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語和韓語有很多漢字詞,甚至固有詞發音十分相似,但和漢語並不一樣,是怎麼一回事?

之前學韓語,接觸到大量漢字詞,有的發音同中文十分相近,可以理解,有的雖然相似但很不同——我指的是對應漢字和中文一樣但發音不同的漢字詞並非字和意都不同的漢字詞——當時覺得可能是韓國人舌頭不利索強行用了自己能駕馭的音來用,還覺得蜜汁喜感。

後來因為很多盆友學日語,也多少接觸了一丟丟日語,然後我驚了。

我發現有不少日韓語相同的漢字詞雖然和中文不同但他們二者卻極其相似,甚至有些號稱固有詞的韓語竟然和日語對應的單詞發音很接近。

在下才疏學淺不明白這是怎麼回事,於是臆測並不是他們舌頭打不過彎學不對中文發音或者硬拗了自己的發音,而是漢語在大量影響日韓語產生、發展的時期漢語就特么是那麼讀的!

包括前段時間微博微信流傳的一兩千年前的漢語的小視頻,雖不知可信度如何但著實和南方方言類似,有很多所謂的日韓語中常見的收音或猝音。這也讓我有類似懷疑。

但畢竟,都是在下的臆測,而身邊很少能接觸到能解答這個疑惑的人才,因此特來知乎求高人解惑。

我的猜測是否正確?當時的漢語到底是怎樣的?

第一次發問好緊張,也並不知該邀請誰,希望各位老司機幫邀一哈。


韓國語漢字音、日語漢字音讀的吳音漢音都是來自於漢語中古音,中古音在現代漢語中經演變而消失了的特徵,有某些成分在韓國語漢字音、日語漢字音讀的吳音漢音中恰巧保存著,所以會造成一部分漢字發音會韓日近似而與中國異的感覺。


瀉藥

1. 漢語和日韓並非同一語系。3種語言即使有親緣關係,也屬於人類語言中關係最遠的那種。你所見到的發音與今日漢語類似的日韓語「字音」(辭彙也許是後來造的),自然是從(不同時間、不同地區的)漢語借的。

2. 漢語自古以來就有不同方言(共時),標準語也受統治集團地域以及定都地址不同幾經變遷,其變化詳情不可考。由於漢字不能固化讀音,目前只能粗略描述大概,用&<詩經&>、&<切韻&>、&<中原音韻&>代表上古、中古、近古標準語。語音的流變只能從今天的方言差異逆推,或者用古書中的外國地名、佛教譯音來推測。比如想想一下「烏弋山離」音譯」Alexandria「是什麼畫風,」浮屠「和」佛陀「讀作」Buddha「是什麼氣氛。

3. 日韓和中原的交流源遠流長,大規模交流是從南北朝開始,唐朝到高峰。朝鮮幾乎全盤接受了儒家意識形態,以小中華自居,所以對漢字的讀音有一套完整的引進系統。如果忽略韓語本土辭彙,僅考察漢字讀音,完全可以視之為一種無聲調的漢語方言。

而日語複雜一些,引進的漢字發音層次較多。以日本拜老大的風格,誰牛逼學誰,自然是南北朝學金陵,唐朝學長安,明清學南京北京。這三個時期的字音在日語里被稱為吳音、漢音、唐音(名稱總是跟實際慢一拍不知道什麼鬼)。這種模仿漢字原音的發音被稱作「音讀」,而給漢字加一個本土辭彙發音被稱作「訓讀」。

其實音讀訓讀在漢語方言中也存在,只不過平時注意不到。

北京話里對中古入聲字的文讀就是「音讀」,比如「角」白讀jiao3是北京話里自然發展的讀音,文讀jue2是從中原引進的,旮旯則是「角」的存古發音。(順便吐槽一下20多年的梗,語文書上說」家雀qiao3兒」是口語音,這事兒讓我困惑了很多年,小弟我從未這麼說過,直接寫北京白讀不好么)。

訓讀的例子比如「靚」,傳統標準音jing4。廣府人從客家話表示好的「令」字借了音過來表示長相好看,又不知道怎麼寫,於是用了字義相近的「靚」來表示這個字,最後又進入普通話,硬生生將之變成多音字。

另一個訓讀例子看帶字幕港劇的朋友應該經常看到,寫作「和」讀作「同埋」,寫「給」讀作「畀」。

4. 類似音讀訓讀的例子在歐洲也常見。

音讀: geo-metr-y,直接拿來,不翻譯做同源的 ground measure

訓讀:i.e.讀作that is 卻不讀 id est. e.g. 讀作 for example 卻不讀 exampli gratia.


古人不說普通話。


我比較好奇你那一丟丟日語,是從哪學來的?


日語和韓語是親家

日語對於漢字有兩種讀音

一個是看字讀古漢語音,另一個是看字讀日語音

比如你看233你可以讀成「二三三」或者「捶地笑」


忍不住過來回答一下,鄙人認為,現在韓語和日語中的發音都是中國古代漢語的發音,他們傳下了音,但是改變了文字。雖然說世宗大王發明了韓語,寫法完全拋棄了漢字,但是從語音上看,韓語中百分之七十都是漢字詞,發音和現在的漢語很相似。接著來說,我們中國當然是用漢字,而幾千年的發展演變語音肯定與古代不同,語音發生變化無可厚非。別說語音,我們的漢字都變成了簡化字,所以這也是為什麼我們的漢字和日本,韓國都不一樣,當然,漢字傳到朝鮮半島和日本去以後都在當地發生了變化,形成他們自己的漢字模式,所以,一句話,都是各國歷史變化發展造成。


沒仔細看問題就直接回答。文化交流的結果,類似於 麥克風 大丈夫。前段時間牛津詞典不是收錄了一個什麼詞嗎,過幾年那個詞就成為固定的詞了


我覺得吧,日語和朝鮮語是先有的語言後有的文字,而他們創造文字的時候,發現有些辭彙漢語有,就不用單獨再造一個人了,就直接拿來用了,但讀音在他們語言里有啊,所以就延續了以前的讀音,造成了差距!


韓語的漢字詞大概百分之七十。日語的漢字詞只有百分之45。在讀音上,韓語幾乎全盤複製中古漢語,如果你會閩南語就會發現韓語的很多詞和閩南語一模一樣。日語因為沒有收音,所以漢字詞會多出來一個音節。韓語和日語的漢字詞大部分來源於中古漢語,而韓語又有大量辭彙來自日語。只不過韓語沒有訓讀,一個漢字就一個發音,而且日語傳過來的訓讀詞全部按照韓語音讀去讀。聽感上會比日語更像韓語。舉個例子吧,韓語單詞會保留漢語詞的前後鼻音,而到了日語後鼻音字就變成了長音,而古漢語的入聲在日語里全部變成另外一個音節,韓語則直接保留入聲


漢字詞,日本語和韓國語很多一樣的,我也發現了。如:

案內

會社

製品情報

株式會社

會社紹介

會社沿革

以上這些辭彙是我接觸到的,日語和韓語都用的漢字辭彙,但現代中文不用。


說實話我讀了一遍問題發現並沒有讀懂

我發現你沒有刷卡所以不能上車


念過中文學過音韻學的過來強答。

目前所謂的普通話,其實是北方語系。

在古代,有平上去入四個音調,(所謂的入聲,即猝聲)而現在只有陰平陽平上聲去聲。而且現在的很多聲母,古代是沒有的。所以很多字的古代讀音和現在已經大不一樣。比如在古代,風(feng),念hong。

一般來講,學過閩南方言的人學起日語韓語等都比較快,因為日語韓語的很多文字借鑒的是古代漢語,而南部方言保留了大量的中古音,所以,很多北方人發不出的入聲,南方人輕而易舉。


不是一個語系 中文是漢藏語系,日語韓語是阿泰爾語系。


英國人可能也想問,為啥「巧克力」的發音和 chocolate 不一樣?為啥「麥克風」的發音和 microphone 不一樣?


發音部位不同。

聲帶震動發聲,但發的到底是什麼聲兒主要看得還是口腔的狀態。日語相較於漢語發聲部位靠前,口腔活動範圍也相對集中。

同樣都是英語,個人感覺英音發音部位就比美音要靠前一些,所以語音感受也就差好多。參考最近莫名其妙就火起來的Beijinglish,就能發現英語比起漢語來說發音部位的範圍要小。

所以即便同樣的語種,發音部位的差異都能造成語言感受的不同,更何況是固化下來的不同語種呢。

另:漢語里南方人說話整體感覺也是發音部位比較靠前,所以可能聽上去日語韓語跟南方方言像也是有這方面原因的吧。作為普通話基準方言的北方話,發音部位就比較放曠了?? (? ˙ω˙)? ??。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方言應該被淘汰」這種語言觀?
與東南方言相比,普通話/北京話有哪些存古較多的地方?
怎樣看到漢字就明白這個字的意思?
為什麼江西廣豐講的是浙江江山話?
對外漢語該用外語教還是用中文教?

TAG:歷史 | 古漢語 | 漢語 | 日語 | 韓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