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世界歷史看,一個大國崛起發生戰爭的概率有多高?


大國崛起是改變地緣政治版圖的重大事件,要不引發軍事衝突,從歷史看幾乎不可能。

但應該明確地說,戰爭只是確保在崛起過程中的國家利益的手段之一。"軍隊用槍拿不回的,別指望外交官用嘴拿回"——是雞血觀點,反例很多。比如,一戰後魏瑪共和國天才外長Gustav Streseman,巧妙利用國際國際形勢,施展外交手腕,用了十幾年就基本恢復德國的大國地位,客觀上為希特勒上台後的胡作非為打下了基礎。以中國為例,北洋軍閥政府時期,廢除的不平等條約最多,比老蔣和老毛都多,對外軍事能力卻最弱,當時的民國外交官,外國同行的評價很高,專業又狡猾,很難對付。就算是當代,中國和吉爾吉斯斯坦的劃界,也收回了1000多平方公里土地。

另外,值得警惕的是把戰爭作為宿命論一般的崛起目標之一去追求。誠然,大國崛起會發生衝突乃至戰爭,但那不意味著任何衝突最後都會導向戰爭。國家之間的戰略競爭,可以有很多非暴力手段,尤其是在當今世界。強調戰爭必然性、過度的猜疑和受迫害心態,會嚴重誤導國家的戰略方向,導致崛起受挫。這方面,威廉二世的德意志帝國是個很好的反面例子,有本書值得看一下: http://www.amazon.cn/gp/aw/d/B00KF6D1EG?cache=e8e5503bc2a0fcc735b6615720e4e87epi=SY200_QL40qid=1406601392sr=8-1#ref=mp_s_a_1_1 現今中國社會,一些輿論和那時德國的驚人相似,不由讓人擔憂。


100%


看看非洲草原的獅子,年輕的公獅想要成為獅群首領,獲得母獅交配權,必須先把老一輩干翻;老公獅也會不遺餘力地捍衛自己的地位,直到被年富力強的後輩干翻。

這是動物的本能,也是人類的本能,

也是人類所組成的民族、國家的本能

——有限的資源由實力來分配。

不過在當代,熱戰之外還有冷戰可以打。冷戰包括經濟戰爭、意識形態戰爭等。

但若冷戰也無法遏制一個新大國崛起的話,我想熱戰最後也是在所難免的。


發生戰爭沒什麼要緊,要緊的是不要跟大國發生戰爭,尤其是不要與實力高於自己的大國或大國聯盟發生戰爭。

至於波蘭越南西班牙利比亞敘利亞這類小國,who cares?

是挺殘忍的,但事實就是如此。跟大國打仗成本太高,收益又不確定,能不打盡量不要打,但小國,尤其是抱錯了大腿或沒好好抱大腿的小國,真的真的就只是叢林法則中的炮灰了……


這要看這個國家當時所處的地緣戰略環境和其所決定的崛起戰略。但一個世界性強國的崛起,必定會引起利益格局的改變,從而為可能的衝突埋下伏筆。總之,衝突是不確定的,多種表現形式的,武裝衝突是最後的最不願為人看到的解決問題與矛盾的方式


推薦閱讀:

為什麼法國路易十二繼位後仍然叫瓦盧瓦王朝?
歷史上有哪些僥倖的成功?
中國為什麼要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
協約國為何沒有審判德皇威廉二世?
如何評價劇集 致命武士?

TAG:世界歷史 | 第二次世界大戰 | 世界史 | 第一次世界大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