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行的信科體系、軟體中心、數據中心的人才流失原因是什麼?

現在四大行每年都在擴充自己的科技人才隊伍,尤其是軟體中心和數據中心。

現在社會計算機行業競爭壓力這麼大,銀行也拼了命地想在互聯網金融裡面分一杯羹,這就要招很多技術牛能力強的人才。

但是四大行的it人才流失率卻非常高,一個部門幾乎都是入職五年內的新員工,老員工都跳槽了,主要原因是薪資問題!跳槽的人都去了小銀行和互聯網公司!

為什麼人力不去提高這些人員的薪資水平使之在同業有競爭力呢?如果有了阿里,百度的薪資,還愁留不住大牛?招不到大牛?


在四大行總行IT部門待了快六年,即使換了工作還是時常懷緬。

可是,一起入職的同事們大多已經散落在天涯了,股份制銀行、城商行、券商、互聯網金融公司,但凡叫得出名字的都能找到曾經的同事,說起「母行」總是充滿感情而又無可奈何。

原因有很多,只選主要的來說:

1.考核機制。考核說白了就是看績效,績效說白了就是看成績,成績說白了就是看幹得怎麼樣。作為銀行IT而言,它的最大功能就是業務支持,如何判斷業務支持工作的好壞?對於開發中心而言,主要看幹了多少活,實現了多少業務功能,對於數據中心而言主要看連續運作水平,少犯錯是對這兩大中心共同的要求。考核的落地便是量化,對於開發中心而言,量化指標主要有工作量(人/日)、測試問題個數、生產故障個數,對於數據中心而言,最根本的量化指標便是主要業務時段系統可用性(由此可派生出更多指標,如服務水平SLA等)。從定位角度來看,開發中心的價值主要體現在創造性上,將業務人員的文字和圖片在系統業務流程中實現,為業務流程優化實現了多少提升,這本來都是有數據可以支持的。可難點就在於不同系統之間無法實現橫向的比較,於是成績的量化評估只能變成簡單化地比較工作量、比問題數,工作量不能比去年少,問題數不能比去年多,諸如此類的量化指標逐漸讓創造性工作變成了枯燥的數字遊戲,工作方式也會變得趨向保守,這對開發人員的積極性是不小的打擊。數據中心的價值更體現在穩定性上,「x個9」是評估的最基礎指標:數據中心需要達到主要業務時段99.x個9%的可用性,如果是3個9,以年度計算,那麼就是99.9%的時間(8.76個小時)保持高可用性,4個9就是52.6分鐘,5個9就是5.26分鐘,可想而知達到4、5個9得有多難,當整個團隊日以繼夜的值班,卻被某個疏忽毀了,心情可想而知。簡單來說,對IT的考核,起步便是0分,犯錯就扣分,缺乏正向激勵。

2.薪酬機制。IT部門是成本中心,不產生盈利,也就決定了財政靠撥款,薪酬就是分蛋糕,典型的零和遊戲。在一個財政年度內,薪酬基本上根據人員配備規劃好而與當年效益關係不大。這也就是說,基本薪酬都是「穩定」的,如果有人多了就必然有人少了,蛋糕無論怎麼分都不能讓所有人滿意,因為大家分的都是那一塊。以四大行的體量和業務發展來看,蛋糕當然會傾向於人員擴張。

3.發展空間。銀行IT應該算是一個比較新的行業,四大行的科技更是引領者,中高層管理者參與了整個從無到有,從有到強的整個過程,見證了整個銀行IT產業的發展,無論從經歷、機遇還是眼界來看,後來者都很難得到趕得上,四大行科技部門的管理架構已經趨於穩定。但銀行IT終究是IT,後來者在學歷、新技術上都有更強的能力,他們不會安穩於一個發展空間有限的平台,「更好的將來」是無法抗拒的誘惑。

跟互聯網行業相比,銀行IT一直以來都給人穩定的感覺,近年來人員流動率非常低,而今年只是向正常流動率靠攏的一年。

四大行的科技部門一直都傾向於校園招聘,5年的工作,本科生將近30,研究生已過而立,生活會讓他們思考同一個問題,自己的未來在哪裡,「更好的未來」在哪裡?

這就是傳說中的五年之癢。

而我始終相信,正常的人員流動對行業內外都是一個積極正面的信號。


陰暗一下,必須匿

反正我能給戶口,有的是剛畢業的新甘蔗來給我榨的

我就是不提高待遇,怎麼滴

我就是讓你們去剛蓋完剛裝修的新樓辦公,怎麼滴

大牛走了?沒事,反正我這的活兒也不需要多大的大牛。。。反正走多少人項目還就這麼多,軟開和數據中心的領導會想辦法的完成的。人不夠?5+2白加黑啊。

加幾年加不動了吧?壓榨玩變糖渣了?就不漲待遇你滾吧,我更願意要新甘蔗。剛畢業的年輕人多勤懇多能熬啊

你們一群成本部門,不賺錢光花錢的還想怎麼樣?

----------更的分割線---------

好多學生知友有疑問牛人走了新人不會怎麼辦,一看就是沒有做過商業級別的項目啊…技術文檔都是寫來幹嘛的?

表示我行技術文檔好幾十種,架構到設計到程序設計介面邏輯資料庫設計資料庫結構,調用關係測試方案測試案例裝版說明投產說明運維說明.....每個程序實體的所有相關文檔歷史版本可追溯..

另外項目管理層面依賴牛人是最大的風險好嘛……可靠的是技術積累和流程管理,銀行it技術不潮,風控絕對是同業前列。

每個人的工作都是兩方面,一是幹活,二是記錄下乾的所有方法,保證隨便什麼人來都能接著干自己的活....


其實我也想寫特別長的答案細細的分析這個問題,但分析下來其實我覺得比較簡單的就能夠回答你,信息科技團隊是花錢的部門,業務條線是掙錢的部門,比如你有倆孩子,大兒子老拿錢回來孝敬你,小兒子老管你要錢去幫大兒子忙,你喜歡誰...

阿里,騰訊要是沒了互聯網就得死,銀行沒了互聯網還是銀行...

所以雖然銀行現在也開始給科技條線大筆的資金,但重視程度還是不夠的。人員培養也還處於國企階段,越上層越是注重政治,而不是技術,新入行的很多人都是技術很牛的但你剛入行乾的肯定是初級的活,很快就發現自己在這樣的環境下會落伍,轉過來另一些人入行是為了掙錢,但在這裡掙的錢又不如外面豐厚,所以某種意義上留下來的都是被磨平了稜角為了穩定和未來的福利而打工的人。

而且說回來再銀行的科技幹活的人是很辛苦的,動不動就加班,所有上線一定是夜裡,活多到不行,畢竟就這麼點人要保證全行軟硬體正常工作還要上線新系統,都忙得不可開交,比外面的很多朋友辛苦很多,我想這就是很多人離職的原因吧


上個月中信筆試又去了100多號人吧。

最近看的美劇里有段話很貼切

-----------------------------------

問我農軟開的現身說法吧。過去兩年走了快100號了吧,神開都快成金融黃埔了,到處都是我農軟開跳出去的人。

跳槽最主要的原因是手藝沒扔,來了這麼多年還是自己寫代碼。

1.待遇不公,業務在東單吃香的喝辣的,軟開連自己的樓都沒有,明年還得去鳥不拉屎的北清路。在行里的鄙視鏈是xx辦公室&>xx局&>xx部&>xx中心。至於軟開就是後媽生的,業務部門每年的掛職機會都得硬攤派,軟開就算去個伊拉克分行掛職,下面都1000多號人搶。總務一個飯卡充值的大媽一周就工作兩天,東單大樓里養了大批的閑人。這邊軟開在金唐大廈累的吐血。軟開知名的快樂星期五也是當年一個兄弟去上海上線累死,領導們施捨的。

2.一個處將近200號人,比很多部門一個部的人都多,晉陞啟不啟動看人力心情,等額差額看心情,看不到向上的希望。

3.在編不在編差距大。同工不同酬。

4.工作業務推動,業務瞎指揮。來了7年,一個系統重構了十次。上來一個業務處長,總經理,國家出個新政策,系統就得重新做。往往一個系統上線半個月就開始寫新的改造需求了。另外有人統計過,我農一共幾百個系統,為啥這麼多,一個系統後面可以養活一個處長,幾個副處長。現在業務的晉陞完全靠系統支撐,一說工作業績就是我帶頭完成了xx改革,而這個改革就是某個系統的重構。後面是一群加班熬夜的軟開兄弟。

最後唐家才的離職是最後一根稻草,讓很多人看到了再拼一次的希望。


家父在四大行工作,也曾有過跳槽的打算,並且這個想法非常持久。最終決定留下來也並非是想通了,而是身體不允許。如果重新換一個工作環境,由於四大行出來基本上是去商業銀行,應酬是絕對不可避免的。而家父的身體一直欠佳,經不起酒場的折騰,加之多年人脈已經在本地累積,跳槽去外地人脈需要重新累積,靠什麼呢,主要還是靠酒。

隨著年齡慢慢增大,他也越來越能體會四大行的生存之道,所以幸運的是,現如今他已經坐上了自己想坐的位置,卻無奈中間耽誤了太多歲月。

我不知道我從小耳濡目染的四大行是否就是全部,由於地域文化的不同,很可能我的想法也是十分狹隘的。就事論事我給題主說說我看到的吧,並不以偏概全隱射所有的四大行。

四大行是國有,所謂國有,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有那麼一點點像公務員。所以很多人覺得四大行比其他商業銀行工作壓力小很多,越來越多的大學生想進入四大行,四大行的門檻也就越來越高。但是誠然如樓上某位仁兄所說,四大行的晉陞規則並不是你行你上,而是跟你的工作年限和資歷,領導的喜愛程度,後台大小有很大的關係的。並不是說工作成績不重要,自從四大行也全部股改上市以後,績效工資也變得越來越重要,很多櫃員保險業務做得好,其實比年長的機關老員工拿的多的多,這也就類比一些企業中,銷售人員業務做的好工資非常高,是一個道理的。

但是很少聽說有人進入四大行是為了成為一個優秀的櫃員的吧,大部分人是想往上爬的。

往上爬,不想永遠成為埋頭做事的小員工,那就要看你的工作年限和情商了,工作成績太出色,遭人嫉妒背後捅刀,不行;工作太懶散,不積極,不行;看到年長的員工不懂得尊卑有別不會看眼色給叔叔阿姨端茶倒水,不懂事,不行;不會哄領導開心,也不行。

題主問的是計算機技術部門,而這個部門在四大行各個科室中的地位其實很尷尬,並不那麼高。比如我父親單位這個部門大部分小年輕的日常其實是這樣的。

「那個誰,你過來給我看看我電腦啊,我電腦死機了怎麼都打不開啊!」

「小夥子你看看我這個電腦怎麼回事啊,我這炒著股呢它怎麼自動關機了啊。哎喲這不行啊,你快來看看。」

「……」

由於之前說的門檻高的原因,現在四大行裡面的大學生大部分學歷還是不錯的,所以當你走上工作崗位滿懷激情的時候,以為自己可以操縱銀行後台各大運行系統大展身手,卻被人叫去修電腦,大部分小年輕心裡其實是拒絕的。所以四大行這些年不僅僅是技術部門的人才流失,其他各部門也有很多人才在流失。

我曾經問過我的家人,銀行的安全系統理論上來說,是非常重要的,畢竟滿滿都是錢。那這些系統一直是什麼人在維護呢?我得到的答案是,總行。總部每年會進行人才引進,這些年不知具體情況如何,前幾年,凡是引進的高端人才,都是北京戶口加住房加百萬年薪的。這些人進入總部以後,進行技術研發,然後下面各個支行分行派人員集中進行一段時間的培訓,學會之後造福各大支行和分行。

這些大牛呢,還是在體制內的,升遷和工作前景還是會和你的為人處世掛很大很大的勾的。

然而程序員們,相對來說,只是相對來說,會內向一點,有些吃虧。

最後補一句:四大行國有,所以業績不是最重要的,不要出大事才是最重要的。出了事是會影響領導的政治仕途的,領導是會發脾氣的,所以大家做事一定要穩,不求光宗耀祖但求明哲保身。

以上全是個人見解,僅代表個人,不代表我爹。有什麼狹隘的地方還請見諒,見諒。

(出於對父親的保護,選擇匿名。父親不是什麼高官,基層做起來的,和北京上海總部那確實隔得太遠太遠了。我從小長在銀行大院,耳濡目染。

題主提問,我覺得我可能可以說上一兩句就說了,沒有一語點醒題主的意思,也沒有指點題主人生方向的意思。畢竟我年紀太輕,我確實沒有看到社會的多面性。修電腦在我寫的時候,是想表達一下計算機及其相關部門並沒有做真正意義上高端大氣上檔次的軟體中心該做的事,非要具體到修電腦這個事情上到底有什麼意思呢。一個年輕人進銀行,長輩們讓你一個懂技術的修電腦太正常了,正常到在四大這點事你都不積極可以想想跳槽的事兒了。

前面我一直覺得大家說我說的不對,我都覺得是我狹隘了,我也在第一次答題的時候就說,可能我說的狹隘,見諒。但是一切針對我父親的言論都是我不能接受的,他就是我的神,怎樣?說我就說我,跟我爸沒關係。我就是這麼玻璃心。

我還年輕,說的只是我個人的狹隘的短淺的目光所能看到的,所以大家說我跑題了,我想想確實有點,我接受。大家看個樂吧,哈哈。)


在某四大行軟體中心和數據中心都呆過一段日子的集成商怒答,原因個人認為有以下幾點

1與小銀行來比 四大行科技部門工資低

2 科技部門與業務部門比地位太低

3 銀行內部科技部門不想承擔責任,內部科技人員更多的工作是管理外包廠商,導致長期以來內部人員技術水平不過關(特指校招),社招人員剛好相反,技術水平絕對夠,但工作繁重,而銀行的職位並不絕對以技術論高低,據我所知工作年限對晉陞是很重要的,這樣導致經常社招行內內部人員要一人處理三個人的工作量

4為了安全穩定流程特繁瑣,處理個工單要從辦公樓到控制樓,然後換卡進門,經常做一件事要拖延好長時間,辦個門禁卡要半年,上次有個同事門禁卡過期了,半年後門禁卡終於辦下來了,可是人已經跳槽了

5最最不能忍受的是,這個時代 居然沒wifi?沒wifi也就罷了,外網都沒有…


看了這麼多答案,我只想說,離職留不住人才這個只能是片面看法,本人不在銀行工作,但是在另外的央企工作。在題主問這個問題時,想必是沒有考慮到某些信息才會有這個想法。

1.央企不是留不住人才,是央企已經把想要的東西已某種形式給固話了,所以人走了無所謂,只要有人能看懂前任留下的東西即可。當然這個不是不尊重人才的表現。

2.N多人在說,信息部門和數據中心在央企的暫時的概念中是支持後勤部門,不是一線生產部門,也可以理解,首先,說銀行,一個信息中心和數據中心會給銀行帶來可以直接看到的資金收益嗎?答案顯而易見,不是。信息中心和數據中心只不過是一個支持部門,只是維護數據和維護銀行的系統正常穩定工作而已,根本不會去設計到銀行的核心生產利益的部門。所以這個也可以理解。換位思考,假定信息中心和數據中心中真的有人能做出來一個系統可以預測銀行未來10年的收益和資金的流向,你還會認為銀行不重視信息部門嗎?但問題在至於,信息中心真會做這個東西嗎?但是也是顯而易見。所以被人不重視很正常。本人隸屬的央企也是一樣,我們會拿著工具去給我所在的央企產生直接受益嗎?不會。

3.感覺國內的IT很多人真的很浮躁,不會靜下心來思考真正業務和信息化結合的東西。總感覺自己搞計算的如何如何牛B,能回答這個問題的好多都是計算機相關的研發人員把吧,這麼說,銀行亦或是央企的組織機構複雜性想必各位都有了解,出了信息中心在碰到這種業務邏輯複雜的東西基本上國內不會碰到,所以要是真有心在這抱怨留不住人才,可以想一下,你怎麼能讓信息系統或數據變成直接的真金白銀。怎麼去提高系統的可使用性,而不是被動的上面說什麼你做什麼。

4.至於各位說的晉陞和工作內容的事,真是無力吐槽了,如果你要真付出了,相信領導不會完全的忽視你,只要你能坐的住冷板凳,我不信你沒有上升的渠道。

身在央企切身體驗:

政治高於一切。

穩定性壓倒一切。

真幹活的累是真累,比私企或小公司的那種累完全不在一個檔次上。

層層追責制這個,不在央企真不知道這個東西的厲害程度。

身邊全是領導就你是幹活的這個沒有兩下子真抗不住。

領導慧眼識珠的本領不是蓋的。


謝邀

銀行有錢,但it、互聯網這塊至少目前而言還是非核心業務線條

互聯網公司也有錢,而it、互聯網這部分就是他們的核心業務

所以從人力資本的投入、職業發展的空間等機會來說,後者比前者要強,對人才的吸引力自然更大。

說白了,職業發展一看錢,二看前(景)。前者不多說比乾貨,後者說白了就是看行業發展勢頭和是否在企業的核心業務線上


另開一貼,簡短談談這個問題。第一,銀行的人才流失現象。周知,IT行業本身就是一個流動性很高的行業,大到bat華為中興,小到初成立的創業公司,莫不如是。相比之下,銀行科技部門的人才流失率其實並不高。第二,銀行科技部門的人為什麼會流失?A,技術面,並非銀行業不需要新技術,然而,龐大的體系、安全、領導自身利益等因素,使得銀行業很難下決心重構IT系統。於是,得過則且過,工行領跑,究其原因,就是有一個強健的核心系統,甩其他行幾條街。延伸下來,熱愛技術的人時間一長,發現自己得不到成長,跳槽自然是意料之中的事。B,制度面, 國企風格,制度腐朽。干多干少都差不多,阿諛奉承遠比埋頭苦幹效果好。 C,性價比,大多系統涉及賬務核算且要求24小時不停機,因此,一旦遇到問題或是上線之類,通宵加班便是常態。更變態的是,加班沒有任何補助,成倍的降低了科技部的性價比。(以上內容純扯淡,不對號入座)


作為一個ATM和終端廠商工作人員來說,科技部 網路部 個金部這些部門 四大行裡面基本5個人裡面有一個是做事的或者懂行的就不錯了,基本都是些什麼都不太懂的,出問題了,都是找外包的。。。。


在某行信息部門工作十數年,個人感覺如下:

1.在銀行信息技術部門定位還屬於後勤保障部門,在俺們這兒信息技術部門與安保、後勤都划到了二類部門,而收入是與類別等級掛鉤的.

2.四大行還是老國企的風格,收入和級別掛鉤,在機關里干多干少、干與不幹、其實待遇差別不大,除非晉陞,否則大家收入差不多,而技術部門在銀行內部因人多粥少,且遠離主營業務條線,恰恰是最難晉陞的。

3.現在運行壓力與日俱增,一點運行事故都要有相應的人承擔責任,能力越強,工作越多,做得越多,出錯的概率也越大。工作量和責任上去了,相對的個人價值卻沒有任何體現。

總之一句話,信息技術部門在大行內部屬於收入低,地位差,壓力大,沒發展空間,所以有關係的就轉其他部門,有能力的就紛紛跳槽了。


Yeah~


不請自來

題主一共仨問題:

1、為什麼人才流失?

2、為什麼人力不去提高這些人員的薪資水平使之在同業有競爭力呢?

3、有了阿里,百度的薪資,就能招到到大牛留住大牛嗎?

————————————

在知乎,首先得說說「是不是」,然後再說說「為什麼」。

我就在題主在某答案的評論中所說的最爛的中行,據某份例會材料顯示,2015年中行軟體中心的離職率是4%(已修正),這個數字應該在整個it行業都算比較低的了,所以從數量上談不上人才流失。

同時,在離職的員工中有多少是「人才」?如果我們一時很難就人才這個定義達成一致的話,那我們暫且把它定義為產品負責人或者項目(副)經理這一級別的,那麼2015年軟體中心北京地區離職的150多人中只有不到10個人算「人才」,也就是「人才」離職率不到千分之六。所以從質量上也談不上人才流失。

————————————————

下面再回答題主的三個問題:

1。上面已經說過了,銀行it談不上人才流失,是正常的人員流動。所以就不多說了。

馬首富總結過:所有離職的原因就是四個字——乾的不爽。

公務員隊伍也有人員流動,是公務員制度的問題還是人員的問題?都不是,是雙方的需求供給互相不匹配而已。以前所有制單一、企事業單位少、糧票戶口身份羈絆多,所以都忍著,最近二十年的社會飛速發展進步降低了流動的門檻。據我所知,IT公司離職率20%以下都算不錯了。

2。這個問題首先要搞清楚銀行it的同業是誰?是金融業里的it領域?還是it業里的金融領域?還是泛泛的it行業?顯然題主在這一點上迷惘了。銀行it的同業應該是金融行業it領域,同是卡車司機,單位後勤的、貨運包車的、競技車隊跑達喀爾的,他們可不是同業。。

然後,提高薪資就能讓員工爽嗎?先不討論銀行it的薪資是否有競爭力。。銀行it的競爭力應該不是薪資主導的吧?銀行it尤其是四大行總行it的核心競爭力是完善的福利體系、相對穩定的職業生涯。當然,在二三線城市的分中心是可以有薪資這個核心競爭力的。

再說就說到第三個問題了,所以總結一下,薪資一直不是銀行的核心優勢,所以也沒必要將薪資變成核心優勢。

至於薪資制定的難處,建議了解了解郵儲,在此不展開了。

3。能。但有兩個問題:

-1,「能否」取決於大牛,如果有愛財且能適應銀行(國企)體制的大牛,他自然就能來並留下。如果沒有這樣的大牛,自然也就招不來、留不下。

-2,銀行it是否需要大牛?或者說有必要嗎?

銀行是最強調風控的行業,拋開流程、工具,把核心能力置於一個人或者一批人之上,這好像有悖於管理方向吧?

銀行的思路是:寧可花2億買大牛的產品或服務再轉化成自主,也不會年薪500萬養牛20年。更何況還是頭挨踢的牛。。

〖公司後勤的員工走貨梯送桶裝水太慢,嚴重影響公司接待客戶,你是老闆的話是高薪找個萬里挑一的送水大牛?還是買台凈水器以後徹底不用送水〗

——————————

其實社會發展到今天,分工和分酬已經很細、很公平了,創造了多少價值肯定有人會給你相應的回報,價值的創造不限制方法和手段,而回報也不局限於物質。

中國的人太多了,有獨立思考能力的大腦也越來越多了,銀行it到底怎麼樣,該怎麼樣,用腳投票就好了。

當然,作為從業者,我也憧憬著銀行it能有掌握話語權、引領業務創新的那天。

路雖長,但已在路上。


作為銀行技術狗,也來汪一聲。。。

大銀行技術人才流失的主要原因,主要還是銀行是一個以業務為本的行業,信科、IT對於銀行來說,從銀行高層看來主要還是一個後勤保障部門,在工作的方方面面都會多多少少的喪失存在感、成就感。主要體現在:

1、績效考核

這一點已經太多人提到了,不用太多解釋。總結一下:

壓力很大、缺少正激勵:一般大行都要求4個9的可用性(99.99%),也就是一年只允許出現約52分鐘的問題(365天*24小時*60分鐘*0.01%)。但實際很少有企業能達到這個標準,這就導致對問題的考核、扣減績效,一些很努力的員工積極性也會受到一些挫傷,因為對他們來說,努力汗水下的平穩運行不會有人注意到,但有幾分鐘出現問題,那肯定是所有人都會投來目光,注意到。同時,一些回答也提到了對於每年完成多少研發功能點的考核,確實是今年一個水平,那下一年不能比這個低。

想起以前聽過一個有趣的段子:

一個領導問一個銷售,你覺得銷售最向哪種運動項目?

銷售:跑步?馬拉松?鐵人三項?

領導:舉重。

銷售:為什麼?

領導:每一次必須加碼,否則就是失敗。

呵呵,其實,哪個行業不一樣呢?

2、日常工作

銀行業說白了還是一個業務主導的行業,大銀行就要再加一個上級主導。

所以一般都是圍繞業務或者上級的要求轉,很少能有話語權。

貼個圖,不多解釋:

同時各種制度、框架是大銀行運行不可缺少的,日常工作中所有的事務、人的想法也就限制在這些條條框框中了。

這與很多技術主導下的互聯網企業是不一樣。 互聯網企業技術起家,對技術人員多些信任、依賴,因此溝通起來也是較為平等的交流。3、未來發展

這個多說兩句。從個人發展來講,大行員工,如果圖安穩,那明哲保身一直呆到養老,即便不升職也夠了。但如果想在自己的能力、權力方面有更進一步的追求,在大行是很容易遇到職場瓶頸的。看過知乎上幾篇將大行職場升職的文章,很認同,其實一般人與人之間的差距能有多少呢?所以一般人能拼的肯定還是軟實力。除非你是人中蛟龍,不是沒見過,但真的很難成為那樣的人。而遇到職場瓶頸,又想有發展,很簡單的辦法就是跳槽,謀求更高的職位或者薪酬。而這個時代又給與了他們很多得機會,比如跳到一個互聯網公司當個主管,工資還比現在多,其實還是很誘人的。

另外一方面,剛才也提到,大行的條條框框會限制住人的很多新思路,有時候會覺得自己的話語權很低微。也許你覺得某個想法很有趣、更合理,但真正推動起來可能並不是那麼回事。真正能夠往下推動的,往往是迎合政治思路的,萬無一失的想法。說實話,對於一個想提升技術能力的年輕人來說,可能換個環境會好很多。相對來說,互聯網企業這樣的給年輕人的機會會多一些,一些敏捷開發、小步試錯的研發氛圍,就是在接納創新可能帶來的錯誤結果,但確確實實也為年輕人創新提供了更好的環境。


四大總行業務部門一個處少的四五個人,多的十幾個人,,,軟開中心和數據中心,一個處最少也小三十人,,多的八十多個人,不說晉陞空間~~銀行這是用實際行動擺明了告訴你 你就是就這個地位,不想干可以走人


還是匿吧同事太多 在宇宙行it混了三年今年離職

簡單的說 錢少 事多 撕逼多


題目不是問了是不是HR問題?可惜四大行的HR不上知乎。中國XX銀行數據中心一線員工來回答下,你們釣到大魚了。我進行7年,比我早進組的人留下只有兩個,大家都走了。原因,工作累,壓力大,工資低,晉陞慢,成就感低。

-------------------------------

透露些信息,就宇宙行來說軟開有四大中心。珠海,杭州,北京,上海。珠海的是總部。對新人來說應屆去鍛煉下挺好的,雖然技術比較傳統,可以學點架構,這都是一代代前輩的心血結晶。


1. 錢少

2. 活多

有能力的都走了,剩下的是心態比較好的

去年入職,我們部門走了20多個老員工,都是很牛逼的人,一個頂我3個,但活還是那麼多,造成我們這些新來的壓力特別大。帶我的師父也走了。


這種問題回答下吧。不知道對不對。從我目前的看法來說就是。銀行其實根本沒把互聯網金融放在眼裡。。互聯只是1個渠道。。但由於這個渠道的開源性就杜絕不了保密性的問題。但銀行間的保密性是非常強的。。樓上絕大多數都提到了互聯網金融。而其實樓主的問題是技術人員在銀行為什麼不好混。其實這個問題很簡單。。首先樓上說了。技術人員首先的去做很基礎的東西而不是開發系統。。比如領導網斷了。。再次銀行確實現在很多系統開發是外包的。這裡面牽涉利益。。。最後。。你要是能開發出系統你已經基本弄清業務流程了。。那你為什麼不轉產品。。。


曾聽說某行經典名句

加班不行就留宿

被技術男們加標點玩兒壞了


推薦閱讀:

6 月 24 日,中國銀行系統也短暫癱瘓,微博有人暗示此事並非事故,那麼真實情況是怎樣的?

TAG:銀行IT | 商業銀行職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