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血型可以同時接受A、B、O型血嗎?為什麼?
關鍵在同時,在AB血型人體內,O型血會排斥A或B型血嗎?
科普下,簡單介紹下血型
ABO血型
血液是由紅細胞和血清(血液凝固後,分離出的淡黃色透明液體)組成的,血型一般指的是紅細胞的分類,是1900年由奧地利的K.蘭德施泰納首先發現的。
蘭德施泰納做了個經典的實驗:他把不同人的紅細胞分別與他人的血清交叉混合後,發現有的血液之間發生聚集反應,有的則不發生。
進一步的研究發現:紅細胞上有一種抗原,血清中有一種抗體。如抗原與抗體有一致性,便發生聚集反應,使血液沉澱。如:紅細胞上有A抗原,血清中有抗A抗體,便會發生聚集,這個血型即為A型。
根據這個原理創立了人的ABO血型。
A
型血:紅細胞上有A抗原血清中有抗B抗體;
B型血:紅細胞上有B抗原血清中有抗A抗體;
AB型:紅細胞上同時有
A、B抗原血清中沒有抗A、B抗體;
O型:紅細胞上沒有抗原血清中同時存在抗A、B抗體。
輸血一般需要相同血型,否則就會發現聚集和沉澱,引發嚴重後果。根據蘭德施泰納的原理,在特別緊急情況下,O型的紅細胞和AB型的血漿(未去除纖維蛋白的血漿)可以少量輸注給任何血型的人體。
人類的血型是由進化決定,受飲食和定居習慣逐漸演變。
O型血的歷史最為悠久,它大約出現於公元前6萬至4萬年之間,被稱為「狩獵血型」;
A型血出現在公元前2.5萬年至1.5萬年之間,被稱為「農耕血型」;
B型血出現在約公元前1.5萬年至新紀元之間,被稱為「游牧血型」;
人體的4種血型中最後出現的為AB型,它的出現還不到1000年的時間,是最稀少的血型,具備A型和B型的特點。
在我國,O型血約佔35%,A型血約佔30%,B型血約佔25%,剩下的就是AB型。
熊貓血的由來:Rh血型系統
Rh是恆河猴(Rhesus Macacus)外文名稱的頭兩個字母。1940年,科學家做動物實驗時,發現恆河猴和多數人類的紅細胞上存在同樣的抗原物質,故而命名Rh血型的,凡是人體血液紅細胞上有Rh抗原的,稱為Rh陽性。
這樣就使已發現的紅細胞A、B、O及AB四種主要血型的人,又都分別一分為二地被劃分為Rh陽性和陰性兩種。Rh陽性血型在我國漢族及大多數民族人中約佔99.7%,Rh陰性血型只佔0.3%,Rh陰性者不能接受Rh陽性者血液,Rh陽性者可以接受者的血液,因此Rh陰性血型被稱為「熊貓血」。有趣的事,在歐美白種人中,Rh陰性血型人約佔15%(所以國外沒有熊貓)。
血型的遺傳
每個人的血型又是從父母親那裡有規律地遺傳得來的,一般來說,一個血型是伴隨一生不會變化的。
但是,也有特例,那就是異基因的造血幹細胞移植。
血型不相符合的供患者之間也可以進行造血幹細胞移植,移植後患者的血型就會轉變為供者的血型。所以,在臨床上就會出現這樣的情況:患者是A型血,捐獻幹細胞的供者是B型血。在整個造血幹細胞移植過程中,患者的血型會由A型逐漸轉變為AB型,然後再由AB型轉換成B型。
「凡紅細胞只含A凝集原的,即稱A型;
如存在B凝集原的,稱為B型;
若A與B兩種凝集原都有的稱為AB型;
這兩種凝集原都沒有的,則稱為O型。
不同血型的人的血清中各含有不同的凝集素,即不含有對抗內他自身紅細胞凝集原的凝集素。
在A型人的血清中,只含有抗B凝集素;B型人的血清中,只含有抗A凝集素;
AB型人的血清中沒有抗A和抗B凝集素;
而O型人的血清中則含有抗A和抗B凝集素。」
(手機懶得碼字,百度複製粘貼過來的。)
然後你需要知道,當「某凝集素」和對應的「抗某凝集素」遇到一起,是會出問題的,他們會結合在一起,發生凝集!發生不良反應。
所以答案就顯而易見了,這也是臨床上輸血要「交叉配血」的原因!
但是緊急情況,急救沒有對應的血型,A、B或者AB型血的患者也可以接受O型血,但必須少量、慢速輸血,且要嚴密觀察。(新入行,暫時沒遇到此類情況。都是嚴格交叉配血不凝集後才輸血的。)
所以,AB型血可以接受A、B、O型血,但是只能少量,讓對應的凝集反應在人體可接受的範圍。O型血的血清會排斥A、B型血的紅細胞(感覺題主問得混亂,但也只好以題主的格式回答。)
推薦閱讀:
※獻血合格是否代表未感染艾滋?
※請問花錢去醫院輸血(補血)是一種正規醫療項目嗎?
※縱隔淋巴瘤可以痊癒嗎?半年的化療可以完全好嗎?平時飲食起居該有哪些注意的?
※結節性血管炎怎麼治療?能痊癒么?
※80.90年代賣血很混亂,間接導致很多人患了hiv病毒,這些血都拿去幹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