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佛經記載的獲得聰明智慧的方法有哪些?


星雲大師

修行人的相有很多種。現在講一個出家人,叫做持律,是民國時期的人。他以前在天台山時,負責管理蠟燭。他很笨!有一年剛好是六月初六,傳統的曬經的日子,寺院都要把佛經取來曬。那曬經時,有個小沙彌知道他笨,就故意跟他說:「經書要曬,防止發霉,你看管的蠟燭也要拿來曬一曬,不然也會發霉。」他聽了,竟然以為是真的,就把蠟燭拿來曬了。以前的蠟燭,工藝一般,一曬,就融化了。當家的就很生氣,跟他說:「你這麼聰明的人,在這裡實在去屈才了,應該去找諦閑法師,去學習,以後當大法師。」其實是在騙他,也是哄他走。但很神奇,他也很相信。

  去寧波找諦閑法師,諦閑法師問他,他說了這個因緣,諦閑法師知道他被騙了。但是也不講,然後就讓他去為常住服務,每天掃地、刷馬桶、洗廁所、澆菜、行堂,就是干苦力活;也教他五堂功課,然後要求他去拜佛,到藏經樓去拜。慢慢的,這個人很笨,但心很直,竟然也學會了五堂功課,還學會了《法華經》、《楞嚴經》。再後來,真的當了大法師。當了法師後,仍然每天負責給人行堂、掃垃圾。別人要他講法時,他就放下活,去法堂。

  這也是佛法有不可思議的地方。以前佛源老和尚在雲門寺,收留了一個人,剃度他,他智力有些障礙,老和尚每天讓他幹活,但沒有想到幾年後,他的智力竟然恢復了。而且在雲門寺開講最難的《楞嚴經》。

  慈航法師在閩南佛學院時,也是如此。很笨,甚至別人都笑他,但他心慈悲,為常住做事很勤勞。在湧泉寺時,他就常年幫忙清理廁所、為法師們挑水,苦活累活都是他干。慢慢業障消了,就去講法。他以前是很瘦的,又多病,福報培了以後,身體也健康了許多。後來他到了東南亞一帶弘法,最後圓寂後肉身不壞,成就了肉身菩薩。

  這三個故事中,都講到了,修行人的心一定要直,切忌拐彎。有的人看起來笨笨的,他心很直,這就是修行的料。天道忌諱人的小聰明,人一動小聰明,往往損了福報和陰德。而心很直,對別人有信心的人,卻真實的得到修行的妙用。

  世間人不懂得佛法的高妙和偉大,那是他沒有達到這個境界。佛法傳進中國,接觸的都是士大夫和帝王,這些文化程度高的人來攝受佛法。後來像愛因斯坦,這些偉大的科學家,就很佩服佛法,發現佛法超越現在科學所能理解的。

  有的人說:「要怎麼開智慧?」可以去寺院做義工、掃地,老實的做一些事情,拜佛求懺悔,慢慢智慧就開發了。這就是佛的加持力不可思議。佛的話,是自性的流露,開智慧的人,就是講出自性中的話,就這麼簡單。所以智慧也是本有的,但被障礙了,就無法開發。那就先拜佛,做義工,從培養福德開始。

  以前老師父帶徒弟,都先讓徒弟培福。從為常住服務開始,然後背誦功課,磕頭拜佛,等業障消的差不多了,智慧也就開了,然後才允許他去聽法。剛進寺院,只有培福報懺悔的份。福報不夠,業障未消,沒有辦法體悟佛的真實義。


謝邀,關於怎樣變聰明,佛經里沒有直接論述,但我們可以自己提取。

比如《大念住經》中,觀身住,是教導我們要專註;

觀受和觀心,是教導我們要脫離感性,以理性的態度去看待一切;

觀法,是教導我們要勇敢面對自身的缺點,並糾正。

另有七覺支法八正道,教導我們要懂得維護健康身心。

專註、理性、自省、精進,這就是獲得聰明智慧最有效的方式。

這裡的理性,並非讓人變成沒有感情的動物,而是要對處在一種「置身事外」的狀態來審視自己的情感和思維,比如當你有了怒意,就要追尋這怒的因何而生,因何而解,而不是被情緒操控。久而久之,你對情緒和情感的理解,會達到一個新的高度。

又比如看電影,那些能寫出美妙影評的人,跟一般人看電影不一樣。我們會隨著電影情節的發展而產生喜怒哀樂,被電影牽著走;但影評人則更理性都看待每一幀畫面,他們控制自己的情緒,以獲得更多讓我們覺得「聰明」的發現。


唯有毗婆舍那一條路

如今佛教徒的主要工作是什麼? - 許哲的回答


《地藏經》見聞利益品第十二中提到:

複次觀世音菩薩,若未來世,善男子、善女人,於大乘經典,深生珍重,發不思議心,欲讀欲誦,縱遇明師教視令熟,旋得旋忘,動經年月,不能讀誦。是善男子等,有宿業障,未得消除,故於大乘經典無讀誦性。

如是之人,聞地藏菩薩名,見地藏菩薩像,具以本心恭敬陳白,更以香華、衣服、飲食、一切玩具,供養菩薩。以凈水一盞,經一日一夜,安菩薩前,然後合掌請服,回首向南,臨入口時,至心鄭重。服水既畢,慎五辛、酒、肉、邪淫、妄語及諸殺害,一七日或三七日。是善男子、善女人,於睡夢中,具見地藏菩薩現無邊身,於是人處,授灌頂水。其人夢覺,即獲聰明。應是經典,一歷耳根,即當永記,更不忘失一句一偈。


戒生定,定生慧。


深入經藏,智慧如海。

讀人,讀己,讀書,讀社會。


佛有十大名號。

第三名號"正遍知"。指具一切智,於一切法無不了知(了知!)。

我想這就是題主說的智慧了吧。

所以說,一切成佛法門宗派都能讓你不斷豐富你的"知",也就是智慧。

五戒是成佛大道根,能守五戒能成道業。

《楞嚴經》也說 "必使淫機身心俱斷,斷性亦無,於佛菩提斯可希冀。"

PS:若論中醫上,腎主骨生髓,腦為髓之海。以及各種栗子證明。

想有智慧先 戒淫。

4月7日補充:

籠統的說戒淫不負責任。並且斷處淫念很困難。然而學佛是有次第的,菩薩六度第一是布施,我們應該先從布施開始做起。

布施有三種,財布施(內外),法布施,無畏布施。

落實到我們的生活中,布施一個微笑,布施一個幫助,布施錢財來幫助動物,布施錢財助印經書。布施一個個大願,要成為更好的人,真正的明白因果,願意為眾生而活,而不為了錢財和自己而活著(這個要一點一點來,剛開始可能有人會反感,可略過)。

當我們發願為佛菩薩做事,用佛菩薩的心來來做事。我們就成了佛菩薩在師兄您所處的圈子中的代言人。

我想,一定會身心清凈,智慧增長。


善、深思維及觀察。


獲得智慧只有見因緣法、緣生法


想要什麼,就自己先舍什麼,想要聰明智慧,就經常用佛法教導,教授別人,或者說學習上有什麼好的方法,就及時分享給別人,那麼現世,或來世,你就會聰明智慧


聞思修。首先要有專業系統的知識學習-聞慧。然後通過觀察現實,思考變成自己的東西-思慧。再通過實踐升華-修慧。聞思修適用於任何領域~


在你思緒萬千時,嘴裡心裡念阿(讀第一聲)咪陀佛,n次,聲音從胸腔向上發出,當智慧出現時,一剎那所有的都消失了,只剩下喜悅感知。


修止,詳見明就仁波切的明心之旅!


頓悟,開悟是什麼呢?連這些是什麼都不知道,那還要如何去尋找智慧呢!禪宗六祖所提出頓悟之說後,在唐宋時期的文化藝術都廣受影響,佛教禪宗的影響甚至還流傳到日本,東南亞等地方,時至今日。在宗教與哲學中,都有相關的方法可以讓人尋找到智慧的方法,這點在前面我們已有很清楚的解釋了。智慧原本是好的,用於安邦定國,為民謀福,或安身立命都是正途;如果用於邪門歪道,那就非好事了。所以,高明的長者,會為追尋智慧的後人指明方向,但一定會強調人品必須高尚,這就是深知智慧的利弊而強調的。


善護念。


推薦閱讀:

誠懇恭敬地向各位師兄提問:什麼是正思維?
人生的本質是痛苦嗎?比如肉拍了一下很疼,然後拍麻了,之後怎麼拍都不怎麼疼了,但是麻勁兒一過再拍還是疼?
為什麼相信有前世今生呢?「前世今生」有在佛經中被證明過嗎?
佛已跳出生死輪迴,為何還會入滅?
天人合一是什麼?天人合一與空性的區別?

TAG:佛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