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學習全國各地的方言,如何進行?

廣西人,欽州人


首先確定你學方言的目的。
如果是出於研究語言學人類學等的學術性的目的,想學什麼都可以。

如果僅僅是學著玩,那麼首先推薦的是粵語,其次是閩南語。這兩種方言顯著有別於其他方言的是他們都有極為豐富的方言歌曲。即使自己不於粵語閩南人使用者接觸,也總有到KTV吼一嗓子的機會,唱一首大家不會的方言歌曲是個不錯的給人留下印象的機會。而且這兩種方言也比現在北方語系保留了更多古漢語中的元素,能獲得一種學其他方言所沒有的樂趣。不過需要注意的是閩南語歌曲口水歌太多,朋友們即使聽不懂但看到KTV屏幕上的字幕,也會覺得唱歌的人太俗了,粵語歌的格調要稍微雅一點。
------------
如果是為了和人交流更親切,首選的是上海話和粵語,其次是西南方言和東北話。
上海話和粵語的地區都比較有錢,而且有一定的文化底蘊,對本土的東西有更強的自信和認同感,所以學好方言在這兩個地方可以更好地融入當地的文化。(另外深圳太特殊,一方面沒有千百年沉澱的本土文化,移民城市普通話最通行;再一方面深圳滿街的湘菜館說明學湖南話可能更好用)

雲貴川通行的西南方言和東三省通行的東北話,這兩種語言覆蓋面非常之廣。內部小方言相差不大,即使說的當地的小方言也沒什麼交流障礙。生活文化市井文化類似,說的不是他的小方言也比較容易增進親切感。
西南話可以四種任選其一學:成都話、重慶話、貴陽話和昆明話。其中昆明(雲南)話比較特殊,受吳三桂的影響比川黔多了北方蒙古化漢語才有的翹舌音,其他三省方言雖然也是北方語系西南官話,但不會說zh ch sh。重慶話和貴陽話的特點是具有西南方言的全部重要特徵而有不會具有太有特色的腔調,可以說比較典型。其中重慶話比貴陽話硬,也多了一些特殊的延長音和重音,貴陽話節奏平鋪直敘比較接近普通話,感情表達沒有重慶話誇張(成都人不容易分清兩者的區別),重慶話。雖然成都重慶以前都是四川省一部分,但是從古代地名來說就是巴和蜀兩地,所以語音還是有一定差別。成都話有點像西南話里的吳儂軟語,女性說起來非常好聽,男性就不太好了。所以如果是女性西南話學成都話很嬌美,男的學重慶話很霸氣。

東三省比西南西南三省(加一市)更加團結,說東北話更能和當地人打成一片。東北話越靠北就越像普通話(因為更接近滿族老巢),越南東北味越濃。而所謂的東北味就是遼寧味味,現在趙本山把東北弄火了,滿電視屏幕都是濃濃的這味道。在全國推廣普通話的大環境話仍然在電視上無限自信說的方言,似乎只有東北話了。所以東北口音的學習環境比西南方言更好,而且即使說得不太「東北」而比較「普通」,也沒多大關係,人家會以為你更靠北。學得不好不該捲舌的都捲舌也沒關係,越往南越卷,郭明義都說自己是郭傻汁。

從實用角度來看其他省份的方言沒什麼特別的推薦了。(也許學好了天津話吵架比較厲害,不帶臟說得對手吐血,還能博得圍觀群眾的好感)
------------

方言發音一般來說靠勤奮能學個九分像,十分像那真的需要靠天賦。比如某位外語專業畢業去搞外交搞談判立大功,外語能力不容置疑的官員,他的外語聽起來和他說普通話一樣一股濃濃的鄉音(是誰就不明說了),這種比較極端的不是沒天賦,而是負天賦。
讓自己方言得到本地人認可的一個技巧就是不說本地人的方言,而說相近地區的方言。掌握當地口音變化和東西南北、大山大河的規律會做的更好。比如東北越北越普通越南越東北;山東越往東舌頭越大,越往西舌頭越小;貴州烏江以北幾乎就是重慶話;陝西秦嶺以南漢中地區幾乎就是四川話。比如在菏澤人面前說不太標準但大舌頭的山東話,他會很容易說你山東話說得不錯,直接模仿他的口音,他就會說你不標準。

如果想求虐求凌辱,可以學福建話。雖然我認為「福建話」這個詞根本就沒有存在的意義,因為所謂的福建話其實是幾十種完全不通的方言。曾在福建好幾個地方跑過業務,剛到福州的時候準備學福州話,認為拜訪客戶會比較方便,學了不到一周後突然發現福州周邊地區(所謂的五區八縣)竟然有五種還是六種差別極大的方言,大概相當於住北京四環以內的人聽不懂住昌平順義的人講話,於是我果斷放棄了。我在廈門認為可以學一下廈(門)漳(州)泉(州)比較通用的閩南語,結果當地代理商是客家人。我學會幾句閩南語公交車報站 ,還有客家話的雞腿、鴨腿、大排、滷蛋、吃飯之後也果斷放棄了。後來去寧德地區拓展業務,已經有了教訓所以絕不學當地方言,但還是去Google了一下,記得有七八十個韻母……福建還有方言島的概念,空間上相差一兩百公里隔了七八種不同方言後突然出現一樣的方言甚至一樣口音。所以福建方言用數學語言描述就是一個不連續不可導的妖怪函數,於是上一段說的那個偷奸耍滑技巧根本不適用。
福建方言亂到不可思議的程度反而讓普通話極為普及,沒有誰會因為你說普通話而把你當成外鄉人歧視你,因為他們聽不懂自己二姑三舅四大爺說的話也是很正常的。

最後再分享說一口標準台腔的小技巧。福建林林總總的方言都是古代漢語的遺存,說不了蒙古語化的捲舌音。所以將普通話中舌頭的動作幅度儘可能縮小,一口洋氣的國語就說出來了。


我也想學的。

我是看到趙元任老先生的事例,覺得好厲害好厲害。引用百度中的

「二戰後,他到法國參加會議。在巴黎車站,他對行李員講巴黎土語,對方聽了,以為他是土生土長的巴黎人,於是感嘆:『你回來了啊,現在可不如從前了,巴黎窮了。』

後來,他到德國柏林,用帶柏林口音的德語和當地人聊天。鄰居一位老人對他說:『上帝保佑,你躲過了這場災難,平平安安地回來了。』

1920年,英國哲學家羅素來華巡迴講演,趙元任當翻譯。每到一個地方,他都用當地的方言來翻譯。他在途中向湖南人學長沙話,等到了長沙,已經能用當地話翻譯了。講演結束後,竟有人跑來和他攀老鄉。」

恩,通過百度,我覺得是興趣(愛好),從小頻繁接觸,然後知識又很高(研究過語言)。

可能讀這方面的書,然後實踐吧。我也不知道,猜想而已。


居然有人跟我有一樣的想法,來MARK一下~~

另外,要不要一起?除普通話和中式英語外,目前還會標準的雲南德宏話,湖南永州話,少量上海話~~

想知道各種方言學習途徑,一起分享哈~~


有的方言已經快消失了,學那些會比較有意義吧。


推薦閱讀:

「器」、「儀」、「機」有什麼區別?怎麼準確使用?
說方言的南方舉人貢士們參加殿試如果需要和皇帝交流,怎麼交流呢?
想問問廣東的朋友們,聽外地人唱粵語歌是什麼感受?
「方言人「 看見粵語的地位會不會嫉妒?
漢語拼音有什麼硬傷、缺陷?

TAG:語言 | 方言 | 語言文化 | 漢語 | 漢語方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