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為什麼會有人持有「XX 網站能解決的問題不要來知乎問」這種想法?


關於伸手黨這個問題,我個人一向是很寬容的:每個用戶都是平等的,我們無法要求其他人的素質,在任何不違反社區規章的情況下,任何人都不應該歧視、譏笑、諷刺任何人。伸手黨本來就是很主觀的評價,你覺得愚蠢的問題人家也許連搜索關鍵字都無從下手;以及他真是問出違反社區制度的無意義問題,舉報就是了,舉報的人多了,管理員自然會處理。你羞辱人家算什麼意思呢?

但知乎上現在流行的雙重標準讓我看得特別惱火:

- 一個無名小生問:怎麼學Python?或者問一個C++語法問題,引來「請不要讓別人幫助做作業」,「非建設性提問」,「為什麼不Google"這一系列嘲弄的;
- 但換做是一個妹子來問,就會出現好多熱心哥哥:自學 Python,現在出現個情況,該怎麼辦?

- 同樣的,很多輕易能被百度搜索到的提問都會充斥著大家的嘲弄。
- 但是 @周源 的這個提問,卻受到了大家的特殊禮遇: 去舊金山旅遊住在聯合廣場附近安全嗎? 雖然我認為性質上這個問題和之前被大家譏諷的、被因為「非建設性提問」而關閉的大多數問題沒有太大區別。類似的, @黃繼新 的這個問題有哪些高性價比的藍牙立體聲耳塞(帶麥克風)值得推薦?附帶了N多個人要求。 按照某些人的標準根本是毫無「建設性」可言。

當然,喜歡嘲笑別人的那批人,和熱心回答那個漂亮mm/周源的問題那批人應該不是同一批人;和冷嘲熱諷那群沒家教的孩子不一樣,後者只不過更願意為一個漂亮女生或者名人貢獻出自己寶貴的時間罷了,這無可厚非;

當然,我也無意攻擊那個學python的漂亮mm和周源;「建設性提問」這本來就是很主觀的標準,沒法做出很好的區分。或者伸手黨,問什麼樣的問題才算是伸手黨?我個人是完全贊成這樣的問題在這裡出現。我自己也會希望我的這些個人化問題能夠在知乎得到解決。這也無可厚非。

看不慣的是這種雙重標準,看不慣的是整天看著知乎充斥著「劣幣驅逐良幣」,「知乎開放以後不再是以前知乎」這樣的言論,我真的有話想說,真的太多人仗著自己的贊同數,仗著自己在知乎的資歷,強行強加自己的價值觀在其他人,尤其是擁有不同價值觀、生活背景的、不那麼「精英」新用戶的身上,並做出一副鄙夷悲嘆狀。這種聲音,借著這批所謂早期用戶的影響力,被非常不公平的放大了。

知乎是每個人的知乎,不是你的知乎,不是「精英主義」的知乎,在社區規範的情況下,任何行為都是合理的,都是不應該被惡意評價的。你可以建議知乎改進搜索,讓大家在問問題的時候就減少重複問題的出現;你也可以提議知乎改進推薦機制,還你一個符合你胃口的timeline。若仍不爽,離開便是。知乎不是水和空氣,不是你的衣食父母,來了一批新用戶,沒有必要哭爹喊娘似的天天長吁短嘆什麼自己被驅逐了。真是看夠了。

抱歉,非常不喜歡強加價值觀的我,面對有的人把自己的價值觀強加於其他人身上的這種行為,也忍無可忍想輸出一點價值觀。我是傻逼。


在「知乎官方指南」中,有一個問題「知乎對於那些能直接通過 Google 、維基百科等找到答案的問題是什麼態度?」,回答的最後如此總結:

知乎歡迎有價值的簡單問題或常識問題。

可見,知乎其實不反對用戶提「某某網站能解決的問題」。然而,我卻不得不常常抱持著題主所說的這種心態——因為,某些問題,我實在看不見其價值所在

必須承認,再簡單、再常識的問題,對於不同人的意義、價值,都可能不盡相同,也難以作為提問者發問前有無「功課」的判斷標準。然而,問題於提問者的價值,以及提問者之前的努力,事實上完全可以傳遞給回答者。

因為有「問題描述」

通過「問題描述」,提問者能夠提供更多關於問題的細節:比如對問題已有的認識,比如對標準化、模式化回答的疑惑,比如更傾向關注的方向,比如解答可能給自己帶來的收穫……單看問題本身,也許搜索引擎、維基百科的回答確實足夠,顯得價值不大,但如果提問者引入與已往截然不同的觀察角度、方式,那麼問題的價值往往又會有所改變,同時也儘可能地避免回答的標準化、模式化。問題的價值,不僅僅在於它是思考的源頭,它更應該成為個體觀察、思考的結果,並導致更深入的觀察和思考。

「知乎」自始至終致力於知識分享,而非成為另一本百科全書。所謂的「分享」,當然不該局限於回答者向提問者的單向傳播,或者回答者與回答者之間的自娛自樂,提問者對回答者的影響理當蘊含其中。拓展問題的範疇,深化問題的內涵,增廣問題的聯繫,捕捉問題的細處……以上種種無不對回答者產生積極意義。相反,無論問題解答對提問者自己多麼地醍醐灌頂,假如對回答者毫無價值,那也不過是自私自利的知識攫取,肆意踐踏回答者付出的時間、心血

在知乎,我見過太多問題,要麼漫無邊際,寬廣得裝得下一本教科書,要麼表述含糊,下起手來令人猶豫不決,甚至語義都不通暢,完全不知所云……這樣的問題,莫說討論的是簡單、常識內容,即便是探究宇宙運轉的終極規律,對於絕大多數回答者而言,又如何判斷價值所在呢?至於站里不計其數的重複問題,提問者連「提問前請先搜索」都不願花時間嘗試,憑什麼要求回答者意識得到問題對他的價值?

愛因斯坦說:「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為重要」。如果提問者的問題不夠「好」,當然不能指望回答者給予足夠「好」的回答;反過來,假如提問者覺得回答者的態度不夠「好」,為什麼不先審視一下自己的問題是否足夠「好」呢?


由 @鄧妍 答案中看似無關的一句話「英國 … 的一團糟,是由巨大的國民財富支撐的」我聯想到,如果「巨大的國民財富」是導致社會多元化的一個必要(但不充分)條件的話;那麼在知乎上,乃至說大一點,在中文互聯網圈子裡面,可能目前還沒有「巨大的網民閑心」支撐,來讓多元化得以實現。

當然「閑心」於此並不是一個很確切的措辭,但是我找不出一個更確切並且中性的辭彙來形容某種禮貌耐性寬容的結合體。說它是「美德」聽起來好像活在柏拉圖時代,叫它「素質」又透著濃濃的社會達爾文主義味道。我想說的只不過是,如果一個知乎用戶,看到並無違反社區規定而只是自己不喜歡的問題時——不管這種「不喜歡」的感覺是出於自己的偏好,還是出於對「知乎的理想氛圍」之捍衛心態——能夠坦然接受其存在,乃至看到居然有人去回答這些自己不喜歡的問題時,能夠保持無所謂的態度,並且最好還能夠熱情、認真、詳盡地回答那些他自己喜歡的問題,那麼他就是一個有閑心的人。閑心的確也是一種財富,而我們沒有能夠積攢太多閑心的緣故,據我推測的話……那就是「每天的交通煩擾著我所有的夢」——身不由己的忙碌,以及無孔不入的(實際或者譬喻意義上的)嘈雜,都在消耗著閑心,讓原本也能溫良恭儉讓的人,變作眼裡揉不得伸手黨、哀嘆「劣幣驅逐良幣」的 whiner。

由此延伸開來,我並不認可知乎出現著「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至少我覺得這一措辭所描述的現象並不是典型的劣幣驅逐良幣,或者說價值不高的人 / 答案把價值較高的人 / 答案擠出了知乎。原因有二:

  • 優秀答案以及優秀答題者的總數一直在增加而非減少。二〇一一年初甚至二〇一二年中期的時候,我每天只刷一次知乎足矣,過去一天甚至幾天里出現的好答案一眼就能讀完,讓人覺得不足果腹,有時候我甚至會去看「所有問題」。可是現在的知乎,基本上每隔幾個小時就有一批好答案出現——此處的「好答案」並不是指「我認同的答案」,而是「有人用心寫下來的答案」——讓我開始覺得目不暇接。與此同時,寫一個能夠受到關注和認可的答案之門檻也有所提高,同樣以二〇一一、二年的時候作為對比,那時候我可以放肆地在自己幾乎完全沒有概念的領域裡信口開河,而現在的我不敢、也不願這樣做了。同樣,我關注的人、以及覺得自己理應關注的人也越來越多,的確有一些熟悉的 ID 離開了,但是,嗯,引用 @Raymond Wang 的話:「從我進入知乎開始,知名ID的進進出出就是常態,我覺得挺正常的。或者說,我對互聯網的想像從來就不是理想主義的」,即便這些人一部分是因為新進用戶口無遮攔而自尊心受挫離去,也是合乎世界之殘酷本質的。
  • 非流通領域的格雷欣法則要求「劣幣」從驅逐「良幣」的過程中獲利,而我覺得劣質答案或者「劣質用戶」並沒有從所謂優質用戶的離去中獲利,事實上,沒有任何人從這個過程中獲利。我們只是感覺到知乎的氛圍沒有以前好了。但問題是,我傾向於相信,不論運營者採取任何手段,知乎都不能在扭轉這一趨勢的同時不在其他方面有所損失。這一點也許是可以討論的,但是驗證起來成本可能太大了。

最後回到這個問題上面:為什麼會有人持有「某某網站能解決的問題不要來知乎問」的想法?

我想,是因為知乎正在走向多元化。我並不是說多元化一定就是好的,事實上在現實世界裡過去一段時間曾推行多元化的國家,如今都或多或少對此有所反思。不過作為一個問答網站,隨著規模擴大,知乎多元化的趨勢幾乎不可逆。三年前「某某網站能解決的問題不要來知乎問」基本上是個共識,後來它慢慢變成一件需要提起來、需要被捍衛、搖旗吶喊和堅持的事,而現在有人質疑它的合理性,那麼將來抱持「某某網站能解決的問題不要來知乎問」想法的人應該也就會越來越少。


真是對不起,因為我們誤以為知乎是問答網站,誤以為提問框下的「問題說明」不是裝飾品。
而實際上呢,知乎是一個社交網站,知乎所謂的提問其實是聊天的話題,只要觀點不要答案。
我們希望高質的提問能帶來高質的回答,但是知乎只希望用海量的提問帶來海量的「觀點」。

我已經自覺關閉的專欄中,第一篇文章就是批評知乎投資人的兩個提問:
怎麼評價動畫《Fate/Zero》?怎麼評價小說《Fate/Zero》?
他因這兩個提問被人批評而專門寫了專欄文章「沒有壞問題,只有好答案」,讓我很生氣。
投資人的這兩個提問,和題主的提問,都有共同的特點:問題說明是空的……
我曾經在專欄中解釋過「什麼是伸手黨」,我記得標題是「不知道?沒關係!不思考?滾!」。
我曾經解釋過,怎樣可以讓人知道你思考過,怎樣才能不讓大家以為你是伸手黨:寫問題說明
比如你問「怎樣理解」一個數學概念,問題說明卻是空的。那我除了抄教材,還能做些什麼呢?
我也曾經通過提問討論過「大號」的提問風格:應當如何看待和處理「內容農場」式操作?
請參考一下我的問題說明寫得有多長。請評價一下我上面這些行為是否有對大號雙重標準?

當然,以上都是我不懂事的時候做的傻事。現在我知道我錯了。
「如何評價某某」及空白的問題說明,都是很好的提問方式。因為提問者就是上帝。
察言觀色、發揮想像、提供生動有趣通俗易懂的好答案,是每個答題者應盡的義務。
我們要謹記知乎的口號「沒有壞問題,只有好答案!」把偽問答真社交進行到底。

只是我想不通,既然你以社交聊天的方式草草提問,為何還要裝出一幅求知若渴的樣子?
真以為大家分不清伸手黨和提問請教的區別嗎?


看這個問題特別頭疼。因為政治無法正確。當然我們不為政治正確而活。

社會主義中的精英政治,似乎我們中國人本來就身處其中。

如果你想跳出來,那應該是差不多英國這樣的國家,而這裡的一團糟,是由巨大的國民財富支撐著的。

所以,持有這個想法沒有錯,同時,問所謂 「不該問的問題」 也沒有錯。單一性質的社會最無趣,混搭才好玩嘛。


因為答題者回答問題是沒有物質收入的。促使其認真回答的動機不外乎「這個問題有意思」。一個愚蠢的問題顯示出提問者對他人時間的滿不在乎和自身思考能力的低下,令人無法產生「此人可注意/應尊重/有水平」的想法,回答這種問題也不會給人帶來成就感。

關於如何提出好問題:提問的智慧 (維基百科)
百度文庫鏈接:提問的智慧_百度文庫
------------------更新-----------------------------------------------------------
更新一下。我看見提問者居然憤憤不平地上來想噴人。還抱怨回答的人都不認真。我對此只有兩個字:「呵呵」
知道為什麼你提的問題得不到好答案?
因為你問了個傻問題啊!連個答案說明都沒有,硬邦邦甩過來一個人名讓人解釋。
你真覺得別人回答你之前還得從你那幾十個字里猜測你懂多少然後給你量身定做教案?
再一次。請你,還有那些叫嚷著「我有權利提問」的。。們,看我推薦的「提問的智慧」。是的,你有權提問。我也有權回答「STFW」。
——————————第二次更新———————————

注意,以下內容基本摘錄自「提問的智慧"。

部分提高提問質量的要點:

1 仔細挑選論壇,別在面向高級技術問題的論壇上提非常初淺的問題,或者反之。(這條簡直就是說給知乎er聽的)

2 使用明確而有意義的主題

3 描述問題應準確且有內容

4 描述目的而不是步驟
5 提問時請考慮對方的時間寶貴,「請問可否指點一下哪有好一點的X解釋?」通常要比「請解釋一下X」明智。
6 問題解決後追加一條簡要說明

典型的愚蠢問題和聰明問題對比:


愚蠢:我在哪能找到關於Foonly Flurbamatic設備的東西?

聰明:我用Google搜索過「Foonly Flurbamatic 2600」,但沒有找到什麼有用的,有誰知道在哪能找到這種設備的編程信息?


愚蠢:我不能編譯某項目的源代碼,它為什麼這麼破?

聰明:某項目的源代碼不能在某Linux 6.2版下編譯。我讀了常見問題文檔,但其中沒有與某Linux相關的問題。這是編譯時的記錄,我做錯了什麼嗎?


愚蠢:我的主板有問題,誰能幫我?

聰明:我在S2464主板上試過X、Y和Z,當它們都失敗後,又試了A、B和C。注意我試C時的奇怪

癥狀,顯然某某東西正在做某某事情,這不是期望的。通常在Athlon MP主板上導致某某事情的原因是什麼?有誰知道我還能再試點什麼以確定問題?


伸手黨在各個論壇應該都是不招人待見的,已知的已經解決過的問題,為什麼大家還要一遍一遍的回答伸手黨呢?一個兩個行,每天要是百十個人問你這樣的問題呢?


問題是我提的,我要借題發揮一下。

持有這種觀點的人,你們是否意識到——任何一個你們認為百度一下就能解決的問題,實際上很可能從來沒有被很好的回答過,尤其是在中文互聯網中?

讓我來告訴你們事實:

  • 百度和維基百科實際上回答不了任何問題。
  • 這個世界上沒有簡簡單單就能回答的問題。
  • 越是認為簡單的問題,實際你越知之甚少。

前天我問了一個問題——http://www.zhihu.com/question/23238191下面有人說這個問題上維基百科就可以找到答案,也有人複製了百度來的文字和楊錦麟的訪談貼在答案里。事實上,我們只要稍作思考,就會知道這些人沒有一個很好的回答了問題。要說清楚張安樂是誰,就要先搞清楚你是誰,楊錦玲的訪談展現出來的,是張安樂聲稱自己是誰,維基百科展現出來的,是維基百科的編纂者眼中的張安樂是誰,那麼其他人呢?他們眼中的張安樂是誰呢?

那些說維基百科可以回答這個問題的人,恐怕自己也沒有仔細看過維基百科的張安樂詞條。舉幾個例子,維基百科關於張安樂的生平有這樣的敘述:

張安樂強調:他這輩子在道上絕不碰毒品生意。

那麼,他說的是真的嗎?他以及他手下的竹聯幫,是否真的不碰毒品生意,或者碰了他本人不知情呢?張安樂是毒販嗎?

2001年1月1日,華盛頓郵報大篇幅報道,儘管張安樂否認他運用自己的影響力從事犯罪活動,但郵報引述中共公安的話說,張安樂仍繼續在勒索保護費,去年張安樂曾試圖壟斷大陸台商的賣米業,在公安的阻止下才未成功。

華盛頓郵報的報道是真的嗎?張安樂在大陸是一個什麼角色,是守法台商呢還是繼續從事不法活動呢?

2008年11月,中國海協會會長陳雲林來台,在下榻的晶華飯店遭抗議群眾包圍。現場出現一批不明人士聲稱保護陳雲林會長,接近抗議民眾。現場氣氛緊張,張安樂事後坦承是他本人指使。

張安樂與大陸政府的關係是怎樣的,這件事情的背後的驅動力和影響如何?

我們再來回想一下楊錦麟的訪談,我說兩件事:

第一件事,張安樂說自己十幾歲的時候「捅了憲兵」並因此入獄。那麼,那個憲兵死了嗎?我看到有文章說這段往事,說他「殺傷」了憲兵,到底是殺還是傷?張安樂是殺人者嗎?如果是,那麼他怎麼逃過了刑罰的?

第二件事,張安樂說自己在江南案中的舉動,可能對台灣的政治轉型有促進作用,促進蔣經國下決心不讓後輩接班。而主持人恭維說他算是改變了歷史的人。那麼,台灣人怎麼看?在這件事的前後,或者再擴大一下,從他第一次上報紙到現在,台灣人眼中張安樂的形象,經歷了怎樣的變遷呢?他們認為張安樂是誰呢?

還有,我記得 http://www.zhihu.com/people/28bb2b6ff09a5072198351434ab2efff曾經在答案中提到過自己對台灣黑道的看法。那麼他眼中的張安樂是誰呢?事實上我邀請了他,如果他來答題,你確定他說的話會跟維基百科一樣嗎?當然他可能什麼都不會說。

以上這些問題,你能在維基百科和百度找到嗎?恐怕不容易吧。那麼,你還認為這個問題不要到知乎來問嗎?

OK,我知道你要說什麼——「這些問題和張安樂是誰有關嗎」?

有沒有關係,要看語境。

關於提問和回答,有兩種語境,第一種是一加一等於幾?答曰二。第二種是哦,這個要從算數的公理系統講起云云。這兩種語境的區別在於舉一反三借題發揮的聯想力,第一種的聯想力停止於粗糙的直覺和功利,而第二種語境顯然是精緻和趣味乃至創新的溫床。但是坦白講,知乎正在從第二種語境快速墮落至第一種。常常有人說知乎越來越粗糙無趣,之所以這樣恰恰不是因為多了不該問的問題,而是因為多了缺乏聯想能力,只會讓人去百度的人。

讓我們來繼續這個話題,我還有兩件事要說。

第一件事是,讓我們相信市場和法制。我發現知乎有某種潔癖思潮,認為通過某種道德要求,能達到提高知乎內容水平的目的。很不幸,這是錯的,至少是和知乎的初衷背道而馳的。為什麼知乎沒有白名單的審查?為什麼設計了基於投票和關注的萃取和傳播模式?因為他們相信通過大量用戶的判斷,可以從海量內容中挑選出優質內容,並且內容越多,用戶越多,這種效果就越明顯。

我也相信。

想讓人創造奇蹟,先給人自由。什麼是好內容,交給用戶來判斷,什麼是壞內容,交給知乎版規來判斷,而不是持有某種既定的道德觀,認為自己可以判斷出什麼是好問題,繼而認為只有好問題才能夠出現在知乎。就算問題真的分好壞,沒有海量的所謂壞問題,也不會產生好問題。知乎如果想偏執的追求質量,那太簡單了,全站每天只允許一個提問,由編輯和專家顧問層層討論審核,那知乎一定只有好問題。可是那樣的網站,你愛上嗎?

我想說的第二件事,是對@陳浩 觀點的回應。我發現在大家關於伸手黨的批判中,隱含了一個假設,即任何人都是伸手黨,如果你不是,你要證明這一點。我是不太理解,為什麼要以這種有罪退定看待別人呢?難道不寫問題說明,就是沒思考沒檢索?我問張安樂是誰,一定要補充說明我已經查閱了維基百科,這樣的心態坦白說我認為不太陽光。站在我的角度,如果提問人什麼都沒說,我會假定他已經查閱過維基百科。另一方面,作為提問者,我也不贊成急於澄清自己已經知其一,只想知其二,我更贊成先把自己清空,留足空間,交給回答者來完整闡述。

關於問答抑或社交,相比於@陳浩 對純潔性的追求,我更願意取一個中間狀態,把每一個問題看成一個沙龍聚會。問題本身是一個引子,答者的回答可以是事實,也可以是觀點。有人評論說我不該因為別人沒幫我而生氣,說心裡話,我提問真的不是想讓你幫我,我就算不知道張安樂是誰也不會有什麼區別。我只是引出一個話題,給大家一個說話的契機,話題可能好也可能不好,沒辦法水平有高下嘛,但還是那句話:

海量的我,是知乎日報之母。


因為我很不明白 百度一下 幾分鐘就能搞定的東西 要來知乎等上十幾天二十幾天才有答案的人到底是怎麼想的~~~~我有個問題已經等了大半年了還沒人回答~~~


(嗯,寫完的時候才猛然發現好像文不對題了,慎入吧!)
如果我在知乎提了一個問題,而它的弱智程度僥倖逃脫了知乎用戶規範的審查,那麼它就會靜靜地存在於這個問題所屬話題的頁面下,只是靜靜地存在,因為我的水平有限關注我的人少,所以除了我邀請回答的那些知乎用戶外,它的存在不會驚擾任何人,就那麼靜靜地存在著,等著有一天會有一個有興趣有能力的用戶發現,並解決它。
或許在它存在的時候(如果沒人刪的話,不出意外它會一直存在),有部分用戶不經意的瀏覽過了這個問題,猛然發現這個問題他們已經在其它網站上看過,並且有人給出了令他們認同的答案,所以出於維護知乎環境的正義感,他們毅然舉報了這個問題 ,以一個我不知道的理由,並且其中的一部分在我的問題下面給出了伸手黨之類的評論,並「熱心」地告訴我:在某某網站你的這個問題已經被人問過了,而且有了回答,請你回去查這個網站吧,不要再浪費知乎用戶的流量了。(大概的意思應該就是這些了)
但是我說明一下,就知乎目前的影響力,一個急於想知道一個其它網站可以搜到的答案的題主,是不會在第一時間想到知乎的,(因為知乎的存在時間和答案性質決定了這種情況,除非之前曾瀏覽過這一類似問題)我們的第一反應是在一些大家熟知的搜索引擎上搜索我們想知道的答案。
確是那些搜索引擎上的問題和答案相對很完全了。部分用戶們認為這很完全了,很好了。但是某些時候,我在某些方面的智商不太夠用時,我會對部分答案很費解,我希望會有一個更加詳細而不同的解釋,所以我來知乎了,我提出了一個對部分知乎用戶而言很弱智,對我而言確實很需要的問題,我只希望這個問題會得到解決,我不會希望有太多人的關注它,因為它只是一個在那些搜索引擎上已經存在的問題,我需要的只是一個答案能讓我覺得:恩,好像就是這樣,我明白了。
如果我提了這樣一個問題,這就是我真實的想法,如果在某日您真的看得不順眼了,在下面的評論里罵我吧,因為我不在乎你的謾罵,那些對我沒有任何意義,我也不會與你爭吵,因為我的嘴太笨,只會自取其辱,但我不希望你舉報我的問題,因為它只是靜靜的在那裡存在著,如果沒有大量用戶關注的話,它應該不會第二次浪費你的流量,而我確實想知道那個不同而又令我信服的答案。
來知乎時間尚短,沒有經歷過老用戶們存在過的精英時期,所以,嗯,你們當個頁面刷過去吧。


為了讓知乎有更多的獨特的原創的內容,


這種問題也分情況。

問題描述一點沒有的,自己都沒有嘗試去想,嘗試去搜的,可見對這問題的熱情也就那麼回事,拍頭上腦提的問題,我回答了說不定他看到有人回答的提醒直接一點忽略就白白了呢,為什麼還要待見。

有問題描述有過程的,因為使用不熟練沒通過搜索引擎找到答案是有可能的,有空有能力的話就寫點答案。


我覺得應該從另一個方面理解這種現象。
這種說法也並不完全是秀優越感,知乎並不是一個特別專業的論壇,它各方面都有所涉及,但各方面都不如專業論壇,無論什麼話題都只是個科普性質,博而不精。
所以,說這個話的場景未必都是針對一些無聊問題,有些太過專業的問題也同樣不適合在知乎問,還不如去專業論壇,一方面人以群分,那裡能夠解決某種特定問題的人更多,密度更大,解決的也更好。另一方面,就算是從知名論壇來的專業大牛,我想也很難會把知乎當作自己貢獻專業內容的首發論壇吧。
另外,除了大V們,誰都在知乎上體驗過那種提個問題等幾個月了還是1關注0回答的事情吧?兩相對比,還是去專業論壇更有性價比吧?
所以呢,從某種意義上說,知乎根本就是個讓人秀優越的地方,而不是個解決問題的地方,因為物以稀為貴,別的專業論壇里沒混出頭的,跑到知乎上就是大牛了。當然,可能那些特專業的論壇也不是一般人能進去的,比如黑客論壇,所以知乎也不能說全無價值。


這是對的。

你這個問題根據一定的修改就能在百度上找到答案,而且這種問題一般是有正確回答的(被噴的一定是這種問題)。那你憑什麼要讓答題的人對你的愚蠢付出時間和精力呢,那你憑什麼因為你的愚蠢浪費別人的流量。而且這種問題會嚴重拉低知乎的水準,降低真正原因答題的人的積極性。知乎如今的論壇化就是這麼引起的。有點激動,語無倫次。

以後,對於以上這種問題,我希望看到的第一個回答就是 請百度

不針對題主


因為提問的基本原則之一就是不要浪費自己與別人的生命。


擦,上次有人問個問題(我就不說什麼問題了),然後我就說了,隨便百度一下就知道答案了,沒必要來這問,居然回復我這麼一句話:這裡不就是提問的嗎?
我之前一直有一個口號,沒有傻問題,只有傻答案。現在我決定收回這句話。
PS:順便說下,最近舉報問題已經舉報N多了,你們在正確的地方做了錯誤的事,不要怪我。
上次居然還有人求種子,我都F了。


其實知乎是社交網站吧?退一步說,就算是提問的,也得提的有誠意一些吧??再退一步說,提這些沒有誠意的問題,會導致大量的沒有誠意的答案,這才是重點啊。


這個。。。你覺得無意義的問題不要關注不要評論不要回答就完了。。。
你覺得問題傻逼不要跳出來說,默默往下拉不就行了。。
最後,這些問題也沉了。。


貴為知乎用戶的優越感

多半持這些觀點的人也並不是能夠產生優質內容的知乎用戶。


說個有點跑題的題外話——人的一大特點就是好了傷疤忘了疼。
每個人都是從小白成長過來的。當他是小白是,什麼百度谷歌的答案,沒有任何意義,因為他沒有相關基礎知識和起碼的判斷力。這是需要的只有一個,就是他認可的人或機構給出建議。
我想,小白能開知乎提問,說明是對知乎及大家的一種認可。
再回到開始說得,人是很健忘的。比如你仔細回憶下你經歷過的最痛苦的事,你會發展很多細節和當時的感覺,不是模糊的就是空白的,只記住了個「這是我經歷過的最痛苦的事」的結果。
當小白成長為非小白後,他對他在小白時的經歷也會變成模糊或殘缺,同時他想成長,而時間精力又有限,於是乎就有了題主說得現象。
不知道有沒有解決方案,但我想我能做到的,一是儘力去回答,也算是對自己的一種檢驗。二,如果一個問題真的很不屑,心裡嘮叨幾句,然後關了網頁,完全沒必要去回復然後刷存在感。


這樣給出回答自然也是不好的
有很多人把回答問題當成問題評論
「坐等大神來答」
「我是來看熱鬧的,求摺疊」
「這種問題也到知乎來問?」
「題主一定是猴子請來的」
「同問,求解答」
「blah,blah,我和題主遇到的境況不一樣,怎麼辦」
「已舉報!問題無意義」

這樣的回答真的是很礙眼,有觀點與我所想相斥的答案我依舊認為是好答案,但是這種不負責任的無聊的答案卻是我所憎惡噁心的。

然而有些問題自然也是不適合在知乎上問答
比如說直接問某道作業題,給個圖問視頻出處,給了論題幫忙寫論文的等等
不待見不代表他不可以有,知乎是個分享知識的平台而不是個獲取知識的平台,有些人總抱著獲取卻從不分享這當然是令人鄙夷的。

不合適的問題,點個舉報就行了
不必要用更不合適的回答來塗染


推薦閱讀:

你如何看待知乎上的神回復現象?
知乎有哪些活躍用戶是該領域的一流人物?
為什麼知乎用戶的「level」普遍較高?
知乎允許用戶在提問、回答和評論中使用繁體字是否違法?
如何評價知乎最新開發的「值乎」功能?

TAG:知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