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在國外刷信用卡消費的時候只用簽名不用輸入密碼?安全性如何?
朋友剛美國留學回來,最近被告知的信用卡副卡在美國被盜刷,討論到國外信用卡消費時通常不用輸入密碼,而是在一個電子屏上簽字。雖說辦卡的時候會留簽字作為印鑒,但是感覺簽字不會得到校驗啊。個人感覺這樣安全性不是很高,但是我想這樣的設置肯定有它的意義,求高人解釋啊~
無密碼,因商家未校驗簽名導致的盜刷,由商家承擔損失。你可以拒付,銀行會拒絕給商家兌現,風險在商家。
但用密碼的刷卡行為視為本人操作,不可以拒付,商家無風險。
所以,如果無密碼無cvv2碼的情況下被海外盜刷,直接通知銀行拒付即可,讓你的發卡行找海外商家的麻煩就行。美國聯邦法律:http://www.ecfr.gov/cgi-bin/text-idx?SID=a0c511553603cbbe6bec948e78f3597bnode=12:2.0.1.1.6.0.3.6rgn=div8
客戶方面,如果你的信用卡被盜刷,只要你在盜刷日後的60天內通知銀行,則你的損失不超過50美元,超額部分由銀行承擔(或由銀行負責追償)。有的銀行為了籠絡客戶,還會再降低甚至取消客戶承擔的部分。
銀行方面,為了持卡人的便利考慮,不會增加複雜的密碼驗證,否則會失去客戶。但是會考慮增加其他方式,在盡可能不影響使用體驗的前提下,保護自己的財產。例如限制頻繁刷卡交易。
根據維基百科資料(Credit card fraud),美國約有0.1%的信用卡交易(按次計算)是欺詐,導致的損失遠比中國的情況嚴重。但充分市場競爭下的美國人,他們相信:你不可以用增加客戶的麻煩的方式來解決自己的問題,否則客戶就不再是妳的客戶。現在國內有不少銀行都可以在辦卡時選擇只憑簽名刷卡了。我倒是一直有個疑問,如果卡主主動把卡借給朋友,朋友刷卡簽名拿走商品,卡主再提出盜刷問題,拿出不在場證明。如果商家沒有影像監控,那不就抓瞎了?人也抓不到
pansz的答案非常準確,我從文化的角度做點補充。
西方的信用卡在50年代誕生,那會沒有現在pos機刷卡這麼方便,都是手工壓單再簽字(這種做法現在某些地方還有),一直沿襲下來都是以簽字為準,沒有密碼這個概念。
中國銀行卡興起的時候,atm和pos機也差不多同時慢慢普及,沒有經歷過「簽字」時代。國內招行發布第一款國際標準的雙幣信用卡之初,也是學習國外的做法不設密碼,但國內普遍不接受,所以最後還是妥協,允許設置密碼。儘管如此,國內的很多信用卡去海外,很多時候也是不用密碼的。如果沒記錯的話,海外銀聯的pos機上如果有「signature」字樣,即使有密碼也不用輸,直接簽字。
作為剛經歷盜刷事故的留學黨怒答此題!本人坐標曼哈頓,卡被盜刷地點位於紐約上州Mount Vernon的Target大賣場,盜刷時也沒有微信通知交易信息,要知道這是406刀啊,平時自己刷個5刀都會秒收中國銀行信用卡中心微信。各種報告,交材料,打電話,回郵件,中國銀行信用卡中心至今還在「處理中」,發來的簽單掃描件上那偽造簽名是阿拉伯文嗎我摔!竟然還真能用阿拉伯文把我的姓氏拼對了,果然流氓有文化看你怕不怕!先讓我去角落裡哭一會兒,收到銀行進一步通知後再補充。
稍稍更新一下,澳洲目前在實體店的刷卡消費已經不接受簽名無密碼的方式了,只有輸入正確的密碼才行,看來鑽這一個漏洞的人多了起來,世風日下啊!然而線上購物還是一樣,輸入卡號等等顯示在卡片上的信息就可以了。
===========================================================================
先說一下我不在美國,在澳大利亞,但覺得澳洲的情況跟美國類似。
先回答安全性的問題,答案是不好!(看來美國也不是什麼都先進,哈哈)
想像一下如果你的卡丟了,別有用心的人拿到了你的卡,照著你卡背面的簽名練上一陣子(也許就是幾分鐘),就拿去商場消費了。收銀員不是筆跡專家,也就是看個大概而已,有時甚至不看(我在澳洲這樣的情形遇到多次)。
挺不安全的啊!那為什麼還這麼干呢?可能是騙子還是太少吧,不足以產生推動變革的巨大力量。
發達國家其實跟中國比,不是什麼系統都先進,也不是什麼法律都嚴密。只是利用這些漏洞鑽空子的人很少而已。一套體系只要是適合某個社會環境的就可以了,不一定多麼完美。答案就是這樣不太安全,美國的銀行卡安全措施做的很落後。其實在國內也可以選擇不用密碼,只用簽名進行消費。根據簽名進行消費確實是商家的責任,如果盜刷可以通過銀行找回。很多外國人在美國商場進行消費的時候,收銀員有時候會要求出示卡片持有人的護照,收銀員核對證件和卡片的名字之後才會進行刷卡收費。
美國信用卡盜刷特別嚴重,而且美國的銀行卡安全做的不好。歐洲十年前就已經普及了chip-and-pin的晶元卡,但是現在美國很多地方還在使用只有磁條的信用卡。不過現在美國的大銀行新發的卡片已經全部變成帶晶元的卡了。可是這種卡片雖然帶晶元,但是不能算是chip-and-pin的EMV卡片,只能算是chip-and-signature,因為交易的時候不驗證卡片密碼,還是憑藉簽名來進行確認消費。
在美國的商場經常能看到這種機器,可以同時支持刷卡和插卡。一般來說,如果是美國本地人,大家會直接在這種機器上刷卡消費,因為美國的卡片不會用pin來進行驗證消費。而如果是歐洲或者其他地方的顧客,就要插卡到機器里,輸入pin,機器驗證pin正確之後才確認消費。
其實通過pin來確認消費是更高級的方法,很多美國人都覺得他們銀行的卡片技術太落後了,想換成chip-and-pin的EMV卡片,可是銀行卻不提供。
在英國買火車票,用自動售票機,選好票子,放進國內的某行信用卡,不用輸入密碼,直接扣款成功,拿到火車票。當時我就震驚了……
國外的情況已經有詳細回答了,就不重複了。 國內的話現在也在推行小額免簽,銀聯的閃付,支付寶的小額免驗證就是這樣。 國內銀行極度不負責,各種條例事迹數不勝數,總結就是一句話,出事了能不負責就不負責,能往用戶身上推就往用戶身上推,這讓我對它們現在推行的小額免簽極度不放心,出啥事了還是我負責,那我不如簽多一個名?反正就多一分鐘而已。 話雖如此,現在我對SB的免簽,M的閃付還是很喜歡的,方便多了有木有?
坦白說國內也是只簽名,設了密碼盜刷銀行反而不賠哦
外國的卡大多有失卡保障的業務。被盜刷了有賠付。國內的卡一是這個業務不普遍,部分卡有,但是收費貴。二是由於你懂的原因,理賠困難。
磁條卡盜刷一般都有發卡行承擔,簽字商戶沒法校驗。其實出現盜刷,持卡人最好能儘快在所在地做筆交易已證明不在盜刷地,否則銀行也很難幫你拒付。
不僅是簽字不會被校驗,而且有的收銀員嫌簽字麻煩就自己划了兩筆就通過了,都不給顧客自己簽。上次在超市前面的人用支票付款,因為嫌簽字麻煩,就直接叫收銀員幫簽了。
非常安全,被盜刷打電話argue一下一般五個工作日就回來了。國外銀行的承諾是0fraud。國內不太清楚,好像比較麻煩。
澳大利亞維州從去年開始全面取消簽名支付,但是再取消之前安全性也是有一定保障的。商家必須檢驗持卡人簽名和卡背簽名是否具有高度相似性。如果不具備相似性或者相似性較低,可拒絕服務。我本人打工期間碰到過一起盜刷的,銀行先是發通知要求檢驗簽名,然後認為簽名具有相似性還是同意付款的。按照他們的說法就是如果評估結果是相似性低的話就會拒付,由商家承擔責任。但是現在由Paypass或者叫Paywave取代了簽名以後安全性就沒有了保障,100以下只要滴一下卡就可以買買買!商家和銀行不用承擔責任。沒有簽名要求,滴一下東西拿了就可以走。事後也就幾個警察來商家這裡調查一下錄像。-----------想到再補充-----------------------
在國外無密碼很多條款能保障你的資金安全.當然,國內也有,但是,只存在於理論上.
在美國不光是信用卡盜刷只需要打電話拒付,借記卡(Debit Card)也是這樣。好像我記得banker曾經說過盜刷的話卡主承擔的損失不超過五十美元。不確定準不準。不過美國確實是信用卡沒密碼的
推薦閱讀:
※哪一款信用卡累計兌換航空里程最划算?
※銀聯與 Apple Pay 和 SAMSUNG Pay 的合作會如何影響用戶已經形成的支付場景和習慣?
※沒有收入可以辦信用卡嗎?
※申請信用卡?
※怎麼最快申請vis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