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近代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是什麼原因使我們能夠在短短百年時間迅速崛起?


100多年時間真的不短了

美國建國到現在為止也就200多年,

蘇聯從成立到世界霸主,最後解散才幾十年而已

不想談太多歷史

借用一本書的幾句話

戰士會犧牲,會流血,要養傷,受傷時他比普通人還要弱,打碎舊世界的同時甚至比要飯的還有貧窮,

但一旦勝利,一旦重新站了起來,世界必須給他們讓出空間

來自為什麼是毛澤東

這個戰士就是中國

我們用了100來年重新站起來

站來世界就必須給我們讓出空間

三年以來,在人民解放戰爭和人民革命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
三十年以來,在人民解放戰爭和人民革命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從那時起,為了反對內外敵人,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歷次鬥爭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


這事看起來很複雜,其實很簡單
答案就是中國終於可以沒有皇帝了

最近一百多年來,你不要以為溥儀退位就沒有皇帝了
後面有的是人還想有皇帝

張勳要復辟,袁世凱要稱帝,委員長要搞一個國家一個領袖
多少革命志士拋頭顱灑熱血,好像命不要錢似的,攔著他們不讓他們搞皇帝和皇帝似的人物,這才換來了中國的大發展

不是只有中國,是靠沒有皇帝,才迅速崛起的
人類社會,是不可以有什麼都對的人的

以前的歐洲,教會什麼都是對的,於是就有了中世紀的黑暗,也是無數革命志士,革文化的命,革政治的命,革經濟的命,就是不要什麼都對的教會,才有了後來的文藝復興,有了工業革命

因為有皇帝的時候,別人都不是人,都是奴才,都是工具
你覺得一個由奴才和工具組成的社會,能有什麼快速的發展嗎?
當中國可以沒有皇帝的時候
人都是人了
以中國人的智慧
一旦成為了有人權有自由的國家
成為世界強國就是理所應當的事情

另外你也不要以為現在皇帝不能再有了,革命就不用搞了,不叫皇帝的皇帝多了

多少公司和單位,領導什麼都是對的
你一說他不對
各種人都會給你壓力,壓的你都混不下去
這種地方也和一百年前的中國一樣
不會有什麼發展

哪怕他們現在大的很,其實都是和清末的中國一樣
大而不強
富而不猛

當他們失去霸權的時候
就是他們倒塌的時候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還需努力


謝謝邀請,這個問題比較複雜,但是可以分為內部原因和外部原因。
解放戰爭,中共打跑了國民黨,和平解放西藏,實際收復新疆(此前新疆青海其實也只是名義上服從國府而已),統一而穩定的內部環境是一個國家崛起的基礎。
毛主席是曾向斯大林提出過外蒙回歸的,但是斯大林未回應,所以此事作罷。
這個未回應在東方文化里是嚴重否決的意思。就像最後的武士里說的那樣,我直來直去,他們(日本人)卻喜歡言不由衷。
只要有一點餘地,都會表個態度。
胡志明曾向周總理提出統一中南半島,圓滑世故如周總理,也是未予回應。
胡志明再未提起,直到第二代領導人黎筍主動作死,才有了1979年的對越自衛反擊戰。實際上這是中國主動發起的懲戒戰。
當然,這是另一個問題。
而在這之前的朝鮮戰爭則一方面為中國製造了北朝鮮這個戰略緩衝地帶,另一方面向世界表明,中國不好惹,最好別打他的主意,讓中國外部安定,為蘇聯扶持中國的產業有了重要的基礎。可以想見,如果像國府這種誰都能踹一腳的,不可能得到工業扶持。
同時進行的西南剿匪以及隨後進行的三反五反讓中國有了一個穩固的內部環境和統一的市場管理。
土地改革充分釋放了勞動力。
房子打掃乾淨了,蘇聯人及時送來了家當–156個工業項目。雖然因為中蘇交惡,這些項目有的沒有完成,但是新中國終究沒有從零開始。所以,對蘇聯唱一唱讚歌還是要的。人不能忘本。
當中國被時代的車撞傷後,所有的人都想摸走中國口袋裡的錢,只有蘇聯幫我們包紮了傷口。
經過幾十年的折騰,中國經濟漸漸起來了,當中很多次,我們都面對美國人直接的挑釁,但是我們忍了,我們需要走出去,走出去的前提就是先讓他們接受我們。
他們以為我們只能一輩子都干傭人的角色,我們的卑微讓他們產生了世界會永遠在他們手中的錯覺。
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我們真的走出來了,儘管此前有無數的非議。
世界現在是零和遊戲,我們崛起,必然有人衰落。
西方世界走進了一個不斷作死的循環。我們還沒動,他們就彼此消耗的差不多了。
歐盟的內部動亂和種種消極都是美國人在支持。
對手的削弱也是自己的變強。
總之,中國崛起的過程,是一個自身努力和外國作死的共同作用。
是一個各種因素綜合的後果。
英雄的造就,不僅僅是自己的努力,還有時勢。
馮唐易老,李廣難封。道理早就有了,只是看有沒有人講。


卸腰

中國崛起離不開幾次正確的站隊以及大政方針,這是源動力。而另外一個主要原因,是掃清了發展路上的阻礙。

首先,為什麼要提站隊這個事呢?
很簡單,人家有的科技你沒有,你搞出來了人家有的人家又搞出來新的,就這樣永遠落下一截。
所以站隊的重要性就體現出來了。
中蘇蜜月期,蘇聯從設備到技術再到專家,大規模援助,在蘇聯的援助下,中國最早的幾個工業基地落成並投產。
60年代中蘇交惡,70年代初中日、中美建交,歷史事件從來都是相互聯繫的,中國當時作為擁有巨大潛能的大國,尚無科技做跳板,而與美國建交之後,相當於原來閉鎖的資本主義世界外交,對中國打開了。外交開了,就有經濟,就有技術,就有發展。

大政方針,主要指改開。
某些毛左,中年盧瑟總喜歡批判改革開放怎麼怎麼樣,又是什麼滋生腐敗又是什麼貧富差距,但是改革開放真正意義上給中國帶來了生產力和技術發展,向外界打開中國這個市場,在當時的大背景下才能走上對國家最優的道路。
隔離主義下的計劃經濟,一沒繁榮,二沒未來,而我們既要繁榮又要未來,不搞市場經濟能怎麼辦?

掃清障礙說得,一個是地主、一個是買辦。
不管怎麼說,打地主之後的貧富差距和打地主之前比是少了太多了的。
為什麼說買辦有問題?為什麼說地主是惡的?
因為從中國近代的國家主義視角,買辦賣國賣的絕不比滿洲武人集團少,蒙古丟給蘇聯是常凱申的主意,琉球原本還給中國凱申還不要,再加上外舉不避仇,崗村做司令。買辦資產階級從一開始就是一個賣國階級。
而地主的存在則是中國作為一個農業國,身上生的最大毒瘤。
地主本身,一方面不參與勞動,另一方面卻影響著農民的生產積極性以及死亡率。總有人給土改中打倒的地主洗地,這個沒得洗,有「好地主」又能怎麼樣?難道這不說明當時大部分地主是壞的么?打倒地主,一方面保證人不會因為地主的剝削而死亡,另一方面也增加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結果毫無疑問是好的。

這幾點是我目前能夠想到的,如有錯誤歡迎指正。


近代崛起的國家並非中國一家,百年之說儘管有爭議,但某種程度上承認了中國的增長是始於所謂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20世紀初,中國近代史固然是一部屈辱史,但首先是一部進步史,誰也不能否認,中國在1840-1949之間取得了比過去幾千年更為迅速的發展,同樣誰也不能否認,中國如果沒有外力推動,是無法走上現代國家之路的。

如果單論速度,只看國際影響力,所謂「看到祖國這麼流氓我就放心了」的方面,中國的崛起甚至不如昭和日本和納粹德國,即使比和平時期,中國的建設速度也不如德日的復甦,即使論相同制度的蘇聯,中國的速度也不算快。

如果論硬體建設,基礎設施的發展,其實各國都經歷過類似階段,在中國之前,西方國家的大規模硬體建設已經發生過幾輪,但時間點上中國由於是後來者,所以給人一種西方比中國陳舊的印象,這種所謂的領先其實很容易看出來沒有什麼意義。

如果論居民生活的改善,從生命安全無法保證的49前到49後,固然可以作為增長點宣揚,但問題是49前處於戰爭時期,民眾的生命安全本身就不能與處於和平時期的49後相比,而戰爭又必然對工農業生產帶來損害,進一步導致生活水準的下降,單純對比數字並不能作為有說服力的論據。

所謂崛起,因為二戰後全球都進入了和平年代搞建設,只要不是國家體制過於腦殘的,人民想追求更優質生活的推動下,國家發展都不會有什麼問題,中國的真正崛起,始於80年代開始的全球化帶來的全球貿易,此之前,中國都處於一種大號朝鮮的地位-大而不富。

即使在今天,中國財政的盈餘省份也只有華東地區五省一市,(貿易永遠在於海洋,全球八成以上的GDP集中在沿海100公里以內,捨近求遠尋求與內陸深部國家的合作屬於緣木求魚)其餘省份的上繳財政都遠不如中央下撥,而且有逐年拉大的趨勢。這就說明,中國其實很大程度上搭了全球化的便車,也說明,中國的內在發展力並不如表面那麼耀眼。分稅制改革前,廣東甚至提出「如果中央財政有困難,廣東可以支援」,後來94年開始的分稅制改革,地方收入統一上繳,中央再平衡,很大程度上掩蓋了內陸地區發展的無力。

綜上,大家都是兩個肩膀扛一個腦袋,誰也不比誰笨,誰也不比誰聰明,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中國的發展,以前有過,以後還會有,並沒有多少獨一無二的地方,國無常勝亦無常衰,現實生活中大家應該都是體會,來得快的,去的也快。


因為掌權者是漢人了,就這麼簡單。


物極必反的反面就是否極泰來。

中國跌到了谷底自然就會有反彈,反彈的力度隨各國具體環境而定。

人口眾多,洲際大國,組織力高,一直是堪稱「農業時代的帝國主義」的楷模,這是標準的大國家底。

地緣上天然傾向統一,日本等後進工業國做不到分而治之。距離歐美遙遠,北方俄國氣候寒冷補給不暢,也無法大舉南下,列強矛盾與地理優勢導致中國沒有如非洲般被明面瓜分。

歐美日幾大工業國為了消耗對方產值,獨霸世界市場而展開的世界大戰後,老列強嚴重削弱,東亞勢力出現真空,美蘇對峙,兩個超級大國為了維繫優勢,都必須拉攏中國。

中國作為洲際國家,內部可以做到一定程度的市場內循環,可以在被美國長期封鎖世界市場的情況下進行自主的工業體系建設,培養數億工業人口。前三十年可以看做歐盟的政治強化版,工業弱化版。

後三十年冷戰結束,蘇聯垮塌,西方剪光了蘇東、順手抄了一把德日的羊毛,將目光釘向中國,自以為打開一個龐大的中國市場,能夠像之前那樣盡情切割羔羊肉與毛。

於是有了世貿協定。

結果就是數億工業人口,一個粗糙但大體完備的工業體系,在缺乏資源與市場供能的情況下,世界市場與資源突然以自由貿易主義的美名,向他們敞開了天國之門。

前後六十年的積蓄與等待換取了這一刻的井噴,美國的第一工業國寶座突然喪失,突然從自由貿易改口哀嚎要保護政策,簡直是大快人心。這一回,美國人扮演了一戰前英國人怒噴德國人的角色;那一次,美國猶在英德工業之上。

但是此時,中國之上,只剩下外國了。


我們老祖宗愛把歷史都寫在書上,把所以我們一上來就是經驗滿滿。兩千多年的中史集權歷史已經讓國民習慣了大政府大幹快上大項目的組織能力。再加上世界數一數二的體量。總的就是地大,物博,人多,心齊!


崛起?中華人民共和國連台灣都沒收回,談何崛起,就算1840年後滿清還有一票藩國呢。1840年前就更不用說了,東亞的絕對霸主,


不知道各位有沒有看過曉松奇談,高曉松說過,美國為什麼在衰落,因為美國當下不缺有本事的總統,但是缺像鄧小平這樣的偉人,我覺得歷史是由很多偶然形成的必然。有人說可能沒有鄧小平中國也會是這樣,個人認為確實有可能,但是可能性太小了。說實話就像我父親說的,那個圈讓中國少走至少30年彎路。想說的太多,但是難的打字了,就先寫一個縮影吧


謝邀 @姜周

我們在開頭先定義一下「崛起」一詞

「崛起」是指成為國際社會非常重要的大國,重要到成為少數主要國家之一或者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國家,在國際社會中舉足輕重;崛起的過程是國際地位不斷上升,與最強國家的地位不斷接近的過程。-閻學通教授

接下來我們將從生產總值以及軍事實力兩方面入手。

生產總值方面

50年代的蘇聯貸款方面,中國用大量的鎢、鉛、錫、銻換取了31億盧布的經濟援助再加上30多億盧布的軍事援助

53年《關於利用、限制、改造資本主義工商業的意見》資本主義階段工業國有化

58年大躍進運動

61年八屆九中全會方針「調整、鞏固、充實、提高」

78年改革開放開始淘汰落後工業

軍事實力方面

我們認為的軍事大國即是與霸權國家國防預算水平之比達到0.4即是軍事大國

SIPRI針對各國軍費開支進行過統計

中國國防預算達到了2157億美元

美國國防預算達到了6112億美元

中國國防預算與美國國防預算之比大概是0.352

純數字分析僅供參考

以上


夫德者人之所嚴,而才者人之所愛。愛者易親,嚴者易疏,是以察者多蔽於才而遺於德。自古昔以來,國之亂臣,家之敗子,才有餘而德不足,以至於顛覆者多矣,豈特智伯哉!
——《資治通鑒·周紀》節選

戰略上來說,守江山的樹根就在這,其他都是細枝末節罷了。

有皇上是家天下,是功成必須在我,我執嚴重,私心嚴重。
沒皇上了就更容易符合這樹根了,是功成不必在我。

當然亂世是可以唯才是舉的,治世老老實實用才德兼備的人。

天下神器,不可為也,不可執也。為者敗之,執者失之。

《史記》卷六十五《孫子吳起列傳》吳起事魏武侯。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顧而謂吳起曰:「美哉乎!山河之固,此魏國之寶也!」起對曰:「在德不在險。昔三苗氏左洞庭,右彭蠡,德義不修,禹滅之;夏桀之居,左河濟,右泰華,伊闕在其南,羊腸在其北,修政不仁,湯放之;殷紂之國,左龍門,右太行,常山在其北,大河經其南,修政不德,武王殺之。由此觀之,在德不在險。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盡為敵國也。」

吳起指出當年的三苗氏、夏桀和殷紂的立國之地都是山河險要,看似固若金湯,但是這些君主因為「德義不修」、「修政不仁」、「修政不德」,最終都落得了亡國的下場。

個人淺見,僅供參考。


文化大革命,政治大革民,軍事大革命


內部原因和外部原因
內部原因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的勝利,中國大陸的統一,改革開放取得巨大成就
外部原因兩次世界大戰西方列強狗咬狗把自己咬殘了,冷戰世界局勢平穩,冷戰後中國能夠和平崛起
當然還有科技的提高,第三次科技革命
另外還有歷史原因,中國世界第一的人口,遼闊的疆域豐富的資源


首先崛起用的時間並不長,只是從改開到現在,也就30多年的時間,這裡有人會認為我忽略了改開前期的基礎建設和文化教育,我們既然討論的是崛起,必然要有個參照,你有低谷參照才有崛起,就如同股市上漲必然是在下跌到最低點以後才達到上漲的轉折點。這個參照點我覺得應該是文革時期,因為那是我們最近的一次低點,低到什麼程度呢,低到國民經濟徘徊於近乎崩潰低水平的運行區間,而文革之後,幾乎所有的政策都跟文革時期有了巨大不同,這就是參照點,也就是崛起的轉折點。

崛起的原因,就要從文革之後我們做了哪些重大的政策調整裡面找原因,比如鼓勵私營經濟發展,賦予個人與企業的自主經營權,接受社會主義市場調控的理念,對外開放,不再以階級鬥爭為綱,而是將政府職能向服務經濟建設方向轉變。

這些變化直接導致中國經濟的飛速增長,當然思想的轉變不是一蹴而就的,這期間有利益紛爭有意識形態的鬥爭,但是高層總體上還是方向正確的,有些問題因為涉及某些團體利益太深,不可能改革的太深入,比如權力制衡的頂層設計,比如符合生產力水平的監督機制的建立,比如人民精神文化需求與意識形態領域的管控的矛盾。

所以,看清方向是非常重要的,我們拋棄了個人崇拜,拋棄了階級鬥爭,拋棄了計劃經濟,這些如果再撿回來,我們的改革不但難以實行,更有可能走向朝鮮的道路。

我們重視科學技術,尊重市場規律,遵守契約規則,用法治替代人治,即使現在還有做的不到位的地方,但是只要你往這個方向走,國家就會向好的方向發展。


短短百年,對於解放前的中國人的平均壽命而言,最樂觀的估計是三代人的一生。也就是祖孫三代。
以最富標誌性的歷史事件來說:鴉片戰爭,太平天國運動,甲午戰爭,八國聯軍,辛亥革命,北洋混戰,北伐,國內革命戰爭+抗日戰爭。
說生靈塗炭絕不過分。這百年來,有多少家庭無法三代人相傳下來……

中國國土的面積是多少?歷史上的平均人口有多少?泱泱大國,本來就應當富足強大(特指總量,不涉及人均)。偌大的國家,曾經建立了多少個幾百年的王朝。僅以唐宋元明清舉例,哪一個不是世界範圍內的大國,強國。
說這些話的意思,只有一個:就中國本身而言,僅僅由於地理因素,它就應當是一個大國。且歷史也證明了,本該如此。

那麼反過來,第一段話說的又是什麼呢?無盡的內亂和外戰,消耗了太多的生命。人口直線下降,沒有人,談何發展?勉強溫飽就阿彌陀佛了。
按照知乎P.C.的說法,國內戰爭是路線問題。解決了路線問題,按照常態發展下去就是了。無論走資走社,這麼一大坨,不和美俄並列,那就是領導能力有問題(實際上,即便是庸碌之人,不作不死的話,局面也絕不會太難看)。

所以,今天講崛起。那是因為去過一百年趴下去了。現在只是重新站了起來。然而趴下去時太慘,連自己人都不相信自己還能站起來。因此啊,這根本就是心態不對啊。


鴉片戰爭打開中國國門,《天津條約》,《望夏,黃埔條約》,太平天國運動拉開滿清落幕前奏,《北京條約》,洋務運動師夷長技以制夷,甲午帝國墓葬開工儀式,《馬關條約》,列強劃分中國,辛亥革命戊戌變法以求圖存,義和團封建之器抗擊火器洋槍,八國聯軍摧枯拉朽擊碎滿清餘氣,《辛丑條約》,武昌起義,民國建立滿清落幕………

鴉片戰爭時的滿清已經在走下坡路,而大英帝國則在全球殖民即將問鼎世界霸主,閉關鎖國的滿清中上層還沉浸在天朝上國的夢幻里,面對日新月異的世界就像老朽的獅子,面對手持工業獵槍的歐洲列強則漸漸頹廢不堪的被打掉爪牙。威嚴掃地的滿清讓被壓迫的人民看到這個統治者不堪的模樣,不再是那麼高高在上,被壓迫的人民選擇了起義,再一次沉重的給這個腐朽的王朝以痛擊。雖然失敗了,但王朝內部的不同聲音壯大了,埋下了地雷只待引爆。
滿清皇族身為異族統治者對治下絕大多數的漢人是不信任的,是持壓制政策的,但八旗和綠營多已腐朽不堪重用,只能重用漢人。對內鎮壓,對外求和,出賣國家利益維繫自身統治,寧與友邦不與家奴。因為對內鎮壓對外戰爭而原有軍隊不堪大用,所以籌建新軍,清庭內部派系越來越多,矛盾越來越大,到後期清庭顏面盡失,地方擁兵自立,滿清已成黃花。封建社會,天下興亡百姓皆苦。進入了民國,一次次革命運動都是中上階層領導下進行、折騰,大談特談各種理論,百姓還是苦,擁兵者還是自重,互相爭戰,還是遵循兵強馬壯者得天下那一套視人民如螻蟻。滿清倒台後民國建立,名義上統一中國,實際上各地擁兵自立,新舊軍閥林立,再到後來國民黨在共產黨幫助下發動北伐建立國民政府,蔣介石篡奪革命成果。
東邊的日本借甲午賠款高速發展再進行下一次賭博,再以對馬海戰之威擊敗沙俄凌駕東亞,企圖獨佔中國,但被美國挾以諸國之威阻止。大洋彼岸的美利堅已隱隱與英國並駕齊驅,對外伸出了爪牙,而大英帝國則是實至名歸的日不落帝國,東邊日本,北邊沙俄,西邊英帝,南邊法荷美,後來者德國,新舊列強都想在中國分一杯羹,但多佔一分又會被群起而攻之,直接進攻又會面臨這個四億人口大國的反擊,扶持代理人,滿清已經倒了,所以各自扶持自家勢力的代理人獲取利益,在中國領土上維持了這樣一種平衡,也得虧中國夠大,不然只怕被一口吞了。一戰之後,中國也是戰勝國之一,但弱國無人權。舊社會的底層人民身上被犯下了太多暴行,毛主席解放了中國最為廣大的組成部分這些微不足道的泥腿子的力量。

至於中國為什麼能崛起?最直觀的原因是因為毛主席的領導,沒有毛主席換做別人,或許中國還是一個大國,但絕對不會有現在的地位。
中國人,中國人民,被欺壓太久了,擠壓的情緒化作爆發出來的力量是無窮的,但需要引導,正確的引導。還有諸如中國龐大的人口,中國廣袤的土地,中國悠久的文化,這些是根本,積壓的民族情緒是推動的力量。本來想說中國就算沒有主席領導,現在不崛起以後還會崛起,但想想,二戰後人類科學技術進入高速發展期,分門別類細化出的各種分支數千數萬,高新科技壟斷於原各列強現各發達國家手中,科技門檻清晰可見。
【歷史就是歷史,它只能借鑒,你只能從無數方面得到你想要的答案】無數必然是偶然,而無數的偶然也成就了必然。


大概是各種新思潮的湧入吧,以及在國家的發展上進行了一系列的試誤,包括某十年的集體抽風。要知道,叩開國門前,可是拒絕一系列新思潮,也不願意對新模式進行試誤的,還美其名曰「祖宗之法不可變」。


一個人從成績0分到60分是很容易,很快能達到的。


「我覺得我比牛頓聰明,因為牛頓用了幾十年才明白微積分是咋回事,而我兩三年就明白了。」


推薦閱讀:

當初英軍入侵清朝有沒有發生像入侵美洲一樣的屠殺?
近代史上蒙古國獨立分出的歷史原因有哪些?
既然拿破崙戰爭時代炮彈只是實心球,那意義何在?
為什麼國民黨號稱已經建國百年了?之前不是袁世凱的北洋系軍閥統治么,北洋軍閥也是國民黨?
如何評價傅作義?

TAG:歷史 | 封建 | 偉人 | 近代史 | 世界格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