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時期的女兵能承擔什麼,該承擔什麼?
《女狙擊手》簡介(豆瓣評分7.2):蘇聯女學生柳德米拉·帕夫利琴科在一次射擊遊戲中無意間發現了自己的射擊天賦,1941年她不顧家人反對毅然參軍。帕夫利琴科成長為全蘇聯最出色的狙擊手,同時她被德軍視為不惜一切代價也要除掉的巨大的威脅。柳德米拉遇到一名男子並墜入愛河。然而,好景不長,戰爭過去,厄運卻再次降臨。
雖然這部電影較為冷門,且整體評分不高,但兩個小時下來,多次讓我的淚水流下。帕夫利琴科冷靜沉著,貌美有才能,倔強而又不失獨特的魅力。這樣的一個女子,滿懷國家安危,毅然選擇了上戰場,而很顯然,戰場同樣也選擇了她,二戰期間多次戰役她一個人累計狙擊309人,被戰後的記者成為「死神射手」。但她的才能也使他即使在多次戰爭中失去至親至愛的伴侶及搭檔後,在她身心首創俱疲後仍舊被迫為戰爭付出。看著她在照相機前扛槍苦笑的樣子,她戰後被撞擊聲嚇得蜷縮在一角時,她露出背上密密麻麻的傷口,我為她心痛。一個二戰期間的女兵,她的責任到底應該是什麼?
【多圖預警】
正面戰場的美蘇女兵已經有答主提到了。那麼那些國土淪陷於法西斯鐵蹄的女性呢?
法國抵抗組織的女游擊隊員。除了戴高樂領導的「自由法國」運動,法國共產黨在二戰期間組織了20萬人的敵後游擊隊「自由射手」,犧牲了7.5萬名黨員。1944年,為了配合盟軍進軍西歐,法國各抵抗力量聯合組建法國內地軍,總兵力最高時達到50萬人。
1944年巴黎起義,一名法國婦女撿起死去士兵的步槍繼續戰鬥。
1944年巴黎起義,一名使用繳獲德國鋼盔、手槍、手榴彈的法國婦女在街壘後警戒。
一名隨隊清剿殘餘德國狙擊手的法國女游擊隊員。
1940年法國投降後,60歲的瑪麗·路易斯參加了抵抗組織。憑藉年齡的偽裝,她的任務是營救跳傘的盟軍飛行員:先把飛行員集中到圖盧茲,然後在當地嚮導的帶領下翻越比利牛斯山脈,逃到西班牙(中立國)。先後有250多名盟軍飛行員在她的協助下安全返回英國,而其中的110人是在她身份暴露、被法西斯當局追捕期間送走的。
1944年,在米蘭街頭巡邏的義大利反法西斯女游擊隊員。
義大利反法西斯游擊隊為解放自己國家的人民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他們抓捕並處決了墨索里尼、牽制了德軍至少7個整編師、接受了2個德國步兵師的投降、獨自解放了熱那亞、都靈、米蘭、威尼斯等重要城市。事實證明,義大利人的戰鬥力並不低(笑)。
南斯拉夫人民解放軍的女游擊隊員。
與法國等西歐國家的「城市游擊隊」不同,低下的城市化水平使南斯拉夫游擊隊主要在山地活動。儘管遭到法西斯勢力的七次圍剿,但游擊隊員們最終還是依靠自己的力量,驅逐了德國和義大利侵略者、推翻了塞爾維亞和克羅埃西亞的傀儡政權、解放了自己的國家和人民。
希臘人民解放軍的女游擊隊員。人民解放軍在1942年配合英軍在北非作戰,在1943年盟軍登陸西西里時牽制了德軍4個師;除了德國和義大利的侵略者,人民解放軍還擊退了右翼的希臘民族民主軍的武力挑釁。儘管英國在1943年冬停止了援助,但人民解放軍還是在1944年10月解放雅典、11月解放全國。
然而,英國為了維護希臘王室統治(伊麗莎白二世女王的丈夫菲利普親王就是希臘王子),在希臘解放後立刻聯合右翼政府(被英國護送回國的流亡政府)武力鎮壓人民解放軍、迫使其在1945年宣布解散。1946年,人民解放軍殘部重組為希臘民主軍,在社會主義陣營的支持下繼續開展山地游擊戰。
1947年3月,美國取代英國干涉希臘內戰(指揮右翼政府軍的就是那位後來在朝鮮發明「范弗里特彈藥量」的范弗里特將軍)。由於南斯拉夫的背叛,希臘民主軍的武裝鬥爭最終在1949年失敗。為了自由,她們也付出了沉重的代價:
她們很美,不是么?
「消滅法西斯!自由屬於人民!」
首先我得說,這個電影很虛無,有點黑,現實中的柳德米拉·帕夫利琴科是我的女神,也是偉大的衛國戰爭時期相當著名的女狙擊手。擁有恐怖的三百零九擊殺數,在敖德薩-薩瓦斯托波爾擊殺敵軍187名,後被迫擊炮炸傷。最後是斯大林親自下令用潛艇撤出戰鬥的。戰後好像還一直當到海軍少將。
其次,戰爭中的女性地位是及其重要的,比如二戰時期的美國工廠,男性大規模應徵入伍,但後勤補給生產也需要極大數量的熟練工人,此時美國女性就擔當起生產的重要任務。可以說,沒有美國女性的半邊天效果,美帝也不可能爆出如此恐怖的產能。
值得一說的是,美國在二戰後的女權解放運動,也是起源於此,女性們用自己的雙手和勤勞勇敢證明自己完全不必任何男性差,自己的權利是用自己的雙手爭取來的,身上的枷鎖是用自己的雙手打破的。相比於某些時代下只知道哭天搶地求權利的___主義者,真是不知道高到哪裡去了。
同樣的,在蘇聯衛國戰爭期間,女性的作用也是完全沒法忽視的,女性扮演的角色也不是一些電影中的陰柔衛生員或是調節觀眾緊張神經的潤滑劑,而是實實在在的對戰局起到重要作用的戰士。
講道理,蘇聯男人們最初也是不相信女人們可以有效戰鬥的,軍隊中輕視婦女的現象十分多。
這三個團一直駕駛老舊的PO-2負責在夜間轟炸德軍陣地,Po-2有一個好,不管丟什麼炸彈,跑得比誰都慢,以至於戰鬥機追擊時經常懟到前面去……
最著名的第588夜間轟炸機團,女飛行員們連降落傘都沒有,穿著男人們的女大衣,開著農藥機(PO-2真的是用來撒農藥的飛機……)慢悠悠的在夜間用小型炸彈轟炸德軍陣地。
1941年至1945年她們出動23672次,向敵人投下了23000噸炸彈。最終她們和其他部隊戰友一起攻入德國徹底消滅了法西斯強盜。588團有33名飛行員陣亡,占飛行員人數一半。有23人次獲得「蘇聯英雄」,12人獲得「紅旗勳章」。由於戰功卓著588團被命名為第46近衛轟炸機團。蘇聯電影《夜空魔女》描述了第588團的真實故事。
著名的重金屬樂隊Sabaton也有一首歌Night Witchs歌頌這群暗夜女巫(沒錯我現在就在聽)。
http://music.163.com/#/m/song?id=28486777
588團的「女巫們」。
背後就是著名農藥機Po-2……
女飛行員娜澤日達·波波娃,英姿不減當年啊。
德軍對此十分頭疼,這就像是夏夜的蚊子,不同的咬你,雖然不致命,但嚴重影響了你的休息。
以至於專門組建第1夜間戰鬥航空團(這裡存疑,因為第1夜間戰鬥航空團是原來的第1驅逐航空團)對抗這幫被德國人稱為「暗夜女巫」的女飛行員。
既然提到了女飛行員,那肯定要說空中百合花:麗達·李托娃,也就是著名的莉莉婭~
這位一米五的女神坐在雅克-9機艙內還需要板凳才能夠到舵板,簡直是奇女子。
具體的事情就不在此介紹了,她在戰鬥中共擊落12架敵機,最後在1943年8月1日犧牲在攔截德軍轟炸機群的戰鬥任務中。她的故事實在是傳奇並且充滿斯拉夫式的浪漫和悲壯。
相對的,在陸地上,蘇聯女性也和男人們一樣英勇的戰鬥(要知道,與英美相比,蘇聯男性的損失數量更大,女性的作用也就更加突出),其中很著名的就是瑪利亞·奧特斯卡婭:
她是T-34的坦克手,在1943年3月重傷犧牲。
世界各國這樣的女性其實太多了,為了信念戰鬥的女性絕對不比男人們少,她們承擔的責任不比男人們輕,她們的背影同樣高大光榮。這才是新社會的女性:堅強、勇敢,在平等的環境中與同志們去創造一個新的世界。
而不是像某些女性那樣,一面爭取著權利一面呼號著自己的弱勢;或者是像某些男性那樣,一邊把女性當做自己的附屬物,一邊描寫女性的柔弱和無助從而為自己強加的保護提供看似正當的理由。最後附上一張女神柳德米拉的圖~
她們,才是真正的新世界的女性啊!
這網……為啥我的回答發布出去……
二戰中,美國女性參軍並不是一帆風順的,而且還一度遭到國會的否決。1942年,當日本把戰火燒到了美國夏威夷時,女性又重提參軍問題。陸軍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馬歇爾將軍是個熱心支持婦女參軍的人,他命令:「迅速組成一個婦女兵團,不得有拖延。」
徵召女軍官和女兵的消息一傳出,婦女們踴躍報名。1942年5月,美軍成立了陸軍婦女輔助隊,後改稱婦女輔助隊。這是美國軍隊中數量最多的一支女兵部隊,最初為1.2萬名,到1944年6月至少增加到6.3萬名。此外,海軍和海岸警衛隊分別成立了女子志願急救隊和女子「隨召隨到」後備隊,海軍陸戰隊成立了女子後備隊,空軍也成立了相應的部隊。
在戰鬥中,女兵從事的工作極為廣泛。除了秘書、打字員等文職工作外,女兵們還擔任飛行記事員、攝影員、天氣預報員、密碼員、降落傘裝配員、轟炸瞄準器維修專家、營養學專家、地形測繪專家等工作。
對女兵來說,到海外執行任務既是一種冒險,同時也是一種獎賞。因為只有最優秀的女兵才有可能被派到國外。1944年盟軍在歐洲開闢第二戰場時,女兵已成為歐洲戰場必部可少的力量。歐洲戰場的指揮官甚至稱:一名婦女隊的打字員抵得上兩名男打字員,而她們的食量只有男人的一半。
在義大利戰役中,由陸軍60名女兵組成的戰地混合編製小組同男兵並肩作戰,成為戰地混合編製最為成功的部隊。
在西南太平洋極其艱苦惡劣的戰爭生活條件下,有5500名女兵在那裡服役,她們大部分在郵局工作,任務是分揀軍郵,檢查違反保密規定的信件。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國女兵的足跡遍及歐亞非各戰場,得到了社會的一致承認。1948年,美國國會通過武裝部隊一體法,同意在陸軍和後備隊中正式接納女兵。
而在同時期的蘇聯,衛國戰爭無疑是人類有史以來最為殘酷的戰爭之一。為了贏得這場戰爭,前蘇聯人民付出了巨大的代價。
在戰爭的初期階段,由於斯大林的戰略誤判以及此前的大肅反對蘇聯軍隊戰鬥力的嚴重摧毀,在短短的不到半年的時間裡,被德軍俘虜的紅軍就有380萬之巨。由於兵源極度緊缺,紅軍最高統帥部不得不大量徵召女兵。於是,列寧共青團向全蘇的姑娘們發出了總動員,號召18至25歲沒有兒女的婦女,脫去他們的「布拉吉」(俄語,連衣裙)穿上軍裝,用青春和鮮血保衛國家。
徵兵號令一發出,女性參軍異常踴躍,不滿18歲的,超過25歲的,甚至已生兒育女的女性,都來報名參軍。短短時間內就有50萬女性應徵入伍。據統計,在整個衛國戰爭期間,在前方各個軍兵種服役的女兵人數超過80萬,其中70%是在各個主力部隊,而她們中的絕大多數是少女。這也是人類史上最為龐大的一支女兵隊伍。這些年輕的女兵半數以上死在了戰場上或是德國法西斯的集中營里。她們無論是犧牲者還是倖存者,無不經歷了今天的我們難以想像的戰爭的磨難。這些蘇聯女兵除了從事醫療衛生和和通訊工作外,還擔負了各種最危險的任務,如狙擊手、機槍手、偵察兵、坦克兵和飛行員等。
1941年秋,莫斯科保衛戰拉開戰幕,參戰部隊中就有3個飛行團全部由女兵組成。此後,由於她們在斯大林格勒保衛戰,攻克柏林等重大戰役中英勇無畏,戰攻卓著,有2個女兵飛行團榮獲「近衛團」稱號。當1942年戰爭進入最激烈階段時,女兵的作用充分顯示出來,第一線部隊出現了專由女兵組成的突擊隊。1000餘名畢業於女子射擊專業學校的女兵,在戰爭期間共擊斃敵1.2萬餘名。著名小說《戰爭中沒有女性》及電影《這裡的黎明靜悄悄》就是對二戰蘇聯女兵的真實反映。由於女兵在戰爭中做出了傑出貢獻,她們中有上萬人被授予蘇聯最高勳章——蘇聯英雄勳章。
戰爭結束後,婦女在軍隊中的作用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蘇聯1967年出台規定,19至40歲的婦女必須進行衛生或專業軍事訓練,並在自願報名的基礎上服現役。蘇聯解體後,各共和國女兵也隨之各歸其主。目前,俄羅斯軍隊中有10萬女兵。從沒想過俄羅斯人會把柳德米拉的生平拍成這個德性,從沒想過如今的俄羅斯導演會如此的黑蘇聯。穿插在電影中各種各樣的黑。近年來俄羅斯為了黑蘇聯而拍的片子越來越多了。前次的《斯大林格勒》還多少遮掩一點。如今這一部就完全撕下了麵皮。為了祖國而戰呢?沒有。為了親人而戰呢?也沒有。為了朋友而戰呢?還是沒有。有的只是一個小女孩為了自己的戀人而哭泣。
歷史上柳德米拉終身未嫁,據說她的男友的確陣亡了,但她卻將沒有像電影中那樣糾結。戀人死在德國鬼子手裡,我就殺更多的德國鬼子為他報仇。這是當年幾乎所有戰場上失去戀人的蘇聯軍人共同的想法。
這部片子中黑蘇聯的地方太多了。尤其是戀人剛死,自己受傷,卻被要求擺姿勢照相,然後戀人的屍體被丟上車運走。看到這裡我不幾乎要砸了鍵盤,還要怎麼黑啊。
總而言之,這就是部掛著衛國戰爭的皮,內里不過是部偶像劇。沒有場面,沒有內涵,處處抹黑蘇聯的爛片。
這是俄羅斯的歷史虛無主義作品。
柳德米拉的事迹其實比電影編造的傳奇得多。在16歲的時候被老公始亂終棄,生下了一個孩子。很可能是這段憂傷的情史練就了她後來在戰場上殺人不眨眼的鐵血。然後在基輔一家兵工廠做女工,隨手在一家射擊俱樂部練出槍法,並在職讀高中,在21歲時考上了基輔大學歷史系(相當於蘇聯的復旦大學)。到了25歲,上到大四,納粹兵臨城下,柳德米拉主動投筆從戎,參軍報國。本來想安排她去做衛生員的,但她一定要上戰場,於是做了狙擊手。殺了300多人後,被炮彈炸傷,斯大林親自下指示把她用潛艇從克里米亞撤出。
結果事情被改成啥了?一個女大學生,上學上的好好的,忽然被共產黨抓了壯口,被強行安排當了狙擊手。白天開槍殺人,晚上和戰友約炮。最後跑路的時候黨國不給女英雄發船票,還是前相親對象,一個猶太醫生把自己的船票交給她才跑路。到了美國後,因為英語好,和美國總統夫人談笑風生,這才體現出人生價值。
對了,這種片里,常凱申大隊長居然都能躺槍。蘇聯的婦女要麼在後方的工廠 農莊生產 要麼拿起武器 去前線 開飛機 開坦克 擺弄機器
美國的婦女在後方的工廠生產武器
英國的婦女加入軍隊 承擔輔助性工作
德國的婦女在元首的號召下 回歸家庭 知三從 曉四德 相夫教子—哎好像有點不對
後來的事情大家都知道 我就不多說了
和兵臨城下一個德行,用西方國家自己的黑歷史套在毛子頭上黑。
請讀書,謝謝
http://book.ifeng.com/a/20151009/17705_0.shtml
http://www.360doc.cn/article/11532035_345049148.html
拿起了槍,她們能和男人一樣去戰鬥。照片里的女狙擊手們,都那麼自豪和快樂。
戰爭讓女人走開, 但是這只是一種奢望罷了。
最美抗日女兵劉玟,犧牲時年僅18歲
抗日英雄成本華。成本華,20歲,屬於地方部隊,穿著農家冬棉裝,只有腰間束的一根童子軍的制式皮帶把她與普通村姑區別開來。她在安徽和縣被捕,日方攝影者為她拍了兩張照
抗日英雄劉桂芳。大阪每日新聞社1938年6月31日出版的第31期《支那事變畫報》上,刊登了兩幅俘虜中國女兵的照片,其中一個女俘名字叫劉桂芳,當時20歲。她們都是在徐州會戰中被俘虜的。
抗日英雄魏文全。她的背後是日軍的牢籠,沒有了自由的名字,卻有了醒目的「5」號囚記。她是在「留下鎮」被捕的,其對手是日軍野副部隊。她很孱弱很瘦小,卻是肩負重責的抗日殺敵之便衣隊長。她看著比較顯老,卻正當25歲的花樣年華。
抗日英雄姚英。姚英個子不高,日本人刻意讓她斜挎一支長長的步槍,槍托朝上,槍口向下,這種挎槍的樣式奇特而又彆扭,帶有羞辱的意味,顯示了日本軍人的一種陰暗心理。這位女戰士的胸腹處懸掛著一個槍刺的皮套,它十分突兀地擺放在步槍上,皮套里沒有刺刀。顯然日軍怕其刺向自己。
被日軍俘虜的東北義勇軍抗日英雄楊淑珍(女18歲) 楊威德(男)周紫珊(女)。
被日軍俘虜的中國女兵。
被日軍俘虜的中國女兵。兩位八路軍女偵察員不幸被日軍抓住了。她們是在正太線附近執行任務時被捕的。她倆的長相很相似,相似到像是親姐妹,而日軍記者在旁邊所作的註解便是:「共產軍姐妹。」
所有的照片中,被俘虜的女戰士臉上沒有一起的恐懼,讓人不禁心生敬意。
戰場兇險,女兵們依然拿起來步槍。
戰地紅花別樣紅
文章出自中國青年網,稍作修改
原文鏈接http://t.m.youth.cn/transfer/index/url/picture.youth.cn/qtdb/201412/t20141201_6140543.htm關於這個片黑旗幟,黑擺拍,黑不撤離女主,黑常公,黑正義感爆棚只是上綱上線的蘇聯代表團領隊我也懶得多說了,好端端一個女英雄導演你這麼黑真的好么。。我只想說看這個電影唯二我覺得好的就是笑點滿滿的蘇聯小女孩聖誕節上抑揚頓挫一顆賽艇的發言,和片中布谷鳥那首奔放歌。
題主可別再被任導演打扮的歷史小姑娘感動哭了,感覺你還是要學習一個。
有人說為什麼蘇聯不支持西歐的共產主義。其實在雅爾塔的時候,斯大林已經和羅斯福有過密約,斯大林不干涉西歐,羅斯福不干涉東歐,後來阿登之戰,斯大林進而提出東歐應該包含波蘭、捷克斯洛伐克和戰後被蘇聯佔領的德國地區(在地理上,這些地區傳統上屬於中歐,總不能東邊的義大利屬於中南歐,西面的反而屬於東歐),同時將中國的東北、新疆、外蒙古作為蘇聯可以獲取的地區。被德軍圍攻阿登搞到焦頭爛額的羅斯福只能同意,戰後杜魯門也只好承認這一結果,對國民政府實行全面禁運,坐看其敗亡,對東歐的民主派不聞不問。但是朝鮮越過三八線這一火力偵察則是杜魯門無法容忍的,美國不能沒有在遠東大陸的據點,所以朝鮮戰爭爆發了。
二十多年前上中學時我看過一部蘇聯長篇報告文學「戰爭讓女人走開」,感觸頗深。。。如果不是迫不得已,女人怎麼會上戰場舞槍弄炮?那是形勢所逼,怨不了黨國。所以現在弄什麼女兵儀仗隊,大張旗鼓地宣揚女特警如何與男人一樣劈磚開瓦的,我看著就很反感:咱們國家沒男人了么?
白俄羅斯女作家SA阿列克謝耶維奇《我是女兵,也是女人》記得講述的就是二戰時俄國女兵的故事,讀完之後覺得戰鬥民族不愧是戰鬥民族,這些女人在戰爭中同樣偉大
什麼樣的腦袋都是能一槍打爛的,不管開槍的是男是女
卧槽,我最開始一看還以為是《第四十一》的另一個譯名。。。心想不內戰么咋跑二戰了。
後來發現那譯名叫女狙擊兵。。。。。。題主可以去看看少女與戰車。。
2015年諾貝爾文學獲獎者S.A.阿列克謝耶維奇,這是我繼柳鮑娃其莫菲耶芙娜之後的第二個長長的俄羅斯名字。我看她的第一本書正好和本題目有關。《我是女兵,也是女人》。
在眾人的包圍下,戰爭後的「英雄」們似乎講述自己在戰場上的英勇,極力表現戰爭的恢弘,但是當你走進他們的內心,發現,其實許多事情不是我們想像的那樣。比如戰爭。在阿列克謝耶維奇的採訪名單上我們不難看到許多女兵成為狙擊手,成為前線戰士中的重要人物。並不是像某些人說的「這個國家衰弱到要等到女人去守衛」。反而,我們要為這個國家感到驕傲,因為連傳統意義上認為是柔弱的女性也知道扛起槍去守衛祖國。
我想,如果是傳統的電視台採訪,不難讓這些身有軍功的娘子軍講述她們在戰爭中不輸於男性的英勇無畏,或者是在如何靠著共產主義信念度過戰爭時最困難的時刻。
這也是我在讀這本書之前的預設。
但是,很多事情超乎我的想像。除去打仗,女兵要比男兵承受更多的東西。而這本書就是呈現女性在戰爭中除了打仗之外(可以理解為,在拿起武器的時候,她們的性別是模糊的)女兵作為女性所承受的更多的壓力。
一、情感的發泄口
不管怎麼樣,在一個充滿男性的群體中,少數的女性角色酒會變得非常尷尬。雖然我無意冒犯,也不知道真正的比例。但是在書中透露出的在真實的戰爭中,有一部分比例的女兵自願不自願地充當「軍妓」的角色。
即便不是當軍妓,出現在軍營中的「戰爭夫妻」也是常見。戰時兩人以夫妻相稱,戰後各奔東西,彷彿這段感情沒有發生過。
這也就是為什麼書中提到戰勝回朝時「男人是勝利者,是英雄,是新郎官,他們上過戰場是一份榮譽,但人們卻完全以不同的眼光看待我們這些女兵。完全異樣……」
在《錫皮娃娃兵》中可能講的更明白「上過阿富汗戰場的女人,就基本上是個妓女了」(原文大意)。
其實我在想,這些女人的獻身,自願或是不自願的,都可以視為是一個偉大的舉動。在傳統意義上屬於男人的戰爭中充當一種潤滑劑的作用,舒緩男兵的神經。
戰爭中士兵緊繃的神經,無論是看到戰友被炸死在身邊的恐懼,還是隨時都可能發生在自己身上的死亡,在愛情,或是假裝是愛情的滋潤下,漸漸緩和。
二、保存感性
我無意說戰爭是理性的,或是獸性的。畢竟我們這一代人沒有經歷過戰爭。但是我對這群女兵在戰爭中進行的非戰爭的,用她們的話來說是「女人的事」的行為,覺得非常有視覺衝擊力。是想一下,背景是硝煙瀰漫的暗黃色的天空,一排女兵坐在牆角的凳子上,綉著自己的裹腳布。
「只要有片刻休息,我們就坐下來綉點動秀,像頭巾、手絹什麼的。公家發給我們的包腳布,我們卻把它改製成圍巾,織上毛茸茸的花邊。真想做點女人的事啊!而在部隊中女人能做的事太少了,簡直讓人有點受不了。為了能拿拿針,縫縫線,哪怕只有一會兒功夫來顯示我們的天性,我們是不惜找出任何借口的。」
這就好比是肖申克的救贖中,監獄裡飄來的一支悠揚的樂曲。在充滿男人的戰場上,女兵作為女性做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保存感性與美感,證明著這個國家還沒有陷入麻木。
柳芭哪有這麼弱。
今早吃早飯的時候聽了混沌店老闆放一個關於抗戰劇的廣播,可能是小說吧。
內容是一個男老師教一群女人(都是家人)狙擊以及匍匐前進等等…暫且不知道這是國共哪方的力量。我只想說,女子特種部隊也是這幾年才有的。而歐洲的特種作戰概念也不過早二戰二十年左右,英國的特別空勤團還沒有享譽世界的名聲,中國就有女子特戰隊了,作者腦洞太大我跟不上。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 2016 年 12 月以來,敘利亞叛軍撤退、政府軍幾乎完全收復阿勒頗的最新戰局?
※中國和俄羅斯和巴基斯坦的關係真的有那麼鐵嗎?
※如何評價「土耳其總統在巴黎公開嗆普京:我敢辭職你敢嗎」?
※如何看待去年土耳其人蛋洗荷蘭大使館的事?
※如何評價俄羅斯往敘利亞部署航母戰鬥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