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基礎怎麼入門茶道?
20歲姑娘想從事茶道,沒有任何基礎請知乎的各位大神能否指點一下如果想學習茶藝該從哪兒入手?
謝邀。
在一些茶葉集散中心,例如北京的馬連道,有很多的茶藝培訓,大概幾千塊可以帶你入門,教你怎麼看茶品茶泡茶,也會組織考茶藝師的證。如果想要系統的學習的話,一些職業培訓學校也提供這樣的教育,我之前有去一個我們老家的茶藝學校玩過,屬於職業高中,女生不僅要學習茶藝還要學習一門樂器,而且會更加系統一點。主要看題主想要達到一個什麼樣的水準吧,是偏藝還是偏品,是打算作為一個職業還是一個愛好。另外對於茶道方面,道這個概念太宏大且模糊了,我個人認為更偏向於自我內心的知行合一,茶為輔助,茶之所以成為道,或者說禪茶之類的,與茶自身的和敬清寂(日本茶)的特點有關,也與茶和宗教的聯繫有關。才疏學淺不敢多說。
總而言之,我會覺得在日常生活中,茶就是茶,茶道之類的本是清寂的概念,這些年被商業化的讓人覺得噁心,反而腌臢了茶葉本身。
莫論道,且吃茶去。最近總被邀請回答茶的問題感覺好怕怕,畢竟我只是個茶渣渣(捂臉跑走瀉藥,不喝茶,但認識專業做茶道的妹子。在杭州的話可以介紹,氣質長相真心不錯,而且單身。額。。覺得離題可以無幫助我。。。。
對茶的認知、沏泡、器物、流程、儀式感,甚至恭敬虔誠的心,皆不是道,大象無形。
這些充其量不過是指向月亮的手指(有時還指錯方向),而非明月本身。若要以此為生,那回答只有一個:交學費,跟著老師認真學。
其他的回答只能作為這一點的補充。以上為原回答
以下補充元月七日補充編輯
好像被嫌棄了,認真臉。
交學費有二。一就是培訓機構學習基礎茶藝,當然你可以省這筆錢,找個相識懂茶的朋友手把手教你,可以的啊。二也就是常說的交學費,看書,學習,喝茶,交流......有個老師,有個領路人真的很重要。道可道非常道,不需解釋太多。
當然道也是從技藝而來的。哪怕你天賦過人,請相信偶爾聽聽別人嘮嘮嗑也沒有壞處。
感謝看到這裡。
忍不住再說一句:
不要把茶放太高,不要把茶看太低,常懷慈悲一杯水,阿彌陀佛么么噠。再補充一下,好像被嫌棄的不是我,認真臉,開心。先在家練習把茶泡好喝,這個需要認識茶,以及投茶量、水溫、時長的把握。
第二要健身,把身材練好看,學會化淡妝,學搭配衣服,學書卷氣的微笑……
第三,隨便學學所謂茶道的手法,那個看一遍就會了,如果不會就看兩遍。謝邀。
既然您說要從事茶道,我便理解為您是打算以茶道謀生好了。
一般來說,很少有人會直接將茶道作為自己的職業方向,充其量只是當作生活中的一個興趣。專門從事茶道的,有。但茶道作為一種文化,自然有其正統性與傳承性,你要麼是出身於專門從事茶道的世家,要麼師從名門,否則很難得到別人的認可。願意為茶道付錢的,恐怕不是普普通通愛喝茶品茶的老百姓吧。確切地說,茶道是作為一種禮儀存在的。既然是一種禮儀,就不僅僅要求你要懂茶的「術」,更要懂茶的「道」。禮儀可以粗略劃分為兩部分,即外在的形式以及內在的內涵。形式容易學。當然,所謂的容易,只是說學習方法容易,要做到能夠真正掌握,恐怕需要很長時間。茶的辨別以相關知識的掌握,茶具、茶器的辨別以及正確使用,水的辨別,沖茶、品茶的流程,這些是可以通過頻繁接觸以及模仿學會的。但內在的內涵恐怕只能全憑您自己對茶道的了解以及平常的積累。老實說,有些對「形式」極為精通的茶藝師對茶道的理解還不如在街口燒著大壺茶的老師傅。畢竟,茶道本身追求的是一種空寂雅緻,如果是為了空寂雅緻的美感形而上地去學習茶道,反而有些本末倒置了。
--------------------------------------------------------------------------------------------------------------------------------------------說著說著偏題了,茶的相關知識可以很方便地通過網路找到,沖茶、品茶的技藝在一些賣茶的地方不難找到專業的茶藝師學習,至於文化層面的東西,個人推薦您多去各地的老茶館坐坐,經濟水平尚可的話可以去日本體驗一下日式茶道。想要從事茶道首先就得先提高別人對你在茶道方面的認可度,多去參加茶會、結交愛茶人士,提高自己的文化素養與資歷,最終提高你的文化影響力,或許會是一種比較實用的方法。但願在這個過程中您能不改初心。找個茶室花個2000學費的樣子,就會有茶藝師教你了
謝邀。現在市面上廣為流傳的茶藝,與茶道並沒有很明顯因果關聯,想通過成為茶藝師來追求茶道的話,有點南轅北轍的意思。茶藝師,是一種職業,意味著謀生的手段,涉及紛繁複雜的社交關係,直接的金錢利益,以及在某些方面的妥協。做茶藝師,即使你程式動作做得天衣無縫,對茶的品性氣味了如指掌,於領悟茶道又能起到多大幫助呢?《茶經》可謂關於茶的曠世大作,但時至今日,盛唐的制茶方法早已失傳,飲用方式亦已改變,名人逸事遙遙千年不可考,至於茶葉性狀,更是被現代科學裡里外外研究個遍。那麼今日,我們讀《茶經》的究竟能讀出什麼?答案是,茶聖在其中給人留下一條窺探茶道的門徑。---------------------------------------------------------------------------------------------------------------------------------------------「茶之為用,味至寒,為飲最宜精行儉德之人。若熱渴、凝悶,腦疼、目澀,四肢煩、百節不舒,聊四五啜,與醍醐、甘露抗衡也。」茶道茶道,道並不在茶中,只是茶符合得道之人的胃口而已,你給瓶可口可樂,精行儉德的人就喝不慣。醍醐、甘露中有道嗎?醍醐喻佛性,神人飲甘露。而茶,為飲最宜精行儉德之人。
瀉藥。
茶經過演化之後,增加了很多觀賞性的東西。比如18道。
曾經有個妹子一邊背著18道一邊哭著對我說,童話里都是騙人的。
你想玩成所謂的茶道,那就必須計劃性的學習,最好的途徑就是培訓班。裡面有非常系統的茶葉知識教授,還有茶藝培訓。
如果是為了銷售用,那識比藝更重要。其實,我說句實話吧。
很多人窮其一生也摸不到【道】的門檻。我們講的是,形而上為道,形而下為器。
講的是一種追求。追求表象,比如,姿勢,動作,形式,拍照就是形而下。而追求真正的茶的本質,茶的精神,這才是道。可是,大家入道又必須從器的層面開始。
也就是說,不會泡茶,不懂儀式,不懂茶性,拼了命也就是個器的水準。永遠也到不了【道】。
那麼。
一個目標是【道】的人應該怎麼追求?
首先就是把【器】的層面做到極致。
熟悉茶性,能更好的展現茶的特點。
熟悉流程和儀式,可以更好的傳播。這些都不可少。
途徑上,很多多年經驗的茶師都是可以聯繫到的,那就花時間去跟他們學習,去參與。
還可以從行業入手,親身參與到工作中去,做一個茶藝師,都是很有幫助的。那麼。
心中有道,不懈努力,自然就可以有機會看悟性了。否則,悟性再高,也就是個嘴炮王者。報個良心的班,這個最快,入門後再慢慢積累
國人不說道字。以後不要說了。題主的意思就是學茶藝而已,茶藝入門可以參考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出版的《茶藝師基礎知識》,和《茶藝師(初級技能、中級技能、高級技能)》。
在大學茶藝技法課上,有一個總綱領:以道馭藝,以藝載道。藝是道的載體和前提,練好基本功,泡出好茶,才是正經。
首先,零基礎入門茶道不可能!在中國,凡是沾邊「道」的東西,都不是簡單就能學會的,還有你得搞清楚,茶道是學不會的,只能靠悟,現在社會上你能遇到的人,充其量算個茶人,別說茶道,連茶都沒摸清楚。
如果你只是喜歡茶,想了解茶,那麼你可以去茶行業,而且你得明白你要去做什麼茶,按照品種分類有綠茶、烏龍茶、白茶、紅茶、黑茶、黃茶這些,具體下面的分類還有很多,選一個類別入門。
如果你想以茶為生,那茶藝師算是比較常見的一個職業,但是你要了解茶藝師這份職業,底層是很苦的,而要到頂層,沒個幾十年你不可能做到,想清楚你對茶的喜歡值不值得你為其傾付一生,如果你確定還是想做茶,先試著每天從早到晚都喝茶,堅持3個月你不會看到茶就吐的話,去報個茶藝師班,基本的泡茶步驟學會了,基本的忽悠行話學會了,然後找個靠譜的地方待個幾年,正正經經的去學茶。
如果你只是想學茶藝,那去報個茶藝班,一個月出來你就能裝逼一波了。
至於茶道,姑娘這玩意太高深了,先去做個茶人吧,等哪天你到了茶痴茶魔的地步,說不定你就直接悟道了呢?
謝邀。
我非常認同 @元首 關於道的闡述,首先要把器的層面做到極致。學習儀式,不但要保留批判性眼光,也要保留敬畏。儀式感非常利於前期的自我提升。道的話題等你到了狀態,再來探討。聊聊題主關心的問題吧。20歲的姑娘,如果通過茶謀生?以及更好地謀生?
下面只講方法論。
一、你要去趟茶山。
二、你要參加茶會。茶藝師賣茶往往有套路。去了茶山,有了點權威性,可以自稱是做茶人。對制茶工藝有了比較系統的了解,能說出一二。去了茶會,見識前輩的賣茶套路,了解茶友圈子偏愛的話題,可以更好地應對茶事狀況。再把泡茶的手法練得純熟一些,遇到不懂的問題時多使用「沉默」技巧,假裝品茶。宛然行內人。套路之外,如果你是真的愛茶,以上兩條學茶方法也依然能夠最快速地幫助你建立系統認知。要建立系統認知,是為了不給其他人帶入坑。茶有足夠的延展空間留給你去深入挖掘,並且魅力無窮。可以的話,讓我們都少點套路,多點真誠。謝邀。
想學茶?學茶好呀。內外兼修,盡善盡美。而且任誰都是從零基礎開始的。
一開始先學個泡茶的花架子(基本禮儀、舉手投足的氣質),然後學怎麼把茶泡好(水溫時間的把控),然後搞明白什麼茶是好茶(味覺的提升),然後再涉及精神追求層面的東西(茶從唐代開始就跟佛教和禪宗結下緣分,所以,學到後面不可以一點都不知道大乘佛教的精神)。
花架子,目前東亞這裡主流有三個體系,中國茶藝,韓國茶禮,日本茶道以及煎茶道。
性價比比較高的我傾向於韓國茶禮。表演性適中,然後可以家裡人一起喝茶的時候自然而然的用上套路。在韓國,茶道或者稱為「茶禮」是作為一個基本禮儀訓練的科目,許多人很小就學,長大了來中國農學茶學留學。中國茶藝更像是「舞蹈」,我認識的茶藝師,日常自己泡茶基本上沒有完全按照茶藝套路來的。不過需要強調的是,據我觀察,茶藝訓練對人的氣質的提升是相當迅速而明顯的,在日常不泡茶的時候也是這樣。中國茶藝值得學,而且容易找到地方學。日本茶道比較燒錢,越往後學越花錢。而且相當苦,里千家家元(家元相當於掌門)的書里說他從小就要端著一大盆水練走路之沉穩。這是我對中日韓茶道的直觀的印象。
茶藝師培訓現在很多了,去茶館打聽下肯定有。日本茶道,據我所知,里千家在中國若干所大學都有合作,如果只是學個套路那麼這些基礎班應該可以滿足需求了。
進一步就是要把茶泡好。日本茶和韓國茶都是容易的,因為品種少。難的是中國茶。作為發源地,六大茶系洋洋大觀,品種工藝互相爭奇鬥豔。比如說龍井跟碧螺春,都是綠茶,但是水溫、投茶量等參數,細分都是有區別的。一開始可以有一個泡茶水溫時間表,但是到後面也要根據茶品的特性調整。就我個人而言,我會拿天平、量筒和秒錶,對浸泡時間溫度進行定量記錄,然後比較口味。自己學會怎麼找到一個茶「最好的滋味」,學會這個之後,那麼就可以進一步去認識「什麼是好茶」。這兩塊,茶葉審評課程也有,大概2000左右吧,一周的課程。有條件可以學一學。
最後一步就是茶人的修養了。
茶在陸羽時代就是僧侶修行抵抗瞌睡的良藥。到了宋代禪宗大發展,喝茶參禪的茶話頭多如牛毛。日本和韓國的茶道,基本都是從宋代禪宗傳過去的。今天的日本茶道,例如里千家家元也都是要去拜禪宗的和尚做師傅,進行禪宗方面的學習。
當然,對於普通愛好者而言,不是說「為了泡茶還必須信教」。但是一些基本觀念,還是需要了解一下的。
例如,「自他平等」和「眾生平等」,對於國王和乞丐、對於親人和仇敵,要做到同樣的自尊和尊重的態度。進一步,「自他交換」、「主客互換」和「自輕他重」。把自己覺得好的東西給別人,把不好的東西留給自己。因為人的習氣多是自重他輕,故有這樣的矯枉過正。這個借鑒自佛教菩提心的修法——世俗的角度看,我覺得這麼說就可以了,看起來也不難。但是在現實中,貴客和乞丐來到你的面前,或者恩人和仇敵同時到你的面前,也許表面上你可以做到始終如一,但是內心呢?你能連一點區分念頭都不起,而本本分分的把茶泡好給對方么? 這個看似容易的心態,其實並不容易。
進一步,如果來的客人故意找茬呢,你是否能做到內心心如止水,同時又善巧地把場子引導和維持下去?這就不光要修鍊內心,也需要對人情世故有理解,也有足夠的社交手腕。
再比如,自己精心布置了茶席,也精心設計了套路,然後坐在萬眾矚目之處泡茶。此時你能不能保證自己內心一點誇耀感都沒有,就像是獨處時一樣心如止水?看著挺容易的,但是要保證一絲的誇耀都沒有的平常心,其實並不容易。
再比如,「一期一會」,這個是日本茶人提出來的概念,根源於佛教的人身難得和壽命無常的理念。口頭上說說「一期一會」,現在喝茶的人都知道吧。但是真的能貫徹到日常中去么?珍惜眼前的每一個緣分,知道每一次相聚的緣分都有他獨特的因果而並不能再一模一樣的重複,知道也許喝完茶散夥後,其中的某些夥伴就真的再也無法重聚?進而發自肺腑的珍惜眼前,珍惜當下?
口頭上說說,或者表面上做做,都是容易的。難的是內心。花架子只是形式,最關鍵的還是要精進的修鍊自己的內心。等到泡茶時真實做到以上這些,那麼能不能把這些態度貫徹到生活中方方面面?貫徹到了方方面面以後,這還只是自己覺悟,那麼能不能讓對方也覺悟,做到自度度他?
所謂茶道,就是在明知道不完美的人生中,對「完美」進行溫柔的試探 ——《茶之書》我們這邊有個北京茶友會組織,很多茶友來參加茶會時候,幾乎都是零基礎。有的對於茶非常熱愛,也想更多的了解學習,於是幾乎期期都來參加茶會,結果經過一段時間後,對於茶的知識掌握進步很快,比較典型的例子是,有一位茶友,參加了一年茶會,這次馬連道的鬥茶大賽申請大眾評委,被選上了。所以,經常去參加比較有些水準的茶會,是一個學習茶葉知識文化的很好的途徑和方式。
大學我的茶藝專業課老師為我們解釋了「茶藝」這個詞的含義,包含兩個方面:泡好一壺茶的技藝,品好一壺茶的藝術。
這是我所聽過最好的對茶藝的定義,相信你細讀多遍後也會有所收穫。
而茶道,我接觸茶也算有些年了吧,坦率的說我不知道茶道到底該如何定義。
茶室敞亮整潔,主人衣著茶服,風爐煮水,紫砂泡茶,一絲不苟,這是茶道。潮汕老街,三兩老友一張小桌,一邊嗑瓜子一邊喝茶,聊天南地北看人來人往,這也是茶道。
茶可以養生,改變氣質,平和心境,觸及靈魂?我不反對,或許是我太膚淺,我一直認為,喝茶最初和最終最最重要的,還是在於品嘗茶的本身。
不同人在茶路上的學習環境和學習條件都不盡相同,但入門的思路應該大體如茶藝的定義一樣。
入門的話,先學會如何泡茶和品茶吧,泡茶和品茶不分先後,是相輔相成的。
無論是與朋友喝茶還是泡茶給客人,茶師一定要喝自己的茶,不然是不敬。每一道茶的沖泡手法和浸泡時間的把握都是基於上一泡茶的滋味,不品自己泡的茶則是沒有用心為他人呈現最好的茶滋味。
不會品茶,就不能把握好每一道茶的滋味。
不會泡茶,就不能品嘗到一款茶的最好的味道。花幾千塊在茶藝培訓機構,一路從初級考到了高級茶藝師,滿腹茶文化知識,卻泡不好茶的人還真不在少數。
萬丈高樓平地起。多喝茶,多看書,多觀察
謝邀。看了好幾個回答,果然知乎大神遍地,講得天花亂墜,深奧玄乎。我所理解的題主所謂的「茶道」,應該是指茶藝表演的那種「茶道」,儀式化的茶藝表演或者用茶方式,如潮汕茶道、日本茶道,而非有幾個答案那種神乎其神,玄之又玄的由茶入道。零基礎學習茶藝(「茶道」),我覺得首先要培養興趣,所謂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不要因為看到別人表演茶道覺得好看,一時心血來潮的感覺,否則很容易成為邯鄲學步,東施效顰。要對茶、茶事、茶器、茶文化,乃至於經典文化、古典文化有興趣,有求知心,有恆心再決定要不要學。其次,要加強茶道的相關修養的積累。不可否認的一個事實,中國現代的茶道表演和日本的茶道表演還有很大差距。儀式的規範、內涵、延伸都還不夠。現在很多茶藝表演,都是美女,穿上也不知道標準不標準的漢服或者中國特色服飾(有些服飾真不知道怎麼歸類),焚香,彈琴吹簫,跳舞,然後擺弄一些近代加入的泡茶程序的詞語,背一篇有些不明所以的或是對茶的介紹,或是對程序的介紹,能不說錯別字已經不錯了。大家就圖個賞心悅目吧。如果題主不是為了有一技傍身,能增加美感,提升氣質(逼格)之類的原因,而是自我愛好,無人或三五個人處靜坐張羅,能如日本茶道提倡的體味其中「和敬清寂」(當然也可能體味出其他東西),那就需要多讀一些茶、茶文化,乃至哲學、宗教的一些東西。這樣多少能從茶的儀式中體會出一些道理來。非一般人,不要相信儀式會讓你遠離道,不論佛道,絕大多數的大德大能都是通過苦修,遵循律、儀才有成的,大部分不以律為師,不依修行儀式而一心追求頓悟,直至本心的那些人,不是真的大智慧,就是假道學。只是想要學習泡茶技術,現在網路媒體很發達,各類茶藝表演的視頻都不少,茶藝的書籍也很多,可以從中學習。從茶具的準備,泡茶的姿勢各方面都有比較詳細的講解視頻和書記。關鍵你還要用長時間對各種茶,或者專精某一類茶的口味、特點、好壞的鑒別。通過反覆的練習,逐漸就可以掌握。但是,首先你還得找到一個你信得過,能買到比較正宗茶葉的渠道。泡茶的姿勢動作練習花費時間不長,但要泡好茶,和能了解一種茶,鑒別茶,品味茶就是一個很長的積累過程了。這些還需要一副好舌頭。如果有條件,報名一些茶藝(茶道)學習班,有一些同好在一起會學得更愉快,而且也有老師,有比較配套的器具,能很快入手。如果題主還可以參加高考的話,可以報一些重點的外語學校,學習日語專業,通常在這個專業都會有日本茶道這個課程,可以學到比較正宗的三千家茶道哦。比如北二外好像就是和里千家合作(記不清,如果有誤請原諒,但是是三千家中的一家)。
什麼是茶,什麼是道,這估計都夠寫好幾篇論文了。
如果只是,想學習茶藝,可以去考茶藝師,大部分省市都有培訓班,交錢考試,正常人都能通過。
如果是出於熱愛,喜歡這個行業。那麼只有兩個字:多喝。
一個普通的茶城老闆,在春茶的時候一天要喝大概3-4桶桶裝礦泉水,這是一個非常正常的數據,但是若放到普通愛好者身上,估計很難。
你可以試試,一天喝一通桶裝礦泉水是什麼感覺。然後關鍵那些老闆基本上不會把茶道掛嘴上,這個只是他們謀生的一個手段與付出。若你想更深入,必須付出比他們更多。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在茶藝表演時大多是年輕貌美女子上場的問題?
※用塑料杯子喝茶和用陶瓷杯子喝茶有什麼區別?
※班章、易武、昔歸、冰島的市場價位分別是多少?普洱的古樹生茶是目前最貴嗎?和大紅袍怎麼比呢?謝謝!?
※如何分辨茶的種類?
※什麼茶適合粗人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