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聲母和韻母組成文字的發音,每個發音都可能是若干個字,為什麼「dia」只有一個字?
12-29
類似的某個發音僅一例中文字的,好像沒有了。如果有的話歡迎提醒。
古人為什麼要讓這個字有如此特別的發音,意欲何為?
「嗲」dia3是吳語上海話借英語dear的音,普通話又二手販賣,它就不是漢語詞。
我覺得可能只是巧合吧。
古人造字確實是從表音到表字,但是我們現在用的聲韻系統和古人基本上是完全不同了,語音根據社會經濟的變遷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但是還好漢字是表意的文字,雖然語音不同,但是意思卻八九不離十,即使不一樣也有規律可尋。如這個嗲,我覺得是方言詞或者是擬音詞形成可能教晚,因而特殊。
能,從象形上來看指的是一種大型動物,不錯就是熊。因為才能的能常用,所以借用了動物這個意思,但是表動物的沒有相應的能指了怎麼辦,就和表示火焰的熊同用一個字形了。這樣的變化還有很多,如昏和婚(傳說晚上搶婚傳統的引申),暴和曝等,這些字有的在今天讀音不一樣,但是在古代是一樣的,我們稱之為同源字。現在不一樣,一方面是歷史發展的歷史性變異,另一方面是人口流動方言的相互滲透。
至於誰,是形聲字,表音的是隹,和誰發音很近,可能也是上述原因造成的音變。還有neng ,能
和ri,日除了能和日,別的什麼螚、鈤、馹、囸、氜,要麼是死字,要麼是生造字,都退出生活了
----------各地方言應該有很多這種字,舉例:我們家鄉有個字念:nia,像」子+子「中間那一橫是相連後的樣子,最近發現它的另一種寫法是嬲_百度百科。百度百科上說的是」調戲婦女「的意思,在我家那邊,這個字的意思可能要更進一步——調戲且發生性關係。實際上,各地方言由於口音問題,有些發音沒有是正常的,拿非常常見的」湖南「來說,湖南人中普通話不好的多半會念成:福南,而對於」福建「,福建人多半也會念成」湖建「。只因為各自的方言里沒有hu、fu這個音。
韻目表還有很多是空的呢
gei給 也是一音節一字
「給」字也是這樣的。
這個音類似擬聲詞,或嘆詞,語氣太強!過於個色的,放到句中的話,語句不夠連貫,所以就不大被用了。但獨用或句尾還可接受。然而為一個字就要增加一種拼寫字形,還是很不經濟!所以普通話里乾脆不錄為正職了。
例:誰(shei2)
1.本題和古人沒有關係,漢字發音是不斷演化的。2.普通話只是漢語方言的一種,而且是一種人造方言,每個字的標準發音都是人為規定的。
3.任何語言都具有任意性的特徵。所謂任意性,即是把特定的物品、概念與一種發音進行無邏輯關係的對應。(例:椅子這一物體,為何在漢語中稱為yi3zi,英語中又為何為/t???/。這些都是沒有邏輯上的原因的。)4.算了,就不吐槽提問者了。
嗯。那您可以解釋古人在造字的時候為什麼要這麼造字最後導致留下這幾個發音僅出現單獨的一個漢字么?
想寫「能」的,結果發現還有別的字,鞥字也比較古怪
我還納悶/i/那麼簡單的音為什麼普通話就沒有跟韻母i相拼的「gi」、「ki」、「hi」,導致我們Bikini要譯比基尼(bǐ jī ní)、cookie要譯曲奇(qǔ qí)、Kitty要譯凱蒂(kǎi dì)
還有 森 吧。
好吧,方言裡面還是有不少的,湖南有些地方說 「爹」 是 dia1,「提」是dia2。
漢族最大的特色就是聲調音韻,都有獨特的情感色彩。
推薦閱讀:
※某些時候一些人把漢語拼音「yuan」(/??n/)的音發為 /?an/ 乃至 /?ɑn/ 是有意的嗎?為什麼?
※「質量」與「教室」的正確發音?
※現在的普通話相比上世紀的普通話在語音上有什麼變化?
※如果49年時中國定粵語為普通話,對中國的文化、社會、風氣將會有怎樣的影響?
※「你有去過北京嗎?」里的「有」是怎麼來的?何時出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