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造業該何去何從?
現在新型產業搞得紅紅火火,而傳統的製造業該何去何從,畢竟一切都是從製造開始的····現在的製造業面臨著高投入(代表成本高)、低收益(利潤低)、可移植性(競爭大)、用工荒等諸多不利方面。
不邀自來。
就我家的這個行業來看,題主說的用工荒、成本上升只是一個次要原因,頂多是導致利潤減少和部分企業被擠出,最主要的原因是由於國內普遍的拖欠貨款的行為,導致全行業資金周轉困難。
請記住這句話:一個企業沒有利潤是痛苦的,但沒有現金是致命的。
我父親從開公司以來,從事重型機械(母機)製造已經有21年了,屬於入市比較早的一批製造商。我們本地機械製造能力不錯,曾經一度佔領了全國七成的市場。家父的公司屬於本地規模中等以上的一家私營機械公司,擁有比較完整的整機生產線,可以實現核心部件自產,並供應部件給其餘技術能力不足的同行企業。本行業是具有一定的技術要求和壁壘的,不像製造鍋碗瓢盆的製造行業,它們完全依靠成本優勢。基本情況介紹完畢。
不客氣的說,今年是21年來最差的一年。當地私營機械企業,由於經營不善,倒閉三分之一左右,直接導致了母機價格下跌。而能活下來的就算不錯了,能活下來的,都是些有兩把刷子的老牌機械公司。商旅不行也直接導致了地方政府檣傾楫摧,今年地方政府入不敷出,部分事業單位人員的工資出現了拖欠現象,這在往年是從來沒有的。
僅僅就製造業下面的重型機械製造分支看來,導致行業衰退的最重要原因並不是什麼因為技術落後而被淘汰,因為這個行業具有特殊性,它的技術比較穩定陳舊,不需要有什麼革命性的變化,並且革命性的變化也只能由領軍企業來主導,中小企業做不到,實現全數控也不現實,根本性技術革新的代價太大;也不是因為沒有訂單,生意雖然淡了一些,但總體尚可;最重要的原因,其實是由於銀行貸款和客戶貨款的雙重缺位,導致全行業資金鏈的普遍斷裂。由於本行業較強的關聯性,一家企業出現了償債問題,往往會把上下游的多家供應商和客戶拖下水。
重型機械製造這種行業是必須要依靠銀行貸款的,因為通常是單件或者小批個性化生產,一套設備價值量大,在生產期間,可能需要六七百萬的瞬時流動資金,而本行業規則是客戶不會全額墊資,頂多交三成訂金,待設備安裝到位以後,再償付其餘資金。因為行業的這個特殊性質,沒有任何一家企業能完全做到依靠自有資金完成整個循環過程。如果在這樣一個資金循環鏈中,由於銀行不放貸,或者客戶拖欠貨款,那麼企業就有可能出現資金鏈斷裂的風險。
諸位可能要問了,有這麼嚴重嗎?當然。曾耳聞過某資產近百億的公司,由於賬面周轉不開2000萬的款項而破產的案例。
所以現在國家發布一些政策,其本意在於讓銀行貸款給資信狀況好的實業企業,淘汰資信狀況差的企業,來支持實體經濟的整合與發展。然而由於種種原因(不再贅述),銀行早已把製造業劃分為利潤率低的「傳統行業」,不願意放出貸款,哪怕是給資信狀況好的企業。國家管不了銀行貸款的具體方向,所以國家的助力其實也僅僅流於紙面,工業企業沒有得到多少實際的好處。這樣就造成了企業在生產階段的資金缺位。
即使企業利用各種手段拆借完成了生產過程,也可能會存在著某些資信狀況不佳的客戶利用賒銷,在到貨後拖欠貨款的現象。這種違約成本是非常低的,大家都知道,現在欠錢的是大爺,債主是孫子。重工業企業本大利微,貸款多,一旦出現拖欠,通常是拖欠三個月保本,拖欠半年以上就一定會虧損了。而據我所知,這個行業內拖欠一到兩年的客戶比比皆是,且由於行業資金密集的特殊性質,客戶都不是很小的企業,甚至有些客戶是大到員工幾十萬、可以綁架幾個省經濟的五百強國企,省政府為他們撐腰張目,所以他們客大欺店,而私營企業常常拿他們沒有辦法,更不要談討債。這樣就造成了企業在銷售階段的資金缺位。
在生產和銷售資金缺位的雙重擠壓下,製造業尤其是代表本國先進民用工業技術和研發活力的私營重工業製造業,篳路藍縷,卻舉步維艱。
我不是在為製造業說話或者為製造業的不景氣推卸責任,製造業確實也存在著許多亂象,但我相信,大多數工業企業還是有基本的敬業精神的。我只是覺得,如果製造業被消滅了,那麼對於一個迫切地想在科技尤其是工業實力方面獨步全球的謀求獨立和強盛的大國,後果無疑是毀滅性的。
轉型升級不能一蹴而就,更不能靠有意識地收緊政策來謀殺一部分企業的方式進行,而只能靠有序引導,給研發和企業的經營創設一個寬鬆的環境來進行,並且要注意給轉型的企業以適當的實惠。轉型升級本應該在一個資金比較充裕、研發寬鬆的條件下進行,然而現在卻因為種種原因不得不在邂逅經濟危機的同時開展。這對中國工業來說無疑是雙重打擊。製造業不像短平快的互聯網和房地產,十年可以完成n個生產和技術升級的循環,製造業實現技術積累和領先是一個極為緩慢的過程,要培訓出一批有經驗的工人,產學研結合,漸進式地提高技術水平,在生產實踐中發現問題,對現有技術不斷實行修補式的改進,這需要以十年甚至一百年為單位。簡單粗暴地為製造業規定一個如同命題作文一樣的「轉型期」,認為所有的傳統製造業都應該在幾年內依靠自身實力實現顛覆性的技術升級,否則就是沒有前途的夕陽產業,而不對具體行業逐一甄別,對症下藥,無疑是十分愚蠢的。有的行業沒有能力也不需要進行顛覆性的生產技術革新,有的行業有技術革新的必要,卻需要國家的扶持,有的行業因為其落後性需要淘汰或者轉移,這都是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絕不能認為「傳統製造業就是夕陽產業」,搞一刀切。
在國家面前,民營企業永遠都是弱者。國家可以消滅企業,企業恰恰相反,企業非大到相當可怕的規模,就很難綁架國家。房地產和金融會使一個國家富裕,但並不會使一個國家強大,所以小國(地區)適合搞金融,比如香港,瑞士等;但如果一個大國在面臨外敵和不利的國際環境的情況下,還想保持獨立自主,在富裕的同時追求科技和工業和軍事方面的自強,不被人家牽著鼻子走,那麼強大和完整的工業生產能力是必須具備的。現在國家的注意力集中在發展互聯網和金融上,社會的注意力集中在掙快錢上。但金融業的健康發展必須要以穩定蓬勃的實體經濟作為鋪墊,否則,再發達的金融,也只是泡沫而已。為了一時的快錢,毀了苦心經營多年的民族工業體系,無疑是愚不可及的。食肉者的觀念不轉變,不切實為民族工業尤其是占民族工業絕大多數的中小工業企業解決資金鏈問題,中國工業就很難走出困局,實現國家所期望的那種發展。
有感而發,想到哪寫到哪,可能有不對的地方,請多多批評,謝謝。
——————————————————
關於製造業的流動資金哪去了,從民營工業企業的特點來看,我認為有兩個重要原因導致了資金漏出:
一,不當存貨。由於長期以來的飛速擴張和幾年前四萬億的影響,許多企業在幾年前因為對形勢的誤判導致了大幹快上,因此留下了堆積如山的存貨,而近兩年來實體經濟不景氣,造成了難以去庫存,許多企業是有資產無現金,苦不堪言。
二,財務上的混亂導致許多企業主將原本歸屬於企業的資金投資於個人消費,而且是過度的個人消費,比如買房買車,這就造成了流動資金漏出生產循環,從而造成了企業資金的青黃不接。許多不思進取的小老闆獲得利潤後的第一件事不是投資於技術改造和更新研發,而是買個車買個房子,買金項鏈金錶,甚至是貸款買豪車。這樣在經濟蕭條來臨的時候,這部分人的企業會首先發生資金鏈斷裂的問題,並且影響到上下游的諸多關聯企業。
那麼,工業企業資金的流入有哪些途徑呢?很不幸,除了投資以外就只有依靠企業自身的盈利了。至於國家技改升級補貼之類的,只是一個美麗的傳說,確實有部分企業能夠得到這種補貼,但都是國企,從來就沒聽說過有民營企業真正領到手。說到投資,這兩年全國唱衰實體經濟,沒有哪個投資者會往這個方向投資,所以企業絕大部分資金只能來源於自身盈利。可惜由於銀行貸款困難,客戶結賬困難,盈利與否還是一個巨大的未知數,別說獲得充足的資金進行完全自主的生產與技術升級了。
推薦看本書,《鋼貿風雲》,乾貨滿滿。雖然是寫鋼貿商的,但其中許多弊病和問題,也同樣存在於製造業界。再說就多了,打住。
-----------2016.6.18再推薦看本書《我是銀行客戶經理》都是乾貨
其實我一直不明白,所有國家的發展都離不開基礎製造業。 我們國家在製造業上還存在很大的空間,就拿制衣來說,我們的設備、勞動者素質、生產的工藝很多很多都遠遠做不了西方一些先進國家的水平,在這個問題上我們存在很多的發展空間,例如我們工廠,我們現在整理一個新的車間,全是應用了一套新的管理體制、新進的土耳其機器等等。 在這些方面我們,也相信我們同業人員都在努力為中國製造奉獻著、改進著。 由於近年國家的干預,讓整個市場都扭曲了,用工成本飛一樣的上漲、先不說原材料了,在成本攀升的情況下,理應社會的資金應該的增加的,大家的消費水平也應該會提高。 但是國家干預下,讓人民幣通脹的厲害,人們沒辦法不把手裡的錢扔到不動產裡面去,導致了本應迴流社會的資本重新固死在不動產上。一邊是成本的上漲,一邊是幾乎是不變的消費,最後壓縮的是我們製造的生存空間。現在,社會上很多的經濟評論家都認為未來中國的經濟增長點在金融, 通過金融市場激活這些年沉積的資金。 但是,對於這個觀點,我是保留了自己的看法。 不能說金融不好,因為繁榮的金融市場有利於社會的發展。 但是,在中國,這個特別還是維持著政治經濟學的一個國度,是否能搬動西方市場經濟那一套到我們這裡來呢?金融市場的繁榮,又幫到我們什麼呢?對此,我拭目以待。
如今的社會對於中國的製造業的評價過於片面化,而官媒處於宣傳考慮,對於中國製造業的實際情況乃至以後的發展都言語不詳。
但是,心態和意識將是今後中國製造業發展的標誌詞語。
中國的製造業確實已經過了粗放式發展的時代。
過去的30年,是中國製造業蓬勃發展的時代。但同時,也是中國製造業粗放發展的時代。
為什麼?因為基礎低。
30年前中國所有行業都還是一片藍海。在各個行業的大航海時代,速度意味著資源和勢力範圍,能跑的快,跑的遠,就意味著能圈更多的地,在某一領域就佔有了更多的資源和話語權。所以在這個時代,什麼精益發展,什麼深耕細作,都是被眾多企業家不屑一顧的。因為在跑馬圈地的時代,誰糾纏在已經圈上的土地該怎麼耕種,種什麼作物,都將拖後圈地的步伐,導致在眾多的圈地競賽中落後於他人。所以,這是一個激情的年代,一個充斥著荷爾蒙和暴富夢想的時代,也是一個野蠻生長的時代。
但今年來,誰都能明顯的感覺到中國的發展在放慢,GDP的增長率不斷回落。這個趨勢是誰都控制不了的,想想中國30年中消費了美國100年的水泥;全國房地產開發已經造就了可以容納30億人的房屋;製造業的利潤能達到10%都已經能讓老闆們笑的合不攏嘴了。。。一切的一切都說明現在已產能過剩,所以製造業如30年前的春天絕對不會再來了。
可以預見,在今後可預見的一段時間裡,製造業絕對是一個洗牌過程,那些在4萬億出台前就不行的企業,還是將關門大吉。
但是,縱觀整個製造業,還是將發展。製造業,才是國家的根本,這個道理,中國的領導層比誰都清楚。
所以,伴隨著製造業春天的離去,改變了將是整個社會的心態和意識。
首先,為什麼我國的製造業水平比不上發達國家?
有的人會說製造工藝比不上,設備水準比不上,材料比不上。其實這些都是外在,關鍵在於人。
都知道德國人造青島下水道的事情,也知道德國人100年前在中國造了座橋,100年後還向當地郵寄保養手冊的事情。其實我們在談論這些事情的時候,更多的是怒其不爭,怒的是為什麼中國的人做不到這樣。答案就是心態和意識。
想想,如上文所說,在跑馬圈地的時代,誰會傻傻的停下腳步仔細的看看土地的成色,考慮一下種什麼作物,這種人會被旁人笑成傻子,而更殘酷的現實就是,這樣的人會失去淘金的先機,在這種資本原始積累的時代,一步錯將是步步錯,或許就失去了與其他人在同一水平競爭的機會。所以,在過去這30年里,整個社會都是浮躁的。
但是,隨著經濟發展的放慢,這將倒逼製造業向精細化、集約化、技術化的方向發展。
歐洲的製造業,從來都不是靠一個兩個大公司、大企業支撐的,從來都不是。
哪怕是如雷貫耳的賓士、寶馬這樣的國際大公司,支撐其配套體系的,也許只是一些民不見經傳的小作坊。但是,這樣的小作坊已經在當地以家族形式傳承了100年。這樣的家族企業,在100年中或許就只是生產一個部件。試想一下,用百年的時間來鑽研一件產品,這個產品是中國這些在30年中通過膨大劑和化肥催熟出來的企業所生產的產品可比擬的么。
所以,不要抱怨設備先進與否,工藝優劣與否,材料是否過關,人家已經在這個領域鑽研了100年,干不過你30的水平,這才是最大的笑話。
中國的製造業,也將走上這條路。
東莞2015年已經關閉了幾百家製造企業,這將是今後中國製造業的一個趨勢。具有競爭優勢的企業將存活下來,這些企業將擁有優良的管理隊伍,良好的成本控制能力,以及穩定的市場份額。這就使企業具備了沉下心來,思考一些以前一直被忽略的事情的基礎條件:是不是改進一下工藝,把精度從0.1提升到0.01?是不是投入一下材料研究,把以前需要進口的材料想辦法自己弄出來?
同時作為員工來說,整個社會已經沒有了敢闖就能發財的造富夢,與其拼死拼活,一年四季不著家,擔心貸款、貨款、應付款,而且結果未知的自己創業,還不如在一家好的企業中鑽研一下自己的業務能力,以目前市場對於一個高級熟練工程師、技術員、銷售、管理人員的薪資待遇來說,似乎已經達到了中產的水平,而且回家還能老婆孩子熱炕頭,隔三差五的和朋友小聚一下,看個電影,每年再和家人旅個游。。。
於是,企業開始追求深入了,員工也穩定了,最終,中國整個製造業水平就上去了。
德國是中國製造業的老師。百年前是,百年後的現在,依然是。葉檀:中國製造業該向德國學習什麼?
只有不憚於承認先進者的優勢,並勇於學習這些優勢,中國的製造業才能取得進展。德國是製造業的前輩,如何在基礎制度上為企業搭建穩健的發展框架,如何在細節上打造精密的製造體系,這些都是中國在製造業轉型升級中亟待解決的難題。
從實用主義角度出發,中國製造業需要專利與技術,如中國精密機床、機器人核心零部件,主要來自於德國、日本、以色列等國,中國沿海數百年升級的精密製造型企業處於殘酷的競爭之中,這些企業需要技術解脫專利瓶頸。超越實用層面,觀念的變遷更加重要。德國與美國相對自由的市場不同,政府在市場中起到非常大的作用,各種監督各種福利,有一個在德國的朋友講述了德國鋼鐵企業所受到的保護與監管,政府絕不會對大量低品質鋼廠扎堆袖手旁觀。
如何在發揮政府作用的同時,守住政府與市場的邊界,既規範又自由,是中國市場經濟到現在沒有邁過去的難題,與其到新加坡取經,也許不如直接到鼻祖德國取經,取回清末就沒有取回的真經。當時我們買櫝還珠,向德國購買堅甲利炮與戰艦,雖然早期的刑律、民律等主要取材德國,卻沒有來得及施行,堅船利炮逐一沉沒。作為象徵人物,鐵血宰相俾斯麥與李鴻章的對比令人唏噓。
德國政府與市場守住各自邊界,政府本身受到國會與民眾的嚴格審視,不可能逾越法律授權,只要在法律邊界之內,企業與公民就是自由的,他們的權利與產權受到嚴格保護,無人能動。對於政府介入型的經濟體而言,如果是法治市場,就會成為德、法模式;如果是權貴市場,就是印尼模式。
發展經濟需要以理性頭腦建立基礎制度,從金融、教育到標準制訂,德國有一整套完備的模式。
德國中小企業融資難通過政府的優惠政策,與大量中小銀行銀行、增信金融機構的存在得到解決。在機構上,除德意志銀行等少數大型私人銀行外,德國從儲蓄銀行到州立銀行,從復興信貸銀行到擔保銀行,再到合作銀行,近2000家銀行無不把中小企業業務視為重點。德國有受到監管的政策性銀行利用政府信用優勢獲得低價資金,向商業銀行批發資金;有擔保銀行負責中小企業融資增信工作,聯邦政府和州政府對中小企業貸款進行反擔保,承諾如發生損失政府將承擔其中較大部分,貸款風險在兩級政府、擔保銀行、貸款銀行之間的分攤。還有近2000家銀行服務於當地企業,不以做大為目的,以控制風險不可能被擊垮為目標。
如果中小企業騙貸怎麼辦?這個匪夷所思的問題不可能存在,因為法律與信用體制,讓絕大多數欺詐者沒有容身之處。以中國的信用情況,既想發展美國式的風投模式,又想發展小微企業銀行貸款,結果可想而知,股票市場被無信企業拖垮,獲得廉價貸款的企業常常成為資金掮客,陷入全員腐敗怪圈。
非官方色彩的協會建立的標準,嚴格的優勝劣汰機制,是企業能夠自律的前提。從今年開始,中國向大規模職業技術教育轉型,是向製造強國邁入了關鍵一步,很難想像,缺乏專業素質、沒有系統培訓、剛剛在農村打完牌的年輕人構成的勞動者群體,會支撐中國製造的精密、標準之魂。
德國地少人多,製造為主,標準精密,美國從馬背到車輪,在資源方面是上天的寵兒,中國受資源人口約束,不可能像美國一樣建立高耗能國家,企業不可能在創新方面天馬行空,在資源與勞動力的架構上,受到製造業發展路徑的嚴格束縛。中國未來的發展方向主要偏向德國,而不是美國。
人們盯著鐵娘子默克爾的行蹤,看的是中德商貿數據,中德貨幣開放度的數據,認為默克爾多次來中就是為了短期的實用目標。這話可能沒錯——德國國內有聲音認為中德十年商貿黃金期已過,另一種聲音以中德互補為例說中德好日子遠未過去——但站在更長的歷史肩膀上,我們才能看清,中德之間除了短期目標外,還有多少觀念需要銜接,還有多少制度需要填補。(參考資料來源:先進位造業專業門戶網站)
【很簡單,製造業活不下去就轉加工吧,如圖】
這,是一款普通的咖啡杯造型手擰定時器。
可是,月銷量才是0。
而這,是一款不用電,全自動,360度的延時攝影神器!
而且月銷量15個哦!也一直糾結這個問題,製造業不好做,面臨轉型問題,我們已經裁掉一個車間了,陸續還要繼續裁掉兩個車間。但是國家的強盛離不開製造業,製造業是立國之本,是發展的基礎,做製造的企業都轉型的話,對於國家會是一場災難!
房地產這麼掙錢,誰還搞製造業啊,又累又不掙錢,傻嗎
先說觀點,製造業,在未來會大有可為。
當然不是傳統的製造業,未來的製造業是結合雲計算,大數據,AI以及物聯網的製造業。
仔細想想近些年來的紅利浪潮。
首先是互聯網,興起一波電商,再下來是移動互聯網,O2O著實火了一把。
這些都大部分是基於商業模式的創新。
沒有新技術革命的推動,商業模式的創新不會一直持續下去。
而現在,也可以看到商業模式的創新進入瓶頸期,加上近來確實沒有太多可以變現的技術,所以,資本寒冬不可避免。
互聯網的發展從電腦到手機,之後再要發展就一定會靠到萬物互聯上,這就是製造業的興起之時。
這裡的製造業,不是傳統的製造業,可以理解為智能製造業,做智能硬體。
智能硬體的概念也提出的很久,物聯網也火過一陣子。通過APP或WiFi控制家居,或者比如可穿戴設備。但都是旱花一現,為什麼,因為技術不成熟,理念不成熟。沒有幾個人天天想著帶個手環看看心率步數,也沒有幾個人想著檢測一下睡眠情況,監測又不能解決問題,徒增煩惱,所以,這些就是偽概念,偽需求。
但現在製造業快火起來了,為什麼?
先談幾個概念。
近來有幾個比較火的幾個概念,分別是:大數據,雲計算,AI,物聯網。
而且更有5G技術的不斷成熟,華為拿下5G主導權就標誌著中國製造業在未來的話語權。
5G網路保證了大大小小各種各樣的硬體設備都能隨時隨地上傳或下載數據,雲計算和大數據技術保證海量數據得以即時計算,AI的技術保證演算法可以根據數據結果得出最合理的解決方案,身邊一切設施都會是符合個人習慣個性化定製,獨一無二的。
十分像科幻小說,但為時已經不遠,各種語音助手甚至包括智能汽車(各種級別的無人駕駛技術)已經打響了第一槍,純粹的互聯網公司已經快發展到極限,未來是屬於製造業的,感測器以及各種設備的智能化,有遠見的企業家和廠子已經開始布局。
未來或許5年,或許10年,製造業終將重振輝煌。
作為一位專業為IE(工業工程)的傢伙我覺得有必要簡略就IE說一下現在IE能否改善中國製造業。
首先如果你稍微明白一下現在情況就知道製造業——不容樂觀。轉型期的很多企業生存艱難,雖然不乏成功轉型的案例但是畢竟少數。
對於中國製造業,我想說許多人認為增加像IE之類的軟技術可以提升我國製造業,其實是有待考慮的。
第一,我國規範國際化的起步比較晚,許多標準的制定不但規範晚而且標準低。(可以參考我國現有標準的相關文件)
第二,我國技術不達標。技術指的是製造的技術不達標,導致產品的精度不夠,或者材料質量不足。例如我國現在許多精密的製造儀器購買國外的精密儀器或者關鍵零件採用直接進口。
第三,我國制度。由於制度上的原因有些例如人員管理和材料採購或者數據上報等出現問題。企業自己的自由度不高,應變能力不足。(國企比較明顯)。
現在國內製造業不景氣,而國企普遍沒有使用IE規範,私營企業對IE認識不足。
我認為硬技術的革新才是最關鍵的地方,應該首先解決儀器材料之類的技術難關,在這之上再討論IE精工生產的軟實力。
雖然我國正在逐步改進,但目前全球經濟不景氣,國內經濟也面臨挑戰。人口紅利的衰退和人工成本增加使得我國製造業低價優勢難以體現。所以在面對希望的同時也任重而道遠。
中國經濟發展是需要製造業來推動,沒有製造業,房地產也搞不起,就算幹起來了,那也是粗放型的,不僅污染環境,也會浪費資源,不切實際。 國際低端製造業撤離,低端製造業的出走如一些知名品牌,優衣庫、喬丹、耐克、諾基亞、M2、三星紛紛去玩往東南亞國家,就中國經濟的長遠發展來看,是必然的趨勢,也是促進中國經濟轉型的一大因素。沉迷於粗放密集型產業的發展,對當下的中國經濟而言,並非益事。而高端製造業的出走,則將「新產品,新科技」帶出了中國,這對於正在向集約型經濟增長方式轉型的中國來說,無疑是不小的打擊。
從這個層面來看,外企撤離中國的負面後果也不必過分誇大,可能短時間內會有一定危機。而高端製造業的外資回歸本土,對中國製造業來說並不是一個好兆頭。這意味著「中國製造」在今後相當長的時間內會遭遇到強勁的對手。因為在技術、品牌競爭方面,中國並沒有競爭優勢可言;而隨著用工成本的上升,中國製造業一直以來所依賴的成本優勢,已經逐漸喪失。
這波外企撤離中國,從長遠來看影響不大,但就眼前特別是2015年來說,對中國經濟的影響還是不能忽視的。中國經濟正處於困難狀態,如果外企再大量撤離,將對中國經濟產生新的衝擊。所以,如何通過改善投資環境、進一步重視實體經濟尤其是製造業發展,需要引起高度的重視。
2015年,中國,進入製造業發展的真正考驗期。 2025年,中國製造業能否成功轉型,標誌者中國未來的經濟發展。中國經濟需要中國製造業強有力的支撐兩者都是相鋪相成的。中國未來經濟發展離是不開中國製造。在日企車廠的來怒答一波。
日企車廠現在很多都用機器人了,自動化程度很高。人家那才叫製造業好嗎,國內的勞動密集型早該淘汰了。
可惜技術都掌握在日本人手裡,我們在不重視精益管理吸取經驗製造業根本沒希望。簡單來說,現在的製造業面臨的問題是,整個國家產業推著他轉型和升級!他過於老舊,跟不上發展,沒有革新,產業沒有本應該有的競爭力,要被替換,要進行工業化信息化融合
十一國慶長假之前,製造業和B2B電商平台迎來一個振奮人心的消息:國務院發文推動B2B交易模式發展。
據新華社9月29日電,國務院辦公廳發布了《關於推進線上線下互動加快商貿流通創新發展轉型升級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條款中有不少涉及關於撮合、自營的B2B電商平台的意見,特別是提到鼓勵傳統製造企業引入互聯網、發展電子商務,這極大地提振了B2B電商人的信心。
其實,從某種角度來說,目前,大部分企業也都接觸了互聯網,只不過這些企業都不是自己主動去做,而是第三方找上門幫忙做,自身選擇去B2B平台做生意的企業少之又少,特別是大宗商品類的製造企業。一方面是因為傳統工業品企業與電子商務存在天然的隔閡,如物流、交易障礙等;一方面也是因為B2B目前確實還面臨著不少瓶頸問題。不過,在阿里巴巴、慧聰網等B2B先鋒者的開拓下,近幾年部分電商平台克服困難,解決問題,湧現出了不少諸如找鋼網、找塑料網等「找字輩」的B2B平台,做得風生水起。就連今年才上線的鋁行業全產業鏈B2B平台慧業網,專註於鋁企上下游的交易撮合,通過幾個月的努力取得了傲人的成績,近期舉辦的兩場鋁箔低價促銷活動,吸引了鋁行業知名廠家和眾多終端商家,活動兩天時間鋁箔成交量達數百噸。
近段時間來,上至政府工作報告,國家政府和領導人從多層面表現出了對互聯網的重視,《意見》的出台也再次證明了未來互聯網的大勢,電商的潮流。《意見》對工業品企業與互聯網電商發布的鼓勵性政策措施,對傳統企業,特別是近來持續低迷的製造業提出了一個走出困境的發展思路:擁抱互聯網,發展電商。
下面,我們一起來梳理《意見》中有關製造業、B2B電商平台的部分內容。
1、鼓勵第三方電子商務平台與製造企業合作,利用電子商務優化供應鏈和服務鏈體系。支持發展面向企業和創業者的平台開發、網店建設、代運營、數據分析、信用認證、在線培訓等第三方服務,為線上線下互動創新發展提供專業化的支撐保障。(商務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網信辦、地方各級人民政府)
2、鼓勵實體商貿流通企業通過互聯網強化各行業內、行業間分工合作,提升社會化協作水平。(商務部、網信辦、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地方各級人民政府)
3、加快移動互聯網、大數據、物聯網、雲計算、北斗導航、生物識別等現代信息技術在認證、交易、支付、物流等商務環節的應用推廣。鼓勵建設商務公共服務雲平台,為中小微企業提供商業基礎技術應用服務。(商務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展改革委、地方各級人民政府)
4、鼓勵傳統商品交易市場利用互聯網做強交易撮合、商品集散、價格發現和信息交互等傳統功能,增強物流配送、質量標準、金融服務、研發設計、展覽展示、諮詢服務等新型功能。鼓勵傳統批發企業應用互聯網技術建設供應鏈協同平台,向生產、零售環節延伸,實現由商品批發向供應鏈管理服務的轉變。(商務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展改革委)
5、推廣城市共同配送模式,支持物流綜合信息服務平台建設。鼓勵企業在出口重點國家建設海外倉,推進跨境電子商務發展。(發展改革委、商務部、交通運輸部、郵政局、國家標準委)
6、鼓勵展覽企業建設網上展示交易平台,鼓勵線上企業服務實體展會,打造常態化交流對接平台,提高會展服務智能化、精細化水平。(商務部)
從優惠政策、物流環節、支撐保障等方面,《意見》做出了全面而詳實的政策解讀,並標註了相關條款的責任單位和部門。大方向定好,再加上強有力的落地措施,我們有理由相信,政府與企業共同形成的這股強大助推力,將引爆製造業B2B的發展。(轉載請註明來源:慧業網)
2017年8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推動製造強國建設、持續推進經濟結構轉型升級座談會上指出,必須以「中國製造2025」為抓手推動製造業提質升級,堅決淘汰落後產能和工藝,加快新舊動能轉換,促進中國經濟邁向中高端。促進位造業提質升級,要依靠創新發展,要充分發揮我國人力人才資源豐富這個最大優勢和潛力,要著力營造有利於製造業提質升級的環境。
貿易品控,輕鬆點點
如果說騰訊是社交的入口;百度是互聯網信息的入口;阿里、京東是電子商務的入口;
那麼一呼百應就是製造業的生態入口
中國是全世界第一製造業大國,促進我國製造業升級,互聯網是更為有效的途徑。像現在的互聯網趨勢大部分是銷售的走勢,但是如果能夠把製造業這個圈子打造成互聯網上的生態圈子,對製造業的升級無疑是更大的助力。
傳統製造業的自動化轉型很艱難但大勢所趨。很多環境惡劣的一線製造工人都是45歲以上的為主力了,不轉型過兩年連人都招不到。
這個問題就是,真正了解製造業的普遍悲觀。一群連廠區都沒去過的很樂觀。
中國製造業落後現狀是大環境造成的,接軌互聯網時代大數據通聯的同時,還是要從服務質量著手,把產品質量弄上去,把服務滿意度提高了,再怎麼樣,蛋糕雖小,國內的市場還是應該自己人來占著啊
製造業要有出路,必須轉換思路!
比如如下方法, 可以增加製造業的銷售路徑,
1.高致癌毒大米(陳化糧、民工糧)以及用這類大米加工製做出的彭化食品等:食用這類大米,輕則出現噁心等現象,長期食用還可能致癌;
2.毛髮水勾兌出的毒醬油:鉛、砷、黃曲霉毒素、4-甲基米唑、氯丙醇等對人體有害;
3.敵敵畏泡金華火腿;
4.各類水發食品的侵泡液中摻入甲醛;
5.含有甲醛的有毒蜜棗;
6. 殘留農藥超標的蔬菜水果(百菌清、倍硫磷、苯丁錫、草甘膦、除蟲脲、代森錳鋅、滴滴涕、敵百蟲、毒死蜱、對硫磷、多菌靈、二嗪磷、氟氰戊菊酯、甲拌磷、甲萘威、甲霜靈、抗蚜威、克菌丹、樂果、氟氯氫菊酯、氯菊酯、氰戊菊酯、炔蟎特、噻蟎酮、三唑錫、殺螟硫磷等);巨毒高殘留農藥的張北「無公害」蔬菜;
7.用「瘦肉精」飼養出的瘦肉型豬肉中的化學成分在醫學臨床上可以治療哮喘;
8.用礦物油加工製作的毒瓜子,食品中礦物油進入人體後,會刺激人體的消化系統,輕則可出現頭暈、噁心、嘔吐等癥狀;
9.用加麗素紅餵養的雞所產的紅心雞蛋,引起嚴重貧血、白血病、骨髓病變等;
10.用豬大糞浸泡製作臭豆腐;
11.用人尿浸泡的鮮海蝦;
12.黑心月餅;摻加化肥的月餅;
13.變質豆奶;
14.添加增加劑的饅頭、花捲;
15.用硫磺熏白的銀耳、紅辣椒、花椒;
16.用激素催熟的草莓、獼猴桃;
17.用石蠟做凝固劑的重慶火鍋底料;
18.用色素染制的綠茶;
19.用違禁的「工業鹽」腌制的四川泡菜;
20.用硫磺熏制的土豆;
21.肥厚、葉寬、個長、色深的毒韭菜,這是用「3911」農藥浸灌出的,其殘留物導致食用者頭痛、頭昏、噁心、無力、多汗、嘔吐、腹瀉,重症可出現呼吸困難、昏迷、血液膽鹼活性下降等;
22.摻加「掉白塊」的龍口粉絲;
23.上海三元「全佳」牌乳酸菌飲料黴菌多得無法用數字計量;
24.硫磺熏藥水泡「衛生筷;
25.用墨水染過色的「黑」木耳;
26.價格低得出奇的假雞精;
29.低質量的飲水機;
30.不合格的一次性醫療器具;
31.多得難以記數的假藥;
32.糖精水和色素勾兌的「葡萄酒」;
33.果脯、蜜餞中細菌之多,超過國家標準的100倍;
34.用騾馬肉冒充平遙牛肉;
35.用掉白塊、色素加工出的紅薯粉條;
36.用掉白塊、鹼性嫩黃口、工業明膠等化學致癌物質加工製作出的腐竹;
37.用硫磺和工業言保鮮的鮮竹筍;
38.太倉肉鬆的原料使用了死豬肉、母豬肉、並且大量使用豆粉,用雙氧水漂白母豬肉呸。病死豬被製成肉鬆還要加上添加劑、著色劑等,使肉鬆色澤更加好看;
39.黑心豆芽;
40.溫州有毒的「鄉巴佬」食品;
41.天津寧河縣潘庄鎮興達食品廠生產黑餡餃子;
42.江蘇泰興市出現「有毒香腸」;
43.工業用酒精勾兌出的白酒;
44.在下水道淘出的「潲水油」;
45.安徽出現的毒奶粉;
46.用硫磺進行熏制漂白的毒桂圓;
47.廁所旁邊灌出來的果汁、濫用防腐劑(山梨酸、山梨酸鉀;
48.苯甲酸、植物殺菌素、亞硝酸鹽)的(方便食品、飲料、醬油、蚝油味晶);
49.含石炭酸的米粉;
50.用病死變質禽畜加工成鹵臘方便熟食;
51.含有大量氯黴素、土霉素等抗生素的禽肉食品、鮮牛奶;
52.千人涮過的紅油老湯;
53.湖南的毒豬油;
54.添加化工原料「非食用冰醋酸」的山西老陳醋;
55.廣東用農藥驅蟲的「廣海鹹魚」。
先集中力量辦大事,把火箭飛機高鐵等無關普通老百姓生活的工程搞起來,在接著搞一些其他的日常用的到的
推薦閱讀:
※很多工廠或遷往東南亞國家或解散,為什麼不把工廠遷往三四線城市?
※什麼是匠氣?什麼是工匠精神?他們有何聯繫?
※近些年又開始提倡的"工匠精神"是被忽悠了么?
※在哪有機會能夠見到中國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學教授譚建榮院士?
※撞球的球是怎麼製作出來的?
TAG:製造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