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近些年來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學習商科?

如果能結合近年來世界各地的社會、經濟、文化等變革來回答就更好了:)


加個謝邀~

我來說一下我看到的現象。

本人所在大學有著全美非常有影響力的本科商學院(因為大多數名校本科並沒有商學院),其中會計是世界頂尖的,很多人來這裡學習會計,並最終去四大;金融也非常不錯,很多人來學金融,並最終奔著投行而去。

很多人其實來讀本科前,對社會和自己並不是很了解,數目繁多的專業他們並不知道如何下手,但商科/金融這些東西很容易和錢聯繫起來,而大多數人又嚮往有錢又牛逼的生活,所以既然商科賺錢,其他專業又肯定沒有投行賺得多,那就去學金融,然後進投行吧。你若問,他們到底了解金融是什麼,或者商科到底是什麼嗎?不。大多數人來之前都沒有什麼概念,他們可能知道摩根斯坦利或者高盛,但具體投行在做什麼,什麼是賣方什麼又是買方?我只能說,呵呵。很多商學院的孩子,在進來之前,就像大多數剛上大學的孩子一樣,什麼都不了解。你在你高考之前了解你報的專業嗎?我想大多數人並不了解。

對於金融業迅猛發展的亞洲,來美國學商科的吸引力不僅對中國,對所有亞洲國家的學生都十分誘人。前些年,A股市場蓬勃的IPO不僅讓大量投行從業人員一夜暴富,而且也普及了投行這種牛逼的職業的認知度。金融危機不僅沒有使人們對金融的熱情削減,人們反而更加強烈地加入到經濟復甦的潛在浪潮中。

本校商學院上課,課堂上約莫三分之一的人(保守估計)來自亞洲。有這樣一個說法,原來,紐約大學的LAS(文理學院)的錄取分數比商科高很多,後來蜂擁而至的亞洲學生加重了商科申請的競爭,使商學院的錄取分數直線上升,短短几年間就高過了「好看不中用的」LAS。我看到有人說,都是些家裡經商、有商業頭腦、有金融意識的人選擇商科。但是你轉過腦一想,「經商」和「投行與會計」的共同點除了錢,什麼都沒有。投行和會計到底跟家裡做生意有什麼關係?說難聽點,我覺得,無非就是「老子送你去美國,最好爭點氣,多賺點錢吧」。

那亞洲學生到底熱愛不熱愛自己所學的金融或者會計呢?我只能說,大多數人學久了,還是很熱愛這個東西的,畢竟這是你所會的為數不多的東西,你不想辦法熱愛它,不想辦法熱愛你今後要從事的事業,你怎麼活呢?人早晚要說服自己,讓自己去熱愛自己每天接觸的東西,學金融的孩子們都很聰明,他們自然懂得這個道理。那他們會成為未來世界金融力量中不可忽視的一部分嗎?會的。當然會的。

「錢可以驅動世界,就算你什麼也不知道。」

加一段這個,來自Raymond Wang,給學商科和學其他專業的大家一點參考:

「商科中有很多科目確實應該在有一定工作經驗後再學,否則只是紙上談兵,本科階段還是要搭好知識架構,這點估計我們不會有分歧。

我特別想講的,就是不要把「商業」和金錢等同,這是一個很大的誤區,包括部分商學院的學生也有。實際運作的商業受技術、歷史、政治、地理等很多因素影響,好的商科教育能夠幫助理解這種「複雜性」,從而更好的理解社會。 」

感謝他的分享。


因為理、工、農、醫、文、史、財、經……統統搞不定!


就美國而言,對於在TOP30商學院就讀的學生,我個人很認可他們,能考上起碼說明他們底子還是不錯的。但是剩餘的很大部分商科留學生,我就吐個槽吧,那些人我不敢說全部,但是至少85%以上選擇學商科無非就一下幾個原因.

1:他們認為 學商=進投行=賺大錢

實際上 學商=極低就業率=大學白讀

2:很多這些人的家裡都是做買賣的,而且以父母見識少,素質低,暴發戶居多。想讓孩子學商以後回家接手買賣,然後還覺得商科很高大上。

3:數理化生極差,差到你真不敢相信那是個中國人。英語水平在下館子,購物等方面顯得非常native,在文獻閱讀方面,介乎於幼兒園和小學之間。

我在美國認識很多很多的學商科的人,男的每天穿的很潮流,女生穿的花(Tan)枝(Xiong)招(Lou)展(Ru)。我見到那些人真的一句話都不願意和他們多說,他們每一天都只在談論昨天LOL打的如何,今晚約幾點打LOL。范思哲新出了一款衣服,jimmy Choo新出了一款鞋子。剛特么開學,就當著一群人打著電話開免提得得瑟瑟的問家裡回國訂機票的事兒,說要做商務艙,經濟艙好臭,結果被電話那頭的家長一頓臭罵。我們數學課難易程度是以編號劃分的,那些人上最最最簡單的數學課,好多人resign,好多人fail,過了的拿D,C-,C大有人在,然後滿口不在乎的說一句CAO TA MA, 老子是根本不惜得學數學!

對於那些在頂尖商學院入讀的學生,我是由衷的欽佩,也希望並相信他們會為經濟的發展,商業的繁榮做出貢獻。但是剩下的,我勸你們畢業/肄業後,啃老吧,坑自己家人,別出來禍害我們了,InX求導都不會,以後萬一我們這些工科屌絲創業成功上市,IPO的時候合作投行派來你們這群神人,還不把我們幾十年的心血分分鐘霍霍沒了啊!!!


我覺得絕大多數中國留學生學商純粹是因為自己英語又不好不能學文,數理化又太枯燥不願意學理。可是為了證明自己成績很好,就選了大家都選取分最高的商學院,既不文也不理又既文也理。其他的我強烈贊同 @程毅男。


Because they do not know what to learn in their undergraduate.


我先來解釋一下這幅圖。(畫技捉急,勿噴)

一個城堡里最上面有一扇窗戶,透過窗戶可以看見星星月亮,人人都想看到外面的星星月亮(指世俗意義上的成功)。

我們現在學的知識就是在堆積沙子,想辦法讓沙子墊高自己從而看到窗外。

事實上方法論是這樣的:

左邊一堆沙:哲學、歷史、社會學、政治哲學、藝術史、心理學…

右邊一堆沙:數學、物理、化學、生物…

根基(所能認知的學科)越多,堆的沙堆越大。 離得越遠的兩堆沙組合在一起(如哲學和數學),未來就能堆出最大的山。 比如世界上最厲害的人數學和哲學上都造詣頗深,如羅素、牛頓、亞里士多德等。

PS: 知識不等於知識結構, 知識是打造知識結構的必要不充分條件。賺錢能力需要更多的知識以及更好的整合和運用能力。

如果別人告訴你:想賺大錢你必須學財務,這就相當於本科四年都蹲在地上研究窗戶。 只是簡單粗暴地認為選擇商科=未來會賺大錢,再加上迷茫跟風罷了。

要學根源,而不是技術。目光要長遠一些。

但其實絕大多數人都做不到就是了……


我要替學商科的小朋友們平反

學商科是混日子嗎?並不是,我是學會計和金融的,非常辛苦,有的專業課非常難。我有些學計算機的和工程的學霸同學,會計基礎課是必修,那門會計課,是最低level的,我們學商的都沒覺得什麼,可是他們卻fail了好幾個。那我是不是也可以理解為,他們因為學不了商科,才去學計算機和工程的呢?

軟知識沒用嗎?商科里,無論學會計、金融、市場、MIS、工商管理、HR還是什麼,都是沒完沒了的team work和presentation,對於那些天生的演說家可能是信手拈來,但對於大部分普通人呢來說,還是很利於幫助提高協作能力和演講能力,增強自信。以前我覺得軟知識沒什麼用,但其實上了班之後才發現,那種表達欲和管理欲,真的都是大學期間慢慢形成的一種習慣。這些東西,都可以幫助你走上管理層。光有腦子兢兢業業做事是不夠的,還要有一種管理者的思想和氣質(我不是說我有很多喲,我也許有一丟丟,更重要的是,我有意積累這些軟實力)。

天天花枝招展,花錢大手大腳?我只能說,那應該是他們上的學校不是很好,又或者他們只是個例。我們學商的那麼多presentation,動不動就要正裝的。就算買versace,jimmy choo, 都恨不得全買成黑的。


推薦閱讀:

一個人住平時該放什麼在冰箱最方便?
iPhone6s有哪些好玩的live photo壁紙?
散打和拳擊在真正打架上,哪個作用比較大?
有哪些暴利的項目?
普通話不好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TAG:生活 | 商業 | 大學 | 企業管理 | 社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