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大型路由器交換機再另開發cpu而不用intel至強系列的呢?

思科,愛迪信,華為,中興,烽火


我也補一刀:Intel的CPU匯流排帶寬不夠用。

核心交換機的容量都是上T的,背板帶寬10T起步,我2008年做交換機那會,這麼一套東西如果投標的話,一套10T~20T左右交換容量的交換機,價格可以談到10萬左右(國產價格,思科的可能要100萬),2008年的時候至強的匯流排帶寬能到多少?

反正就算是今天,Intel的CPU內存帶寬也在100GB/s以內的範圍(多處理器也沒超過這個數量級),跟交換機有數量級的差異,這個性能對於交換機來說根本不夠用。

Intel的CPU吞吐量做一個二層交換機也許沒問題,但一個二層交換機便宜點的3000以內就可以搞定,3000塊錢可能還不夠買一個好一點的至強CPU呢。

如果Intel走異構計算這條路,那麼搞出點交換晶元應該沒難度的,Xeon Phi就是這個思路,但交換機這個市場已經不怎麼賺錢了,或者說Intel還看不上這點錢(賣超算比造交換機掙錢)。


Xeon非常強,非常強,但術業有專攻啊。給PC或者伺服器多裝幾塊網卡,就可以當軟路由用了,Xeon此時傲視群雄,網卡跑滿時CPU依然有餘力給你掃雷,但是,你的機器能裝多少網卡呢?

下面是我前幾個月隨手拍的一張路由器的圖,應該算是大型路由器了吧。你看上面編號2和3的槽位,每個板40個萬兆口,一個櫃能裝十幾塊板,不夠可以集群擴展,最大幾十個機櫃,這時候什麼處理器能支撐住呢?

答案是什麼處理器都支撐不住。一般CPU主頻3G左右,假設轉發一個包需要1K時鐘周期,那每個核就有3M pps的轉發率,但這個型號路由器最老款最低配的版本也是11G pps的轉發率,至少需要堆幾十個CPU,堆這麼多CPU這不是在設計設備而是在設計電爐。

現在稍大型的路由器都是路由轉發分離的架構,一堆ASIC來做轉發,轉發能力比通用處理器強多了,還省電。控制平面需要CPU計算能力,但也不需要很強,各家都用的祖傳處理器,powerpc,mips,intel ixp都有,似乎沒見哪家用xeon的,雖然它計算能力更猛。


前兩年華為和英特爾當眾簽過一個合作協議,但我沒關注後續,也許以後SDN控制器或者網路安全產品會用英特爾產品吧。


首先樓主要區分出CPU和ASIC晶元,在數通設備上,承載轉發功能的並不是CPU,而是ASIC。

那麼,我把樓主的問題可以拆分成了兩個:

  1. 為什麼數通設備不使用Intel的CPU
  2. 為什麼數通設備不使用Intel的CPU替換ASIC

答1: 因為貴。而數通CPU不需要那麼高的性能,ARM CPU便宜而且性能夠用。而高端的數通產品,也是存在Intel的CPU的。

答2: 因為與ASIC相比,同價位下CPU的轉發性能太差,CPU的轉發能力,如@北極的性能分析。以華為最強的交換機12816為例,單埠轉發性能已經達到100GE了,整機轉發性能更是達到了103Tbps,這個量級給多少錢CPU也達不到。

話說回來,CPU是為「可編程」環境準備的,而ASIC主要是硬體定製邏輯,加少量的軟體參數,目標場景不同導致了性能差距巨大。

不過隨著SDN(軟體定義網路)的流行,基於流量的可編程設備也慢慢出現,例如華為基於ENP晶元的產品。這些號稱「可編程」晶元,功能也是基於流量處理高度定製的,即使如此,ENP晶元的轉發性能距離頂級ASIC晶元也有很遠的距離。

綜上,靈活性能是不可調和的,對於通信協議已經非常成熟的今天,必然是追求低價高性能的ASIC晶元作為轉發功能。


ASIC和CPU真的不是一個東西…

心好累,回答里的萌二真多


然而intel並不支持硬體nat或者是其他的一些基於硬體實現的技術(qos,包檢測等等)。叫intel來做nat這麼簡單的事情它不是做不好,而是成本太高。打個比方,人人都能搬磚,叫博士生和農民工一起搬磚你覺得哪個更合適?


這和顯卡為什麼要專門設計GPU而不拿CPU硬杠是一個道理。計算任務的特性不同。


。。。。。處理器只是通用性好。。。
專門的工作還是交給專門處理器好


主要是價格,有的志強晶元要上萬,太划不來了。有些gateway用了Intel的基於ATOM的microserver晶元,如思科和華為的部分產品。


對於這種特殊需求。。。無論是價格,性能,功耗,特性志強系列都趕不上獨立開發的晶元。。。另外。。。英特爾英文打錯了


PC的CPU,強調「通用運算速度快」。

而路由器的CPU,強調「綜合IO性能好」。

需求不一樣。


現在比較熱的nfv方案dpdk就是用Intel的CPU做包交換的
已經有單顆志強100G以上的交換能力的軟體產品了

考慮到軟體的靈活性,和用戶希望別被硬體廠商綁定(砍價……),軟體方案還是很有市場的


我覺得問題應該再明確些,交換機路由器大部分轉發平面不是靠cpu,而是專用的轉發晶元,比如switch,np等,轉發性能可以達到很高,線速10g甚至更高,同時價格和功耗都達到平衡。cpu作為通用處理器,強項在於複雜協議報文的處理,應用在控制平面。至於多核cpu做轉發+控制,據我所知達到交換機路由器的性能指標還要很多路要走,而且核心多了之後複雜性提高,有相關的理論研究可以搜搜。


現在的nfv不就是做這個么,把路由器搬到x86通用架構上,英特爾還搞了個dpdk,現在網卡的轉發性能有的能做到40g 100g了。


首先,介紹一下什麼是專用集成電路(ASIC):

專用集成電路是由特定使用者要求和特定電子系統的需要而設計、製造 。

對於路由器來說,本質上就是一個轉發問題,轉發實際上就是處理一個隊列的問題,也就是經典的生產者消費者問題。這麼確定的需求,這麼明確的指標,是不需要CPU的通用可編程能力的。

可以類比一下顯卡,為什麼不用CPU做圖像處理呢?

因為為了特定目標設計的晶元往往可以更好更快的完成任務。

實際上,每一塊背板上除了有專門的轉發ASIC,往往都還有一塊CPU,甚至有自己的操作系統,大型路由器往往是由很多個CPU組成的分散式系統。

舉個例子,這是Juniper的核心路由器PTX5000,這上面每一個背板上都有好幾個ASCI晶元用來轉發,每個上面還有個PMB,上面都有塊CPU來負責控制。

你可以簡單理解成,這一個大柜子,其實是好幾台電腦,每台電腦都有自己的CPU和轉發晶元(可以類比顯卡來理解)

所以這跟Intel 至強強不強沒關係,CPU就不是用來干這個事兒的,就如同你讓至強跑遊戲也不行一樣。


呃,你以為至強就真的最強嗎,見過IBM的大機賣一個億,維護費一個億嘛。每款cpu都要權衡市場 技術和產出的,而不是無限制的追求技術極限。


中興不少路由器、網關、防火牆都是志強的


道理跟為什麼計算機要配顯卡一樣 。普通CPU屬於通用處理器,雖然能處理各種東西,但是很多東西的處理效率並不高,所以就需要協處理器。交換機上的轉發引擎也算是協處理器的一種吧。


幾年前拆過台中興路由器,就是至強


你想交多少電費?


簡單來說你讓數學家去搬磚?


推薦閱讀:

顯卡性能哪個指標最重要?如何選購顯卡?
為什麼內存表面是粗糙的,CPU是很光滑的?
如何評價戴爾推出的Dell UltraSharp 34英寸曲面顯示器 - U3415W?
360 隨身Wi-Fi和極路由哪個更有市場?
顯示器的亮度調節軟體,推薦哪款?

TAG:中央處理器CPU | 硬體 | 通信 | 路由器 | 華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