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建築系的學生來說,深入的學習建築的歷史和理論(包括但不限於景觀設計,城市規劃等)有意義嗎?
第一次在知乎提問,不知道提問格式對不對。我是一個建築系學生,大二即將來臨,同時也面臨選課等問題。我在大一時學了一些近代建築史,然後對此算是比較感興趣。可是在面臨選課時不知道是否還應該深入的學習建築理論和歷史,也不知道作為建築系學生學習這些會不會太過於文科了?學習這些真的有意義嗎?畢竟周圍人也有說學習建築似乎應該更關注於設計,而不是拘泥於研究過去的歷史和理論?希望有建築相關人士解答,謝謝。
怎麼沒意義,非常有意義!
儘管專業是設計,但是我非常喜歡建築歷史,這裡說說我的認識吧。
建築歷史其實包含了事件、線索、態度三種元素,這三者的關係層層遞進。
現在的你暫時可以粗略的把建築當成你所不明白內部結構的黑箱。
通過事件的學習,讓你對於內部的內容有一定的了解。
事件的了解多到一定程度你就會看到或明晰或隱蔽的線索,而這裡的線索你可以理解成對於這個歷史黑箱的某一個角度的剖面。
然而歷史是極其複雜的,其中一兩個剖面的了解會讓你產生某種你知道歷史怎麼回事的感覺,但是事實上你卻只明白一點,所以了解的剖面越來越多,你就會越發覺得其中的複雜,在過程中你會讚歎於建築歷史學家對於在混沌的歷史中把問題剝離出來的清晰,視角的巧妙,邏輯的閉合。你甚至會覺得文科比理科在某種程度是更困難更抽象的思維遊戲。
在你了解很多線索之後,你才會明白線索中所包含的對於事物之間層次(Layer)的剝離,對於視角的選擇,對於案例的選擇,其實都隱含了歷史學家對於歷史的態度。而這個態度就是所謂的建築歷史觀。
再然後你慢慢就會有了自己看待建築的觀點,有了清晰的觀點或者評判標準對於問題才可能有清晰的判斷,設計的時候就能夠告別那個覺得這也行那也行,然後自己拚命糾結,通宵達旦,不了了之,別人問起來就說成是感覺跟執念的那種狀態了。
未知舊,焉知新
有意義也沒意義
感覺這個要展開寫的話太多了……就簡單說下算了
我認為是非常有意義
第一 建築史幫你認識建築到底是什麼
第二 建築史教會你深刻理解建築與人類社會的關係 每一次建築史上的變化其根源無一不是社會本身的變革 兩者是息息相關的 每一段時期的建築實際都反映了當時(當地)社會的性格 進而你可以去反思這些性格背後的東西
第三 當你對於過往的各種思潮湧起又被替代的過程有了內在的了解之後 你就會自動開始把這個思路運用在你的設計過程中 你會看清非線性、參數化等等其實來源於當今數學上的突破 進而思考如何運用和創新(我們還會迎來其他突破) 你會看清現代設計手法與後現代思潮湧起的關係 (甚至會看清不僅是建築,連同整個社會本身都更加後現代了) 你能夠在腦中形成自己的迴路 對方案的確定更快速更敏感 定位更準確 對地域文化特色與現代技術手段的結合有自己的認識 (只因這一切都植根於深深的歷史淵源之中)做好這一點是很難的 大師不過如此 我們平庸之輩哪能蔑視?
(至此,是建築是誰,從哪來,往哪去的問題)
第四 建築史是一段美的歷程 不學太遺憾了 比如我學古埃及建築的時候震懾於他們的神秘與黑暗色彩 學古希臘建築的時候感嘆於他們審美的健康與陽光 學泰姬陵的時候感覺到心靈都被洗滌了 其餘等等不展開了
好處可以列出很多 總之一句話 學建築史可以提升你的建築素養 而且基本是你建築素養的根基
理論知識是很重要的 依然記得一位老前輩說過的話
「如果我30年前懂的這些道理,我會做出很好的建築,可惜現在晚了一點」
建築設計是一種實踐性非常強的工作,要提高設計水平,主要來自實踐。但是自己能夠經歷的實踐是相當有限的,在本科階段尤其如此(本科5年下來算滿了14、5個設計)。
所以,學習設計的主要方法除了是自己在設計中體會以外,就是好好研究一下別人的實踐了,而這個就是建築史。。。。
鄙人才學疏淺 甚少在知乎上回答問題 但正好遇到這個問題 忍不住冒著deadline完不成的風險回答一下 僅一起分享經驗 當然不代表四海皆準。
本科國內建築設計 研究生國外建築理論在讀
關於我選這個專業 無數同學覺得明明我可以念設計為何腦子進水學理論,就個人而言,本科的建築設計我實在是走了太多彎路,幡然悔悟浪子回頭的時候已然大局難定,但畢設至少是與之前的自己比 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我是學設計之前一片混沌 懵懵懂懂
連最基本的設計問題都不清楚。不知道為什麼這個設計好,不知道看一個設計看那些地方,最終效果怎麼表達才是正確或者是好的,到底如何想努力往哪裡使勁。
學習理論歷史如同學習寫文章,不懂怎麼寫字,不懂詩句詞語的意思就想寫出妙筆生花字字珠璣的文章 實在是有些……但歷史理論確實可以拿來做一番指導,至少有一定了解之後,很多東西就會潛移默化變為自己的東西。了解很多著名的建築為何會成為最終的樣子,當時的政治discourse,context和風潮,現實條件,建築師個人理想追求,業主,資金,等等因素到底是什麼,建築最終表達和解決了什麼問題。也不會在設計時隨便抄幾個大師的設計 結果被老師指正時問出「為啥大師可以我不可以?」 也知道如何針對性的借用大師手法來處理問題。很多設計不是我們以為的 那麼理所當然。同時,也讓我們對於一些大師建築有些更全面的看法,20世紀建築師的反叛來源於何,酷炫吊炸天的薩夫以別墅背後血淚的排水設計和問題,博塔為啥各種被自己學生各種吐槽(這是我義大利同學和我八的 他教的那些學生不怎麼買他帳),等等(不想說自己懶得想了)漸漸地我這樣的榆木不開竅阻塞晚期腦袋也開始變得有「想法」。至少至少開始有自己「堅定」的判斷,在去看建築設計同學作業展覽時也能有判斷,知道看什麼,知道為啥有些設計表現圖吊炸天老師卻「不喜歡」。
而且,看歷史與理論至少是培養自己學習的習慣,建築設計不是一朝一夕或者5年就完全終結的,更多是培養自己如何 一生的努力。我本科很幸運遇到兩個好老師,班主任闊哥說曾經對我說,如果你想學好建築設計,你就要把看建築書籍(當然他說各類選擇很多,高大上抽象羞辱智商的理論,親民的歷史以及各種archdaily等等諮詢網站)變成吃飯喝水一樣的正常習慣 而不是累贅任務。另外是我畢設老師 老張,是他最終引導我走向學習歷史理論的道路。在國外老師的暴虐下 我發現我長進的不僅是最基本的理論歷史知識和寫essay,而是開始反省和對以前的設計的改進。至少開始知道自己之前短板在哪裡了,真正結果怎樣,還是要下學期做設計的時候才能發現。
當然我起點很低 可能不適合題主,就提供一下自己心理路程,一搏一觀。滾去趕作業了
歷史才是建築設計的終南捷徑啊。以個人經驗來談,通過對建築史的學習,我更加關注建造問題,了解設計的動機,發現設計問題。而不再僅僅停留在風格的表面。
在本科階段,所謂的設計,我們往往不是不會設計,而是不知道設計什麼。當問題不清晰,走起來就自然會茫然一些。而設計問題,早就包含在人類那五千年的建築史中了。
沒有對歷史的認識,很容易就會在當代諸多的風潮中失去自我的判斷。沒有價值標準,就沒法獨立思考。事實上,當代紛繁的亂象,不過都是在現代主義之後,在探索時代的問題何在,更多是實驗性的嘗試罷了。唯有歷史,才能讓設計深刻。
何止是建築史啊年輕人。景觀史 城規史,藝術史,設計史,室內設計 工業設計這些都是相通的。我只恨時間不夠沒能全部看多幾遍,對於設計師來說,世間萬物都有學習的必要。活著的每一秒都在學習,何況最根本的建築史。
強烈反對什麼太文科的說法。開始做設計你就會發現,文科生可能比你做得更好,藝術生也可能秒你一條街。你還會發現歷史的重要性,時代的重要性,地理的不可忽視,政治導向的建築風格變化,還有心理學,哲學,美學。
不了解 廣泛不深入涉及每一個領域的設計師不可能做出好的設計。
「編年史與所謂的歷史進步都是次要的。重要的是獲得經驗以及一種自覺,自覺自己也是歷史的一部分。從而明白一個人的工作也是時代的一個縮影。」 引自Peter M?rkli。
推薦閱讀:
※在985、211學校,但非傳統建築學強校就讀建築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如何完成一份建築設計作業?
※花間堂的酒店設計理念,因地制宜體現在哪些層面上?
※建築設計如何體現人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