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的領軍計劃,北大的博雅計劃,是不是一種不公平?

與自主招生不同的是,清華北大的這些計劃並非選拔專業人才。其僅僅是選拔優秀考生參加考試,通過者獲得加分。這樣的模式無疑是給了一些學生「二次高考」的機會。而這對於大多數考生,尤其是一些無法獲得這些計劃名額的小地方的優等生來說是一種不公平。


0x年北大自主招生,面試老師:「我們不在乎公不公平,我們只考慮能不能招到最優秀的學生」

1x年某競賽的專門會議,清華招生老師:「大多數學生其實我們招不招無所謂,只要每年能把(高一金牌)這樣的學生招到就行了」

所以公不公平,清華北大其實不care。

像領軍和博雅計劃,雖然招了很多人,其實這裡面清北看好了想招的每個省就幾個,其他都是順便招進來,而清華北大想招的人早在報名之前甚至一兩年前就被清華北大看上了,一個學生初中的時候初中競賽2,3門全省第一其中一門參加高中競賽省一,就有清華的老師來了解並一直跟蹤,剛上高一就直接簽約了,後來這個學生果然高一就拿到了金牌。

其實博雅和領軍計劃已經是清華北大自主招生中最底層的了,僅比高考優先一點,所以對於還在考慮報博雅和領軍的同學來說,其實不需要糾結公不公平,因為機會得到真正較大優勢的那部分人絕大多數早就被招走了,不會跟你有多大競爭。

招生的層次是這樣的:

1.首先是像上面例子那樣的,很早就被清華北大看上了,還沒到省選和這營那營之前就簽了,甚至剛高一就被簽走了。我沒有數據,但是這樣的人每年估計全國可能不超過10個吧(更新:這個數字是兩年前的情況,近兩年還在飛速上漲)。主要是初中階段就在競賽中很出色的。

2.然後是競賽的強省比如湖南湖北浙江等一些學科的省隊,也是不需要考金秋營啊什麼的,進省隊直接簽,這其中有相當一部分是高二就進省隊被簽走的,還有一部分是剛上高三簽的。

3.然後才是競賽的金秋營或全國決賽獲獎的之前沒有簽走的學生,一般金秋營考進前幾十或決賽金牌及銀牌靠前可以簽。這裡面除了競賽成績也看省份和學校的,比如名牌中學的銀牌中等可能都可以簽,但是非名牌中學的銀牌靠前可能都簽不了。競賽的各種營也一樣,同樣的成績,競賽牛校的教練可以直接推薦進,而普通中學的可能初審就被刷了。更甚的是,這些選拔營有一部分還是非公開報名的,除了公開的金秋,誠志,信息學夏令營,生物營等,還有一些可以簽約的營是只有收到通知的中學才知道信息。比如今年清華臨時新增的一個營,是在一門競賽的某次非正式考試活動中,把有一定競賽成績的學生拉去直接參加自己組織的測試,測試通過的給予了簽約,而事先沒有資格參加的學生完全不知道其中會有這樣的測試簽約機會。

4.然後才是競賽類自主招生,清華北大的競賽自主招生主要面向全國決賽獲獎但是現場沒有簽到(銀牌中後/銅牌)的,或者多門學科一等獎參加像北大生物營的。注意清華北大競賽類自主招生到報名的時候名額其實很少,因為大部分都提前簽給1-3類的學生了,1-3類學生也報名但是只是走個過場。某年復旦也告知競賽強校說競賽類自招名額已經簽完了,不用報競賽類的了,而不知道這種信息的學生只能去報名,然後走個過場被刷。

5.然後是清華北大招生老師提前到中學(名牌中學)考察過的領軍和博雅計劃學生,或者暑期課堂的優秀營員考競賽類自主招生等,這樣的學生也是在博雅和領軍報名之前清北就記錄了,但是這幾類就沒有提前簽約的優勢那麼大,一樣需要參加博雅和領軍的考試,只是可能有一些隱藏的優勢。

6.然後才是自己去報名的博雅和領軍計劃,你要說不公平那肯定是的。但是看上面的這幾輪,強省省隊直接簽,非強省的還要靠金秋營誠志營和決賽之類的,這種按省劃分的方式是不是不公平呢?同樣競賽成績金秋營和決賽中名牌中學也有優勢,是不是不公平呢?自己參加競賽自主招生的比起前面已經簽走的n多人,是不是不公平呢?而這幾輪已經把名牌中學裡很有優勢的那部分人簽走了,到了博雅和領軍計劃的,基本都是高考生。換句話說,去報名參加博雅和領軍的,已經不用遇到前面的更大的不公平了。

而領軍和博雅,其實已經不太選拔「智商」了,因為智商拔尖的已經在前面幾類選走了,博雅和領軍目的是想再在高考生中把綜合素質高的再選出來加分,降低只是會考高分的學生的優勢,本來就不是為了公平。

那為什麼要從高考生中區分出來一批綜合素質學生優先招呢?另一位非清北的招生老師這麼說過,「怕一部分優秀但是高考成績略微不夠的被下面的xxx,xxx等學校招走(培養出來了)」括弧是我根據上下文腦補,總之意思是除了前面被看好的這些學生,其它綜合素質相對高的也撒大網招一批,寧可招進來隨便放在什麼專業不培養,也要避免他們被下一層次的學校招走、被那些學校集中精力培養成頂尖人物來搶新聞。

不過由於教育部的諸多限制,清北還是不能100%把好的生源都搶走,其他學校還是能招到一部分優秀的潛力學生。和許多考生認識不一樣的是,其實是教育部在維護「普通中學想要的公平」,清華北大一直就不追求公平,不想給高考更多名額。比如高考全省50名和競賽銀牌,清華北大肯定更想要競賽銀牌。是因為教育部限制了競賽類自主招生名額,讓很多銀牌沒辦法簽到清北,才有更多高考全省50名之後的可以裸分進清北,也讓復旦交大浙大等能招到一部分競賽銀牌。現在很多同學可能不了解博雅和領軍怎麼來的,其實清北原來的計劃叫「校長實名推薦」制,就是直接把名額分給重點中學推薦的,普通中學都沒有機會,然而教育部出政策禁止直接分配名額給中學所以停止了,於是清華北大才改成領軍和博雅計劃的。然而大家依然都是罵教育部不公平。其實如果沒有教育部的名額限制,按清華北大的自由意願招生,普通中學的學生進清華北大機會更小。

至於最底層的高考,名額其實只佔清華北大總的招生數量的1/3左右,招幾十個人是因為國家要求招生計劃,其實清北真正想招的不過是狀元,看重全省前10名還主要是清北之間互相爭面子,清華北大都會爭搶高考全省前十,但這是為了統計數據超過對方。「以為我們多需要你似的,我們不過是為了超過xx不丟面子」,一個招生老師打完電話勸考生報考,下來卻是這樣說的。


並不

1.以博雅計劃為例,報名是沒有門檻的,給不給過則要看你學校了。一般對於一些比較可以的能夠出產top2的學校,至少年級第一名是會給你考試機會的;

2.對於偏遠地區的優秀學生,有很可觀的一部分在高中時期或許就已背井離鄉;

3.題主你的疑問是建立在「高考是最公平的選拔方式上」,這一點其實有待商榷,題目一年比一年簡單沒有區分度是眾所周知的事實,為什麼不能給一些優秀的學生二次高考的機會呢?

4.等你進了top2,你就會發現很少有真正的大牛是來自偏遠地區的,教育資源的分配就是這麼不公。


酸,接著酸


高考試卷難度下降區分度降低是不是不公平?


要看你覺得什麼是公平。有人認為全國一張卷拉通招生誰分高誰上北大是公平,有人認為給落後地區政策補貼是公平。

我認為最理想的公平是保證各地教育水平一致的前提下全國統一考試招生,沒有任何政策。但事實這是不可能的,目前為止,我覺得壓制自主招生,回暖競賽會更公平些。


我覺得把我這樣蠢窮丑的鶸招進來,實在是對真正一本成功人士的最大不公平……


不會,人家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這上面來,為什麼是一種不公平


談論公平與否意義不大

作為高中生 你的學校夠出色 清北給的名額就多 你在年段的排名夠靠前 你就能獲得營員選拔資格 你在選拔測試表現夠出色 你就會取得營員資格 你在營中夠格就會得到清北加分 五大賽大神不在此列 清北的做法是陽謀 在中國你拒絕不了清北的誘惑 因為是國內Top2 至於你獲得加分後能不能去心宜的專業 得不得的到其悉心的培養 那你想多了 清北的牛人多了去 沒人關注你以前有多牛 一切都得靠自己的努力和決擇


更新。雖說可能並沒有人看。現在回過頭去看一年多前寫的答案,覺得自己當時真是,無知而自大啊。教育資源的集中於大部分人來說是一件悲哀的事,可是曾經我因自己身處精英強校而自帶優越感並將自己所享受的教育資源視為理所應當。原答案放在分割線下方毫髮未動。這可能是不少(很多)超級中學學生共有的心態吧。

今年高考我的高中出了文理雙狀元,大家喜大普奔的時候有一個媒體人寫了一篇文章,稱此種資源集中是陝西教育的悲哀。該文雖然有些地方黑我校黑的有點過,可是大體上是客觀的。但轉發到空間後,同學們口誅筆伐冷嘲熱諷,甚至有的老師也出言人身攻擊作者。我不知該說什麼,我們這些人是靠自己的努力,老師同學們都很努力才能有現在這個成績。我們沒錯,可是老師同學們似乎完全看不到外面的世界了。

每一年,專門負責招生的老師會到陝西各地,各地,各地招收一大批外地生,自然掐的都是尖。他們似乎沒錯。他們對於人才越來越多地湧入感到高興,他們覺得學校前途光明。他們是真心為了學校好。

可是我感到無比悲傷。我不知道這樣下去縣鄉鎮地區的教育會糟糕成什麼樣子,在現在已經很糟的情況下。可是他們不挖別的學校就會挖,我無法勸阻甚至勸說他們,沒有理由。我自己和我身邊不少的朋友,可以說都是被挖的一分子,被優秀的資源吸引。我們都沒錯。

我只能一聲聲嘆息,在看著學校成績蒸蒸日上的時候,在別人都在喝彩的時候。今年70多個清北,以後或許更多,或許有一天多到,與另一個中學佔據了陝西省所有清北名額。若真有那一天,必然是全校歡慶的日子。但是我很悲傷,而且無可奈何。我甚至知道,這樣下去的話,遲早會有那一天。

對於題主的問題,我只能說,它不公平,但不是因為這種招生辦法有什麼問題,而是因為大勢所趨都在趨向於不公平。

只盼我的同學們,超級中學的各位同學們,我們以後一定要成為真正的棟樑之才,用自己曾經享受的資源去為更多人創造更多的資源,機會,公平。

哪怕一個人看到,改變了一個人哪怕一點點,我打這麼多字也不是徒勞。哪怕只有我自己看到,我堅定了自己的心,這也是有意義。

分割線

"_________" "_________"

以下為原答案,一年前寫的:

並不啊。小地方考生可以自己報名啊,通不過的話就說明自己不夠優秀唄,這有什麼不公平的。

而且題主也說了,選拔的是優秀學生,又不是權貴子弟。人家本來就是優秀的,不知道您這個不公平的結論是如何得出的。

夾帶一點私貨。我在陝西,本省數一數二的高中,每年一本上線率百分之百,清北七八十個的那種。當然跟外省牛校比起來可能不算什麼。我的政治老師說過這樣一句話,他教學這麼多年,能拿到加分的人,人家本身也有能力裸分考上。。。當然他是為了教育我們不要把自招什麼的看的太重,放鬆心態的……

所以題主別心急啊,咱自己踏實努力就好啦。


謝邀。

作為一個既得利益者,只講經歷。

我來自雲南,祖國大西南。整體教育水平偏低。高中學校算是省內最好的高中之一。

15年參加領軍計劃,因為高三以來一直到領軍報名之前各大省統測、市統測、月考等近十次正規考試成績排名年級第一,加上也有競賽成績,拿到了學校唯一一個領軍初審優秀,跳過筆試直接面試拿了40分降分。

後來高考裸分不夠清華。高中室友a是省理科狀元現在在北大,室友b現在在北大,室友c現在在清華,室友d國防科大。而我當時裸分不夠清華但憑著領軍降分也滾來了清華。

至於這件事公不公平,我自己就不好評價了。


男朋友是小地方的高中,有史以來幾乎就沒出過清北生的那種。

他高中除了本身成績常年全校第一以外,自己看了很多額外的書,算是自學各科競賽,拿了數理化競賽三個省一。自己找到領軍計劃的相關消息,然後報名並且過審,最後拿到三十分降分。

我是省內數一數二的高中,每年七八十甚至上百清北的那種,每年都有所謂計劃內的博雅領軍名額。高三時學校安排我報博雅計劃,我自己斟酌之後決定兩個都報,最後拿到博雅十分降分,領軍二十分降分。哦,我沒有任何競賽獎。

所以說只要你自己足夠優秀,除了初審可能小地方小學校稍微弱勢一點,後面的環節完全不會受你的學校狀況限制,甚至可能老師會覺得小地方的優等生更不容易呢。

再說一個我聽說的事例。我高中在省會讀的,初中卻是在一個縣城,那個縣城最好的高中也幾十年沒出過清北生。那個高中一個比我高一級的學長,高考分數應該是660左右,這在那年那個縣城已經是巔峰水平了。他除了學習一直優異外,還是學生會主席,多才多藝,善於交際,總之就是各方面素質都很好而且跟學生老師關係都搞得很好的那種"別人家的孩子"。那年清北錄取線在690左右。當時我聽初中同學說是他所在高中校長給清北招生辦老師寫了推薦信,具體流程不是特別清楚,但應該也是走了領軍博雅的途徑,最後清北答應招收他了,但是專業沒有談妥。最終他去了國科大。

我一直覺得領軍博雅最大的不公平性在於信息,很多小地方的學生根本不知道有這麼一回事。但是現在是網路信息時代,其實只要是心向清北,稍微關注一下清北招生方面的信息,這個問題就完全可以解決了。其餘的其實真的就是各憑本事了,只要你夠優秀,清北不可能因為你是小地方小學校就拒絕你啊。畢竟他們的目的就是招優秀的學生。


小地方獲得考試資格作用也不大

基本上考的都是一塌糊塗

當然,自主招生設置的本意也許就是如此

給大城市的考生一個綠色通道

中國的政策從來不是以公平為導向的

公平一般存在於書本裡面


社會學告訴我們:權力與不平等是社會的特徵。


除全國性的清北博雅領軍外,今年又設了專門的上海博雅領軍,(並因此推遲了正常博雅領軍初審公示的時間),對全國的考生你覺得公平嗎?上海會因為有了它的領導層爭取來的這種意外驚喜,大度的減少北清計劃招生名額嗎?絕對不會。所以說,公平永遠是為既得利益者準備的。談公平,太年輕!

浙江以後為了要求公平,除等價的三位一體綜合評價外,將來或許也會有專門的浙江博雅領軍。呵呵,誰拳頭大誰說話管用。說正義,太幼稚!


這個世界本來就是有本事的人就有門路有方法,出生在容易取得自招名額的省份何嘗不是一種天賜的gift,哪裡來的公不公平?而且有能力得到自招資格的本來就是佼佼者,怎麼要求公平呢,這也是人家的能力啊……


推薦閱讀:

如何在壓力下高效工作?
東京大學有哪些專業?
移民美國和拿到北京戶口的困難程度比較?
給學習的建議?
如何看待16年東農新生手冊抄襲浙大新生手冊?

TAG:教育 | 清華大學 | 高考 | 北京大學 | 自主招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