的。

但是另一方面,他又是一個忠君愛國之輩,絕對忠於天皇,對於天皇對其的幾次關心,比如出戰中國之前的送行,對其子女婚事的關心都念念不忘。所以雖然他從心裏面不願接受無條件投降的決定,但是也只能服從,並且他不光自己要服從,還要儘力的讓底下的那些激進的中下層軍官接受這個事實。為了達成這個目標,他即有言辭呵斥,說除非殺了我,否則不能讓你們行動。又有假傳信息,以安撫那些強硬的下級軍官。可謂軟硬皆施。最後覺得自己該負責所以自殺。當然另一方面,他又不想過分處罰這些激進的中下級軍官,因為在他看來,這些人也是為國盡忠。所以他的行動在電影里構成了內在的衝突與矛盾。也成為了電影的一個重大看點。

實際上,我個人覺得這部電影可以說是日本舊保守派的一個最後輓歌。以阿南為代表的這一批人就是這一派的最後代表。他們忠君愛國,盡忠於天皇。對於天皇的尊崇有一種帶有神話色彩的崇拜。而這種崇拜在傳統時代並不鮮見。雖然明治維新之後的日本,天皇並不是那種全權的君主。(鈴木首相的一個大膽的決斷就是讓天皇在最高層議事不絕的時候,請求天皇裁處,而顯然在此以前天皇並不起最後的決斷作用)朝中的重臣都努力的希望能維護未來天皇的位置,保證所謂的國體。阿南等堅決主戰派如此,而鈴木這樣的主和派也是如此。

也因此,當天皇下定決心,儘快停戰,以免日本遭受進一步破壞的時候。這些文武重臣也都服從了這一決定。其中包括像東條這樣在此之前一直在中下層中煽風點火的。這是一種舊時代臣子的本分。或者說用中國這幾十年常用的術語來說,叫封建忠君思想。

在這部電影裡面,還特別的突出了阿南他們的家庭生活,在這裡面,阿南和鈴木都被描述成了重視家庭,家庭和諧的人士。阿南在戰爭年代依然希望為女兒操辦一個風光的婚禮。教育兒子要體恤下屬,忠貞勇敢。這些情節的鋪墊了許多溫情。顯然,這些情節或隱或顯傳達出的內容是,他們跟世界上的很多保守一樣,分享同樣的美德觀,重視家庭,責任和勇敢擔當。

但這部電影沒有提的問題是,為什麼這些看上去並不那麼壞的人卻將日本帶入了那麼一場災難中呢。

我個人覺得這個原因很大程度是因為這些舊保守派對於世界大勢的認識出現了問題。換言之,他們缺少一個現代人的世界觀。沒錯,他們可能確實忠貞勇敢,但問題是那一套用在豐臣秀吉和德川家康的時代可能完全夠用,但用在20世紀的世界當中,卻已經不合時宜。在二戰之前的年月里,日本流行的那些理論,都是什麼英美打壓我們生存空間,各種包圍圈,他們不相信自由貿易。不珍重政治基本權利。終於把日本送入歧途。

在影片裡面,阿南他們知道底下的軍官們對於投降是不滿的,甚至知道他們正在準備行動,但他們並沒有採取強力措施來壓制。這當然有長官對於下屬的愛護之情。但我看更重要的是他們思想相通。他們在思想是父與子的關係,沒有他們這些長輩們在哪裡長年灌輸種種民族主義的,受迫害的,弱肉強食的世界觀。這些青年軍官們根本不可能如此激進。他們是思想上的父與子關係。父輩培養基礎,子輩就很有可能變得完全不受控制。

所以這部片子裡面所有的高層們,即使是主和派們,都脫不了他們的一分歷史責任,在日本最終走入戰禍的悲劇中,他們都曾出力。鈴木首相這樣的,也曾經是積极參与日本擴張的戰爭人士。

只有到戰後,美國人對日本進行了徹底的民主化改造。日本的舊保守主義才轉化為一種新保守主義。

在這裡,他們依然保留了那些傳統的責任感和家庭感。依然強調愛國和愛家,但是卻少了一些神化,多了對於和平與自由貿易的堅持。以及基本人權的捍衛。去除了那些不合現代文明之處的保守主義在新時代成為日本發展的最大基石。


日本真是神奇的國家,拍歷史電影都在爭相甩鍋,海軍甩給陸軍,天皇甩給東條,上級將校甩給下級軍官,你們看到了這一切都是陸軍、東條以及沒腦子的下級士官搞出來的,我們海軍一不輸出革命,我們天皇二不鼓吹戰爭,我們上級軍官三不負隅頑抗,為了終戰,命都不要了,頂住了陸軍的馬路行徑頂住了獨走的東條蠱惑頂住了下級士官暴動的壓力,我們簡直是和平使者啊!


看的是2015年的新版,除了其他已有的回答外,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天皇在給屬下說為什麼要投降的時候,很深情的說:「請體會當年三國干涉時的不甘與苦痛(大意)」

三國干涉還遼給日本什麼感覺?責怪自己不夠強大,無力抵抗當時更強大的帝國的干涉,不能拿下日本渴望已久的遼東半島。

為什麼打敗了要想到三國干涉時的心情?因為日本打敗了不是因為自己是侵略者,位於不義的位置,而是因為自己不夠強大沒有打贏而已。


論B-36延期服役所造成的負面影響。


電影角度來說是不錯,但是要是歷史觀和老版有差距,別跟我說帝國的毀滅,法西斯德國完蛋了,小鬍子自殺了,所以,現在的德國跟過去一點關係都沒有。所以什麼爛事都可以扔到那個框里,本來嘛,法西斯,黨衛軍蓋世太保都是混蛋,可是日本不一樣,小個子天皇還健在呢,還過得挺滋潤,那怎麼辦,只好找別的角度了,誰?自然是陸軍那群沒文化的八嘎,但是又不能說的太過,只好說他們一根筋,本意是為了天皇,壞人呢,只好找東條這個老小子,日本人也不待見,右翼也看不上,本來嘛,連切腹都不敢,最後逼急了找了個小手槍往非要害打了一槍,搞得美國憲兵都嘲笑,所以,你說電影怎麼拍,只能這麼拍


這部電影充分揭露了發動罪惡戰爭的不是軍國主義分子,而是邪惡的日本人民。日本上層還是好的,就是日本人民太壞了。


這電影就是在洗白,各種「我們都是戰爭受害者」的心態。日本只是在反戰敗,而不是反戰!

借用我一位老師評價日本戰敗的話就是:要不是毛子進攻東北,鬼子寧可躲到東北也不會投降的。


寫在前面的一句,有精神潔癖在作祟,再怎麼聲稱反思都是改變不了吃了屎,且未來極有可能還要繼續吃屎的命運。

本片翻拍自1967年版的同名影片,講述的是二戰最後時刻的日本歷史。觀看本片的時,很難不與另外兩部電影進行比較,即岡本喜八的67版同名電影《日本最長的一天》,及德國電影《帝國的毀滅》。

與這兩部電影相比較,可以明顯的感覺到本片的缺乏誠意和日本式的「政治正確」。兩個多小時的電影里,陳述的是昭和天皇的英明神武,仁君形象;內閣大臣們的深謀遠慮,隱忍前行;皇軍全體將士們的七生報國,奮勇殺敵;領導們的家庭是一團和睦,汽車能行駛在櫻花爛漫的石子路上,庭院前是陽光和煦的家庭聚餐,一切都是那麼的美好,只是那偶然間插播進來的防空警報讓人好生討厭,就像是五月蠅一樣的煞風景的存在。

大和民族眾志成城的形象如此,不了解歷史的,還以為敵人是來自外星球的怪獸似得。片中的日本就好像是在作為一個受害者的形象出現,就好像誰都沒有錯,錯的只是敵人的強大,錯的只是皇軍中那一小撮稍稍熱血的、愛國的、奮發向上的青年軍官罷了。哦?是嗎?

撇開電影中多次生硬拙劣的剪輯拼接、等技術層面不談,歷史電影首先要做到的、非常重要的一點便是要向現在的人,也就是歷史電影里的子孫後人們去還原歷史,陳述歷史。《帝國的毀滅》很好的展現了發動戰爭的領導層一直到最後時刻的瘋狂與邪惡,德國民眾在最後時刻的分裂與扭曲,眾生在面臨命運審判前的何去何從等等,讓熒幕前的觀眾們都能得到非常直觀卻又深刻的感受。

本片做到了這些嗎?

就像《男人們的大和》、《吾為君亡》、《永遠的零》等影片一樣的思想立場,給東亞帶來深重災難的大東亞戰爭只是領導們談判桌前修改終戰詔令措辭的歷史背景;化為焦土,壘屍成山的東京也只需要在臉上稍稍抹上些灰塵即可得到表現;民眾在李梅火攻中的化為木炭亦可輕描淡寫的一個鏡頭帶過;相較於沒有正面登場的67版昭和天皇而言,本木雅弘飾演的昭和天皇在本片中被洗得乾淨的令人髮指,就好像歷史上的昭和真的只是一個愛好昆蟲知識,精通植物學,為人內向,不多言語的英式虛位君主而已;需要承擔戰爭失敗的責任統統推給了東條英機等一批打了雞血的部分皇國陸軍,就連歷史上著名的主戰派阿南惟幾,在本片中都成了「智信仁勇嚴」於一身的忠君愛國的智將,在完成了一個臣子應盡的義務後,好像只需要他剖腹了,就已經代表了全日本都洗乾淨了彼時的罪孽,就能像片中那樣拋卻包袱,走向復興的明天了。

問題來了,這一切苦難的原因來自哪裡?畢竟有果必有因,大家都沒錯,幹嘛敵人沒事就要來打我?

如若不是軍部的一次次獨走,綁架整個近代日本挑戰全人類秩序,何來的戰爭失敗?

如若不是昭和天皇對軍部獨走的一次次默認,甚至是變相的鼓勵,又何來的九一八與七七全面戰爭?

如若不是民眾在一次次對外戰爭中得手後的上街歡呼,全民支持,又哪來的李梅火攻與原子核爆?

由此上述到本片中不斷憧憬回顧的所謂「明治時期」,從那時起,為了不斷實現超出自身實力的野心而屢屢賭上國運的全日本君臣民們,便已然要為1945的年終戰命運做好一個賭徒的終極覺悟:

君以此始,必以此終。

後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後人而復哀後人也。反戰爭和反戰敗是兩碼事情,把所有的罪與錯都推給軍人,那麼培養這種軍國主義軍人的土壤又該是個怎樣的存在呢?

-----------------------------------------------------

吐槽:

1.看電影的時候,總是不自覺的產生天皇還要跟總理一起外出去做入殮師的兼職活;

2.山本大將你不是死了么?怎麼又活了,還改行當了陸軍?(雖然最後還是死了....);

3.本片導演是阿湯哥主演的《最後的武士》里那個猥瑣矮小的反派大臣;

4.三船敏郎在67版同名電影中飾演阿南惟幾,最後的剖腹與介錯場景的血腥效果非常震撼,相比較而言,本片的處理真是小巫見大巫;

5.岡本喜八67版的同名電影標題在影片開始後20多分鐘才在畫面中時鐘指向零點時出現,本片的處理同樣潦草不堪;


看了這麼多答案

我只想說,本片最違背歷史真實的地方,應該是蘇聯對日本的宣戰和進攻,遠比美國的兩顆原子彈威力大吧


東條的演員擬合度相當之高


個人覺得非常之好。整個影片張力很好,節奏很快,不拖沓啰嗦,壓抑感很強。幾乎每個出場人物的心理刻畫都很到位,表現的很好。

雖有「洗白」裕仁和阿南的嫌疑,但是很可惜,歷史原貌我們是看不到的,電影里所提出的,也不妨是一種解釋。另外就是,阿南大臣的戲份是不是有點超過鈴木首相?

這不是一部專門拍給中國人看的片子,不,應該就沒打算給中國人看。所以,每每看見日本的二戰電影,就非要看見道歉,反戰,深刻檢討的同志們,這部電影會讓你失望的。想要看鬼子們被打的屁滾尿流,鄭重道歉,深刻反省,洗心革面,那看看國產電影不就好了?

這是一部讚揚軍國主義,鼓吹髮動戰爭的電影嗎?我倒不覺得。


我國的主旋律電影能拍成這樣的品質就好了


貌似日本只反思為何戰敗吧,也幾乎不站在加害者的角度看問題。


還不錯的電影,製作精良,而且基本尊重了史實,充分體現了日本人的擰巴,表現軍國主義和下克上的傳統很到位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韓劇《壞傢伙們》?
如何評價電影《超能查派》?
如何評價電影《重返20歲》?
《星際穿越》為什麼沒有排上豆瓣電影250排行榜?
如何評價科恩兄弟的電影?

TAG:電影 | 日本 | 日本電影 | 影視評論 | 第二次世界大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