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節到了,我女兒幼兒園門口貼著不準送禮,真的不會收禮嗎?
沒生孩子的時候,心想以後堅決不送禮。1.心裡厭惡這種不正之氣,老師原本在我們心中是蠟燭,燃燒自己,照亮下一代。但現在越來越多的老師被影響,變得不那麼純粹。(PS.我不是對老師不敬,好老師很多,而且我妹妹也是老師)2.我覺得特別不聽話的孩子,你送了老師也不見得多喜歡你。特別懂事乖巧的孩子,不送也討老師喜歡。
但現在自己有了孩子,想法就完全不一樣了,每個教師節就特別糾結,送?不送?送什麼?。去年沒送,但事後好多家長都說送了,送的還挺好。如果很多都送了,你沒送,老師會不會覺得你看不起她們,不尊重她們。事實是,老師見到我確實不熱情,而送的特別多的那個家長的孩子當上了小組長。我也不期望自己孩子能當什麼組長,只要老師能平等對待就行。前段時間不是報道出來,某些無良老師,對不送禮的孩子採取無視,你叫她當聽不到,同學欺負當沒看到,回答問題永遠輪不上。怕這種殺傷力,這種無視的殺傷力太強了。
我覺得吧,這個事兒,要麼就送,送就送的心安理得畢恭畢敬,然後堅信送了之後老師會特殊或者至少平等地對待你的孩子,要麼就不送,不送也不送的光明磊落坦坦蕩蕩,堅信老師還是好的多以及即使不送也能得到平等待遇。
千萬不要的就是,送是送,背後心裡卻一直埋怨,感覺自己送禮不是發自內心,而是沒得選,是被這個送禮成風的時代綁架了,要知道,送與不送都是家長自己的決定和選擇,要知道,所有的事情都是有的選的,都是自己做的選擇,不存在什麼不得已什麼沒辦法。
然後,還有一條更具實操性的建議,也是我等我閨女上幼兒園以後打算這麼辦的,那就是,看人品,如果老師確實人品不錯,對小孩教育蠻認真蠻上心蠻負責,那麼我可能也會送些小禮物,但是不會逢年過節按時送,只是比如出去旅遊了或者有什麼好玩的東西就送點小禮物,是一種結交朋友的心態,為的是加強溝通更有利於對孩子的教育,如果老師透露出一副不送我就對你孩子不好的樣子,那我就不送,這種人品性這麼差,我相信她花了我的錢也不會替我辦事的,就讓她哪兒涼快去哪兒好了。
至於說擔心孩子受委屈,唉唉唉,我覺得這樣的家長真是想多了,家長總想著要給孩子鋪路,如果不能鋪一輩子的陽光大道,倒不如教教孩子如果碰上獨木橋了怎麼過,小時候在家長的引導和保護下接收點現實世界的殘酷信息,總比溫室里養到大學畢業,然後家長再也無力保護,直接放到森林裡去要好的多的吧。
既然貼了,你就別送。對於不想收禮的老師來說,拒絕你的禮物很心累,請不要給她們增加負擔。對於想收禮物的老師,你為什麼要滿足貪心的黃鼠狼?如果你想表達對老師的謝意,明早送孩子上學的時候記得對老師說一句,老師你辛苦了,節日快樂。就夠了,就會很滿足了,話說我很期待明天會不會有家長這樣對我們說啊。
非常同意要觀察老師,看老師人品!!!有很多幼兒園老師是年輕人,年輕人特別是沒結婚的,一般不會有這方面的需求,他對孩子好還是不好往往只出於他自己的性格和好惡(比如新聞中常有虐待小孩的年輕幼教,如果幼兒園正規,出現的可能性較小),跟送禮的關係並不大,而且他們初入職場,往往也不好意思收家長的禮物,關鍵是送禮也並不能改善他們的工作水平,對小孩而言沒啥好處。麻煩的是比較有經驗,工作時間較長的老師,這些老師中有的說他德藝雙馨也不為過,我確實見過一些幼兒園老師,多數是阿姨,人特別好,脾氣溫和,帶小孩非常有經驗,跟其相處起來也時常會感到受她的人格魅力,小孩子非常喜歡,這樣的老師往往是喜歡這份事業也喜歡帶孩子的,也有自己的一套方法。而有些老師就比較讓人反感,主要就是僅僅把工作當工作,並不特別喜歡帶孩子,特別是有些孩子比較玩鬧,導致其經常煩躁,言語過激、動作過大。這樣的老師不見得會暗示你送禮,但是如果你送禮,她會有意識的關照某個孩子,因為她本身就不可能對所有孩子一視同仁,精力肯定有側重(比如明顯更喜歡乖得),如果你的孩子正好是比較調皮,或者愛哭不好溝通的,又碰上這麼個老師,送禮對孩子而言還是有所幫助的。再說說送禮的形式,如果是直接送錢或者卡,我見得少沒有發言權。我認識的老師中,有很多特別講原則,不可能直接收錢,但是如果有學生或家長送特產,又比如茶葉、零食(對女老師來說最常見),又或者是臨時買的水果,還是能欣然接受的,不過大多是時候,老師並不在意,經常人走了就叫上大家一起吃了,茶葉什麼的,也不可能老是自己喝,有的放在辦公室好幾年,最後扔了。。。。。還有一個重要的,儘管大人的感受很重要,但是孩子的意見是最直接的,雖然小,但是孩子自己在學校開不開心,你問她,她自己肯定知道,有時候小孩子看人比大人還清楚,如果孩子過得開心,你完全不用糾結送不送禮,如果孩子跟你抱怨學校不好,你就要注意了。話說回來,比如北京的公立幼兒園一般一個班四個老師,你送禮送幾個才好。。。。如果是我,既然貼了告示,如果幼兒園很正規,我傾向於不送。
就題主來說,不送為好。
如果覺得真心要感謝老師,你完全不會有這個問題的。
教師節到底要不要給老師送禮?
(PS:文章內容來自考拉優教APP)任何一個事情,如果涉及到「應不應該」的話題,得先弄清楚做這件事情的目的,然後根據是否能達到這個目的來決定「應不應該」做。所以,在討論「教師節要不要給老師送禮「之前,得先來聊聊送禮的原因。
通常問出這個問題的家長,臉上總是瀰漫著焦慮,「我也不想送啊,可是我擔心……」擔心後面的東西有很多,對孩子態度不好,對孩子關注不夠,歌詠比賽不讓孩子上場等等。
總的來說,就是擔心如果不送禮,孩子會失去他本該擁有的東西或者機會。
還有另外一種情況,是想通過送禮,讓孩子當班幹部,想讓孩子評優秀,讓孩子參加大型表演……
也就是期待想通過送禮,幫孩子爭取到本來未必屬於孩子的東西或者機會。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我也是孩子媽。看見孩子開心比自己結婚還高興,看見孩子難過,比自己離婚還傷心的孩子媽。如果一件事真的對孩子有好處,即使錯了,我也許都會去做。
所以我絕不想站著說話不腰疼,來評判給老師送禮的動機好壞,只是想跟其他的孩子爸媽一起分析一下,這麼做,到底是不是真的「有用」。
事實上,老師對禮物的態度,決定著我們送禮的目的是否能夠實現。我們面對的老師有兩種可能:對禮物敏感的,或者對禮物不敏感的。用大白話說,就是——「吃這一套的」,以及「不吃這一套的」。
這是誰送的?哎呀,我都忘了!我媽媽是小學老師,所以我在這個部分比較有發言權。我媽做老師的80年代,社會風氣比較樸素。教師節學生送的都是一些簡單的小東西,比如賀卡、筆、單位的禮品、旅遊紀念品等。
作為小學生的我有時候看到自己喜歡的東西,也會問媽媽:「這是誰送的?」很多時候,媽媽給我的回答都是:「哎呀,我都忘了」。
老師一個人要面對好幾個班的學生,除了教學還有很多工作要應付,不會逐一記住每個禮物是誰送的,也是很正常的事。
既然會忘記禮物的來源,說明老師也不打算據此衡量匹配對禮物主人的態度,基本上這個禮物就算是打了水漂了。
除非你送了一個驚天地泣鬼神的禮物,對方一定會記住。不過,我猜對禮物不敏感的老師,也不會冒著風險去收這樣的禮物。
當然,還有另外一種可能,我們面對的老師是對禮物敏感的人。這個前提下,我們想要去做一些交換,成功的可能性才會更大,那我們可能需要面對的糾結就更大了。送什麼?送禮物最重要投其所好,但是我們對「其」的了解並不多怎麼辦?光知道喜歡名牌不行,還得知道喜歡那個牌子。光知道喜歡那個牌子不行,還要知道喜歡哪個單品。送價值多少的?假如選了價值很高的禮物,目的是想讓孩子當上中隊長,或者希望下次歌詠比賽能讓孩子主演。但是,最後老師只給了一個小組長,或者孩子雖然上台了可是不是主演,那我們可能就會覺得不平衡:投資多,利潤少。心裡失衡,一定會導致怨氣所有的怨氣,無論是在和老師聊天兒中還是在行為中,一定會被表現出來。而當老師覺察到這種怨氣,也一定會導致某種不滿。這種不滿,無論是在和孩子的言語中,還是行為中,會被表現出來。
這彷彿跟我們的初衷背道而馳了。
用所有換所得,難!
大家都知道,無論幼兒園還是學校,一個老師都是同時面對很多家長的,老師及其手裡的權利是稀缺資源。如果大多數家長都希望通過禮物來做一些交換的話,就會形成一種競價。老師的關注,精力,和時間都是有限的,價高者得。
這時候就不僅需要我們送出的禮物的絕對價值高,而且相對價值也要高。就是說你送的禮,要保證比別的家長都有價值,才有可能贏得標的。
那其實是非常難勝出的買賣,同樣需要我們付出很多時間精力乃至關注。還不如付出在孩子身上,至少投入產出只賺不賠。
凡事都要靠自己努力不管孩子的老師對禮物敏感不敏感,也不管我們跟老師交換是不是等價。如果我們對給孩子送禮真的能夠多多少少的實現我們的目地。為孩子擺平一些困難,掃除一些障礙,鋪路平一些道路。幫助孩子減少麻煩或者增加喜悅。是不是就算了實現目的呢?
「花錢買方便」這個行為模式,很自然地會被孩子學到,然後成為他今後面對問題時候的首選行為模式。說好聽一點就是「用非常規的手段達到目的」。在中國,這也許不叫「壞事」,但也絕不算一件好事。
說它不是好事,不是因為「投機取巧,不夠光明磊落」這些道德評判,而是因為,這麼做,風險高,成功率低,結果不可控。
負責人是誰?
他是什麼類型的人?我跟她關係怎麼樣?她領導是誰?我跟她領導關係怎麼樣?......不確定性因素太多,所有的付出沒有人簽合約沒有承諾沒有保障,而結果又因人因時因勢而定的。想要盡量趨近成功,就需要我們花很多心思在一個沒有把握的事情上。很可能,費了很大心裡和物質搞定的一個對象,突然因為懷孕轉崗了,除了怨天尤人,又能怎麼辦呢?那些我們處心積慮花費的精力和錢就演變為哽在喉嚨里的魚刺,進退難行。
那我們不如,把更多的努力放在那些更有把握實現目的的渠道上。想當幹部就好好學習遵守紀律,想得到更多關注就禮貌大方主動熱情。至少,這是一個更被認可的努力方向。
通過這個渠道去獲得成功,也許會辛苦,但是可控性強,同時成本低,即使失敗了也沒有損失,反而有紅利。而且孩子的行為更趨近主流價值觀,孩子獨立抗挫折能力強。
不如讓孩子從小就樹立一個「凡事都要靠自己努力」的價值觀,把精力投入到真正有保證的地方。
吃虧要趁早當然,有的家長會特意把送禮的事避開孩子,偷偷進行,彷彿哥譚市的蝙蝠俠,默默保護著善良的小市民們。可惜,蝙蝠俠也有力有不逮的時候。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我們真的能用這樣的方式一路默默守護么?如果蝙蝠俠早晚要離開,不如先訓練哥譚人民練習防身術。如果遲早都要有這麼一天,還不如早點回到現實。
如果孩子遲早需要以一己之力面對社會,他會發現:我以前都遇到的人都那麼好,我以前的路都那麼順,我怎麼現在什麼都搞不定?
「吃虧要趁早」,儘早面對一個真實的世界,就能儘早從從挫折和失敗中汲取經驗和能量,也就能儘早成長為一個有擔當的人。
畢竟,三四歲小朋友所能遇到的「重大打擊」無非是「小亮把東西摔壞了老師沒說他,可是老師卻批評了我」,而二三十歲的成年人所遇到的卻未必這麼簡單。
面對這些「重大打擊」,需要的抗挫折能力是一樣的。如果從三四歲開始培養,等到二三十歲的時候,孩子就已經能嫻熟掌握幾十年了。
想通過送禮,讓孩子在幼兒園或者學校面對的環境更舒服一些,就像是父母試圖花錢去給孩子買一個虛假的場景。導演一個電視劇,讓孩子主演,其他角色的給的片酬高些,盡量按著父母寫的劇本演。
終於有一天,父母能力破產,給不起其他演員的片酬了,孩子面對的所有對手戲演員都是他們真實自己的時候,那個孩子該多麼失落。
家長也不是孩子生活的導演,他自己才是。一個人如果想成為自己人生的成功導演,他就需要儘早開始培養這個能力。
教師節的本意感恩教師育人之恩如果你發自內心的體諒到老師工作的辛苦,想要借節日表達,其實是挺讓人開心的一件事情。無論是老師,還是家長,乃至孩子,都會感覺到一種「送人玫瑰,手留余香」的善意和喜悅。
在對別人送出祝福的同時,通常我們也能收穫美好的反饋,這是順其自然的事。
「你好,我也好」當我們送出禮物的時候沒有期待,因而也就不會發生糾結和怨氣,反而可能因為「我敬你一尺」,而導致「你敬我一丈」。我們能夠用物質換取特權,但是只能以情感交換情感。只有情感,才能超越冷冰冰的物質衡量。當我們不在孩子身邊時,老師願意給孩子門提供一些有溫度的關懷。
送不送禮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希望孩子得到什麼?我們希望孩子跟我們學到什麼?在送禮之前,先問問自己為什麼想送禮?禮物背後是需求和交換,還是單純的表達謝意。
如果是前者,那是出於恐懼——恐懼失去希望通過送禮得到的那些;如果是後者,是出於愛——敬愛和感激。恐懼,和愛,是我們做所有事情的兩個最根本的出發點。西恩· 史蒂文森一出生就被認定會夭折的成骨不全症(瓷娃娃)患者,骨折200次,最終成為世界上最受歡迎的演講家,心理諮詢師,前總統柯林頓團隊的一員,他曾經說過:當出於愛而做決定時,我從不後悔;而出於恐懼做決定時,我幾乎總是後悔。作為一名工作十多年的一線教師,我告訴你,大部分教師壓根兒不想收禮,收了心累。本職工作已經夠累了,收了禮無形中就多了一份責任,還要再分出一份精力來照顧你家孩子。累。
第一次在知乎上回答問題,昨天剛過完教師節,感恩感動的是新老家長的真心祝福, 最煩那些什麼優美滋充值卡,大潤發購物劵,韓國氣墊BB,外國口紅,還有送文胸的。。。。
曾經有幼兒園老師,我每次接孩子都向我伸手要錢。。一開始我不知道什麼意思,老師就當我面打我孩子。。
後來果斷給孩子轉學!
事情已經過去5年了,對孩子慚愧內疚至今。。
其實當時是不是應該打回去?或者向教育局舉報?這怎麼說呢,我兒子班的老師上午在群里貼出來文明教師節,不提倡送禮,但是她不知道我們的媽媽群已經從前天討論送什麼的問題了,昨天的媽媽已經買好了巧客力,我們是集體送禮。
送唄~~~~~收不收是她的素養問題~收了就代表你也沒送錯撒~不收也挺好的~
一模一樣的心裡感受,沒娃的時候在公司聽一些有孩子討論這件事,我堅定地表示一定會抵制這種不正之風。有孩子以後,孩子上幼兒園了,我糾結的要命,拚命地說服自己不去送,但是還是送了。因為一句話,培養一個孩子不容易,而毀掉一個孩子太容易了!不是不信任老師這個群體,但是你怎麼確定你孩子的老師就一定一定值得信任呢。我在家在外各種培養性格,別到時候遇到一個不好的老師分分鐘把孩子人生第一次接觸社會的機會給搞砸了!必須送!
大門口吧誰讓你從大門口進去送禮了不然怎麼叫走後門你這種不開竅的人就是有錢送不出去的主
幼兒園應該不用送吧
推薦閱讀:
※送男生什麼禮物比較好呢?
※如何充分發揮自己的專業,為朋友製作一份像樣的禮物?
※馬上兩周年了,送什麼禮物可以感動女朋友?ps學生黨,沒什麼錢
※男友送的禮物不喜歡怎麼辦?
※給軍事迷女生送什麼生日禮物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