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紐約國寶銀行的法律案件,以及紀錄片Abacus: Small Enough to Jail?

據說是一個專門在紐約華人區為華人移民申請房貸的銀行,創始人是一個40年代移民紐約的華人,叫Thomas Sung。主要業務在紐約市,有幾家分行。
09年金融危機後,一個叫Ken Yu的員工因為客戶(華裔)舉報後的內部調查被解職,然後引起了美國政府的注意。立案時有5000萬美元左右的房貸。後來打了四年的官司,判為無罪。
政府要這個華裔給大銀行做替罪羊,沒想到被他的四個女兒打了臉
紀錄片有偏向Sung家的視角,但是美國媒體好像更傾向於相信國寶銀行也是一條鑽了法律空子的小魚。
紐約客專欄文章:The Accused - The New Yorker
(作者是一個會流利中文的華裔)

不知道大家怎麼看待這個事件,以及紀錄片想要表達的意思。


小紐覺得這是一件很勵志的故事。次貸危機,政府扶持了那些大銀行,卻想把黑鍋讓這家華人家族銀行去背,簡直是欺負人。哪知道國寶銀行一家人都是法律、金融專業的精英,一家人聯起手來共同對抗公權力,還是很振奮人心的。下面小紐就把整個故事背景介紹一下:

國寶銀行為何會被政府盯上?

2007年美國次貸危機爆發,損失如瘟疫般不斷擴散。2008年10月布希總統簽署《緊急經濟穩定法案》,聯邦政府豪擲$7,000多億去拯救那些在金融體系里舉足輕重、所謂「重要到千萬不能倒(Too Big To Fail)」的大銀行。

這一緊急救助計劃雖然暫時穩定了市場,卻在後來遭到了廣泛的批評。美國民眾紛紛質疑,憑什麼把高風險房貸包裝成各種金融衍生品大肆販賣、最終引發金融海嘯的各大銀行不但沒有被追究責任,反而還要納稅人花巨款去保釋他們?


各方壓力之下,美國政府不得不採取了包括整改金融監管體系在內的一系列行動。而其中最重要的無疑是要給民眾一個交代:究竟誰該為次貸危機買單?然而誰也沒
想到的是,唯一一家因為次貸危機被提起刑事訴訟的銀行,不是高盛、摩根斯坦利、美林等華爾街大投行,而是一家華人開設的、服務曼哈頓唐人街社區的國寶銀
行。

(國寶銀行及其創始人孫啟誠。圖片來源:http://uschinapress.com,版權屬於原作者。)


足於唐人街的國寶銀行的主要目標客戶,是那些想申請房貸卻沒有足夠的信用記錄、以致無法在一般美國銀行成功貸款的華人移民。在國寶銀行經手的無數筆住房抵
押貸款的辦理中,Jie Chen和Ariel Chi夫婦的這一筆,卻引發了之後國寶銀行和聯邦政府長達三年的對抗。

2009年
12月,當這對夫婦在房屋交割會議上再次確認,當初給貸款員余啟斌的兩張總計$2,400的支票究竟是否和其他錢款一起存入了銀行時,他們卻發現銀行高層
及其律師團隊並不知曉這一筆錢的存在!國寶銀行現任總裁、二女兒Jill(孫儀文)以及國寶董事會成員大女兒Vera(孫儀芬)立即向經手貸款員余啟斌查
證,最終余啟斌承認是自己拿走了這筆錢。

這時孫家的兩個女兒做了一個無比明智的選擇,這個決定也為孫家日後勝訴政府奠定了基礎:她們立即著手啟動內部調查程序,開除余啟斌。然後及時向聯邦銀行監管機構OCC報告,此外還聘請了外部調查機構來調查銀行的貸款部門。

然而,在事發一個月後受害夫婦走進了紐約警察局第五分局,報案稱國寶銀行的職員偷走了他們的錢款,銀行的內部調查因此演變成了刑事調查。而此案的爆發,也讓監管機構發現了國寶銀行的貸款員在房貸申請文件上可能存在著長期大量的造假行為。


國寶銀行遭起訴,要為次貸危機負責?

2012
年5月31日,曼哈頓地區檢察官塞勒斯-萬斯(Cyrus R.
Vance)宣布了對國寶銀行的184項指控,其中包括住房抵押貸款欺詐、重大盜竊罪、共謀罪等多項重罪。國寶銀行首席信貸長、副總裁王耀華,貸款申請部
主管譚偉雄和貸款員王文芳及其他18位員工均在被告之列。

(圖片來源於:TIFF官網,版權屬於原作者)


勒斯在新聞發布會上強調:「如果我們能從最近的次貸危機中學到什麼的話,那就是,當這些貸款計劃不奏效,納稅人就要開始收拾爛攤子了。」檢方認為,作為放
貸機構的國寶銀行不審核借款人條件隨意發放貸款,甚至幫客戶在房貸申請文件上造假,使本來不符合條件的人拿到了貸款,就是這種做法導致了次貸危機的發生。

在美國,個人向銀行這類放貸機構申請房貸,放貸機構再將房貸作為一種資產「賣給」房利美(Fannie Mae)等機構。而房利美、投行等機構再將房貸打包成「資產支持證券(ABS)」,經由標準普爾等評級公司評級後最終出售給投資者。

被稱為「資產證券化」的這一過程在美國住房市場繁榮時期運轉流暢,利益鏈上的各個環節均皆大歡喜,然而在美國房市泡沫中形成的投機盛宴註定無法長久。隨著房價的持續下跌越來越多的人無力償還貸款,最終損失不斷擴散到流程的各個環節,次貸危機由此爆發。


時案件撤訴的可能性很小,但國寶銀行也有自己的底線:一定不能以刑事案件起訴。但這筆和解沒有達成,一開始銀行的員工就被銬在一起押往曼哈頓刑事法庭。孫
家人很快做出了不認罪的決定。「這是一個非常勇敢、也非常昂貴的選擇」,國寶銀行的辯護律師普瓦羅斯基(Kevin
Puvalowski)說。和政府對簿公堂無疑是一項艱巨的長期任務,光地區檢察官辦公室里就有上百名虎視眈眈的律師伺機而動。


然面對著令人生畏的權威,但孫家人決定放手一搏。孫啟誠自己是移民律師出身,四個女兒也順利從名校畢業,並且除了三女兒Heather(孫儀珍)去念了醫
學院以外,其餘三個女兒均是法學院畢業。大女兒Vera(孫儀芬)和小女兒Chanterelle(孫儀琳)還曾經分別在布魯克林和曼哈頓的地檢辦公室工
作。


檢方vs辯方:國寶銀行造假貸款是否增加了房利美的風險?

庭審上雙方爭論的焦點主要在於:國寶銀行在房貸申請文件上造假是否增加了房利美的風險?


檢方:借款首付,縱容造假

檢方指出國寶拿著房利美的錢、而非自己的錢來「為社區服務」,而房利美的錢,溯其根源又來自於購買了次級債券的投資人。據此檢方論證,如果房款首付是負債,那麼不僅會增加借款人的負擔,也會增加房利美的風險。

國寶銀行的客戶即生活在唐人街的華人的購房首付資金來源往往有:通過偷稅漏稅等手段獲得的隱形現金收入,父母或兄弟姐妹給的錢,向親戚朋友借到的錢,通過同鄉會籌到的錢。這些客戶在買房時平均支付房款總額40%左右的首付。

由於房利美規定不能用借款來付首付,而美國的銀行為避免洗錢又要求證明資金來源。這些客戶就經常碰到「如何證明資金來源」這一難題。國寶銀行的貸款員採取的做法是:幫客戶把這些錢的來源統一偽裝成贈款,並附上一封贈款信。

檢方指出:這些所謂的贈款其實是借來的或者同鄉會籌來的,實質依然是負債。檢方由此認為:通過首付加貸款形式買房的華人並供不起房。因為很多華人會向位於中國的家人借錢買房,一旦人民幣貶值或者金融危機再次發生,這些人就會還不起貸款。

檢方進一步指出國寶銀行整個貸款部長期都在造假,領導層不可能不知道。根據檢方的邏輯,國寶銀行總裁孫儀文和其他主管之所以放縱貸款員造假,是因為他們為國寶帶來了盈利,國寶從房屋貸款中賺得了上百萬手續費。

辯方:沒有損失,何來盜竊?


對檢方所持的「國寶銀行造假貸款增加了房利美的風險」這一邏輯,辯方的應對策略是:從根本上證明國寶銀行給華人的貸款幾乎是「零風險」。辯方論述,借款人
所支付的大筆首付會對借款人形成一個約束作用:當他投入了這麼大筆巨款去買房之後,他肯定會保證按時還貸來避免失去房產。

在此之上,辯方律師還指出國寶銀行0.36%的滯欠率遠遠低於6.6%的全國平均水平。被檢方拿出來舉例的31個問題貸款其實運作良好,房利美從中收穫了$250萬的利息,而國寶只不過從中分到0.25%的利息。

據此辯方進一步說明國寶自身無任何動機去做有風險的貸款。國寶銀行從每一個貸款中只賺取$2,000到$8,000的手續費,這其中還要再扣除員工薪水等成本開支。而貸款一旦壞賬,國寶銀行還要從房利美購回貸款自行承擔損失。

國寶銀行比一般美國銀行了解唐人街複雜又不正規的運作方式,他們清楚唐人街華人的實際收入遠遠高於稅表上的收入;也明白華人從同鄉會借錢不還會面臨怎樣的「人身威脅」;他們更了解華人家族文化中「借款」和「贈款」的模糊區別。


方論述說,和檢方所認為的「國寶銀行不審核借款人條件隨意發放貸款」恰恰相反,為了確保貸款低風險,銀行會對借款人的收入、首付資金來源等各方面進行審
核。檢方指控國寶銀行為客戶偽造贈款信,而實際上房利美並不要求有贈款信,只需要捐款人簡單地書面確認並簽名。檢方所呈的「罪證」,實際恰恰是國寶銀行自
己提高門檻的證明。

辯方指出,即使國寶銀行存在違規行為也只是違反了房利美的規定,並不構成刑事罪。而針對檢方所持的「國寶銀行領導層縱容貸款員造假」這一論點,辯方律師指出國寶銀行總裁孫儀文在Arial Chi報警之前便早已主動通知監管機構,如果是串通員工欺詐又何必自投羅網?

辯方律師總結說,檢方所控的「重大盜竊罪」就是認為國寶銀行盜竊了房利美的錢,可房利美不但沒有任何損失,反而還賺取了巨額的利息,試問沒有損失又何來的盜竊呢?


國寶勝訴,迎來完美結局

(孫啟誠和大女兒、二女兒。圖片來源:Kartemquin Films, 版權屬原作者所有。)

在長達三年多的訴訟長跑中,孫啟誠一家共花費一千多萬美金,前後共向檢方提供了包括電子郵件、內外審查報告等在內的90萬頁文件。終於2015年6月4日,包括貸款欺詐、偽造文書等在內的最後58項指控均被陪審團一一宣告無罪。

至此,和聯邦政府對抗的國寶銀行終於可以正式宣告勝利,孫啟誠一家和國寶銀行的員工們也終於可以長舒一口氣了。而導演史蒂夫-詹姆斯跟拍的紀錄片《國寶銀行: 小到足以進監獄》(Abacus: Small Enough to Jail)也終於迎來了完美的結局。


危機來臨,大銀行因為「重要到千萬不能倒(Too Big To
Fail)」領受著政府的救助,而小銀行因為微不足道就要面對政府提起的刑事訴訟。不過這個平民對抗政府、弱者戰勝強者的故事並不沮喪和壓抑。在充滿諷刺
意味的片名之下,孫啟誠一家積極樂觀、互助互愛的應對之道反而因此更加熠熠生輝。

(孫啟誠一家及紀錄片導演。圖片來源:Kartemquin Films, 版權屬原作者所有)

NYIS原創作品,未經授權,不得轉載,NYIS保留版權及法律追訴權利。NYIS所有原創文章所發表的觀點只屬於信息共享,並不構成任何法律意見。@Copyright NYIS 2016


美國白左媒體最喜歡這種underdog挑戰權威的故事,
但是我搜了下居然沒有什麼主流媒體報道這部電影。
可見美國華人確實是受區別對待的。


如果他的女兒不是律師或者不是行業內的精英,結果會怎樣很難說...讀書的重要性可見一斑


紐約客的報道有一個網站翻譯成中文版的,我找資料的時候看到了,大家可以看看審判唐人街:華人銀行「詐騙」的故事-搜狐新聞


牆內,哪裡可以看呢?


在哪兒可以看?


推薦閱讀:

如果有一天互聯網公司大量裁員,我們該怎麼辦?
金融危機後的中國 如何應對中等收入陷阱?
在金融危機剛來時賣空信用違約互換 (CDS) 可以賺錢嗎?
如何評價電影《大空頭》(The Big Short)?

TAG:紀錄片 | 金融危機 | 華爾街 | 金融 | 海外華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