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確的學佛?

作為暫不打算成為四眾弟子的凡人,如何正確的學佛,即如何不迷信不盲從的學佛。


轉一篇文:學佛四類人。作者龍在天。

幾個月前,我在某佛學群和大眾佛友一起閑聊,我一時興起,談到了我曾經定義過學佛者分為四類人。眾佛友非常好奇,問我是怎麼分類的。當我把自己的分類說出來後,他們各自對號入座,看自己究竟屬於哪一類,結果發現,按我的分類,居然都能對應起來,只是讓我遺憾的是,都屬於前三類,而沒有我歸納的第四類。

我把學佛之人,分為以下四類:

第一類:文藝性的學佛者。

嚴格來說,這類人,還不能稱之為學佛者,頂多可以說是對佛學有些傾向,想親近佛學,找幾本最淺顯的書看看,如《覺海慈航》、《醒世明燈》、《了凡四訓》,學習一點佛學知識和思想,作為豐富自己精神內涵的一種工具。他們對於打坐、磕頭、誦經、持咒等修持沒有太多興趣,頂多看看禪宗那些充滿趣味而又機智的佛理小故事,聽一聽佛教充滿祥和寧靜的音樂,有空的時候就去寺廟逛逛,看著莊嚴的大殿佛像,在香煙裊裊中獲取一種安寧。這部分學佛者,大多是白領高管,因為職場上的爾虞我詐,刀光劍影,家庭繁重的負擔,又或者是愛情遭遇到了挫折等等不順,給他們帶來壓力讓他們倍感疲憊,生活中遇到了種種問題,帶來種種苦惱,希望到佛教的殿堂裡面來尋找人生的答案,同時也來尋找一種心靈寄託,他們希望藉助佛的智慧解決他們人生的疑惑,然後獲得內心的安寧。所以宗教成為了他們閑暇之餘一种放松身心的方式。佛學,會教他們放下煩惱和執著,不要計較得失,一切順其自然。會教他們不要為名所惑,或為利所動,或為官奔波,或為情煩惱。不要把名、利、祿、情,視為人生最高追求,他們會暫時放下,於是感受到放下後的清風明月是多麼愜意。但他們也只能是放下一時,又馬上被俗世的力量給拉回去。(按:這有點類似於最近所傳的馬雲在縉雲山呆幾天,美名其曰:「閉關」,其實也就是一個放鬆而已,並不是真正的修鍊。但現在很多寺廟開始流行起閉關來了。閉關七天,收費不等。呵呵,閉關也成為了一種商業時髦了,不得不佩服現在僧人們的經濟意識也在與時俱進。)

這類人,對於佛法的了解也就是淺嘗輒止,所以對苦修苦行的密宗興趣不大,而凈土宗每天念佛磕頭的修行方式也讓他們厭煩,覺得太過於呆板。至於華嚴宗、唯識宗等哲學意味濃重的教派就更加提不起興趣了。倒是禪宗的風花雪月讓他們頗感愜意,覺得禪意濃濃。所以這類學佛者,對真正的佛法修鍊其實是不感興趣的,雖然他們也常說自己學佛是在進行「修心」,其實他們追求的不過是內心的平靜而已,還遠遠談不上一個「修」字。他們要的只是在這裡放鬆娛樂一下,也或者暫時說是逃避一下這個俗世。對他們來說,能把心量放大一點,在生活中能遇事豁達開朗一些,少去計較一點,這就足矣。這對他們來說就已經是「修心」了。當然,在真正的修行人看來,這還遠遠達不到「修心」的層次,頂多就是磨一磨性子罷了。真正開始下手去「修」,那是有方法的,不像他們想的這麼簡單。

所以,這一類人談不上信仰,也沒有多少佛學知識,不要和他們說什麼因果輪迴,他們頂多可以接受的就是要修身養性,行善積德。能如此也足矣!

第二類:哲學性的學佛者。

這一類人,我經常在網上碰到,他們具備一定的佛學知識和思辨能力。他們好像思想家一樣,整天思索一些所謂的哲學問題。比如宇宙是怎麼起源的?宇宙有中心嗎,有邊際嗎?什麼是道?陰陽二氣是怎麼來的?因果輪迴是真的存在嗎?對於人來說,客觀世界是不可知的,為什麼佛就是跳脫不可知論而認識到世界真正本質的人呢?佛說人人都具備佛性是什麼意思?人死了以後還真的有另外一種生活嗎?修道可以解決生死問題嗎?如何解釋非物質實體?如精神、意識、理念、存在等這些非物質概念?比如精神、意識,我們不可能在實在世界中找到對應物,它是真理還是謬誤?……這種問題非常的多,提問的人多半都是喜歡讀書的人,這些問題,他們會用非常哲學的語言提出來。

其實,群里這些人之所以來學佛,也不是為了修鍊,他們就是喜歡看書、思索,但又不願意下手去真正修鍊,於是整天就和一些「同道」在網上進行辯論,每天談佛論道,引經據典辯得不亦樂乎,從中得到屬於自己的那份快樂。我在群里看著這些人整天辯論著,都感覺頭暈腦脹的。我以前經常遭遇這種人,問我這個那個的,問的都是高深問題,一個個都擺出一副要探索宇宙的真相,悟脫生死的真諦的架勢。我說你想親證真相,怎麼不學當年的佛祖釋迦牟尼(悉達多太子)那樣去一步步修行親證呢?他們搖搖頭,跑了。他們才懶得修鍊呢,他們只想要別人告訴答案,如果沒有人告訴,那就繼續看書思索。他們的快樂,可能不在於獲取答案,而在於探索答案的過程中。所以,他們會花費很大的精力去看書,比如佛道等宗教經典,從哲學的角度去研究,希望找到所謂的真理。也有的人純粹就是興趣使然,還有的人是想改變一下自己的信仰,以前老是研究唯物主義,也想換換口味,來研究一下宗教的唯心主義。

當然,會有少部分哲學性的學佛者,最後會慢慢成為我下面說的第三種學佛者,也就是宗教式的學佛者,成為宗教徒,因為他們覺得只有徹底走入宗教成為信徒,才有機會搞明白他們思索的問題。其實他們不知道,即使走進宗教,也未必就能搞明白,因為現在的宗教人士未必就懂得真正的實修之法,大部分僧侶我看也都是在渾渾噩噩的混日子。就算運氣好,能在宗教當中遇到隱修的高人(按:大家看過金庸小說《天龍八部》吧,對了,我說的就是少林寺的那個掃地僧,雖然長期混宗教,他卻一直隱修著而不為人所知,但他的功夫遠比什麼方丈首座高明得多。)也必須要真正下手去實修實證才有機會搞明白。而且這還要看你的實修到了哪一步,你實證到了哪一步。你若是沒修到那一步,沒證到那一步,也是白說。布袋和尚為何喜歡說:說不得,說不得。的確,很多東西無法用言語來表達,說出來就是錯。所以答案只能是自證自知,不可能從別人嘴裡獲知。從人家嘴裡知道的,永遠是似懂非懂。

另外,無論是文藝性學佛還是哲學性的學佛人群中,有少部分人還有一個比較功利的目的,就是趕時髦,追潮流,和人家說我愛好佛學,感覺自己挺有面子的,似乎自己的精神境界比別人高出一籌來。現在不是只有大腕大亨們才喜歡皈依佛門嗎?咱們現在也有那種境界。

第三種:宗教式的學佛者。

上面講的這兩類,還只能說是佛學愛好者,不能稱之為修行者,他們愛好並鑽研佛法,但並不修持,也無緣得到真正的修鍊密法。而我所講的第三類的學佛者,就有少部分是稍微和修行沾邊了。(有極少部分甚至是完全進入了修行階段,可以說已經成為第四類的學佛者了。)

宗教式的學佛者,一般會成為虔誠的信徒,也就是宗教徒。我認為這其中又分三種:

第一種是篤信宗教的善男信女,他們可能是村夫,農民,工人,沒有太多的文化知識,對佛學知識也談不上多了解,但他們對佛教有著最樸素的宗教信仰和宗教情懷。這些人可以千里迢迢,三步一磕的去寺廟朝拜,其誠心令人感動。他們在寺廟磕頭,一天可以磕頭幾百上千次都不肯歇息。但他們未必願意真正修行,也搞不懂佛法奧義,可能對他們來說,修行不是一般人能做的。他們還沒有那麼大的願力。對他們來說,能頂禮膜拜就心滿意足了,或者每天念念佛號,念念六字大明咒,他們就覺得這也不錯了。而且他們會極度維護自己的信仰,哪怕為了信仰而犧牲自己。在他們看來,信仰比真相更重要,因為他們不進行真正的修鍊,也不研究佛學奧秘,所以無法觸及到修鍊的本質和事實的真相,他們只是憑著最樸素的信仰去做事。他們會把一些和尚的話奉為聖旨,即使有真正的修鍊者告訴他們真相,他們也不會信。一旦真相和他們的信仰發生衝突的時候,他們就會抵制真相。這種情況有點類似於文革時期的紅衛兵,他們手裡拿著「紅寶書」,信仰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勝於自己的老師和父母的教導。但其實他們又並不真正懂得馬列主義和毛澤東思想。這一群人思想最樸素,但因為智慧未開,習慣了盲從,所以也是最容易被利用的。

第二種則是學者式的信徒,他們多成為居士或直接皈依為僧人。這種信徒,多從前面我說的第一種或第二種學佛者發展而來,以高學歷或中年人為主。人的智商高了,知識多了,問題也就越多,於是走向宗教去尋求答案,所以我們經常看見一些名校的博士生放棄學業遁入空門。而人到中年,便多哀了,是故許多人都在中年的時候開始信佛。尤其是讀書人。少年時喜文藝,到中年便傾向於哲理,由是接觸到佛典,於是便談空說有,成為了佛教徒了。中年人都比較成熟了,佛教在社會上勢大,所以接觸佛學機會很多,他們不信則已,一信,信仰便比較堅定。

第三種是有志於修行的信徒。他們希望能在宗教裡面找到真師真法,進行下手修鍊。隱修的高人他們找不到,就只能到宗教裡面去碰碰運氣了。這種信徒一般信仰比較堅定,這本來是極好的事,但也有其缺點,蓋當末法時期,每多偽師偽法,若錯投偽師門下,錯學偽法,則信仰越堅定,反而為害最深。這時候,即使費勁唇舌,亦很難令其醒悟。所以,信仰堅定雖好,還必須有智慧才行。否則錯投了一些內偽外真之人為師,那真是耽誤自己一生了,斷了自己的慧命。這類有志於修行的信徒,雖然在誠心和信仰上面都過得去了,但能不能得到真師傳真法,就很難說了。

這裡我要說一下,很多人以為皈依了佛門,受戒了,拜了師,有了一個法號,從此就可以正式開始修行了。其實修行哪裡那麼簡單的。自古以來,修行講究「法財侶地」,而最難的就是求法,所謂「真師難遇,正法難求」,很多人一輩子到處奔波求法,都遇不到一個真正的明師傳法。如果以為到寺廟去皈依一下,就可以遇到真師,學到正法,那麼得法也未免太容易了點。不是人人都有機會遇到真師,有這個因緣可以得到好的引導。

很多人把宗教式的學佛者,當成了真正的修行者,其實我覺得這類人離真正的實修者恐怕還有一段距離。(按:當然,有些福報很大的宗教式學佛者,能夠跨越這段距離而成為真正的實修者,這種實修者就會在寺廟當中成為真正的高僧大德,比如六祖慧能,黃梅寺眾多僧人,唯獨他一個人悄悄得了法,躲在外面十幾年進行苦修去了,搞得其他宗教式學佛者——黃梅寺的僧人們一個個的都成了恐怖分子,對他的追殺就沒消停過。可見「法」之珍貴,以至於讓六祖慧能都不得不隱起來,否則性命難保。這其實還說明這些想奪法的僧人是明白人,知道要「法」的重要性,只是採取的方式不正確罷了。換了現在的宗教式學佛者,可能都未必有這樣的覺悟了,都不知道這些僧人幹嘛要去搶)

而且,宗教式的修行方式,有著非常強宗教烙印,即使是最講究的實修的密宗也不例外。比如整天有功課要做,要讀經,誦經,背經,辯經等等。我看現在很多佛學院上課,一群和尚尼姑坐在教室裡面聽課,那情形就和中學生沒什麼兩樣。感覺他們不像是在學法,倒像是在學習宗教文化知識。有一位密宗的活佛曾經說了這麼一句話:「寺院中傳承的是以教典為主,山洞中傳承的是以竅訣心法心得為最。」這位活佛不喜歡呆在寺廟,經常去印度或川藏地區一些岩洞尋訪高人,他認為岩洞裡面一些修士的修為,比起他們的法王來,更加深不可測。而且他們所傳承的佛法,連一些法王都未曾聽聞過。而現在大陸的很多寺廟,究竟還有多少這種真正的修行之人,我都感到很懷疑。

我去了很多寺廟,感覺很多和尚這輩子就是從事這個職業而已,並不知道修行的本質究竟是什麼。就好像少林寺的一個僧人說他在少林寺二十年,他的工作就是在寺內擺攤賣紀念品給遊客。另外一些寺廟的僧人,雖然也具備一些佛學知識,但是感覺和真正的修行人相差很遠。一個寺廟如果沒有一個真正的修行人,沒有高僧大德,這個寺廟就少了靈魂,有的只是一個軀殼,而且這個軀殼還不斷的發出銅臭。我覺得很多宗教式學佛者,不管居士也好,還是僧尼也好,其實只是在研究、傳播、傳承這種佛學文化,還不算真正的修行之人。

第四種:進行實修的學佛者。

這種實修者是最少見的,很難尋訪到,在他們心裡其實沒有太多宗教的分別心了,佛道相通了。因為宗教只不過是社會上各種信仰不同的團體劃分出來的一種勢力範圍。真正的修行人不會參與到這種勢力之爭裡面去。因為這種爭鬥,說到底還是名利之爭。天上神仙是一家,太上老君和如來佛是好朋友,呵呵,可是下面的徒子徒孫為了一點點名利斗得不亦樂乎。佛教雖然宣稱四大皆空,可在中國圈的地可一點都不空,搶佔了不少山頭,道教的洞天福地,大多被佛教徒不客氣霸佔著,而道教還依然謹守著「清靜無為」的宗旨,退避三尺,不與外來佛教爭鋒。以至於搞得不少道觀都地處偏僻,甚至把道觀改為寺廟的情形也不少見。目前看來,中國的道教在節節敗退,佛教大獲全勝,呵呵,外來的和尚好念經!

扯遠了,這類實修者一般都喜歡隱居,一些喜歡旅遊的「驢友」也許有機會看到,因為他們喜歡在大山裡面,人跡罕至的地方搭一個茅棚修鍊。上次群里一個驢友說他們曾在某山某處看到有茅棚,不遠處就有一個修行者,好奇的看著他們走過,他們想去和他交談,但是他不大願意說話,可能是不喜歡和人聒噪,隨即飄然而去。還有一些實修者,就好像那位活佛說的,躲在某一處岩洞裡面閉關。但不是所有的實修者都避世,還有一些是隱在農村裡面,或者在城市裡面的某處暗中修鍊。他們有著一個普通人的身份,可能是工人,也可能是商人,也可能是公司裡面一個普通職員,但他們卻是得到真正佛法的傳承者,得到了竅訣心法,所以只需下手苦修就是了。他們所傳承之法,乃是真法,密法,大法,可不是在課堂裡面學法,呵呵,課堂裡面只能學到最粗淺的東西。真正核心的東西,歷來都是口傳心授,不入六耳的。他們得到了修鍊的核心秘密,就不願意浪費時間,不喜歡被人打擾,除了基本的生活外,大部分的時間都用在了修鍊上面。他們默默無聞,樸實無華,雖然不像現在世面上這些大師們這麼出名,整天出書立作,全世界到處巡迴演講,名利雙收,但他們卻各有一身驚人藝。(按:本門有幾位師兄弟也是如此,工作下班回來就是練功,同事之間的應酬很少去參合。就連廣東一個小師妹都是如此。她下班後不和其他女友一起逛商場、超市,也不看電影,而是把自己鎖在房間裡面打坐練功,卻騙同租的室友說自己在複習功課準備考註冊會計師。這位師妹雖然拜師年限不長,但她的功夫卻比世面上一些傳法的「大師」要紮實得多!)

這種真正的實修者,不為名利所動,不輕易傳法。只能以誠心去求法。他們的法,只傳有緣、有福、有德之人,而不是只傳有權、有錢、有名之人,不管你是高官還是富豪、明星,對他來說,都是一樣。想當年達摩祖師連梁武帝都留不住他,而他卻將佛法傳給了二祖神光大師。是因為神光大師悟性本高,又極有誠心,斷臂求法,天降紅雪的故事婦孺皆知。而五祖弘忍大師為何傳衣缽給六祖慧能,卻不傳給心愛的弟子神秀,那是因為真法只能傳有緣之人,而不能拿來出售或是送人情。可現在社會上的很多「大師」,自己都沒學幾天,就迫不及待售法以謀利,靠的就是一個騙。對此,我的師父曾經有過一番這樣的感慨:

「 得一法一術,好自大自滿者多,得微末之道,好為人師者多,看書者多, 實修者少。夸夸其談者多, 耐寂寞者少,能傳者少。求速成,少能苦其心志。尋捷徑, 少能探其究竟。做一時之客者多,持之以恆者少。一時興趣者多, 為修鍊者少,能得者微, 而自古高師修鍊不是驚人藝,而是藝驚人。」


學佛要以保持正常人的生活為起碼標準——如果有失常的傾向就暫停不要學。因為我見過太多學佛的精神病人,多得我自己曾經也是其中一個。如果你進過學佛群你就知道什麼叫走火入魔——佛沒學成,倒學會了執著,成了外在形式的傀儡。

一般在家人學佛有三種境界:

一,走入宗教迷信。

二,破除宗教迷信,獲得『無惑』智慧。(破除宗教迷信並非否定宗教的意義)

三,找到自己的位置,回到平常生活。

尤其是接觸網路進而學佛的人,以念經咒為功德者有之;以放生、焰口求福報者有之;以死後求生極樂世界念佛者有之,唯缺慢佛求成佛者。可不悲乎。

如上說並不是否定念經行善等各種事業,只是哦,這都無關本心——除非這各種作為都是以悟道成佛為目的。如果只是聽人講念佛一句滅三世罪業,我們不妨問問自己:佛在哪裡?什麼是業?業從何生?

解決這些問題才是真佛子啊。

在修學佛法的初期,任何人都不可避免的走入形式教條中,或許要數年、數十年才能走出,甚或一生不能窺見門奧,這裡最大的誤區在於,修習佛法的目的沒有多少人能真實明確。

你學佛是為了什麼?

學佛是為了解決心中的疑惑,這可以;發現人生多不如意,意欲超越,這可以;因為好奇神通欲求之,也可以——無論以什麼因緣去學佛都很好,無論以什麼目的接觸佛教都很不錯。但最後必然要將目標確立在這一點上——什麼是佛?佛在哪裡?

不好意思各位,我要作佛。

因地不真果招迂曲。如果接觸佛法深入以後還不明白佛在自心非是外佛,那麼無論任何形式的修習佛法就都請安心的把自己的一生奉獻給自己愚弄自己的妄想中去吧……

註:上文是以前寫的小文章,旨在倡導學佛應該明確自己的目標:初期必以明心見性,徹證自心即佛為最要。如果確定了此為目標,那麼在生活之外,所謂修行之中其他多餘的事情,只要與這個目標不相關,或不能引導我們明心見性,都不必理會與修學。

無益故。亦如佛說箭喻經,無必要故。這是修行導向解脫制定戒律的真正含義與動機。

在家人,沒有師父帶,沒有師父耳提面命,那麼就當以經典為師,讀誦大乘經典、禪宗祖師論說,如理聽聞,如理思維,如理修學——同時在為人處世方面,一定要謙虛好學,勿貢高我慢。

如果有師帶當然更好。

弟子與師能相應言下頓悟,第一是信,信自心即佛,信師,信師所說法。師徒之間信心的橋樑一旦建立,明悟只在剎那。這也是密宗第四皈依的意義。

第二是言談交涉與平日用功,心貴能空,坦蕩無著。務必謹記直心是道場,無虛偽故。

第三,勿忘初心,發菩提願時即得成佛。

若欲見性,需具六點

第一,信自心即佛

第二,信依法行持可見佛

第三,信師

第四,於理得無礙

第五,能息心

第六,機緣

佛者信自心即佛。

法者行持之法,如觀心,聽歌,參禪。

僧者師也。無信不可教。

理者經教論藏無礙。

息心即是基本功夫。

機緣不可言說。

在網路上,我個人認為大乘經典講解得比較通透的是超然法師,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到他的新浪博客看看。如圓覺經,達摩大師血脈論,楞嚴經,講得很好。

其次,初學佛的人應該理行並進,讀誦大乘經典如理聞思的同時,可以修學觀心法。

所謂的觀心法門就是以一個旁觀者的角度去觀照自己的念頭與情緒,竅門是如鏡照影。

觀心一般要經歷幾個階段

一,普通人妄念情緒此起彼伏而不覺

二,覺妄念情緒此起彼伏

三,初伏妄念,得輕安少欲

四,忽然一念不生,以為大覺

五,一念回機得悟不生不滅

六,仍以觀心體會不生不滅

七,妄念自妄念,不生不滅自不生不滅,兩者如虛空與塵,涇渭分明相安無事

以上修法不大適合南傳信徒,因為我所說者有一個條件——必信自心即佛。

複次。不迷信、不盲從,智慧抉擇,信心清凈,是對善友、善師的最好供養。

附錄四依四不依:

依法不依人,依義不依語,依了義不依不了義,依智不依識。

依持經典、正法而修行,而不盲目依持於個人形式的崇拜。

依文字的義理而修行,而非文字的表現形相。

依持了義的經典、方法而修行,不依持不了義的經典、方法而修行。

依無分別的智慧質直自心修行,而不依持於有分別的世間聰辨而修行。

觀心法詳述:

心中雜念太多,該如何斬除? - 世有仙的回答

現代人如何修心? - 世有仙的回答


謝邀

吾人學佛,若想不入歧途,必以《大般涅槃經》所言「四依四不依」為修持之根本。

即是:

依法不依人。依義不依語。依智不依識。依了義經不依不了義經。

依法不依人:無它,唯多讀經典爾。要想真的學佛,起碼得拿出點考研讀博時死磕的心思,啃得下佛典,背得出經文。若遇到不明白的,狠下心把它背下來,日久定有妙悟。至於朋友圈裡轉發的那些「佛言佛語」,看看就算了,別當真。什麼「前世五百次回眸,才換來今生擦肩而過」,「不負如來不負卿」,「佛說愛情要雙方珍惜」,「佛教你如何維護美滿婚姻」之類的話。泡妞時你可以說,以菩薩心呈大忽悠相,度化佳人;但你自個心底要清,這些話都是說給糊塗人聽的,萬萬是信不得。

依義不依語:讀佛經時不要望文生義,更不要斷章取義。說得簡單點,吾人要善於抓中心思想,善於運用系統化的邏輯思維,而非碎片化的發散思維。我見不少佛門中人張口就來「色即是空」,卻往往忽略後半句「空即是色」,於是偏離正道。善男子,頑空之執,由是而生。

依智不依識:世間知識之獲取不外演繹與歸納二法,然歸納是歸納現象界中四大和合所產生之共通處,演繹是演繹四大和合的化衍規律。兩法皆流於表象,難探根本。吾人迷信科學亦復如此,故科技之日長,人心之日失。與之相反,佛法教導我們時刻不忘走向自己的內心,向內探尋。「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自在汝心頭;人人有座靈山塔,好向靈山塔下修」,做到了,便是「依智」。

依了義經不依不了義經:佛經讀多了,便會發現有些經文比較善於「忽悠」。我佛為了方便說法,常給信眾描繪出一個絢麗繽紛的宗教世界,中間兼具種種怪力亂神,種種匪夷所思。我們學佛須明白,這些都是「不了義」,由是抽絲剝繭,直抵佛法心要。至於那些「不了義」的旁枝雜草,吾人要勇猛斬除,拿出「遇佛殺佛,遇祖殺祖」的氣概,斷舍立決。

依此四則,持之以恆,佛言:「吾保此人,必得道矣。」


佛乃覺,覺悟諸法實相。少點套路,多點真誠,直心是道場,心空及第歸。以下乾貨:

學佛修行的主架構---龍骨,三步走:

出離心

菩提心

證悟空性

聞思修:

文字般若、觀照般若、實相般若

多看一些佛法道理,挑一個最適合自己的修行法門,其他的作為輔助,一桿到底。

關於修行的三重境界:

一、不知道苦,沒想過出離,壓根也不知道還存在無染的「覺性」,也不覺得人生是個「夢」。或者就是知道苦但也認為人人不都是這樣活著嗎,認為自我是真實的,外界是真實的,各種觀念也都是真實的,你對他所堅持的人生觀否定,他可能會跟你拚命,因為在他看來,想法就是他自己。這就是所謂的凡夫俗子。在他的世界裡只存在「有」,「空」的成分非常少,害怕寂寞孤獨,需要用各種東西填充自己的空虛。

二、深刻地了悟了苦,也知道了五蘊不是自己,一切都虛幻不實,想要離苦,不再捲入輪迴,喜歡清靜,享受寂寞,不太願意和人打交道。這類人,已經踏上了修行之路,和第一類相反,有點著了「空」相,但已經有了出離心了。

三、知道了所有相都是虛妄,但這並不妨礙他與所謂的外界打交道。能一個人安靜地呆著而不感到寂寞,也不反感和其他人一起熱鬧。即空即有,時刻都以空性的狀態經歷著一切,在外表上你可能看不出他是個修行人。甚至你會覺得他和第一類人差別不大,這就是所謂的 高高山頂立,深深海底行 了,活在世間但不屬於它,和光同塵。做任何事情時專心致志,心無雜念,做完後不會掛礙,跟沒做一樣,總之就是「無我」,用心若鏡,秒秒安祥。如如不動,了了分明。


轉自陳全林老師博客

修道者如何學佛(連載一)(非常重要,多轉載,多利人)

這篇文章拖了兩年未動筆,今日著文,談自己二十四年來修學佛法的感受、感悟,是經驗之談。這裡的「修道者」是泛概念,既包括學佛者,也包括修道者。在我看來,探討形而上道並努力修行而求解脫者,皆可名為「修道者」。道在中國文化里是最高理念,是形而上的一切的總括,也涵蓋了一切的形而下的「器」(物質世界)與一切的生命,萬有皆有道,皆不離道。在唐代,禪宗大師們也把參禪的過程稱為「修道」,而將那些禪和子們稱為「道流」,看看臨濟義玄、黃檗希運的傳法語錄可知之。《石林燕語》云:「晉宋間佛教初行,未有僧稱,通曰道人」。這一稱呼一直延續到唐代。在我,修道,綜佛道修持而言,更多的意味在道家之修道。這篇文章的最早發心是給丹道修鍊者所寫,很多修鍊丹道者不參研佛學,境界難以升華,多沉迷在幻象里,有的變得神神道道。為此,我寫了很多丹道與禪宗的文章,希望讀者在修鍊丹道的同時參悟佛禪,破迷生慧。這是呂祖、張伯端、王重陽、張三丰、劉一明、柳華陽所實踐過的完美的修道之路,也是《悟真篇》、《性命圭旨》的真實宗旨。跟學佛者接觸多了,發現很多學佛者也不知道該如何學佛,在盲目修學。這篇談自己修學經驗的文章,雖是一家之言,但對初學佛道者或許有點作用。

以上是本文的發心和緣起。

以下談本文的要點,概括為:「四觀」、「四信」、「二持」、「二修」「三三昧」(三種三昧:一行三昧、一相三昧、生活三昧)、「二誦二觀」,具體的內容分層次第講述,條理化、概括化,是希望讀者能在閱讀中儘快地把握要領,思維之,取捨之,使身心受益。

第一,述四觀;即觀佛法、觀社會、觀家族(家庭)、觀自我。分述之。

觀佛法。佛法的修持,一定要做觀,這裡的觀,是正思維與觀察的意思。即:要思維佛理。很多人學佛,只在記誦概念,沒有經常思維佛理佛法,思維的過程即是修觀,也叫思維修、正思維、思維觀。要對佛法里所有的基本的概念、教義、法門專一思維,不是散亂的思維,而是在靜坐中思維。比如,佛經里講的「三法印、四諦,五蘊、六根、七覺支、八苦、八正道、三十七道品」,都要逐一思維其義理,從心底理解、認可。這樣的正思維、思維觀,可以使佛法入心入髓,變成自己生命的一部分,把佛法種到種子識里去,生生世世起用。

從1989年到1995年,我用六年的時間學佛並做觀,每天晚上靜坐時,專門思維所學的佛法道理和經典。這樣做觀,不僅使「精義」入心,也使「經意」入神。比如,佛教講的「八苦」,有了對「苦」的覺察,才會有「離苦得樂」的修持動力;要離苦,就需要修持的方法;只有修持證覺,才能真正離苦得樂。思維「苦」,即是通過思維「苦諦」而將佛所言「苦、集、滅、道」四諦真理串起來,並讓「四諦」進入身心、佛法進入身心,也只有看透了「苦才是人生」的本質,整個修行才會有永遠的堅實的基礎。要觀「八苦」,就要從自己的生活、感情、感悟了去觀。「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會苦、愛別離苦、求不得苦、五蘊熾盛苦」,生苦,主要指住胎、出胎之苦,一般人沒有對「生苦」的記憶,修持到一定境界就會有生苦的回憶。一位道友曾在靜坐中觀察到了「生苦」,他看到自己還是一個「胎兒」時,就曾有過巨大的恐懼。他問母親,在懷孕時是不是有過一件很恐怖的事情發生,令她極度驚恐?母親說懷胎時,一位同事不知道她懷孕了,惡作劇,在她坐下去的瞬間將凳子移後,她坐空了,一屁股坐在地上,那一瞬間她恐懼極了,生怕胎兒流產,為此恐懼了好久。這件事情她從未對人講過,更未對兒子講過,但兒子在修行的禪觀中看到了。我友禪者從小記得投胎、出胎的過程,投胎前的恐怖和出胎時的痛苦他都知道。佛經里說:人出胎時非常痛苦,跟空氣接觸之後的那一瞬間如萬針齊扎。西方心理學家阿德勒認為,人出生後為了刺激呼吸系統,接生者都會在孩子屁股上打一巴掌,孩子會「哇」地哭一聲,然後,標著著後天的肺呼吸系統啟動了。嬰兒挨的那一巴掌是整個生命里第一次的潛在的「創傷」,會影響到人的一生。這些道理,知道即可。廣義的「生苦」,即是投生於世的本質之苦。

老、病、死的苦,如果自己還年輕,沒有經歷到老、病、死,可以觀察自己認識的老人、病人和將要辭世的人,包括自己的親人所經歷的老、病、死的過程而覺悟。一位道友,年紀輕輕而外出訪道,在浙江桐柏宮與我相遇,他訪道,就是看了身家億萬的父親,半百之齡,身患癌症而死,令這位富家子弟看到了病與死的恐怖。我一位好友,是看到自己一位身家過億的朋友,不到五十歲,因癌症而死,掙了那麼多錢,且救不了一條命。朋友開始學道訪道,因此成了道友,和我一起訪道終南山。我生長在農村,從小到大,見過的在病痛中煎熬的老人太多,也見過半死不來的老人在死亡線上掙扎的痛苦,觀老病死三者,很容易。病苦,可以從自己身上觀。小的時候,一次患上天花,我發燒到了說胡話;有一次頭上生瘡,疼得徹夜難眠;有一次患了痄腮,臉腫得像豬頭,這些經歷過的病苦我都做觀;即便現在,一旦身體生病,我就借病緣做觀,觀病苦,觀苦空無常。小時候的記憶里,母親牙痛很多年,經常疼得輾轉反側,這些情境,至今歷歷在目,以此觀察病苦,非常入心。「怨憎會苦」,農村,我家那時是最窮的,窮得經常受人欺負,住在同一個村子裡,那些欺負你的人還得經常見面,我從小就體會到了「怨憎會苦」。「愛別離苦」,第一次體會到這重苦,是因為我從小喜歡的一個女孩離開家鄉而遠去他方,那時我內心突然有了極其難過極其痛苦的情愫,甚至想到了孤獨而老。親人、好友的死亡也是「愛別離苦」。我的大表兄,從小待我們弟兄非常好,記得小時候,在工礦工作的表兄每次回家,路過我家,會到我家吃頓飯,然後給我們每人一元錢。我上中學時,表兄乘回鄉的時間還教我和三兄學拳,是表兄家傳的拳法。在我的記憶里表兄和我很親近。我高中畢業那年表兄病死了,死的時候我就在他跟前,看著他咽下最後一口氣,看著他的棺材被緩緩地吊下墓穴,眾人給墓穴填土;而七十多歲的老舅母早就哭幹了眼淚,神情獃滯。老舅母二十多歲守寡,快八十歲了,白髮人送黑髮人,唯一的兒子死了。舅母臉上的皺紋像珂勒惠支的木刻,無盡的苦難都在密布的皺紋里無言傾訴。「求不得苦」,對那是個時期的我,是高考的願望不能實現。兩位哥哥都如意上了大學,這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期的農村絕對是奇蹟。我的學習不壞,從小讀「五四」時代的書,嚮往北大的學人和北大的精神,多次高考,敗北而終,每次都因數學分數上不去而「拉分」。那種「求不得苦」,真的折磨人,一度幾乎令我抑鬱成疾。幸好,我那時喜歡讀雜書,讀了很多心理學書籍,還是靠心理學和佛學的觀心之道走出了高考失敗「求不得苦」的陰影。那個陰影太深,我來京後,結婚後,某時還會夢見參加高考而沒有複習,或者數學沒考好,那種夢裡掛懷、焦慮也是恐懼。我相信,很多中國人和我一樣做個這種「高考夢」。這個「求不得苦」如此慘烈地存活在潛意識裡很多年,後來進一步深入觀心,才從潛意識深處將它轉化了。高考失敗的痛苦在潛意識裡轉化成了對某些困難的畏懼、擔憂的意象。我一旦夢見參加高考了,就意味著自己現在面臨著某件令人苦惱糾結的事情。通過觀心,修學「無怖畏」的佛法,才將這些陰影轉化、凈化了。「五蘊熾盛苦」,我們所有的身心的苦惱,慾望,都是「五蘊熾盛苦」,私心雜念一刻不停的時候,如果是修行人,這時你首先要面對的是複雜失序的念頭,你會感覺很苦。我在《問答集》和《增益集》里回答了很多博友的焦灼問題,他們生活在種種「色受想行識」五蘊所造的苦境里。比如妄想,一位道友,成天不由自主地要思考很多問題,思維像無韁的野馬任意馳騁,最後,道友患上了精神分裂症而住院,最後猝死。他所經歷的苦就是五蘊熾盛苦,特別是「想蘊熾盛苦」。他沒有悟證空性,不知道「想即是空」的道理,反覆被自己的各種妄念折磨著,直到精神崩潰而死。

八苦,都要逐一在思維境界里觀察。我對人生的苦的本質有很深的觀察與感悟,這是我思想早熟的一個因素。中學時代,我思考了很多關於人生與社會的問題,思考更廣泛的天地人的問題、形而上的問題。這些思考給我帶來很多「五蘊熾盛苦」,其中不乏妄想,直到後來,深入經藏,沉潛參研,默默修證,並通過寫作轉化思維、升華自我;若能悟空而明,就能止住想蘊之苦,而將這一切思維和意識造境轉化成了智慧。雖不能至,心嚮往之。我的著述,包括這些博文、那些問答,是我轉化自我、修學佛法的心得。我要說的是:莫將容易得,便作等閑看。這些文章的背後浸透著很多的艱,乃至過去二三十年的痛苦。

最重要的是對三十七道品的逐一思維,這是整個佛法修證的根基。我在1990年到1994年花了四年的時間反覆思維三十七道品的要義。三十七道品即:四念處、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覺支、八正道。

四念處即身念處,觀身不凈;受念處,觀受皆苦;心念處,觀心無常;法念處,觀法無我。

觀身不凈,不僅要思維,身體不凈,身體里有很多污穢之物,最重要的是要修不凈觀,通過觀法破去對身的執著和痴迷。1990年到1994年,我曾指導一位家鄉的道友修持不凈觀,他先是內觀到了色身的不凈,後來內觀到了白骨,白骨流光,再後來,白骨上生起「鮮花」而換身,再後來,看別人都是骷髏,看人先看到的是骨架;接著,出現了一定的眼通證量,比如呆在家裡,不需要外出,你告訴他一個病人的名字,他就知道病人身患何病,病灶在何處,能不能治好,治不好的話,什麼時候死亡,他大都能知道。但他並沒有修成就。後來隨著我的離鄉、他的退墮,那些功夫漸漸退失了。不能證覺,功夫也是無常的。觀心無常,這裡的「心」指我們的意識、念頭。沒有觀心體驗的人不知道心念的無常,觀心的人就知道,自己心念的跳躍非常快,一分鐘里動數百念都不止,大多是無用的聯想和妄想的相續。打個比喻:你在看電視,突然想起老情人,想起老情人的一瞬間,念頭又轉向別人借錢不還的事情。你在看電視上某個人物而突然想起老情人,僅僅是演員某個眼神很像你的老情人,你立即展開聯想,想到老情人,你會想起給她花錢的事情,由此想到某人借你的錢沒還的事情。這就是念頭的跳躍和散亂心。修持的人的念頭不會如此紛雜、散亂。事來則應,事去心空,無事則虛明覺照。觀受即是苦,在大喜大悲中觀察各種「受」——感受,本質是苦。哪怕是人類最喜歡的性愛,本質上也是苦,因為,性愛的力量是生死輪迴里最大的苦。何況,人世間的多少悲歡離合、愛恨情仇的背後都有性因素、性力量、性本能在起作用,那些情因情而生的家庭的悲喜劇的背後,都有性的力量。人間俗諦層面所有的樂的背後都是苦,這需要大智慧去覺察。觀法無我,任何存在即「法」的背後都沒有主宰的「我」,所有的存在只是因緣的聚合,緣聚則有,緣散則滅,無自主自在之性,故言無我。我們每個人的生命也如此,是因緣所生,並無一個「我」的存在,那個「我」是假有,姑且名之而已。嬰兒時的我已經不是現在的我,念念、時時、刻刻變化,沒有一個不變的「我」。因緣一盡,四大一散,肉體不是我,靈識也不是我,所謂的「我」,不過是虛妄執著與約定成俗的稱謂而已。這一期生命,「我」叫「陳全林」,來生會如何?真如古人所嘆:「未知來生甚胎里」。哪裡會有一個「我」啊。所言的「我」,都是人們無明的執著而有。真正觀察到了「無我」的本質,修學者絕不自大,那些唯我獨尊、口出狂言的「大師」,一定沒有如理如法地觀過「四大本無我」的道理。

四正勤,也叫四正斷。已惡令斷、未惡不生、未善令生、已善令增。看起來很簡單,但斷惡,談何易容;生善,談何容易。曾經有位熟悉的功夫界前輩死了,死的時候很痛苦,他的一位弟子是我的好友,問我:為何這樣的大師死得這樣痛苦,六十齣頭就死了。我說這位「大師」的功德不夠、利他心不夠。他用功夫、法術斂了數千萬的乃至過億的財富,可是,從未拿出錢財做功德,錢財都斂給自家了,為了斂財,有多少虛妄不實的宣傳,雖然他會治病,治好了不少人的疾病,但這種善業里也因為利益的貪求而隱藏著惡。至於說修道圈子裡的很多「大師」,自以為是,傳播邪見,迷惑世人,那更是造大惡了。

四如意,也叫四神足。欲如意足,願所修之法能如願滿足;勤如意,也叫「精進如意足」,於法專修而成就;心如意,也叫「念如意」,所以法門,憶持不忘,如願滿足。慧如意,也叫思惟如意,因修持故,生出智慧,如願滿足。

五根:信根、精進根、念根、定根、慧根。

我們常說某某信根堅固、慧根深厚。但真正信根堅固的人好是少。我見過不少學佛者,自私自利,口上念佛,處處為自己的私利盤算,遇見利益問題,所有的「因果」道理都拋向一邊了。這些年了欺騙過我、謀算過我的,反倒是那些所謂的學佛修道的人。他們也如此欺騙他人,欺騙親人,最終是欺騙自己。本質上說,還是對佛法對因果信得不真。一些學佛學道的人連處理生活里的一些小事的能力都沒有,是慧根未啟用;而一些修道學佛者,懶散因循,得過且過,有的還是啃老族、啃友族,一點都不精進,對佛法不能念念不忘,念念熏修,遇見事情,都動搖了,這是定根不固。有位女士學佛多年,他丈夫是我的朋友,談到妻子信佛虔誠,吃飯前要念凈口真言,晚睡前還要誦經迴向。可是和丈夫吵起架來,什麼惡言惡語都能罵出口,哪些話最恨最刺激人,她就說那些話。朋友和父母一起住,父母過來勸架,妻子就會對老人出言不遜,令老人傷心難堪。經常如此。丈夫非常苦惱。這位女士對佛法的信根不固,所以難以如理修持而斷除惡口;修持看起來很精進,本質上,她是求福報的心,不是真實修學的心,儘管每晚持咒,談不上真正的精進;心念總被惡念所迷,念根不固;動不動就破口罵人,也是定根不固。有一次我的朋友很苦惱,打電話給我,我在電話里說了朋友的妻子,問她是不是患上了抑鬱症,可以去看看醫生。沒想到被她罵了一頓,令她丈夫也很難堪。這也是定根不故。連生活里的一些小事都處理不好,令丈夫經常處在難堪狀態,一次丈夫請朋友上門喝酒,她到家後怒氣沖沖地將丈夫的朋友攆走了,令丈夫很難堪。丈夫忍無可忍,要離婚,可她死活不離婚,以死相威脅。後來有了孩子,丈夫為了孩子,也就忍讓再忍讓。這位女士,初一十五,還到廟裡去上香。連齊家的事情都處不好,還學佛呢,是慧根不固。還有一位女士,自稱是南懷瑾先生的超級「粉絲」,南先生的書讀了不少,十多年前到我家拜訪,希望我到她家做客,反覆請了很多次,想到她是南先生的「粉絲」,那麼好佛道,熱情邀請,她丈夫我認識,她婆婆我也認識,我就放下工作到她家去做客,起初還很好,家裡古色古香,多見一件就值十餘萬的紅木傢具,住著近三百平的房子,丈夫為了表示歡迎,還給我彈了鋼琴。不一會,她當著我的面,當著她兒子的面和丈夫吵架。我很尷尬,大家都認識,我就勸架,結果被這位女士當著他丈夫面訓我一頓。事後雖然向我電話道歉,但她的作為令人懷疑她是不是真的信佛。後來丈夫患上了腦瘤,她和丈夫離婚,也不去看望前夫,何況兩人還有一個有當時二十歲的兒子。丈夫是老母親伺候多年才辭世的。老人家那時候偶爾也到我家來坐坐,已經哭幹了眼淚。那位女士雖然學佛,但所作所為,與佛教的精神毫不相干,把學佛當成了「玩票」。對與自己同枕共眠二十餘年的丈夫尚且如此,毫無慈悲可言,對其他人,她有悲憫嗎?

我舉這些例子,是因為在生活里看到的類似的事情太多。不要以為「我知道『四正勤』是什麼」,就完成了學佛。四正勤全要落實在心行里。

五力,信力、精進力、念力、定力、慧力。五根產生偉大的功能,才能成就五力,五力從修持中來。 信根產生的信力,就能使你在任何艱難困苦中堅持佛法的立場和信念,絕不動搖,利益不會動搖此信念,生死也不能動搖,這就是信的力量。這種力量,在中陰身,就有可能因信力而中陰成就;在生死輪迴里,也會因為信力的導引,來生繼續修持。其他根與力的道理,亦復如是。關於定慧,後面還會講到。

七覺支,又叫七覺分、七覺意。擇法覺支、精進覺支、喜覺支、除覺支、舍覺支、定覺支、念覺支。

七覺支的名詞,很多學佛者都知道,但會應用嗎?為何把「擇法覺支」放在最前面?修行,不論學佛還是煉丹,首要問題是選擇法門,也意味著選擇老師。擇法不對,誤入旁門,就會耽誤慧命。現在很多修道者,喜歡神神道道的內容,這就是「擇法」問題。選擇正法而精進修持,就能成就;而選擇旁門左道而精進於斯,會越陷越深,身心沉淪,乃至「萬劫不復」。禪宗說:「寧可千劫不悟,不可一期錯路」。現在很多學佛修道者已經錯路了。亡羊補牢,為時未晚;離塵合覺,猶能頓悟。喜覺支,修持中的法喜;除覺支,清除習氣、陰影;舍覺支,捨去虛妄和糾結;定覺支,定力堅固;念覺支,念念精進,念念在道。這些都要在實修中體驗。每一覺支都不是空談,都要實修以驗證之,成就之。

就說擇法覺支,我對儒釋道的許多法門,丹道、武術、占卜、中醫,乃至書畫,都學習過,最終,事業選擇了國學,國學中的重點選擇了道學,道學的重點選擇了丹道,丹道的重點選擇了南宗丹法,而人生和修學的歸宿在佛學。這就是選擇,是擇法。精進,自少年好道以來,算來三十年矣,期間有虛妄,有迷惘,有彷徨,有罪錯,有報應,有覺察,有懺悔,有改過,但最根本的主線是探索與精進。我每天寫博文弘揚國學,是我修學精進之一端。

八正道,又叫八聖道,正見、正思惟、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

八正道是佛法修證的基礎,時時要對照。沒有正見,就會走上左道、邪教,多劫沉淪。上世紀九十年代氣功熱的時候,某氣功師創立的氣功功法最後被佛教界定性為「附佛外道」,被政府定性為「邪教」。邪教之邪,在沒有正見,見地是邪見,會把修道者引向邪路和魔道。反思當代很多傳道者,他們講述的不是正見,往往參雜邪見。要獲得正見,一定要參訪得道明師,一定要參悟大乘了義經典。「得道真師不易尋」,唐人鍾離權早就這樣感慨了,那就需要「精進度」研讀聖人留下的經典而開悟正見。

我前面講過的「思維觀」就是正思維,對佛理佛法要如法如理地去觀察、去思維,從而獲得正見,堅固正見。正語,以法語、佛言祖語教誨他人,像弘一法師,出家之後,非佛法不談,非佛言祖語則不書寫;正業,從事善道職業,絕不因為職業而造惡業。社會上那些坑蒙拐騙是邪業,制假售假是邪業,殺人、暴力、淫穢遊戲的開發商所從事的是邪業,傳播邪見,以此謀財也是邪業;專門以占卜算命看風水而騙錢的是邪業邪命。央視「財經頻道」於2013年八月底揭露過那些算命看風水者的騙局。那位「大師」對暗訪的央視記者出售賺錢秘訣,說什麼占卜掙小錢,看風水掙大錢。先學算命,再學看風水。別人來算命,你就說算出他家風水不好,去調風水,可以收費五千到一萬,還可以出售調風水的「吉祥物」。假如你調了風水,沒效果,人家找上門來,你就說,上次給你說,要購一個三萬元的鎮宅之寶,你沒購,所以宅沒鎮住,是你的問題。說不定他會購三萬元的鎮宅之寶。就這樣可以掙錢了。如此做這般的「算命、看風水」,絕對是邪命,果報非常嚴重。如今,一些佛寺道觀里有人干著騙取遊客錢財的勾當,屬於邪命。什麼燒高香,一炷香要999元;什麼給你一個道符,要你888元,你不給錢,他們就以詛咒的方式恐嚇你。一些「宗師」對弟子也是以詛咒的方式恐嚇,你如果「背叛」,將會不得好報云云。此等心態此等作為,都是邪業。

以邪業謀生就是邪命。一些「弘道」者打大妄語,未得言得,未證言證,騙取供養,滿足私慾,控制他人思想,以邪見給弟子洗腦,這是更嚴重的邪命,果報非常嚴重。這樣的人,如今功利時代,比比皆是。大家要有擇法眼看明白,要修正道,要有正見和正念,才能進入正定,由定發慧而證覺,否則,一旦錯路,「再回首已是百年身」,生死茫茫,不得解脫,求升反墮。

三十七道品,每一品都要如理如法地反覆做觀,思維其意義,感受法喜,熏修定慧,漸漸地,法理就進入到身心性命里了,永不退失,這樣,會在現實人生生起妙用,獲得正受。

以上僅是「四觀」里的「觀佛法」之修持,屬於正思維。下面講觀社會、觀家族、觀自我以明悟佛法真諦。以上也談到了「觀社會」、「觀家族」、「觀自我」等道理。

修道者如何學佛(連載二)(多轉載,使更多人受益)

以上講了學佛「四觀」中的「觀佛法」,觀也是一種修持法,觀佛法非常重要。現在講觀社會、觀家族(家庭)、觀自我(觀人生),從中明因果之理,知因緣之事。

觀社會。社會上所有的事情都能展現因果的道理,大到家國民族的歷史事件在因果中,小到普通人的悲歡離合在因果中。涉及政治的那些大事件我不談,但可以談談某些具體的、眼見的人事。我出生在1969年,正是文革初期,我六、七歲時文革快結束了,幼小的記憶里對那個時期的一些殘酷地打人、給別人定「反革命」罪的「著名人物」的行為還是有記憶的。上小學的時候,開始改革了,剛剛過去的文革故事也是老師和學生們的談資,同學調侃時,某位同學會說:「我是李某某。」意思是說自己「很威嚴,很厲害」。我一位同學曾說,一次,他和哥哥玩耍,把哥哥綁在樹上,裝作要用皮帶抽打的樣子,還對著哥哥說:「我是李某某。」接著他真的抽打哥哥了,哥哥慘叫。他依然說:「我是李某某。」可一回頭,發現李某某真的站在牆背後看他,他哥的慘叫聲引來一牆之隔的李某某尋聲來看。我同學說,當時他嚇壞了,李某某看了他哥兩一眼,默默走開了。小的時候,我睡覺惡卧,不老實,母親會說一聲:「李某某來了。」我會嚇得鑽進被窩,老實了。李某某的大名,當地人用來嚇小孩,就像過去母親也用「麻虎兒(胡兒?)來了」嚇唬孩子一樣。父母講過,隋唐時代的大將麻叔謀,也叫麻虎兒,專吃小孩的心臟,殺死了很多小孩。孩子不聽話時大人會說「麻虎兒來了」,就可以鎮住調皮的小孩。當年「人民公社」的幹部李某某,在「人民」心中所形成的「恐怖震懾力」能和麻虎兒相比,可想而知他的手段有多厲害。

開始學佛,我觀因果的第一步,就是觀那些當年殘酷地整過鄉民、整過某些幹部的那幾個著名人物,結果發現,那些人沒有一個有好下場的,有的患癌症慘死;有的多年癱瘓在床,生不如死;有的臨死前胡言亂語,狀如瘋魔,自稱「看見鬼魂」來索命了,慘叫著「不要抓我,不要抓我」,就死去了,因為看見鬼魂來索命而「嚇破了膽」。觀照中我感到因果真實不虛。

文革中,記得正街某家的大牆上貼滿了大字報,鄭川(附近的鄉村)的鄭老師用濃墨畫了孔子(孔老二)的墳墓,是「黑墳黑墓」。鄭老師得意地「畫孔老二的墳」的時候,我就站在旁邊觀看。我太祖父一輩,家族裡出過舉人,算是書香門第,我太祖父的「七十壽序文」里說他「半日讀書,半日養氣」。太祖父尚儒,家族裡,我的父輩、兄弟輩中很多人的名字取意於「四書五經」和儒學思想,我堂伯父叫「治邦」;我伯父叫「克禮」,我父親叫「克讓」,我堂兄叫「至善」,我大哥叫「為善」,伯父家的百年老店門上有我太祖手書的「致中和」三字,而我堂伯父給我家的主房門頂格寫的是「禮樂堂」,這些名字、堂號都體現著儒家思想。我有位堂兄叫「意善」,上過高小,讀過家藏古書,「四書五經」也讀了一點,見「批林批孔」形勢大好,就給毛主席寫信,說可以批林,但不應該批孔,孔子是中國的聖人,不能批孔,中國不能沒有聖人云雲。信沒送到中央,被縣裡扣押了,堂兄被定性為「現行反革命」。堂兄家和我家是隔壁,堂兄的爺爺跟我的爺爺是親弟兄。我記得堂兄被五花大綁押著遊街的情形,他頭上戴著紙粘的尖尖帽,紅筆寫著「現行反革命陳意善」,脖子上還掛著牌子。堂兄多次被打得死去活來,打死過去,再冷水潑活,活過來後再打。那時我二哥經常去「學習班」(等於鄉政府自辦的審判機構、勞教機構與監獄)給被押的堂兄送飯吃,經常見到被打得奄奄一息的堂兄。文革結束不幾年,堂兄因病辭世,一度癱瘓在床,病根就是文革期間所受的身心創傷。而當年殘酷地用鐵棒將我堂兄打得死去活來並用冷水噴活的那個官員,後來癱瘓而死,多年癱瘓在床,生不如死。

我借這一件事情來說明可以從社會事件中觀因果的道理。我曾經和一位高人談到一些社會問題時,高人看到的是因果,特別是「玄中因果」,我們看不見的冥冥中的因果。比如,東北在這數十年中出現的附體的神神道道的人士很多,我見過的也不少。那位前輩就說,東北的土地上,經過一百年來日俄戰爭、中日戰爭、國共戰爭、土匪殺掠,這裡的每一寸土地都被鮮血浸染過,有多少亡魂沒有超度,全國再也找不到像東北這樣複雜而經歷過血雨腥風洗禮的土地,所以這個地方出現的被附體的神神道道的人很多。前輩講的是不是有道理?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姑且如此。前輩在深山和我論道,談到文革的武鬥、紅衛兵整人,也和半個世紀以來的戰爭和亡靈的轉生所帶的怨氣有關。前輩是一位修行高人,他講了其中很多很多的理事,我不能寫,但至少啟發我們:看社會的某些問題,不能只看錶象,還有冥冥中我們看不見的一重因果,靈性所帶來的因果,整個社會動蕩中共業所帶來的因果。近代百年中,中國從第一次鴉片戰爭、太平天國起義到1949年前的解放戰爭,一百年來,戰爭無數,死人無數,共業中怨氣無數,戾氣無數,這些積累的因因果果,總會選擇一個時代某個群體事件作為出口。這是某些社會大事件背後的因果。當然,前輩講的道理在佛學上成立,在唯物論者會被看成「迷信」。我們今天談論佛法,只在佛法層面理論,供諸君參考。

觀社會。觀社會的事件和人以明白因果,明白佛理。比如,改革開放以後,政府抓經濟為主,沒有抓道德教育,也沒有儘早治理腐敗,而如今的道德滑坡、官僚腐敗都有政府管理的因果。如是因,如是過,如是本末究竟。因果的道理是貫通三界的,更是貫通隱現、有無、陰陽的。

觀家族(家庭)。我對因果的覺察,最直觀的來自對家族上百年歷史的觀照,太祖父、祖父、父輩到自己這一輩,看人生的軌跡,看那些悲喜的事情,其中的因果就看得很明白了。雖然,我不能在這裡講那些家族裡的因果故事,畢竟,還有很多家族之人都知道那些往事,但我看明白了因果在家族中的真實體現。我太祖父弟兄四人,每人都有好幾戶子孫,太祖父弟兄各自的道德和善行的境界不同,而子孫的家庭生活、命運結局,自然不同,因果昭然,歷歷可考。解放初期的社會運動中,家族的長輩和晚輩的命運各個不同,有的悲慘,家破人亡;有的劫後餘生,逐漸復興;有的相對平安,但不興隆;有的家裡人才輩出;有的數輩沒有一個讀書人。其中的因果的「因」都要推究到民國時期、清末。我的覺照是,祖上的真善、偽善、隱惡、陰德都有,每一重報應都是那麼真實。真善有真善的報應,偽善有偽善的報應;陰德有陰德的報應,隱惡有隱惡的報應,毫釐不爽。太祖父弟兄四人中,那些積過陰德的人,在社會的危難中,冥冥中,他的子孫都有護佑,都得善終,而那些有偽善與隱惡者,在大時代的共業中自身和子孫,善終者少。我晚年會以家族為背景寫一部長篇小說,來展現歷史、社會、生存、因果。就以「歷史、社會、生存、因果」為我小說的主題。我的太祖父是弟兄四人中的老大,這位太祖父一輩子行善積德,他的長子長孫就是我的堂伯父,我在《還鄉記》等散文里提到的陳治邦,那個多才多藝,晚年信佛,自號「禪之」的老人,他一生身上體現著太祖父的陰德。民國年間,堂伯父是小學教員,也是國民黨黨員,建國初很多和他一起加入國民黨的黨員在「大時代變革的時期」被槍斃了,那是大時代的悲劇悲情,全國數以百萬計的人都在這共業之中。伯父的那些「同志」大多被槍斃,但伯父莫名其妙地死裡逃生,後來流放新疆,度過了半輩子。晚年回到家鄉,回到百年祖居,回到祖上的老店,某夜,伯父突然醒來,走出門檻看看月亮,以確定「現在幾點了」,就在那一瞬間,百年老店的大梁突然斷了,正好砸在伯父的床上,床板都碎了,而伯父再次奇妙地死裡逃生。伯父多次給我感嘆說,都是祖上陰德陰澤的護佑。伯父晚年學佛學禪,是看透了人生,也參透了社會。現在,我家裡供奉著一尊伯父晚年造的藥師佛佛像。

我在這裡提醒真學佛修道的人,一定要觀察自己的家庭、家族的善惡因果,然後才能對因果的道理深入此心,並能夠修善迴向,以自己的善德盡量轉化祖輩、父輩們的一些隱惡的報應。這一點,非常重要。很多人講佛學,且忽視了這一部分。

觀自我。也是「觀人生」,觀自己的人生之旅。我們每一個人或多或少都會犯錯誤,「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只要有過患,就會有因果來兌現。我從小到大,也有隱惡,那些隱惡都有報應,都要自己承受。或者是人生際遇之坎坷,或者是疾病,或者是一些矛盾,背後都有因果。哪怕是小小的殺生也會有因果體現。每遇見一些困難、疾病、不好的際遇,我都會在靜坐中觀察因果,會看到因果的展現。我舉一則殺生的例子。上世紀九十年代,我在西安打工並訪道隱修期間,我的右顴骨處突然生了一道癬,細細的一道,很難看,抹葯無效,細細的一道厚皮,我摳掉,不久有會長出來,很像蛇皮,兩年不愈。我在靜坐中觀察因果,是我初中時殺蛇之報。初二時,我是班長,班主任的宿舍里出現了一條蛇,班主任叫我去處理,我用鐵杴剷出來後就直接弄死了。我知道是這樣一重因果,就在心底懺悔,發願,迴向。很快,兩年下不去的那道細細的癬,兩天就褪盡了,再也沒出現過。前天,我一位朋友到我家來,他送女兒去義大利留學,孩子已經在義大利留學一年了,朋友問我有沒有《地藏經》。我給他一本拼音本。朋友告訴我,孩子每天誦讀《地藏經》,她的誦讀本忘在家裡了。他說孩子在義大利時手上長了一些類似癬一樣的東西,很難受,也沒治好,她無意間找到一本《地藏經》誦讀,並懺悔,認識到這裡面有業障,便誠心祈禱並懺悔業障,一夜之間,那頑固的疾病就消失了,得到了感應。從此,女兒學佛很精進,天天誦讀《地藏經》,並誠心迴向法界。去年出國前朋友帶著孩子來拜訪我,我還說孩子身體不太好,大人要注意。現在,自孩子持誦《地藏經》並懺悔、迴向以來,身心頓變。真正的修學改變命運的道理就在這裡。至誠心是第一位的。朋友的孩子頗有善根與佛緣,感緣而入。

修道人要善於觀察因緣,特別是在疾病與困難中觀察過去的惡業;在幸福和幸運中觀察自己善行的善報,就能把因果的道理體究在自己的身心性命里。佛學最難信的是因果,最難入心的也是因果。很多修行人儘管在修行,有的還在「弘道」,可是在利益面前在慾望面前會喪失操守,忽視因果,對因果信得不真。真正把因果的道理融會到生命里去,融會到細胞里血脈里去,那就絕不會幹壞事,絕不會昧良心,因為,他敬畏因果,知道因果報應必然會到來,不論今生來世,因果不虛,或現世報,或成為異熟果而異世報。佛經上說:凡夫畏果,菩薩畏因。菩薩從因地入手,求善果;凡夫不顧因地,只怕果報的到來。《大寶積經》偈云:「假使百千劫,所作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這是佛教徒耳熟能詳的偈子,但真正信這首偈子的佛教徒還是少見的。重慶打掉的王婉寧犯罪集團,王婉寧信佛,家裡有佛堂,佛堂里的各種佛像,價值數百萬元,可是,她是一個組織、強迫婦女賣淫的主,僅僅靠組織婦女賣淫,獲利數以億計,可想而知,坑害、摧殘了多少婦女。假如王婉寧真信佛,她絕不會這樣犯罪。《華嚴經·入法界品》云:「一切諸報,皆從業起,一切諸果,皆從因起;一切諸業,皆從習起。」人的習氣是業的根源;業是因的根源,因是果的根源,重重無盡。修道者明理,就絕不會以邪業邪命來謀生。那些製造「三聚氰胺奶粉」的人,那些製造地溝油的人,那些製造假藥的人,都是邪業邪命。三鹿奶粉廠倒閉了,廠長被判刑,她知道自己工廠生產的奶粉有嚴重問題,但為了利益,還是瞞報了,還用金錢封記者的口,盡量壓制曝光,結果,因為「毒奶粉」害了不少嬰兒;廠長被判刑,是她的報應,是看得見的一重報應,未來際她還要受無數的報應;而那個地溝油集團的柳傳國也被判刑,是看得見的報應,看不見的此生來生的報應還有無數。

人生的重大的疾病和災禍里,都有今生和多生的因果的兌現在其中。一位道友患白血病,托我找個「高人」看看,我找張玉仙靈應,張玉仙說此人殺業太重。我一問,道友說年輕時當兵,打死的鳥獸數以千記。那些以打獵為生的人,幾乎都沒有好的結局。獵人很可能平安地度過了半輩子,突然間身體不適,一檢查,肝癌晚期。很少有人將肝癌和殺業聯繫起來。我一位朋友的父親患有肝癌晚期,找到我友張大夫和我,我知道他有殺業,便告訴他一定要懺悔殺業。其實,我並不知道他的具體殺業,後來他女兒講,他年輕時炸魚的殺業很重。他學了懺悔法,回去懺悔得落淚,「放聲痛哭,老淚縱橫」,自名「再生」,開始老實念佛,信佛。三年過去了,老人還活著,每天積極修行。對他而言,疾病,既是業障的了結,也是佛緣和修行的開始。人世間的事情就如此奇妙。這之中也有因果,他女兒信佛,還在承擔國家「公共衛生科研課題」,做了很多惠及民生的研究,使社會大眾受益,比如「社區醫療」的概念和全國推廣,都與她所參與的課題有關。這之中的陰德使她父親受益,使她父親延壽,儘管身患肝癌,外表看不出來,也沒有感受到那些巨痛。和他父親同時被檢查出晚期肝癌的那些「癌友」們,大多辭世了,只有他還堅強地活著,並信佛,念佛,懺悔,修持,迴向。我說,他得到了女兒造福民眾醫療事業的陰德之回報。這是冥冥中的因果,以道眼觀之,智慧觀之,則明明白白,清清楚楚,毫釐不差。

在社會、家族、自身中觀因果,觀佛法,是修持的重要環節,只有如此觀察因果,體驗佛法,佛法才會入心入髓,才會兢兢業業地力行善道,而絕不造惡;一旦造業,絕不迴避,而要懺悔,以善行轉化惡業,要以功德來彌補惡業。這樣的人就是真修行人。很多人學佛只是在經典里、信仰里學佛,卻不能聯繫生活、聯繫現實、聯繫社會來學佛,不能聯繫自己的人生來學佛,所以,佛法不能入心,不能得其受用。六祖大師說:「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覓菩提,恰如求兔角。」佛法要和世間聯繫起來參究,才能入心,才能得妙用。我講的正是六祖大師偈子的道理。

二十餘年的佛法修持,我研究了數十部佛教經典,有大小乘佛教元典,有高僧大德的著述,有高僧的傳記,有佛教小說,有佛教文學如禪詩等,將一切所學,時刻和生活相聯繫,和自己的身心性命相觀照,於是,佛法就進入到了我的生命里,信願行,如理如法地去修證。今生的修證能達到什麼境界,我並不去想,我會老實修學。我寫了《修學札偈》,是修行與學習的心得,我不敢說是「修證札偈」,而是說「修學」,處非常之世,居學人之位,不敢有妄。我知道,因果不虛,念頭是玄關,念頭是生死,念頭是輪迴,念頭有果報,念頭成種子。整個修行,不光在行為里,也在念念當下的覺照里。

唐代高僧宗密大師偈云:

狂亂隨情念,臨終被業牽。

惺悟不由情,臨終能轉業。

這首偈子要參悟力行,把握情,把握念,把握情念,這是臨終轉身而轉業的中陰成就秘法。善思之。(連載,待續)

修道者如何學佛(三)

上述修道學佛者的「四觀」,下述修道學佛者入手的四信即:信因果、信輪迴、信感應、信自力。逐一述其精要。

信因果。前面「四觀」也圍繞因果的道理展開。因果的道理人們容易信之不真;即便相信,容易動搖,容易抱僥倖心理,容易自欺欺人。因果的道理是佛法之根基,不信因果,整個佛法的修證無從談起。很多人能對佛經講的因果道理、因果偈子倒背如流,可是自己的心行里一點都體現不出任何對因果的敬畏、對因果的信仰。故而所學非真,雖然學佛已久,且不斷地自造業障。

有一家公司的老闆信佛,曾痛苦地告訴我一件事情,因為信佛,他請了一位信佛很多年的居士做財務,信任這位居士會計,以為都是信佛的人,不必擔心會財務會有問題。兩年多他沒有過多問過財務,有一次,無意中他發現賬目不太對,他留了個心眼,觀察了一下,才發現這位佛門居士乘做財務之便挪用公款,中飽私囊。他很難過,難過的不是錢被人私自轉走了,自己也有過失,沒有嚴格管理。他難過的是這位居士信佛很多年,信佛很虔誠,早晚都做功課,還是朋友,竟然干此等事情。他難過的是,你真需要錢,可以說一聲,我借你、贈予你都行,但居士沒有這樣做,以偷盜的方式挪用公款,這位居士受過居士戒,難道戒律白受了嗎?朋友難過的是,這打擊了他對佛法教化的信心,使他對佛教徒有了看法和擔憂,不敢輕易相信學佛之人。

我告訴他,各自都有因果,對你,也是業報,你曾經肯定也有挪用公款、中飽私囊的行為。朋友說真有,那是他在一家公司工作時,非常窮,的確干過這等事,不過後來改了毛病,數目也不大,僅僅幾千元而已,信佛後就為此懺悔了。我說,這就是你的報應。當時你的數目雖不大,但那是上世紀八十年代的數千元,也是一筆不小的數目,加上利息,到你這裡就是二十萬元被人轉走了。對於那位居士,信佛而在賬目上動手腳,也是偷盜行為,要承擔因果。很多年後,那位轉賬的居士,父親患了癌症,自己掙的數十萬元全花光了。報應就在其中。雖然我們看不見那種運作,但處處清晰,只要反觀內省,都可以看明白。一些人拿公款吃喝,拿公款私自請客吃飯,以為沒事,其實依然會有因果。專門有請客專款的不在此列。因為,一些單位給管理人員設有專門的請客經費。

生活中坑我騙我的,反倒是不少學佛修道之人。我把這看作是我的業報,無量生中我也干過坑蒙拐騙的事情。話雖如此,今生那些應緣而坑我騙我的人,也要承擔他們的因果。人如不明道,冤冤相報,無有窮盡,因果循環,何時能了?我經常在心底祝福那些坑我騙我的人早日明心見性,不要再如此做人。我雖被別人坑了,但我要從心底當作布施看,做布施想,不想在未來生因為這些因果再糾纏不清。即便這樣,我並不會因此提防信佛修道的人,依然以善道對人。


我想從多聞角度提個建議,最初一定要多看書,什麼書都看,可能有人會指責你雜修,但別理他們,繼續堅持。這時你會覺得各種經典宗派互相矛盾,也會在網上或生活中接觸到各種反大乘,反藏論掉,你會覺得無所適從,知見徹底亂掉,但依然要堅持看書,從這個階段開始,你再看書就會有取捨和抉擇,並且進行梳理。最後確定自己喜歡或者適合的法門。然後,進入下一個階段,你找來相應的經論,開始自己做註解,最好的學習不是聽老師講,而是自己做註解,到了這一步,由於自己的三觀(或者境行果)逐漸圓滿,該怎麼繼續學,自己也有了方向了。


題主,先不要談如何正確的學佛,就先談一下學佛的前的準備工作吧:

1.請保持上學時嚴謹的邏輯推理和學術精神,對事物要敢於懷疑,多問為什麼,而不盲目.

2.學著嘗試著去控制自己的情緒,努力做到可以讓自己隨時從不良情緒中抽離出來.

3.學會孤單.

4.如果你是男的,儘可能在45歲之前開始進入實修,如果是女的,盡量在40歲之前.否則就太晚了


用自己的經歷說話。

我們母上學佛比我早,我就是因為她才慢慢接觸佛法的。但是剛開始大家沒有去研讀正經的佛經,主要是從當時單位機關里開展的「傳統文化」的學習視頻開始的。

比如陳大會之類的。陳大會本人好像原來也是中央台的主持人,後來辭職不幹了去學了傳統文化。(我沒有打廣告喔,前兩年的機關單位里全都搞這樣的視頻學習,每周一次,很多地方還開講座什麼的,如果有在機關單位工作,應該都知道的)。

他的報告視頻講的主要是善惡因果報,會請一些原來不知善惡現在修行改變的人講自己的經歷 。 最初我就是看了這個而漸漸向著善行靠攏的。題主想想開始正信,不如這樣先傳統文化引導開始,一步一步規勸開化自己的思想(剛剛看到一句話,說沒有小乘佛法做機緣,也很難修到大乘)。

像陳大會的報告之類的,雖然懺悔的情感上做有點誇張,但是講的很多真實事件確實能夠使人受到啟發。 我學佛時的歷程就是這樣的,我母上在單位學過之後,在家也讓我一起看視頻學習。

最最影響我的,是母上推薦給我的一本書《有漂亮的心才能有漂亮的人生》(不是雞湯!不是雞湯!我最嫌棄雞湯!) 它是一個台灣的修行的老婆婆寫的,她本人有一點通靈,講的是她的一生很不普通的真實生活。這個裡面有一點輪迴因果,主要還是在強調善噁心。如果想給身邊的人來個道德震懾,嚇嚇他們的話,這個最適合。 我也是在網路上看完全文的,現在應該還有。

之後經歷了我自己的思想變動,很難跨過的坎。藝考和高考。

因為當時只是讀這些小乘方向的內容,又只是念個表面,心不開闊,貪圖福德。藝考的時候到處求神拜佛,完全沒想過自己做什麼努力,後來必然就…嘖嘖…很失敗。

但是還好最後還是有大學可念,不然就沒有之後的逆轉了。

拉回來。

藝考失敗之後,就覺得不該信這有的沒的,很長時間沒有再接觸過什麼,並且十分排斥上香祈福什麼的條條框框,因為覺得真是一點好運也沒得到,失望透了。

到了大學。 因為磨人的高考結束,未來很長時間都不會再有什麼體制世俗上的坎要過了(最不喜這些),所以內心不自覺的就安了下來。然後真正和佛法的緣分就開始了。 人的內心本來就是明亮乾淨的鏡子,從前只是因為顛倒妄想蒙蔽了它,才如人至暗。等到時機合適,自己不執拗了,周遭萬般都會又指向善的道路,並且所有的機緣都會來助你一臂之力。

我的專業偏向文學方向,大一的當代文學課,我很喜歡的一個老師,講起五六十年代的文壇總是意氣風發,揮斥方遒,總是教給我們別讀死書,以自己的眼光角度來審視歷史 (呼 ,我又跑偏了)。 那天老師卻離題的,很認真平靜的提了一句「其實你們應該讀一讀《金剛經》,總共不過五千字,對你們大學生的思維其實很有幫助」。

我到現在都記得老師的表情,大概是知道真會去讀的人基本上沒有,但是還是想淡淡的提上一句,因為它的思想真的對人們有益。可是當回事的人真的不多,我們老師當時心裡應該很悲哀吧。

但素!

難道我就是那麼聽話,指哪兒打哪兒的學生嗎!

不然也不會繞那麼很大的彎路ヽ(ー_ー )ノ

當時雖然也有讀一讀真正的佛經的想法,但是還是沒有付諸實踐。大家都有一個同樣的毛病,就是只要是被別人良心推薦,用過都說好的東西,自己一定會專門跳過去,不聽不看不用。

不是別的,就是人zuo。

(所以我現在都努力讓自己克服,不然真是會錯過很多好的東西)

一直到了去年寒假,我讀《周易》讀到瓶頸期,除了宏觀上的乾坤變化之外,其他的無論如何都讀不通,又沒人給講解,索性就棄讀了。

這時才想起來還有《金剛經》這茬兒事來。

但素!

…還是沒讀⊙﹏⊙ 僅僅只是在手機里下了一部電子版南懷瑾的《金剛經說什麼》存著。

所以一直覺得很多事沒成行 不是拖延症,而是時機不到,如果太早做了,做了也白做,過了幾年還要拐回頭重新以成熟的角度再做一遍。

題主既然問出了這個問題,有這麼多人回答,說明機緣是成熟的,接下來的修行會十分順利喲。

接下來就講《金剛經說什麼》這本書。

…算了 ,打了好多字,好累,明天再更好了…

———————————先準備好 明天的分割線——————————————

吃飽了。所以還是今天繼續更吧。

對於南師的《金剛經說什麼》我只有兩個字——真真是好。

寒假結束,在返校的火車上我要終於開始觸到佛經了。這本書和後來讀的其他《金剛經》不同,它是南懷瑾的學生根據南師做的《金剛經》講座而錄成文本形式的書。比起一開始就看原本的佛經加註釋,這種講演的形式很容易理解接受。再加上南師真的很會講故事,三句兩句就把精深佛經的意思講明白了。

比如講到「應無所住」時,不好理解,就用古人「人似秋鴻來有信,事如春夢了無痕」的詩來解釋,詩人頭一年秋天與友人當窗飲酒,當時就說明天春天還要再這樣盡幸而飲,說完也就算了,畢竟古代的人見上一面很難的。

結果到第二年開春,兩個真的又見面了喝酒聊天時突然想起去年曾經做過這樣的約定,感到世事的如願真是奇妙,沒有上綱上線的保證一定會再來,卻這樣不知覺的隨了心愿,這樣的事真是讓人開心呢。

南師用這樣的例子來解釋不應降服其心,於是一下子就懂了。

「不應有住」才會使心流通順暢,如果一味的護心念,就像做一個約定,沒完成的話豈不是很傷心。

再往後就開始讀只有注釋的《金剛經》和《心經》,一通則百通,你會真的感覺到什麼是「一切賢聖,以無為法而有差別」,就是觀念打開了原先理解不了的很多事理都能有所解釋了。再讀一讀《壇經》,它可以印證自己在金經中的觀點,當你發現自己得到的開悟竟然能和六祖如出一轍時,心情簡直爽翻啦。並且意識到這世上會有這樣適合自己的思維存在,會喜極而泣的。

但是我是真的記憶力差的那種,臉盲,記不住數字的程度。看過的佛法的名詞,意思,讀法真的是完全沒有印象(要哭了),純憑讀了很多遍,用語感和強大的理解力來解救。很受限的啊喂。

所以除了能被我轉化為自己思維的內容,其他的完全就是小白人士。跪在定義和各種佛法的名稱上了,一被問就哭掉了。我什麼都不知道。

從《金剛經說什麼》開始,雖然我寫出的心路歷程少了,但是內心的變化思維的飛躍可真是翻天覆地。不過這些的內容不好寫,寫出來很難就是心裡感受到的那樣,所以佛陀總是說「不可思議」「不可說」,因為講出來就不是那個味道了。

學習佛法之後人確實會煥然一新,變得很好,但是要在做了之後再考慮果報,變化這些事。

單是《金剛經說什麼》這本書我就從三月開學一直看到了五月結束才看完。並不是我讀的慢,而是接受這樣思想也是一個重生,重塑自我的過程。就像小狗三個月時會「翻腸子」一樣,看起來它照樣吃吃喝喝,其實內里在默默死磕,做著巨大的努力。

為什麼要用小狗的比喻。

你們不介意的吧。


智慧做事 慈悲做人


好好作事,好好為人。


我覺得心中有佛,自是最好的狀態。我一朋友學佛,但是他平時的自律和良心還不及我,如果你是為了內心的升華而從善學佛,那先從一些佛家戒律開始,試著僅僅依靠自身的力量去做到,當你都可以做到的時候,也就自然學成了。 有時候連一件事都沒嘗試過就盲目去信仰某個,不是什麼好的事情。當然,中國那些「臨時抱佛腳」的求佛者自不用說,那些純粹是在侮辱信仰。


先持戒,後修定,然後觀慧


健全的知識結構,五部大論。因明,中觀,現觀,俱舍,戒律,最好都明白點。這樣,就好比人的五臟都有了。骨架是《菩提道次第廣論》,三藏經典是添肉的事了。就是說,最基本的骨架就是道次第,給道次第下注角,或者說幫助升起道次第證悟的,就是五部大論,然後更加廣大的就是三藏經典。這樣打開可以很廣大,收縮起來修也很方便。真要修的話,可以廣修也可以略修,要是略修,顯宗《三主要道》,密宗配個本尊,比如,大威德金剛,最多在加個上師瑜伽,就可以修了。要是,廣修,可以道次第每一個所緣都配上五部大論,或者三藏經典,然後打開修,比如性空正見,可以配上僧皁法師的《不真空論》,因為宗喀巴和僧皁法師空性思想一致,菩提心可以配中國歷史上很多高僧公案,出離心也一樣,死無常,也一樣,因果也一樣,反正每一個所緣,都可以配密法,或者大乘顯教,比如,修因果和下士道,可以以閻羅王為護法,因為他可以讓你升起因果決定,修中士道出離心,可以修財寶天王,可以讓你發出離心,修菩提心時,可以修馬哈嘎啦,這樣讓你發起慈悲心,因為他是觀音化身。這樣修行,可以說,放開就廣大無邊,收起來就退藏於密。可大可小,收放自如,而且層次不亂。文殊告訴宗喀巴,想快速證悟,要三個法一起修,1.上師瑜伽2.聞思大乘佛教3.積累資糧,清凈業力。這樣,當有一天,升起真正的菩提心時候,同時對性空正見也有感受。就可以考慮入密乘。受無上瑜伽灌頂,無上密宗的加持很大,但是一般只有在顯宗畢業情況下,才能體現出來。升起次第,就是自觀本尊身,這個可以得到佛菩薩加持,而且可以破除頑空,普通人理解的空性是用心理臆造的,是有問題的。如果沒有真正的性空見,自觀本尊也無法斷除無明,而如果沒有菩提心,那麼根本不是大乘法,正因為發起菩提心,所以菩薩把你當做手足兄弟,由於你和佛菩薩願力相合,所以加持自然到你身上。如果沒有出離心,就是一個俗人,根本沒有成佛的欲樂,就好比連去北京想法都沒有又怎麼能到北京。所以,當顯教畢業後,可以入無上密。之後,生起次第,成就,當生起次第成就後,可以修圓滿次第,就是氣脈的修法,目標是攝氣入中脈,升起幻身。因為要想成佛,必須圓滿佛陀的色身和法身,佛陀色身,無量萬億福德所成,佛陀法身斷除一切無明,是最終極的智慧。在成就幻身之後,這個修行人,已經沒有死亡了,所以壽命無量,可以分身無量去十方一切如來凈土供養佛陀,快速圓滿資糧,這樣可以圓滿佛陀色身,而因為殊勝空行的加持,這個修行人可以快速斷除無明,因為,顯宗舍煩惱為道,密宗以大樂拔出煩惱根,所以力量更為迅速。這樣,幻身和光明不斷的雙運。 最後結果,無明煩惱越來越薄,福報越來越增強,很快就會有一天,十方三世一切魔宮振動,修行人升起即身成佛的徵兆。就如往昔釋迦摩尼佛證悟之前,降伏魔軍一樣。這個行者於大涅槃天將要破曉。~實際上,只要成就凈幻身,這個行者必將即身成佛,凈幻身的證悟大概相當於顯宗初地菩薩。這時候,身成虹光身,心成為金剛薩埵之體性。用一句話形容就是,住雙運禪定,無事可學修。這時候,只需要串習保任心相續,不需要在修其他了。


個人觀點,現在的人學佛,信根基本不成問題,福報也具備,但是基本沒有上根,上根只可能出現在正法像法時期,在末法時期信佛學佛的,基本都是前世修過,但是問題普遍都出現在三十七道品的四正勤上,就是前世修行不夠精進,戒也沒持好,這世能繼續修行,就是不能持戒,不能堅持精進,如果修戒行圓滿,精進也夠,此生不能解脫,來世也具備出生在彌勒佛的時代機緣,否則就繼續下去在末法時代輪迴,在釋迦摩尼時代遇佛解脫的,基本上都是迦葉佛時代圓滿了戒,定,布施或者其他波羅蜜,才具備遇佛的福報,那些人一句話就可以點破,現在的人,想學慧能聽一句話就開悟的,要先看自己是否積累了足夠的福報,能否持戒,能否精進,能否布施,否則還是老實從四念住四正勤開始


看來你真對佛法不了解。四眾弟子,是佛佛弟子,已經是開始趨佛正道,步向解脫的修行人了,不能稱作凡人了。凡人是指還在迷惑顛倒的惡業凡夫,不知離苦,在苦海中頭出頭沒的苦難眾生。

要正確學佛,得到佛的正知正見,你必須去寺廟,請出家師指導你,從基礎開始,踏踏實實的修學佛法。不要指望那些只會複製粘貼來回答你問題的人,會真實的幫助你。現在邪師很多,你要警惕了。


道德經曰:古今興盛皆在於實,天下大事必作於細。再加上我學佛後開始學會了如何觀察事物的細微之處,所以我可以做出一個結論:真的學好了佛的人會越來越敏銳,越來越能明察秋毫,洞察細節,而把佛學壞的,反倒會有一個比較粗重的「空」,這樣是不行的。


有很多人來到佛門當中,簡單地求平安、求健康、求長壽,其目的本身值得考究。因為佛法告訴我們:一切是無常的。我們所想的呢,恰恰相反,想要佛菩薩 保佑我健康、再健康——這個目標是不存在的。

「求平安」,平安是大家都期盼的,什麼叫平安?「安」就是安全,就是沒有威脅,沒有恐怖。一般的三餐不缺,身體平安,就沒有威脅、沒有恐怖了嗎?還有更大的死亡的威脅與恐怖,這個不解決,何來平安?

「求健康」,身體好了之後,學佛的目的是不是就達到了?這些都是世俗的心態,不是學佛的目的。健康、平安、發財、兒女孝順等,這都是世間的觀念,這些永遠使得我們在六道當中輪轉,而不能構成我們的解脫。

佛明確地告訴我們:學佛不能把自己的心局限在世俗範圍,應該從三世因果、六道輪迴的循環圈中提升出來,所謂的「了生脫死」,永遠不在六道裡邊輪迴,而去成就無上的佛果,這是我們學佛的目的。

對照我們的心,我們每天身、口、意三業造作是不是圍繞著這個目的?

有的人,把佛法作為裝點,作為一種附帶性的,用佛法來服務於自己的世俗生活,把佛法放在次要、附屬的位置,那不是根本的目的。

一個佛弟子,應該把生活中的一切調轉過來圍繞佛法,確定這樣的方向。每天吃飯、工作、交往、睡眠……種種行為,都應圍繞「解脫」這件事情。能夠達成解脫的,心心念念都要去追求;不能達成解脫的,就應該斷止。

只要能夠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就一定能夠成佛,所以,凈土宗的目的也就是往生極樂。這一點,阿彌陀佛在四十八大願中,給我們明確指示出 來:「十方眾生,欲生我國!」——「十方眾生啊,你要往生到我的極樂凈土!」這是阿彌陀佛對我們的呼喚,也是阿彌陀佛的誓願為我們選定的目標和方向。


把人真正學做好了,離佛就不遠了。


佛教本不是宗教,是指佛佗的教導。

在家人學佛首先不要把戒律看得太重,因為看佛佗說法越多,就越覺得他就像一個心胸無限廣大的老爺爺,心中自然充滿敬而無畏。


建議多讀佛經,思惟了義。


推薦閱讀:

佛法中有教我們如何讓自己的心安定下來,從而更好地完成當下之事的方法或技巧嗎?
忽然認識到,慾望是世間最噁心的東西,算不算學佛入門了?
可以燃指甲供佛嗎?
如何看待並解決現在知乎上大量心靈法門教徒?

TAG:佛教 | 佛學 | 佛法 | 佛學大師 | 佛學入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