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傳統文化還有救嗎?

中國幾千年文化中,不論朝代如何更替,都講究一個傳承。雖中國歷史上也經歷過焚書坑儒、罷黜百家,哪怕民國時期也是國學大家湧現,百家爭鳴。但這些只是文化內鬥,斷層說不上。個人所說的斷層應該始於WG、改革開放乃至今日。WG自然極壞,但真正傷經動骨我覺得應該是改革開放之後,國家發展太快,一切以經濟發展為首要目標,文化人受到的尊重已時過境遷。

至於文化上的斷層,我覺得主要在這幾個方面:

1,禮法崩壞。儒學作為根本,基本保持著從周朝時代的禮法,也包含著這個民族做人的基本準則,仁義禮智信忠孝廉恥。其中雖有糟粕,可去除。但精華卻也支離破碎。現世存在太多訛詐,老奶奶要扶還得講攻略,可恥之極。

2,故物失守。這個不用多說了,不好好保護也就罷了,甚至惡意損壞。全國上下房地產開發做了太多破壞。大家對比一下日本的傳統建築完美的修葺。

3,文化曲藝。大鼓、鍾、磬、管、簫等等傳統樂器全面被西樂所替代。

斷層實際遠不止這些。並不需要國家死守這些傳統,但是可以和西方文化融合創新,也算是傳統的良性更迭。不至於是現在的狀況。

下班了,歡迎大家補充。

---------------------------原問題描述-------------------------------------------

我仔細想了無數回,如果中國傳統文化沒有出現斷層,順其發展,中國最可能的狀態應該和日本相差不大——傳統和現代完美的融合。既然斷層已經存在,中國傳統文化還有救么?怎麼救?


一說起文化,就必然扯上情懷…所謂華夏五千年,宏大壯闊,博大精深……

說個簡單的邏輯吧,真的能夠把中國的傳統文化傳承下去的只有中國人,哪怕我們自己玷污過她,無論是西方還是日本都是拿一種,你這文化完了,來我從學術上給你歸納一下來看待中國的文化…

可悲的是,今日中國人,無一不陷入一種魔障,談文化必扯上情懷。脫離了形式載體,文化只會漸而消亡。不存在遠離生活的文化,文化確實是生活方式的集中更升華。我們的傳統沒了形,是守不住核的。

現代化是手段,不是目的。中國人不可能比西方還西方,沒有一個適宜中國的文化體系來支持其社會,那麼中國只會走向癲狂。

回歸傳統,不是要復古封建制度,是要從古代中國的文化中篩選能夠改造成現代中國需要的形式與思想…

以為脫離了形式,文化還能長存的是夢囈。

還有救,有些人也在嘗試。但是,時間越往後,難度越大。

人能弘道。眼下中國缺乏的是,復興的偉人,真正的偉人。天不生聖人,萬古如長夜。今天中國就是處在長夜中。


傳統,正如煤的形成,大批的歷史,形成的只是一小塊。

今日刷知乎,微信,微博,以將來眼看,當有傳統在裡面。


《洛陽伽藍記》記載,「自晉宋以來,號洛陽為荒土,此中謂長江以北,儘是夷狄。昨至洛陽,衣冠士族並在中原,禮義富盛,人物殷阜。」

即使洛陽的文化曾被入侵者徹底毀壞,但只要人還在,傳承文化的人還在,便如星星之火,終可燎原。

現在的傳統文化看起來衰敗,不得不從社會環境考慮,中國人脫離溫飽線才多久?倉稟實而知廉恥,文化是需要有物質基礎做支撐的。被廣大人恥笑為附庸風雅的眾多暴發戶,再過兩代三代便有了積澱,老人跌倒扶不扶?必須考慮這些老人生在飢餓貧困中,成長在動亂中,少有受過良好教育的,如何用新時代的人人高素質要求他照做?但我相信八零後九零後老去後,這個問題不會困擾社會。文化需要積澱,只見日本做得好,卻不知一百五十年前明治維新時日本社會的變革,給中國一百五十年,一定不會比日本差。


我只是覺得談不上什麼救不救的問題。

中華的傳統文化是在你不經意的時候,就早滲入了你的皮肉骨髓。

那些待客之道,律己律人的道理。那些因果輪迴,緣分與否的信仰(或是說法)。那些炎黃啊神龍啊嫦娥啊的從小被在枕邊說起的故事。那些我們常讀常思考的詩詞典籍。還有像使用至今的二十四節氣農曆的年月。新年的鐘聲啊還有煙火爆竹。

我覺得傳統文化不應該只是狹義上的服飾或者什麼外國人一提就能說的故宮長城。而是一種就這樣一點點,包涵在你血脈里的東西。

既然留存於十四億人口的靈魂中,就真的不必太拘泥於形式。就像有的娛樂節目打著傳統的幌子,穿著並不是漢服的漢服,用著蹩腳的泡茶手法坐而論道。反而是顯得刻板生硬了。

對了 今天是重陽節。

剛剛看到原po添加了描述 那我也加兩句。我覺得有點以偏概全了。

禮法並沒有崩壞,流失海外的文物也在儘力收回,傳統古典樂還在演奏漢秀也還在出演。

只是你沒去看罷了。對於各種文玩和古典樂的愛好者來說中國傳統文化簡直是饕餮盛宴。太有的看了 能愛一輩子。

國內媒體一定是撿有料的爆,那是媒體。你在生活中體會到的中國是一定比媒體深切可信的。切勿以偏概全。且是真的有一心只想做學問,研究漢語言文學的人,並不是說他們不在你身邊他們就不存在。文化對於一個民族來說簡直太重要太重要。

他們在努力,我們也在努力。社會各階層都在以自己的方式努力。有人精於農時,有人精於學術,有人精於社交應酬。我本人寫了一手好字。 我想這些 都是傳承吧?


謝邀!

  1. 有。
  2. 但是難度越來越高。

真正的傳統神傳文化,非常系統,全面立體,細緻和洪大,在漢武帝和唐太宗時期,甚至於在秦始皇焚書坑儒之前有段時期,民間和山野都產生了許許多多的有道高人。這些有道的高人的狀態,已經漸漸脫離了人的狀態。不是大家現在所認識的那點傳統文化。傳統神傳文化不是這些文學作品這樣單一的,他相對於現代人而言是相當神奇和超常的。有段歷史時期,居然民間多數人都能夠預見天象變化和王朝的興衰與變遷!這,應該是到了不被舊宇宙律法所允許的程度了。所以,在歷史上的一些極端安排和做法,類似於焚書坑儒,應該是有著某些借口的。真正的傳統文化,是博大而神奇的,遠遠超出了目前這個變異的外星文化。最近幾百年,西方表面文化對人類起主導作用,這是神的安排。但是同時,這也是符合「末法時期」的人世狀態和標準的!與歷史上人類全盛時期的文化狀況不具備可比性。所以說,現代社會,人類的正統文化確實是已經消亡了。


文化的傳承,在人

遠有秦始皇焚書坑儒

再有董仲舒罷黜百家

還有乾隆修四庫全書

傳統文化斷層過?

號稱文化傳承的台灣,你看看現在是什麼樣子

960萬平方公里,縱馬跑三個月都跑不完的土地,孕育出的文化豈是兩位先帝焚書坑儒能斷代的?


文化利用大量的資源,在表面上形成一個花團錦簇的世界。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張藝謀的作風,奧運開幕式,全是聲、光、顏色,沒有內涵。

他只是抓書上常提的中國四大貢獻,這些貢獻是歷史上的貢獻,不是今天的貢獻,沒有在文化內涵上提出好的音樂、好的文學作品,沒辦法找詩人來吟詠詩,沒有找出自己譜的叫人永遠紀念的歌曲來表演,對不對?

凡此方方面面,是不是今天才發生的?不然,乾隆時代就是如此,當時的中國文化是沒有內涵的,只是裝扮的,沒有自己的特色。中國文化到了今天已經是只剩皮毛,不見血肉,當然也沒有靈魂,這是叫我傷心的地方。

今天口口聲聲說「國學熱」,其實沒有真正的內容。像白先勇這樣整理崑曲是極少的。我們本身也是百孔千瘡,用盡了自己的資源,活力也光了,從精英流離到下里巴人,從內涵深厚變成表面膚淺,從有內容變成只有一個點綴。音樂和其他藝術形式,無一不如此。

不是今天,中國花了一百年左右的時間,逐漸一步步往下走,真是弔詭的現象。

一方面我們看見民主是好東西,教育普及是好事情,人權普遍被尊重是好事情。但另外一個方面,全面平等之後,應當有優秀、特異的東西,卻變成了平凡。貝多芬不可能在平民裡面出來,不可能一千個人就直接創作成貝多芬。

文化的領域要有一部分精英,但原動力已經衰退,才到了這地步。這是危機之一。

危機之二,價值系統在崩潰。從三百年前發展到今天,我們應該不再標榜「現代」的口號,現代是有實踐性的,我們叫近代化。三百年前開始發展資本主義、民權思想、人權思想、科學精神,都有共同的源泉,是丟開天主教的外殼,撿回了人跟上帝的直接關係,人有了信念。神造人不是白造的,給你一定的權利,給你一定的智力。人類是平等的,所以不能壓迫任何人,不能禁錮任何人,應當自由。

另外一方面,神的律在科學家的腦子中轉化成自然的律,自然是先天存在的,其實和神的律是同一個事情。一定假定有先天存在的這個律,我們才有科學的上下尋搜,不然一堆混亂的話,怎麼尋搜?

這個假設使得資本主義早期的人物,為了榮耀,為了彰顯使命感,拚死拚命地幹活,而且用「信用」這兩個字來作為資本主義的基礎,沒有信用,銀行沒法借貸,沒法投資,沒法委託。

08年經濟風暴的病根子是因為內心沒有價值觀念約束行為,所以掌權的那些CEO,不講信用,不講道德,以市場遮蓋,大量地偷竊股東的財產,辜負股民的委託,以致股票買賣實際上變成虛假的賭博。

股權已經分散到這種地步,流轉這麼迅速,股票本身不存在,變成賭局。掌握股權的無數小民,沒有辦法向公司行使主權,沒有一個人知道他的股權在哪裡,股民沒有辦法行使股權來指導或者監督經理人,經理人就無所恐懼,工作法規沒有辦法管他。

在1932年羅斯福實行新政的時候,有管束資本的法律,一整套法律保護勞工、約束資本。但是從二戰後到今天,美國政權和財富結合,他們廢掉了一條條法律,再也沒有防止不合法、不公平的法律。公眾無法約束他,股權無法約束他,良心無法約束他。

面對今天瞬息萬變的時代,國家體制要改變,社會結構要改變,改變成什麼樣子,不知道。最要緊的是,將來幾十億人共同擁有這一個地球,怎麼活在一塊,怎麼相容,怎麼再造一個互讓、共存的人類社會?

小到農村,大到全球,小到人員之間的爭執,大到國與國之間的戰爭,用什麼價值標準來判斷?這個是最嚴重的課題,今天我們正在轉移點上,蛻變已經開始,有兩種蛻變法。

蛇的蛻變是把舊的殼丟掉,變得更大更新,軀殼丟掉,蛇還是蛇,這是一種蛻變。這種蛻變不可能,這是大的崩潰,必須要有大的突破。

突破應該是毛毛蟲變蝴蝶,但蝴蝶是怎麼出現,蝴蝶應當具有什麼東西,我們大多數學術界人士往往不去管它。學術界絕大多數人忙著寫小論文,忙著搞升職,忙著搞項目,民間文化界忙著去點綴打扮,都是交白卷。

大家應當尋找共同生活的一套價值觀念:什麼是對,什麼是錯,什麼是好,什麼是壞,什麼是丑,什麼是美。這是最叫人擔心的事情。

中國在這個時候,應當從傳統里挖出一些東西填補這個缺陷。但是今天講儒學的人,只抓其皮毛,不抓其精神。許多學究以繁瑣來文飾淺薄,以表面的口號文飾沒有內涵。

從改革開放到今天,中國沒有在這一部分精神的境界、文化的境界上下力氣。尤其近幾十年來的恐懼、餘悸未定,還在膽戰心驚的狀態之下,沒人敢動,所以,不能單純地說中國已經站起來了。

中國的經濟已經有動力。今天我們不算小康,但至少吃飽了飯,對抗飢餓已經不成問題。我對中國救濟汶川的災害是非常佩服的,不能說效率百分之一百,但是前所未有的規模,前所未有的工作,做到這個地步不容易。

而在教育上,不是桎梏人的思想,不是圈住人的教條,而是要放手讓大家自由思想。今天學術界非常顯著地崇洋媚外,也非常顯著地抱殘守缺,這兩者是相配而行的。

抱殘守缺又不能見全貌,所以崇洋媚外,取外面東西來填補,沒有自發的精神,有聰明才智但是不敢放,不敢用自己的聰明才智來解決自己的精神困擾和饑渴,這是值得擔憂的事情。

所以,假如改革開放真有大義而為的政府,一定要在這個時候放鬆人的思想,一定要放鬆資源鼓動民間的財富,也釋放若干的資源,鼓勵在學術界、文化界做尋找價值、重建價值的工作。

而我的目標是希望重建新的價值——以人為本,因為人是真實的。你可以否認別的,不能否認自己。你尊重你自己,你尊重別人投射給你的他,你也尊重別人投射給你看見的自己,一層層投射,可投射到無窮。

以這作為一個美好、善良、正直、公平社會的定義的話,誰也不願意不公平出在自己身上,推己及人,也許由此我們可以重建新的價值觀念。

http://weixin.qq.com/r/Jznn-yLEp3-YrWac92w1 (二維碼自動識別)


文化必然是要與時俱進的,不然就會給一個民族套上枷鎖!

一味的保留、發揚傳統文化和伊斯蘭的原教旨主義有什麼區別?


我就不說題主操的這份心了,我就想問問題主你說個大陸的傳統文化是何居心。真是神煩呢,就算特區,那也是中國人,政治是一回事,文化傳承怎麼的也是一脈傳承的,所以說個你們大陸的傳統文化到底幾個意思?


我覺得文化是與時代相融合的,相信題主口中的傳統文化也不是夏商周時的文化,而是中華民族經過一代又一代融合變化發展後的文化。如果是這樣,那麼就不存在有無有救,有無失傳。你當前的感慨也不過是像以前每個時代都有人感慨的那樣——什麼禮崩樂壞,人心不古罷了。

而事實是,時代的車輪不會為誰停下,文化也不會因此中斷,而是在與時代發展的過程中融合出新的文化。這種文化,依然是中華文化,也許也是後人口中的傳統文化。

何必厚古薄今。


第一,斷層一詞不好隨便說;第二,所謂的斷層在元清五四一直有,WG是其頂峰。

再聊聊題主說的傳統與現代結合。經濟決定上層建築,多數人如果吃飽穿暖都成問題,誰閑著發展傳統。經濟上來了生活好轉了,自然對物質文化需求會提高,審美同時在進步。於是傳統文化找到發展的契機,那些融入現代載體的傳統被留了下來,其他的則被淘汰。京腔搖滾、歷史博物館app、武俠動畫、通俗歷史小說、甚至很多人鄙夷的穿越小說,都是因為適應了現代的表達方式才得以發展哎。

至於大陸傳統文化還有沒有救,私以為這是個從上帝視角出發並充滿人文關懷的問題,直接放到大清國快完的時候問更合適。


大陸的傳統文化藥丸么?沒聽說過要救活人的啊


真正有價值的,琴棋書畫、詩詞歌賦、經史子集,在古代本就是小眾的東西,普及度還沒現在高。

戲曲曲藝,從大眾變小眾,也死不了。

醫卜星相、陳規陋俗,本就是要被淘汰的東西,就無可救,無須再救。

中國文化不是救什麼的問題,而是繼續提高大眾的文化水平,讓大家都能主動選擇有價值的文化,最終都殊途同歸到先進文化,可矣。


我快40了,我兒子快10歲了。

我小時候聽評書知道楊家將、呼家將,我兒子不知道;

我小時候奶奶給我講嫦娥奔月、牛郎織女,我兒子不知道;

我小時候爺爺給我講后羿射日、東周列國,我兒子不知道;

我小時候看小人書知道西遊記、水滸,我兒子不知道…

我兒子最熟悉的是喜羊羊(見鬼,我打這幾個拼音排在前面的竟然不是喜洋洋¥@#%*…我也是醉了)、鎧甲勇士、熊大熊二、賽爾號、海綿寶寶…

我想過靠我和他媽的力量來跟電視對抗,但是我們對抗不了他的同學和小夥伴的圈子…我們不忍心讓孩子看一些根本沒有任何小夥伴跟他談論的東西…

--------------不可侵犯的分割線-------------

昨天思路被打斷了。

其實,文化這個東西,從來就沒有一套一成不變的規則要固守,不管東方的還是西方的,都是不斷變化的。我年輕的時候固執的認為中國人一定要復興自己的傳統文化:漢字、漢服、中醫…應該被全世界推崇。但上了點年紀,經歷多了,知道的多了,才發現,文化從來都是強者創造的,強勢的民族創造的。

粗暴的打個比方:你有錢了、有權了、有影響力了,你的言談舉止、行為方式、喜好選擇就會被你的粉絲模仿。

so,等我們這個民族真的強大了,我們所創造的,重新創造的文化,就會影響別人,那時候我們也可以說,中華文化,復興了。


該發展的會發展,該保留的會保留,該取締的會取締。大勢所趨,不存在救不救。


所謂的傳統文化是什麼?

說起來,裹小腳也可以看做傳統文化的一部分呢,要救?

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文化一直在進步傳承,深入骨髓,哪有什麼救不救的問題。


如果是殘害婦女,壓迫個性,宗法社會,家族統治,宗教迷信的傳統文化,基本可以肯定,徹底完蛋了。


讀書少又想得太多的代表,閑得蛋疼。一種文化如果需要挽救,那麼它就應該完蛋。中華文化一直都在與時俱進,談何挽救


既然題主說自己想了無數遍,那我想問一下,在題主看來,中國需要拯救的傳統文化具體來說是什麼,日本和現代完美融合的傳統文化又是什麼?


推薦閱讀:

想當道士應該怎麼做,去哪比較合適?(必須要國家承認的道士)?
有沒有那種帶點漢服元素,穿出去又不顯過分突兀的衣服?
現今的中國傳統文化《弟子規》在你心中還佔有多少地位?
中國傳統文化需要繼承嗎?
為什麼要保護傳統文化?

TAG:傳統文化 | 現代生活 | 文化現象 | 大陸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