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可以在多大程度上了解他們的伴侶?在相互理解的過程中通常存在哪些障礙?

即便是父母-孩子這種天然的親密關係中,也很難達到真正的相互理解,伴侶之間能夠做到什麼程度呢?在相互理解的過程中,通常存在哪些障礙?

==============

本題已收錄圓桌「關於愛情」,歡迎前往關注!


  人內心裏面會有美好的幻想,也會有自己意識不到的陰暗。當你的美好幻想被別人滿足,你被覺得自己被對方理解。事實上並不是對方理解你,而是你自己理解你自己。而當不被你意識到的陰暗被別人衝撞到,你會感到憤怒,焦慮,生氣.......這個時候,不是別人不理解你,而是你自己沒有理解意識到自己的內心。

  和伴侶的相處其實就是在和自己相處,人對伴侶的了解程度其實取決於對自己的了解程度。和伴侶的相處,有時候讓人覺得甜蜜幸福,這個甜蜜的來源不是因為他這個人讓你甜蜜,而是他恰巧做了讓你甜蜜的事情,這個時候你會感到對方很理解你,事實上只是你內心的願望和期許得到了滿足你感到幸福。

  而有些時候,你們會出現衝突,爭吵,你會覺得對方不能理解你,其實並不是對方不理解你,而是沒做到你希望他做的事情或說的話。有人會問,這個確實就是他不理解我,如果理解,怎麼會做不到我心裡呢?是的,就像梁靜茹的歌詞「我哼著歌,你自然的就接下一段」,這種默契應該是絕大多數人都渴望的理解,然而如果你內心的想法被其他事情掩蓋,你就無法很好的傳遞自己的這個願望,而是會扭曲你傳遞信息的方式和方法,對方會不理解,會誤解,結果會變成對方不理解你。

  我曾經接待過一個姑娘,她對自己有很多的不認可,當然這和她的早年經歷分不開,和男友戀愛一年多,但是她總是對男友閑暇時間玩遊戲而感到憤怒。她覺得男友一點也不關心自己,覺得他如果愛自己的話應該多花時間陪自己而不是和遊戲在一起,而男友很無辜也很憤怒的認為自己並不是時時刻刻都在玩遊戲,自己也需要有一些愛好,然後兩人的爭吵就圍繞著遊戲開始,甚至會延伸到不求上進之類的。如果這個姑娘可以意識到她是因為對自己的不自信,而渴望男友的關注才會對男友玩遊戲而不陪自己產生了情緒的話,那她可能會理解到男友玩遊戲這個事情本身是沒問題的,她也是可以理智的認識到男友也是需要有些自己的愛好和興趣的,她也可以從男友平時的照顧中感受到男友並不是一個不關心她的人,她會真實而客觀的看到男友,感受到男友是怎樣的人,而不是被自己內心的那些不安和情緒遮住那顆感受對方的心靈。

  因此,阻礙兩人相互理解的並不是什麼外在的原因,就是我們對自己的認識和理解。窺探到自己的內心,理解自己的想法行為,就可以客觀的看到對方。

  當然,這是非常困難的,需要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識的去覺察自己的情緒和感受。


相互理解不是全知,而是各留底線。

愛情是最親密的幾種關係之一,而越是親密的關係中,越是容易出現觸線或是越線,相互理解就是理性處理越線。


要問能不能了解別人,先問一下:

你了解自己嗎?

你能真實準確的表述自己的性格、喜惡和欲求嗎?

你能接受你自己的這些特徵嗎?

有哪些特徵是你為之自豪的,有哪些是厭惡卻無能為力的?

——————————————————

當你認清自己、接受自己、言行一致的準確表達自己的時候,你自然會和同類相互吸引、相處順暢、合作默契。

如果你自己都不能正視自己:不認可自己的優點,不承認自己的缺點,言行不一,是個「彆扭」的人,又何談正確認識別人,也可能與並不合適自己的人成為伴侶,繼續和伴侶「彆扭」的相處下去。

ps同樣的問題也請你的伴侶思考一下,因為正確認識自己、準確表達自己也是讓別人了解、理解自己的第一步。沒有幾個人善於揣測別人的心思。


在夫妻關係中,互相理解的障礙在於情緒和對於不同價值觀的寬容接納度。

我們常見的一般夫妻矛盾的性質源自生活習慣,從你上廁所不掀馬桶圈這種習慣問題,最後可以在爭吵中變成你根本不在乎我,不愛我。這裡面對於問題本身的討論已經變成情緒對抗。這是彼此不能進行有意義的深入溝通而最終達成理解的一大障礙。所以就事論事,理智的討論問題,以解決問題為前提,尋找解決之道。這要求我們成熟理智,面對問題尋找方法,而不是先起態度。

其次,另一種是人生態度和價值觀的不同,你喜歡享受當下,行走遠方,相信千金散盡還復來,我喜歡未雨綢繆,深挖洞廣積糧,宅在家裡數錢。然後會覺得彼此不能分享快樂,Ta聽不懂我在說什麼。靈魂寂寞。但說實在的,這是不是就是不可調和呢?不是。但肯定是要求有一定的智慧和成熟度的人,才有可能處理好這樣看似不可調和的差距。首先不管你們精神世界是否重合,至少生活上肯定是有重合的,例如你們住同一所房子,吃同樣的飯菜,有同樣的孩子。這點容易被忽視的,但這是生活之基石。不要覺得你們的精神沒有你儂我儂就是不同世界的人,是不是該重新尋找之類。別忘了你的肉體還在過一份普通的日子。基於此,在內心你得允許世界上有不同的人大家享受不同的快樂,接納別人與你不同,哪怕這人是你的妻子老公。那怎樣解決靈魂寂寞的問題呢,你還是得自己有智慧,內心圓滿精神富足。人生大部分時候是孤獨的,當你不再把自己的快樂幸福寄託於他人對你的順從,相似,陪伴。自己和自己在一起也能平靜快樂,你才不會向外索取,才不會質問為什麼Ta不能這樣Ta不能那樣的,Ta使我很痛苦的迷茫與恐慌。

伴侶是用來共同履行一份人生的責任,共同過一份生活,實現一個家庭狀態的同行者。在生活中,肉體生存方面的事,大家商量著辦,精神愉悅的事,請自己學會獨立,多思考修鍊自己的內心,自己擺平自己。

綜上,所有的障礙,主要是因為大家都喜歡把眼光向外,忘了修鍊自己。要是夫妻都修好自己的智慧,清醒而理智,保持善良與柔軟。就事論事,同時不乏對對方的關懷,很多障礙也就不存在了。


第二次更新,背景是看過了日劇《晝顏》和小說《巴別塔之犬》。看《晝顏》時,我是絕望的,女人容顏易老,生活又終歸於平靜,心裡的小惡魔似乎最後總會戰勝小天使,還從生理學啊社會學上來找原因,什麼男人天性就是要多gan女人,讓自己的DNA延續,婚姻只不過是一個社會組織形態,歸根到底是為了維持穩定。哎喲,那我就不知道了,為什麼要結婚,忠誠是什麼?伴侶又是什麼?而《巴別塔之犬》讓我感覺到,人性並無善惡,只是某人做的一件事情可能侵害你的利益,在你心裡會產生不同的感受。

當然,還有現實背景:某次無意中看到他的微信里有一個姓加上某某的名字,這個貌似是他之前跟我提到的主動要他聯繫方式,對他有好感的女孩兒,但是,但是,當我問他這是誰時,他回答說是他徒弟,我知道是假話,直接問他是不是那個女孩,他笑著回答說是的,我心裡火了,為的是他的欺騙,而他欺騙的原因是為了不讓我多想,這個實在是自作多情的為了我好。就此事,我跟他溝通的主要內容是,這個事情到底會不會傷害我取決於我,你不能用你以為的方式幫我做出選擇,剝奪我的成長機會。當你把事實告訴我時,我未必會像你想像地那樣心胸狹窄。後來,他跟我講了事情的來龍去脈,我不知道是不是全部,但我沒有繼續追問下去,而是在這個時候跟他講了我在他和異性交往的底線:不能出軌,精神和身體都不行,包括單獨和異性看電影、逛街等…還就我和他的關係距離進行了探討,我發現我給他的自由相對多了一些,讓他有點體會不到我的關心,所以我會在今後更多一點地參與到他的生活中。

也許,每次遇到的事情都是一個契機,你可以和他越走越遠,也可以拉進距離,然而,到底保持多深程度的理解才讓彼此都有安全感,這個真的視情況而定。第一次更新,回答第二個問題,最大的障礙是什麼?

我從女生的角度來看,主要有這麼幾個障礙:

1.性別。當你老公興緻勃勃地告訴你有個女生很漂亮的時候你會怎麼辦?反正我會內心充滿嫉妒啦,可是即使這樣我也會認真看看照片,然後附和一句:「這妹子真的挺好看的。」之後我需要慢慢處理自己的情緒,羨慕嫉妒都是正常的,可人家長得漂亮也是一個客觀事實,然後呢,我會在一個放鬆地時候告訴他,當我認同他對美女地審美時,我內心也有些難受,因為我對自己少了些信心。這樣做的好處是表達了幾個信息:一個是我認同你的審美,第二個是我也有作為你老婆地羨慕嫉妒恨,第三個是我對自己的外貌有些小不滿,需要你的安慰。這時,我老公的回應很自然地就是美女看過就看過了,你說的那個妹子我都忘了,我還是喜歡有內涵的,在思想上也可以合拍的,老婆雖然身材不如前兩年,但也還不錯,我最大的希望就是你的健康!你不可能要求男人不看美女,這是一件很自然地事情,也沒有對錯,你要做的是表達感受和自己的情緒,讓他明白老婆很在乎我,需要我給予更多的鼓勵,他會有很強烈地存在感。

2.性格。之所以會談這個是因為原生家庭帶來的影響在骨子裡,你的愛人不是一個孤立的個體,而是深受他父母地影響。比如我老公有一個強勢地母親,想掌控孩子的一切,小到吃幾碗飯,大到找對象樂此不彼。原生家庭給了他物質,卻沒有給他安全感、尊重、接納和鼓勵,導致他非常敏感,不自信。他現在不敢要孩子,覺得自己做不好一個好爸爸,不想自己的孩子跟他一樣,沒有主見,性格不鮮明。而我通過不斷地努力告訴他,我在學習發展心理學,明白了孩子成長中各個階段的心理需求,而你對於孩子的培養上有了相對科學地觀念,也許孩子會成為我們克服各自性格缺陷地老師,沒有人能做好充分準備,也沒有人是完美的。

3.安全感。當一個人覺得自己在另一個人面前是毫無秘密可言的情況下時,我想他是不會願意離這人太近的,也許這就是本能吧。每個人都有一個屬於自己的空間,無論是在物理上還是心理上,所以即使愛得再濃烈再掏心掏肺,也不要忽視我們是兩個不同的人這個事實

像陽光一樣包圍他,又給他自由。這是我認為戀愛和婚姻最好的度。

……………………………………………非專業人士,想答這個題。

背景:本人女,法學狗一枚,公務猿,結婚一年,無孩,從三四小城市混到了二線城市,喜歡攝影、烘焙、手工,業餘學過一點心理學。老公是來自同一地方,在12年前相識,4-5年前相戀,1-2年前結婚,喜歡騎車、動手能力強、好奇心強、喜歡探索,有責任心。

程度:我們可以探討孩子的教育,人性的弱點,如何處理媽媽、兒子和妻子之間的關係,如何看待童年經歷對成長的影響,那個妹子好看,什麼音樂好聽,油燜大蝦怎麼做好吃,怎樣做父母,分享工作中遇到的奇葩,知乎看到的好文,我在心理學課堂上學會的東西,他在培訓中的收穫……

目前,我覺得我們的溝通非常好,雖然老公的安全感不太高,但是他至少認為我是可以在某種程度上理解他,而且在交流中也能有一點點思想碰撞的。

這種信任來之不易,因為我們探討問題時堅持對事不對人的選擇,不會一味從道德層面進行批判,並且會看到對方的努力,給予鼓勵,用行動來感染對方,而不是用語言來要求彼此。

有點散,但是事實,希望有用!


能理解到什麼程度,我不知道,但是我覺得,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不要去探究其意義,不要去追求其極限,不要去強求其結果,享受過程、享受當下是最好的。

在我看來,有兩個障礙:

一是安全感,要加深雙方的了解程度,你必然要把自己脆弱的一面暴露給對方,這相當於赤身走進獅籠,是伴隨了巨大的恐懼的。雙方之間的安全氛圍越高,越容易相互了解。

二是雙方的成熟度。你得有意識地去認知自己的行為(看得懂),然後還要能表達出自己的看法(說得出)。對人的成熟度要求還是比較高的。

其實,任何【與人】的關係的基礎都是【與己】的關係。更好地了解自己,更好地表達自己,才能更好地建立與別人的關係。


很少有真正的所謂的相互理解,我們一輩子都要學去學怎麼獨行,每個人都是孤獨的靈魂,只有學會了怎麼理解這一層面,才能和另一個孤獨的靈魂牽手共度,愛你的人選擇理解你,多半是因為包容和用心,無論家人愛人朋友都是如此,所以不要輕易對別人說我理解你,也要珍惜那些選擇去理解你的人。


舉個例子,我外公外婆,外婆一輩子都在對我外公碎碎念,但是我外公一個眼神一個動作,外婆就知道外公要什麼。我外公在大約十年前的時候半身不遂,行動特別不便,說話也有點口齒不清,脾氣也越來越暴躁,不管是誰,他想發脾氣就發脾氣,全靠外婆對他的了解和理解,一直陪伴到今天。後來,在我外公病了沒幾年,我外婆也中風了,雖然不像外公那麼嚴重,但是也一直飽受折磨。但是自從我外婆也病了之後,外公的脾氣卻好了很多,慢慢的居然還能下床了,但是走不了幾步。

我一直都記得,有次外婆躺在床上,外公很努力從沙發往床頭櫃的方向移動,我看到了,就跑過去想扶他。他抓住我的手,眼睛一直盯著水壺,我問他是不是想喝水,他點頭,然後我倒了杯水要喂他喝,他卻把頭撇開,朝外婆那看,然後看著水,來來回回看了兩次,我試探的問是不是要給外婆喝,他點頭了。我把外公扶回沙發上坐下,拿著水坐在外婆床邊,外婆嘴唇乾乾的,微微張開,仔細看嘴還動了,發音有點像水,於是我趕緊喂她喝水。

這件事讓我印象太深刻,外公外婆對對方的了解真的可以說到一定程度了,但是這個程度,我們誰都說不準,只有他們自己知道。有句話叫幸福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外婆因為外公病了,理解他因為生病而變化無常的脾氣,理解他生活不能自理的無助;外婆也病了以後,外公理解外婆的身體狀況大不如前,開始控制脾氣,努力下床走動,我們都明白他想照顧外婆。

兩個人能互相理解互相了解的最大程度,大概就是這樣了。


時間和健康的關係

當我們剛開始談戀愛的時候,其實都是差不多的。我們期待對方對我們很好,至於什麼是好就是言情劇啊普世價值觀里的那些觀點。然後我們試圖了解對方的興趣愛好前塵往事家庭背景,同時慢慢發現對方的缺點。當然這都還停留在比較淺的層面上。

我認為真正了解一個人的行為模式與思想體系是需要時間的。或者是 發生了什麼非常戲劇性的人生轉折,當然這很少見。時間之所以能讓你了解一個人的主要原因是,時間讓你和這個人接觸的越來越多,而很多大大小小的事積累起來就成為了這個人。我們是什麼樣的人取決於我們做了什麼樣的事嘛。所以,你會慢慢發現,這個人的某些行為與他的某些信念有關,與他的家庭有關,與他的故事有關,等等。 而很多行為你一開始其實是不會多想,或者是不能理解的。

這就像是研究歷史,如果你研究某個政治家為什麼會做出某個決定,那你就要去看當時的背景,這個政治家之前經歷過什麼,在做這個決定期間發生了什麼,見過那些人。這些都是會促成他作出這一決定的重大原因。而你了解這個人就像是研究這個人,你也要了解他的背景。

歷史就是人組成的,人也是歷史。

當然,研究歷史需要時間,研究人就更需要時間了(畢竟你不能google到資料)。

第二,如果你們在一起的時間長,你難免會和他一起經歷一些人生的變化,到新公司啦,上大學啦,學了什麼課,進入新環境,去旅行,被調到其他城市工作,等等。隨著你們一起經歷的事變得越來越多,你就可以明白這個人在不同場景不同場合下,會做出什麼樣的舉動(特別是旅行)。 同時,新的人生階段總是預示著一些變化,當你看到一個人如何成長,如何處理他遇到的問題時,你就明白這個人是怎麼回事了。

當然,健康的關係也很重要。要是對方都不願意告訴你她/他在做什麼,不願意和你交流內心的一些想法,那你也是很難觀察到她/他的。

障礙:愛情很多時候是盲目的。需要理智的來看待對方。

說的不好的地方請大家指正!

以上



少一些我認為,我覺得就好了。


都能了解 但是不一定能接受


其實有時覺得理解並不是件好事。當一個人理解你好的一面,其實也就能理解你的壞的一面。人總是自私的,包含著各種利己主義,往大了說,每個人都有陰暗的一面,往小了說就是總有些花花心腸。當一個人理解對方,很大程度上,被無意識放大的壞會掩蓋掉好的一面。理解就是看透,被理解那感覺就像被當街扒光了衣服,大家都尷尬。「人至察則無徒」,看透世人不難,但於人於己無益,較之理解,倒不選擇寬容。在不違反某些做人底線,有些事,付之一笑。這樣反而挺好,有些事說破了大家尷尬,結果反而無言以對?說別人不理解自己之前,有時想想自己是否真懂理解這詞,畢竟你我都是人,你我都有髒的一面,真完全理解了也真夠蛋疼的。私以為最適合的戀人往往不是最互相理解的,而是最互相寬容的。當然這裡的寬容不是無底線的寬容。總不能真是「想要生活過得去,總要頭上帶點綠」的阿Q精神吧,那樣就不性福了,是不幸福了。


說個我的反面例子吧。略施小計曾當了一個非常喜愛的女孩子的男閨蜜,為了增加女孩的感情投入,不斷地套女孩的過去和現在的狀態,當自以為了解女孩的時候已經對她完全沒興趣了,感覺看女孩的時候就像看一個透明人,女孩每一個行為的動機和目的一眼就猜個八九不離十。嗯,好像沒有回答題主的問題


一切都在變化,沒有完全互相了解的兩個人,就像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葉子一樣。雖如此,但默契還是有的。


寬容。世界上的男女在上帝面前都是兄妹,不要太苛求對方。


現在你已經和對方確定親密關係了,可是因為害怕關係破裂,對方又不說,你就不能去了解對方,慢慢的,你就不能很好的和對方交流,最後只能導致關係破裂,情侶之間有什麼事一點要說出來,這樣你們才能好好交流,如果在你說出來後對方明顯不想和你交流,那麼,是時候考慮一下這段感情了。


了解到他說一句話你就知道下一句是什麼。

了解到他做一個動作你就知道他的目的是什麼。

了解到他的喜怒哀樂交際圈生活全部你全都了如指掌。

了解到你精確的知道他喜歡怎樣不喜歡怎樣。

了解到你們剛在一起你就能預知最後的結局。

但你卻不理解他怎麼會有這樣的想法。

無法認同他對某件事做出的反應。

不明白他的交際圈裡為什麼有那麼多聚會K歌。

對待兄弟朋友,無論男女,感情又怎會如此真誠與深重。

更想不通你怎麼能成了他的枷鎖。

明明是那麼愛的兩個人啊。

當愛情出現裂隙時你便開始恐懼,不斷降低期望值迎合。

你掙扎在自身的個性與對他的愛的矛盾中,深陷漩渦。

第一次在一起時你就知道他是多麼理智的人,你想像著結局的時候他又有怎樣的決絕。

你挽留,即使知道挽留沒有用。這是你們當初認識沒多久你就預感到的結局。

因為你了解他。

所有的這些你全都了解,卻又全是隔膜。


好想大哭一場


我始終堅信一種理論,也就是愛情奇蹟論「我自己命名的…」當和一個人互相有好感的同時,想要進一步成為伴侶,就會出現奇蹟,最大的一點就是會隱藏自己的缺點「針對對方不喜歡的某些事」,而做出對方喜歡的行為。這時候奇蹟出現了,很多時候我們並不知道對方的喜好,例如她特別喜歡吃蘋果,討厭西瓜,此時我在追求她的時候並不知情,但是我居然也會喜歡吃蘋果討厭西瓜,出於一種無意義的迎合,讓對方能有一種找到同類的感覺。

但這並不是我們本來的意願,隨著我們互相熟悉互相了解,這些東西再也隱藏不住,通通表達出來我們之間的不合適之處,讓對方吃驚的是為什麼一個人會變得這麼快「有人會隱藏很久,十年八年,有人可能一個月都隱藏不住,或許這就是我們一見鍾情的濃度所影響的吧。」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馬大帥》里的人物「范德彪」?
2017 年在你的研究領域最有影響力的研究成果是什麼?
分手後再去找前任,複合後幸福的生活在一起是什麼樣的體驗?
關係親密的人之間需要說「對不起」嗎?怎樣表達更加合適?
如何定義「眼高手低」?

TAG:心理學 | 親密關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