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馬自達 3 和 6 外形性能油耗安全,各方面都不錯。這樣的馬自達離汽車品牌第一集團的距離為什麼還是挺大?

真心覺得Atenza和Axela的這個所謂「魄動」很漂亮,然後什麼創馳藍天技術也很牛逼。然後運動性本來就是馬自達的基因之類的話。能把這麼牛逼的東西集合在一起的馬自達,為什麼還是一個跟豐田、通用、大眾等第一集團比差距不小的牌子?在日系中,也排在本田日產之後。

這裡的第一集團主要還是指市場。為什麼同價位的車中,馬3和6並沒有達到前幾名?

最好更多的說明一下,這個問題在國內這個環境下的情況。

這裡我們暫時不要討論中日問題,也不談豪華車。

謝謝!


這個回答是主要針對樓上呂布同學說的二流品牌,實在看不下去才想說說的。

關於Mazda品牌和創馳藍天

Mazda的確是個不大的品牌,窩在日本的大農村廣島。

在日本國內處於第二陣營,和三菱,斯巴魯窩在一起,但並不代表它是有些黑子說的廉價品牌。

不管是拿到勒芒冠軍的787B,還是最暢銷的平民小跑MX-5,或者經典轉子神器RX-7...

Mazda的工程師絕對是一群值得尊敬的倔老頭...至少黑子們,你們沒資格嘲笑這個品牌...

而關於SKYACTIV,給大家下面一段話

當世界說,要麼混動,要麼渦輪的時候,Mazda默默地刷新了自吸的燃效記錄,把賽用壓縮比帶到了民用

當世界說,要麼CVT,要麼雙離合,Mazda默默地搗鼓出一台比雙離合換檔還快,比CVT更加直感,1-6速全域鎖止的變速神器

當世界說,日本車就是便宜和耐用的代名詞,Mazda的魂動造型默默地混在一堆超跑里,拿了2年世界車型設計大獎三甲...

突破,不僅僅是打破,不滿足於現狀,耐得住堅持的寂寞,才能創造新的價值能力,才能贏得尊重


這個問題很難回答,因為不同地區看同一牌子的目光肯定是不同的。

舉個例子,馬自達不是在所有地區都是二流牌子,在澳大利亞就是best-selling的牌子。去年馬自達CX-5是澳大利亞所有SUV銷量冠軍;馬2是同級別銷量冠軍;馬3是同級別第二,所有車總量第二(第一都是卡羅拉,銷量差距3%,11-12年馬3都是年度冠軍,馬3即將換代多少影響銷量);馬6是同級別第二(第一是萬年凱美瑞,但是凱美瑞因為是澳洲本土產所以有很多計程車,公司車,政府車等fleet,馬自達沒,第二的馬六隻有第一的凱美瑞銷量的31%)。 馬自達總銷量只比霍頓少10%,名列第三(第一豐田僅比2,3加起來少1000輛車……),而且要知道馬自達車型本身就比上述兩個少,上述兩個還都有澳洲本土工廠,有一定的扶植。2013年澳大利亞顧客服務指數(CSI)的售後調查把馬自達評為第一(威武墊底)。所以說至少在澳大利亞,馬自達就是一個很好的品牌。

再說價格,澳大利亞CX-5是27,880-49,420澳元,RAV4是28,490-48,990澳元,途觀是28,490-42,990澳元。CR-V是27,490-45,340澳元。可以看出CX-5一點都不便宜,甚至更貴,銷量還能第一。可是到了國內就萎了。

然後是新馬六(Atenza)(以下非支出的皆為四缸汽油轎車版),澳洲是33,460-46,810澳元(柴油,旅行更貴),凱美瑞是30,490-39,990(混動41,490),2.4雅閣是31,490-41,490,帕薩特轎車是38,990(1.8T),44,490(2.0TDI)。

以上都是澳洲的情況,到了美國馬自達還是比兩田稍微便宜些,不過沒有國內CX-5差不多配置直接比CR-V便宜2萬這麼厲害。

在國內,很不幸的是馬自達只能算二流牌子。明明海外定價和兩田差不多,憑什麼在國內就是定價要比兩田低,優惠要比兩田大才活得下去?。有個很大的原因是中國的用車環境,馬自達崇尚駕駛樂趣,追求動感,但是在國內,消費主流人群並非在乎駕駛樂趣的這類人。舉個例子,在澳洲,經常能看到老頭老太開個GTi,國內可能么?澳洲人均車輛擁有量大,所以他們可以不在乎後排空間啊什麼的。但是國內多少會為了家人或者商用等等,在乎空間。中國因為人均車輛少,很多人買車希望能兼顧多種用途,所以像帕薩特,邁騰,凱美瑞,雅閣,天籟,君越等車的確非常受歡迎。馬自達的造型又不是特別適合中國的經商之道。開個馬6去接人?想想就不大好吧。而且不得不說的是,在混動這一代車型出來前,馬自達的舒適的確很差,我在國內開2.3 馬六轎跑,澳洲開2.3T CX-7,身邊有2.0馬三,沒一輛能說得上舒適的。追求動感只能一條路走到死,很不幸的是這條路在中國不大好走。但是換路線?試想馬自達重新推出馬9(原來929定位),走商務行政路線。一個沒有馬自達精神的馬自達,會有多少人買單?

說到口碑,正好下面評論有人提到,編輯過來:

就目前國內現狀來說,因為汽車數量暴漲,車輛平均年齡低,很多人也沒接觸過多少車,所以多少會有一種先入為主的觀念。這種時候的口碑其實本身並不可靠。

口碑這東西是個長期積累的東西,而且積累口碑主要就是靠產品質量和二手殘值,帶給車主一種長期的穩定的感受,而非一些高科技產品。高科技產品畢竟現在是高科技,十年後就不是了。十年前大眾銷量不怎麼樣,可沒多少口碑可言。大眾起勢主要是靠產品和宣傳。老速騰當年上市的時候是非常不錯的產品,再往後TSI+DSG的組合,拋開可靠性不談的確也是非常不錯的動力組合。然後配以各種宣傳,口碑就上去了。但這個口碑其實並非長期積累的口碑。大眾的口碑應該在五年前就到達頂峰了,但是只有因為一些質量問題,口碑一直在下降,粉轉黑的估摸著是各種品牌里比例最多的了吧。但為什麼大眾銷量現在能夠說獨佔鰲頭?宣傳依然做得好。前幾個月發條關於車的微博都會有機器人回帖說什麼不要買日系,沒錢買自主,有錢買德國車,然後貼個SVW的天貓鏈接。

馬自達其實口碑一直都還行,就目前來說我沒見過多少粉轉黑的,而且因為銷量小所以水軍等等反而不大把馬自達作為目標。汽車之家的新聞,無論大眾還是兩田,下面評論都是一片血雨腥風,反而馬自達下面的評論還行,算是日系中比較少受攻擊的了。馬自達主要問題就是產品和宣傳都不到位。產品本身還行,但是進入中國的步伐永遠慢一拍到兩拍,宣傳也是各種爛。外加還是觀念問題,國內覺得馬自達就是年輕人開的。40歲買朗逸挺正常的,但是40歲買馬三似乎就不大正常了吧。所以我見過很多年輕買馬自達的,換車時候雖然覺得這車是不錯,但是因為年齡增長,工作需求,最後換了看起來更加成熟的車,或者因為錢多了,換了豪華品牌。但是在國外,無論多大年齡開馬自達都正常。舉個例子,Gti,EVO這種車,國內很少見到中年人以上年齡的開,但是在澳洲我經常看到老頭老太開個GTI,或者十代EVO這種。這就是對車的觀念差距。

其實最後這點才最關鍵,在國內討論一輛日系車的銷量問題,中日問題是永遠永遠繞不過去的一道坎。

2013年澳大利亞銷量:New Car Sales Figures 2013 Total

CSI:Mazda tops Australian after-sales satisfaction study, Volkswagen last again


補充一下:

我認為馬自達在國內市場不成功很大原因是因為合資公司的股權比例問題.

1."一汽轎車馬自達"一直是以馬自達技術轉讓,一汽轎車生產的方式存在的.馬自達是不願意在這個平台上投放最新款的產品的,因為既得不到應有的利益,也存在技術流失的問題.

2."長安福特馬自達"中馬自達占股只有15%,同樣的問題,引入產品得不到應有的利益,產量還受到福特方面的牽制.

3.最新成立的"長安馬自達"是以50:50的股權比例合資的,所以我們看到了最新款的CX-5很快就實現了國產,接下來新款的MAZDA3也會很快引入國產.

所以能夠看到正是因為合資股權結構的問題導致了馬自達錯過了中國汽車行業飛速發展的10年,不過隨著"長安馬自達"的成立,相信馬自達能夠藉助這個平台實現銷量的大幅增長


謝邀。匿了。

哪方面的差距?技術,設計,還是市場?

我不太明確提問者的前提,所說的「第一集團」到底是銷量還是其他什麼?如果提問者認為Mazda是和Toyota,GM,VW差距不小的牌子,那麼BMW如何?一年的銷量也不過是他們的四分之一罷了。

可以簡單粗暴地把非奢侈汽車品牌分為三類:

  • 做中庸的、滿足用戶日常剛需的車,賺錢。

  • 做中庸的、滿足用戶日常剛需的車,賺錢;做一些有性格的車,提高品牌價值,賺錢賺名。

  • 做有性格的、滿足用戶日常剛需的、同時還能滿足用戶某些方面額外需求的車,賺錢賺名。

絕大部分非奢侈汽車品牌都屬於第一類,從第一類起家,做大做強後,拼了命地向第二類靠攏;

成功轉型為第二類的,都成為了行業巨頭。

第三類的共同特點是在技術、設計、文化等某些方面有其建樹,無論市場賣的好與不好,他們都有一票愛的死去活來的死忠;

第三類做到極致的,也會成為比肩第二類的巨頭。但是更多的,是在第二類品牌集團的壓榨下,不溫不火的活著或者死去。你收購來我賣過去,品牌可以死,技術不能丟。

第一類的典型如Hyundai,向第二類的轉型一直沒什麼進展;

第二類的典型如Toyota,VW,GM,Ford,PSA等等,都是巨頭;

第三類的領軍品牌是BMW。類似的還有Volvo,Saab,Subaru,Opel等等。

Mazda正是第三類的一員。

比銷量,讓他跟第二類的那些比?12年的轎車銷售數據是1097661,正好是排名第一的VW的1/8左右,排名全球第16,其實已經很不錯了。要知道,BMW才是2065216,排第13;

比品牌?在有些車迷心裡,Mazda不比豐田、通用、大眾那些品牌差。

Update:

汽車產業是現代工業中產業鏈最複雜、最龐大的產業,一個品牌的成功與否與經濟背景、科研能力、政策扶持、資源能源、銷售物流、售後產業鏈建設等等都是分不開的。

所以,上面的分類只是拿出最鮮明的特質進行分類,是簡單而粗暴的,便於理解,可能並不科學。

誰不想自己的產品獨特?誰不想自己的品牌文化席捲全球?誰不想自己的產品賣的又貴又多,名利雙收?

Mazda不僅不是沒有明顯短板,而且有著鮮明的短板:

她不是無活塞技術的首創者,但是她改良了Wankel Engine,全力研究和推廣,燒錢無數。誠然,如今在很多人眼中,轉子引擎=Mazda,這是汽車界一面鮮明的旗幟。可是呢?由於能耗高,Mazda在石油危機時代幾近破產。(短板一:技術追求高,且小眾,投入產出比低)

Mazda曾經玩過多品牌戰略,失敗。(短板二:市場能力與Toyota那種大佬相比還不夠檔次)

近些年來,Mazda先是以操控和造型打開市場,又用環保技術使品牌更上一層樓,目前來看,應該算是走在康庄大道上吧。

有沒有誰是從第三類起家做到第二類的?

有。她的名字叫Honda。

------------------------------------------------------------------------------------------------------------------

題主修改了問題,這下就明朗了。因為,馬自達在國內根本就不弱。前有「新三樣」中的凱越、伊蘭特、福美來三分A級車天下,後有「馬6」這塊金字招牌在B級車獨樹一幟,建立了自己的用戶群。

也就是說,問題基本不成立。因為馬自達品牌雖弱,但是旗下兩款車型在同級中並不弱勢。

這個提問的時間點剛好卡在馬自達在國內青黃不接的時期。老馬6和馬3還在賣,但已經沒有了當年的風采,而對手早已換代,有的甚至換代兩三次了。

Atenza賣的不好,是因為他現在還是進口版。而Axela根本就沒有上市(感謝 @施竣皓 指正)。

14年國產上市以後,只要運作得當,定會大殺四方。


作為馬自達的一名員工,我是真的很想吐槽:首先他們完全有實力把品牌做大最強,只是馬自達的人一股腦的熱愛鑽研,根本就不想把公司發展成多大的規模,賺錢不是他們的目的,從廣島一個小村子成長起來的企業,脫離不了保守的本質,對他們來說,只有技術領先,才不怕被市場大浪打垮。固執的性格

其次馬自達跟豐田、本田的市場定位不同,就目前我們大陸市場,馬自達一直定位25-35的青年人群,所以不論外形還是技術都符合年輕人的口味(當然那是馬自達自己認為的,其實我覺得市場調研做的還不是很到位)

再者馬自達進軍中國較大眾短了很多年,十幾二十年前幾乎人人都認得桑塔納,但馬自達僅僅停留在三輪車,當然它真的是做三輪車起家的。

其實大家了解到的馬自達銷量不算好也僅僅是從中國市場看到的,歐洲澳洲馬自達銷量一直領先,畢竟不同地域人的觀念不同口味不同,中國人喜歡大車嘛。但我相信隨著城市發展的加速,輕巧型的車市場會越來越好,誰知道再過二十年大家的審美觀會變成什麼樣呢~

附一段自己對馬自達的總結:我就是小企業,我就是不走量,我就是走個性,我就是定位小,我就是不降價,我不想發財,劍走偏鋒才是我的菜。我就是我,我為自己代言~


1 因為 Atenza 和 Axela還沒上市啊

2 在中國這個大市場有兩大相輔相成失敗 ---- 兩代同堂+命名失敗

馬6/馬6睿翼 馬3/馬3星騁

我就問一句,有多少人能把「騁」字讀音念對?有念「星聘」的,有念「星馳」的,有念「星啥」的。

一個新款車上市,品牌名稱都無法傳播,不懂車的以為一款舊馬3拉皮賣了n年,懂一點的念不對名字,囧啊。

------------------------------------

然後是馬6, 馬6 / 馬6轎跑 / 睿翼 / 睿翼轎跑 4款車真是讓人傻傻分不清楚啊

首先給大部分人的感覺 馬6 和睿翼沒什麼區別,發動機一樣,底盤一樣,內飾也都很醜,就換了個殼(少數「懂車」的都這麼傳播,其實是不一樣的哦,睿翼2.5很強的,外形也很帥,後懸掛還加了橫向穩定桿,過彎更牛X)

大眾眼中:

馬6轎跑 = 馬6拉皮

睿翼 = 馬6拉皮

睿翼轎跑 = 睿翼拉皮 = 馬6拉皮2

里子都TM一樣,換殼拉皮賣4款車,4個價格區間,搞毛啊,吭誰呢?

既然只是皮的區別,幹嘛枉花20來萬?必然是買福克斯價格的馬6了,由此也拉低了自己(本身後排空間也小,就像A級車)

可是現在都2014年了,不是每個人都願意買10年前的老款車啊。

睿翼雖然名字比星騁起得好那麼一點點,但是仍然不夠朗朗上口,加上一汽「順勢而為」為了銷量主推老馬6,同時也把馬六平台榨取到極致。。。(奔騰B70、X80等)

小翼只得含恨而死啊,淪為國內市場上賣的最差的B級車。

整體營銷大大的失敗!

馬6 馬3兩款車賣的那麼火爆,可是新款一上,立刻冷了,真是世間少有,營銷坑了馬自達。

======================

雖然長馬資本重組了,但 Axela 能否賣得好,命名仍然是至關重要,希望不要再有電影明星攪局!

說實話Atenza Axela這樣的英文名對於中國人也夠難念了 =。=

Atenza我看前途仍然渺茫,外形巨帥,內飾巨丑,反差巨大,那個山寨屏看著都想吐,中控看起來還不如睿翼。可是放到CX-5上說實話看起來還不是那麼渣,可這是為什麼呢。。也許只是趕工出來的吧,重新設計後的Axela的中控才是最棒的!


我和另外一個喜歡車的朋友討論過

阿特姿好看不?

好看

發動機牛逼不?

牛逼!

買得起不?

買得起!

那買嗎?

不買

我那個朋友今年30多歲

懂車,喜歡車,自己能修車

他說,要是我25歲,我肯定買阿特姿,我要是22歲,我肯定買昂可塞拉!關鍵是我已經30多了……

不過當年25歲的時候也買不起阿特姿

我覺得阿特姿是好車,但是尷尬在於,買得起它的,看不上他,或者不適合他。適合他的吧,除了父母支持,也買不起他。真真正的富二代也不會買它。

很尷尬


從你打錯魂動倆字就已經讓俺感覺到它們的營銷還是不夠深入人心啊…


外觀性能油耗安全不錯 我沒意見。

然後就不考慮空間了?不考慮內飾了?不考慮價格了?


馬自達剛上市的時候創馳藍天使被營銷廣為宣傳的口號,當時還去了他們的發布會,還請了幾個明星助陣。但是後續宣傳乏力,屬於那種一炮而響但後面就沒有了的狀況。馬自達的發動機和制動都非常不錯,但是外形太時尚可能也是它銷量一直無法直衝的原因,畢竟20萬~30萬的售價讓年輕人生畏,能出得起20萬~30萬的人卻肯定不可能開這麼新銳的車。


馬自達客觀的說造的車子都挺不錯的,藍馳技術做的很驚艷,底盤結構也很棒,不管是老馬6,還是睿翼,操控都很好。單從造車上來說,馬自達完全可以昂首挺胸。但是車子不是說做的好就可以的,營銷,管理,產品線,供應鏈,對客戶需求的認知等等,馬自達還是挺弱的。對馬自達的研究不多,只想說3點,你當時馬6買20多萬,意氣奮發,後來怎麼就買10多萬了,你讓老車主怎麼活。你搞個睿翼就好了,幹什麼叫馬6 睿翼,明明是換代車,還怎麼搞的像拉皮了似的。明明是好車,你大大咧咧做營銷不就得了,還找槍手寫一些軟文,看著就感覺沒底氣。

好好的車子,自己把自己弄殘了


銷量又不代表實力。不過馬自達確實是挺小的就是了

現身說法吧,買過一輛mazda 6,日本原廠,開了一年沒出毛病。省油內飾不錯。配置該有的都有不該有的都沒有。

上個月高速出事,100公里正面撞擊違章車輛。氣囊全出。駕駛員,副駕駛,副駕駛後排無事,駕駛員後排重傷,一個半月治療後出院,希望沒有後遺症。車報廢。

iihs測試是40mph,我這邊撞的速度是65mph。我和我老婆都挺感謝這輛車的。要不是有事故陰影和家裡人反對(對日車的偏見吧),還有mazda沒有大型suv(cx9碰撞成績墊底,不考慮),還準備再買一輛他們家的車的。


馬自達從一開始就算個小眾品牌裡面的大眾,產品線不夠豐富。像mx-5這種銷量爆好的車型,在大眾眼裡也只能算小眾。創馳藍天和全新牛逼的設計團隊都是近幾年的事情,汽車行業,畢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太運動,太年輕,太小眾,都是我買馬自達的原因。


以下只涉及中國市場:

資本問題,馬自達在中國的合資夥伴是一汽和長安,這裡涉及到馬自達對中國市場的關注以及一汽長安對馬自達的重視程度的問題,由於定位問題(下面會講到),馬自達對中國市場本身不像VW或者豐田那樣重視,跟新換代太慢,加之一汽長安對馬自達也不是很在乎(參見福克斯和馬三的銷量差別,馬三和福克斯可謂是兄弟車,但是由於長安的偏袒,導致了銷量的巨大差距),市場營銷投入很少,導致了如今叫好不叫座的情況。

中國市場問題,支撐中國車市銷量主要還是靠中國普通家庭的第一次購車,此時對汽車的需求就是成本低,空間大,質量穩定。這些對於馬自達來說,都不是太突出,很容易被其他車型比下去,而其所擅長的運動和設計,由於受眾小,換代慢,導致了銷售業績不溫不火。不過在AB級車運動細分市場中,馬自達算混的不錯的了,下面還有三菱墊底。


從銷量上看,馬自達的排位的確略有靠後,無論是總體銷量還是分級別市場銷量(12至13年連續十幾個月同比負增長,恢復程度比豐田本田都要差)。從質量和技術來說,肯定有它的過人之處,但從營銷上看,確實不敢恭維,比本田還爛T^T

看看現在馬六三代(一說兩代)同堂加起來月銷不過一萬台就能感受到了(跨級別對比例子:福克斯三代同堂月銷超過3萬台),我都感到心酸

簡單點說,馬自達由於進入時間,投入預算,本土化營銷策略,產品中長期規劃等方面的劣勢,在中國的品牌溢價遠遠低於大眾通用福特兩田,這才是致命傷,中國人普遍還是更看重品牌。

說句老實話,真正懂車的人在知乎相對少,比較多的都是受洗腦的大眾粉和還保持原始安全觀的童鞋~

PS:以上包括一汽馬自達和長安馬自達。


營銷噱頭永遠是營銷噱頭

你說馬自達技術好 難道別人的差?

以所謂的技術佔領市場你覺得可行?

普通用戶才不會管這些

小眾用戶又難以支撐這麼大的份額

馬自達已經算不錯的了 一直是日系二流的領頭羊 ls的什麼又扯到技術神馬的 請仔細看看 日系廠商的發展過程 及這些年的銷量 就明白了 賣不出去都是扯淡 沒錢能幹什麼

馬自達不光在國內賣的差 其他地區也一樣 北美 東南亞 中東 日本這幾個主要日系銷售地 馬自達都做的一塌糊度

某些人整天扯到澳洲我也呵呵了 說難聽點澳洲連美國比較大的一個州銷量都趕不上 為何只講第一卻從不講產量

另外 某些人覺得bmw和馬自達是一個級別車廠 估計你的馬6是50w買的吧


我買的是馬自達5,因為沒有其他的選擇……進口不到20W,7座,內飾沒毒氣。


長安坑隊友坑的不輕


長安坑隊友坑的不輕


推薦閱讀:

發動機如何把最大扭矩設定在某一固定轉速或某一區間?哪些參數決定最大扭矩對應的發動機轉速?
汽車的啟停系統是否會對汽車發動機造成傷害?
中國國產車的發動機是自主研發的嗎?使用日本發動機的比重大嗎?
各汽車品牌的靈魂車型是什麼?為什麼?
汽車 ESP 的原理是什麼?

TAG:汽車 | 馬自達 | 汽車品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