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什麼是經濟學的「規範分析」?

不大理解這個概念,能否試舉幾例具體說明?


我這裡給一個粗淺的描述。

實證分析和規範分析的概念,可以參考實證分析(Positive Analysis)在經濟學中的地位是怎樣的? - 馮晗的回答。我這裡以最低工資制度為例,如圖:

顯然,最低工資(如果它高於均衡工資)會導致失業增加;但另一方面,最低工資的確使就業者的生活水平得到了保障(高於均衡工資下的生活水平)。上述兩句話體現了一個實證分析:它只說明了最低工資可能造成的後果,但並沒有對「哪種後果是我們想要的」這一問題給出結論。

但是,後面這個問題——「哪種後果是我們想要的」,才是規範分析所要給出的結論。例如,如果目標是」儘可能減少失業「,那麼顯然最低工資制度就是不合意的,這也是它為人所詬病的主要原因。反之,如果目標是「保障工人(或就業者)的生活水平」,那麼最低工資制度還是有可取之處的。

在我看來,規範分析在本質上是沒有對錯的,它只有立場或目標的區別:站在不同的立場或者說針對不同的目標,結論很可能是不一樣的。所以,五十年之前集體主義是個人道德的準則,五十年之後的今天,個人主義才是人的目標;五十年之前說「我是一顆螺絲釘,哪裡需要哪裡擰」,五十年之後的今天講求賺錢才是硬道理;五十年之前說的是「為人民服務」,五十年之後的今天說的是「為納稅者服務」。


瀉藥。規範分析,按照我的理解,就是回答兩類問題:

1、某種(經濟)結果是不是可欲的?通常經濟學默認的「可欲」是「效率」——主要指Pareto efficient,而規範分析則進一步,問是否公平。公平有很多種定義方式,比較經典有功利主義的和羅爾斯式的。

2、某種行為「該不該」做,這個主要是針對公共計劃的。

其實這兩點都差不多,都是經濟分析+價值判斷。其結論通常會有「應該」兩字。

一個典型例子就是合作博弈(cooperative game)。與非合作博弈不同,合作博弈探討的是假設條約有約束力時,「應該」如何分配利益:比如猶太法典中的遺產分割問題——後由鄙校R.Aumann 教授解決。

參考資料:wikipedia


可以與實證分析相比較。

規範分析是回答「應該是什麼」「應該怎樣解決」,(預設立場的)一種經濟理論分析。包括一種價值判斷,是主觀的。

實證分析是回答「是什麼」「實際上是如何解決的」,(已經發生了的)一種數字的驗證。不包括價值判斷,是客觀的。

比如:

規範分析: 應該通過提高通脹率來降低失業率(或從另一立場,應該寧可容忍失業率居高不下也要控制通脹率)。

實證分析: 通脹率與失業率之間存在此消彼長的交替關係。


前者研究「what is」的問題,而後者研究「what ought to be」的問題。


推薦閱讀:

如果當初太平天國不腐敗,推翻清政府建立新政權,頒布了《資政新篇》,中國後來的發展會是怎樣呢?會否走向資本主義?
非洲國家社會制度都是資本主義嗎?
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真的對經濟類的學生有用嗎?
北歐的社會制度是怎麼樣的?為什麼其他國家沒有效法?
薛兆豐在經濟學家的群體中屬於比較水的嗎?

TAG:經濟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