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外媒喜歡用「北京」代指中國官方?


傳媒課上提到過這個問題,老師說主要是因為國際新聞經常要講述政權衝突,特別是相對穩定的對立政權一般不可能在同一個地點,使用地名能準確而不顯政治傾向地指代不同的政權。

這樣的描述方法有幾個好處:

1)兩個政權對對方都有蔑稱,對自己都有正式名稱,使用這些名稱的任何一者都顯得在承認使用該稱呼的政權。例如稱呼韓國為南朝鮮,則顯得在支持朝鮮的立場。

2)對於國內讀者、觀眾而言,國際其他地方的地名不容易改變,所以一般不會隨著事態發展而改變。雖然事實上兩個衝突政權對某地的稱呼會有差別,但是作為第三者的媒體而言往往只需要稱呼準確即可。例如華人稱呼北京或是北平,對於美國人來說都是Beijing。

3)容易陳述何方是合法政府,何方是起義/外來勢力。一般只有合法政府會具有穩定的政權所在地,而新生勢力往往不具備,容易分辨。一旦確立起穩定的對立,改變稱呼也可以同時表達事態變化。

4)容易表達。地名往往比政權正式名稱簡短許多。

5)豐富表達方式。同樣的還有使用宗教、種族、政治信仰等方式來稱呼。

當然,這樣的稱呼方式也不萬全,比如難以稱呼政權經常更替的事態,此時就用別的因素,例如宗教信仰、種族等指代。

也因為這樣的稱呼方式簡單準確,它也常常用在並不突顯它的主要優點的地方,比如口語中使用。


媒體寫作習慣。正如用華盛頓來指代美國政府。

說白了就是,在一段話裡面如果要反覆提到一國政府,一直寫「XX政府」是非常單調的。「XX政府」與首都名稱相互穿插,讀起來就不那麼單調。否則一段描寫各國政府交鋒的段落里,就會出現不計其數的「government」。

再者,英文裡面,一般首都名字也比「XX政府」來得短,來得簡單。


不只是政府,用庫比提諾來代替蘋果。山景城代替谷歌。以XX街XX號甚至總部大樓名稱代替某公司、某政府機構也是常見的說法。唐寧街10號、克里姆林宮、盧比揚卡、五角大樓、白宮不都很常見嗎?倒是希望有新聞或者英語國家文學專業的來解釋一下這種表達的源頭。


但是你們發現沒有,一般只對大國這麼用。
華盛頓指代美國、莫斯科指代俄羅斯,卻很少用曼谷指代泰國,用布魯塞爾指代比利時。


多少年了,都這麼寫。以首都城市代替政權名稱,同時說明消息來源(指向)的地點。
比如抗戰事國內報紙常說,重慶方面認為,延安方面提出……你要是僅僅寫中共方面提出,就缺了地理因素,到底是延安的人說的還是晉察冀根據地的人說的,亦或是晉綏邊區的人說的?


我從修辭的角度說一下。

英文中有一種修辭是Synecdoche,譯成中文叫:提喻。

用北京指代中國或者中國政府,都是提喻的用法。


清晰, 易讀, 準確。

比如朝鮮和韓國, 如何清晰的寫出來? 如果寫north korea, 看的人眼睛一花, 可能就當成了south korea, 如果寫 DPRK,對於讀者又比較生疏, 直接寫平壤/青瓦台/華盛頓/北京/中南海, 由城市提供stereotype, 清晰易懂, 也不容易混淆


因為政治正確又歧義少。稱之為 China 不一定指明其政府,與 Taiwan 並列而稱又可能政治不正確(但很少顧忌);稱之為 Mainland 則有歧義,很多老外不知指的是那一塊大陸的政府;稱之為 PRC 不順口,很多人又不知道什麼意思。因此,稱之為 Beijing 而暗喻中國大陸的政府相當合適。

Government of China、Chinese government、Mainland China、government of Mainland China 等太長了,不可能經常重複。


戶主可代指一戶人家


推薦閱讀:

如何系統地學習動漫方面的知識?
怎樣看待環球時報百分之九十三的日本人討厭中國的這篇文章?
音樂正版化會給音樂人帶來什麼影響?
如何看待 Peter Thiel 與八卦網站 Gawker 的訴訟戰爭?
大家如何看待胡錫進鄙視使用iPhone6,自己卻也在使用蘋果iPhone5S的行為?

TAG:媒體 | 新聞 | 政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