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聽出不同檔次的 MP3 播放器以及耳機的音質區別?


作為一個耳機發燒友,經常被身邊的人問到題主的這個問題。
先用樂器來做比方。給一個沒有學過鋼琴並且平時也不怎麼聽鋼琴曲的人(假裝叫小明吧),分別放魯賓斯坦和李雲迪彈得肖邦E小調第一鋼琴協奏曲。忽略錄音設備導致的影響,毫無疑問這兩人演奏是會有所區別的。但是小明很難分辨、聽出這些區別,並且對孰優孰劣給出自己的意見。如果一個鋼琴家來聽呢?他能夠很輕鬆地指出這兩人在演奏方面的特點。
在此例中,主要原因小明並非聽力不如鋼琴家而沒有聽到(說不定更好)。他缺乏的是足夠的知識與經驗來從自己所聽到的信息中挑選和整理。 與例子類似,耳機、播放器的道理也是如此。題主缺乏足夠聽音經驗。多聽各種器材,通過對比就能聽出不同了。
另外,正確的聽音習慣也是很重要的。這裡的聽音習慣主要是指個人對音樂的喜好。舉個最常見的例子,很多人都喜好低音,所以覺得低音棒就說明耳機好。這顯而易見是不對的。上一段說多聽器材,自然是越優秀的器材越好。通過20塊錢的地攤貨很難養成正確的聽音習慣。最好當然是能去聽現場高水平演奏家和歌手真實的聲音。退而求其次,優秀的器材也能幫助人找到什麼樣的聲音才是更加自然,更悅耳。
說了這麼多,其實題主完全沒有必要為聽不出來而擔心。聽音樂最重要的是享受音樂帶給我們的樂趣。20塊的耳機配上山寨播放器如果能夠讓你快樂,那便足夠。器材是用來承載音樂,想當年單聲道的留聲機不照樣使人感動?
P.S. 常說的魔聲,之前是Monster與Beats合作,現在分開Beats自己出耳機了。魔聲耳機雖然給一般人的感覺較貴(對於發燒友來說,2000多的耳機也就一般般啦,你去搜搜AKG K3003),但它主要是一個時尚而非HIFI品牌。聲音表現一般,性價比很低。倒是Monster有幾款塞子,比如金渦輪、銅渦輪、Jazz的風評不錯。


1.大多數人用大多數設備(例如滿大街的「音樂手機」加上幾十塊錢的耳機)都無法聽出,至少是明顯區分出256kmp3與ape的區別,這不是你耳朵遲鈍。

2.如果只是聽音樂,自己覺得好聽就行了,不必在乎什麼格式的文件什麼樣的器材。

3.如果非常想聽出各種文件以及各種器材間的區別,除了投資器材以及經常練習與泡論壇外,也有一定的方法可循。例如,前端固定,文件固定,然後更換不同的耳機,從幾十塊的到幾千塊的,細細體會肯定會有區別的,當然前端不能是幾十塊的mp3。而且前提是你能分的清「什麼是低頻拳拳到肉下潛很深,中頻密度很高聲音厚實,高頻甜美綿長回味無窮」。


1000塊的MP3 300以內的MP3
200左右的耳塞 MP3贈送的耳塞
192bps或者更高音質的MP3文件
這兩組設備的差別十分明顯,尤其一些背景中的細微聲音廉價組是表現不出來的。
當然如果僅僅是鬧市或者公交車上隨便聽聽,沒有必要花那麼多錢。


從另外一個角度,也許和你聽的東西也有關,如果它本身就粗製濫造,你換再好的設備也聽不出來,比如現在的某些流行樂,器樂不行,人聲也平平。

找點交響樂試試。


可以參看這個鏈接:
http://site.douban.com/widget/notes/126384/note/89453266/


我也是傳說中的木耳,最初用幾十塊錢的耳機,後來試了試同學的魔聲麵條,感覺不出什麼差別。

後來有一次試了下別人的 TF 10,放一首聽了四、五年的 Billy Joel - It"s All About Soul,當時的感覺無法形容,腦中只剩「我 X」兩字,眼淚差點掉下來,原來這首歌可以如此動人。

第二天我就清空了我的小金庫,買了副 TF 10。現在回想起來,在這幅耳塞之前,我認為我根本不是在聽音樂。我非常感謝這副耳塞。

完全不懂如何評價耳機,如果要我寫測評,我肯定一個字都寫不出來,只知道自己感覺。至今我也沒能理解耳機論壇上的那些形容詞,什麼「順滑」、「活潑」、「冷」、「暖」……iPhone 自帶的那耳機也有人能寫 2k 字的測評,換了我根本聽不下去。

但我知道這東西大體上是一分錢一分貨的,有些人說魔聲坑爹我就不同意了,麵條線很帶感的好不好?外觀很漂亮的好不好?有些廠商偏材質,有些偏做工,有些偏音質,全在於個人取捨。

現在用著 TF 15 很滿足,但是我不知道那些 3、4 千的耳機和它有多大差別。目前經濟條件不允許,所以也不打算去嘗試了,我怕我忍不住……


千萬不要去聽好的耳機,會上癮的...


聽了好的以後,壞的自然就感覺到了


有可能你已經聽出來差別了,只是主觀上認為並不足以作為差別來對待。所以就認為沒差別了。


1,多上論壇看看,這個問題是屬於常識性問題,很多名詞是需要解釋的
2,你聽的不夠仔細,或者說沒找到關鍵點,比如高頻的延展,低頻的密實或者鬆散,一般最容易辨識的是解析上的差別,不管是前端或者耳機的
3,耳機,耳機好了才會體現出器材的優劣,而且低端器材下耳機的提升是比p3的提升明顯的多
4,音源的質量,如果音源本身比特率低的話設備出的效果是差別不大的


這個可以考慮是否是因為音樂本身的問題。

耳機的好壞,主要靠古典音樂來區分,因為古典音樂的聲音成分更複雜,諧波更豐富,動態範圍更大,哪怕是鋼琴獨奏,其聲音會比一隻搖滾樂隊的聲音更豐富;此外一些?發燒錄音?由於保留、突出了部分細節,可以用作測評時對比。如果是拿著各種耳機去聽電子樂的話,確實區別不大。包括現在的很多流行音樂,由於在錄音時過於強調響度,壓縮了太多細節,就導致聽這種音樂確實分不出來什麼。

還有一點需要考慮的就是耳機的好壞不是靠價錢來區分的,如果手頭的幾副數百元的耳機不是monster,遊戲耳機就是降噪耳機,摺疊頭戴式耳機什麼的,只會越聽越令人困惑。


因為這種東西雖然一堆學問 但對絕大多數人來說根本無關緊要呀


聽得出的是區別,聽不出的是玄學。

你的結論是「事實上我連256k的MP3和APE都分辨不出來。」

回放是一個系統。按照你的描述,音源這個環節你進行了更換。但是要小心,APE格式也是天差地別,不可靠的來源你鬼知道他是用什麼轉成APE格式的,插值什麼的就不多說了。

聽音設備型號要具體描述。魔聲全家都是坑,勿入。

推薦的是舒爾535這個檔次往上,算是入門。森海家風格獨特,..說起家其實四大各家調音都是各有特色。這裡面又分頭戴和入耳,平頭塞已經是非主流了,看喜好了。真心推薦的是200小時後的GR10和Momentum。

再有就是好的音源和聽音設備必須要配上電路設計、解碼能力、電源設計足夠優秀的前端。好的前端是底盤,是地基。前端好,一切才有可能。隨身便攜的話,2-3k的前端能滿足80%的人了。

P.S. 不要不要不要不要不要不要不要不要! 不要用電腦直接推! 除非你內置了專業音效卡!!
不要!! PC HI-FI是要外接DAC的,看情況決定要不要加AMP。不管是台機還是筆電,整機市場是完全忽略音效卡這一塊的!我明確的告訴你,我的M18 R3直推比起來都是狗屎! 比狗屎還臭的臭狗屎!別信什麼SRS premium狗屁!

以上言論都是聽過/有過之後給出。

忍不住強調:

聽得出的是區別,聽不出的是玄學。


回放是一個系統。


關於音樂播放機和耳機的音質問題,對於接觸不多的人來講解釋起來稍有複雜。

1. 設計取向。我們常說的Hi-Fi是英文「高保真」的縮寫,這個概念已經被人玩兒壞了,但是想要真正做到這一點,其實不太容易。首先產品要有足夠的頻響區間。這個很明顯,頻寬太窄的產品我們能聽到的都是不完整的音樂。我們正常人耳的聽力範圍在20-20kHz,在這一段上,高音比較容易做,而低音實現起來則非常困難。因為對於常見的動圈式耳機而言,低音效果的實現需要一定推動空氣的量。所以物理尺寸過小的耳機和耳塞首先可以排除。這種小尺寸產品的低音基本上都是人工料,要麼太假,要麼不足。在保證一定物理尺寸的基礎上,元器件的品質和校聲水準決定了它的最終效果。所以很不幸,想要達到一定水準的耳機通常所花不菲,千元以下的基本可以全部忽略掉了。
至於播放機,決定它的表現力好壞的關鍵因素在於解碼能力。好的DAC晶元同樣所花不菲,同時體積重量也很難兼顧超薄超小超輕的要求(知道怎麼排除了吧?)。

2.播放音樂類型。MP3音樂就是典型的壓縮音樂,掐頭去尾留中間(即高低頻部分全部被切掉,然後用均衡器來彌補)。越好的產品播放這類閹割型的音樂效果反而會麻麻地。當然也不能過分迷信所謂的高清音樂,CD的標準採樣率是44.1kHz,別光奔著高採樣去,因為好多高採樣音頻都是用插值演算法培育出來的水貨,效果假的很。對我們一般人而言,最好的音源其實就是那種CD直接轉錄過來的音源(除非你有做錄音室的朋友能給你發點乾貨)。
在保證音源具有一定水準的基礎上,簡單來講,那種一上來就讓你聽得精神為之一振、尤其低音杠杠的、高音亮閃閃的產品通常都不是什麼好產品。好產品講的是舒適自然,可以長時間聆聽而不疲勞。上來就猛的那種正好相反。你要不想自己以後變成貝多芬選耳機時候就得特別注意這點。

再補充一點點:
前面有人說用耳機來聽交響樂,這酸爽才正宗,其實有點扯淡了啊。
交響樂必須要用大系統來聽,只有真正的Hi-End系統才能聽出交響樂的精髓!!
再好的耳機聽交響樂都是渣(當然渣和渣也是有區別的,有的雖有缺陷但仍然能讓人聽得下去,這是好耳機。有的則能完全讓你聽完就跑,你懂的吧)。
因為交響樂的動態範圍是非常大的。當年有一張交響樂的測試CD牛逼哄哄(恕我年紀大忘了是哪一張了),在差的系統上前幾分鐘是空白的,沒有聲音放出來,就是因為頻率太高了。而有些加入管風琴的效果是能夠催動褲管的,這貨耳機怎麼破?)
關於好的錄音,我個人倒可以推薦幾張。
比如飛利浦80年代錄的卡雷拉斯的《中南美洲彌撒》,就是經典的人聲錄音,測試器材效果超好。
EMI鄭京和版本的維瓦爾第的《四季》聽弦樂是非常迷人的。
另外Micheal Jackson的專輯錄音效果都很不錯。
還有林志炫出過一張2CD合輯名字叫做《單身情歌,超炫精選》,裡面有幾首曲子當時錄音師在錄音時候肯定開了外掛,錄的效果讓人驚為天人,當然只有幾首,剩下的那些還是純粹的渣渣,符合一般水準。


分別單獨聽是聽不出區別的,甚至很多用三星和HTC手機原裝耳機的人,開始聽一些百元耳塞的時候都會覺得聲音變差了,「聽起來不像是這個人唱的歌了」。

所以我隨身帶一個3.5mm介面一轉二的線,放一首曲子,同時接兩副耳機,輪流聽一下,一比較就出結果了。

聽完了好耳機再聽差的你就會覺得難受。


一開始用10元的耳機 習慣之後 買了一個 150元左右的深海塞爾 儘管在有錢人眼裡 這兩種耳機差別不打 但我還是感覺到 150元的效果真的不錯 因為10元的耳機同樣的mp3文件有些聲音聽不出來 耳機發不出來那些聲音 後來一直聽150元那個 時間長了 也不覺的好了


「20塊錢貨色到魔聲之間」的跨度也不是很大,所以題主還是要多聽


燒包真多,鋼琴88個鍵也就27.5hz到4186hz,已經涵蓋了所有音階,你們要鬧哪樣?音樂好不好完全都在錄音效果上,播放設備就是個還原,能全部還原就可以了,主要就是個解析力,技術發展什麼杜比,dts,5.1,7.1主要在模擬還原現場環境上下功夫。所謂無損就是個偽命題,完全是滿足市場需要,人耳能聽到18khz以上的就算好耳朵了,cd的44.1khz採樣就完全足夠了,耳機好壞就在振膜設計上,幾個指標做不到全還原所以就有好壞之分,就現在而言,不管喇叭還是耳機,能真正做到100%還原的就沒有,無論盆紙,振膜,動鐵,動圈,靜電什麼的就沒有能全還原的,理想的還原設備就是到20hz到20khz頻響能保持一條完美的直線,我就沒見過一張膜能頻響那麼寬的,大多數還原單元只能做到13khz左右,往上衰減很快。頻響,雜訊,靈敏度這三個指標就是耳機播放單元的全部指標,都能達到理論值就完美了,現實是做不到而已,分頻用不同單元展現不同頻率段比較接近最好的效果。


樓上說的對,但耳機這不能全看價錢,沒有所謂性價比,舉個比方,銀行都用真鈔一樣的訓練鈔來訓練員工,等習慣了後摻一張假的,不用看,一摸就摸出來了,很自然的事情。
古代講,由簡入奢易,由奢入簡難。天天聽山寨耳機,耳朵就沒養出這種分辨能力,要聽出差別自然就很難


對比一下很明顯的,除非你一點音樂細胞都沒有


推薦閱讀:

游泳可以用的 MP3 播放器有哪些推薦?
Walkman 好在哪裡?

TAG:音樂 | 音質 | 耳機 | 音樂播放器硬體 | MP3播放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