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城市道路規劃、車流規律等方面分析,北京的環路設計,是否科學?
感謝邀請。
建國初,中國的很多東西都學蘇聯,北京的城市規劃也不例外。還記得教科書介紹道路網布局形式的時候,環形放射路網的典型案例就是莫斯科。環形放射式路網的特點是:便於相鄰區域的聯繫,便於城市外圍與城市中心的溝通聯繫,但會造成城市中心的擁堵。
環路相比方格網式的道路,交叉口要少很多,佔用的土地資源也要少,但環路結構相對封閉,雖然便於快速通行,但進出口卻較少,容易在有限的進出口處形成交通流的「栓點」。此外,環路過多會使車輛在道路上的無效行駛時間增加,造成道路交通資源的極大浪費。
就北京道路網規劃來看,整個城市缺少南北向的主幹路通道。北京東西向有長安街、平安大街、廣安大街等主幹路,南北向缺少這樣的主幹路溝通,導致環路的東環和西環在事實上承擔了南北向的主幹路功能,從而使在東西環路上的交通壓力過大。
而北京交通擁堵的實質是資源在空間分布上的不均衡。就業、商業等區域過於集中於城市中心區,而居住區卻又郊區邊緣化,這就直接導致了人們住在六環,工作在三環,從而每天都要長距離奔波在北京的環路上。這種大量的長時間的通勤交通勢必會造成城市道路的擁堵,無論道路網布局採用的是環形式還是方格網式。因此,改善城市交通最根本的是改變目前「攤大餅」卻只在「餅」中央放「餡兒」的現狀,讓「餡兒」儘可能地在「大餅上」分布均勻,減少人們出行的時間和距離,減少城市中心的人口密度。
此外,北京道路:1、不能走的路太多。各個高校、部委大院封閉,導致很多道路斷頭不通,只能繞路走;2、支路的作用也沒發揮。能跑車的路都像主幹路,又寬又大,支路上都停著車,無法起到疏散車流的作用;城市道路好比人的血管,體內如果全是大動脈和大靜脈,沒有毛細血管或者毛細血管沒有血,發揮不了作用,這個人還能活的好么?3、交通管制也經常發生,這個不能說太多,唉。完全不合理。有寬度,沒密度。北京我自己親身長期的經歷,有兩個小區域內部,幾乎不會堵車,一個是中關村西區,一個是望京。注意,我說的是區域內部,至於原因,你打開google地圖,在合適的比例上看看這兩個區域內部的路網密度就能明白。
非常不合理,環路就是耍流氓。
交通的精髓是讓車在外面,也就是路上的停留時間最短。
一般來說城市周邊都不發達,也就是說車少,周邊互通交通需求少,但偏偏路程最長,建環路是極大的浪費資源。
拿過境來說,一般城市也就東南西北幾個方向能進城出城,弄個十字,或者偏心的十字就夠了。弄個環路還要到沒用的四個角跑一圈,浪費資源。
合理的是網格狀快速路,也就是說井字或者放射狀九宮格。
當然井字構成了一環,放射狀九宮格構成了二環,但這是先有網格的前提下自然形成的。然後出入口間距合理,分布均勻。能讓快速路的車及時分散出去。
只建幾個空心環路,環路之間沒有縱橫交錯,互為備份分流的快速路使環路上的車快速分散出去,結果就是市中心憋著出不來,大家都堵在環路上。這是最沒有意義的事。
很多擁堵路段簡單的限制左轉是非常愚蠢的做法,需要左轉的車輛要麼違章造成堵塞,要麼右轉之後掉頭,增加了很多不必要的路面上停留時間,最後還是會增加堵塞。
當然限制左轉加單行線,一直右轉一圈盤過來,還有些意義,但也很有限。高架全定向互通立交才是王道。
總結,應該先建十字,或者偏心十字。
在此基礎上,看城市規模,中等城市繼續建井字,大城市建放射狀的九宮格,自然形成環路。
特意建個環路沒必要。
環路的作用就是把城市周圍本來分散的車流都撿起來集中到環路上,讓車都不能直達,在環路上使勁繞圈,形成停車場。
能方便的直達誰願意跑到環路上去繞圈呀。
推薦閱讀:
※為什麼還沒有建瓊州海峽大橋,什麼時候會建?
※如何評價高速路上倒車的行為?
※日本的鐵路運營模式是如何的?有哪些我國可借鑒的地方?
※日本最早發展高速鐵路,也有技術儲備,為什麼還不如剛發展幾年的中國 CRH 高速列車?
※世界各地有哪些好的機場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