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南傳與北傳的涅槃經差異那麼大?
北傳的涅槃經分為南本與北本。北本涅槃,曇無讖法師譯,四十卷,十三品,三十三萬三千多字;南本涅槃,南朝劉宋,慧觀、慧嚴法師及謝靈運居士,依北本涅槃重新整理,修治潤文,共三十六卷,二十五品,二十一萬字。
而南傳的涅槃經,卷數極少,只阿含部的遊行經後段及佛遺教經等。
另外:所謂南傳涅槃經與北傳涅槃經,這個稱呼是另外一位師兄稱的。會性法師稱之為:小乘境界所見與大乘境界所見。
補充:
南傳《大般涅槃經》在內容上相當於北傳《長阿含經》卷二至卷四的《遊行經》(後秦佛陀耶舍等譯)、《佛般泥洹經》(西晉帛法祖譯)、《般泥洹經》(東晉失譯)、《大般涅槃經》(東晉法顯譯)。它們都是小乘的《涅槃經》,但在文句上多有出入。(來自:南傳《大般涅槃經》述略)
這個問題似小實大,馬虎不得。
因為它牽涉到兩個根本性的問題——對佛經真實性的懷疑和對「大乘非佛說」的態度。
第一個問題,佛經既應該懷疑又不應生疑。
大乘經典的結集是個很複雜的過程,大乘經典的漢譯工作更是有漫長的周期,單單《華嚴經》一部經書,就有東晉時候佛陀跋陀羅的《六十華嚴》、武周時期實叉難陀的《八十華嚴》和之後不久貞元年間的《四十華嚴》,這些翻譯之間難免有種種出入。
佛法是佛所說,佛經卻是佛的弟子們結集的,我們今天看到的佛經則是佛的再傳弟子們整理和翻譯的。在流傳過程中,會不會有信息的丟失?會不會有文字的刪減?會不會有文化差異或其他原因造成的翻譯錯誤?這些都是版本學考據學的問題,很容易得出答案。
我們應不應該追本溯源,去比較文本差異,去考據原始版本?
百分之百應該。
我們應不應該出於對某部佛經中個別字句的疑惑而去辨明真偽,去探求真相?
百分之百應該。
「你不應當道聽途說而接受我的教誨。」佛陀如是說。
「不因為是宗教經典書本而信以為真。」佛陀如是說。
是故佛子,你應當大膽的去懷疑,去思辨,去解惑,直至把佛法探明。
所以我說你應當生疑。
但是佛子,你又不應當對佛經失去信心。
考據一定是對的嗎?邏輯思維一定靠得住嗎?不過數年之前,學界一致認為《大雲經》是武則天為了登位女皇而偽造,為此無數學者找到了無數文本和邏輯證據。看上去都令人生信。嗯,他們似乎證明了《大雲經》是偽經。然而幾年前,新疆出土了吐火羅語的《大雲經》。此時,偽經之說不攻自破。在鐵打的實物證據面前,曾經的文本考據顯得如此可笑。
再者,你要明白佛法與佛經的區別。
佛經里的文字是有為法,而佛法是無為法。有為法有生滅,無為法不會。佛法是真理,永不改變,而佛經卻會在漫長的時間裡發展,變異,直至毀滅。
因為佛經里的是文字般若,不是實相般若。佛經不過是線,是筏,是指向月亮的手指,不是真理本身。
「若人言如來有所說法,即為謗佛。」佛陀如是說。
更重要的是,現在是末法時代,佛經理所當然不會是正法時代百分之百的原貌。
那是不是末法時代所有的經書都不重要了呢?都應當懷疑呢?
當然不是!瑕不掩瑜。沒有船,怎麼到彼岸?沒有手指指明方向,你怎麼看到月亮?沒到佛陀的境界,你有什麼資格放棄世間法?
因為在末法時代看到佛經更加不易,你更應當以劫後餘生得施飯食的感恩之情去對待你手中的經書,你更應當以行將就木者對生命的不舍之情來珍惜手中的經書。
在末法時代看經書,需要我們有更堅固的信心,更大的勇氣,更精進的態度,更深的智慧,去透過現象看本質,去穿過迷霧看光明。而在這所有品質當中,信心是第一位的。即使經書有所缺漏,那也很正常,它是世間法,會變異。但你要堅信,佛陀不滅的智慧就藏在這有漏的冊頁之中。你的任務是尋找到無漏的智慧,而不是糾纏於有漏的文字。
所以我說,你不應對佛經生疑。
第二個問題,如何看待「大乘非佛說」。無論是前賢大德的現身說法,還是原始經典的文本證據,還是考古實物,還是出於佛教理論體系的內部自洽,都明確的告訴你大乘佛法一定是佛陀所說。最重要的是,學佛這麼久,聯繫你所學到的義理,你應該也有自己的判斷力。你去想想大乘佛法里那些道理是不是符合三法印?是不是符合四諦十二因緣三十七道品?大乘佛法是不是對小乘佛法的補充?小乘佛法的道理究不究竟?剝離大乘佛法之後的教理是否圓滿?大乘經典之間是否成系統?除佛陀之外有誰能讓多若繁星的大乘佛經互相印證、環環相扣?如果是數百年間眾人偽造,能否保持這麼多大乘佛經思想統一風格一致,能否保證內部邏輯嚴密自洽?學佛之人有誰敢不懼因果犯大妄語冒充佛陀說法?古代數不清的智慧和品德超凡入聖的高僧大德會不會欺騙你?數不清的因為大乘佛法獲得證悟的修行人是不是集體上演魔術和患上癔症?這些問題同樣適用于思考密宗佛教是否佛陀所說。仔細的想,認真的想,就想這一次,多想幾個小時,我相信你能得出答案,從此再不生疑。
我只舉出《大涅槃經》中讓人看起來特別匪夷所思的一段:
「爾時世尊告憍陳如:聽是犢子出家受戒。
時憍陳如受佛敕已,立眾僧中為作羯磨。
(犢子) 於出家後滿十五日得須陀洹果,既得果已,復作是念:「若有智慧從學得者,我今已得堪任見佛!」
(犢子)即往佛所頭面作禮。修敬已畢卻住一面,白佛言:「世尊。諸有智慧從學得者我今已 得。」」——《大涅槃經》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拘屍那國力士生地阿利羅跋提河邊娑羅雙樹間。
爾時世尊與大比丘八十億百千人俱,前後圍繞,二月十五日臨涅槃時......」——《大涅槃經》
然而,據阿含經的翔實記載,尊者憍陳如早已入涅槃,根本不可能與會 ,並且按照《大涅槃經》中自記該經是在佛陀涅槃前最後一日所說。 既然尊者憍陳如早於佛陀涅槃多年前,就已入於無餘涅槃了,那麼也就是說憍陳如根本不可能在佛陀涅槃前的最後一日參加涅槃法會。
而且在《律》中,因為憍陳如涅槃後的遺物所屬問題,佛陀還制定了相關戒律,可謂信史,此段記載如下:
「憍陳如時到,著衣持缽,入聚落乞食,得已,常到放牧人家食。
時婦人信心歡喜,常供給乳酪生酥熟酥。
(憍陳如)飲已還住處,便作是念:用是苦器,久在世為,我厭患此身。
(憍陳如)便持衣缽著一處,在林樹下,以頭枕象團,右脅著地,心不亂,即入無餘涅槃......諸比丘白佛言:此衣缽應屬誰?
佛言應屬僧。」
並且《大涅槃經》還在最後單列出兩卷《憍陳如品》,這相當於憍陳如在佛陀最後涅槃一日之時伴隨身邊,講法問答,是非常重要的斷定存在的……
但是,問題來了,那麼這也就是說:《大涅槃經》中如此種種的人物、時空、事件,顛倒錯亂、荒誕錯漏,可能是……憍陳如涅槃後,又復活了?穿越了?或者此憍非彼憍?
另,《大》中此段經文,還舉出「犢子」一人,但既然《大》之創作者已經預先設定本經是佛陀涅槃後最後一日所說(是的,《大涅槃經》篇幅如此之巨,而其中佛陀竟然能夠拖著老病之軀,一日就講完這煌煌四十卷,真是辛苦了!),而後佛陀就入於涅槃,並在幾日內即火化完畢,那麼怎麼會出現犢子在佛涅槃日得度,然後經過了「出家後滿十五日得須陀洹果」,然後又去拜見佛,並且跟佛本人表示:「世尊,諸有智慧從學得者,我今已得……」
而我們再回來查閱一下《雜阿含經》,會發現一個特別不好的問題:原來,《大》此段經文以及之後的諸多內容,是基本上抄錄並改編自《雜阿含964經》、《別譯雜阿含·第198經》等……
以上所引經文及相關對比,是不是說明了一些很顯見又費解、很詭異又平常的出現在《大涅槃經》自身的問題呢?
自問自答一下
會性法師《天台四教儀講錄》有說:
涅槃之理與菩提相同,是佛臨將入滅,最後一天一夜說的法,名「大般涅槃經」。聲聞所看涅槃經境界與大菩薩不同,見阿含遊行經可知。這裡指的涅槃是大菩薩境界。翻譯大般涅槃經是曇無讖法師……
【四教儀原文】第四不定教者,亦由前四味中,佛以一音演說法,眾生隨類各得解,此則如來不思議力,能令眾生,於漸說中得頓益,於頓說中得漸益。如是得益不同,故言不定教也。
第四不定教,「亦由前四味中」亦,和前秘密教內容大致相同,也是由華嚴、阿含、方等、般若之乳、酪、生酥、熟酥四味,上說四時,此言四味,意義相同,在文體上稍作變通而已。
「佛以一音演說法,眾生隨類各得解」兩句,出自維摩經佛國品偈頌,佛只用一種言音說法,但隨眾生根性類別不同,各各得到了解。不僅心中領會不同,各人所用語言不同,聽佛說法,統統能懂;如客家人聽佛說法,是用客家話,閩南人則閩南話,乃至國語、英語,世界各國語言雖異,聽者認為佛用的是自家母語,英國人聽是英國話,法國人聽是法語,佛並未作意用什麼語言,只是一音,但各人所聞不同,這就是佛親證無上菩提的究竟境界。不像我們凡夫,就算會說多國語言,也不可能同一時間表達;例如講國語,聽的是國語,不可能變成客家話,反之亦然。凡夫同一時間只能講一種話,不懂講者語言,便無法領受,而且也沒法令其了解不同意義,因為講者只傳達一種道理。佛說法能隨眾生種族、根性,一一得利益。不但人道眾生如此,三界眾生,天人聽的是天人話,鬼神聽是鬼神話,畜生道等亦然,所以,天龍八部都能了解,這就是佛的不思議化。
不定教在佛法中非常重要,怎麼說呢?設使沒有不定教,藏經裡許多相同緣起,同樣的經,內容卻有很大不同,若非眾生根性有別,所得利益不同,這種情況該如何解釋?
像優婆塞戒經,就是善生經,道宣律師著作裡多稱善生經;然阿含部之善生經,只說善生拜六方,六方喻父母兄弟等,沒比作六波羅密,更沒像優婆塞戒經有七卷的文字,如果不是不定教,怎有此情況?今人自作聰明,認為後人偽造,實際上是不懂佛法。
又如楞嚴經、摩登伽經,也有多種譯本,緣起相同,可是,摩登伽經只有緣起,度阿難與摩登伽出家證果而已,沒有楞嚴經十卷那麼多的文字,設若不是不定教情況,小乘人只聽到摩登伽經、善生經。
還有「央掘摩羅經」,央掘摩羅,此雲指鬘,阿含經只說殺千人手指,然後佛度彼出家證果的故事。求那跋陀羅法師譯的大乘央掘摩羅經,有四卷,裡面彈偏斥小說得非常詳細。
又如涅槃經,大乘根性聽的是四十卷,小乘聽的只有像阿含部遊行經後段及佛遣教經,絕不可能有四十卷、三十六卷之多。這皆因根性不同所致,並非後人增加。有人誤為後人偽造,那是不可能的,因大乘佛法教理較聲聞法殊勝得多,假使大乘非佛說,則後人勝過佛,和科學家相似,後面推翻前面,那佛也不足以稱佛了。世間諸法不能超越佛法,後人盡一生智力也研究不完,怎可能再增加?!只是大乘佛法,佛世時不很流通,爾後逐漸流傳,不可誤作偽造,以凡情測聖智是錯的。
因不定教故,佛「以一音演說法,眾生隨類各得解」,令眾生「於漸說中得頓益,於頓說中得漸益」,這皆因根性不同所致。
「如是得益不同,故言不定教也」,總結,像這樣得益不同,且彼此互知證果情形,便是不定教,屬顯露不定。
《大智度論》:
問曰。若佛囑累阿難是般若波羅蜜。佛般涅盤後阿難共大迦葉結集三藏。此中何以不說。
答曰。摩訶衍甚深難信難解難行佛在世時有諸比丘聞摩訶衍。不信不解故從坐而去。何況佛般涅盤後。以是故不說。複次三藏正有三十萬偈。並為九百六十萬言。摩訶衍甚多無量無限。如此中般若波羅蜜品有二萬二千偈。諸龍王阿修羅王諸天宮中有千億萬偈等。所以者何。此諸天龍神。壽命長久故。今此世人壽命短促識念力薄。小般若波羅蜜品尚不能讀。何況多者。諸餘大菩薩所知般若波羅蜜無量無限。何以故。佛非但一身所說。無量世中或變化作無數身。是故所說無量。又有不可思議解脫經十萬偈。諸佛本起經寶雲經大雲經法雲經各各十萬偈。法華經華手經大悲經方便經龍王問經阿修羅王問經等諸大經。無量無邊如大海中寶。云何可入三藏中。小物應在大中。大物不得入小。若欲問應言。小乘何以不在摩訶衍中。摩訶衍能兼小乘法故。是故不應如汝所問。複次有人言。如摩訶迦葉將諸比丘在耆闍崛山中集三藏。佛滅度後。文殊尸利彌勒諸大菩薩。亦將阿難集是摩訶衍。又阿難知籌量眾生志業大小。是故不於聲聞人中說摩訶衍。說則錯亂無所成辦。佛法皆是一種一味。所謂苦盡解脫味。此解脫味有二種。一者但自為身。二者兼為一切眾生。雖俱求一解脫門。而有自利利人之異。是故有大小乘差別。為是二種人故。佛口所說以文字語言分為二種。三藏是聲聞法。摩訶衍是大乘法。北傳涅槃經是一部完全不同的經典,和南傳的《長部 涅槃經》完全沒有關係 只是借用了一下經名而已
這種現象在其他北傳經典中也有,比如北傳《梵網經》就和《長部 梵網經》完全沒有關係,但名字卻是一樣的
不讀內容,數字幹什麼?。。。
知乎論壇,卧虎藏龍,除了說自己最差也是地仙的仙人,算命把女孩給睡了「開光」的,拿著油蠟筆畫靈符的,還有自己在家看黃帝內經修鍊成金液還丹說要把佛陀一腳踹死的白雲先生姚玉祥。也有正兒八經的出家人。有北傳的,也有南傳的。還有語言專家,歷史專家,宗教學者。
我只是個老百姓,把自己凡俗的看法,說一說,大家權當看笑話。
佛教經文,文言文的,一看就頭暈。北傳經文就看不下去。
當我打開北傳的涅槃經,開頭就這麼寫的。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拘屍那國力士生地阿利羅跋提河邊娑羅雙樹間。爾時世尊。與大比丘八十億百千人俱。前後圍繞。 開宗明義就這麼寫的。你說誰信。
(ps 知乎你不要再說我引用不規範了,這些翻譯佛經的僧人都死了不知道多少年了,沒有版權了。)
我當時就這麼想的,
——我擦!
——這怎麼回事?!
——那時候地球一共多少人?!
我們知道佛陀根據現在人的推算,是兩千五百年前的人物。那時別說印度,就是全球一共才有多少人口?
你看看南傳的涅槃經。佛陀阿難率領一隊僧團。大迦葉率領了一隊僧團。爾時尊者大迦葉與大比丘僧眾五百人從波婆向拘屍那羅,正在途中旅行。其後尊者大迦葉離開公路就座一樹腳下。
——南傳大般涅槃經
你看單就人數來看,就可信的多了。
包括我看法華經,五千聲聞退場。
聲聞弟子是最親近佛陀的人。怎麼會直接退場?印度的學風這麼好,可以直接不給老師面子?你既然不認同老師的理念,何必又跟著他學習?
如果是根性不同,大家都參加了盛會,為什麼南傳的經文沒有留下人數的記載?聲聞退場,是他們自己退場的,為什麼這一部經,在南傳壓根就沒有?
阿難尊者與大迦葉尊者的根性怎麼樣?經文都是大家湊到一起,由阿難尊者誦出來,大家商討的結果。為什麼南傳沒有。
據說,當時部派分裂,只是圍繞律的解讀。那麼大家的經起碼是一致的吧。南北傳契經的部分又有多少?集中在什麼經上。
所以不管經里的內容多麼高妙。只要細節不對,我就個人覺得是假的,是化學的成分,是經文的特技。我就不想看了。注意,我可不是毀謗佛法,我只是說我個人覺得。我也沒說這是真的。
在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雜事里,佛陀曾帶著想老婆的僧人上到諸天看美女。那些覺得自己根性好的大德,我也很好色,歡迎你們施展神通帶我到三十三天看美女。
你信哪部哪部就是真的,南傳佛教把佛當成老師所以經文里都只是描述佛這位聖者,北傳佛教把佛當成神,所以經文經常說三千世界什麼的
@沙門寂然
十誦律卷第六十(善誦毗尼序卷上)
東晉罽賓三藏卑摩羅叉續譯
五百比丘結集三藏法品第一
汝大師娑羅雙樹間力士住處般涅槃。今已七日。諸天世人供養佛身。我從彼得此天曼陀羅華來。摩訶迦葉不樂。諸弟子中有大憂愁者。有舉手哭者。有躄地者。皆言。佛取涅槃一何駛哉。世間眼滅。諸比丘有宛轉地者。有心中愁戚者。有行舍心觀諸法相者。所謂一切無常苦空無我。此無常相法。何可得常。佛在時常說。一切眾生所可樂著不可久保。皆當別離散壞磨滅。爾時有一愚痴不善不及老比丘。發此惡言。彼長老常言。應當行是不應行是。我今快得自在。所欲便作。不欲便止。如是粗言。唯迦葉獨聞。余無知者。是諸天神力所隱蔽故。
爾時閻浮提中。長老阿若憍陳如第一上座。長老均陀第二上座。長老十力迦葉阿難和上第三上座。長老摩訶迦葉第四上座。
摩訶迦葉多知廣識。四部眾盡皆恭敬信受其語。四部眾聞摩訶迦葉從波婆城來欲詣拘屍城。四部眾皆出到半道。奉迎摩訶迦葉。摩訶迦葉見四部眾來。於道外樹下。敷尼師檀結加趺坐。四眾既到。頭面敬禮。在一面聽其說法。時大迦葉說種種法。示教利喜竟。發遣四眾。還至雙樹頂結支夷。大迦葉言。我正爾當到。莫燃佛[卄/積]。我欲禮佛全身。爾時大迦葉。與大眾俱到頂結支夷。到已天為開發金棺解撤纏裹。時大迦葉稽首敬禮佛身。四部大眾亦得禮拜。又告諸人言。更以天新綿[疊*毛]。好纏佛身以新香油。灌滿金棺。安措佛身而闔棺蓋。更積一切眾香雜薪。以為大[卄/積]。大迦葉告諸力士。汝自知時。諸力士主即燃香薪大[卄/積]。爾時長老阿難見薪[卄/積]然。悲惱哽塞即說偈言
請教各位大德一下,《佛遺教經》對應的南傳經典是什麼經?
推薦閱讀:
※佛祖和菩薩是真實存在的,還是只是一種信念的支撐?
※「一切法皆是佛法」是什麼意思?
※念十萬遍楞嚴咒是什麼體驗?
※境隨心轉是什麼意思呢?
※你們拜菩薩的時候會怎麼許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