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西方不認為中國的經濟制度是市場經濟?


中國為了加入世貿,接受了一些限制性條款,其中包括反傾銷調查中的「非市場經濟國」待遇,也就是說,世貿成員在對中國反傾銷調查時,可以不依照與中國國內價格或成本進行嚴格比較,而使用替代國的數據。這樣歐美就可以隨意認定中國在傾銷產品,徵收反傾銷稅,打壓中國產品的出口。


中國的計劃市場經濟,計劃在先,市場在後

過去,我們搞過計劃經濟。在一定的時期內,它發揮了巨大的作用,當時有一個強有力的實權部門叫國家計委。

後來,我們又搞市場經濟,以進一步釋放生產力,打破大鍋飯。為了將計劃經濟改革成市場經濟,國家成立了一個「超脫」部門,它就是紅極一時的體改委,全名為國家經濟體制改革委員會。那時,體改委的風頭遠遠蓋過計委。

再後來,也就是現在我們所處的時期,計委和體改委合併,合併成了發改委,全名為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這次合併的本質是,計委對應著發展,體改委對應著改革,發展在先,改革在後,計委在先,改委在後。並且,體改委變成了體改辦,是發改委的一個下屬部門。這樣,發展與改革不僅有先後之分,也有上下之別。從此,中國的計劃市場經濟大戲正式開唱,計劃在先,市場在後,計劃在上,市場在下。

市場

中國有市場,因為中國有商品,有商品經濟,有商品通過一般等價物來進行交換。在中國,商品經濟幾乎可以與市場經濟劃等號。但是,這個市場是小市場,這裡的商品很不全面。

我們試著把任一種商品向上游追蹤,就會發現,使它們成為商品的要素全部來自某些行業、某些部門,這些行業與部門最大的特點就是壟斷。從生產所需要的原材料,到製造它們需要消耗的能源,再到運輸階段的物流等,一切的一切都有壟斷行業的影子。就連最後一步——拿到市場上去銷售,也逃不掉計劃經濟的行政干預。宏觀調控越來越微觀,有形的手頻頻出手。

三駕馬車

投資、出口和消費被稱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在一個正常的國家,消費應該是絕對的主力,但是中國的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卻最少,可見內需很虛。在招商引資時我們大喊特喊中國市場巨大,但是我們的內需卻嚴重不足,由此可見,這個巨大的市場只是假象,只有空殼卻沒有內在。

投資對中國經濟的增長貢獻最大,因為我們社會主義國家集中力量辦了大事,這些大事體現了國家的意志力,也體現了國家的計劃執行力,更體現了市場的渺小。

通脹的陰謀

CPI上升,通貨膨脹,這是一個徹頭徹尾的陰謀。目的有兩個:一是把計劃領域的通脹轉移到市場上去,二是為了擴大內需。

美國人搞量化寬鬆,向全世界輸出通脹,因為它自己不想通脹。我們面對的通脹和這種情況差不多,計劃領域不想通脹,它不想讓自己的資產縮水,只好向市場輸出通脹,所以物價飛漲,老百姓埋單。

政府喊了好多年擴大內需,也就是讓老百姓花錢,刺激消費,拉動經濟增長。讓老百姓花錢的最好方法就是讓錢不值錢,讓老百姓不敢攢錢,這樣老百姓才會花錢,才有內需。政府等待的機會終於來了,借著美國人搞量化寬鬆的機會推高CPI,既避免了自己挨罵,又讓老百姓花了錢。

發改委曾經說物價總體可控,如果可控,物價還繼續漲,那合理的解釋只有一個,即政府根本不想讓物價降。可能有人會說那是政府在吹牛,實際上它們沒那個能力實現控制物價的目標。但是,我要說,中國政府擁有的資源如此豐富,權力如此巨大,同時又掌握著話語權和最終解釋權,在中國,沒有它做不到,只有它想不到,只有它不想到,不是它不能,而是它不想。

變態的房價

中國的房地產市場是這種計劃市場經濟體制最典型的體現。房子市場化,自由交易,絕對的商品,但是房子下面的土地卻屬於計劃領域,中國的每一寸土地不是國有就是集體所有。在公有的土地上面蓋上可自由交易的具有私有產權性質的房子,這種變態嫁接得到的果實必然是變態的房價。

有人把這種體制稱為二元制,或者叫雙軌制,這些說法並不準確。實質上,只有一元,只有一根主導軌,另一元,另一根導軌是絕對的假象,絕對的龍套。

總理PK總經理

面對著變態的房價,總理也很無奈,他老人家曾經說過「真的很難」。於是,全國人民坐不住了,為總理鳴不平,也發出了憤怒的疑問:「到底是總理說了算,還是總經理說了算?」我敢說發出這樣疑問的人絕大多數都站在了總理一邊,認為應該由總理說了算。這就是計劃經濟的殘渣餘孽在國人心中揮之不去,市場的概念在國人心中幾乎為零。

任何一種商品,包括房子,它們的價格都應該由市場決定。由於我們的市場不健全,或者說它本來就是一個問題市場,才有了變態的房價。如果房價由總理說了算,那麼我們就回到了計劃經濟時期,如果由總經理說了算,那麼我們就進入了寡頭經濟時代,中國的寡頭就是那些利益集團。

過去房價飛漲,那是總經理說了算的必然結果,現在有了限購限價等調控措施,房價漲幅放緩,這是總理說了算的結果。但,無論是總理說了算還是總經理說了算,都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無論計劃經濟還是寡頭經濟,都無法讓中國經濟健康發展,唯有選擇市場經濟才是正道。

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

美國、日本和歐盟等發達國家均不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這裡面固然有政治因素,有國家利益的影響。但是,我們自己對中國的市場經濟如何看待呢?我們稱之為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什麼叫中國特色?什麼叫社會主義?或許「市場」前面那個隱藏起來的「計劃」給出了最貼切的回答。


發改委是什麼東東?


因為不是。

鐵路, 石油, 媒體, 汽車,鋼鐵,電信, 晶元,煙草,醫療,學校,市政,銀行,股市,土地市場,勞動力市場都不是自由市場

WTO承諾中說好的自由化也不兌現

詳:

邢明:為什麼美日歐不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


姑且不論別人承不承認,捫心自問,我們自己承認嗎?我們的主要行業是開放的嗎?銀行、鋼鐵、電信、石油等,凡是能夠壟斷的都壟斷,你覺得這是正常的市場經濟?國與國自然不能做到完全開放,可是我們的政治和經濟體制,頂層的這些東西,太不透明,潛規則太多,所以才導致不認可你的市場經濟,事實上,我們有些行業,是,有些行業根本就不是,在重要的主導行業上基本都不是,所以這個問題,會一直存在下去,近十幾年或者二十幾年都會存在,因為政治的進步是非常非常緩慢的~~~


老式的計劃經濟時代,同時也是壟斷經濟、政治經濟。。。和市場經濟一點邊不搭。。。別人不承認是對的。當然,你本身就不是,何談承認一說


本來就不是市場經濟,為什麼要承認


有一定的政治因素,但中國目前頂多算半個市場經濟半個計劃經濟!


感覺股市不是。

雖然很多國家為了利益,已經承認你了。參考:女友在上床前問你,你愛不愛我。


「西方」認不認可其實不重要,重要的是在WTO里能不能找到足夠多的成員國認可,以保證明年12月能正式獲取市場經濟地位。要拿到這個地位,也許需要更多的談判,更多的利益讓渡,更有力的外交手段,說白了這是個利益協商的問題,跟「作為信仰的自由主義」這種意識形態無關。

至於你自己到底是不是市場經濟,who care?大家care的是中國的出口工業還要在國際市場上搶佔多少利潤。

這是個分贓性質的政策問題,不是自由民主及自由市場經濟的規範問題。

而所謂「西方」在這個問題上本身就是分化的——出於自身利益考慮,歐洲各國圍繞這一議題立場分化。例如,義大利、西班牙和法國傾向於對中國採取更強硬立場。荷蘭、比利時和英國可能支持中國獲得市場經濟待遇。當然,歐盟里最重要的仍然是德國,中國目前需要著力拉攏默大媽,先把事兒辦了,其他事情日後再說。


哇喔,五年坑都被翻出來了。好的。

西方經濟學,是否是經濟學,結論不如再等等,等真理確為真理時再來解構。


連憲法都是擺設的國家 還談什麼市場經濟


是否是市場經濟的標準的唯一標準是看權力有沒有被關進籠子里,權力沒關進去,必然關進去的是市場,也就是鳥籠里的偽市場經濟


西方很多國家承認了中國的經濟制度了啊。。


推薦閱讀:

中國現在應該如何處理好與美國的關係?
在中國官方和輿論都排斥日本的背景下,日本為什麼還要持續對華經濟援助?
中俄關係到底如何?
如何評價基辛格?
為什麼在二戰中犯下累累罪行的日本現如今國際形象卻比中國好很多?

TAG:經濟 | 國際關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