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部分志願軍烈屬證未送達家屬,在幾十年後流落舊物市場?
農民曆時10年將抗美援朝烈屬證送達家屬_新聞中心_新浪網
十三個月的朝鮮戰爭證明,後勤保證乃是現代戰爭中十分重要的工作,必須大力的加強,並把它提高到戰略地位才行。這是戰爭定向計劃性、組織性的表現。我軍在朝鮮作戰中,消耗供應之大是空前的。例如:
一、兵員補充:截止今年十一月二十五日,我補充志願軍的兵員(含一部地方武裝及老兵)數達六十八萬二千八百四十名(第一期補充四十二萬二千八百八十名,第二期補充二十五萬九千九百六十名)。
根據今年的經驗,明年朝鮮戰場的補給問題,軍委必須有一個大致的預算。計算的基礎既不能以一、二、三次戰役為基準,也不能以五次戰役為基準,而應以敵人秋季攻勢為基準,再加上若干機動數及非戰鬥消耗數。例如:
一 人員補充可以十月份的戰鬥減員數為基準,即每月二萬三千九百六十四人,全年二十八萬七千五百六十八人。根據今年情況,非戰鬥減員數共十三萬人,但傷病員歸隊數則為十一萬餘人,兩數相抵只差二萬人。在戰線穩定,工作加強的情況下是可以解決的。再加上敵人絕不可能每月都發動秋季攻勢,故我之戰鬥減員數也會小於二十八萬七千人。為應付意外可按三十萬人準備。
《十三個月朝鮮戰場供應消耗情況和明年的補給預算》(作者:中央軍委作戰部,原載於:《抗美援朝戰爭後勤經驗總結:基本經驗》,出版:金盾出版社)
聶榮臻在1953年9月裁軍問題會議的講話中說:「過去3年多複員轉業260多萬人,今年新入伍40多萬人,總共還有480萬人。(其中隊列422萬多人,非隊列人員主要是傷病員待分配人員,家屬等)有57萬多人。」
戰前,中國總兵力是550萬人。戰爭中動員入伍207萬人。550+ 207=757萬人。
複員轉業260萬人,複員轉業後應該有: 757—260=483萬人。而裁軍後保留的是480萬餘人。這些數據無論如何也體現不出抗美援朝戰爭中犧牲的14萬餘人在哪裡?也體現不出國內剿匪犧牲的人數在哪裡?
顯然這說明1953年的新兵40多萬人不屬於戰爭中動員入伍的207萬人,而是戰後新入伍的新兵。
也就是說:保留的480多萬人再減去當年的40多萬人的新兵,實際是不到440萬人。而裁軍後應該有483萬人,現在卻只有不到440萬人。共有43萬多人神秘消失了!說個真事,不是烈屬證之類的,但也差不多
身份匿一下
上海當年推出過一次 老式黃金首飾低價重做作新,
老媽惦記起老爸那塊志願兵紀念章,
然後就帶著我那種這塊章去 老鳳祥,
還沒掏出來櫃檯里的人就說,阿姨,您這種東西就別拿出來,鑒定了也沒有用。
(現在想想也是,發到老爸這種級別小兵的紀念章,要是純金的才怪。)
老媽還是不依不饒,或者是心存僥倖地說不要緊,鑒定費就十幾塊,沒問題。
櫃檯里的老法師拿著放大鏡看了看,連試金石都沒用。
然後說 這連鍍金都不是,就是一般的金屬紀念章。
小時候不懂,現在想想老媽這種行為對老爸的 心理傷害該有多重啊?
你覺得不重要的 東西,為了自己的喜好,就拿過來。
可能這東西確實不值幾個錢,但是對別人的意義則是大到無可想像的。
反過來說,嗯,說到這裡,我老爸也確實懼內。
小時候把他的美工刀弄壞了,就是現在幾塊一把塑料裝刀片的那種
他把我嘴巴打出血來了。。。。。
老媽要徵用他的獎章,他可能掙扎了一下,但是最終還是同意了。
最後我想說
人活著的時候 這種東西都有可能被最親近的人輕視,
何況人死了那?
何況又是存在政府機關的,被人當廢紙的玩意那?
哎。。。。。。。。。。
首先,類似軍功章這類的東西在某十年是可能要命的,另外,古代戰爭死人很正常。光榮是有的但是往往並沒有什麼實惠。
一個可能要你命但是預期內不會帶來好處的東西,留著做什麼?情懷?
看新聞,很可能這些都是地址有誤,按系統無法送達的,官僚化作風,但求無過不求有功,沒有像文中這樣的熱心人,於是只能堆積在倉庫里直到幾十年後清倉。
我這邊前些日子在搜集當地老革命的資料。這都什麼年代了,犧牲的都犧牲了九十多年了,有的當年就絕了後,他們的家屬也早早去世了,有子孫的他們孫子輩都七十了,還能剩下什麼痕迹?任務下推到村委,然後一群人去聽幾個健談的老人顛三倒四地述說他們聽來的故事。
我有參與調查的那個村,據說有超過三分之一的家庭有子弟參加革命,然後大革命失敗後,整個村子的房屋只剩下兩間半是完好的,那又怎麼樣呢?現在什麼痕迹都沒有了。有些老人還保存著建國初發的烈士家屬證明,我複印這些文件時看到,有直接參与革命犧牲的,也有僅僅農會裡的成員,年齡基本上在二十三十多這個年齡層里,最讓人無奈的是,當年有一些烈士家屬基本就沒有去領這些證件,因為要走不短的一段路。而當地政府也就這樣放著不管。反正通知到了就算了。搞這個的人都在心裡暗罵,早幹嗎去了?
你看,從來都是如此。這次為什麼突然重視了?因為這次有利可圖。
人太多,人命不值錢。烈士太多,有些領導的想法是:那些活著的傷員的後事就讓我焦頭爛額了,死了的一死百了,那些榮譽證書之類的就緩緩吧
戰爭中什麼事情都可能發生,有的戰士(很多解放戰士抗戰的時候就在國軍中了)參軍多年,家鄉早已發生劇變。有的戰士文化不高,家庭住址登記有誤。而且解放初期戶藉登記不完善。這些都有可能造成部分人員的信息丟失,倒不一定是當年人為的問題。
但是這個事情是要引起重視的,軍隊應該有專門部門負責此類工作。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