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同一天出生的你」1 元捐助兒童公益活動?

上一次「小朋友畫廊」活動似乎也是愛佑未來舉辦的
這個2009年2月29號生日應該只是寫錯了吧


補充:所謂的公益,在每個年代都有其不同的內涵,往往都是當下社會需要卻缺失的價值。我們現在的社會,不缺衝動,不缺消費,不缺一夜爆紅,不缺向權力與資本的媚態,卻缺少尊重,信任,理性,追責,耐心。所以做公益,不僅僅是給某個機構某些人捐錢而已,還在於重建社會正向的秩序…我們掙錢已經很著急了,能否用5%的耐心,追責和理性來面對公益?

如果說公益也是一種產品的話,那麼它肯定不是腦白金小罐茶那樣賣點簡單明了的東西,因為社會問題的成因多樣又複雜,解決問題的方法怎麼可能簡單明了一擊即中?

………………………………………………………

1. 慈善也好,扶貧也罷,尊重服務對象,也就是所謂「被幫助的人」和項目的有效性是第一位的。
在希望工程發起近30年,大眼睛蘇明娟人生每走一步都要被媒體揪出來當作感謝社會的典型,永光反思當年要求學生寫感謝信有違人性也製造了造假空間,青基會不再做以具體貧困兒童肖像募款的行為…在變形計被diss,湖南某電視台把小孩帶到體育館像賣牲口一樣讓人認捐的行為大受抨擊的今天,我以為中國的慈善倫理有了進步…而分貝籌和愛佑刷新了下限!哪怕數據沒有造假,這樣赤裸裸地用小孩舉著牌子對著鏡頭(並不愉快),將其姓名、出生年月日(姑且算他是真的)公之於眾,留在網路上供人轉(xuan)發(yao),都絲毫看不出對這些孩子的尊重更沒有愛!而所謂的監護人簽字也有很大的存疑空間。簽署肖像使用授權書之前,是否有盡到告知義務?是否詳細講了可能的風險和後續影響,會被這樣使用?是否確認對方聽明白了?哪怕這些都做了,真的只有用他們並不愉快的照片來換取這100元每月的捐贈嗎?就沒有更可以兩全其美尊重他們的方法了嗎?
之所以會有這樣的現象產生,我們可以試著套用商業的邏輯。公益組織的客戶是誰?捐贈人還是被捐贈人,還是二者皆是?而套用羊毛出在豬身上的邏輯,從豬身上薅羊毛織件羊毛衫給猴穿,不管是不是它的需求,猴愛不愛穿,只要是豬覺得猴穿上美,拍張照我這毛就薅得值了…這事哪兒不太對?
而所謂每個月100元給監護人的錢,到底是什麼錢?生活費營養費還是學費?為什麼是100元?打到卡上方便他們取用嗎(留守兒童的監護人是父母還是爺爺奶奶?他們方便去鎮上取錢嗎)?這些項目設計最基本的細節,我都找不到答案,也找不到邏輯支撐。

2.數據和調研過程造假。

公益慈善不是不可以用營銷手段,但任何成功的營銷都建立在產品可靠和可持續的基礎之上。如1所說,項目本身交待不清,營銷手段過於拙劣。而分貝籌的口徑更是匪夷所思。且不論系統中是否真的有366個孩子,就算有,到底是從400個中選的還是25000個中選的?這工作量差異很大的好嗎?能公開篩選過程和時間分配嗎?

而且既然是精準扶貧,為400個人募款的話,每人1200,48萬就該停了~為什麼今天直衝160萬了,還在繼續募?

unbelievable攤手\(--)/

3. 愛佑未來的公益病毒營銷到底是為了什麼?

從「晚安寶貝」到「一元買畫」再到「同一天生日」,愛佑未來這個公益營銷的活動是越做越熟練越套路了。晚安寶貝http://growing.wx.eub-inc.com/app/170801/index.php?m=10001還是打明星牌,轉發參與求點贊,再找企業配捐,發現成本高,變現路徑過長,導致轉發量到參與量再到籌款量,每一環都有巨大折損。

怎麼辦呢?於是改成了「一元買畫」。一元錢買不了吃虧買不了上當,卻可買回滿滿的「我好有愛」,捐一元,得到一個可以曬的個人標籤~轉發動力滿滿~其實寧波善園基金會去年的線上籌款平台就已經用了這個邏輯,捐贈後自動生成捐贈證明,但畢竟流量是騰訊的大啊!

但這並沒有什麼大錯~畢竟這就是一個人人得以展演,最大化個人舞台的時代…而自從媒體開設星座,血型,心理測試欄目以來,這話題都是永不消失的電波…大多數人都有探索「我是誰」和「找同/異類」的喜好,社交媒體將之便利到極至。微信上每隔一陣子就刷屏且從未衰退的遊戲,就是「測你的星座XX/生日XX/年度關鍵詞/性格特徵/在XXX里是誰/甄嬛傳活到第幾集」等等話題,相信我,再過100年還是會很流行的,哪怕你已經知道了這是一套基於統計學的鬼話,也會圖個樂玩一玩的~只要掌握了這一點,公益項目刷爆朋友圈也不難…如某高票答案所言,將「我」無限放大即可…

果不其然,彰顯個人品味的小朋友的畫效果卓然…據說籌到了1500萬…

但問題也在這…有些人看到這個頁面,以為一元買畫是向畫畫的人買,發現錢是進了基金會的帳戶,感覺怪怪的…而且畫畫的小朋友的作品被用來募款,後續也展開了許多品牌合作,他們是否得到了應得的勞動所得(募款成本)?這些問題似乎再也沒有主動出現在公眾的視野里…

當然了,這個籌款活動本身的設計還是比分貝籌精巧許多…只提供了畫作,聲音和相對偏向藝術策展的方式來呈現…從傳播技巧和基本倫理上沒什麼可挑的~籌款頁面用了受益人的照片,但拍攝方式並不粗暴。但是信息交待不清(或有誤導之嫌)和後續反饋溝通的非常態化和不夠主動,也會損耗未來籌款項目的可信度。這一點在分貝籌事件上可見一二。

這一次分貝籌引起這麼大的反彈,除了被發現數據造假之外,愛佑未來這兩次套路相關的營銷也有一定的原因。

信息後續的披露是公益類活動區別於公號漲粉或一次性數據收集活動的重點,畢竟是花了錢的。但這種短時間內,「小額大滿足」的捐贈往往會降低你後續跟進的意願。說實話,一元買一個好感覺,一人一元參與起來本身無可厚非,這本來也是李連杰發起壹基金的設想嘛~但也正因為一元太輕鬆了,輕鬆到你不知道是不是應該為這一元錢去計較項目的真假,是否真的有效,而太多的人也這麼想…一個人要捐1000塊都會好好了解一下項目,而1塊…就算了吧…有這種想法的人,輕輕鬆鬆就能讓款項衝破44萬,一夜破160萬,直奔1500多萬而去。

在一個缺乏公眾理性的社會,所謂的公益項目,卻用賣腦白金的方式做傳播,這才是這種募捐方式最危險之處。

至於專業機構的反對聲音說這個活動給了大眾錯誤的「腦部障礙孩子都是天才」的想像,把這個群體的刻板印象從「無能者」變為「超能者」,是有道理的,但這其實用一句文案就可以解決。我不知道是策展者故意還是無意,總之後續引發的爭議從客觀上豐富了對這個群體的討論,但大眾接收到多少就不太好監測了。我還是希望佔據最大影響力的載體,可以盡量多承載一些價值。而根據傳播規律,信息越簡單粗暴傳播得越快,那麼到底選擇把話說完整了,還是不說完整呢?

目前小朋友畫廊的騰訊頁面仍在使用中,項目方也會更新一些進度(三個月更新了1次進展,2筆支出記錄)。只是絕大多數的捐贈人已經不會為那1元錢再進去看看了…附上小朋友項目鏈接,信息量蠻大的~https://ssl.gongyi.qq.com/m/weixin/detail.htm?showwxpaytitle=1et=fxpid=15992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

善款的用途在籌款頁面已列支…做了1280多萬的預算計劃,根據預算表目測是1年花完。

每年100名優秀學員每人2萬元總價200萬的定製藝術指導服務;10個城市每個30萬元總價300萬的藝術中心;200人規模68萬元的人員培訓;55萬元預算的藝術展,哪一個都不是輕鬆的事兒,還要在一年內花完,也需要各位捐贈過的同志們在WABC全國10個項目點伸出援手啊!質疑,監督和支持都不是嘴上說說的~要行動啊!

而愛佑作為連接公益和商業,擁有許多頂級資源和影響力,並且非常注重自身清白(甚至一度不惜以零成本自居,然其實並非零成本而是理事們額外以個人捐贈承擔了成本,這一點已經改過來了)的基金會,勢必要承擔更多的責任。不僅要實現公益的規模化效應,更需要對這個規模所涵蓋的內容和價值有所引導。不僅是愛佑,也包括騰訊,阿里這樣的大平台…你們不僅僅只是一個工具,更是一扇窗,一道門,決定了什麼光從這透過去。而這門窗里透出的訊息若是錯了,別人要再改回來,就很辛苦了…在流量不會損失太多的前提下,盡量多給點不那麼偏頗的信息吧~~~

作為個體,若還是想捐款,那麼
1. 在捐款和轉發之前先問問自己,如果我是被捐贈的對象,我希望被這樣對待嗎?不要被放在自己身上都無法接受的事感動。
2.有機會的話,去參加離自己近的由靠譜的青少年教育機構發起的志願活動,比如麥田計劃,純山基金會等等,先參加他們在城市舉辦的活動,志願者的培訓,再去現場…了解他們的處境,同理他們的心情,這比遠遠地捐上一塊錢更有用…因為從今以後你面對這個世界會少了很多的理所當然。(但是同理心真的是這社會非常欠缺的東西,不同處境的人無法想像他人的處境和選擇,就會有「我幫你選」的越俎代庖。分貝籌何償不是在「拿到錢」和「保護孩子尊嚴」這兩個本不矛盾的選項中果斷地捨棄了一個呢?而且在他們看來,只要拿得到錢就能「解決問題」且不論邏輯是否成立,卻是典型的欠缺同理心…看到那些苦著的臉,真的下得了手?真的以為監護人簽字了就沒有道德和倫理風險了嗎?)
3.如果要捐款,盡量捐給有良好反饋體系的機構,個人緊急求助的話盡量不要超過朋友的朋友範圍…如果有可能,親自去參加幾次那個機構的活動。信任是一環扣一環的,誰也不能保證一個項目或機構百分百可靠,只能自己判斷。機構慈善有成本,基於監管和專業化專職化的要求,他們還是可以代替你朋友盡到確認和監督工作的。而且專業的機構是社會分工中不可或缺的角色…你可以去監督他們的工作,而不是簡單地拋棄他們…畢竟每個人親自送錢效率也是有限的…全民參與,全民監督~

4.你現在就能做的,比如買過小朋友的畫的,可以去參加WABC各地的活動啦!

最後我想說,希望未來的公益慈善可以走向理性與專業,這得益於每個人觀念的變化,社會信任的重建~雖然難,但值得嘗試。


本來是想上知乎看看大家的見解,發現還沒有系統的回答,那麼我冒昧地說說我的看法。

不知道是熱度太高,網路擁堵,還是其他什麼原因,我從九點後就無法打開分貝籌的頁面了,所以很抱歉不能提供圖片。

一、什麼是分貝籌?

分貝籌是由零分貝與愛佑未來慈善基金會聯合打造的,專註於捐助貧困學生的平台。其自稱所有捐助對象都是國務院扶貧辦建檔立卡的貧困戶,孩子的信息都是經過監護人同意,由扶貧幹部上傳的。善款直接打入愛佑未來基金,並由基金會按季度發放,不由分貝籌平台經手,扶貧幹部將持續跟進善款去向。

二、什麼是「同一天出生的你」活動?

當你進入頁面時,會提醒你選擇生日,系統將為你匹配與你同一天出生的孩子,你可以看到他/她的名字、生日與照片,以及更多的生活情景和描述。你可以選擇捐贈1元,也可以捐贈更多或長期捐贈。該平台的捐助額度是初中生100元/月,高中生200元/月,捐助至高中畢業止。你可以選擇按月捐贈,也可以金額隨意。「長期捐」是指這名孩子只接受你的捐贈,他/她的近況也只會推送給你,每次捐贈為一季度的金額,季度結束前30天平台將提醒你續捐,如季度結束前一周仍未續捐,這名孩子將被開放接受他人捐助。

三、網友發現了哪些問題?

1、同一張孩子的照片,對應了不同的名字和生日。

2、有孩子的生日為2009年2月29日,而當年不是閏年。

3、有時選擇捐助的孩子與收到捐助的孩子並非同一人。

4、所有的孩子均為雲南人。

5、每個日期都有當天生日的孩子,可能嗎?

6、孩子的介紹和寄語高度雷同。

7、選擇一個日期跳出的永遠是同一個孩子。

四、分貝籌的解釋

截至目前,分貝籌作出了一個簡單的解釋,聲稱該活動原本計劃在聖誕節當天推出,目前仍處於測試階段,工作人員事先轉發到朋友圈,只是想試試傳播效果,沒料到傳播度遠高於預期,由於系統不完善,暴露了一系列問題,目前已對6、7個孩子的生日信息進行了修改。顯然,這個發聲不能完全解釋上面提到的問題。

五、我個人的看法

我個人認為,系統錯誤這個理由是比較牽強的。如果將孩子的名字、生日與照片分別作為元素輸入,即便系統出錯,最壞不過是張冠李戴,而不應當出現2009年2月29日這樣無厘頭的生日。如果不是負責收集信息的工作人員極度不負責任的話,就只能表明生日是系統分配的,並且這個系統非常不高明。

當然,如果確實是這樣,我也能夠理解平台的用意。這個平台的誕生,據稱是創始人王先生在回雲南掃墓時發現,最貧困的地區反而不為人知,才萌生了籌款的想法,所以就像網友質疑的,捐助的孩子全是雲南人。也因此,本次活動的捐助對象規模其實是不大的,據說原本確定了400名孩子,最終放上網路的是300餘名,以這個基數,要做到每個日期都有同天出生的孩子,已經很難了,更何況據我所見,每個日期都至少有七八名當天生日的孩子,這是不可能的。

所以我的猜想是,平台方可能為了增加受捐機會,進行了一定程度的造假,為的就是每一個人都能找到與自己同天生日的孩子,並且至少有七八個選擇。這就是同一張照片會對應不同的名字、生日的原因,相當於人為擴張了樣本。

至於選擇一個日期跳出的永遠是同一個孩子,是由於它有一個「加分貝」選項,你可以理解為助力,分貝越高的孩子被推送的幾率越大。但它聲稱當一個孩子得到的捐助超過了12個月所需的金額,剩餘金額就會被轉移給額度未滿的孩子,如果確實是按它所說的操作的,那麼這一點也無可厚非。並且在分貝籌的主頁面上可以按生日、性別、年齡進行匹配,是可以看到更多孩子的信息。而孩子的描述和寄語高度雷同,可能就和我們讀書的時候寫評語或入團申請書一樣吧。

總結一下,我個人的觀點是,我能大致猜測分貝籌種種做法背後的用意,個人也能夠理解,但這是建立在假定該平台的善意的基礎上的。而作為平台方,這樣的做法哪怕是出於好意,也顯然是不合適的,我們需要分貝籌作出一個正式的、負責的解答。

六、我想要什麼

1、分貝籌完整地解答網友的疑問。

2、放出善款流轉的細節,並說明善款的使用由誰監督?由誰審計?

3、定期公示善款的去向。

4、請參與此項目的扶貧幹部證實該平台的正規性、善款的去向、孩子個人信息的公布是否取得其本人及監護人同意。

七、寫在最後

我已經選擇長期捐助了一個孩子,因為照片上他笑的時候,眉梢眼角有股天大地大的少年意氣。看他身後房門上貼的對聯,想必雖貧窮,卻不是粗鄙的人家。我捐了一個季度,也就是300元,這對我來說不是很小的開支。

http://fbc.0fenbei.com/m/donations/share_splash/ (二維碼自動識別)

我在捐助前並非沒有搜索過這個平台,看到中華網、新華網等背書,我覺得應當可以相信。而當我打算轉發朋友圈安利給大家的時候,我出於謹慎又從微博等渠道搜了一搜,才發現網友指出的種種問題。當時這個話題剛剛熱起來,新聞上還沒有出現,現在已經可以從百度輕易得知了。

我當時是非常心寒的,我今年剛畢業,工資稱不上高,也是很努力地在緩慢存款,我選擇捐助的時候是覺得,我午飯多吃幾頓食堂,少喝幾杯奶茶,一個月就能省下100元,這些被我隨意吃喝掉的錢,對貧困地區的孩子可能是很大的幫助,為什麼不去做呢。

然後我趕緊在朋友圈提醒大家先暫緩捐款,等等後續消息再說,同時在分貝籌的公眾號上進行了詢問,要肯定的是對方很快進行了回復。雖然這個說法並沒能解答網友的諸多問題,但對方只是一名客服人員,我也無意再為難對方什麼。

我希望這件事能得到持續關注,能有一個令人信服的結果。中國並不缺善良熱心的國民,但如果慈善機構的公信力一再降低,讓善良一再受到傷害,也不能夠責怪民眾冷漠。

另外,我也想對少部分嘲諷捐贈者的人說,你真可悲。


只說一句。

分貝籌主辦方是深圳市愛佑未來慈善基金會,他們就是3、4個月前大名鼎鼎「一元畫」病毒傳播案例的主辦方。

短短几個月,2次超低成本的刷屏級的頂尖案例,這說明,這家公司必然擁有一位天才級的產品設計人才。這位牛人,能力超高,只是不知是在為善,還是在為惡。

我有點擔憂。


圖源微博


我很難受。
在我知道它是假的以後

他的漏洞多的令人生氣,彷彿在戲弄一般,就連穿個漂亮的外衣都沒有。稍微注意一下就能發現,可是包括我在類的很多人卻稍微都沒有注意一下,在朋友圈很多被刷了屏,一個傳一個的,錢不多,就一塊來錢,但是被戲弄的心情真的很不好。
我希望這件事情真的不要再就這樣默默無聞的就沒有了聲響,我更希望中國的捐贈能夠更完善跟透明,也真的希望那些需要幫助的人,能夠得到幫助,我不介意每個捐款的人是抱著什麼樣的心態,是為了營造個人形象也好,是為了各種各樣的目地都好,只要能真的幫助到孩子或者需要幫助的人就好。
還有孩子們的照片被這樣的傳播跟轉載,也許他們放下自己的尊嚴或者不懂這意味著什麼,但利用這一切的人,真的是太噁心太噁心了。
最後我相信我自己以後不會再相信這些網路上的捐款了,就算是真的。這件事情它一定會扼殺了一些善良。


小丹現在已經出生於2008年了。我希望是手抖才出了錯。

我很希望好心人捐的每一元錢都給了真的需要的孩子手裡。
如果是真的
也希望這些孩子或者這個平台能走心一點,不要一直套話。拿出點孩子自己寫的句子和描述也更讓人欣慰不是嗎?

這是我的家鄉...很漂亮吧?
就不說最後一頁的套話了吧。全都一模一樣。
如果是假的,,,後果可能就是像我這樣,本來就有點多疑的人以後點都不會點吧。越來越多的人會冷笑著看著別人在微信上的捐款截圖,因為一看見捐款就覺得是騙局。
那真的需要幫助的家庭,怎麼辦。我也不知道。他們也不知道發生了什麼,讓人們不願意幫他們了。


因為個人經歷和職業不同,可能我與其他知友關注的點,不太一樣。

我捐款後出現的頁面

我選擇的是「捐款」。並舉雙手贊同且欣賞這一活動。

本科時,我是學校里志願服務總隊的西校區總隊長,是參加過暑期支教活動的老志願者,也是一個本專業是動物醫學,雙學位是工商管理,結果卻跨考了「公益傳播」的考研黨。現在,我是某汽車品牌負責社會化傳播的廣告公關人員。當我看到這個優質的公益傳播案例時,別提有多興奮了。

我深知,一個優秀的、且被實施的、且最終成功的「創意」,是多麼稀缺,而這個創意還是「公益活動「創意,更加難得。

優質的「公益創意」,必須得到應有的誇讚

為什麼我說它難得?因為它在誕生之初,就具有「爆款」屬性:

1.我願分享:朋友圈是一個熟人社交圈,在這裡,人與人之間是熟知的關係,只要一人參與並分享,他的行為就會像滾雪球一樣持續不斷地滾下去。這就決定了它的病毒式擴散的勢能。

2.對我有利:朋友圈是一個建立個人形象的社交圈,公益捐贈,可以滿足人們建立社交形象的需求。於是,這決定了它的病毒式擴散的動力。

3.與我相關:每個人都不缺乏善良的心,但常常缺乏行善的理由。行善需要理由么?當然需要。如果沒有理由說服自己,又怎麼能夠說服他人,從而獲得自我成就感呢?而選擇與「我」同月同日生的人進行捐助,這就是「相關性」。同時,事件發起人,還抓住了人性中,「喜歡和自己有相同點的人「這一特性。不僅相關,而且相似,非常容易促發行動。

4.我能參與:只需要一元,只需要一元,只需要一元。還記得我們小時候的捐款么?捐多少別人都會知道,反而會給捐款者帶來壓力,但這一次,完全沒有這種負擔。

某種意義上說,這一次的公益事件,參考了社交網路里「10萬+」網文的操作路徑:

與我相關、對我有利、我能參與、我願分享

如果找一個和它相似的事件,我第一印象,便是冰桶挑戰。

關於其他人擔心的愛心被濫用、被欺騙。我相信,當參與人數足夠多之後,騰訊也好、官方也罷,必然引入第三方監測,必然會有人質疑(比如現在),這樣,即便之前不清晰,不透明,現在也會很清晰很透明。

關於公益。作為一位考過公益傳播的,現在做著社會化營銷的老志願者,我深知大部分的人去做志願者,只是為了使自己更加快樂,因為能夠幫助到別人,真的會讓自己感到幸福(無償寫知乎回答和做志願者有相似之處)。但幫助到的人是否認為你幫助了他,是否也會快樂,就是另一個問題了。於是,讓行善者與受惠者分開,再交由專門的人引導,確實是一件皆大歡喜的事情。

關於捐款。錢是現代社會的好東西,是可以被不同人所接受的一般等價物,你的愛心通過錢來傳遞,反倒是更容易傳遞到目標人群手中。所以,作為一個遠在千里之外的上班族,不如去選擇捐款,比捐物、寫信,要更能幫助到小朋友們。

關於愛佑。愛佑我是了解的,在國產NGO里,非常知名且有切實成就的。但之前只是面對孤兒,現在看來已拓寬了對象。而我一直相信,專業的事情交給專業的人去做就好。不要認為你捐了10元,就要有10元一分不少地交給孩子。這是幼稚的公益觀。其間的聯繫、溝通、傳遞,都需要人來負責,都會有成本。以及,能將這十元,換成支教老師的工資,我認為也未嘗不可。

關於我對此事的態度。前前後後,我做了5年志願者,無論是支教助殘,還是大型活動。一些不了解公益的人,總把公益想得很崇高,很完美,會帶著放大鏡去看公益活動,生怕他人和自己的愛心被欺騙。但實際上,公益活動也和其他活動一樣,也一定存在各種各樣問題,就像公益行為本身也不是只能由萬貫家財的富人獨享一般。互聯網公益,更是一個新興事物,新興事物,一定有更多的問題。但我希望大家,不要更加苛刻,而應更假期寬容。畢竟,只有這樣,才會有越來越多的人做公益,公益也才會越來越規範。你們知道陳游標么?雖然他的行為很古怪,初心可能也有問題,但我還是支持他,因為他至少真的出錢了,而不是一毛不拔,還吹毛求疵的人。公益,當是被行動者推進。

@張嵐拓 在評論中認為這是一篇軟文。請問,在知乎只允許反對的聲音么?難道,只有撕才是真實的么?

在此,我可以發誓,這篇文章從未有人給過我,我從未受收過一分錢,還是主動捐助後才會有本回答最初的頁面。

若 @張嵐拓 可以拿出切實的、直接的、間接的任何證據證明我說謊、違心,我可以當即註銷知乎,刪除所有回答,並捐贈20萬元給他認為公正的公益機構。

最後,我的主義不變,我力挺愛佑慈善基金會。力挺仍在堅持做公益,但還有些不規範、不完美的可愛的人。你們比充滿陰謀論的鍵盤俠,要優秀太多。而世界,將由你們改變,非他們。


這不是我被騙捐的第一次。
但也不是最後一次。


說我自嗨也好,偽善也罷。
總有一次會是真的幫助到了人。


先說利益相關,分貝籌的創始人是我所在高中的師兄,去年他們的公司剛準備做零分貝的時候我曾在朋友圈分享過他們的文章,分貝籌是後來零分貝上線的一款產品

這裡摘錄一些文章的內容,全文可以在微信公號搜索里找到

我們是誰?
我們原本是一家做互聯網金融的公司,做跟「區塊鏈」相關的事兒。
我們的團隊來自BAT和銀行,原本每天討論的是互聯網徵信和現貨期貨套利之類的話題。但這一個月,我們做了一件以前完全沒有想像過的事。
事情的起源
事情源於清明節的假期(4月2日),我們的CEO老王回老家雲南省鎮雄縣掃墓。老王原來曾經調侃自己是「窮山惡水」走出來的「刁民」,我們都表示呵呵噠,因為雲南在大家心裡一直是美麗,物產豐富的旅遊勝地,沒有人相信他說的話。
清明前的一段時間,老王老家的一個基層公務員通過微信朋友圈為她負責幫扶的一個患有重度聽力障礙的貧困孩子尋求幫助,求助信息經過幾人傳播後被老王看見了,正好老王知道一個公益項目可以提供此類幫助,於是幫這個基層公務員介紹和對接了
清明在老家的幾天,老王和一些在當地做公務員的親戚朋友聊天,也發現他們有同樣急切的需求:自己「掛包幫」的貧困戶有各種各樣的困難(掛包幫是政府實施精準扶貧戰略的措施,每個公務員都有掛鉤的貧困戶,多則幾十戶,少則幾戶,他要負責走訪到每一戶,搜集這些幫扶戶的情況,想辦法並幫助他們脫貧。),自己很想提供幫助,但心有餘而力不足,找不到好的渠道和辦法,抓天無路。
信息和資源,渠道的不對等導致了貧困戶和幫扶幹部找不到能幫助自己的公益項目,公益項目找到既匹配,又真實可靠的受助人也會花費不低的成本。
作為一個互聯網人,老王覺得可以做點事情來解決這個問題——一個互聯網平台——一方面幫助公益機構找到需要真正幫助的人,一方面讓需要幫助的人得到公益機構或社會資源的幫助,讓「瞌睡和枕頭」更高效的找到彼此。既響應國家「大扶貧」和「精準扶貧」的戰略,又能切切實實的幫助到貧困戶和地方幹部,同時還能幫助公益機構增加效率,降低成本。
一箭三雕!
第二天,老王在與縣委書記見面的時候,聊到了這個社會公益資源扶貧的想法,並表示願意無償的做一個平台來給家鄉使用——書記覺得非常好,也很重視,一拍即合,當晚就聯繫縣扶貧辦協調了合作事宜。(鎮雄的縣委書記是一位博士,老王對他讚不絕口,說他的思維很開闊,是「英語最好的縣委書記」)
... ...
零分貝誕生
首先,我們得取一個名字。
我們想過雲公益、雲扶貧等名字,都覺得差點兒意思,最後老王的表妹給想了出一個名字——零分貝。
「貧」字上下分開,是「分貝」兩個字——聲音的單位。零分貝是人耳朵能聽到的最小聲音,象徵著安靜、和諧。「零貧」也表達了「致力於解決扶貧問題,最終達到零貧困」的願景。

作為一個同樣來自雲南,畢業後混跡互聯網圈的後輩,看到這些文字可以說深有感觸,發自肺腑地寫下了朋友圈裡的文字。同時也會常常自省,何時能有如此堅定的決心和與之匹配的能力去投入到這樣的事業中。往後不斷在微信里看到關於零分貝的消息,都當做是對自己的一種鞭策。

直到今天晚些在朋友圈看到不少朋友在分享「同一天出生的你」活動,那種心情是難以描述的激動,為家鄉的孩子們得到關注和幫助感到開心,也為師兄的團隊感到驕傲。感嘆只要沉下心來專註做事總會得到相應的回報,同時也為這樣的創意心裡默默打了無數電話。

再往後看到一些評論和微信群里的討論,才知道因為倉促上線帶來的bug也引發了很多負面的聲音。我自己在今天第一次捐助後也沒能載入之後的界面。後來分貝籌發布了一篇說明的文章,到我凌晨看到的時候閱讀量還不到1萬,對比活動已經百萬量級的UV來說仍是杯水車薪。而且聽聞團隊不到10人,從昨晚到現在沒休息,目前只想先把bug修復好,還無暇顧及公關的問題。我在知乎一搜果然有相關話題,索性深夜碼字做次自來水軍,也算是盡自己的綿薄之力了。

因為自己不在團隊沒有一手信息,深夜決定寫這篇文章時候也沒和師兄溝通過,所以就根據自己目前為止的了解,談談個人看法。

  1. 有質疑是好事情。並且在質疑中能看到不少針對事件理性的討論,一方面說明這個活動本身是有價值的,越來越多的人在關注公益這件事情;另一方面,質疑也是監督的一種方式,有了監督,才能讓真正做事情的團隊在這種錘鍊中留下來,被記住,篩去掛羊頭賣狗肉之流。對於為了純粹的目的實心用事的團隊反而是種機會,而零分貝正是這樣的團隊。
  2. 關於質疑的內容,我作為一個遊戲行業從業者,深知產品在上線前要經歷怎樣地反覆測試去發現並修改bug,儘管如此仍不能保證上線後零bug。所以對於小規模團隊,倉促上線的情況,出現問題是難免的。之後未預料到的大規模訪問給伺服器造成的壓力也可想而知。但看到有朋友因此就將活動定義為騙捐,這未免太過武斷。朋友假設你要去做一件騙人錢財的事,「悶聲發大財」一定是最好的方式,你會精心策劃一個高傳播度高影響力的活動去騙訪問,並且每個訪問頂多帶來1塊錢的收益嗎?風險和收益明顯不對等。質疑應該以合理的邏輯思考為依託,聽得風就是雨是不行的。
  3. 當然質疑中也有一些建設性的觀點,例如在影響力做大之後就有義務去完善整個體系,讓信息更加公開、透明、及時地呈現在大眾的面前。我認為這不僅僅是對活動本身的負責任,也是對活動每一個相關方負責,更是對公益的健康生態負責任,從這個意義上說,是很有必要的。在這一點上我是很有信心師兄團隊能夠處理好的,如果你和我一樣,在全程了解了零分貝從成立之初到現在的發展歷程後,相信也會有同我一樣的判斷。

最後說下我自己吧,為什麼會對公益事業有如此的感情。從小生活的環境就不說了,在發展相對落後的地區長大的孩子想必都對貧困以及它背後所伴隨的痛苦有很深的直觀感受。令我印象最深的有一件事,高二的時候當時我們班上連我在內有三個同學成績很不錯,大家不相上下吧。後來高考我上了P大,另一位女生去了隔壁,而還有一位同學,因為肝癌高考前就離開了。如此年輕患上肝癌,發現時已是晚期,和他的家庭情況不是很好有很大關係。我到現在還能記得高考前他已回家不再治療時班主任帶我們去看他時的情景,那也是我見他的最後一面。就像《刀鋒》里Larry看到自己生龍活虎的戰友戰死一樣,這件事一直在我心中揮之不去。生死的無情在於沒有任何人類邏輯能夠思考出的理由,而人類能做的,也許正是在這種無情之中,去盡自己的能力溫暖需要幫助的他人吧!

不知不覺就碼到了4點,從內心裡希望大家看完這篇文章能夠給內心揣著溫暖努力前行的人們多一點寬容和耐心,多一點鼓勵和支持!多謝了


背景相關:大學四年一直組織支教類公益活動,支教地在我家鄉雲南。

今天看到以前一起支教的好幾個夥伴轉了這個活動,我自然而然的跟上了。簡單測試後我的認知為:
1重複輸入一個日期跳出來的只有一個小孩,這次扶助的小孩應該不會比365多太多。
2看了下照片,環境和我老家(也是我支教的地方)很像,地理位置應該很近。
3小孩的資料來源是國家建檔的扶貧對象。對這一點我是很有感觸的,我有同學當了縣裡的村官和中學的老師,他們這兩年都在做精準扶貧這件事,時不時還會在票圈發下到村裡填表的工作照。

當時覺得這活動很棒,棒在兩個地方:
一是趁著國家脫貧攻堅這股東風,活動開展起來遇到的阻力會小很多。(只有公益人才理解做公益的各種不順)
二是這個形式創意滿滿。我們小團隊組織公益募捐活動的時候都在盡量強化資助者和受助對象之間的聯繫,儘可能讓資助者感受到自己的付出帶來的改變,而不是像祈求施捨一樣讓人掏腰包給予憐憫。這次抓住生日這條線真的是很有愛!

當時想到這麼多就毫不猶豫的參與了

就在剛剛看到了這個活動的真相,我現在內心只有一個字

氣憤!氣憤!氣憤!

(氣到不會數數)
原本愛心滿滿,瞬間把良心變黑心,真是失望透頂。
活動組織方毫無誠意可言,只要一個市的政府部門建立的扶貧對象庫足夠覆蓋365個出生日期的扶助對象(我們市十一個縣有十個國家級貧困縣,貧困人口數量很龐大),就算退一步講,我們這樣一個草根公益組織支教時建立的特困學生檔案就有上百個,聯合經常交流的兄弟支教隊,湊個365還是能做到的(當然改生日湊數這種事也要昧良心才做得出來)。看了下這些小朋友們的重複率,活動方這次建檔的扶助對象估計沒超過100個,甚至可能更低!
參加活動時還覺得組織方辛苦了,找這麼多小孩得花不少心思吧。
沒想到真相是讓人如此心寒!用幾十個冒充365+,這是毫無洗地餘地的欺騙啊。多少扶貧組織積累起來的口碑被你們毀於一旦。

我建議:
1立即關停活動捐款通道。

2拿出貴組織的誠意,完善扶助對象庫,讓活動真實起來。具體包括:
a公布扶助對象庫的來源,最好公布和地方政府合作的有關文件資料。
b資金髮放的詳細細節。是政府扶貧人員去發?還是學校老師去發?還是公益組織去發?以及如何防止這筆錢被家長拿去買化肥而沒有花到小孩身上之類的情況
其中最重要的是拿出你們發錢給小孩的詳細方案,要是發錢方案有半點糊弄人的意思,我王狗蛋絕逼帶頭捶你們!

3我是真的喜歡這個創意,還是希望這個活動重啟起來。看到那些娃我是真心酸,即想起小時候的自己又想起支教時的那幫小可愛。可能大家沒概念,當地特困家庭的小孩每個月最多就花十來塊的文具錢,正常家庭小孩每天能要到兩三塊的辣條錢(其實在當地沒有吃早餐的概念,小孩把辣條等垃圾食品當早飯吃。)每月100對特困家庭來說勉強算巨款了,全用在小朋友身上的話這小孩能在當地過得很滋潤的。

4希望財務方面比較在行的朋友查一下組織方的資金公示情況,驗明正身。


最後,真不想這麼一個惡性事件就擊潰大家幫助大山裡那些小孩的念頭。我們社團從去年開始就在支教地挑了幾個真的很優秀的小孩給予資助,無奈組織太草根了,籌善款很不穩定,現在見到小孩家長都會有一丟丟愧疚。真不希望哪些原本收到承諾的小孩希望就此落空。

對於公益人,陌生人的信心真的比黃金重要!


先告訴我這是奶奶還是媽媽,另外這三個人是什麼關係


http://mp.weixin.qq.com/s/qNSIPmorz5nSycfpGELE-Q
已經暫停該項活動了現在!

分割線
_______-------+又看了一些分析,無論正面負面,最大的悲哀就是人們已經被騙的懷疑各種可能的善意,假的事情用各種手段讓人相信是真的,而真的又能讓人挑出各種假象。但真就是真,假就是假,可以我知道你忽悠我,但我願意讓你忽悠,但不能我一廂情願的相信,不知道你忽悠我。其實我也希望是真的。
很佩服生活不寬裕還做慈善的人,就像有的人說省下些享受生活的錢來捐助孩子,300元說多不多,說少也不少,但就是有人明明生活的節儉仍在想著別人,有人雖然天天喊窮但其實一直揮霍,感謝這些願意付出的人,讓這個冰冷的世界有一絲溫暖和慰藉,捐出的不僅僅是錢,更多的是捨棄自己短暫的快樂來換取一個可能影響別人一生的結果,這種思想本身就讓人感動。

分割線
-----------孩子全是雲南的不說,整個畫面做的很劣質,估計把全村的孩子都找過來,不可能每個生日這個村子都有吧,而且每一天都只有一個孩子,孩子說的話的也是假大空。更可悲的是,看圖

看好這個秘秘說的話,這個名字我也是想哭,為什麼不叫咪咪ヽ(ー_ー)ノ
繼續

再來看瑩瑩,別問我怎麼找到的,被騙久了。看什麼都像詐騙網站。想哭T﹏T
為什麼這個營銷模式會成功,一塊錢不多,而且基本上也就輸入自己生日看到有個小朋友跟自己一樣還這麼條件不好本能支持了,不能否認善心,但是是否這種不誠心的策劃真正用到小朋友身上嗎。希望摸著良心,什麼基金會,還有,分貝籌這個名字真的不好記。


朋友們,你們看過驢得水嗎?這部電影最好的地方,就是把城市小資們的軟弱無知表現的淋漓盡致。

美國老爺捐的錢怎麼樣了?裴魁山買了貂皮,官員們直接就吃了一半。什麼農村教育農民農業,最後什麼也改變不了,只是一場鬧劇。那怎麼辦呢?電影的結尾給了答案,去找共產黨。

慈善,救助,捐款,這些噁心的字眼翻譯過來就是洗錢,貪污和詐騙。還記得那個沒有肛門的女嬰嗎?還記得那些高速攔車救狗的聖戰士們和他們背後的那些個動物保護組織嗎?

而你捐的每一分錢,都是在為網路詐騙吶喊助威。

附上一段恩格斯的話:
  ……千萬不要以為「有教養的」英國人會公開承認這種自私自利。相反地,他用最可恥的偽善的假面具把它遮蓋起來。怎麼,難道英國的財主就不關心窮人?他們不是已經創辦了其他任何國家都沒有的慈善機關嗎?呵,不錯,慈善機關!你們吸幹了無產者最後的一滴血,然後再對他們施以小恩小惠,使自己自滿的偽善的心靈感到快慰,並在世人面前擺出一副人類恩人的姿態(其實你們還給被剝削者的只是他們應得的百分之一),好像這就對無產者有了什麼好處似的!這種布施使施者比受者更加人格掃地;這種布施使得本來就被侮辱的人遭到更大的侮辱,要求那些被社會排擠並已失掉人的面貌的賤民放棄他最後的一點東西——人的稱號;這種布施在用施捨物給不幸的人打上被唾棄的烙印以前,還要不幸的人卑躬屈膝地去乞求。

  但是這一切究竟是為了什麼呢?讓我們來聽聽英國資產階級自己說的話吧。大半年以前,我在「曼徹斯特衛報」上讀到一封給編輯部的信,編輯部把這封信當做極為自然的和合乎情理的東西,不加任何按語就登了出來。下面就是這封信:

  「編輯先生!

  近來在我們城裡的大街上出現了大批乞丐,他們時常企圖用他們那襤褸的衣服和生病的樣子,或者用令人作嘔的化膿的傷口和殘廢的肢體,以極端無恥的和令人討厭的方式來喚起過路人的注意和憐憫。我認為,一個不僅已經付過濟貧捐而且還給慈善機關捐過不少錢的人,應該說已經有充分的權利要求不再碰到這種不愉快的和無恥的糾纏了。如果城市的警察連保證我們安安靜靜地在城裡來往都做不到,那我們究竟為什麼要付出那樣多的捐稅來供養他們呢?我希望這封信在你們這個擁有廣大讀者的報紙上發表以後,能促使當局設法消除這種惡劣現象(nuisance)。

  永遠忠實於您的一位太太」

  看吧!英國資產階級行善就是為了他們自己的利益;他們不會白白地施捨,他們把自己的施捨看做一筆買賣。他們和窮人做買賣,對窮人說:我為慈善事業花了這麼多錢,我就買得了不再受你們攪擾的權利,而你們就得待在自己的陰暗的狗窩裡,不要用你們的那副窮相來刺激我的敏感的神經!你們不妨繼續悲觀失望,但是要做得讓人覺察不到。這就是我提出的條件,這就是我捐給醫院20英鎊所換取的東西!呵,基督徒資產者的這種慈善是多麼叫人噁心!「一位太太」就是這樣寫的!是的,一位太太!她這樣署名是很恰當的。幸虧她沒有足夠的勇氣稱自己為一個女人!既然「太太們」是這個樣子,那末「老爺們」又該怎樣呢?人們會說,這封信所說的只是個別情形。不,它正好表現了絕大多數英國資產階級的想法,否則編輯部就不會把它登出來,否則一登出來就會引起某種異議,我留意了以後幾天的報紙,沒有找到這種異議。


分貝籌,輕鬆籌,水滴籌,有沒有發現商業的味道?
還有把孩子的照片放上去真的好嗎?
有沒有尊重他們的隱私?
孩子的自尊心很脆弱,他們真的喜歡拍這種照片嗎?


我只想說這分貝籌是腦子有坑還是欺騙大家的善心推廣app?
腦子沒坑就不會爆那麼多小孩的照片,要知道小孩也有自尊,小孩也懂這是把自己的貧窮展露出來供其他人看,小孩也懂得這不是件光彩的事。貧苦的孩子自尊心更強,心理更敏感脆弱。看著一個個照片中的孩子,他們臉上露出的不是笑容,也不是渴望,而是自卑,無奈與痛苦。貧窮的人生活固然很艱難,但也不會祈求別人的施捨,貧窮的孩子也一樣,即使家庭再貧窮,他們也不願讓別人知道,即使生活再困難,他們也要自己扛,因為對於貧窮的孩子來說,同情施捨的眼神跟嘲笑鄙視的眼神一樣,都會刺激他們脆弱的神經。有點情商的人都知道,幫助他人不要讓對方感到不適,現在倒好,拉著孩子,讓他們拿著寫著同一天生日給他們款一塊錢的紙,給他們拍照,這對孩子的心理造成多大傷害分貝籌你知道不?這不是腦子有坑是啥?
要是腦子沒坑那就是想用大眾的同情心,推廣自己的app ,別說分貝籌是一款無盈利的慈善app,你不盈利腦子沒坑就別用這種方式幫助貧困孩子。


出來的時候,就感覺這又是一場營銷策略,

朋友圈的人都以曬這個為榮,我捐了就比別人厲害。

然後我點進去,文案寫的很不走心,
最關鍵是,一個大胖小子的圖片,你告訴我他叫小爽。emmmmmmm.....

我3月8號的,看完不小心退了,我怕再點進去就不一樣了,畢竟生日重複的人那麼多,點進去還是這個小爽,我就有點懷疑了。

最後,我沒捐,最低級的智商稅,

但是最重要的一點,我看不起這些詐騙,就去騰訊公益上捐了10幾塊錢。第一次捐款捐的也不多也沒好意思曬。並打算以後幾塊幾塊的堅持下去。

別說我,我現在是真窮。沒兼職還在花父母的錢的小蛀蟲。10幾塊錢我想的是少喝一杯咖啡就有了,

捐完一個小時才看見這個消息。當時有種暗爽是怎麼回事,獻愛心不影響你長腦子,被騙了吧。

這種一塊錢買教訓的事大部分人還是不以為意。畢竟這買來了他們正面形象。 who knows


最新進展:愛佑未來再致歉:受助小朋友信息真實 總籌款294萬

【以下為原答案】


分貝籌的「同一天生日公益」,是繼今年8月的「一元畫」項目之後再一次挑戰普通大眾對互聯網公益信任的大事件,偏偏這兩個公益項目都來自於同一個公益組織「深圳市愛佑未來慈善基金會」,而剛剛起底的愛佑未來基金會,揭示了這是一家由企業家發起並管理運作的慈善機構。

2次超低成本的刷屏級的互聯網公益的案例均出自這家慈善機構,不得不佩服這家由企業家發起的慈善機構本身具備的互聯網強大基因以及天才級的產品策劃團隊,但唯一可惜的是,一個互聯網產品設計團隊,必須要有法務人員的合規風控,在互聯網公益領域更需如此,否則,傷害的不僅僅是慈善機構的信譽,更是人民大眾的信任。

不得不說,這樣的事件接連都發生在2017年的8月之後,難免讓我們有些吃驚,畢竟在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以來,關於互聯網公開募捐的相關規定已經逐漸成熟,形成了比較明確的監管要求

《中華人民共和國慈善法》,全國人民代表大會2016年3月16日通過,自2016年9月1日起施行;
《慈善組織公開募捐管理辦法》,民政部2016年8月29日通過,自2016年9月1日起施行;
《公開募捐平台服務管理辦法》,民政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印發,自2016年9月1日起施行。
《慈善組織互聯網公開募捐信息平台基本技術規範》《慈善組織互聯網公開募捐信息平台基本管理規範》,民政部通過兩項推薦性行業標準,於2017年8月1日起實施。

網路慈善的形式多種多樣,不同於網路互助、個人求助的網路信息,網路公開募捐因為其傳播力廣,社會影響力大,受到上述政策的嚴格監管,對募捐主體,募捐平台(包括資質,技術標準和管理規範)以及信息披露有完善規定和要求。

根據以上相關規定,「同一天生日公益」存在哪些合規問題呢?

1、 募捐主體

關於募捐的主體,大家的第一印象是不是「分貝籌」呢?還是隨著事件的深入,才了解到這個活動背後的深圳市愛佑未來慈善基金會呢?

《慈善組織公開募捐管理辦法》並沒有完全禁止任何企業參與到公開募捐活動中,但是,具有公開募捐資格的慈善組織與不具有公開募捐資格的組織或者個人合作開展公開募捐活動,應當依法簽訂書面協議,所有的公開募捐活動都應該以「具有公開募捐資格的慈善組織」名義開展,募捐活動的全部收支應當納入該慈善組織的賬戶,由該慈善組織統一進行財務核算和管理,並承擔法律責任。

從形式上看,「同一天生日公益」的募捐主體確實是深圳市愛佑未來慈善基金會,且這個基金會具有公開募捐資格,但是,產品策劃、活動宣傳、甚至在收到質疑後的回應和發生的,都是「北京零分貝科技有限公司」,直到深圳市民政局介入前,愛佑未來基金會官方並沒有對該項目引起的質疑或進展發布任何聲明。這不得不說是這次活動被質疑「詐捐」的重要因素之一。

2、 募捐平台

慈善組織通過互聯網開展公開募捐活動的,應當在民政部統一或者指定的慈善信息平台發布公開募捐信息,並可以同時在以本慈善組織名義開通的門戶網站、官方微博、官方微信、移動客戶端等網路平台發布公開募捐信息。

根據2016年8月31日民政部官網宣布,組織首批慈善募捐信息平台遴選,並經專家委員會評審,指定13家平台為首批慈善組織互聯網募捐信息平台,包括我們所熟悉席的騰訊公益,淘寶公益,螞蟻金服公益,新浪微公益,百度公益,輕鬆籌等。

現有資料顯示,「同一天生日公益」雖在「慈善中國」網站上以基金會的名義發布了公開募捐備案信息,但並沒有在民政部指定的任一家公開募捐平台發布公開募捐信息,該活動H5頁面是由「零分貝」提供,並非以愛佑未來基金會名義開通的平台

3、 募捐信息披露

網路公開募集的核心就是「透明」與「獨立」。有關網路公開募集平台的兩項行業標準強調,在平台上進行募捐的主體應是獲得公開募捐資格的慈善組織,其他組織、個人包括平台本身沒有公開募捐資格。平台應驗證慈善組織的登記證書、公開募捐資格證書。平台為慈善組織發布公開募捐信息,應在頁面顯著位置上公布慈善組織全稱、統一社會信用代碼、公開募捐資格證書、募捐方案、聯繫方式等募捐信息查詢方法

讓我們來看活動相關內容是否有滿足這個要求呢?我們看到,H5頁面中,確實明確標註了愛佑未來慈善基金會名稱以及募捐方案備案編號,但並沒有發布慈善組織的全稱,統一社會信用代碼、公開募捐資格證書、募捐方案、聯繫方式等募捐信息查詢方法,在愛佑未來基金會官網上,也沒有找到本次活動的相關內容

儘管收款的賬戶顯示為慈善組織,但過多的「分貝籌」商業宣傳,來自受捐助人的信息錯誤,缺少官方平台的難免讓人質疑款項的最終流向是否有貓膩。

「分貝籌」的活動與社會討論突出反映了愛心人士的心理糾結。本人也參與過多種形式的慈善活動,更願意接受來自身邊熟悉人員的推薦。不可否認,網路募捐的力量大,但不應被毀在一次一次的質疑聲中。 在這個過程中,我寧可相信分貝籌是一個錯誤,而不是惡意的欺詐。除了質疑分貝籌外,更多的討論是不是應該針對愛佑未來基金會,作為一個專業的具有公募資格的慈善組織,為什麼沒有主導這個項目走向合法合規?讓一切剛剛制定的法律法規流於形式,讓「慈善機構」和「慈善活動」失去它的公信力?


個人觀點:做公益做慈善,第一是要一定程度上保證募捐對象的信任;第二要對被捐助對象有一定的保護;第三做公益和慈善還是需要更專業的表現。

看了一些說明,這個活動的目標好像是長期捐助,不知道有沒有調研分析捐助需求列表,每年要募集多少捐助才能維持目標計劃的實現。

這兩天朋友圈的一塊錢捐助同一天生日的人的那個慈善活動。

  1. 好多人打開那個h5鏈接之後看域名覺得是個假的網站( fbc[.]0fenbei[.]com)搞的活動(忽略[]號);
  2. 然後又鬧出了信息不準確的問題,2月29生日、2月31生日。
  3. 然後後面微博上媒體擴散的解釋好像有兩三個版本,比較早的說法好像是有bug就發出來了,然後好像是說開發人員在自己朋友圈測試然後導致泄漏出來了。亂糟糟的信息搞得越來越沒信任感。

從技術角度來說。

第一,活動內容要控制在自己註冊的網站內,如果是找合作方開發的網頁什麼的,一定要求對方部署在自己的域名下,而且內容一定要自己審核;

第二,網站可以去購買OV型的證書甚至EV型的數字證書來在互聯網上驗證自己的身份,也方便懷疑的人通過技術手段驗證活動內容的出處,公益基金會也是有運營成本的,只要能合理的有賬本大家還是信任的。

例如,下面截圖的網站,在目前的技術條件下我們知道這是某銀行的網銀登陸頁面。第二個網站就很容易被模仿了。最後一張截圖是驗證OV證書所有者。

某銀行的網銀登陸頁面,會在瀏覽器上面顯示自己的名字(但是這個價格比較貴)。

從技術角度講,我們並不能確認這個網站就是壹基金的官網。

0分貝的域名註冊信息

0分貝居然是一家商業公司

以下是我們通過一些網站技術性的驗證訪問的某個網址的信息。


順便,如果是公益性質的活動,很多工作可議號召對應專業的人來提供專業幫助,增加參與度。


我內心希望這只是系統的錯誤,但是如果是騙局,我也覺得他也提供了一種扶貧的思路,後期可由政府以及官方權威機構或者我們民眾建立起一個這個的平台去,讓真的的愛心幫助到真正需要幫助的人。


基本上是技術問題的可能性比較大。
不過看目前這輿論趨勢,感覺有人在搞事。
具體事情真相如何我不知道。不過鋪天蓋地的新聞里,把馬化騰說成基金會的出資人這件事,很有貓膩啊。
馬化騰是捐款做基金會的發起人,故意要說成出資,讓人感覺他在撈錢——不是不職業,就是故意的……


推薦閱讀:

為什麼那麼多人喜歡用《馬男波傑克》的截圖熬雞湯?
好朋友為什麼從不贊/評論我?
如何看待「我願意支持香港取消自由行,還香港人民一個清靜,同時也取消對港資源貿易往來」的言論?
如何看待微博長文《你弱你有理》及評論?
怎樣做一名微商?

TAG:公益活動 | 微信朋友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