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粵語區會說粵語的小孩越來越少了?
尤其是00後
本人廣州七零年代末出生,父母均有粵語背景(父親歸僑,祖籍佛山南海,母親祖籍陽江但在廣州出生長大),所以也可以算是廣州土著,從小說的是粵語,準確地說,是 廣府話。
那時候的廣州,雖然已經是改革開放後,但外來人口融入本地的程度遠遠不如現在,除了一些軍區子弟學校或鐵路子弟學校外,大部分生源都是本地人,至少也是廣東人,老師也大部分是廣東人,這個語言環境下,哪怕外省來的孩子也會很快學會聽說粵語了。正式強行推普如果沒記錯應該是95年左右,老師們上課之前都是先說一句抱歉,我普通話說得不好,然後勉強用坎坷崎嶇的煲冬瓜(普通話)授課,這20年來外地移民越來越多,加上推普的努力,變成如今的情況就不奇怪了。
總結下來我覺得大概是這麼幾個原因吧
1。推普,這個必然是主要原因,我父輩那一代的廣州人,如果沒怎麼受過教育的,大部分普通話說得很爛,聽不懂普通話的大有人在。強行推普創造了普通話的環境,粵語生存空間被擠壓。
2.外來移民的增多,尤其是有話語權的移民的增多,他們的後代進入了日常交流圈,學校里普通話母語的孩子越來越多,自然不會被孤立和單向同化,形成交流。
3.香港文化的失勢,讓粵語的影響力下降,另外哪怕是從小看TVB長大的廣州90後,其實說的大部分也是港式的粵語,老廣州的市井方言痕迹也越來越少。
4.互聯網的興起,讓全國的方言和文化得到了廣泛的交流,大家的語言環境已經不像過去那樣封閉了。
5.廣州本地文化的保護未受重視。在我上中學時,還有專門的一學期的課程叫「廣州地理」,主要講授廣州本地的傳統風俗和文化,雖然只是泛泛而談,但至少讓學生們有一些概念和認識。語言和傳統文化是一體的,脫離了本地文化的支撐,單純淪為交流工具的語言勢必單薄而蒼白。而在房地產開發和市政建設中,有傳統特色的部分被大量摧毀,然後是不倫不類的帶利益相關的胡亂重建,傳統粵文化的空間被進一步壓縮。
6.廣州本來就處於一個尷尬的位置,改革開放後,由於母語的原因,始終難以融合進普通話為主的主流文化中,而粵語文化的發展影響力大大不如香港,只能做香港文化的消費者和傳播者,自身發展也受到了政策的限制,加之風氣重商輕文,一直沒有多少優秀的粵語文化作品(電影,歌曲,小說等)支撐粵語文化的獨特性和豐富性,光是靠打雞血的民眾唱粵語歌捍衛粵語,起不到什麼作用,僅限於民間交流的方言始終難以建立文化話語權。
在目前的不利環境下,真正的撐粵語的方式是創作出優秀的,具備影響力的粵語特色文藝作品,如果有金宇澄的滬語特色小說《繁花》那麼優秀的粵語作品,粵語的生命力還真不愁,粵語在內地的影響力主要靠的是香港的電影和歌曲,廣東的廣府地區所起的作用很有限。這個絕對不是靠喊幾句口號,小團體自娛自樂能做到的,如果為了彰顯獨特性而和普通話文化環境形成對抗就更是狹隘和沒文化的表現。
不是說什麼,就知乎這麼個普通話通用的環境,有人一上來通篇就是粵語,這種做法就挺那啥的,和看到香港電影里幾句粵語粗口就嚷嚷「粵語博大精深」一樣,都對提升粵語地位無益。一個孩子出現了問題,是家庭、學校教育和社會風氣一起影響的。我是廣東人,90後,母語是粵語,家裡是在廣東清遠,家裡的長輩都會說客家話和白話,不過我從小到大家裡人都是跟我講白話,所以對於客家話長期處於會聽不會說的狀態。我小時候跟廣東地區很多其他同齡人一樣是看翡翠台本港台的兒童節目、卡通片和電視劇長大的,日常任何時候跟任何人交流都是使用粵語,除了在學校的課堂上回答老師問題的時候用普通話,平常即使是問同學借橡皮也是用粵語。後來班上來了一位新同學,她是福建人,全班同學跟她交流的時候都會使用廣式普通話。我那時候在想,全班45人,44人因為她一個人,大家都在講普通話,為什麼她不能「入鄉隨俗」學習粵語跟我們交流呢?而且我一直覺得講普通話很拗口,後來也因為跟她玩得比較親近,有時候我也會直接用白話跟她交流,她聽不懂我再用普通話說一次,雖然後來她一直在用普通話跟我交流,但起碼她也能做到聽得懂粵語啦,偶爾也會說一兩句她學會的粵語。(好像有點說遠了.....)回到問題這裡!!!!!
我覺得從我一個小侄女的事例就可以說明我開頭說的那一句話。
小侄女在韶關上小學(韶關也是廣東省了吧,雖然咱們大廣東某些地方可愛的人民群眾只會講他們當地方言和普通話,並不會粵語,但是在韶關還是會講粵語的啊)可是小侄女幾乎是不講粵語的!好幾次我用粵語跟她交流,她都是用普通話回答我的,我問她你不會講白話嗎?她說也會一點點,但是老師跟她說要講普通話。然後她真的在學校在家都是講普通話,我姑我表姐她們都會粵語的,但是在家裡也還是用普通話跟我這小侄女交流,導致一個成長中的廣東妹紙居然不會粵語了!(痛心!)對於小侄女這樣,每次家裡聚在一起,我爸都跟她說你回家了就要講白話,不能只會講普通話,小侄女聽了都是躲到她媽媽那邊,嗯,看得出她對粵語有抗拒心理。多可怕的學校教育啊!之前當小學教師,在廣州一些公辦小學裡老師和學生之間能夠用粵語交流的他們也還是有在用粵語交流,反正是普通話粵語都有在使用,也沒有過分要求時刻使用普通話。反觀在一些私立的學校裡面,可能因為外來務工人員的子女較多,幾乎全面使用普通話。總體來說,廣東地區的校園內還是普通話橫行天下,小朋友們說習慣了普通話,粵語就變得不太會說了。孩子們在學校講了一整天普通話,回家了爸爸媽媽也是在用普通話跟孩子交流,可憐的粵語君就漸漸被遺忘了,到孩子到小學畢業,粵語也丟得七七八八了。反正也跑過題了,那最後放送一些現在已經很少聽到小孩唱的,但在我們那個年代很流行的廣東兒童小時候鬥嘴「必殺技」和小童謠:地上執到寶,問天問地攞唔到
大笨象,揸支槍,去打仗,打完仗,翻來食碗辣椒醬,辣死大笨象
小明為咗愛情,沖入電視城,殺咗郭富城,食咗ABCD感冒靈,愛上咗陳松玲
打開蚊帳,打開蚊帳,有隻蚊,有隻蚊,快啲攞把扇嚟,快啲攞把扇嚟,拍走佢,拍走佢。1234567,肥婆跳舞爭第一, 跳得高,褲頭邋,跳得矮,唔好睇食野唔做野,做野打爛野河邊有隻羊,河邊有隻象,河邊有隻馬騮仔,好似你咁樣!
邊個話我傻傻傻.我請佢食燒鵝.菊花菊花問你幾時開花,聽日唔開後日開朵大菊花~~
天馬流星拳,送你入黃泉,廬山升龍霸,你個瓜窿大爆炸樣衰衰,比狗追握握手,做個好朋友!
男人頭,女屎忽,揸支紅旗認第一~~~落雨大,水浸街,阿哥擔柴上街賣,阿嫂出街著花鞋,花鞋花襪花腰帶,珍珠蝴蝶兩邊排.排排都有十二粒,粒粒都係解放牌.
排排坐,吃果果,貓衣擔凳比姑婆坐,坐爛個屎忽,唔好賴我,賴番隔離個二叔婆月光光,照地堂,蝦崽你乖乖瞓落床聽朝阿媽要捕魚蝦啰,阿爺看牛要上山坡哦哦哦......
阿崽你快高長大啰 幫手阿爺去看牛羊哦哦哦...... 月光光,照地堂,蝦崽你乖乖瞓落床聽朝阿媽要捕魚蝦啰! 阿嫲織網要織到天光哦哦哦......蝦崽你快高長大啰 撐艇撒網就更在行哦哦哦......點蟲蟲,蟲蟲飛,飛到荔枝基,荔枝熟,摘滿屋,屋滿紅,陪住個細蚊公.
氹氹轉,菊花圓,炒米餅,糯米團,阿媽叫我睇龍船,我唔睇,睇雞仔,雞仔大,摞去賣,賣得幾多錢?賣得三百六十五個仙.呈沉剪,呈沉包,呈沉糯米叉燒包.老鼠唔食香口膠,要食豆沙包.
劈友,劈友,快啲走,走得快,好世界,走得磨,無鼻哥.
紙皮紙皮打紙皮,上上下下左左右右前前後後,咕碌咕碌一,咕碌咕碌二,咕碌咕碌三,準備開炮打敵人!大西瓜、多好啊,個個都想吃,大家分、切開它,味道頂呱呱,唔小心、吞左啦,哎呀呀,問媽媽、點算啊,頭頂長西瓜!.
我是90後順德人。衹是羅列一下我所經歷過,看到過的現象。
1.我本人的普通話教育可以說從幼兒園就開始了——估計很多人都是。小學一入學,老師就宣佈在學校裡衹准說普通話,講粵語的要罰。你知道小朋友最喜歡打小報告,於是隨著一連串的「噢,你講白話,我告訴老師聽」,我們就都習慣在學校用普通話了。現在有同學回想起來,表示「挺感謝小學老師讓我們的普通話講得還不錯」。
2.幸好當時我們在5年級左右就慢慢不再把「在學校必須講普通話」當回事了(我也不知道為甚麼),後來甚至遇到了幾個挺好的老師,本地人,跟我們說「粵語和普通話一樣重要」。現在的孩子應該是沒那麼幸運了。
3.還記得小時候看的動畫片嗎?四驅兄弟、數碼暴龍、寵物小精靈、小魔女Do Re Mi、百變小櫻,翡翠臺或本港臺每天播出的粵語配音動畫片不僅讓我們掐著秒錶放學衝回家看電視,不僅給我們帶來了各種風靡一時後立刻被學校禁止的玩具,還在我們心中烙上了一句話:「我的母語是粵語。」這是學校沒法禁止的。
現在的小孩呢?看的是金鷹卡通、央視少兒頻道、TVS6。當然翡翠臺和本港臺也還在,但看翡翠臺的卡通,就是「成績甘差,仲成日掛住睇公仔」,而看大陸的少兒頻道則是「順便學學普通話」。這是我一個親戚告訴我的,他有一個正在上小學的孩子。
3.小時候,我爸喜歡在家給我播兒歌,兩盤粵語兒歌的CD,現在翻出來再聽,首首讓我流淚。不僅是因為勾起我的童年回憶,更是因為這些兒歌每一首都堪稱經典,不論是在歌詞上還是在音樂上。不服聽聽『世界真細小』『小小的宇宙』和『太陽花』(黃霑作詞的)
現在的粵語兒歌質量好不好?不敢說,衹敢說我身邊的小孩很少聽粵語兒歌了。我堂哥也每天給他女兒播歌,於是我在他家就經常能聽見「爸爸聽我說,媽媽聽我說,我最喜歡就這樣蹦蹦跳跳」……
4.小學二年級時迷上了Twins。每天用爸爸讓我在學校打電話用的IC卡打去點歌臺聽『大浪漫主義』,買一堆Twins的貼紙貼滿整個房間。當時是02年左右,正是Twins如日中天之時,不僅Twins,整個香港樂壇都生機盎然,大街上播的是理所當然的粵語流行歌。
現在的情況大家都知道。衹想說,流行音樂對小朋友也是有影響的。
5.離題了。
那乾脆就不回答問題了。說了那麼多,想表達的僅僅是:我們小時候的這些經歷,都在確立我們的一種觀念:「我們的母語是粵語。」
你不一定知道自己有這麼一種觀念,這種觀念不像「我是gczy接班人」這樣的觀念一樣昭著一樣明顯。但這種觀念卻在冥冥中影響著你,讓你不由自主地用粵語思考,讓你遇到廣府人後自然而然地用粵語和他交談,讓你在街上看到廣告牌、公告欄,會情不自禁地用粵語念出,讓你覺得,使用粵語是一件非常自然而然的事。我相信,對於其他方言來說也是這樣,也應該是這樣。
而現在的小孩,可能就不一定有這種觀念了吧。
6.已經離題了那不妨再遠一點吧。
引用元首的一句話:「要消滅一個民族,首先要瓦解它的文化;要瓦解它的文化,首先要消滅承載它的語言;要消滅這種語言,首先從他們的學校入手。」當然這段話在這裡無論如何都是太誇張了。
我覺得要保護粵語,就必須讓全國各地都意識到要去保護自己的方言。我現在在長沙讀書,看見他們的年輕人即使在家也不講長沙話,有些是完全不會講。
所以,為甚麼粵語區說粵語的人越來越少?因為全國講方言的人都越來越少。
反正,等我做了父親,我一定會讓我的孩子也擁有這個觀念:「我的母語是粵語。」
最後狹隘了。求噴。
用我自身跟我親戚家的孩子作為個案以偏概全一下吧
我,深圳人,90年出生。小時候家裡人都說粵語,不會普通話,家裡用魚骨天線接收的香港的電視台,偶爾看廣東衛視的節目,跟大人們一起看電視的時候從不看央視,我自己倒是看過一點動畫城大風車。
上幼兒園之後要學習普通話,上小學之後雖然班上大部分人都說粵語,但是對話用什麼語言取決於內容,閑聊說粵語,聊作業說普通話。初中之後會說粵語的人越來越少,日常對話基本普通話,很多人聊了三年普通話,到畢業才發現「誒,原來你也會說粵語」。現在只有跟家裡人聊天的時候才會說粵語,跟朋友聊天也基本說普通話,即使雙方都會說粵語。原因如下:
1.身邊不會說粵語的人多了,所以講普通話是為了顧及其他人;2.從小學習的知識都是用普通話學習的,很多話題只會用普通話表達,你讓我用粵語背《靜夜思》沒問題,讓我用粵語聊蘇軾,我連他爸蘇洵的「洵」,他弟蘇轍的「轍」的粵語發音都不知道怎麼念;(現在倒是會念《宿業師山房待丁大不至》了,感謝梁逸峰→_→)3.隨著香港娛樂文化衰退,我們現在看的電視劇以及延伸的話題都是以普通話為載體的,現在的網路語言也都是以普通話為載體的,家人之間的聊天內容比較生活化,用粵語還能正常交流,可是好基友之間的對話常常會用到網路用語,「逗比」的粵語是啥,我假裝不知道→_→,這個詞脫離普通話的語境,就變成一句髒話了,說出來不妥;「優酷」的粵語聽起來怪怪的;楊冪的「冪」,何炅的「炅」,這些我統統不知道粵語怎麼念!我姨甥,爸爸韶關人,媽媽深圳人,00後,今年讀小學二年級。他平時跟他媽媽聊天都用普通話,我們一圈親戚粵語聊天,他能聽懂,但是很少插話,因為他粵語實在不太好。在他上幼兒園之前,他媽媽怕他以後上學跟不上,於是從小跟他講普通話,家庭的語言環境就是普通話。後來他到了幼兒園、上小學,教學環境都是普通話,深圳外來人口多,會說粵語的人占的比例很低,他平時跟同學們交流也只能用普通話。現在小侄子連很多生活用詞都不會用粵語表達,只能普通話粵語夾雜著說,實在是悲哀啊!廣州土貓說一下吧...
先拿一組數據.
廣東春運預測客流超1.41億 較2010年同比增5.2%_網易新聞中心2011年春運廣東公路水路將發送旅客約1.25億人次廣東省2012年春運預計客流量將達到1.39億人次對於廣東省來說,外地來粵打工的人越來越多,雖然沒有很準確的數據,但是嘗試著用春運數據來看,廣東還是個工作移民大省,外來語言的確比較多。對於題主的問法,小盆友說粵語的情況越來越少,我想說的是,其實我們本地成人說粵語的幾率也越來越少。
現在我們身邊的同事接近20人,省外的有差不多近一半人,因此,在工作中,必須要說比較多的普通話,現在在某個程度上思考的方式也是使用普通話,即使是我在廣州活了25歲的人。而在媒體上,在廣州電視台、南方台等本地媒體上粵語還是有不少的,香港亞視、翡翠台都能出現,但是對於廣東觀眾來說,控制力已經大大不如之前了。
覺得粵語這幾年越來越少,有謝於前任廣州張市長,在他任內的普語推及力度是最大的(至少以我看來),因為現在從小朋友的爆粗方式,能夠明確地分析得出來。
而且大量的粵語的俗語,順口溜,歇後語等口語的傳承已經亂鏈,很多的粵語歇後語已經無法知道具體的意思。
對於粵語的失落,其實都已經是一種默認的想法了。默默地承認這一切,對於如果有資源就能夠拯救粵語的想法,我只能慘笑一聲了。
話說喜羊羊還是廣州本土出產的動畫呢,但是,你看過哪怕是一集的粵語版嗎?
想到這麼多...幹活去,有時間的話繼續....大一,一節課上,大學男老師滿臉堆笑地炫耀自己拿到了廣州身份證,同時
帶著 一 臉 鄙 視 的笑容大聲說「粵 語 這 種 鳥 語 我 聽 不 明 白!」。我當場問他「既然你說粵語是鳥語,為什麼還要來廣州?!」----------------------------------------------------------------------------------
(16.2.29更) 這是這位兄台在本文下方的評論。所以有人對該大學老師的公開言論存疑,我覺得這位網友的言論就足以證明不止一位老師或一位網民對粵語及說粵語的人有這種看法。這位網友的言論不僅針對粵語,更針對所有「說的話讓別人聽不懂」的人,我們說粵語或者說其它方言甚至說外語的都應該引以為恥?甚至上海話和粵語還有其它方言、外語,都是可笑可悲的發音?FNMGP -------------------------------------------------------------------------------------我是廣州人,土生土長,父母爺爺奶奶爺爺的爺爺等等等等都說粵語。
為什麼粵語區會說粵語的小孩越來越少了?
由我記事起到現在,我看到身邊越來越多外地人,學校里永遠粘著那塊「請說普通話」的膠牌。不知道生活在「粵語區」的人有沒有發現,當一個不會講粵語的人來到「粵語區」,他開口是說普通話的話,無論年紀多大的講粵語的人都會自然而然地用一口彆扭的「普通話」回答他。
我不知道這種習慣是從何而來,反正我真真切切地看到過好多講了一輩子粵語的7、80歲公公婆婆很彆扭但很耐心地地用普通話與外地人交談。再舉個例子,部門之前搞活動,對象全是中老年人,一位同事,外省人,完全不會講、聽粵語,但他偏偏是安排到去接待這些中老年人,這群人全部講的都是粵語,同事聽不明白,一直說」抱歉你可不可以說普通話我聽不明白粵語「,我聽到的是99%以上的人都會用生硬的普通話一字一句地耐心與他交談。
不明白為什麼外地人來到講粵語的地區,會說粵語是鳥語,鳥語是什麼意思呢?說」鳥語「的人是什麼人呢?鳥人嗎?呵呵。
一個客人,來到別人出生、長大、老死的地方,住下來了,在這裡生根,然後義正言辭地說 你們這群說鳥語的人...說這些,其實是回到問題本身,為什麼粵語區會說粵語的小孩越來越少了?
其實是隨著城市的發展,人群的融合什麼bibibibi的理由,還有 普通話 是母語嘛~笑:)還有,粵語地區不知道從何而起的」習慣「,習慣了接受包容外地人到這些城市來發展,習慣了當對方說普通話時也從粵語轉換到母語 普通話 來與之交談,習慣了粵語頻道漸漸成為普通話頻道粵語節目越來越少,習慣了地鐵公交由一開始的 粵語英語 播報到 粵語普通話英語 播報再到 普通話英語 播報,習慣了某年某日某政委提議廢除粵語.....呵呵」如今廣州之內,外來常住人口多於本地常住人口,講普通話的多於講廣東話的;有政策支持,入鄉不隨俗就名正言順;老師使用粵語教學,會被校長威脅警告;孩子滿口普通話,家長竟然是廣州本地人。
大力推廣普通話,讓普通話滲透到每一個角落,使普通話蓋過廣東話,使廣東話逐漸不流通,讓廣東話自行消亡。「該段文字來源:百度百科「普粵之爭」-----------很感謝大家的評論!也感謝支持粵語不消亡的各位!「唔好理,總之我撐粵語!」---------就有部分人的疑問我說兩點。1.該位大學男老師在該大學已任教將近4年,並且仍在教學中。2.我的言論從頭到尾並沒有以偏概全的意思,只是從我所見的例子衍生出對該例子的觀點看法。切勿斷章取義,這種行為真的非常恐怖!欲加之罪何患無辭。同樣我認為每個人都有熱愛、支持其家鄉語言的權利。非廣東人,我覺得這個話題不光廣東話也包括其他方言。
國家在推普沒錯,但並沒有特意廢粵(含其他方言)。據我所知地方台可以有自己的方言台、方言節目、方言廣播,畢竟又不是衛視。看問題看大方向,我覺得最關鍵的是全國來說,廣東,包括香港不再是過去最先進,最開放的地區了,因為其他地方也在發展上來了。當初粵語特別流行本質的內涵也是那邊更「發達」「文化更新潮」啊。
更還有全國的人口流動,就像喵小誠那個回答說的,身邊都是外地人,你說外地人比較難懂的方言怎麼交流呢?放眼到全國也是如此,交流多了,自然代表當地的方言就退居二線,自然也需要所謂普通話的推廣。這幾點才是大方向,說大了也歷史的車輪。有意廢方言,是個偽命題。——————————————————————根據和評論區網友的討論編輯總結一下我的觀點:1、推普必要,有意在非正式場合「廢方言」沒必要。完全可以並行並不矛盾。2、方言乃至語言的興衰更多的因素是歷史的進程,是逐漸減少、消亡、融合的。說說自己的經歷吧
我是湖南出生的,小學畢業跟隨來到佛山,並生活至今,已有佛山戶口。
那時候,上課粵語,朋友交流粵語,我花了整整一年的時間去學,直到現在一口流利的粵語與本地人無異,我也真正體會到了受人冷眼和排斥。
那個時候,本地人從心裡看不起我們這些人,就連一起上學的同學,說話都是滿嘴諷刺說我們這些「山佬」。而且那個時候比較瘦弱,班裡一些壞學生經常會說「叼你啊,死山佬!」老師也是粵語教學,說聽不懂就去學啊,我不會說普通話!導致我小學語數外一直都是95分以上的成績直接掉到不及格。這個環境,我不學粵語行么?人都是被逼的!我天天抱著隨身聽聽從新華書店買的粵語教學磁帶,一遍又一遍的聽讀。堅持與身邊唯一肯和我交流的同桌必須說粵語,2個月我就能聽懂大部分,半年已經能弄懂除了俚語之外的粵語,一年已經能流利的與其他人經行交流了,那時候,班主任很驚訝我的進步。
慢慢的,身邊的朋友多起來了,但是,有時候一些同音但是不同調的詞,說快了會錯,還是有人譏笑我為「山佬」。但是,起碼,我能交朋友了,不是么?到現在,我還很感激那時候幫助過我的同桌,幫我度過那時最艱難的日子。
說實話,直到現在,大部分廣東人還是比較排斥外地人。有句笑話說,在廣東人的眼裡,廣東以北都是北方。
粵語被逼到現在這個境地,還是廣東人自己造成的,說實話,有幾個人肯幫助身邊願意學粵語的人去系統的學習粵語呢?我還是很喜歡粵語的,紮根這麼多年,我也喜歡這裡的水土人情。粵語歌曲真的很好聽。但需要走出困境,還需要靠本地人,讓跟多的外來人,學習粵語,更好的接納,而不是排斥他們,反過來,他們也不會這麼激進的逼本地人用普通話交流與教學。話說,出國,第一道關口不就是雅思么~~~
我以後的小孩,一定雙語教學。曾經 滬語被處處擠兌 上海人說上海話就是沒素質+排外 我沒有說話 現在「推普廢粵」了。。。
有比較多粵語(白話)使用者(包括廣東粵語區和廣西白話區的居民),很在意自己的地方語言,有什麼趨勢都會敏銳地察覺到。
廣府人疑問為什麼說粵語的小孩越來越少,並非專門拿粵語來說事,而是疑惑不安反思,全國各地方言都面臨著不同程度的消退,唇亡齒寒,就算沒有能力挽救,也希望在它瀕臨消失之前,吶喊!
有很多其他方言區的人,對自己的家鄉話持著無關痛癢的態度,甚至認為自己的家鄉話很「土」,被普通話吞了就吞了,還覺得擺脫了一口「土話」,捨棄了一身「土氣」,無上光榮。沒錯,普通話是全國人民的共同語,作為中國人,很有必要掌握,這是一種理性而高效的選擇。但不代表普通話就是絕對高大上,你我他的家鄉話就是土鱉地痞流氓言語,至少多數粵語使用者不會這樣認為。
世世代代流傳下來的祖宗言快消失殆盡,卻連一絲吶喊都喊不出來,或者他們根本不在意。
禮崩樂壞,數典忘祖,實在是現代人的通病。
答案裡面很多嘲諷廣府人提出這樣的問題,想必都不是粵語使用者,那實在沒有必要跳出來硬答這個跟你們毫不相關的問題,自己不珍惜自己的家鄉話(哪怕珍惜了也抵擋不住時代洪流),還不允許別人珍惜他們的家鄉話,本身已是狹隘不正。自己得不到的東西,別人也甭想得到是吧?自己已經消失的東西,別人最好也趕快消失是吧?
要回答也請移步到《會說XX語的小孩越來越少了》的問題下回答,這是粵語區的問題,不是粵語使用者,沒有對粵語有深刻的理解,甭自以為是地來刷存在。務實的廣東人不會拒絕普通話,但不願意過度推普而導致廢粵廢潮廢客,那些恨不得全世界人民只說一種語言的「實用主義者」可以歇了,真要那麼實用那麼國際化現代化,學印度吧,說English。這個問題,只需要全體粵語使用者來面對,便已足夠。咸吃蘿蔔淡操心,有這個精力諷刺粵語,還不如留著多看幾個別的問題。把心胸放寬點,眼界開闊點,別看到可以撕扯的問題就雙眼發亮,迫不及待來插一腳。
言歸正傳,對於這個問題,我感到[??t?? m???][t???? s?m??][pei? ?i??]。
我很贊成推廣普通話,但很難接受粵語被詆毀摧殘。越是經濟發達的地區,人才的流入和流動數量越大,語言的融合度也越高,粵語也不例外。
系 你可以去本土既小學睇下 有幾多細路系識講 我時不時聽到既都系講緊普通話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廣州人 我可以說粵語已經處於瀕危狀態 大部分是看不出來的且覺得粵語十分樂觀 但是語言的滅亡都是從個體開始的 當大體人意識到時 已經晚了 什麼是語言瀕危?2002年德國科隆的瀕危語言學會議將語言現狀分了七個等級
安全的語言:前景非常樂觀,群體的所有成員包括兒童都在學習使用的語言。
穩定但受到威脅的語言:群體內所有成員包括兒童都在學習使用的、但是總人數很少的語言。
受到侵蝕的語言:群體內部的一部分成員已經轉用了其他語言,而另一部份成員包括兒童仍在學習使用的語言。
瀕臨危險的語言:所有的使用者都在20歲以上、而群體內部的兒童都已不再學習使用的語言。
嚴重危險的語言:所有的使用者都在40歲以上、而群體內部的兒童和年輕人都已不再學習使用的語言。
瀕臨滅絕的語言:只有少數的70歲以上的老人還在使用、而群體內幾乎所有其他的成員都已放棄使用的語言。
滅絕的語言:失去了所有典型的瀕危狀態,使用者的語言。
還有一個是聯合國定義瀕臨語言的 但是我找不到 我現在憑著課堂記憶寫出來之所以認為粵語處於瀕臨狀態一適用場合被壓縮了推普的強烈把粵語使用空間壓縮 這裡不僅僅是粵語還有其他方言 首先最重要的就是教育領域 傳統文化繼承是靠教育 教育是極為重要的領域 而現今普通話教學把各地方言壓縮 從前的方言教育變成普通話 教育領域粵語使用縮小 接著就是公眾場合的使用 廣東屬於開放包容的 不同於上海 我沒有地域歧視 但從語言包容說而已 而隨著大量外地人流入 各種方言匯合 當幾個來自不同地方的人相聚 原本說粵語的人也會遷就說普通話 可以參考下平時課堂討論 地區的包容性使其容納四方 但是極不利於本地文化的繼承 因為衝擊極大最後就是私人空間 在家裡 如果來到廣東落地生根 家裡的男人或者女人是說粵語 而對方並不會說 很明顯 粵語是很少會使用的二繼承的基礎開始變薄簡單說就是新一代的繼承人 這和上面說的教育有關 母語應是從小就學會的的 但是教育領域的壓縮 小孩子 即使土生土長的都不一定會粵語 你可以去小學門口聽聽小孩子說話 很多說普通話對於粵語作為母語的人 在平時日常已經不說粵語切塊不會說了 傳承便是問題以上你可以說是個案阿 我身邊就不是這樣 語言是從個體到總體 個案出現就是問題 總體意識已經晚了 當你發現皮膚長了個疹 你覺得沒問題 那麼到長到渾身你就晚了會不會變成瀕危語言 取決於我們的語言行為我系廣州人 講既系粵語 但我發覺自己有好多時候都冇機會講白話了 廣州包容有好有壞 但系作為本土人 一定要有意識 外來衝擊對白話其實已經影響好大 上邊既話凈系我自己觀點 唔中意可以覺得我廢 我又冇反對推普 只不過我地應該注意保護儘管可能會犧牲可讀性
仍立場鮮明地使用粵語——————————————————————
OCT. 17, 2015 部分表述作文言化修改——————————————————————JAN. 6, 2016 增加立場闡述和說明性內容(書面語)在對評論區一些用戶的觀點進行整理過後
有必要先想各位答主和讀者明確如下前提:目前我國的將現代標準漢語(下稱普通話)作為官方語言,所謂官方語言,具體而言是指一個國家通用的正式語言或認定的正式語言。它是為適應管理國家事務的需要,在國家機關、正式文件、法律裁決及國際交往等官方場合中規定之一種或幾種語言為有效語言的現象。但是也由此可知,普通話官方性的體現是以被規定使用於「官方場合」作為必要條件,因此在非官方的場合,普通話和其它語言的地位是相同的。因此,本人所理解和認同的「推廣普通話」的目的,應是保證國家立法、行政、司法等部門工作語言的規範統一,發揮普通話作為官方語言的職能,從而便於上述部門管理國家事務,而「推廣」則是達成目的所採取的其中一項措施。
但現實情況是,不同的人和政策執行者對政策的理解程度和所持立場並非完全和一致的,因此會產生「忽視初衷而視措施的直接結果為目的」的理解和行動,造成的後果是淡化了推廣措施實施的範圍和局限,淡化了普通話獲得官方地位的必要條件,並使政策被過分地利用和實施。而上述的做法所產生的問題則顯而易見,普通話在脫離了官方場合的局限下仍然獲得了重視,並實然地打破了在非官方場合下和其它語言的平等地位。如在廣播電視、慶典、教學等場合中曾被要求全然改變用語習慣,在日常生活中並非剛需的前提下被言語上或心理上要求使用非慣用語言,有意改變方言使用者的用語習慣和用語環境,甚至有人為此鼓吹了不同語言和文化之間的對立和厲行同化的做法...這一切不得不讓人重新審視政策的初衷。
因此下面的答案,除了體現非官方場合中方言的使用狀況,也更多地揭露推普政策的實際情況和人們對該政策所持的態度和所擺出的姿態,以可能更尖銳地挑出問題,同時表明立場。但見如今的反饋並不如意地朝著樂觀的方向發展,故作如上說明。
——————————————————————答案正文:無它,幼兒所接受嘅語言教育決定咗其日後所使用嘅第一語言,就現實嚟講,幼兒同少年兒童學習語言嘅途徑如下:
1.家庭語言教育——即係由父母及其他家庭成員所進行嘅語言教育,該種方式對於學齡前兒童而言,係全天候、題材廣泛、實用化,同口語化嘅。而且,家庭成員收聽收睇電台電視台嘅習慣亦會影響兒童學習語言嘅質量。
2.校園語言教育——即係通過現有教育體系系統化進行嘅教育。相比家庭教育,校園教育較為書面化,教材化,儘管並非全天候,但會通過功課、習作同考核嘅形式彌補預設的時間。
——————————————————————
根據題主喺問題中提及嘅現象,結合上面描述嘅內容同珠三角粵語圈嘅實際情況,可知如今粵語圈兒童唔識講粵語,至少因為:
1. 家庭語言教育缺失——家庭缺乏使用粵語的機會必然導致家庭語言教育缺失,而缺乏文化保育意識、珠三角外來人員家庭激增同居住地語言環境嘅變化客觀上減少咗粵語嘅使用機會。
2.校園語言教育缺失——由於珠三角地區中小學均使用內地統一教材,加之某些校方「用語規範」同國家、地區政策要求,如今珠三角中小學可使用粵語而不違紀嘅機會微乎其微,使用粵語嘅行為甚至會遭到校方公開批評同處分,可見在校園正規地學習粵語嘅機會甚至從制度上就被剝奪。
——————————————————————
然而有,而且唔少人會問:國家推普,我哋學普通話就係為咗方便國家經濟同文化交流,點解仲要識粵語?
我唔反對國家推行普通話,畢竟通行普通話方便與其它省份嘅經濟交流,事關許多人嘅生計。
但是,推普嘅目的應該係使具備聽講讀寫普通話嘅基本能力,以達溝通之效,而非有意無意地利用制度抹殺學習使用母語(除咗粵語、亦包括吳語、閩南話等方言)嘅機會,以推普之名,行同化之實(如非政策制定者有意為之),而以後者為目的嘅政策顯然一如羅馬帝國嘅拉丁化政策缺乏對其它少數文化嘅尊重。但近年來,係珠三角發生嘅許多事件(校園禁粵、本土電視普語播音)傳遞畀我嘅訊息,已經偏離咗應有嘅初衷,不由得對推普政策嘅現實狀況感到擔憂。
話講回頭,粵語嘅存續同樣事關生計,更為逼切嘅係,事關文化同思維方式嘅保全。
所謂事關文化同思維方式,係由於珠三角與港澳、以及同境外華人圈嘅聯繫。尤其係珠三角有香港電視落地嘅關係,珠三角粵語區嘅人有機會深入瞭解港澳嘅制度、文化同價值觀念,由於大陸粵語觀眾嘅存在,對今日激化嘅陸港矛盾,同對該問題上扭曲嘅輿論環境,起到潛在嘅調停同引導作用,假設粵語嘅存在更為淡化嘅時侯出現一次同樣嘅陸港矛盾,失去交流嘅兩地,只會出現更為扭曲嘅輿論環境同更高嘅民粹主義風險。另外,單純就語言而言,由於語法、詞彙、語音嘅原因,粵語同吳語一樣,幾乎自成生態,其結果是用語習慣同思維方式嘅相對獨立,保留粵語,顯然事關思維方式嘅保全。話已至此,可以眼見粵語嘅存續問題不但停留係少年兒童嘅身上,係粵語圈中嘅成年人喺普語滲透嘅過程中不可倖免地有過被逼使用普語嘅經歷。我從08年到15年初嘅此段時間,我會隔個禮拜去一次麥當勞食早餐或者甜品,範圍覆蓋廣州老三區,落order用粵語,但係自從13年開始接連出現收銀員無法用粵語回答嘅情況,14年下半年起甚至有無法順利用粵語落單而轉用普語嘅情況,而喺其它方面,譬如搭的士,使用粵語嘅機會更低。換言之,至少喺廣州,已經出現咗用語困難嘅問題,而且呈惡化嘅趨勢。
對於初認識粵語嘅讀者,如果認為我從第一人稱嘅角度描述粵語當前嘅狀況仍然難以理解,或者可以查閱資料,嘗試類比意第緒語喺前蘇聯同以色列嘅歷史狀況,應該可以窺見粵語喺中國嘅境況。換言之,我哋堅持使用粵語,亦係為咗唔使粵語最終淪為大學教授屋企書櫃嘅某一疊文件,儘管聽起身有幾分無奈,但正係好多粵語保育者努力嘅方向。
—————————————————————— 閱畢知乎中一些對推普政策嘅唔同睇法,我認為需要明確一個前提,對於普通話使用者而言,推普政策嘅效果係將會更方便地使用普通話,但對於方言使用者而言,則係要承擔無法使用母語正常交流嘅風險,兩者面對嘅問題並非在同一層次上。因此本題中有啲答案所認為嘅「粵語高人一等」,很難唔被認為係無視自身強勢,面對表露出危機感嘅粵語所作出嘅扭曲理解。而呢種具有沙文主義色彩嘅看待問題嘅做法,同樣廣泛出現喺對日關係嘅問題上。同樣喺該匿名嘅答案中,試圖將粵語同普通話、英文對立化,並且認為方言將被消滅、如全球化格格不入嘅觀點,係無視多元化現狀嘅一元論觀點。再用哲學嘅話嚟講,其對粵語嘅評價更陷入形而上學靜止觀同否定觀,因此我對上述該答案畀出咗本題唯一嘅反對票...與此同時,在本題一些回答的評論區中發現一些現象,因為其具有代表性,所以我在此特別說明。
有評論向包括我在內的部分回答者建議使用普通話書面語表述或者使用普粵共通的表述,首先作為建議而論,這些聲音是友善和合理的,對被建議者是具有可選擇性的,在一些答案中也可體現對這些建議的採納,本人也樂見這樣的建議。但相應地,也有一些評論一如我在上面所說的利用相對強勢,不設餘地地要求使用普語表述,同時試圖為其不顧普粵兩語相對獨立相互平等、強加個人意志、渲染普粵兩語非此則彼的言論、和堅持脫離尊重少數談服從多數人利益的行為辯護。而這場辯護的委託人,就是上文所言的這些具有沙文主義色彩的要求。儘管評論者可能並不自知其所提要求的實際意義,卻反映了如今中國在方言問題、中日關係、陸港關係等一些熱點問題上實際的輿論表現,這也是所謂代表性的含義。
關於上一段落所描述的現象,恐怕難以用只言片語完整無誤的展現出來,下面將引用2012年一期鳳凰衛視《震海聽風錄》來繼續闡述。
崔大偉:中國崛起過程中遭遇沙文主義問題-20120523震海聽風錄——————隨時補充——————
Vive la France. ——韓麥爾先生本人是順德人,95後(不告訴你是哪一年),妹妹是00後,能排在我年齡後面的大部分是媽媽那邊的親戚家的孩子,和爸爸那邊的孩子在語言上形成一定的對比。
1、先說老爸那邊,老爸的親戚大部分都是溫飽型的,上的是普通的幼兒園,普通的小學。幼兒園和小學和我差不多年紀的都和我是同校的。我讀的幼兒園是公辦的,裡面的老師基本講粵語。有的老師口音一聽就知道不是本地的,但也會經常講粵語,基本是從幼兒園老師教的或者是外地租客、父母的外地工友學來的,還有就是某些電視頻道。小學有這麼一句話我聽了很多遍: 「你們有沒有人不會聽粵語啊,沒有我就講粵語了啊。」所以我的白話是真的白話,當然,這並不代表我普通話爛。到了我妹上幼兒園,裡面來了很多新老師,很多新老師是外地講普通話的,通常不講粵語。這種情況並沒有延續到我妹上小學,裡面的老師還是大部分講粵語的,所以妹妹的粵語很流利哦~我初中上的是私立區屬(?)學校,順德不同鎮的人就聚一起。順德話也是分很多的,像我是北滘的,同桌是勒流的,我們的口音、咬字並不都一樣。我還是比較北滘口音化的,所以大家都喜歡挑剔我和另外一個北滘同學的口音。但是,很快我就被他們同化了。我的咬字其實和廣州沒啥差別了,這也是我親戚經常說的「大良口音」,說的沒那麼鄉下氣息了、鬼子語言的感覺了。但我好歹也是會說粵語的。不過,和親戚見面反而有些聽不懂他們的口音了。2、老媽那邊的人是比較有錢的,基本是做醫生的。他們的孩子基本在我妹年齡之後,2010年之後出世的都有。比較典型的是兩個舅舅的孩子們:三舅是做生意的,認識的人多,後來娶了個四川的妹子做老婆,不過她會講粵語,講的還不錯的那種。和我們家這種溫飽型(又是溫飽型)的不同,他送兩個女兒去讀的是私立幼兒園。裡面的老師是講普通話的,表妹們的語言可想而知。我回去外婆家的時候遇見過她們兩個,兩個人都講的普通話,特別是小的那個,一串普通話的講,外婆聽不懂是啥,靠猜的。大的那個現在已經由她媽媽教過粵語,可以翻譯自己家小妹的話給外婆聽了,有點諷刺是不是。如果強迫小的那個講粵語,她只會不理你,沉默一下午。四舅是做醫生,大醫院出來後開診所。一樣把女兒送去私立幼兒園,陳村某國際幼兒園(我還真不記得名字了)。裡面不僅是一堆講普通話的老師,「國際」二字就表示這裡還教英語。聽到這裡我當時的反應是:shen me gui,好高端的感覺啊,不知為啥想吐槽又有一點小期待。畢竟自己幼兒園接觸的是ABC,知道的單詞是hello、hi,果然有錢人的孩子就贏在起跑線上了呢~一段時間後,我又去外婆家,見到了這第三個表妹(我和老媽那邊的親戚不經常見面,除了外婆)。這表妹在外婆家放著她上的(這個「的」很重要)幼兒園表演的碟,裡面貌似是聖誕節有關的表演,當時全校參與,由學校官方錄製的碟。我也漸漸期待起來了啊~看了一小會,發現這主持人是老師,表演者是老師,講英語的還他「嗶——」的是老師。我按耐不住,就問了她什麼時候有學生表演。我妹良好的搶答習慣直接告訴我「她們班的表演被刪了。」直接告訴我真想這樣好嗎!我還沒更深入的問下去呢!接下來的基本上是跳舞什麼的,有幾個年齡估計在大班什麼的倒是講了幾句英語,我感覺到深深地欺騙,終於明白為什麼「的」很重要了吧!我倒是很想讓這個表妹學回粵語,不過上一代人的認識卻讓我吃了一驚:對於我想讓表妹學粵語,四舅的態度卻是反對的:「學粵語有什麼好,普通話才好啊!」他認為粵語不比普通話,不能全國通用。這種認識我是絕對不同意的,畢竟會說家鄉話和通不通用不是一個概念,教科書一般的說法,就是:增加自身的文化認同感和自豪感其實00後不會講粵語就這麼幾個原因:
1、同化,廣東本地人有多少,珠三角又來了多少外地人,每天接觸其實很容易會改變她原來的語言。就像我的口音被同化一樣,隨著外地人在自己身邊的增加,你還記得那些廣東話是怎麼講的嗎。2、老師,其實這個和第一點差不多,但這點明顯影響大太多了。你從小有一個只講普通話的老師圍在你身邊教你讀書識字,言傳身教,那就和我那些表妹差不多了。特別是讀私立幼兒園的(一般表現在有錢人家裡,並不是歧視),這個我身邊的同學也是這樣。3、家長的不重視,在第二點的影響下,家長應該改變一下孩子的語言了。會講粵語是一回事,講粵語有外地口音是另一回事。家長覺得粵語不重要的話,估計孩子小學以前都不會講粵語了。我四舅一直是用普通話和他女兒講話的,目前孩子會「聽」粵語但不會「講」。其實如果把粵語算作是一種方言的話,那也是很厲害的了(這裡不引戰)。畢竟連當地電視都是播的粵語節目、粵語電視劇、粵語電影、粵語新聞等等。廣東人是很重視自己語言的,連外地人都要學一點粵語。廣州的情況不知道是不是和順德大致一樣,但這確實是發生在我身邊的事。無論是客家話還是四川話,只希望大家不要忘了自己的家鄉話才好。想當年,在我年紀小的時候,我經常看的電視台是翡翠台TVB。這裡有各種粵語配音的動漫,有吸引人的香港古裝劇,如 封神榜 天龍八部 洗冤錄,現代劇 陀槍師姐 溏心風暴 隔世追兇 等等而如今我妹妹看的不是熊出沒就是喜羊羊 再來一個巴啦啦 綜藝劇看芒果台 你說她能會多少粵語嗎?
老蔣時代學校里說閩南話是要掛狗牌罰站的。即便如此閩南語還是流傳下來了,這是為什麼?
廣電下的命令兒童台黃金時段不準播放境外動畫片然後...
我只說自己的切身體會吧。我就是題主說的粵語區的「小孩」。我的母語(mother tongue)就是白話!
小時候父母在家都是說白話,外公外婆也是,兄弟姐妹也是,而我自己也說白話。但上小學以後,我就突然不再說了,乃至於父母還以為我忘了,時常在家庭聚會的時候拿我這個事開涮,大家老想逗我開口再重新說白話,可我再沒有說過一句。其實原因很簡單,小孩子希望跟大家一樣,並不期望自己是異類,如果普通話口音不好也會被同學們嘲笑,實在心魔太重。
直到去英國留學,媽呀,才發現粵語如此有用!
英國太多說粵語的人了,香港人,馬來西亞人,新加坡人,越南人都會說!找part time工作超級有用,有木有!於是粵語和英文變成我兩門最有用的語言。有意思的是,雖然我多年沒有說過一句粵語,但因為粵語是母語,居然很快也就撿起來了,只不過很多新辭彙不太會,如果拿去考試應該屬於小學六年級水平吧。(母語真的很偉大啊,多年後也不會忘卻)。當時真有種感謝爹媽,感謝粵語在這樣一個時間階段為我打開新世界大門!所以,明明有機會輕鬆取得「會講粵語」此項技能的粵語區的小盆友們,如果不會粵語,那真的太可惜。因為你永遠不知道什麼時候,這門語言會為你打開一扇門。就本人作為一個廣東本土居民的感受,發表一下意見。由於本人家族在廣東,根據族譜,可追溯到清朝(再往前的可能要去祠堂查了),所以本人接觸的人基本為本土人。
家庭原因:父母出於對孩子未來的考慮(其實這是社會環境的縮影),往往偏向抑粵揚普。而且某些家長更是一孩子的一口把他們都純的普通話而自豪。
學校原因:學校不讓說,而且會懲罰說的學生,當然這種懲罰是精神上的。想當初本人還是學生的時候,粵語教學還是有的,哪怕是在高中,也上過粵語教的數學課。但現在已經完全不同的,不僅是外地學生增多,而且是學校展現的有形象徵,都導致同學間交流取普棄粵。此外,但是更為重要的是,粵語沒有像普通話在課堂上被教授。不會說是當今很多廣東小孩不說普通話的重要原因。
社會原因:一方面,越來越多外地人的湧入的,導致原來是最普遍的粵語落入一個尷尬的地位,即多數人,尤其是移民較多的城市,如深圳,聽不懂粵語,所以為了方便交流,普通話成為不二之選 。另一方面,政府這一不應該對文化和社會生活干涉過多無形之手卻大力干預廣東省的粵語傳播,不少不利於粵語的政策和措施紛紛出台。
其實我想說,只要廣東人還懷有對自己文化的自豪感,對自己語言的驕傲感,粵語還是很堅挺的。我認為,可以從推廣粵語拼音輸入法入手
推薦閱讀:
※廣府話 / 粵語有哪些有趣的諺語?
※粵語的「愛」字,聽發音明明是ngoi,為什麼粵拼是oi?
※不懂粵語的人看粵語電影是什麼體驗?
※粵語、吳語等方言也有「繞口令」嗎?
※為什麼許多人對粵語發音諸多挑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