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個人存款多少錢能做到「財務自由」?

有個哥兒們想和老婆離婚,
把工作辭了, 把上海的房子賣了,加上存款能有一兩百萬;他說不奢侈、不養別人,估計在內地夠一輩子開銷了。
我覺得不夠啊~
誰幫我算算這個賬?
------------------------------
劃定下範圍,我的意思是:不工作或者自由職業,過中等質量的生活,除自己以外,沒有任何其他人員開銷。
-------------------------------
感謝知友們,讓我這個經濟白痴有了一個在朋友跟前裝逼的機會;特地聯繫了他,他說他現在的情況是絕大多數的精力金錢開銷都是用於一份不喜歡的工作,一個不喜歡的老婆(他老婆真是極品,這個我知道)內心很痛苦,不知道為什麼活著。
現在他想換個活法了:在內地買個小房子,可以不要車,剩餘資金分幾塊投資出去。保證自己有飯吃,有書看,偶爾能請朋友吃個飯什麼的就行。哎呀~說得我都很憧憬了。。呵呵
我量化一下吧,雖然我做不了主。房子:50萬左右、生活費:一萬/月(夠不夠?)
看來」財務自由「才是比較合適的描述。


人類會在以下十個主要方面產生消費:

1. 食品,包括日常家庭飯菜飲食、零食水果煙酒飲料、外出飲食等(包括旅遊中的飲食費用);

2. 服裝,包括廣義的衣帽鞋包等纖維類裝飾品;

3. 出行,包括機票、火車、打車費用、買車養車費用、地鐵、自行車、電瓶車、共享單車,也包括廣義的所有旅遊中產生的出行費用;

4. 住宿,包括租房買房、酒店住宿,以及與此有關的裝修、傢具、家電、水電費、物業費;

5. 教育,即自己和子女身上投入的學費培訓等費用;

6. 醫療,即藥品、看病、保健、休養等所有費用;

7. 娛樂:包括各種娛樂以及健身費用,旅遊中的各項門票、體驗、設施等也在此列,各種高端會所、俱樂部等;各種遊戲設備等;賭博、KTV、嫖娼、吸毒也算

8. 社交和通訊,包括各種人情往來、過年壓歲錢、婚禮份子錢、微信紅包、給自己父母贍養費,離婚撫養費等都在此列(即定義為出於父母和未成年子女構成的家庭基本單位之外的原因產生的費用);以及手機電話設備和費用;

9. 裝飾,即各種黃金首飾珠寶鑽石等,手錶也在此列;

10. 其他日常生活用品、日常生活需求,比如雨傘、洗衣粉、擦鞋、修理等。此類別中也包括勞務費用,比如月嫂、打掃衛生燒飯阿姨、司機等。

不難看出,不同的人在以上十個方面產生的消費差距可以是天壤之別。幾乎每一個方面,你都既可以過得很簡樸,又可以過得很奢侈。比如娛樂版塊,屌絲斤斤計較著一兩個遊戲的價格,希望免費玩盜版遊戲,手游APP只要標價1元就望而卻步去玩那些可以免費下載的遊戲,解決生理問題只靠擼;而土豪富二代在氪金平台上以十萬為單位投錢,花上萬一次的價格在天上人間快活,花幾萬一個月包二奶。

日常生活中,有多達十大方面在每天覬覦著你的錢包。如果不加以約束,消費隨著收入增長而增長,也就是「掙多少花多少」,則永遠無法「夠花」,更遑論財務自由那種只靠被動收入就足夠的境界。

在我們這個消費主義社會,永遠別擔心錢太多花不掉。比如某個財經界網紅說的2000萬存款——就算你已經有自住房了,你看中一套2000萬的別墅怎麼辦?手裡正好有2000萬,老婆攛掇著買。於是,別說什麼財務自由了,買好別墅立刻就進入赤貧了(假設因為限貸政策無法貸款)。

而財務自由的定義就是被動收入超過日常消費。日常消費就是財務自由的錨,所以我才要如此花筆墨來描述。在這一定義的範疇內,提問「財務自由需要多少存款」是毫無意義的。如果誰對這個問題給出一個確定數字,無論二百萬、五百萬、五千萬還是兩億,都只能說明他完全不懂財務自由這個概念(比如某財經界網紅)。更有意義的問題是:

我需要如何理性規劃自己的開支,如何增加自己的被動收入,才有實現財務自由的可能?

需要強調的是,我個人認為絕大部分人都是無法實現財務自由也沒有必要去實現財務自由的。

這個問題下更多討論請參見我知乎主頁。

從很多回答和評論可以發現,中國普通老百姓對於財富的渴求和標準真的是遠遠超過他們所能取得的。這種心理狀態下要想達到財務自由是絕無可能的。


無法實現你們可以理解,但為什麼我說沒有必要呢?

因為,財務自由意味著高度自控,自我約束。本質上是反(通常)人性的。清心寡欲不是人類社會的主流,也未必是值得每個人遵循的價值觀。一百萬有一百萬級別的清心寡欲,一個億有一個億級別的清心寡欲(比如你圈子裡都買了遊艇、私人飛機和豪華別墅,都泡了二奶,都買了梵高名畫,就你啥都沒有,否則以你一個億產生的被動收入也未必能負擔)。能做到理性消費,和自己的主動收入相匹配,已經足夠了。


這位哥們犯了個錯誤,他以為錢是個定量,只有出入,沒有價值變動的。也不想想,20年前1w塊能買多少東西?現在1w塊能買多少東西?就算他不吃不喝不花錢,這筆錢的購買力也會隨著通貨膨脹不斷下降的啊!這麼只出不進,存款利率又遠不如通貨膨脹率,年紀大了萬一生個病什麼的,可能沒到50歲就花精光了也說不定~~

除非這筆錢拿去做投資,購買動產不動產拿去經營,能變出多少錢來又是另一個問題了。

有句老話說得好:坐吃山也空。我覺得單單一筆錢,不管多少都不能把後半輩子完全依靠上去。現在錢是你的,將來世界會發生什麼變化,身體和心理出現什麼樣的難題,誰說得定呢?


長投網年會有個秀夢想的活動,很多小夥伴都說了要財務自由,但是多少錢才能財務自由呢?看看中外專家的觀點,基本都認為目前在中國大城市裡自由的生活至少需要500萬。

美國專家錢鬍子先生是這麼說的---我們是否能提前退休,不是取決於你的投資計劃和資金多少,而是取決於你節儉的年度開支+
25倍的年度開支儲蓄金+1套沒有貸款的房子。

例如你的家庭開支每年是10萬,那麼你需要250萬的儲蓄金,就能退休了,每年買國債的利息就有10萬(按4%利息計算),足夠你的家庭開支了。


詳情可以看之前發的博文--如何提前35年退休?

中國專家張翼珍先生是這麼說的:每個人的實際情況不同,你也許500萬就財務自由了,他卻可能要5000萬,所以這裡不做絕對的定論,而是給你一個可以自己測算的公式。

每年所花費用/(穩健的投資收益率-通貨膨脹率)


測算財務自由,最核心的因素就是每年所需花費,而這恰恰是不同人區別最大的一個變數。一個家庭一年到底要花多少錢?有些小康之家,也許20萬元就覺得可以過得不錯了,但是有些高端人士,送孩子讀個好的私立學校,一年學費都可能超過20萬元,對這類家庭年開銷超過100萬也是正常的很。因此當你測算財務自由時,首先是要界定你所期望的財務自由生活的寬裕程度,是小康還是奢靡。

一般建議按照7%來進行測算——眼下股市交易的分級基金A類份額的收益率大體就在7%,AB類份額的結構決定了這樣的收益近乎是無風險的,而永續結構又決定了這樣的收益是長期可持續的,所以7%是個不錯的估算值。

為什麼還要考慮通脹率呢?誰讓物價逐年上升,我們的購買力縮水,每年需要應付生活需求的資金開銷,都會小幅上升,如果不考慮通脹率儲備部分收益用於再投資,那麼可能10幾20年後就會面臨生息不夠的問題——很簡單的算術題,假如你有300萬投資,每年7%收益就是21萬元,眼下你覺得21萬足以開銷並且花個精光,但是可能20年後你需要實現同樣的生活水平,就需要40萬元了,而那時候依然只有21萬元的年收益,勢必就要選擇調低生活水平才行。

這是個見仁見智的大問題了,不過個人建議你不要太悲觀也不要太樂觀,3%也許是個適度的數字。

好了,有了這三個值,我們就可以大體估算了。假設你覺得眼下每年需要20萬元才能過著不錯的生活,那麼20萬÷(7%-3%)=500萬元,也就是說500萬元的積蓄,是在上述情況下步入財務自由的門檻。如果你希望生活更富裕,那麼就得等比例的上調繼續要求。

看到這裡,你會問:那普通工薪階層如何賺到500萬呢?

我們來看看長投網DAVID老師的財務自由建議:


1、創業

我認為這個是達到財務自由最快的路,還是創業。微軟CEO比爾蓋茨35歲身價25億美元,谷歌CEO拉里佩奇35歲身價166億美元,FACEBOOK
CEO扎克伯格30歲身價接近300億美元,可以說火箭速度實現了財務自由,就算再牛的投資者,也無法與之相比較,而股神巴菲特也是60多歲以後,財富才接近這樣的數量級。

中國也一樣,騰訊的馬化騰,盛大的陳天橋,京東的劉強東,也都在35歲前實現財務自由,聚美優品陳歐,30歲身價已經超過10億美元

當然,上面提到的都是創業頂級的人,也有很多創業做的很一般的人,也許沒有上市,但是被某個上市公司收購,馬上就是幾千萬或者幾億的身價。

2、跟大哥創業

前面提到的公司,即使你不是創業者,你是這些公司的前100名員工,那麼也基本能實現35歲歲前財務自由。

3、投資

假設500萬財務自由,22歲畢業的學生,工作3年攢出50萬元,然後職業投資10年10倍,那麼35歲夠500萬。
如果初始本金只有10萬,那必須10年50倍才行。

1-2-3相比而言,股市實現財務自由的夢是最難的,尤其是過早選擇職業投資的年輕人。


經濟(財務)自由的含義是,有足夠的被動收入

  1. 被動:非本職工作帶來的收入,或者說不佔用你主要精力的收入。對該收入來源,只要負責進行判斷就好。比如存款利息、股票、房租、股份分紅……收入被動能保障收益人把大部分時間放在花錢上,並且自己耗費精力最大的事情不是為了賺錢。這是自由的第一個前提。
  2. 足夠:足夠的含義是,在基本保障(住房、交通、養老等)之外,自己可以自由的在喜歡的事情範圍內不加思考的進行消費。比如一個財務自由的吃貨,去飯店絕對不會參加團購,點餐也不會考慮價格;財務自由的衣包女不會參與雙十一,對自己喜歡的品牌不會考慮價格;對於音樂發燒友來說,喜歡的音響設備肆意的升級吧;如果你只是個書迷,當然買書也不會在書店試讀完再到網上打折買;萬一你是車迷,每個月想換一輛邁巴赫……看出來沒有?不同人、生活方式、愛好類型,自由所需的收入金額是不同的。就是說,達到財務自由的收入指標不是靜態值,而是你在當前時期得到足夠滿足所需要的資金。你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算算,得多少存款的利息才夠自由的揮霍呢?

最後總結,包括經濟自由在內的一切自由,都不會是絕對的。如果四十歲還達不到財務自由,那麼還是將存錢的意義轉向爭取提前退休更現實一些。



財務自由只是一個相對的概念,沒有絕對的財務自由這一說,另外,財務自由的前提是,有足夠的錢和有足夠的時間。假設你目前年收入二十萬,想著年收入一百萬就可以財務自由了,結果當你年收入一百萬的時候,返發現這100萬用來買房或者出去旅遊,子女教育,養老,覺得得年入一千萬才夠,當你年收入1000萬的時候, 這1000萬的收入,肯定要付出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來維護,這個時候你發現就沒有足夠的時間。我身邊有很多老闆,身家都是過千萬,過億的,一天也沒見財務和時間都自由,所以,財務自由是一個相對概念,是一個你覺得現在的收入,有安全感,並且不會長遠的未知的情況而擔憂,滿足內心的滿足感, 應該從兩方面來講,一方面你要不斷的努力來維持收入的不斷持續的增加,因為一方面要剋制自己的慾望。當你心的滿足感和慾望達到一個平衡點,就是靠近財務自由的概念了。


慾望少一點你會發覺10萬20萬都夠,什麼都想要1000萬都不嫌多。


這是看過最贊的回答,來自我老公最崇拜的任小姐,特地轉載過來,給大家分享。

首先要定義一下自由,自由不是你想做什麼就能做什麼,否則就算你有1000億,你說我想睡林志玲和范冰冰,你未必睡的到,算了,這個例子舉的不好,你真有那麼多錢沒準還真有戲。

反正總有你有錢也睡不到的女人,名字我不敢寫,所以這麼定義自由的話,你永遠也不自由。

這裡套用哲學家唐德對自由的解釋,自由就是你不想幹什麼就可以不幹什麼,要達到這個目標還是比較實際的。

因為根據我對絕大部分人的觀察,你們其實最不想乾的就是上班,你們內心裏面對財務自由的定義無非就是不上班,但依然可以像現在這樣過日子,對嗎?

少數人沒準還有個別墅夢、豪車夢、遊艇夢、週遊世界夢,但這些都算加分題,有最好,沒有也可以,總之能擺脫那狗曰的上班,還能全家衣食無憂那才是最核心的要求。

首先最基礎的不用說的就是你得在你所在的城市有一套120平米以上的三居室,必須有電梯,否則年紀大了很折騰。有一輛體面的車,市價20萬以上。

這套配置略有些緊湊,升級一下變成150平米以上的3居+30萬的車就更好了。

可以有房貸,大不了把房貸算到日常支出裡面。

接下來才是關鍵,你必須靠你的資產性收入來覆蓋掉你的日常開銷。所謂資產性收入包括存款利息,股票分紅,理財收益,房租等等。

我沒有辦法把每一個城市都說過去,只好拿我最熟悉的北京和老家臨海來做參照。

北京這邊一個中產階級家庭的年度開銷在30-40萬這個區間,我老家臨海那邊體面一些的家庭年度開銷在10-15萬這個區間,既然我們都已經在討論財務自由了,那就壓著上限,各取40萬和15萬這兩個數。

北京這邊中產階級家庭普遍有房貸,月供在1.5-3萬這個區間,我就假定一年房貸是30萬。我老家那邊很多家庭都沒有房貸,就算有基本上每個月也就5000-8000,就算一年8萬好了。

互相一加,就是一年開銷70萬和23萬。

我先聲明我們討論的是財務自由的生活,所以開銷是高於普通老百姓的標準,所以不要抱怨這麼高的目標老子怎麼實現,這社會要是人人都能自由那是共產主義。

接下來討論理財收益,這裡我建議稍微放一點風險敞口,如果你一點風險都不想冒,就想存銀行吃利息,那是跑不贏m2貨幣發行量的,就算你每年1分錢開銷都不掏,這筆錢的綜合購買力也會慢慢下降。

如果你願意買信託,買一些p2p,再搭配銀行理財,是有可能做到年化收益6-7%左右的。

也就是說你在北京大概有個1000-1100萬現金,在臨海有個350-380萬現金,就差不多可以靠收益養活自己了。

但是這道數學題到這裡並沒有完,這麼算明年沒問題,後年沒問題,大後年應該也OK,但10年後,20年後,如果還想用收益來覆蓋支出,你的生活質量恐怕要下降咯,因為貨幣會因為通脹而損失綜合購買力

到時候你利息覆蓋不了,就要拿本金來補窟窿,本金減少後利息變的更少,惡性循環,所以想要達成平衡,你手裡的初始現金還要再多一些。

好在國家這幾年印錢的速度開始下降,最新的m2已經跌到9.4%,而GDP是6.9%,這中間有2.5%的差距,所以你的理財收益每年都要計提2.5%加入本金,剩下的覆蓋掉生活成本才可以。

所以公式改一下,應該是:

70萬/(6.5%收益-2.5%計提)=1750萬

23萬/(6.5%收益-2.5%計提)=575萬

有人說gdp未來會下降啊,其實m2也會下降,我覺得2.5%計提差不多了,再說了就算有些偏差補一些本金進去就可以了,你人都快死了,銀行賬戶里躺著幾千萬有個卵用,所以我覺得實際應用中北京1500-1600萬,臨海500-550萬差不多就夠了。

轉自公眾號:招財大牛貓


1000w加一套房子足以。前提是不揮霍。


上學時,對財務自由的定義是: 不再花父母的錢。
工作後,對財務自由的定義是: 不用別人發工資。
那麼,也就是說,個人資產穩定增長後的結餘要夠一切家庭消費。
所以,一個億比較理想。
====================
所謂穩定增長的結餘,其實就是要明白,只有先保證資產不貶值,收益才是可持續的。比如存銀行吃利息,就是不可持續的,那點固定利息會越來越不值錢。


這真是我考慮過並計算過的一個問題啊。
對我來說,一房一車,外加500萬。
300萬按信託算,百分之八九,一年25萬的收益,一月兩萬五,日常開支足夠了。
200萬定存或者投資或者保險或者流動資金或者自己拿來做些什麼,都只是比例的小問題而已。
35歲之前達成才有意義,才有足夠的時間讓自由有意義。
還有十年,還差400萬,可是失業了,媽蛋。


首先要糾正樓主的一個概念性的錯誤:財務自由

什麼叫財務自由?

財務自由,是指你不去上班,然後能維持目前現有的生活多長時間。能維持一年,你就有一年的財務自由;能維持十年,你就有十年的財務自由。

因此,財務自由是一個時間概念。就像你有一輛汽車,車裡的油有多少,你就有多久的駕車權,油燒盡了,你就開不動了。為了繼續開,你就得買油,兜里有多少錢,就能延續多久的駕車時間。

問題中的那哥兒們(估計就是你吧?捂嘴偷笑)完全是一個沒有活明白的人,包括他老婆,也是如此。兩人結婚都不知道為了什麼,工作也就是為了掙錢花。掙錢累了就想逃,誒,真讓人看著著急。

其實,他應該好好盤算一下自己有哪些資源,有什麼專長,整理好自己的人生,好好跟媳婦過日子。至於上海的房子,如果他是上海戶口,房子也只有一套,就別賣了。畢竟中國現在是戶籍制度,有上海戶口,在上海沒房子,怎麼弄啊?要離開也把房子留著,租出去也比賣出去強,除非賣的錢能買到更好更便宜的房子(顯然不可能啊)。然後把自己的事業整頓好,踏踏實實過日子,比什麼都強。

錢這玩意兒靠不住,票子隨時都能毛掉。現在物價一天一個樣,三天大變樣,前幾年一個盒飯十塊錢以內都能買到,現在隨便出去吃一個便餐都要二三十塊,還不知道吃的什麼東西。一百萬,掙起來不容易,花起來,眨眼就嚯嚯乾淨了。離婚的話,還有得折騰鈔票呢!

不作不死啊!


財務自由和生活標準也有關係吧?

有些人生活比較簡單,不用很多錢就財務自由了啊。。。比如,有的北京拆遷戶,分了3套房子,給兒子一套,自己住一套,出租一套(租金4000元左右),再加上退休金1680元,每天就是吃吃喝喝,偶爾跑個黑車,他也是財務自由了,但是生活質量估計在知乎的人看來很差吧

你非要豪車美女,自然財務自由需要很多錢。。。

我覺得的財務自由就是生活期望≤穩定現金流(該現金流不用付出努力就可以得到的)。對不同人自然這個現金流不同了


看到有人回答說2000W的,贊同一下。
http://www.zhihu.com/question/22023448/answer/20064651

在滿足以下兩個條件的前提下——
1.能用手頭的資產實現至少年化3%的收益率;
2.生活得不要太奢侈,滿足正常衣食住行娛樂等需求。

那麼,個人認為以下這個標準不管在國內還是發達國家都行得通——
個人的財務自由,100W美金(人民幣約600W)。
一個小家庭的財務自由,300W美金(人民幣約2000W)。

條件1中的年化收益率能達到10%的話就可以過得很奢侈了。嘗試一些穩健的投資,足夠聰明的話,年化個5%還是不難的。

以上均為個人意見。


讓退休金永遠花不完的公式
看看這個...大意是 需要的錢=每年支出/凈收益率,比如年支出20萬,扣除通脹後,凈收益率4%,就的準備20/0.04=500w,看他文章說的比較清楚


西部3線城市,200萬可以在市區買4套小戶型商品房(自己住一套,其他出租),或者外環線商住房(自己住樓上一套,其他住房大約6-8套及一樓商鋪門面都出租)。

一個人生活的話,收支大概平衡。(5000/月)通脹不怕,租金也可以上漲。


財務自由的定義是:非工資性收入大於總支出。
換句話說,自己銀行的錢、口袋裡的錢越花越多了。
這是我這輩子追求的人生目標,相信也是很多人的人生目標。
首先回答問題,多少銀行存款可以過上財務自由的生活,簡單算一下:現在我們的銀行存款一年期的利率是1.5%,也就是說100萬放一年,利息是1.5萬,每個月基本上能花1000多,這不叫財務自由,這叫低保。
那麼我假設一家三口人平均一個月正常花銷5000元,一年也就是需要6萬的非工資性收入,銀行存款得要400萬左右。
我們現在假設一種情形,我在2015年1月的時候往銀行存入了400萬,到了2016年1月的時候收到利息6萬元整作為一家人的正常開銷。2016年這一年的時間一家人所有的吃喝拉撒生病感冒衣食住行孩子上學孝敬老人…全都只靠這6萬塊錢了。
雖然我知道,一年6萬塊錢對於很多家庭來說已經是可以湊合湊合過了,但是也絕對達不到財務自由的標準。
所以各位覺得400萬存款夠不夠財務自由?


有人觀念陳舊,以70年代至今的套路,說現在的100萬未來只值10萬甚至1萬云云,然而他們卻忘了像改開這樣的經濟高速增長未來很難再出現了,而像西方國家那樣的階級固化將成為中國的常態

回到這個話題,在中國各大中小城市負擔一個家庭的全部開銷,1000萬足夠了
如果是北京上海這樣的地方,2000萬這輩子也夠了

當然大富大貴的那種就沒底了


有房有車無貸款,商鋪一套,普通房屋一套,300w現金,即可實現財務自由了
普通房屋租金,用來活著,商鋪租金用來生活,300w可支配收入用來理財,收益能活得還算滋潤~


每個人,在每個時期,對【財務自由】的定義根本就不同。

比如有些像我一樣網文看多了的大傻幣,把在宇宙中擁有自己的星系與艦隊,才稱為財務自由,那麼整個宇宙中能做到的人也都屈指可數了。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銀行內部人員出賣銀行卡信息,導致儲戶存款遭受巨大風險?
儲蓄是否越多越好?
如何評價「男子在銀行存 25 萬,15 年後取錢僅剩 2000 元利息」?
關於加強商業銀行存款偏離度管理有關事項的通知,對中小型銀行將會產生什麼影響?
什麼是結構性存款?和結構性理財產品有什麼關係?

TAG:經濟 | 理財 | 財務自由 | 存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