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語區(上海、蘇南、浙江等等)有哪些東西是本地人司空見慣、外地人覺得匪夷所思的?
請用上海話讀一下十進位數222。
——————一分鐘更新——————一幫人到小飯館吃飯,點魚香肉絲蓋飯。老闆娘問儂要幾客?我想卧槽怪不得說上海寧小氣吃飯都論克的,我們幾個人怎麼著也得二斤飯吧?於是報了個1000克。然後就沒有然後啦。去圖書館續借書,已經超期了。館員說儂個書不好續借了。我還傻比追問是怎樣手續很麻煩嘛?人家說不好續借就是不好續借,怎麼麻煩都不好續借。後來才知道不好就是不能。
粽子居然tm是醬油鮮肉的!北方土包子毀三觀啊!還tm巨好吃!
第一次做公交,售票員問儂幾張?聽成了幾站,還以為論站計費,報了三站,然後收了我三個人的錢 第一次租房,生火炒雞蛋,被鄰居大哥教育要放料酒去腥味。對硬幣的執念。
? 上海話叫「盧粟」,產地崇明,學名甜高粱,夏天在家吃,渣子能有好幾臉盆。
甜蘆粟_百度百科
長這樣
造型還可以這麼酷炫
? 餛飩有大餛飩和小餛飩。很多別的地方,餛飩只有小餛飩……而且比起餃子更喜歡吃餛飩(大餛飩),至少我家和我親戚是這樣的小而且現在遍地的湯包館好像也是賣餛飩不賣餃子的(吧?)看清楚了!包好的大餛飩是這樣的! 燒好的大餛飩是這樣的至於這樣的就是小餛飩啦
? 說時間,15分是一刻,45分是三刻,習慣說刻了,在外地和同學說他們會一下子反應不過來_(:з」∠)_才知道原來大家都不習慣這麼說阿!
? 以前(現在還有這樣的觀念存在),在我等浦東人眼裡,浦西才是上海,「到上海去」說的是到浦西去,特別是徐匯區、黃浦區之類的市中心。
其實浦東浦西兩世界你們造嗎?_?? 綠領巾。
再添一些可能並不是上海特有,但是至少我在外地有一些差異的東西。
? 上海叫黑魚,湖南這裡叫柴魚。? 豆苗、草頭。在家超愛吃豆苗,或者是酒香草頭(總是覺得這兩個很像……),可是在湖南這裡就沒見到過。和店員說豆苗都會讓人家愣住……(草頭:上海、太倉、常熟等地的人對金花菜的稱呼。)
===20150831更新==
最近不知道為什麼回復和贊的人多了起來了呀,正好又發現一樣~~那就是!圓子!
有人可能說,圓子誰不知道,肉圓子、酒釀圓子、或者是豆沙餡的元宵。。。可是我要說的是下面這種……沒錯,是菜肉餡的!!
因為以前是每年過年過節都可能會在家包,所以沒有在飯店吃過也沒覺得有什麼,只是以為家家過年都會吃。結果最近在國外嘴巴饞了自己揉了麵包出來,朋友圈一發都炸開鍋了小夥伴紛紛問我這事什麼,於是我也震驚了發現原來大家都不吃這種菜肉餡的圓子的!!吃過的也不過是芝麻餡或者紅棗餡的元宵。。。又被我發覺出一個私房菜,哼哼~~話說圓子這種食物,非常管飽,基本上三四個下肚就飽了。所以一次包出好多,吃不下了以後,就需要燒熟了再滾圈糯米粉放到冷凍室里。早飯放幾個在粥里,煮一煮,加點小菜~~~
???(????ω????)? 完美~
ps. 話說有那麼多穿睡衣的嗎?我沒見到過阿!!!綠領巾。
外企中大量上海人能夠在上海話中夾雜大量的英語且毫無違和感。
=======鎮樓圖,下為正文======
作為一個【寢室里一半上海人卻全員都會上海話】的北京人來答一下。
說幾個自己發現的小地方。1.戴手上的才是表,只要是掛著的不管大小都是鍾。ˊ_&>ˋ所以我說教室里掛著的表他們都覺得很奇怪。
(據說這是南北差異)2.不知道墩布是什麼東西。寢室掃除的時候我說幫我拿墩布他們都拿抹布給我ˊ_&>ˋ另外我說簸箕他們也覺得彆扭,他們都念畚箕(benji)。
(好吧經知友指正這也算是南北差異。)3.雖然本人聽得懂滬語,但是滬語里夏和武和吳和何幾個姓氏傻傻分不清。他們都能聽出來,不知道怎麼區別的…以及各種滬語發音,洋涇浜如我就不在這裡細表了。
想起來一個笑話,一個日本人坐出租要去花園賓館,後來司機把他帶到了嘉定滬太路。哈哈哈哈哈哈哈哈一黑黑倆。
對不起跑題了。
4.說到上海話和日語,之前有知友提到過。小時候我也覺得特別像哎。あちもわ、あだしわ翻譯過來就是鞋子沒壞、鞋帶先壞嘛。小姑還教過我什麼上海話順口溜。「鄉下人到上海,上海艾吾講不來,米西米西炒鹹菜。」其中米西和日語飯(めし)音似,這成為了我學會的第一個日語詞。
(至於同學和我講的米西是某種鹹菜啥的,太複雜的我不懂啦!)5.說到鄉下人,有部分上海人在說到外地人時,背地裡或者看不起人的時候一律稱為鄉下人,小時候在北京路上聽到別人用上海話聊天我都很激動和我爸講,他經常會說「那些也都是上海鄉下人啦」ˊ_&>ˋ我覺得挺不好的,感覺其他地方這種優越感沒那麼嚴重…當然我以前都會被叫小薄鏡(小北京)
6.剛才提到嘉定滬太路(哈哈哈哈哈我又想笑了),有一個作為北京人比較難以理解的地方。上海的路特別特別多,基本去哪裡都是靠XX路來做參照,而且有些公交車(我沒做過很多)的站名是「AA路近BB路」,意思是這個站在AA路上臨近它交叉的BB路的地方…對於路痴可是困擾啊?_?經常沒有方位感,起碼北京來講,站名都是附近的學校啊商圈啊景點啊或者習慣稱呼啊啥的,感覺叫XX路的都不多,更不要提什麼路近什麼路這種站名了ˊ_&>ˋ
6.1經知友提醒想起來一個關於路名的好玩的地方。上海有很多路都是以省份和縣市的名稱命名的,更有趣的是其中一部分命名遵照了這個地方在國家的大致位置。比如說答主住的徐匯區位於上海的西南面,於是很多位於國家西南部的縣市作為路名被採用。比如我家附近就都是廣西的地名,欽州路啊柳州路啊桂林路啊田林路啊宜山路啊什麼的。同理北面也有一些路是東北和內蒙古的地名命名的;潼關路貌似在西北面。
但是這不是絕對的,比如南京路和西藏路都在市中心離得很近ˊ_&>ˋ不知道怎麼想的7.高架很帥有沒有!!!小時候經常坐車走延安南北內環各大高架,對於其他地方的地面路和忽上忽下的橋都一臉嫌棄了哈哈哈!
8.說到開車上路,問問大家小轉彎是啥,大轉彎是啥:)
9.(感覺這個應該是南北差異)來上海之前從來不會把小籠生煎燒賣蔥油餅啥的叫點心ˊ_&>ˋ
10.20多個出口的地鐵站見過沒:)剛來上海的我對此是匪夷所思的,在發現上海這樣的地鐵站不僅有,而且還有好幾個的時候我習以為常了。差不多規模的地鐵站台北見過一個,北京沒見過…
先列十個,歡迎勘誤補充!
求贊(☆_☆)為什麼沒有人說草紙!!!!這是當年到上海上學最不解的一件事!!!!!每次去同學家玩,用草紙擦屁股,都感到淡淡的憂傷!!!!
一外地阿姨問上海小伙:
上海話里「螃蟹」怎麼說?小伙說:
「哈。」阿姨重複:
螃蟹怎麼說?小伙說:「哈。」
阿姨無奈:
那「魚」怎麼說?小伙說:「嗯。」
那「蝦」怎麼說?
「呼」……
阿姨又問:
那「鴨」怎麼說?小伙回答:「啊。」
阿姨很同情地看看小伙:多好一個孩子,可惜是啞巴我來說一個:上海的公交車站名一般情況下是用兩條路的名字來命名的,就像坐標一樣,在上海打車的話一般司機師傅問你去哪兒都是指什麼路和什麼路(的交叉口),如果報XX路XX號,師傅一般是不知道的。
當初來上海上學之前,覺得用兩條路來確定一個地方的做法實在有點神奇,一個城市有這麼多路,師傅哪記得過來啊!去過的國內別的城市,包括家鄉杭州,一般都是用地名或者地標或者建築來定位一個地方,就算會出現XX路的名字,一般也都是指個方位,比如北京的那些公交站點:「白塔寺」「薊門橋」「中國戲曲學院」「西四路口南「等等,比如杭州的「宋城」「蘇堤」「杭州大廈」「延安南路」等等,打車的時候跟師傅說去哪,都是「薊門橋,北京電影學院那停下就行」「宋城,北門停」,師傅就能給你送到。
但是在上海,一般情況下不告訴師傅XX路靠近XX路,師傅會不知道怎麼走,遊客來上海玩兒,打車,跟師傅說「去外灘」,外灘哪?什麼路靠近什麼路?一下就被問懵了,心裡的OS是「我怎麼會知道什麼路靠近什麼路?你是司機你還不知道?!」,師傅心裡肯定也鬱悶——「外灘這麼大,你不告訴我什麼路靠近什麼路,我怎麼知道給你停哪?」。所以你要是跟司機師傅說「去中山東一路福州路」,他妥妥地就給你送到指定地點。
用兩條路名來確定一個地方,這是生活在上海的人的習慣,在上海,報地標沒有你想的那麼好用:「師傅,去上海電視台」「在哪?」「師傅,去XX大廈」「在哪?」於是你就氣急敗壞了,但這也不是師傅的錯,更不是他專業素質不夠,而是習慣使然,你跟他說「去南京西路石門一路」,到達的時候你一抬頭就能看見上海電視台;而報路名加門牌號,也不好使:「師傅,去XX路XX號」「靠近什麼路?」於是你又懵了,還覺得自己特別無辜,我連門牌號這麼具體的信息都告訴你了,你還不知道怎麼走啊?!逗我?!上海很多單行道,你要是不告訴師傅要去的地方是在哪條路上,靠近的是什麼路,萬一開過頭就又得繞一大圈,就算沒開過頭,師傅還得給你慢慢開,一個個門牌號看過去,是一種小小的折磨,你鬱悶,師傅也鬱悶。剛開始我也不習慣,但是現在在上海待了這麼久,也養成了這個習慣不說,反而有時會為別人不按這個習慣給我地址信息而懊惱,比如要去某家餐館,結果一看地址是「XX路XX號」,我就會覺得這家餐館太懶,簡直跟沒給地址差不多。
最後總結:用坐標法來定位地址才是最科學的!
以上。在幾年前,樂視體育和新郎體育網路轉播興起前,五星體育淪為遛狗台和鬥地主台之前,看上海體育頻道的中超轉播、英超轉播、西甲轉播、NBA轉播、CBA轉播、斯諾克轉播、MLB轉播、NFL轉播、F1轉播、網球轉播(根據@李伊安在評論區的評論添加)、男女排球轉播(根據@立夏到了在評論區的評論添加)為榮,以看CCTV5的賽事轉播為恥。在私心目中,唐蒙的地位要高於張斌。
學西語的人來一發。
學過羅曼語的人初學都會糾結清濁輔音的問題。不同語言對於輔音的濁化程度不同,比如現代漢語中的p,t,k是送氣的,b,d,g不送氣。而西語中,p,t,k不送氣,b,d,g則是在前者基礎上的進一步濁化。
吳語中的大部分方言是全國唯一保留這一特點的。這些方言仔細區分這兩者。
比如t和d,可以試著發「凍」和「洞」,前者為t後者為d。辣醬油啊!吃豬排最宜。真沒見過別的地方哪兒有的。 圖片來自網路
1.重慶雞公煲....上海菜...發明人...張重慶...2.茄子叫它的學名:落蘇
上海話:剛剛邦剛剛剛,剛剛剛剛剛剛剛剛一剛一剛一剛,剛剛幫剛剛剛,剛剛儂剛剛剛剛剛剛剛,剛剛剛剛剛剛,剛剛剛剛賊剛,剛剛剛剛還剛儂剛剛剛,剛剛哈更噶剛,剛剛剛剛剛剛剛剛啥?伊拉剛喔剛一剛,伊拉賊剛
普通話:江江和杠杠說,傻傻剛才說崗崗說他竟然說他傻。杠杠和江江說,江江你傻。傻傻說崗崗傻,崗崗說傻傻傻。剛剛傻傻都傻.剛才傻傻還說你江江傻,崗崗也是這麼說的。江江說剛剛傻傻說什麼?他們說我傻?他們才傻1.上海話像日本話
外來的同學都這麼說,我一點也沒覺得。
2.苗苗章
看到上面的綠領巾我想起來這條,可以一起解釋一下:
上海的小學生都有綠領巾,你可以理解成是紅領巾的預備軍。紅領巾的團體叫少先隊,對應的綠領巾團體就叫苗苗團(應該沒記錯吧),還有苗苗章,什麼叫苗苗章呢?我找了兩個圖片: 具體的就像上面的模樣,既然叫xx章,那肯定是袖章,別在臂上。苗苗章有很多種類,形狀也不都是上圖這種,比如還有下圖: 每個苗苗章都有各自用處,就像上圖所寫,你會自己穿衣服了,可能就發你一個上圖一排二的「自理章」,你不闖紅燈,可能就發你一個上圖二排二的「安全章」,你拿到後,得意洋洋別在手臂上,回家都不肯脫——大致原理有點像遊戲里的成就機制。3.上海體育台老是放鬥地主/鬥蟋蟀
因為上海體育台(五星體育)領導覺得這個節目的收視率很高,又不費錢,不用像NBA啊之類的買版權,也就一直播下去,基本上每晚6點固定鬥地主/四國大戰/2打1。(本來據說有三國殺的,後來也沒看到)
4.上海人穿睡衣睡褲
年輕人已經都不這麼穿了,以訛傳訛太厲害。說個蘇州的,蘇州人經常說「我今天不高興吃飯」、「不高興去哪裡」,這裡的「不高興」等於「不想」。
我剛去那的時候經常奇怪為什麼蘇州人老是不高興呢。「二」全都用「兩」來代替。。好幾次了。第一次聽到是買東西,老闆娘說「一塊兩毛」,我又問了一遍才反應過來。因為在我們那兒這種情況100%會說「一塊二」。最近一次是聽到商場的員工打電話,說「我在兩樓等你」。。
更新一個~
3、上海的婚宴有抽獎上海的婚宴通常有遊戲和抽獎環節~新人會準備一些小到記事本大到咖啡機土豪一點還有奢侈品之類的作為獎品~這樣一來增加婚禮的趣味性~二來賓客如果不是有急事一般不會提前離席~大多都會等到頭獎抽完再走哈哈~————————————————
1、「十」這個數字的念法。
比如113這個數字,一般我們都說「一百一十三」,但是上海人說「一百十三」如果你家門牌號是1002,我們一般是說「幺零零二」,上海就說「十零二」(有知友指出應該是「十零兩」~~)2、轉彎的說法「左轉彎」「右轉彎」在上海叫「大轉彎」「小轉彎」,這點剛到上海的時候非常不適應,司機說「前面是不是大轉彎?」我得思考換算一下。。。。這個可能只有蘇州地區的朋友熟悉了。茨菇片。我也是被蘇州的小夥伴安利了才知道原來茨菇還可以跟薯片一樣吃。
穿睡衣這事兒,源於以前上海居民人均居住面積奇小,90年代之前空調不普及,到了夏天,大家只能在弄堂或新村裡乘涼,自然穿什麼的都有,睡衣或赤膊。
城市現代化後,90年代因為居民人口中心還未向郊區遷移,市中心商業區往往就挨著居民小區(譬如淮海路商業街),所以那時候常有乘涼的居民閑著也閑著出來晃悠,在有空調的大商場溜達順便乘涼什麼的。才有了睡衣滿地的景觀。
2000年後,城市空洞化嚴重,去最近的商業區都得打車,幾乎不可能看到這種情況了。推薦閱讀:
※《長城隨想》真的那麼偉大嗎?
※中山裝是漢服么?
※現在還有哪些地方還有手寫春聯?
※漢語中有哪些詞語是外來語的音譯?
※中國各民族主流意識能否接受將民族改為中華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