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民系?廣東有哪些民系?
民系可以理解成次民族,作用於用一個民族下對不同文化群體的劃分,但民系一詞為中國獨創,原因可能是因為漢族太過龐大。而外國學者一般不會同到這個詞和概念(西方近年也越來越少用「民族」這個概念),他們一般將不同文化群體的人稱作族群。因此在很多人類學家眼中,所謂漢族,並非一個單一的族群。因此,對此提問者的第二個問題,我就將其當作「廣東有哪些族群」來作答了。
對於族群的定義,偉大的已故人類學家大衛
. 梅柏利—路易斯(David Maybury-Lewis)在他2004年出版的人類學著作《世界的臉譜-全球族群探索》的導言里,有過這樣一段描述——
族群性是一種把人結合在一起,讓他們自覺有別於其他人的認同感,但這種感覺很難精確描述,也很難知道它為何、或何時會深深影響人的行為。有些人在某些情況下願意爲了他所屬的族群犧牲生命,更遑論奪取他人的性命。其他人,在其他情況下,則並不察覺自己的族群性,在日常生活中對此也甚少關切。族群性究竟是什麽?爲什麽它具有如此微妙的特質?
族群性就像是一種親緣關係。當一群人承認彼此屬於同一個族群時,他們覺得彼此像遠親,有著似有若無的血源關係,但究竟確實的關係是什麽卻因年代久遠而不可稽考。
族群性是一個群體自覺與其他人有別的觀念,且一定是建立在共同的歷史與其他共通的特色上。如膚色、宗教、語言與文化。有些團體會被冠上同一個族群名稱,不過這些團體本身卻沒有這樣的感受或認知。最典型的例子在美洲:各個獨具特色的族群,被初初抵達西半球的人全部湊在一起,統稱為印第安人。因此,族群性是一種相關聯的感覺,這種相關聯的感覺可以來自各族群本身,也或者來自他人的認定,要不然就是兩者皆有。
像不同的家庭一樣,有的族群具有強烈的認同感,有些族群的認同感並不強烈;有的族群團結,有的族群則否。然而家庭關係與族群關係存在著一項重大的差異。無論在哪裡,每個人通常從出生開始就是家庭的一份子,而且總有一天必須扮演這樣的角色。即使是在像昔日蘇聯這樣試圖削弱家庭功能的社會,或像美國某些地方家庭式微到近乎消失的社會也是如此。
無論如何去下定義,家庭關係就這個觀點來說確實是一種原始的聯繫。然而族群關係就不是這樣了。每個人都隱含了構成族群關係的一些條件,例如我們都會說某種語言、每個人都有膚色、住的地方都有其歷史淵源等等。但是我們未必會因為這些(或其他的)條件就成為一個族群的成員。因為族群性唯有在能夠引發團體認同的條件受到承認時才能形成。
宗教信仰在某些地方可能是將一個族群區分出來的標準,在其他地方卻可能不是重要條件。族群在一些地方可能取決於膚色,在其他地方則不然。共同的語言或許可以區別族群,但也未必一定如此。譬如說法語的人並不構成單一族群,不過在加拿大的魁北克省,以法語為主要語言對於希望魁北克獨立的族群而言,卻是最重要的特徵。同樣地,語言是區別比利時各主要族群的首要標準——瓦隆人(Wallon)說法語、佛萊米人(Fleming)說荷蘭語。但是最為敏感、最具彈性的標準也許是感覺彼此有共同的歷史。一個族群對於他們的過去必須有共同的看法,但是建構起或重新解釋那段過往時光的方式卻有許許多多,有些方式可能會造成空前悲劇性的後果。
因此,族群不因共同的人種、語言或文化就能形成。族群的形成是因為同樣具有這些特質的人決定他們屬於一個特殊的團體,或因為同樣具有這些特質的人被外人歸類在一起,把他們視為同屬一個特殊團體的成員。被認為具有族群關係的人對於他們共同之處的本質與範圍——其實也就是他們的文化,自有一套規則與共識。他們也會試著就什麽人屬於自己的族群、誰又不屬於這個團體形成一致的意見。
這些維持團體界線的機制至關重要,因為它們是使得團體得以維繫的關鍵。人們必須知道其他人可不可以加入這個團體,或是否可能表現得像屬於這個團體的一份子,無論是透過正式還是非正式的形式。他們也必須知道個人背離團體範圍與行為的限度在哪裡,超過這個限度他就不再被視為團體中的一份子。最重要的是,他們必須知道這個團體的成員要如何與外界互動、互動要多密切,才不會喪失了團體認同。有些團體,像美國的艾美許教派(Amish),訂下了繁複的規範限制團體里的成員與外界接觸,藉此與周圍文化保持疏離。猶太人也同樣關切團體成員可以接受多少非猶太風俗,猶太人尤其關心自己與非猶太人結婚後,是否還能保有猶太人的本質。
族群從來不是孤立的。他們總是會與其他族群接觸,族群成員也總是會與其他族群產生互動,即使是敵對族群也不例外。這就是為何了解界線,以及如何維持界線是絕對重要的;維繫一個族群的情感愈強烈,其成員愈會嚴格地遵守族群的界線,這也是爲什麽跨族群的聯姻通常會雙方家庭的反對。事實上人們對跨族群聯姻的看法——從絕無可能、到不鼓勵、到沒有差別、甚至鼓勵如此——都相當程度地說明了人們對於本身的族群性,以及他們所處的跨族群環境的觀念為何。移民、流亡,以及其他造成民族遷移的情況,在移民者與接受國的人民之間,常促使新的族群認同成形。
能夠遺世獨立的社會少之又少,但的確有些偏遠的民族與外界較少接觸。這類民族有時稱為部落,因為他們生活相對孤立,而且選擇不靠國家的中央集權來管理自己的事務。有些族群被稱為原住民,因為他們的土地已被人種、語言、或文化等特徵與他們不一樣的人接管。因此,原住民往往處於社會邊緣,受到宣稱對他們擁有管轄權的國家所支配。
族群涵蓋廣大的範圍——從原住民到部落,到可以稱之為民族,追求獨立建國的次國家社會。以中國的少數民族來說,他們符合原住民的標準,但與大部份原住民不同的是,他們之中有的人口多達數百萬。壯族約有1600萬人口,滿族約有1000萬人,回族有900萬左右,至於苗族與維吾爾族則各有800萬。
這些少數民族散佈在大約中國一半面積的領土上,他們在中國歷史上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但是在其他方面,這些少數民族當前的處境,卻與世界各地其他的原住民十分相似。例如*藏人,就像*疆的維*爾人與伊斯蘭教徒一樣,被中國大*中央*府視為緊抱著落後文化、不願加入中國主流社會、處心積慮企圖完全與國家分離的民族。
——(《世界的臉譜-全球族群探索》Page08—Page10)
由於國內民族學的學者很少用到族群這一概念,所以我們通常會將民系這一概念等同於族群。
民系一詞於上世紀30年代,被客家歷史學家羅香林創造出來,逐漸被華人學者所接受和使用。一般的說法是,羅香林創造出民系這一概念,是爲了研究漢族這一個龐大的群體的內部差異。但也有人推測,羅香林是為了他作為客家人,這個當時被認為是非常特殊的漢族支系的身份去爭取權益。
也因為這樣,雖然一直有所謂全國漢族16大民系的說法,但在譬如燕幽民系、膠遼民系所指代的人群,通常只會意識到自己是北京人、河北人、山東人,而一般不會說自己是燕幽人、膠遼人,即使後者的描述可能在學術上更準確。
而事實上,民系一般在北方則很少被提及,而多見於南方,尤其是廣東。因此常會出現如題主這種"廣東有哪些民系"的問題。原因除了因為北方的平原地形與行政劃分,使北方各省的文化性質相對單一和穩定,而南方的山嶺地形使得這邊的文化分支相對繁多以外,更重要是因為廣東這個在中國近代舉足輕重的地方,出現了三個差異巨大,而又影響深遠的族群——廣府、客家和潮汕。而一般廣府人,也較少會用廣府這個詞語來形容自己,所以,民系這概念,很多時候,都是跟客家人、潮汕人連系在一起的,尤其是客家人。
但必須要特別指出的是,由於民系只是一個學術上、文化上的概念,而不是一個法律概念(而民族則是法律概念),因此如何定義一個民系,並沒有公認的標準。如同大衛 . 梅柏利—路易斯對族群的定義一樣,一般來說,如果社會上存在一個群體,有著相同的語言、文化、風俗、歷史和心理認同,就可以稱之為一個族群,但又不僅僅如此。由於人類學研究對象的關係屬於空間關係而非線性關係,因此,需要多大的差異才能形成一個民族、民系,並沒有一個清晰的標桿,所以很多時候,民系,與民族、族群一樣,在認定上,都存在爭議。
所以,要回答廣東有多少個民系,就先要有一個標桿,到底要將族群分到多細。畢竟,無論是按照中國一直以來的斯大林劃分法,還是梅柏利—路易斯的劃分法,都是可以分出成千上萬個族群。極端一點,一個村子都可以算是一個族群,因為他們可能都符合共同的語言、文化、區域、經濟生活和心理認同這些要素。但這樣的話,劃分就顯得無甚意義。而多數情況下,我們都會承認廣東存在三大民系。但如果只將廣東的族群分成三類,好像的確無法足夠完整地描述廣東族群的內部差異。因此,我將自己拿捏一個天秤,將有足夠特點,而又出現過的族群主張,劃分出來。
因為語言畢竟是區分一個族群的重要標誌,所以我的劃分方法主要以語言劃分為主。
另外,雖然從行政規劃上,香港和澳門不屬於廣東,但由於這兩地與廣東的密切關係,所以我會將其包含在內。
然後,我的劃分對象只包括原生族群,外來族群不算在內。
漢族
- 大廣府
一、粵海民系(廣府民系)
操廣府話(廣州話),標準口音為廣州西關口音。
語言學系譜:漢藏語系——漢語語族——粵語語支——粵海方言
廣東影響力最大的一個族群。其足跡覆蓋整個珠三角地區、東南亞、歐洲、美加、澳大利亞等等等等,可以說是遍佈世界上所有有華人的地方。多數情況下,廣東人,廣東話、粵語等說法,也是特指這一支以及他們所代表的語言。大部份粵語流行文化,如電影、音樂等都是以廣府話為載體創造出來。
從語言的角度,廣府話在國內的分佈範圍,從廣西梧州開始,到珠三角出海口的西江流域沿岸大部份市縣、廣州、佛山、中山、珠海大部份地區,以及香港和澳門。
雖然廣府話里的南番順口音與石岐口音,與廣州口音有一定差距,但傳統上都將他們視作粵海方言的不同口音。
而比較有意思的一點是,其實粵海方言區域可以說是一個方言島的狀況。因為包圍廣府民系的其它片區,與粵海方言之間都是很難溝通的。但反而廣西南寧一帶的邕潯方言,跟粵海方言卻能夠溝通。
特別需要指出的是,從語言學的角度,包括廣州口音在內的粵語語支的所有方言,他們之間的關係都是並列關係,而非從屬關係,因此並沒有所謂正宗一說。只是,粵語的標準化建設,都是以粵海方言的廣州西關口音為準,加上這一支族群在近一個世紀的時間裡面取得的巨大成就,與其目前的文化壟斷地位,使得其它片區的方言一直被粵海方言所打壓。
廣府文化獨特的早茶點心
二、四邑民系
操四邑話,傳統上以新會話為代表,但近年由於臺山話在國際上的影響力,逐漸成為代表口音。
語言學系譜:漢藏語系——漢語語族——粵語語支——四邑方言
覆蓋範圍為今天大江門轄下的四個縣市——開平、恩平、臺山、新會,以及鶴山部份鄉鎮等潭江流域地區,與粵海方言很難溝通。
另外一支對大廣府文化產生深遠影響的族群,在世界範圍內都有大量四邑華僑,佈滿歐美、澳大利亞與大洋洲一眾島國,四邑獨有的碉樓文化更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評為世界文化遺產。從前因為四邑人的強勢,使得他們與廣府人之間有著強烈的族群區分意識,但自從六七暴動,廣州話成為香港的法定語言之後,很多年輕一代的四邑人開始逐漸投向強勢的廣府文化。
有觀點認為,四邑人在全廣東裡面擁有最多的北方漢族基因。近年有學者指出,當年從珠璣巷南下的那一幫人,比起廣府人,更多成為今天四邑人的主體。
作為世界文化遺產,開平碉樓是四邑人的文化結晶
三、莞寶民系
操莞寶方言。又分成東莞話、寶安話、大鵬話三個小片,以莞城話為代表。
語言學系譜:漢藏語系——漢語語族——粵語語支—— 莞寶方言
覆蓋範圍為除樟木頭地區以外的東莞全境,龍崗地區、深圳市區以外的深圳全境,與粵海方言很難溝通。
操莞話內部分支眾多。以前曾是從東莞、深圳到香港地區的原住民語言,但近100多年的時間裡面,隨著香港開埠,深圳成為經濟特區等等一系列歷史性變遷,在受到粵海方言與普通話的強勢夾擊之後,已經逐漸衰落。但現時仍是東莞最主要的語言。不過卻沒有趁著東莞成為世界工廠的今天,如粵海方言和四邑方言一樣,將莞寶方言帶到世界各地。
馳名中外的莞式桑拿
四、羅廣民系(注二)
操羅廣方言。一般以羅定口音為標準語,但不明確。
語言學系譜:漢藏語系——漢語語族——粵語語支——羅廣方言
覆蓋範圍為羅定、廣寧、四會、懷集、封開、德慶、鬱南、陽山、連州、連山等各鄉鎮。
以前羅廣地區的粵語被劃入勾漏片,但後來被發現在發音系統上的明顯分歧,而且羅廣粵語與勾漏粵語之間基本不能通話,加上羅廣地區位於廣東文化圈內,與勾漏片的廣西文化圈明顯不同,因而被獨立分出。羅廣人的族源,歷史上受到了瑤人、俚人和從廣信西遷的廣府人影響,較少受到北方語系干擾,因此比廣府粵語保留了更多底層古語詞彙。
4.1、羅定市內還存在著一種非常獨特的粵語分支,叫?古話(「?」字非大五碼字符集收錄漢子,一般寫出「能」、"亻能"),具體分支未明,但不屬於現時分類系統的所有分支,與一般粵語較難溝通,使用人數10萬左右,分佈於羅定各鄉鎮。由於語言人口較少,且該語言暫時缺乏影響力,所以暫不單獨列出。
古瀧州,即是今天的羅定,是羅廣地區的文化中心。
五、圍頭民系
操圍頭話。
語言學系譜:漢藏語系——漢語語族——粵語語支——莞保方言——保安片——圍頭話
覆蓋範圍為深圳平湖以及香港新界的圍村,與粵海方言勉強能溝通。
香港原住民。本屬於莞保民系的一個分支,但自香港開埠以來一直扮演著重要作用。事實上,即使香港開埠之後的數十年,圍頭話仍是香港地區最主要的語言。清朝覆滅後,香港成為成為眾多外來族群經商,甚至避難的地方,圍頭話逐漸式微,但到上世紀70年代, 仍在香港的語言系譜中占優重要比例,但近年已經只有在香港圍村內部使用。
今天,圍頭人當年為防止客家人攻擊而創造的圍村文化,仍是香港本土文化的一大特色。
今天的香港圍村,其實最初是從客家人的圍屋概念衍變而來。
- 大客家
一、循衍民系
操(粵臺)客家話。以梅州梅縣口音為標準音。
語言學系譜:漢藏語系——漢語語族——客家語支——南部方言——粵臺片
又分嘉應、興華、韶南、新惠四個小片,省內覆蓋範圍為梅州全境,汕尾海豐、陸豐、饒平部份鎮村,惠州部份地區,以及新豐、翁源、英德等市縣。
客家人最重要一個支系,名人輩出。今天散佈全球的客家人,主要都以這一支為主。清未年間在西遷過程中,與四邑人爆發土客械鬥,從而導致「客家」一詞出現。其中梅州可以說是全世界客家人的「首都」,是客家文化的傳播中心。其中嘉應小片的梅縣方言是世界客家話的標準語,寫進了客家教材,也是台灣客家人的首要語言。但是,世界很多循衍人並沒有對梅縣口音特別有歸屬感。實際上,分佈在新豐、惠州、惠東、博羅、龍門、深圳、東莞、增城、從化、花都的新惠小片在國際上更有影響力,今天香港客家人所操的客家話主要都以新惠小片為主。而惠州客家口音是最主要的口音。
梅州最富盛名的文化座標——梅縣圍屋。
二、江汀民系
操(嶺北)客家話。 傳統上以福建長汀口音為標準音,但並不明確。
語言學系譜:漢藏語系——漢語語族——客家語支——北部方言
江汀民系是客家人的第二大族群,不過他們傳統的文化中心在江西和福建。但是,韶關北部始興、南雄、仁化、樂昌、乳源五縣,與武江、曲江城區以外地區的客家人,從語言和遷徙歷史的角度來看,都屬於江汀人。只是,由於從行政規劃上,這些地方屬於廣東,因此他們的文化歸屬感與江西和福建的客家人並不完全一致。江汀人除了在語言上,與循衍人最大的區別就是缺少海洋文化的特徵,因為他們的文化區域都不沿海。
福建長汀縣是江汀民系的文化中心。
傳統客家村人的婚禮。
三、東江民系(惠河民系)
操客家話水源音。 以惠城話為代表口音(區別於新惠小片客家話)。
語言學系譜:漢藏語系——漢語語族——客家語支——南部方言——水源音
以方言島的形式,沿東江流域,散佈在惠城、源城、博羅、紫金、龍門、東源、龍川、新豐、連平、和平的部份鄉鎮。其中,在惠州、河源的市區作為主要語言。
東江民系是客家人裡面很獨特的一支,雖然河源是客家的千年古邑,但他們對「客家」這一概念的歸屬感,在客家各支系裡面相對是最弱的一支,尤其是惠城人(雖然河源的水源音與一般客家話分別更大)。東江人認為自己是主家人,是在客家人和廣府人到達廣東之前就在那裡生活。而對於其他地方的客家人,都將水源音蓋以貶稱作蛇話。水源音在東江流域以外的地方很少分佈,因此常受到孤立。不過,河源作為客家的活化石場,一直都是研究客家文化的重要據點。
河源著名客家村寨——蘇家圍。
四、涯人民系
操涯話。傳統上以廣東茂名市電白縣沙瑯鎮口音為標準,但並不明確。(本字「亻厓」由於「
亻厓 」字非大五碼字符集里漢子,一般用「涯」字代替)
語言學系譜:漢藏語系——漢語語族——客家語支——涯話
以方言島的形式,散佈在桂東、粵西各縣市。其中廣東的分佈點為電白、高州、信宜、化州、茂港、陽西、陽東、陽春、廉江、雷州、徐聞、遂溪、雲安、羅定、新興、鬱南的客家鄉鎮村落。與其它客家話之間較難溝通。
客家民系的獨特分支。因為涯話的第一人稱稱「我」為「涯」,因而得名。有研究指出是古時福建汀州和廣東梅州一帶客家人,遷移到桂東、粵西後,與當地原住民融合後提煉出來的一支新客家語。但由於涯人的活動範圍在桂東粵西地區並不相連,而且遠離客家文化中心,加上經濟相對落後,所以對涯人的研究甚少。
廣西桂平的涯人村金田村是太平天國的發源地。
客家人在中國的分佈圖。
- 大閩南
一、潮汕民系
操潮州話。以潮州口音為標準音。
語言學系譜:漢藏語系——漢語語族——閩語語群——閩南語支——潮汕片——潮州話
覆蓋範圍為潮州、汕頭、揭陽全境,豐順、陸豐部份鄉鎮。
一般學術文獻都會稱之為「潮州話」,但由於改革開放後汕頭迅速崛起,「潮汕話」這一稱呼以得到潮汕人的普遍認同。
廣東三大民系之一。潮汕文化有著顯著的海洋文化特徵,其身影踏遍海內外,尤其是廣東、福建和東南亞。潮汕商人遍佈華人商界的各行各業,被稱為東方猶太人。潮汕人以說潮汕話為榮,在廣東身處廣府話和客家話兩大強勢方言,與官方普通話的夾擊下絲毫沒有出現衰退現象。從文化邏輯的角度,潮汕文化屬於閩南文化的分支,而且潮汕話能與多數閩南語的其它方言溝通。不過,潮汕人 普遍對閩南文化沒有歸屬感,對廣府文化也沒有歸屬感,自成一體,可以說是中國漢族各族群的奇跡。
遍佈全國的潮汕砂鍋粥,標誌著潮汕文化生生不息的生命力。
二、海陸豐民系
操河洛話(常稱汕尾話、海豐話)。以海豐海城鎮口音為標準音。
語言學系譜:漢藏語系——漢語語族——閩語語群——閩南語支——閩臺片——海豐話
覆蓋範圍為汕尾城區、海豐縣、陸豐縣。
因為與潮汕地區相連,而且汕尾的名字也有「汕」字,很多時候會被當成是潮汕人,但其實海陸豐人自成一格。 而河洛話(海豐話)也比潮汕話更接近福建本土閩南話和台灣閩南話。
海陸豐人大量分佈在廣東和香港。雖然汕尾作為城市影響力一般,但海陸豐人作為一個族群在廣東一直扮演著一顧重要的力量。有一句話叫「天頂雷公,天下海陸豐」,通常用來形容好勇鬥狠,喜歡儆惡懲奸。海陸豐出過很多名人,即使在今天香港也有不少英傑是好陸豐藉。
轟動全國的烏坎村抗爭事件,充分反映了海陸豐人永不低頭的反抗精神。
三、雷州民系
操雷州話。以湛江雷州市雷城口音為標準音。
語言學系譜:漢藏語系——漢語語族——閩語語群——閩南語支——瓊文片——雷州話(注一)
覆蓋範圍為湛江雷州半島遂溪、徐聞、雷州三縣全境,以及湛江其它市縣區的大部份城鎮。
發源自閩南地區,但因為其特殊的半島沿海地理環境,加上與其它閩南文化的隔絕,經過上百年與當地原住民的融合,已經發展成一支有別於其它閩南文化的獨特民系。也是廣東除三大民系以外,最普遍被承認的民系。而雷州戲劇還成為國家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
除了閩南潮汕各系以外,雷州人和海南民系的聯繫也非常緊密。
獨樹一格的雷劇是雷州文化的精華和縮影。
- 大高涼(注二)
一、高陽民系
操高陽方言。一般以陽江江城區口音為標準語。
語言學系譜:漢藏語系——漢語語族——粵語語支——高陽方言
覆蓋範圍為陽江除陽春外全境,茂名、高州、信宜,化州北部,吳川北部。
西江支流漠陽江流域的重要文化分支。祖先為廣東土著先民俚人,融合了廣府和閩南文化。其中高州是隋唐俚人巾幗英雄冼夫人的出生地和統治中心,而冼夫人今天還是粵西和海南地區很多居民的信仰對象,甚至是圖騰,因此高陽地區今天還是整個大高涼地區的文化中心。
高陽地區還有人過族紀念俚人行軍的軍坡節的傳統。
高涼地區人民最重要的祭祀聖地冼太廟。
二、吳化民系
操吳化方言 。吳川吳陽鎮口音為代表口音。
語言學系譜:漢藏語系——漢語語族——粵語語支——吳化方言
覆蓋範圍為鑒江中下游流域,包括吳川和化州的南部地區。
高涼民系的一個分支,以鑒江作為文化傳播中心,古俚人後裔,吳化方言屬於粵語方言九大片區之一。吳川商人近年在全國尤其是廣東地區取得的成績,使這個族群見露頭角。據統計,作為建築之鄉的吳川,每年對外輸出建築工人10萬人,占整個城市勞動人口五分之一。京基集團的壯大,京基100的在深圳的奠基以及柯林頓的到訪,再次使吳川人聲名大噪。
吳川人所創造的奇跡——深圳京基100大廈。
- 大蜑家
廣東蜑家民系
操蜑家話 。
語言學系譜:漢藏語系——漢語語族——粵語語支——蜑家話
覆蓋範圍為廣東、廣西和海南的沿海區域,河流區域。
中國一個舉世無雙的族群,一生大部份時間都生活在船上,有著獨一無二的語言、風俗、文化和經濟生活。建國初期進行民族劃分的時候,曾經有機會劃入少數民族,但他們放棄了這個權利,始終承認漢族這個身份。
蜑家人主要分兩支,一支福州蜑家人,一支廣東蜑家人。而廣東蜑家人講和粵語相近的蜑家話,香港的英文名Hong Kong一詞就是來自蜑家話。蜑家人為香港四大原住民系之一,也是以前廣州珠江河沿岸的活躍群體,炒田螺,艇仔粥等蜑家美食馳名中外。上世紀90年代之後,隨處傳統漁業逐漸被現代漁業取代,蜑家人陸續上岸,時至今日,很多蜑家人的後裔已經不會說蜑家話,更不會重返以前的水上生活,是一個頻臨滅絕的族群,亟需受到保護。
今天三亞的蜑家部落。
- 其它
韶州民系
操粵北土話(韶州土話)。
語言學系譜: 未定
以方言島的形式覆蓋在樂昌、仁化、乳源、曲江、南雄、湞江、武江、陽山、連州、連州、連南等鄉鎮。
為粵北原住民的本土語言,根據語言學界觀點,韶州人應該比客家人和廣府人更早就粵北定居,因此,粵北土話的語系歸屬至今未定。唯一可以確定的是,它不屬於粵語語族。有人認為是廣西平話的擴張,有人則認為是在宋代江西贛語的基礎上,融合了客家話、廣府話和西南官話演變而來。
雖然粵北土話的使用人口還有50萬左右,但就和其他廣東地區的小眾方言一樣,受到了標準普通話、粵語和客家話三方的夾擊,逐漸衰亡,年輕一輩的韶州人,特別了進入了城市生活的,很多都已經不太會說粵北土話了。
廣東的語言分佈圖。
瑤族
- 過山瑤(注三)
操勉語 。以韶關市乳源縣必背鎮口音為標準音。(注四)
語言學系譜: 苗瑤語系——瑤語族——勉語支
廣東省內覆蓋範圍為除連南縣以外所有瑤族聚居地,連南縣小部份鄉鎮。
瑤族擴散最廣的一個支系,自稱勉。分佈於廣東、廣西、湖南、雲南、貴州、東南亞、歐洲和美國,其中廣東乳源縣是世界過山瑤的故鄉。建國之前,過山瑤居無定所,有吃盡一山過一山的傳統。建國之後,政府將他們安置在固定的土地上,遷徙歷史隨即結束,但千年的遷徙史使過山瑤遍及全世界,在海外的瑤族主要都是這一支。上世紀80年代,美國瑤族訪華團來訪時,分別不會說漢語和英語的雙方,卻能夠用勉語做到無障礙交流,是當時標準化程度極低的少數民族語言史上的奇跡。
過山瑤也是瑤族文化最重要的傳播者,目前研究瑤族的學術文獻,主要都是過山瑤的後人編纂,瑤文教材全部都是用勉語編寫,因此過山瑤使用的勉語被視作瑤族的標準語。
漂洋過海到達美國的過山瑤。
- 八排瑤
操藻敏語 。以清遠市連南縣三排鎮油嶺村口音為標準語。
語言學系譜: 苗瑤語系——瑤語族——藻敏語支
覆蓋範圍為連南境內大部份鄉鎮,連山,陽山,陽春與湖南省宜章也有少量分佈,與過山瑤所操勉語極難溝通。
自稱藻敏,一般村落都建在高海拔山嶺上。因其依山建房成寨,且其房屋以高密度形式排排相連,所以稱為排瑤;而又以其中八個排最具實力,因此稱為八排瑤。在排瑤的傳統里,大規模的作「排」,較小的作「沖」,所以又有八排二十四沖。八排又分「州屬西三排」和「縣屬東五排」,建國前,八個排里,都各有數百戶房屋,其中南崗排最鼎盛的時候有七千多人。建國後,政府爲了易於管理,用各種懷柔政策將排瑤人遷移下山,因此到今天,除了西三排的南崗排和油嶺排,以及東五排的大掌排以外,其餘沖排都相繼沒落。改革開放後,政府從這裡嗅到旅遊業的商機,又開始著手籌備將排瑤人回遷上山。今天,油嶺排是世界範圍內規模最大,人口最多的瑤寨;而南崗排則因其獨特的歷史價值,正在申請世界文化遺產。
八排瑤有其非常獨特的節慶和文化傳統,其中最特別的則是排瑤人姓名的起名方式。雖然同樣用漢姓,但規則異常複雜,與一般漢人的名字明顯不同,最長的可以多達七到八個字。不過,到城裡生活的排瑤人,一般都會另起一個漢名,方便日常交流。
油嶺瑤寨。
壯族
- 北壯支系
- 布壯
連山壯族
操連山土語。
語言學系譜:壯侗語系——侗臺語族——壯傣語支——壯語——北部方言——連山土語
覆蓋範圍為連山南部廣大地區,以及連南、懷集部份鄉鎮。
一般國內的民族學者不會把連山壯族當成單獨一支,而是將他們作為是布壯的一個整體來看待。但是,世界最重要的人類語言研究組織,也是聯合國科教文組織的正式顧問團體「SIL國際」將連山壯語作為一門獨立的語言開檔,而其轄下網站,還有其餘一些人類學研究組織,都將連山壯族當成一個獨立的族群給予介紹。
根據壯族學者韋景雲在06年出版的《壯語通論》介紹,連山壯語擁有很多獨特的語音系統,其中有北部方言中罕見的送氣音聲母。相傳14世紀時,有一支西甌人從南丹、平樂、柳州遷往連州,連山壯人一般自稱為他們的後代。與其它壯族支系相比,連山壯人受廣府文化影響較深,而與相鄰的瑤族相比,連山壯人漢化程度較高,沒有形成太大規模的壯族村寨。「追天燈」是連山壯民特有的民間活動。
每年七月初七的戲水節是連山壯人數百年來的特有傳統。
畲族
- 輋系(注五)
操畲話。
語言學系譜:未定
99%畲族人使用語言。在廣東省的覆蓋範圍為東源縣漳溪畲族鄉以及潮州與梅州的粵閩贛交界村落。
今天生活在廣東的畲族只有三萬人左右,無論是作為廣東的人口份數,還是作為畲族在全國的人口份數來講,都相當低。但是,廣東作為畲族的起源地,無論從作為畲族文化傳播地的角度,還是作為客家民系起源的角度,都扮演著重要的力量。
今天畲族的起源有兩支,一支來自廣東潮州鳳凰山;一支是戰國秦漢時期武陵蠻的後裔。(注六)而輋系則是來自前一支。而這一支畲族又分成三個支流:一支繼續繼續生活在粵閩贛交界的山區;一支到達浙皖南部,主要集中在今天浙江景寧;一支主要生活在江西,經過幾百年與客家人雜居已經完全被客家化,但在建國初期民族劃分的時候重新被劃入畲族,而他們都沒有自己的畲族記憶。因此今天的畲族整體可以分成四支,而輋系則是來自留在粵閩贛的那支。
輋系自稱山客,與客家人淵源甚深。當年客家人從中原南遷,達到粵閩贛交界,從輋民處學習了旱田的種植技術,長時間與輋民雜居,客家話的形成亦深受輋話影響。後來這部份人裡面的一幫人,遷到平原城鎮生活,成為了客家人的雛形。而今天的畲話在分類上也跟客家話非常接近。
輋民的分佈,鼎盛時覆蓋了從珠三角到粵閩贛三省的山區。
今天香港還有很多帶有「輋」字的地名,以見證輋民在此地的繁衍。
- 活聶
操畲語。
語言學系譜: 苗瑤語系——畲語族——畲語
覆蓋範圍為廣東海豐、河源、博羅、增城、惠東五縣的畲族村落。
根據語言學家的報告,絕大多數畲族人所使用的,非常接近客家話的語言,叫做畲話;而在上述五縣市內,只有大約1200人使用的,真正屬於畲族人的原生語言,叫畲語。根據史學家的觀點,活聶人可能是當年南遷武陵蠻的後裔。秦漢時期,長沙武陵蠻因逃避朝廷討伐,向南越過五嶺山脈,當時一支移到桂東,成為今天瑤族的主體,一支進入粵北,成為活聶畲族。至於活聶與粵閩贛那支畲族之間的關係,則未有定論。
活聶是一支頻臨滅絕的族群。除了人丁稀少以外,更重要是未形成聚居地。現時活聶人所操畲語,保存得最好的地方,在海豐縣鵝埠鎮紅羅村。日本語言學家中西裕樹,用了13年的時間,在紅羅村收集整理了6000多個畲語詞彙的發音,出版「畬語海豐方言基本詞彙集」,成為迄今為止研究畲語最重要的一份材料。
今天保存活聶畲語最豐富的汕尾海豐紅羅村。
回族
- 回民
操粵語。
語言學系譜:漢藏語系——漢語語族——粵語語支——粵海方言
分佈範圍為廣州、肇慶市區。
廣東境內回族數量甚多,但多數是近年從其他地方遷移過來經商的流動人口。而原生的回民只有兩萬多人,生活在廣州和肇慶。兩種回民最大的差異就是,廣東原生的回民全部說粵語。
中國的回族由於沒有自己的語言,大多是說他們所在地居民的母語,因此很難為他們樹出支系。廣州的土著回民來源有二,一支是唐宋時期沿海上絲綢之路入籍廣州的穆斯林人後裔,在廣州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一支是元明時期從內陸其它地方遷入的,也有數百年歷史。因此回民在廣州的歷史比其餘大多數人都要長,是真正的原住民。
回民以前在廣州有自己的聚居地,在今天的光塔路一帶,還有清真寺建築,廣州有全國第一所回民學校,不過,今天他們大多分散到廣州各地了。
全國首間回族學校廣州市回民小學。
混血兒
- 土生葡人
操土生葡語。
語言學系譜:克里奧爾語——土生葡語
覆蓋範圍為澳門。
從16世紀開始在生活在澳門的葡萄牙移民與當地原住民不斷通婚,經過幾百年的融合而演化出來的新生族群。今天,可以說大部份的澳門居民都或多或少有點葡國血統,但卻不能說所有的澳門居民都算是土生葡人。土生葡人其中一個最重要的標桿就是會說土生葡語——這種混合了葡萄牙語、粵語和東南亞各國語系特點而成的克里奧爾語。一世紀以前,澳門大部份居民都會說土生葡語(注九),甚至進行教育和文學創作。但時至今日,在受到粵語和英語的衝擊底下,會說土生葡語的澳門人已經只剩下一兩萬,他們主要與一起葡萄牙人聚居在澳門的氹仔一帶,大多信仰天主教。目前澳門一些母語保育團體正爲土生葡語申報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
澳門不少土生葡人在回歸以前選擇回到葡萄牙,而留在中國的那一批,一直致力於與中國政府溝通,爭取讓他們成為中國第57個少數民族。
總書記在澳門與土生葡人代表交流。
注一:雷州話的語系歸屬有不少爭議,現在有不少聲音都覺得雷州話應屬於閩語語群下的瓊文語支,與閩南語支屬於並列關係,而非從屬。這一觀點認為雷州民系並不是閩南民系的擴展,而是屬於瓊文民系以下的一個分支,與另一分支海南民系相對應。但這裡還是按照傳統分法。
注二:傳統上高涼地區都劃入廣府民系,但近年開始有聲音覺得廣東三大民系的劃分是當年羅香林急於想證明客家人的地位而作出一個不嚴謹的論證,事實上粵西地區的語言的確比廣府地區保留更多古漢語底層詞彙,而且有對廣府人異常陌生的冼夫人信仰,所以主張設立高涼民系。但是,如果在這個前提,羅廣地區算不算高涼文化圈則有爭議。從語言文化的角度,羅廣地區的多數地方被廣府民系的重要動脈西江所分隔,並不相連。而西江北部地區的文化風俗則與西涼地區存在較大分野,所以這裡將羅廣地區劃到大廣府之內。
注三:如果按照更細緻的劃分法,過山瑤之下還有分支。但為免支系太散,這裡先將他們視作一個整體。
注四:瑤語的標準化教程,是以廣西金秀縣長垌鄉的口音為標準語,他們的瑤語與過山瑤一樣同樣屬於勉語,如果按照這個角度,過山瑤的標準語應該也是金秀縣長垌鄉口音。但是,金秀的瑤族屬於長毛瑤(分茶山瑤、坳瑤、花藍瑤三支),與過山瑤族源並不一致,而在美國的過山瑤回國祭祖的時候,都是認廣東乳源必背的,所以這裡將必背口音作為過山瑤的標準口音。
注五:《嶺表紀蠻》載:「畬與輋同音,蓋以同一種族,故音同字異」。而顧炎武在《天下郡國利病書》稱:「輋當作畬,實錄謂之畬蠻。」可見,「輋族」與「畬族」同為南蠻一類,與瑤族同族。然而他們非指兩個不同之民族,畬族多指福建、江西畬族,是「刀耕火種,崖棲(洞居)谷汲」的土著居民。輋族則指廣東畬族。原因是漢族文人對閩、粵、贛三地畬族經濟生活方面所觀察到的側重點不同而出現的異稱。 因此這裡將從廣東本土起源,而沒遷移到浙南的畲族,統稱輋系。
注七:傳統說法,廣東有六大原生民族——漢、瑤、壯、畲、回、滿。而廣東滿人則來自清兵入關後派往廣東的駐軍,而他們的後裔一直生活在廣州,已經有數百年歷史,也比很多今天的廣府人在廣州的歷史長。但是,由於這批滿人已經完全被廣府人同化,不但不會說滿語,失去聚居地,而且多數也遺失了滿族記憶。今天,他們除了身份證上能辨認出是滿族以外,起源所有特徵都與廣府人無二,因此這裡不作另表。
注八:以上分類法完全來自本人的原創研究,只代表我本人的主觀判斷,不具備學術上的說服力,而由此引起的爭議概不負責。
注九:見@圖騰子 下面各條評論。
@九時用茶 的回答非常全面、翔實。但文中關於梅州客家的有一處失誤,特別指出。
關於梅州客家,文中所引用圖片
實際為福建永定客家初溪土樓群。而非梅縣圍屋。鄙人由於工作的關係,目前身在號稱世界客都的梅州,且在工作中涉及較多客家文化方面的知識。在這裡特別對我所知道的梅州圍屋進行一個介紹。
圍屋又稱圍龍屋,起於唐宋,興於明清,是客家文化的最重要代表之一。也是客家文化要素中最具視覺分辨的要素。圍龍屋主要有圓形,半月形,和方形三種。至於圍龍屋的起因、功用、特點、發展、分布等知識不再贅述,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問度娘。
而圖上的確切來講,應該被稱作客家土樓。在梅州,雖然三種造型的圍龍屋都存在,但主要以半月形為主。半月形的圍龍屋特色是前塘後屋,房前一定有一片半月形的池塘,叫做半月塘。如圖所示
下面簡單介紹幾個梅州知名的圍龍屋,歡迎各位知友來到這個其實我內心並不喜歡但既來之則安之的城市,用政府的話說:休閑到梅州,享受慢生活。
一、南華又廬
南華又廬是梅縣最大的客家圍龍屋,坐落在被譽為客家世界第一古村落的梅縣南口鎮僑鄉村。
二、承德樓
承德樓位於城區市內,目前在建築內經營一家特色的客家餐飲酒店——星園圍龍食府。來梅州的話,不妨一品。極具客家特色。
三、興寧李和美
四、興寧大王屋
五、興寧長興圍
六、大埔泰安樓
特別要說的是泰安樓,他是梅州不多的方形圍屋,也是國內極少的石方樓。建於乾隆年間,距今241年歷史。上次去的時候,還看到住在那裡的老奶奶,古井無纜,靜候歲月。一瞬間,彷彿已穿越時空。
七、花萼樓
花萼樓的名字最為動人,而且也是梅州不多的圓形土木建築。位於大埔縣,距今已經有400多年的歷史。
八、萬秋樓
最後不得不說的是當代海派圍屋萬秋樓。萬秋樓建於上世紀20年代,由梅州旅居馬來西亞華僑夏萬秋先生所建,他為馬國東英公司大股東之一,在海外勤儉打拚,闖出一番事業發財致富後,於1920年代返國在梅縣程江鄉花了四十八現大洋元蓋了萬秋樓。
該樓之結構格局,以客家建築的堅實結構方正格局為主,承有中原禮教和墾殖經驗所累進出來的樸實觀念,土木建築本身,著時反映出客家民系內在和外在需求的教化倫理,勤而樸實之性格。尤其在聚族防卸盜匪襲擊上,對於地域之適應,經歷一千五百多年流亡事實與海外奮鬥的行動,實在與其精神投射相結合。而建築融入中原板建屋技術,加上國外西方尖屋頂,具體營造技術彙集, 形成舉世囑目的「新土圍龍文化」。
萬秋樓此建築特別聘請國外名建築師精心設計,於1930年完工。整體結構完整,揉中西建築於一體,西式尖屋頂大鐘樓,加上中式客家的圍龍屋,真是中西合璧,富麗堂皇下更顯客家樸實精神!
目前,萬秋樓也被改造成一家高檔客家特色食府,參觀客家建築,品味客家美食,如來梅州,值得一去。
建築是人類智慧的結晶,建築的生命昭示著人類文明的發展。這些歷經風霜渲染、歷史蕩滌,從天災人禍中保留下來的建築,佇立成我們向歷史致敬的豐碑。
不好意思,跑題了。 知乎潛水年余,算是第一次用心的編輯答案,居然還是一個跑偏的答案。各位知友請多見諒。
@九時用茶 君回答的已非常之詳盡,我這裡就粗略的對我正在使用的方言之一——粵北土話(韶州土話)做一些淺陋的分析與見解。
韶州土話是一個籠統的概念,這是對粵北地區所有不能分類的語言的統稱,相互間可能並不存在近屬關係。而就我個人感覺,我所使用的長江-扶溪方言在詞彙上有受粵語影響的痕跡,例如「瞓覺」,「睇」之類的粵語特色詞彙,但語音上也有客家話的痕跡(但我聽人形容過說想潮州話???),例如「我nga~」,「汝ng」,「其gi」這類與客家話幾乎無差的人稱代詞。但與客粵語還是有區別的,比如古濁聲母【定母】清化,平聲不送氣,而仄聲送氣。例如:頭,糖,條,筒…皆為不送氣聲母d /t/。母音高化的規律也與客粵語截然相反,如寒假(han guo),發財(fuo ca~)…而其中最明顯的區別是:沒有入聲。只保留了入聲調。這和絕大多數廣東省內方言是不同的。
而詞彙雖然受粵語影響,但更多底層詞彙,也是無法探明究竟,如:嬭嬭(puo bu),外面(lue~ kue~),這裡(ga jang/yang),拿(kuo)…
而我看過族譜,上面寫的是先祖在宋末元初時,由湖廣道州遷入韶關。我想這可能是我這一支「韶州土話」的來源了,我的猜測是是由近古漢語的湖廣道州地區方音為基礎,在遷徙過程或定居時,受客語和粵語不同程度影響,形成今日之不能被定性的語言之一了。。。。
----
註:
音標儘量採用了漢語拼音模式。其中 ~ 為輕微的i音,幾乎不可聞。
我的劃分沒那麼大,從語言上:
1.粵系:廣府、勾漏、莞寶、四邑等等(連州四會聲我認為更接近平話而不是白話)
2.贛系:客家、粵北土話、東江、台山開平(粵北土話、開平的語音有粵化)(可以加上廣西的鋪門、都話、「平(民)」話(廣西真正的平話意為平定嶺南話,為粵語。贛系的平話是相對官話的平民話))
3.閩系:潮汕話、雷州話
4.越系:壯語、標話(侗水語支的,多被定為漢族)
5.蠻系:苗語、瑤語
廣府,客家,潮汕。如果嚴格的分,可以認為是不同的民族。
因為他們的語言,習俗都各不相同
先看@九時用茶 的答案。我這裡的是幾個補充:
1、高涼民系和廣府民系的區別並不能用語言、居住區域來簡單區分。明清以降,高涼地區有大量廣府人遷居,這些遷入者所說的粵語和高涼地區原本的粵語相互影響兩三百年後,已經沒有太大的區別。
2、如果真要區分,高涼民系和廣府民系的區別還是要從信仰著手。民間傳統信仰、儀式上,雙方雖然同住一地,但仍有較大區別。葬儀、春秋兩社等等的習俗、社神的地位、是否修祠堂族譜等等,差別不少。舉個簡單的例子,廣府民系有龍舟探親的習俗,高涼民系沒有。
自古以來,廣東是一個移民省份。古代為瘴氣之地,流放之所,如今卻是繁華之都,如果沒有二千多年來前赴後繼的外來移民、南渡衣冠,是不可能有今日的盛世。而移民多自北來,尤以河南,陝西,山西等中原一帶為多,先民帶來中原先進的農耕文化。可以說有四次大移民:1、秦朝一統六國,河北人南越王趙佗的軍隊在古番禺安營紮寨;2、唐末的節度使爭鬥,蕃地的爭奪,北方難民湧入;3、宋朝咸洵年間,因躲避元禍,漢人南下,此次規模最大,現珠三角一帶的大氏族大都追源於此;4、改革開放,南粵經濟發展強勢,外來的知識分子和外來工落戶廣東。幾經周折,幾經融合,終入粵地。在第四次入粵前,據入粵之先後、與土著融合之程度,形成漢族之三大民系:廣府、客家、潮汕。三大民系各有特色,合為廣東之三朵奇葩。
聚居地:廣府人居珠三角、粵西、粵北,廣西的梧州、欽州、北海(欽州和北海一直是廣東的屬地)也是廣府人的聚居地;客家居粵東、粵東北、粵北,散居珠三角及粵西;潮汕居粵東四市。
廣府的代表城市為廣州。廣府文化的發源地為現封開(舊廣信)一帶,唐宋的文化對其影響甚廣,乃至現在用白話讀唐宋古詩特別順耳。廣府人先祖在宋代以上就來到珠三角,先進的農耕技術使他們很快就在珠三角立足,繼而與當地土著融合,後發枝散居到粵西、欽州一帶。
客家代表城市為梅州。同屬漢族的客家人比廣府人落戶廣東要遲上幾百年,追源應該是明代初期左右,先祖同樣來自北方中原,或江西福建一帶。此時,先前已經在珠三角立足的廣府人肯定對這個外來戶不友善,而且南方地區宗族勢力強勢,地緣關係密切。清初的大規模土客械鬥時有發生,例,四邑曾發生過幾次大規模的土客械鬥,最激烈的有兩次。一為清初恩平土客械鬥,間接導致清政府在新會開平高明割地成立鶴山縣,現恩平境內沒有客家村,客家人遷居鶴山鶴城宅梧,高州一帶的山區;二為台山清末民初土客械鬥,迫使國民政府成立客家赤溪廳,直屬省政府。客家人逐漸遷出珠三角一帶,居粵東、粵東北、粵北,散居珠三角及粵西的山區。特別要說的是,湖廣填四川的時候,也有一部分廣東人遷到四川,而且主要是粵北地區的客家人,幾百年過去了,基本都已經同化掉了。
潮汕代表城市為潮州(湛江雷州一帶也是潮汕文化)。潮汕居粵東四市,頻臨大海。先祖來自閩南,入粵較客家人早。因離粵省城較遠,與廣府人幾乎沒有什麼交集。與在揭陽等邊界地方,其祖上與客家人還是有不少爭鬥的。
於是就有,客家居山,潮汕靠水,廣府山水兼居。
語言:廣府說粵語(又稱廣州話、廣東話、白話),客家說客家話(又稱新民話、艾話),潮汕說潮州話。
粵語又稱廣州話,香港稱廣東話,發源於封開、廣西梧州(舊廣信)一帶。現以廣州為中心,輻射珠三角和粵西。分為幾個小枝系:1.大廣州(含肇慶、清遠)和香港同音,廣州偏硬,香港受外來文化影響較多,偏軟;2.南番順音;3.五邑話,分為南片五邑話(會城話、台山話),西片五邑話(恩平、開平);4.高廉話,茂名湛江兩市(武有使驚咧)。
客家話。梅州市是客家方言的中心區域,具有客家方言的典型特徵。中國語言學地圖將其分為嘉應片和興華片:1.嘉應片,包括梅州市區、梅縣、平嶺、平遠。2.興華片,包括興寧、大埔、豐順、五華。此外,居粵北和粵西山區的客家方言和當地方言有同化的跡象,但與中心區域的客家語仍可順利交流。
潮州話。源自閩南方言莆田話,南宋末期,因逃避外軍入侵導致的戰亂,十幾萬莆田人移民到現在的潮州。分布於廣東省東部沿海的潮汕地區(潮州市、揭陽市、汕頭市、豐順縣),湛江市雷州話也屬於閩南語系,其先祖也是閩南人。
廣東三大民系地區宗族勢力強勢,地緣關係密切,傳統文化習俗保留完整。普遍對「講普通話,做文明人」這句話非常反感。
其他
廣府人善經商,客家多從政。廣府南番順地區、吳川地區多老闆、暴發戶,客家人一葉權傾天下。
廣府人會花錢,潮汕人會賺錢,客家人會省錢。自古東山少爺、西關小姐最講排場,李首富最能詮釋經商之道,客家小弟工作幾年就可以買樓買車。
團結度:潮汕人最團結,看看萬科A的大股東寶能系姚老闆就知道什麼叫團結,或者20年前已經倒閉的亞洲電視的《我來自潮州》可見一斑。同樣,潮汕人多排外,汕頭特區一直發展不起來就是排外的原因;客家人在外也喜歡抱團,只要一講客家話都是自己人;廣府人悶聲發財,兩耳不聞窗外事,多數是自掃門前雪。相比較,廣府人比較包容,一圍桌子10個人,只要一個人講普通話,其他人都會用普通話交流,哪怕是黎子流的水平。
體育喜好:廣府潮汕好籃球。客家愛足球,梅州是我國傳統的足球之鄉,亞洲球王李惠堂,前國腳謝玉新、伍文兵等。廣府人多扒龍舟、舞獅子,「世界龍舟看中國,中國龍舟看廣東,廣東龍舟看順德」、南師代表佛山獅和鶴山獅。
「叼拿升,炸距個含家產」,傳說中的北伐名言。
自古兩廣出狼兵,三大民系都驍勇善戰。史上,秦國出動50萬大軍才征服嶺南,且死傷慘重。明朝末年的西南江山幾乎是用兩廣狼兵平定各路起義,清軍攻兩廣也傷亡慘重。清末,馮子材(廣東博白人、現屬於廣西)領導的鎮南關大捷也是廣西軍隊之力。洪秀全的太平天國也是以兩廣軍隊(客家人為主)為基礎征戰天下。
近代北伐戰爭,孫大炮也是憑藉兩廣軍隊,屹立政壇而不倒,曾用兩廣軍隊從廣東殺到山海關、町四橋下,衝鋒陷陣時高喊「叼拿升,炸距個含家產」,敵軍多會嚇破膽,所向披靡。
凇滬會戰中壯烈犧牲的兩廣子弟。廣東羅定人蔡廷鍇率十九路軍幾乎都是兩廣人。會戰中,幾乎被打光,只有進攻,不曾後退半步的桂軍174師和176師,粵軍151師、159師和160師。
侵華日軍在兩廣損失慘重,解放戰爭也是兩廣軍隊最難纏,對越反擊戰是以兩廣軍隊為主。
赫赫有名的抗日兩廣將領薛岳(衡陽會戰、天爐戰術)、張發奎(北伐戰爭)、羅卓英(身經百戰)、李漢魂(鋼軍)、李宗仁(徐州會戰)、白崇禧(小諸葛)、葉劍英(諸葛一生唯謹慎,呂端大事不糊塗)、葉挺(鐵軍)、余漢謀(知恥後勇)、鄧龍光(還記得《南京、南京》這部電影嗎,鄧龍光帶領的廣東子弟兵硬是從被日軍圍得像鐵桶一般的南京城中殺出來)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4MzUyOTg2MA==mid=2247483666idx=1sn=0a2e2ee5aa2e4a771b4211f14d333b0cchksm=eb8806f9dcff8fef2284bfc3819e3471ba433eac27b4f77fb55646a67d8e01f59bdba5601d9cscene=0key=9ed31d4918c154c871321c420ab6c09f3021da4b23fa83658752d0f5de11b070056578f63b2c785c54285c481646a5fbcf1e31b54f033e9cd6dc43d264e945dc2acb14c45d0a72508097b1ddd19b36d7ascene=7uin=MTcyNjE0OTIyMQ%3D%3Ddevicetype=android-19version=26031e30nettype=cmnetpass_ticket=k0kdriKuieDyKZmNgfPza5KsF7Gle8a7MwONeVUev3KnT9q0QoV1ttszMGPrCnolwx_header=1
@九時用茶說得很多
但實際生活上上個人並不認為像他羅列出來的 語言不通
先說下我本人的背景 我父親是開平人 母親是南海里水人
我自幼在南海桂城長大口音不屬於南番順口音 更多是廣州口音加上少許的里水口音
開平四邑話因為自幼不在那個語言環境下所以不會說(父親會說 但因為以前一直在佛山南海生活 所以家裡面不會出現四邑話)
但是跟父親回老家探親時卻可以聽懂大部分四邑話 並用廣州話跟他們交流
跟廣東各地 除了客家話 潮汕話語言完全不通外基本上都能互相聽懂並交流(並沒有因為像@九時用茶那種嚴格劃分下所造成的語言不通…)
更甚 不僅僅在廣西的梧州 甚至比南寧更往西的百色 一次火車路過停靠下車買礦泉水甚至聽得出當地一部分說的語言就是廣州話 只不過口音實在太濃重 能聽懂一大部分 用我本身的語言不用指手畫腳僅靠語言買幾瓶礦泉水完全沒問題 後得知百色當地不是白話(廣州附近所指的粵語?)就是壯語和平話
是也 說的不錯
南方民系是唐宋時期的南方少數民族逐漸漢化,到了近代已經完全忘記了少數民族祖先,思想意識徹底認同中原,但是語言文化卻又跟真正的中原人格格不入,咋辦,總不能又搞幾億少數民族出來吧,那政治可就不穩定了,於是民系就是一個不錯的解決方案。民系就是規範在漢族這個大體系下的子民族,承認語言文化甚至基因上的差異,但是不能像蒙藏疆那樣玩離心搞自治(實際上廣東的民系一直是離心,事實上自治的,但是我們不能承認,不能給名分)。總結,民系就是漢化不完全,沒有消化乾淨的後遺症。
其實,民系,就是一個族群,或者可以說是民族。民族這個詞,在近代以來和國家過於掛鉤,民族國家這個概念對於一個多民族多族群國家來說,是個不能提及的東西(對於集權國家來說,不管統治階級還是)。所以,對於多民族國家,為了迴避民族國家這個概念,用族群來代替民族。
籠統來說只有三個:廣府民系,客家民系,潮汕民系。
廣東就有三大民系,廣府,客家,潮汕。
@九時用茶 在描述潮汕民系時是有誤的,在語言界上學術界上已經將古潮州,古海陸豐,還有雷州歸為一大民系《潮汕》他們都屬於這個八大民系之一閩南民系的一個分支。海陸豐的福佬話與潮州話很接近,是可以溝通的,怎麼能再分呢?那就不是民系了。。應該是民系下來的一個群體。
潮汕地區,海陸豐(汕尾),雷州半島屬於閩南民系,基本是明末清初從閩南地區遷過去的,講的都是河洛話(閩南話)
推薦閱讀:
※如何用語言描述不同人種的外貌差異?(如東亞黃種人和歐美白人)
※為什麼有人喜歡鬼畜?
※一位聾啞的文盲,他也會思考嗎?怎樣思考的?
※為什麼人總是傾向合理化自身的行為?
※人類摳鼻屎是本能還是惡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