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石自問自答:為什麼土包子出身的普魯士,能夠戰勝奧地利帝國,成為德國的主宰?


講普魯士通篇沒有提到勃蘭登堡,雲石還是牛逼
哦提到了一次,來自勃蘭登堡的團長


謝邀,因為普棍彼得三世。。。。。。

我一直認為普魯士的崛起是歷史上最偶然的國家崛起,沒有之一。

類比一下偶然程度的話,大約相當於現在的巴沙爾光復全國,敘利亞在一百年後統一中東。。。。。。


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有遼闊的疆域,有奧地利本土和波西米亞這樣的工業區,也有匈牙利那樣的農業區。地理上位於德意志東南一隅,和德意志其它邦國之間是阿爾卑斯山,導致奧地利難以像普魯士一樣在德意志滲透勢力。事實上,位於東南奧地利和德意志是兩個獨立的地理經濟單元。民族主義興起導致蛤堡衰落後,奧地利加征和其它德意志邦國之間的關稅。這表明哈布斯堡對德意志依賴程度弱,而加征關稅更減弱了這種依賴。


當我們翻閱歐洲的歷史,會發現曾經有這麼一個國家,它被人稱為「不是有軍隊的國家,而是一個有國家的軍隊」;不僅是軍國主義的發源地,恐怕也是人類歷史上唯一一個建軍史比建國史還要長的國家——它就是普魯士。

作為德意志聯邦中的一員,普魯士原本只是偏安於東北一隅的一個小邦,在德意志四分五裂的眾多邦國中顯得很不起眼。不過到了18世紀中期,情況卻驟然改觀,普魯士迅速崛起,在德意志各邦國之間形成了與奧地利兩強並立的格局。到了19世紀,在鐵血宰相俾斯麥的帶領下,普魯士王國正式啟動了統一進程,通過三次王朝戰爭統一了德意志,建立了以普魯士王國為首的德意志帝國,完成了德意志的統一大業!

不得不說,這是十分非凡的成就!畢竟,作為一個格局相對獨立的地緣板塊,普魯士能從一個「蠻夷之邦」崛起為一個歐洲強國,本身就充滿傳奇色彩,而在這輪統一進程開始時,普魯士還面臨著一個非常強大的對手——奧地利。

要知道,奧地利帝國曾無比強大,長期把持神聖羅馬帝國皇帝職位,普魯士的領土很多都是靠為奧地利帝國賣命得來的,其家底遠不能和實力雄厚的奧地利相提並論。

為什麼普魯士最終能戰勝奧地利,成為德意志的主宰?

在雲石君看來,這首先要感謝的,是普魯士地緣格局的演變。

翻開地圖不難發現,普魯士的核心區域在北部平原(現德國東北部和波蘭),北部臨近波羅的海,地處波德平原。乍一看,普魯士有足夠的地緣優勢,但其實不然。

普魯士所佔有的這片區域是一片鹽鹼地,遍布沙質低地和沼澤,土壤十分貧瘠,跟法蘭西平原、東歐平原完全不能比。雖然沿海,海邊卻是一片灘涂,無法發展航海業,奧地利人甚至輕蔑地稱呼它為「神聖羅馬帝國的砂石罐頭」。

在農耕時代,由於氣候寒冷和人類技術水平有限,北歐大陸的開發價值一直不高。雖然經過千年的技術積累,人類已經可以支撐對北歐平原的初步農業開發,但這種技術的進步依然是有限的,依然只是建立在人力耕作技術方面的量級提升,而非由人力耕作向機械化耕作的質變,所以北歐平原在當時都是典型的蠻荒地區。

再者,普魯士天生地緣上左右沒有很強的自然屏障,又容易受到北歐維京海盜的侵襲,難以積蓄足夠的力量抵禦外部勢力的干擾,導致該地區長期以來都處於戰亂動蕩之中。

反觀奧地利則不然。奧地利帝國核心區位於中歐山區盆地,地緣格局相對獨立,進可攻退可守,並可居高臨下,統攝北部平原低地,與北部的普魯士相比,奧地利對普魯士佔有絕對的地緣優勢。

但工業革命的到來,改變了這一切。這場源於英國的工業革命從根本上改變了生產力的動力源泉,不僅改變了參與其中的每一個國家的命運,也改變了整個世界的格局。隨著工業的進步,北歐的價值更加凸顯,這種凸顯主要體現在對自身開發潛力的提升。

隨著工業,特別是機器大工業的推廣和普及,使得人類征服自然能力大大提高,這種情況下,北歐這些在農耕時代因技術所限無法大規模利用的板塊,因著人類技術水平的提升,其開發難度大大降低,原先許多不可開發之處,現在也能夠開發出來,許多只能做初步開發的地方,開發程度也越來越高,平原的優勢盡顯無遺。與此同時,北歐海盜國家對中歐的威脅消失,也給普魯士的崛起提供了一個天然良好的外部環境。

這下形勢就得以逆轉:相較於奧地利山區盆地的地形複雜多樣,普魯士的面積更廣闊,形狀更規整,工業的力量又大大強化了陸上交通的效能,航海技術的提升,使得外海航行更是不在話下。種種因素,使得普魯士的地緣潛力得以充分釋放,本身的實力越來越強,其地緣優勢逐漸壓過了奧地利。畢竟,在工業革命的大潮流下,海權國家比內陸國家天然具有發展優勢。

第二,文明的進步和大航海時代的來臨,使得擁有臨海優勢的普魯士比位於內陸的奧地利更有優勢。

眾所周知,中世紀以前,由於獨特的地緣優勢,地中海才是歐洲文明的核心,當初威震世界的羅馬帝國,也是以環地中海為其主要版圖。從地中海往北看,亞平寧山脈貫穿了整個義大利半島,北部受阿爾卑斯山山脈阻擋,文明程度由南到北呈現出遞減趨勢,因此早期的普魯士受以地中海為核心的歐洲文明輻射影響較小。

隨著中歐、北歐逐漸崛起,阿爾卑斯以北,尤其是北德平原的開發程度得到了極大的提高,而普魯士由於地處平原和臨海優勢,文明傳播速度快,輻射範圍廣,逐漸蓋過了地緣格局相對獨立的奧地利。

另一方面,隨著大航海時代的開啟和新航路的開闢,歐洲人真正走出了地中海的小圈子,並航向未知的大西洋,文明程度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通過大西洋,歐洲可以直接通道非洲、亞洲,甚至還發現了廣袤的美洲新大陸,並在這裡建立了殖民統治。而隨著新航路的開闢,地中海貿易圈逐漸萎縮,北海——波羅的海貿易圈逐漸取而代之,成為歐洲最重要的海洋貿易樞紐。

從外部看,普魯士臨近的波羅的海是歐洲眾多河流的入海口,數量眾多的海灣和海峽使得波羅的海的海岸線如同鋸齒一般,形成了許多港口。由於商業貿易上急迫需求的刺激,歐洲各國間的商業貿易交流需求也與日俱增,擁有臨海優勢的北部平原比內陸更有優勢,自然而然成為歐洲內部商業交流中樞,得以積蓄出大量的財富。另一方面,隨著工業革命的來臨,東西歐板塊也逐漸得到了崛起的契機,而波羅的海南岸相對優良的地理條件,也使得哪怕是陸地層面,北部平原也更適宜作為連接東西歐的地緣通道,其地緣重要性也日漸凸顯。

第三,文藝復興、啟蒙運動導致教權衰落,宗教紐帶斷裂,民族思潮崛起,奧地利面臨內亂和分離主義思潮的威脅。

從地緣格局上看,奧地利是內陸國家,境內多山,多河流湖泊。東阿爾卑斯山脈橫貫全境,山地佔全國面積的70%。多瑙河流經奧地利東北部,形成維也納盆地,境內河流縱橫交錯,將陸地板塊切割開來,整體地勢呈現出西高東低的走向。

作為一個龐大的帝國,神聖羅馬帝國國內容納著十幾個甚至更多人口相近的民族,可以說是一個多民族的聯合體。由於這種天然的地緣阻斷的存在,導致奧地利民族差異明顯,政府又缺乏對非主體民族有效的約束,需要高度依賴宗教力量來維繫統一認同,這就造成了教權勢力的擴張,其影響甚至凌駕於世俗治權之上。

不過,隨著近代的到來,教廷的權威急劇衰落。新教的崛起,使得天主教勢力範圍大幅萎縮;而科學技術的進步,以及文藝復興、啟蒙運動等思潮的泛濫,更是從根本上動搖了教廷維持自身權威的意識形態基礎。

「上帝的歸上帝,凱撒的歸凱撒」,隨著宗教神秘感的去除,民眾對政教分離的認同度不斷提高,教廷的影響力和號召力也大幅下降,對奧地利世俗政權的控制力也大不如前。宗教改革摧毀了支撐帝國的教權這一大支柱,而法國大革命的爆發和後來的拿破崙戰爭使民族主義和革命的浪潮席捲整個歐洲,動搖了王權的根基,民族獨立的呼聲更是將帝國推到了風口浪尖。在隨後的義大利戰爭、普奧戰爭中,帝國政府更是顏面掃地。所以在1867年,帝國不得不與境內第二大民族——匈牙利民族妥協,給予其與奧地利相同的地位。所以說,奧匈帝國本身就是民族獨立運動的產物,更確切地說,是不得已而為之的結合體。

一個顯而易見的事實是,雖然奧地利的德意志民族和匈牙利的馬扎爾民族創造了世界上獨一無二的雙元帝國體系,但這種二元政體本身就存在強烈的不穩定性,其背後折射出的是奧匈帝國複雜的民族關係,不僅因為民族數量眾多,更是因為國內沒有一個占絕對多數的民族。語言文化和宗教信仰的衝突撕裂著這個國家,這樣當民族矛盾激化的時候,政治形勢就變得十分緊張,後來奧匈帝國的解體也從側面驗證了這一點。這樣一個民族宗教矛盾重重的國家,顯然無法承擔起整合德意志民族的重擔。

再看普魯士,相比於民族眾多矛盾重重的奧地利,普魯士內部民族成分也較奧地利簡單得多,德意志人佔據絕對優勢,無論是血緣還是文化,普魯士內部相對來說較為和諧,民族矛盾要遠遠小於奧地利。

再者,自1525年,來自勃蘭登堡的阿爾伯特當選為條頓騎士團總團長後,宣布改信路德宗教,從此切斷了與騎士團名義宗主羅馬梵蒂岡的聯繫,所以普魯士普遍接受的是新教。而這種新生的新教由於本身缺乏根基,加之初生的新教實力較弱,難以與王權分庭抗禮,其影響遠不如世俗治權,這就導致了普魯士國內王權一家獨大,同時也保證了普魯士內部的穩定和團結。在隨後與奧地利的爭霸中,民族單一內部團結的普魯士最終戰勝了民族複雜內部分裂的奧地利。

雖然普魯士由於自身地緣潛力的開發成功壓過奧地利,踏上了統一德意志的征途,但這條路走得並不平坦。放眼歐洲,隨著大國崛起,歐洲地緣政治的博弈越來越激烈,德意志的統一不僅是本民族的內部問題,而是演變成一個複雜的國際問題,一些老牌帝國主義國家如法國也參與其中,充當起了攪屎棍的角色。那麼法國為什麼要阻擾德國統一?德國的統一又對法國的地緣政治產生了哪些不利影響?關注微信公眾號:雲石,下一節中,雲石君繼續為您解讀。

本文為雲石地緣政治系列第159章——德國之第3部分。解讀大國博弈內幕,剖析政治深度邏輯,請用微信關注公眾號:雲石,持續收看全部雲石君原創文章。


說老實話,你奧地利比起勃蘭登堡有什麼誇耀的,不都是東部邊區嘛,人家還綁定了一個選帝侯位子呢


這是兩個問題吧?一個是普魯士崛起的問題,一個是擊敗奧地利的問題。雲石君應該講一下王朝戰爭吧?


推薦閱讀:

如果奧地利在克尼格雷茨戰役中擊敗了普魯士,戰後的普魯士邦和德意志邦聯會何去何從?

TAG:奧地利 | 歐洲政治 | 普魯士 | 日耳曼語族 | 雲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