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到蓬萊的跨海大橋可行嗎?

在地圖上看,大連到蓬萊之間有許多小島嶼,可以作為連接點。

渤海海峽用大橋聯通後,可以連結東北工業基地與山東,長三角。前幾年看到有許多學者參與討論,請問現在有動向可行嗎?


謝邀。

很遺憾,沒關注過這座跨海橋的消息,對其方案也不了解,無法從正面回答這個問題,僅對需要考慮的一些問題扯兩句吧。

杭州灣大橋的建成,表明中國的橋樑建設技術是能夠勝任跨海橋這種工程的。有此做基礎,國人在超長距離橋樑方面也更敢想敢幹了,港珠澳大橋即是一例。跨海橋的建設,在膽氣作支撐的基礎上,更要考慮實際的問題:

1、經濟因素。超長距離橋樑耗資巨大,動輒百億的投入,是否有必要?能否產生足夠的經濟效益以收回投資並帶動一方經濟發展?這應該是確定是否建橋最基本的原因。當然,國內還有一個政績的推力,咱就不說了。

2、環境因素。任何改造自然的工程都會對環境產生影響,三峽工程也是因要顧及到對環境的影響及其它因素而論證了幾十年,且建成後還在爭論。橋樑對環境的影響似乎很小,但港珠澳大橋正是由於環評問題而被迫暫停施工。在渤海灣建造超長距離跨海橋,環評是否能通過?

3、地質因素。這是關係到打樁、建造墩台、從而架起上部結構的最重要影響因素。需要對海底地形、地質進行勘測,得到詳細的數據,據此選定合理的路線。需要考慮到抗震、沉降、施工難度等多方面因素。

4、海流因素。海水的流動看似緩慢,實則洶湧。當水流繞過橋墩流動時,對墩身造成衝擊,會導致結構的振動,對結構受力不利;更危險的是水流對橋墩周邊土壤的沖刷掏蝕,有可能導致橋墩傾覆,從而造成上部結構垮塌。對此是應該進行專項研究的。

5、設計因素。這是根據地質勘測資料確定橋墩位置、選定結構形式、進行各項受力分析並制定施工圖的工作。除地質限制外,還要考慮到通航的影響。這是橋樑設計的主要工作內容。

6、施工因素。從施工技術上來說,有了杭州灣大橋和港珠澳大橋的施工經驗,在可預測的問題上的挑戰基本上都能應對,難的是未能預料的問題出現後是否能夠解決?另外就是國內建設的工程的質量長久以來不讓大家放心,也是一個不容迴避的問題。

先說這些吧,待我對這個問題有了更深的了解再來補充更改。歡迎各位指正。


前面說的都很好了,我想補充一句,對於現在人類的橋樑科學和工程實力來說,基本上所有的內陸和近海橋樑都是完全有能力建造的。

因此所有的工程其實只有一個問題要討論:性價比。

橋樑工程師要做的只是把代價預估出來,好處需要交通和經濟部門分析。


不是東北連接內地,東北和內地從來也沒有斷開,渤海西側有完整的連接,不但火車汽車,自行車都能過去,修橋也改變不了東北到內地的距離,修橋只能膠東連接遼東,減少膠東到遼東的距離。能替代只有現在的煙大輪渡,那點運量夠不夠大橋的牙縫?建橋成本也低不了。獲得利益只有煙台威海大連幾個城市而已。你們幾個商量一下看是否合算?合算就自己修吧,人家杭州灣大橋是寧波人自己出錢修的,上海都沒出錢,。另外修以前請示一下軍委和國土部,看看把橋修在最容易受到攻擊的位置和海洋咽喉處合適不。


以發展角度考慮,站在大連的立場,北納東三省腹地,西扼渤海圈環口,東有日韓共舞,南與山東半島爭輝,這就是大連的發展方針,這四個方向最後一步才是選擇與山東半島加強聯繫,畢竟 蓬萊、煙台、威海都更以景緻見長,在經濟互補上與大連的優勢沒有東三省明顯,而且與其他幾個緊迫相比,這個也相對較緩。加上樓上朋友們的造價、軍事等角度,我個人覺得渤海灣大橋不應該快速就上馬的。


我覺得可行,可以搞,已經論證了無數年了,我也關注了無數年了。

成本很便宜,對生態環境的負面影響微乎其微(與三峽無可比性),效益巨大。

但我也知道阻力很大。


確實有意向建立蓬萊到大連的海底隧道,而不是跨海大橋。我是蓬萊人,雖然很期望可以通隧道,這樣這邊的經濟等各方面都會有個更好的發展。可是,個人認為,可行性還是很渺茫的。。。


首先,資金的問題,60多海里的海距,複雜的海底情況,投資可不是簡簡單單的幾十個億解決的,錢從哪兒來?成本回收要多久?有多少利益?這都是國家和投資方考慮的問題。


其次,設計方案的可行性和施工的難度問題。看看英法間的海底隧道就知道了,很難。而且我國目前為止,沒有一個比較好的施工案例參考,一下子跨度這麼大,成功率很低我感覺。

再者,我認為比較重要的一點。渤海灣作為我國首都的海上關卡,地理位置很重要,想想這片多少軍隊把守就知道了。還有這邊海底的複雜情況,尤其石油方面。這些情況如何處理,會是個非常非常複雜的問題


我記得當年一本書上是這樣說的

若不是渤海不斷下沉 黃河的泥沙已經填平了渤海灣

我想可能難度還是比較大吧


別鬧,海南人民還在坐輪渡了


飯要一口一口吃,先定個小目標,把蓬萊和長島連起來再說。


不可行 渤海灣太敏感 大方向上就不可能


有那錢還不如先把瓊州海峽跨海大橋修起來。


主要阻力是京津,還有其他渤海灣裡面的城市。有了橋不跑環渤海了,渤海灣內部城市發展會受影響。而且東北經濟越差,這個項目越沒必要。


大連到煙台的海底隧道在某種程度上可能只是轉移人們的注意力,東北的經濟愈發不好看了。這個計劃的本身就是由王夢恕的學生提出來的,王夢恕,又是隧道副總工程師,自然偏向隧道。

記得之前在網上看過一個介紹海底隧道的文章。中國國內目前沒有修建如此之長的海底隧道的經驗和能力,港珠澳大橋的沉管法施工還請了外國的團隊。

至於大連到煙台的海底隧道,至今也就只有遼寧和山東比較積極,預期投入2600個億,也不是鬧著玩的。之前看過杭州灣大橋一度虧損。

作為一個土木學生,當然希望這樣一個宏大的工程能夠實現,現在看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這個倒是傳說很多年的話題,以至於據說長島的房價會暴漲。不過,作為蓬萊人,至今沒見有人在建橋,倒是聽說八仙從蓬萊閣上喝醉酒後,漂洋過海考察地形去了


修了這個橋,物流都不走北京、天津了,你覺得可能修嗎?


聽說的是要建海底隧道。建造後40分鐘大連到山東。個人認為不現實,主要太污染環境


隧道可以,架橋的話你讓渤海灣內的港口城市(天津、唐山、秦皇島)和你拚命


謝謝邀請

樓上的同行已經說出了技術層面的東西,很詳細也很準確,下面我從另外的角度說明一下;

宏觀經濟角度。環渤海灣經濟帶是國家經濟的一大戰略,如果在大連和蓬萊之間連接橋樑就能加速物流運轉,使整個經濟帶更加流暢,形成「經濟圈」。但是我們不能忽略一點,港口的最終作用是利用優勢輻射到更廣闊的腹地,僅「經濟圈」自身的流轉也不是最終目的,重要的是向西北、東北等腹地延伸。而且隨著貨輪的噸位越來越大,修建的橋樑分孔、壅水、航道順暢等都必須動態考慮;

此外,軍事角度。目前的瓦良格(57000t)已經無法滿足需要了,而且現只是個初探;現在啟動的是雙十萬噸航母計劃,而且一南一北雙管齊下。那麼在渤海黃海之間鏈接橋樑的話,就要考慮更多的因素了,不多談;三沙市建立以後,形勢更加敏感,北方的軍事補給一定會加強,所以,大橋即使要建,也要等很久;

很多前輩都在論證渤海灣跨海大橋的可行性,資料很多。此外大家關注的還有中韓海底隧道的工程,那個也是大工程大項目,但是開干估計也得20年後,也可以參考一下。

http://baike.baidu.com/view/4132489.htm 渤海灣跨海大橋簡介


我曾經想過,不要建橋,而是用吹填法建設無數小島並連接起來成為水壩,兼顧潮汐發電和華北地區電網調峰的功能,雖然工程量巨大,但成品安全性似乎更好?然而我並不清楚。。。


推薦閱讀:

橋樑的護欄為什麼不做高一點?
新華社評廣東高速一定坍塌令人震驚為什麼?是對陌生領域的無知還是思維慣性?
橋樑防撞設計施工是怎麼進行的?
為什麼金門大橋是自殺聖地?
提高混凝土強度對結構抗彎能力影響不大,那麼對於橋樑結構提高混凝土強度具體有什麼作用?

TAG:經濟 | 城市規劃 | 土木工程 | 橋樑 | 橋樑設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