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2018Times大學排名中,北大清華與東京大學拉開差距?
在最新出爐的Times2018排名中,北大(27名)已與NYU並列,清華(30名)超過了英屬哥大,LMU,McGill,曼大,布朗等一眾西方名校。
重點是東京大學位列47名,同時次於港大及港科大,與清北已經拉開差距。這是否說明東京大學亞洲第一高校的頭銜已淪為歷史,甚至淪為新國立清北港科港大之後的第二梯隊?題主利益相關:非日本Top50本科留學生,計劃東大讀研。
更新:為什麼強調phd教職,在國外的學術評價體制中,評價一個老師,主要看:論文,引用與獎勵,學術服務(做學術會議的chair或者期刊編委),以及學生培養。 特別是最後一點,培養學術上接班人是做老師的最大成就。所以對一個老師的最高評價就是培養了一個好學校的faculty。我認識的一個老師告訴我,他學生找教職,第二天onsite interview, 他頭天晚上緊張得睡不著覺。就是這個道理。現在大學評價體制越來越重視這一點,我們學院在這一輪的國際評估(邀請國際同行做的內部評估)明確指出這一點:培養更多的博士到國際一流高校任教是國際化辦學的下一步努力方向。
原回答:
這種排名在同一國家內有參考價值,不同國家之間的學校比較毫無意義,我們老師評價學校只看一條,A學校的畢業生能否去b學校當老師,yes則A&>=B,東大博士能不能去清北,清北博士能不能去東大?答案自己考慮
p.s.這裡指的博士找教職的難度問題指的是普遍現象,不是special case, 你可以理解為一個概率問題,美國100名學校phd也能找到前50學校的教職,但是這個難度顯然比前三十的學校去找前五十的難度大的多,找教職跟學校,老闆,本人record,還有social skill都有關係,不好一概而論,但是普遍來講,好的學校更容易去差一些的學校,所以這是學校之間比較的一個重要指標。這種東西取決於faculty之間長久的對某學校的reputation的印象,比如某大牛在這個學校,或者你讀過這個學校的一篇paper印象很好,還有faculty之間的口碑等等,這種印象相對固定,而ranking很大情況下就是算指標,比如paper,學生數等,以國內現在大學的體量和funding數,趕英超美指日可待,但是一個簡單的例子好了,你去看看美國一個系多少faculty, 中國一個系多少faculty,你就知道這種比較多麼無聊
p.s.我自己讀phd的加拿大學校,有國內中科院的某博士直接跳過去當副教授, 該老師在uiuc做的博士後,發表一篇在本領域bible一樣的文章,幾年內引用超過200, 就直接給了副教授,這個跟學校沒關係了,他自己牛加上博後老闆牛,牛人在哪都能發光排名是校領導關心的東西,因為捐款或因為這代表他們的成績。
一個學生在乎排名有什麼用?難道你找工作面試的時候會去和面試官說:「您應該選我,因為我是從泰晤士排名30的大學畢業的,而其他面試者是從排名31名的大學畢業的?」
學生看排名,無非是為了裝逼,玩一玩鄙視鏈,找一找優越感。你top50本科大學生畢業選研究生目標大學,比較東大和北大清華孰好的理由是泰晤士的排名??
讀研本身不是目的,目的是我想成為怎樣的人,為了成為這樣的人我需要做哪些事?從事怎樣的職業?要從事這樣的職業我還欠缺哪些,是否需要一個一流大學的文憑?多一流可以達到我的目的?東京大學是否滿足這樣的要求?東京大學是否能夠提供我所需要的資源?東大是否有教授正好在做我感興趣的研究方向?他對我是否滿意?他本人是不是一個優秀的導師?
然後你才應該決定要不要去東大讀書,而不是因為某個排名里,東大比清華北大高。我來從另一個角度答一下吧。說個事實。
題主你知不知道USnews,這個世界知名的排名機構,有一年給清華在工程類學校中排名了世界第一,北大中科大紛紛前50,前100中國進了10多所。
下面才是重點——排名出來後,中國國內不少高校中的人紛紛對外宣傳此排名,各路媒體紛紛報道,並附上鏈接,USnews迅速佔領中國市場,並排擠掉了中國國內的排名,說來最開始搞世界大學排名的,其實是中國,自己去查一下資料吧。知道那天USnews版面上最大的廣告是誰嗎?是京東。說到底,賺錢是人家的第一目的,你當排名是公益活動呢??謝邀
以下截圖為樓主關心的北大 清華 港大 東大港大主要得分在國際化方面,既然你是讀研也就是做研究,港大其實還是跟這三個有差距。
剩下的三校水平接近,說明東大現在對清北在科研領域優勢確實不明顯,總體來講文章發的不是那麼給力了。發文章主要靠博士和研究員,在東大也待了幾年了,東大現在在這一塊缺少一個好的培養博士的社會環境,博士出路不好,人才也就不往科研領域走了。一個相同的領域,可能清北有十個博士在搞,東大就一兩個,打不過也很正常,再加上日本這邊的英語,發論文有很大劣勢。但是東大基礎還是紮實,設備也不錯,老師水平很高,你如果來自己努力的話還是非常不錯的。
但凡是排行榜就都有一定偏頗,可以把主流的幾個都看一看,東大以及日本幾個頂尖帝大的水平還是可以的。但是當前日本的社會氣氛很不利於做科研,企業排斥博士,而能提供給博士正式職位的科研單位,大學是越來越少,日本人基本很少人想讀博士,研究員錢也少沒多少人愛干,不可能指望老師自己做實驗寫文章吧。日本的大學科研實力以及排名也就跟著每況愈下。如果樓主只是讀個碩士,那其實也沒差,日本讀碩士比較輕鬆,不會像國內操學生操的那麼狠,比較好混。如果你想好好做,感覺日本的教授大體比較純粹,學生數也不是很多,可能獲得比較好的一對一指導,提升比較快,開會機會比較多等。
看到樓里還有某日本著名中介建議你去考清華北大。過來人告訴你不論學校實力,清華北大考研比東大考研難度高太多了,我還是建議你考東大吧
至於美國phd喜歡招哪裡的學生,比起日本這邊的學生那毫無疑問是清北甚至復交南大甚至一些中下游985等,這個出去多開開學會,看看美帝同行業知名大組裡面基本都沒啥日本學生,中國學生一堆就知道了。就說我們半導體器件這個領域,算是日本做的有歷史也很牛逼的領域了,出去開會不光美帝歐洲是一幫國內的學生,連日本去的組也是一大把中國來的學生,還有一大把韓國的。再就是一大把台灣省的。日本做研究的學生越來越少,大學排名未來會跌的越來越多
更新一下
感覺答主中很多都沒做過研究,或者現在也沒有在科研第一線工作了,對日本的科研實力評估還停留在10年甚至幾十年前索尼大法,日本電器操世界的年代,也過多地輕視了國內科研的發展https://www.natureindex.com/annual-tables/2017/institution/all/all這是今年的nature index,在近些年中國玩命砸錢美帝日本等砍科研經費的雙重效果下中科院已經排到第一,可以看到清華北大也比東大差不了太多,說明確實清北和東大的科研實力(發論文)距離已經逐步接近,所以在排行上也是漸漸互有勝負。當然衡量一個大學不是只看科研能力(發論文),還有社會認可,歷史等等。但是排行榜上只能用量化數據來評估,也是公平的評估,就是比論文多少引用多少之類的。就像國內大學,吉林大學排第十,但是分比大連理工還要低不少,排名可以很快靠合併,刷論文等提高,但是口碑的建立,社會的認可是需要時間的。東大京大幾十年間樹立的口碑也不會因為其科研能力的下滑而馬上變差,清北的名聲也不會因為剛剛崛起就很快被認可。但是相信假以時日清北的世界名校地位必然會被認可。作為當年沒考上東大選了東工的一枚學生狗,答主準備以從日本國內形勢與國際化關係這個角度切入,怒答一發。(現在在電車上,先佔個樓,晚上來寫。)
於9.14更新
前幾天因為要做獎學金的一系列資料,一直沒空上網,讓大家久等了。
首先,自我介紹,本人東工生物系本科生一枚。平時學習還算湊合,更多的精力則是放在社團活動和校外的志願者活動,以及進入社會,做一些兼職等。在日本的同學們都知道,以一個中國人的身份想立足在日本這個社會中談何容易,許多同學便選擇一頭扎進中國人的圈子,從不參加任何社會上的活動。這是一種方法來擺脫巨大的社會壓力,但卻是一種沒有意義的做法。當初花費那麼多精力與財力,難道只為了認識在這邊與自己有同樣苦惱的國人嗎?於是答主決定硬著頭皮也要在這個自己陌生的社會上闖一闖,看一看這個社會的究竟。因為有了這些社交的經驗,使得我大概摸索出日本國內的社會結構,再加上閱覽一些社會骨幹的新書,開始對日本國內與國際形勢之間的關係有了新的思考。在這裡補充一下,大學即社會,就算你將來是想做研究,也不可能與社會隔離。
那麼先說日本國內。注意到題目中對東京大學地位的質疑,我打算從報考大學,大學期間,畢業就職三個層次來闡述。
報考大學
本人是通過センター試験(即日本的共通高考)考入東工大的,對日本的高考比較了解。日本一年的高校畢業人數為100萬人左右,為了考入比較好的國公立大學,需要參加這個日本國內的共通考試,參加者數約55萬人左右。(考完這個共通考試後還有各個學校的考試,這裡不細說。)而東大每年有招生3000人左右,簡單的計算下來就是前0.5%可以考入東大。值得一提的是這總人數55萬人,是已經經過一次選拔的。那些沒有參加共通考試的,多半選擇就職,或去考短期大學或技校。也就是說,在日本,考入東大不比在國內一個普通二線城市的考生考入清華北大簡單。而作為留學生的你,若是想留考考入同一所日本知名的大學,比本地人要簡單的多。
順便提一下,據統計,考入東大的學生,普遍從高三的暑假到第二年2月的高考結束為止,平均每天都要學習12個小時。所以可想而知,東大學生的素質,能力與毅力遠遠會高於其他日本國內的大學。
大學期間
進入大學,不管以什麼樣的形式,新入生會上這樣一節教導課,內容是告訴找些學生大學是個什麼樣的環境,大學生活應該如何去過。在日本,大學之間的項目,包括學術上的,社團的,還有各項競賽的,特別的多。若是剛進入大學,參加了一個社團,會覺得隔三差五社團就有個活動,和外校合同練習啊,BBQ野營啊等等。這裡說一下,在日本的大學裡,比起和你一起上課的同學,同一個社團里的人的之間才更有凝聚力。你最先認識的OB(知名校友),絕對是你的社團的OB。每次的比賽結束後,都會有親善會,有機會和其他大學的學生和OB進行交流。所以如果在日本讀大學的話,儘可能的參加一個社團。
其次,日本的大學之間會有很多複合的課程,由多個大學共同組織。舉個例子,東工大就和東外大,醫齒大,一橋大有個四大學聯合的項目。參加這些課程,不僅能學到在本校沒有的課程,也是拓寬交際面的方法。
在日本的大學中,交換去外國的大學的機會非常多,東大和歐美頂尖大學幾乎都有交換制度,但去的人是真心不多。這個通過後面日本人對於國際化的消極心理可以解釋。
在大學期間,除了要好好學習之外,學會怎樣融入社會,和人交流非常重要。
畢業就職
在日本,拿碩士的學位很容易,所以大部分學生都會讀完碩士去找工作。隨後,就職的試驗成了檢驗你本科+碩士共6年的學習成果,包括你的知識儲備和各項能力。尤其需要介紹的是,每個大公司在筆試等一系列考試都通過後,會有最後一項關於交流能力的測試。就是幾個人圍著一個桌子,討論話題。從討論中,考官就能看出,你的交流能力是否達標,你是否有領導力,組織力等。這裡要提一下,我們東工大是日本就職最強的大學,能處理好東工大內的人際關係,基本上在社會上就不會因為社交吃虧。而東大,培養的更多的是研究者,或者日本的官僚。
有人會說,我技術過硬,不跟那些xx日本人交流不行嗎?很可惜,這條在日本行不通。日本人非常講究從屬關係。如果你過分的表現自己的個性,只會引起日本人整個團體的蔑視,最終導致你在這個職位上混不下去。然而,作為島國人民的日本人,狹隘是他們的本性,排斥異類是他們共同的特點。作為中國人,要在這裡混下去,不僅得靠著自己優秀的專業實力,還得有一定的社交力。
以上是我對日本國內狀況的一些所見所聞。感覺有點小跑題啊。。。接下來,是以世界的眼光看日本。
從二戰的一個戰敗國,經過70,80年代的高速發展,到現在成為亞洲為數不多的先進國家,日本這過去半個世紀的發展可以說突飛猛進。而過快的發展導致的,是急劇加重的老齡化。相比較歐美髮達國家這一個世紀老齡化在15%-20%的穩步延伸,日本的老齡化在過去30年從不起眼的12%迅速增長超過20%,出生率只有1.4,人口成負增長,現在在為2050年人口不跌破1億做各種政策。這種少子老齡化在對經濟有嚴重打擊的同時,高考的競爭失去了過去的激烈。聽高中的老師說,他們高考的時候,競爭是現在的兩倍。那時,想應屆考上東大都是做夢,誰不是復讀了兩三年才考上的啊。競爭的激烈也或許成為了當時刺激出了當時學生的潛力,使得當時的學生更加優秀,這也是日本所有大學排名現在都在不斷下滑的一個解釋。而與之相反的清華北大,正在錚錚日上。
除了少子高齡化這一個因素,國際化人才的缺少是日本大學的第二個致命的東西。說到國際化人才的缺失,一部分怪罪於日本社會歧視異類的同時,另外一部分便是日本人拒絕國際化的心理。很多的日本人,並沒有出國去看看世界的想法。反正日本已經足夠好了,在日本國內穩穩噹噹上完大學,找份工作,組個家庭或許是現在大部分日本人的想法,包括我所接觸的東工大的同學。這些人也是日本人歧視異類的中流砥柱。拒絕國際化,只能使一個國家的發展變得緩慢,最後將因為趕不上國際的主流而慢慢消失於歷史的舞台。
我也曾讀過日本人記者兼NewsPicks編輯長佐々木紀彥寫的《日本3.0》一書。書中意在指出日本如此和平安穩的生活將會在2020年東京奧運會後開始破裂,經濟開始衰敗,因為已經吃盡了戰後快速發展的福。而美國特朗普總統的上任,朝鮮開始研發核武器等,將是世界開始非國際化的開始。美國對於日本的庇護作用將會逐漸變小,日本可能將會開始衰敗。當我在沒有透露自己外國人身份,在佐々木老師的售書籤名會上,問他日本這種衰敗的趨勢是否像16,17世紀歐美強豪,是否是無法改變的時候,佐々木老師說,我們需要一場改革。
而對於作為留學生的你我,如果你是喜歡日本這種文化想來日本讀書,我先勸你徹底了解完之後再下決定。如果你想以日本作為一個跳板,去攀更高的牆壁,或許是個不錯的選擇。而你需要接受的,就是我之前提到的置身於在日本社會中的艱辛。而至於在慢慢降低的日本大學的排名,我想說,別在意,對於你,它依舊是原來的那個它,而至於你能獲得多少,靠的是你自己。
這是怎樣的一個排名?
題主所說的排名實際上是THE世界大學排名,這是一個名叫《泰晤士報高等教育增刊》(英文全稱:The Times Higher Education Supplement)的雜誌發布的大學排名。THE之前跟QS合作,之後因為QS的排名太過商業化或者其他原因分道揚鑣,轉而與湯森路透集團(Thomson Reuters)合作,繼續做自己的排名。
昨天小A在另一篇回答中提到THE世界大學排名所採用的指標:
教學(Teaching,佔30%)
研究(Research,佔30%)論文引用(Citation,佔32.5%)行業收入(Industry Income,佔2.5%)國際化程度(International mix,佔5%)
一共5個大項和13個具體指標。
THE的排名指標實際上是在QS上的基礎上更加註重學術,可以看成是QS和ARWU的結合。在這個榜單中有一個非常值得注意的指標,那就是Teaching(教學)。這個指標意味著它更看重大學的本科教育水平,因為很多頂尖大學的碩士以及博士教育對於Teaching的要求遠不及本科。
這是可以看成是為什麼國內清北排名很高的原因之一。大家的印象中國內的大學,即便是C9也是比不過歐美的頂尖學校的。如果說是碩士及博士教育,確實存在較大的差距。但本科教育實際上國內的水平並不低。
具體請參考: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4905898/answer/232892079
留學申請選校的時候大家總會參考這樣那樣的排名,但不管是QS還是ARWU還是THE或者US NEWS,都沒有一個絕對客觀的評價體系。所以千萬不要迷信排名。
但每一種排名確實都有其參考意義,比如說QS比較注重就業,ARWU注重學術,US NEWS適合留學美國的同學參考,而THE同樣也有參考的價值。
在2018THE世界大學排名中,清北都名列前茅(北京大學27,清華大學30),但這個榜單實際上因為側重點的原因與學校的綜合實力脫節了。在ARWU2017的榜單當中,清華第48,北京大學則排在了第71。
而到了QS世界大學排名,清華25,北京大學38。這是不是說明各家排名都不靠譜呢?
從排名看,THE大概是繼承了QS的某些「優良傳統」,相對更接近,而純粹注重學術的ARWU排名則大不一樣。大家在參考排名的時候,一定要清楚各個排名的特點,結合自己申請的階段(本科、碩士、博士),以及所申請的專業的特點(是就業向還是學術向)。
至於THE18年世界大學排名中
東京大學位列47名,同時次於港大及港科大,與清北已經拉開差距。
小A覺得,你可以換一個排名看看,比如ARWU2017,東京大學的排名24,排在杜克大學之前。
所謂大學排名和GDP排名很像。
1,體大:體量大一點,總分就高一點,排名就前一點。
2,不精:國內高校里人均獲得科研資源少得可憐。這點和人均GDP太像了。說個政治不正確的話,不少人歡欣鼓舞我們GDP全球第二,其實我們人均現在仍然低於全球人均。什麼意思?意思是,在全球隨機抽樣13億人口加在一起的總GDP都比中國高。所以關注學校總排名遠不如你去關注它的師生比/就業率來的更實在。我只想告訴你,那不是Times排名,那個是Times Higher Education排名,簡稱是THE。Times一般指英國那家歷史悠久的著名報刊,給人一種很權威的感覺。它曾經有個增刊叫THES,但是做的不好停刊了。後來被另外一家公司收購,改頭換面以大學排名專業戶的面貌再發行。是繼ARWU、QS之後第三個搞大學排名的。簡單來說這就是一家沒有任何資歷和信譽可言的跟風野雞媒體。它的排名不是為了公共福利事業,不是為了國際教育事業,只是純粹出於商業目的。英國留學產業化這件事題主應該也有所耳聞吧?別的也不用我多說了。如果你不會去聽一個在高等教育界沒有任何權威可言的人排的大學榜單,那你也用不著去把什麼2018TIMES大學排名當回事。另外,我十分贊成北大清華還有港新五校在這些榜單上繼續遠超東大,最好日本的大學從TOP100里消失就完美了。
我覺得不要覺得排行榜清北超東大了就覺得清北處處比東大好。
也不要覺得自己國內考不上清北,然後到日本讀了個東大就處處比清北的同學強了。算了吧,莫斯科國立108,首爾大學35。這排名看不看有意義?
中國自古以來就看排名
現在也是啊 從小學開始 學校有排名 要去名校
年紀有排名 那個班好
班級也有排名
好像你低一個名次 這輩子就抬不起頭的那種感覺
我讀中學時候 考完試 老師總是按照成績 弄個排名 當堂念出來
開始搞得很多同學 不好意思
後來把 念了一年也習慣了 所以我一直懷疑老師是為了磨練我摸得臉皮
這排名 綜合了很多很多因素 不是排名第一的 就是全方位的好
其中 錢 就是一個很核心的問題
哈佛確實 是有實力的 但是他每年接受大量捐款
若無這些捐款 美國前5能否進去 不好說
打個比方 科威特 這是一個富得流油的海灣國家
國家的GDP和 人均收入 都不錯 就是有錢啊
但不代表 他的科技 文化 宗教 等等 就是處於世界領先水平
我記得有個學生 特別在意 排名 在意到 差一名都要糾結很多天的 那種樣子
當然我能理解人家心情 中國看排名唄
最後 去了 某國的前十的大學 這個大學在世界可以進前20(按照某個排名吧)
回國就業 面試 HR沒聽過這個大學
也能理解 不能要求HR記住所有大學啊 而且就算記住 也不能要求人家知道所有排名
畢竟 牌子 學歷 僅僅代表一個人的 某一個 或幾個方面
她歇斯底里的給HR說 我是名校的 你現在百度啊 google啊 我是世界前20大學畢業的
最後還是沒要 因為不符合企業要求
學歷 和能力不一定相等的 對吧
當然這可能是個例
只想通過這個例子 說 名校畢業 也有混的不好的
普通學校 也有大放光彩的
其實我最佩服 一路坎坷走來 最終有所成就的人
一路名校過來 有了成就 理所應當 當然了 你讀名校 肯定付出了很多常人做不到的事情 也是佩服
我有些朋友是江浙福地區的 我真心佩服他們
學歷不高 就是初中 甚至小學
但是生意做得風生水起 有聲有色的
雖然他們沒有高等文憑 但是他們有一顆聰明的腦袋 僅僅是 沒用到學習上 而是用到生意上
也是一種成功啊
所以 這些差距啊 排名啊 個人覺得差不多得了
題主說計划去東大讀研
這麼介意排名 就別去了,
建議去考清華和北大吧。
看我的臉
讀研是為了搞科研的話,你看學校排名沒用啊,得看導師和實驗室。牛逼大學不見得所有專業都牛逼。如果你為了混學歷,說實話目前估計很多人認為東大比清北好,因為大部分人不會關注每年的排名。只有當清北領先東大很多年,慢慢的很多人都知道了才行。
非日本留學生答一波。本科就讀於天津某985,碩士就讀於墨爾本大學。
我認為清北是有資格排進全球前50的,反對樓上某些"清北全球前200都不配"的意見。至於配不配得上前30,抱歉,我想清北的學生都不會在意這個問題。而且我不認為30到50之間的學校互相會差別很大,至少總得分專業比較吧?
其實題主應該擺正心態。如果東大已經是能力範圍內可達的最好平台,或者說是心目中的理想學府,為什麼還要費力去懷疑它?還是說如果眾多答案都說新加坡和港校更好,題主就會轉而申請新加坡和港校?再或大家贊成清北強於東大,難道您要回國考研?
個人認為題主的意思是自己已經在全球top50的學校讀了本科,碩士想要更進一步。這個"更進一步"應該是建立在專業水平,語言環境,文化和宜居等多元基礎上的,僅僅看排名實在難以得出結論。
另外說兩句題外話。在知乎上黑澳洲大學的風氣也不是一天兩天了,當然其實黑哪個留學國家的都有,希望各位在發表意見時能先多考慮考慮合理性,雖然網路無形,但終歸於道德有違,不是嗎?大多數人並無暇就所謂黑點一一辯之,但希望各位知乎用戶看到別人的言論時能多加思考。以上。東京大學有十幾個諾貝爾獎得主
還有最重要的是東京大學有學術自由武大還全國第一呢
怎麼這麼多踩清北的?清、北排名提高了說明這幾年清、北學校建設不錯啊。踩清、北的是不是逆向民族主義啊???見不得國內學校變好???不過選學校不光看排名啦,同一個學校,各個專業的水平也不一樣啊。而且要選一個自己考得上的啦。
樓主啊,不用操心這種事。你考慮的層面太宏觀了。你畢業後需要的校友資源,學校聲譽和個人能力。
校友資源方面,這些學校位於不同的國家和地區,你在日本發展,東京大學必然完爆北大清華港大新國立。你在中國,那就是清北獨領風騷。香港就是港大。新加坡,可能新加坡管理大學都可以虐東京大學。我當年在上海面試,所有面試,復旦交大佔據一半到八成名額,我們這些留學生佔了另外的20%。那復旦比港大還牛嗎? 看排行榜肯定不是,但是,復旦的校友遍布各大公司,不僅校友願意招你,他們也知道你進來之後 通過你的校友資源可以協調更多的資源。
此外,如果要看排行榜,也不是這麼個看法。
如果是商科,你應該知道,全世界有兩套體系,評價時是放在一起的。那就是獨立商學院和大學裡的商學院。英國為例,LBS當之無愧是第一的商學院,超過牛津劍橋。你看Finanical Times就可以看到。超過牛津劍橋的還有Bocconi,聖加倫,IE等等一系列優秀的商學院。但是你如果去QS上找,找不到這些學校的。因為那是綜合大學排行榜。
我們單純一點,倘若就是很不加思考地看排行榜。那麼國內求職,落戶等等參考更多的是QS rankings,而不是Times。 每個排行榜都是一個固定的模型而已,都會有一些學校本身水平一般,但是恰好各項數據非常適應這個模型而衝到前面來,比如,我見過很多留學中介給客戶推薦拉夫堡大學,薩里等等。這些學校QS和Times排名差距非常大。從錄取學生水平來看,拉夫堡也完全不屬於前十,甚至不屬於前二十。(可能個別專業除外吧)。所以,如果機械地看排行榜,那也要看QS和Times。
此外,簽證和語言是樓主應該重點考慮的問題。讀研是為了什麼呢,如果讀research,那可能是為了讀博士,那麼重點考慮學校的faculty和他們的研究方向。而taught碩士,基本都是以職業為導向的。那麼如果你想在當地工作,就要先了解當地的簽證政策和語言環境。比如,歐洲各國人口流動很大,生意往來很容易。所以通常要求崗位的申請人具有兩門或三門歐洲語言,只會英語和中文就是很大的劣勢。英國、法國等國家畢業後僅僅有幾個月的時間可以實習,而香港有一年工簽,愛爾蘭有兩年工簽,其它國家如美國、加拿大、紐西蘭等地也都有相對寬鬆的簽證政策。而且香港主要語言是粵語,英語和普通話。大陸生畢業後,起碼英語和普通話是過關的,學粵語也有基礎,優勢明顯。
綜上,大家在考慮留學國家和學校時還是要practical一點,關注自身求職、升學、生活密切相關的問題。宏觀層面上,心裡有數就可以了。
如果對於以上我所說的海外及國內就業環境,國家選擇有疑問可以微信諮詢我,loveliuwei1991
或者知乎私信我。作為本科應屆生或者在讀生,不清楚市場環境和未來職業規劃是很正常的,我接觸到的很多博士生,碩士生,讀完了都不知道自己想做什麼,三十歲之後還要調整人生方向,就很容易碌碌無為了。各大留學諮詢機構,就我了解都是按部門劃分服務,英國和法國和香港申請是不同部門,繳費就要繳好幾次才能同時申請多個國家。我可以幫你們跨國家申請。
沒想到寫這麼多.. 黑了一次拉夫堡,不好意思。
如何看待ARWU清北新國立南洋理工別說東大,連京大尾燈都看不到?是否說明前者在科研上完全和東大京大不在一個水平上屬於亞洲第二梯隊?講道理拿清北新南黑黑東大也就算了,香港的學校是不是就有點過分了?
大學排名中有一項是國際交流,日本人天生比較內向和保守,即便是在學術圈也是如此。歐美的留學生除了對日本文化(主要是動漫和合法蘿莉)很感興趣之外,很少會考慮來日本留學,而日本的學生又很少有出國讀書的意願(可能和語言有關),因此東大在這一項相當的吃虧。相反,南陽理工大學就有性格和語言的優勢,吸引了一大批歐美教授去任職,狂刷排名。不過現在東大也認識到了這個問題,經常組織學生到歐美大學的交流,同時也分出了好多獎學金吸引歐美留學生。
以上~
推薦閱讀:
※日本法政大學怎麼樣?
※怎樣申請去德國讀博士?
※績點 1 出頭,如何考東京大學的研究生?
※紐約有什麼理工方面比較好的大學嗎?
※物流專業留學國家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