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說話喜歡拐彎抹角怎麼辦?

三歲半,女孩。說話拐彎抹角是從剛會說話的時候就開始了。 二歲的時候,看到桌上有棒棒糖,她不拿,也不說要我拿,她說:媽媽,我看到桌上有個東西。我說:我看到了,你是要吃棒棒糖嗎? 她不作聲。 今天帶她到小區門口的飯店,點了一份飯打包。在等的時候,她眼巴巴的看著可樂,跟我說:媽媽,我口渴了。我知道她是想喝可樂,於是說:要喝什麼直接說。說了媽媽就買。不說就回家喝水。接著她就一直重複口渴了渴死了……就是不說。

其他方面比如要陪她玩/出去玩或者想要個什麼東西都這樣。 一般這種情況我都不搭理她,或者跟她說你說你要什麼就說,說了媽媽就給你拿/買,但是不是很見效,下次照舊。
我想知道她為什麼會這樣?是害怕被拒絕嗎? 她膽子是挺小的,但是我們對她物質上的需求並不苛刻,該買的都買,出門玩都給買個玩具或者吃的。我跟她爸爸也都是很直接的人,從來不這樣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天晚上我實驗了一下@lulu的方法,上來彙報一下,希望能對有同樣問題的父母有參考作用。

地點:外婆家 事情經過:外婆承諾她上好廁所就可以吃櫻桃。 她從廁所里出來,對外婆說:外婆,我上好了。 外婆沒反應過來,嗯了一聲。她又說了兩次,外婆才反應過來。我這時候問她:你上好了,是想吃櫻桃了對嗎?她沒吭聲。我又問了一次。她撅著嘴有點生氣了:不是! 於是我就沒追問下去了。
過了一會兒,該睡覺了,看她情緒不錯,我抱著她,問:寶寶,媽媽問你幾個問題行嗎? 她:可以啊。 我:你今天跟外婆說你上好廁所了是你想吃櫻桃了對嗎? 她:對的。 我:那你不直接說,讓外婆猜啊猜啊猜啊,外婆會很累的哦。 她(開始揉眼睛,有點想哭):可是……我忘記說了 我親親她:沒關係,如果下次你能直接告訴外婆或者媽媽,那是非常非常棒的哦! 她:嗯。 我:那下次你想吃什麼的時候,跟媽媽或者外婆直接說好嗎? 她:好的(心情好像又好起來了)。

之前我也一直跟她進行過很多次類似的對話,但是從來沒有跟她提及過我的感受,重點只放在我希望她怎麼做這件事上。我感覺到了她的歉意。 今天我的做法對嗎?還有什麼需要改善的嗎?

_____________補充的分割線______________

沒想到過了這麼久還是有這麼多回答,謝謝。

看到很多答主說小時候也是這樣,有個答主說很像貝兒。這真是提醒我了!爸爸去哪兒里有一集,貝兒到集市買東西,因為錢不夠了,但是想買麵條,就在攤子那默默的摸麵條,一邊摸一邊說哎呀我沒錢了……這簡直就是我女兒的翻版么!

在孩子小時候在吃東西方面我確實是比較嚴厲,因為挺容易生病的,一亂吃或者吃多了就會積食發燒,小時候一個月燒一次,上了幼兒園月月咳嗽的小朋友傷不起……每次小朋友在小區里分零食我們就默默的走開了。想來她好像拐彎抹角這點在吃東西這方面好像特別多。開始跟我暗示的時候,那我也就直接告訴她不行,這個不能吃。也許被我拒絕的次數太多了,所以她才會這樣吧。


新年裡這個回答仍然有許多知友點贊,或許是引起了大家的共鳴。

這個回答本意只是從孩子的角度來解釋這個現象,沒想到激發了大家童年時的情緒。

看到評論區一些知友的經歷,也不知道該如何安慰。

就像我們都會記得拐彎抹角一樣,我們也都會記得小時候的不愉快,然後慢慢放大,覺得憤怒、委屈、無助。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就有糟糕的父母。

我仍然認為我的母親是個很好的媽媽,在我的成長過程中給予了我很多教導和幫助,我也同樣理解很多時候,由於她需要兼顧到家庭、工作、感情,所以不能完全照顧到我的情緒。

每個人的成長路上都會有不同的問題,但請一直相信自己,能夠把握住生活的方向。

祝大家新年快樂!(^_^)

————————————————


看了這個提問怒答一發,因為我小時候就是題主所說的那種「拐彎抹角」的小孩。

想吃冰棍,就說「媽媽我好渴好熱!」

想看電視,就說「媽媽我好無聊!」

成年人的角度來說,或許覺得孩子說話拐彎抹角,以後人際交往會怎樣云云。

但我深刻的記得,在我「拐彎抹角」的年齡段里,這樣做單純是覺得不好意思坦率地表達出自己的慾望。

和題主分享一下我自己的經歷。

我父親常年外地工作,媽媽是中學老師,帶班主任,每天早出晚歸,很忙,所以我經常一個人在家,或者晚自習的時候坐在媽媽辦公室里一個人玩。

我和樓主的女兒很像,幼兒園有次,我媽生病,我給她倒水沖葯,然後想給她切個橙子,切到了自己的手。一手血淋淋去找創可貼的時候被我媽發現,被說了一通,理由是「無故玩刀」。我沒告訴她我是想給她切的,因為我媽神經纖細,我怕她哭。

我記得,以前放學了我都自己走去媽媽單位等媽媽下班,在校門口看著別的小朋友等家長來接,他們的父母會在門口的店裡買一些小零食。

小朋友嘴饞,所以這一幕一直是很讓我羨慕的。

我也想在炎炎夏日裡舔根五毛錢的冰棍吹風,但我知道那是不對的。

因為我媽很不喜歡小朋友吃零食,也不會給我零花錢。

如果和我媽說:媽媽我想吃冰棍。

這在我眼裡等於是挑戰父母的權威。

所以掙扎啊掙扎啊,想吃又不敢說,怕被拒絕,怕被訓斥,分外煎熬。

最後選擇的方式是拐彎抹角的「試探」。

「媽媽我好渴好熱啊!」——這樣。

但我媽總是體會不到我的心意,我也總是很沮喪。

深刻的記得有一次,我媽突發奇想給了我一兩個硬幣,讓我自己去買冰棒。

我站在小賣部的門口想啊想啊,最後成功地回想起廣告里的雪糕名,那份激動和喜悅,簡直了。

我媽一直是堅持從小的品格培養的那種家長。讓我一個人上學回家,寫完作業才可以看電視,不吃零食,按時睡覺。

為了做乖小孩,我小學一年級就自己坐四十分鐘公車回家(竟然沒被拐走也是挺神奇的),到家就寫作業,然後自己練琴,看大風車的動畫,等媽媽回來,不吃零食,按時睡覺。

我不直接提要求,因為我覺得那些要求不合理,乖小孩不應該提不合理的要求。但我還是有同齡人一樣的渴望,所以我不直說,只試探,也一直希望和我媽心意相通而得到那些獎勵。

所以一二年級的時候,我學會了拐彎抹角地試探,三四年級的時候,我學會了用成績換取獎勵,再大一點了,成績好那是應該的成績不好就是不努力。

而我小時候的拐彎抹角,幾乎沒有得到過我媽的正面回應。

後來,在我高中的某一天,我媽把這件事當成了笑談。她說「你想吃冰棒為什麼不直說?」

我才意識到,我媽一直是知道我心裡的想法的……

她的回答和題主也很像,就是不喜歡小孩子拐彎抹角,所以她選擇了無視,或者打著擦邊球回答「熱了那我們休息一會兒吧。」

而且她直說,因為我吃的慢容易弄髒衣服她太忙了沒空打理。

這種戲弄心真的讓我很難過。

父母有父母的立場,孩子有孩子的立場。其實這只是很小的事情,而後來我家也發生了很多事,當我的態度從「把父母當做權威」向「父母也很孩子氣」轉變時,我覺得很無力。

父母總希望子女快快地成長起來,變成熟,挑大樑,又老會覺得孩子始終是孩子,現在行為有問題以後出了社會巴拉巴拉巴拉。

以成年人的標準去要求孩子的行為,以孩子的標準去看待孩子的行為。想引導成長,又無形中緊緊抓著控制權。

就像題主覺得孩子拐彎抹角不對,自己也在以拐彎抹角的方式回饋孩子。

大家總以為小朋友啥都不懂什麼都不記得,所以可以隨意戲弄,撒氣,當做感情籌碼。但其實小孩子很敏感也懂很多事,能夠體會到大人的艱辛和排斥,能夠感受到你一舉一動里的信息。

就像我記得我童年經歷里的很多事情,記得我對慾望的剋制,記得我垂涎著零食又被無視的沮喪,記得我媽在九點拖著疲憊的身體帶我回家,記得她對我訴說宣洩情緒。

然後,當我逐漸長大,看到了父母的無助與任性,嘗到了孤獨與無力,終於認識到我的人生中終將缺少他們的陪伴與支持的時候,回想到這件事,我仍然希望我母親能夠當面戳穿我的小心思,牽著我的手,帶我去買一支冰棍。

所以,題主,你的孩子或許也是在經歷著「懂事的階段」,只是在用你不喜歡的方式表達了她的成長。

你可以引導她更加坦率,讓她敢於提出自己的要求和見解,然後一起討論。

懂事的孩子能夠察覺到很多事,你忙她可以自己玩,你有需要她會盡全力滿足你,你不開心了她也不敢說話,從小就很會看臉色。所以,如果你希望她坦率,又不對她的坦率適當回應(無視,或同樣拐彎抹角),她仍然會放棄這份坦率。

同樣的,也不要因為她沒有滿足你的要求而不滿。浪子回頭太容易,混蛋事做多,改邪歸正之後反而會被人大加讚賞。而懂事的小孩最大的悲劇就是父母像個孩子一樣對子女「索取無度」,從「你真棒」到「你應該的」到「你欠我的」再到「我真是欠你的」。每個人都會有點缺點,人無完人。

最後相信懂事的她一定會成長成一個優秀的姑娘!


評論讓我有很大啟發,這些糾正孩子的小技巧都算是「術」,算不上「道」------做父母應該從孩子「喜歡轉彎抹角」這個表象上分析成因,造成這樣行為的內在原因是什麼?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孩子的性格雖然有基因決定,但父母的潛移默化對於性格的形成也有重要影響。是不是我們作為父母,小時候也會「轉彎抹角」的表達想法?

同樣的可推理至積極教養的其他方面:如果看到孩子不好的缺點,在積極糾正的同時,是否可以反思自己有沒有在同樣的年歲-----甚至現在也會如此?我聽到過一個朋友家四歲的孩子說:幹嘛要去接XX小朋友?那麼遠開汽車還浪費油~~~~~震驚!求證他父母,果然他父母有過這樣的對話。

@leee也反對這種做法,是有他的道理的,不思原因只打屁股,也是對孩子天性的戕害。大多數情況下,父母是需要改正自己的問題,來給孩子做出表率,這才是我認為正確的、積極的教養方法。

============原答案的分割線================

我家孩子也有這麼習慣,大約從三歲就開始了。

明明看見桌上有好吃的,不會直接要求,而是說「我肚子餓了」,眼睛已經偷偷瞄了很多次,但不會直接表達出「我要吃」的真實想法。

一開始,我當做孩子聰穎,懂得變通,後來發現這並不是什麼優點。

表達分為【直接表達】和【間接表達】兩類,直接表達可以使一個人能夠主動表達自己的想法與需要,孩子提出的要求只要不危險,一般都會得到父母的同意,此後,TA對於父母積極回應的良好預期,能夠培養出自信、獨立的人格特質;如果孩子總是通過轉彎抹角的【間接表達】模式,家長如果疏忽了沒有做出正面回應,則會換氣孩子羞愧、著急的負面體驗,害怕提要求和表達訴求。所以我認為含蓄、隱晦的方式是防禦性的表達手段,並不利於性格的良性發展。2-8歲是人格形成的關鍵期,種種情感與需求如果不能學會主動的表達,並獲得積極回應,他們逐漸地學會了自我保護的迴避性策略,進而會壓抑對別人的需求,形成【迴避型依戀】人格。

相反,一個敢於表現真實自己的人,是心理健康程度較高的人,這些人往往較自信,對被拒絕時的免疫力更強。這種免疫力來源於大量【直接表達】後獲得積極經驗的支撐,心理彈性較高。

我希望孩子先學會【直接表達】,然後年歲增加再學會【間接表達】。

可認為是,先打造【內方】,再打造【外圓】。


具體對付的手段是,向孩子明確提出,他的表達方式不正確,讓TA自己重新表達自己的訴求,例如,我會告訴孩子:我猜想你可能是想吃棒棒糖了,所以才覺得肚子餓,如果你想吃,就直接告訴我,我們考慮一下在答應你。

一定要他自己明確的表達出來,經過幾十次鍛煉,就可以有效的糾正。


「需要喝什麼就直接說」 這不也是一種拐彎抹角嗎?你明明知道女兒要喝可樂的不是嗎。
孩子溝通模式肯定是習得的,或者她曾經直接過,但遭受過打擊所以不敢再用了。
全家人坐下來開一個家庭會議,三方一起制定溝通協議,列出溝通時該做和不該做的,然後一家三口相互督促改正。(開會方法可以參考中央台的《超級育兒師》節目)
-------------------
以題中的這個情形舉例,直接的表達方式四步完成:
寶寶,你這麼問是因為想喝可樂,對嗎?(描述你所觀察到的情形)
但是你不直接說,會讓媽媽猜的很累哦。(表達你的感受)
因為,我認為,寶寶如果能直接告訴媽媽自己要什麼,是特別特別棒的行為!(說明你的理念)
媽媽希望你下次在想喝可樂時,能直接跟媽媽說,好嗎?(表達你的請求,一定要落實到這事件上,孩子更好理解)
——溝通方法來自《非暴力溝通》,特別建議為人父母者能讀一讀。
-------------------更新--
看到題主馬上對建議的方法進行了實踐,並且寶寶的反應有了變化,真是讓我備受鼓舞~~一大早忍不住開電腦更新
媽媽做的很棒,特別是發現孩子有點想哭的時候,及時給了鼓勵(親吻和說沒關係),這對寶寶消除自己的內疚負罪感很有幫助,也能讓她能積極的面對改變。如果非要挑刺,那就是對話結束後,媽媽再給寶寶一個深深的擁抱,那就完美了。

回復一下評論里的媽媽補充。
孩子爸爸的「逗」非常不可取,不清楚具體是什麼內容讓孩子哭,如果是「你是撿來的、爸爸不要你了」這一類,會對孩子心理產生負面的影響,一定要說服爸爸不要這樣逗孩子。分析和應對方法可參考下面這個問答,非常值得家長一讀。
有什麼話不能和小朋友說? - 教育

孩子對陌生人如果一直很畏懼,有可能是小時候老人或保姆用嚇唬的方法帶孩子,比如「外面有壞人哦不要亂跑」,「再不乖,警察就來抓你了!」 這種嚇唬會讓孩子對人產生畏懼。可以嘗試詢問一下孩子或老人是否常有嚇唬的情況(如果會影響家庭關係,就不要問了),如果有,可以用上面鏈接里第一個答案里,和孩子玩扮演遊戲的方法幫孩子消除心結。

另外,多主動請求孩子幫助爸爸媽媽做簡單的家務(拿筷子、擦桌子、自己收拾玩具等),也是很好的建立自信的方式,讓孩子意識到自己是有價值的,能幫助到他人,她會對自我有更高的評價。


看問題描述居然看哭了,因為我打小也是這樣的小孩。至今我媽仍會取笑我小時候想吃零食不說,而是說餓了。可能我比提問者的女兒還要嚴重,小時候和媽媽逛街買衣服從來買不到,而且最後都是以我媽生氣發火,我哭著說不買了收場。甚至吃飯時不想吃了也說不出口,會一直坐在飯桌前拌著飯拖延時間,當然結果又是我媽大發火揍我,然而下次我依然會那麼做。長大後我媽說生氣的不是我不把飯吃完,而是孤僻的個性,不吃也不說出來,我才發覺自己有多傻。不過如今再仔細一想,就算直接說不吃了,媽媽也不會愉快地說好,而是會表達不滿,而我也仍然會感受到媽媽生氣的情緒,所以這種拖延可能是一種迴避,對憤怒情緒的迴避。至於買衣服,她可能永遠也不明白,當我喜歡一件衣服,我是不會說出來的,以為多張望幾眼,摸一摸她就會明白。即使她從來也沒有明白過。這件事我至今也不敢說,因為她肯定又會理解為我的孤僻怪異。
不知道同樣的行為是不是有同樣的原因,先從我個人這樣做的心態來說一說吧。
之前看樂嘉的演講,用了一個關於牙膏的例子來說明藍色性格,大概是這樣的:

一對紅藍夫婦開始共同生活,紅色每每刷牙完畢,東西一扔撒腿就溜。藍色對於紅色的行為極為不滿,於是一直默默處理善後事宜——將牙膏捋好,擦乾盥洗檯面,牙刷朝上並行排列,但發現連續幾日並無任何改進跡象,所以很生氣。

那麼,「為什麼藍色不直接向紅色提出不滿,要求紅色改正?」,這個問題對於很多人可能不理解,但藍色一眼就會明白,這是希望紅色自己發現。而事實是,紅色完全不會發現。
就算是已經長大成人的我,依然不擅於甚至是從不向任何人提出要求。因為除了害怕被拒絕,甚至還害怕別人不好意思拒絕而感到為難。就像那個櫻桃事件,當我「拐彎抹角」地提醒奶奶而奶奶依然沒有發現,那我一定會覺得「已經那麼明顯了她還是假裝忘記,那一定是不願意給我吃吧」然後就自己忍耐掉。而且媽媽來問我,說明她看到了我的試探和被拒絕,這會讓我覺得羞恥,不願意承認。心裡會對自己很不高興。慢慢連這種試探都沒有了,覺得先不抱任何希望就不會有失望。
中國人似乎很喜歡掩藏自己的慾望,也喜歡教導孩子慾望可恥和情緒可恥。而敏感的孩子只需要一點點點撥,做出的反應就比被教導的還要多,會變得不敢說出自己想要什麼,也不願意自己的情緒被發現。如果你有一個敏感溫柔的小孩,那麼對待他(她)不用像對待熊孩子那樣嚴格,給他(她)足夠的安全感和愛就好了。


⊙▽⊙怒氣值上升中。
我不評論,我講故事。
在我小時候,娘是什麼,娘就是天,吃穿住行,惹了娘,都白扯。
我小的時候喜歡吃奶糖,我和娘說,我要吃奶糖! 其實我並不亂花錢。我也不偷錢,就乖乖和娘說,要吃奶糖。
娘說,吃什麼,對牙不好。口氣非常嚴厲,板著臉,兇巴巴的,吃糖我就不喜歡你了。
我娘只有看到壞人才這個表情。
在超市裡說,四周都是大人,大人有我四個人高,他們都看著我呵呵笑,很大的影子投在地上,又對他們孩子說,奶糖不好,不好。 嚇得我差點跪在地上嚎啕大哭。
題主,你知道全世界反對你是什麼感覺么?全世界都沒有人愛你是什麼感覺么?一點都不誇張。
那個時候的孩子,家長就是全部,家長表現出來拒絕,就是全世界都拒絕。
我和娘說,我要一塊錢去買本子。娘給我八毛。
我家不缺錢。
我說一塊錢本子好看,娘說,反正都一樣的里子。
她從來不給我表達意見的權利。
我敢反駁,娘就板起臉,做出苦大仇深的表情,不得已給我兩毛錢。
那可了不得,從此我就不敢再要錢,因為我以為要錢,我家就會破產,沒有地方住,會睡大街。
題主,如果你提個要求,家裡就會破產,你還敢說話么?
我們去吃飯,他們說,要小孩子點菜,我娘每次說,不要她點,她不懂。
我點菜,娘就嫌我點的不好,這個貴了,那個難吃。
我真的以為我不懂點菜了,以後每次我都說我不懂不點,他們說我懦弱沒見識。
等後來,我每次在餐桌上說話,娘都要嫌棄我,這句話說的不好,那句話不好。所以以後我就沉默,只和熟悉的人說話,在以後等我想說話的時候,他們早已談笑風生。
題主如果你表達自己的意見就換來最親的人反對,你敢不敢大膽的說出來。當那麼多人面說出來,看你的唯一支柱怎樣來反對你,拒絕你的意見,而且你並沒理由反駁,因為大家都站在他一面。
題主請你想像,你的親密愛人,在大庭廣眾下,不明原因的拒絕你,傷害你,不鼓勵你。題主請你想像,你去問他原因,他說,
你不懂事。
你不懂事。
而且你不能離開他,他永生都是伴隨你的。
請把小孩子當做平等的人看待。
請把小孩子當做平等的人看待。
請把小孩子當做平等的人看待。
不敢對同事說的話,就別對孩子說。
不敢對同事說的話,就別對孩子說。
不敢對同事說的話,就別對孩子說。
每一個不得已沉默的人都有淚,請別粗暴對待他們。
等後來我終於發現,原來買東西都可以自己挑選的,衣服花色隨便挑,吃飯喝什麼自己隨便。可以浪費錢,可以熬夜上網,可以……怎麼都可以,就是沒人否定你,沒人兜圈子拒絕你。
我就果斷飛出來,再也不想回去了。
我愛我的家,但是遠離也並沒太大感覺,因為我覺得如此自由的生活簡直美妙極了,每秒都美妙。
再也不用委婉表達,真好。


-------------------2015.04.30修改---------------------
反對 @forest 的答案。反對題主採用的方法。

我求求各位做家長的,在發現孩子表現出你不認可的行為時,在第一時間思考採取怎樣的手段來糾正之前,先想一下這個問題:

為什麼他/她會這麼做?

鑒於很多情況下孩子還非常小,接觸的外界環境很有限,那麼你們完全可以再合理假設另一個問題:

我做了什麼,導致他/她這麼做?

你們是強勢、主導的一方,他們是被動、接受的一方,你們憑什麼假設,他們身上表現出的問題,是脫離你們的影響而獨立產生的?

實在想不明白的,看下面這個答案:

為什麼我們有時候無法和親密關係的人直白地表達自己的情緒? - 曾小傻的回答

什麼時候,我們能夠直白的表達自己的情緒?

60多年前,卡爾·羅傑斯給了我們答案:

面對這樣一個人我們能直白的表達自己的情緒

  • 真誠一致
  • 無條件積極關注
  • 共感理解

因為對方真誠的表達了自己,我們願意給予回應;
因為對方對自己的關注是無條件的,因而不擔心失去關注,所以敢於直白表達;
因為對方能夠對自己的情緒共感理解,因而直白表達之後能夠得到期望的關懷的理解的回應,所以願意表達。

說得夠清楚了吧?
對孩子來說,父母是第一個、很可能在一段時間裡也將是唯一一個(應該是「二個」,不要在意細節),能做到這三點的人。

當你做到時,他/她也會逐漸學會以同樣的態度來回應你。

-------------------2015.04.26---------------------
看到了題主的更新,為其中一句話以發表下上綱上線、不就事論事的過激言論,我很抱歉這不是個有用的答案。

「我感覺到了她的歉意。」

看過Andrew Solomon的一個演講,關於一個項目,它試圖理解養育與自己有本質差異的孩子的父母們的想法。
  「大多數耳聾孩子的父母是聽力健全的,聽力健全的父母總是試圖去治癒他們的孩子,這些孩子要到青春期才終於能接觸到同類群體;大部分同性戀者的父母是異性戀,這些父母常常希望孩子能表現得與他們認同的主流社會一致。」
  這些孩子從小被剝奪了「身份認同」,因為父母從小向他們灌輸了一件事:你的存在是錯誤的。

  儘管母愛普遍被定義為「無私的」,但事實上大部分父母只願意給與孩子有條件的愛。即「我愛你所有符合我期望的部分。」而那些不符合他們期望的部分,即便實際並不能被歸入「錯誤」的範疇,也會被父母擅自加以矯正。其中比較極端的例子,是將表現出同性戀傾向的孩子送去接受電擊治療的父母。
  「偉大的」母親在「愛」的名義下做出的如此「無私」的舉動,真是聞者落淚。

  很多人相信一個奇特的觀點,「人通過養育一個孩子便可成為合格的父母」——這種封建迷信可以適可而止了。之所以有能夠給與孩子無條件的愛的父母,是因為他們本來、就是、那樣的人。你幾乎不會在發表歧視性言論的人中找到他們,也很難看到他們給出非常不體面的評論,比如「女孩子最重要的就是嫁個好人家」、「男孩子太內向不好」、「我不喜歡你說話拐彎抹角,因為我不喜歡,所以你是錯的。」

  「說話喜歡拐彎抹角」聽起來遠遠不像身體不健全、精神不健全、非主流性向、女性、有色人種那樣,承受過或仍然承受著著來自社會普遍的否定。但同樣,在這種不屬於「性格缺陷」但仍然遭到父母否定的例子中,這些孩子們成年後也很難通過找到同類群體來獲得缺失的認同感。

  這種認同感的缺失很容易給孩子一個錯覺,「父母不愛我」,而事實上只是,「父母不接受我」,更具體地來說,是「父母不接受與他們不同的人」,其中包括了我。
  我之所以說他們的愛不是無私的,是因為那所謂「愛」還不足以使孩子成為他們狹隘的偏見中的一個特例,讓他們放下不知哪兒來的自以為是,哪怕是去百度一下。

直接要求再來點兒食物或飲品有些不妥。正確的做法如下:在用下午茶時,如果您還想再喝點兒,那麼您可以詢問離茶壺最近的那個人,他是否想再來點兒茶。出於禮貌,被詢問者通常也會反過來問您同樣的問題。當然,可能還有一種情形,比如在餐後飲酒階段,對方竟沒有將波特酒瓶遞過來,那麼這時,您可以說,「瑪麗女士,您知道那位【添加一個地區名稱】伯爵嗎?他人真是太好啦,每次都忘記把酒瓶遞給我」。這麼說對方就一定明白您的意思了。

  (這條在知乎答案里有,但顯然是轉載,目前找到的出處為 xuzs: 威廉·漢森是英國著名的禮儀專家和諮詢師。在與...,待核實,向原作者致歉。)

  如上所述,題主女兒的行為並不存在過錯。如果在題主描述的場景里有人需要道歉,那麼應該是忘記兌現承諾的那位,而不是委婉地做出提醒的人。題主之所以要求她改正,是因為題主「不喜歡」她性格中委婉的那部分。

  我們很多人不僅在為人父母時,更在為人時,都容易犯這個錯:僅僅因為看不慣而否定另一個人的性格。事實上你沒有權利這麼做。你可以這麼養一株梅花——「斫其正,養其旁條,刪其密,夭其稚枝,鋤其直,遏其生氣」——但你不能這麼對一個人。
  很多時候當你這麼做時,你的真正意圖是很細思恐極的。

( 裡面還有個向父母們提出的有趣問題:如果有一天帶著光環的天使突然降臨在你家客廳,提議要帶走你的孩子,還給你一個更禮貌、聰明、友善、說話絕對直接了當的孩子,你會接受嗎?)

==========分割線===========
  我繞來繞去離題萬里、文不對題拐彎抹角說的上面這些,不是重點。(我錯了,給你打

如果你看過Andrew Solomon這個演講→ 愛,本無條件,你會發現在面對精神或生理上與自己有極大差異的孩子時,父母能給的愛可以有多偉大。

  而當另一些人,因為或大或小與主流觀點有所出入的「不同」而被無端否定時,起碼應該有人對他們說這句話——沒錯我碼這篇更新是為了說這句話:

  你可以和他們期待的不同,你無需為此道歉,你無需對任何人感到愧疚,因為你沒有錯。

  你沒有錯。


---------------------以下原答案--------------------------
首先,她不直接表達自己的需求一定是有內在原因的。不思其成因,或因找不到成因就將其歸結為她的性格本身,肯定不妥當。

孩子尚未形成獨立思考和判斷能力,有些大人看起來理所當然的事對他們來說都是新的、需要學習的知識。所以有時他們的邏輯真的不能從大人的角度揣摩。從一個孩子的角度去想,造成這種行為的可能性蠻多的。

比如她的經驗不足以判斷表達物質需求是否屬於「正當的」行為。
她應該已經學會察言觀色,但判斷不一定準。那個階段她能夠準確理解的可能只有「媽媽高興」、「媽媽不高興」。而你之前在滿足她的需求時可能沒有表現出直接的高興情緒,而採用了「施恩」或者別的曖昧模糊的情緒。由於她不好識別,無法藉此審視自己的行為是否被你所認可,所以只能採用更加迂迴的表達方式。

又比如,她對其他個體的感情特別敏感,比起物質需求更注重感情需求。
「一般這種情況我都不搭理她」,那麼當她的需求沒有被滿足時,有像別的孩子一樣哭鬧耍賴嗎?如果沒有,那麼說明比起她的需求,她更重視你的態度。她以為你雖然會給她買玩具和吃的,但並不「樂意」這麼做。於是她選擇控制自己的需求來避免你的消極情緒。

所以。
迂迴的表達就不是表達了?你不是一樣理解了她的需求(她也知道這一點)嗎?好好滿足不行嗎?滿足後再表示「你下次直接說也可以哦」不行嗎?一定要用「要喝什麼直接說。不說就回家喝水。」這種兇巴巴的態度嗎?你們豪放派能理解一下人家婉約派嗎?小姑娘不就是怕惹你不開心嗎?你這樣下次她還敢說嗎?敢嗎??


你以為三歲就沒有玻璃心嗎?


一切迂迴都是試探。
她的邏輯是,「如若有心,不必直說也會懂;如若無心,那麼直說一定會挨罵」。於是有了迂迴,有了試探,有了猜忌,有了母女之間的隔閡。


為什麼要試探呢?
因為缺乏安全感,缺乏對一段感情的信心。
就像一個妻子不斷搜尋丈夫衣服上出軌的痕迹,就像一個女友不斷激怒男友以試探在其心中的地位。
都是一樣的。沒有得到足夠強大的感情保障,只能步步緊逼,或者步步退讓。

扯遠了。
其實解決方法很簡單。題主夫婦既然都是「很直接的人」,那就請直接地、經常地、毫不掩飾地表達「你是我的小呀么小蘋果,怎麼愛你都不嫌多」。讓她知道你們對她的愛是毫無條件的。不會因為她「不乖」、不符合你們對她的期待,你們就不愛她了。這樣才是她與你們保持坦誠的基礎。

=============以下閑扯============
我認為教育孩子很重要的是因材施教、尊重差異
然而做到這點很不容易,即使成年人也容易不承認或不理解與自己不同的人。

世界上有注重滿足自我需求,不關心他人感情,或者即使感覺到了也不會去在意的類型。也有天生能夠敏感地識別他人感情,會去照顧這種感情的類型。
兩種都很正常,我不明白為什麼只有「我要喝可樂我就要喝可樂」才被認為是兒童的正常表現。這樣不會顯得很熊嗎?我三歲的時候就覺得這樣很熊。

內向與外向性格之間的偏見與隔閡,快趕上男女性別之間的了。前陣子聽一位爹分享如何應對撒潑耍賴非要買一樣玩具的兒子,並表示「小孩子就這樣,我們小時候都這樣」。於是我與在場另一位男士就沒有了童年。

而我自己從小與題主女兒的情況完全一致,凡是涉及自身利益,從不自己開口,非得別人問你「要不要」,才回,「隨便」。病得比小姑娘重多了。
更絕的是從來、從來沒有主動向父母開口要過零用錢和生活費,都是他們主動給的,不夠或者他們忘了就憋著。後來高中住校時吃得太隨意給憋病了,他們才意識到。
究其原因可能是童年教育時「以驕奢淫逸為恥」和「父母為你付出太多」兩個意識植入得太深刻,加之我父母不太喜歡也不太擅長表達感情。
我是直到成年後才終於改掉口嫌體正直的問題,題主要動手還是趁早,否則你就感受不到會撒嬌的女兒是什麼樣的了。
另外我父母說話也很直接,我的性格遺傳自奶奶。


高能預警,未滿十八歲勿入 ——————————————————

真實的答案是,這只是家長不願意花錢(給東西)的借口,本質上來說,拐彎與否都是一種直接要東西的表達,拐彎只是在直接要東西的同時增加了自我防衛而已。
所以問題出在家長一直以來對於小孩子太摳門的問題身上。
這種家長如果遇到小孩直接要東西,又會去埋怨孩子怎麼不會婉轉表達。
例如外婆忘記給櫻桃的例子。如果孩子直接要,必然會被家長臭罵一頓不懂尊重。

-------分割君--------

上面是客氣的回答,下面是正題,為什麼小孩會對大人產生這種行為——沒有在向家長直接索要物品上屢次受挫的經歷怎麼可能會學會向家長拐彎說話?

-------分割君--------

這個問題等到困惑的家長的女兒們長大一些會玩知乎了,讓她們匿名發一篇帖子,就會明白答案。當然如果想要真正理解事實的真相需要等到女兒獨立經濟能力大於等於家長時才有可能正面回答。

-------分割君--------

最後一段捅破窗戶紙。題主的問題的答案(孩子產生這種情況的原因)是她有一個擁有對於問題原因首先推於比自己弱小的孩子身上的,擁有對孩子極強控制欲的,會隱藏部分信息裝弱者博得同情善於玩弄心計的媽媽,因此三歲學會拐彎說話不足為奇。
這個問題並不是問題,這樣的技能對於孩子未來在這個家庭繼續生存是有好處的。
至於擔心孩子的成長,更不必擔心。因為孩子學會這些技能有利於在這樣家庭中生存自然也有利於在社會生存。


謝邀。
有一種情況是這樣,多發生在家長關注充分,養育比較好的家裡,就是「意會傳達」的溝通方式,上海話叫「拋領子,接領子」。

這個問題最初可能發生在學說話這個階段。因為家長對孩子關注及時,所以孩子在不到一歲時,用「咿咿啊啊」和手勢等肢體語言,就可以和家長很好的「交流」。交流雖然好,但是孩子習慣了「語音」和「肢體語言」表達,會影響「詞語」表達的溝通方式發展,簡單說就是:開口不晚,學說話慢。
這種時候我們都建議家長「裝聽不懂」:當孩子習慣性用手勢或者發音進行表達,我不再明白你的意思,孩子必須要用詞語「通過嘴巴說出來」,我才明白你要幹什麼,才會配合。家長用這種方法「逼迫」孩子使用語言來和進行溝通,來促進孩子語言的發展。

拐彎抹角說話也有一種原因是基於同一問題:我意會,你領會。我只要意思到了,你明白了,即溝通成功。這個問題在家庭小環境內不影響交流,但是可能會間接影響孩子外出社交。
辦法和學說話差不多,不過處理過程要相對溫和一點,不能過於簡單粗暴:你不說明我就聽不懂,我才不去猜你到底要什麼。

循序漸進,過渡的時候家長還是保持猜一下:」你想要吃櫻桃對嗎(先猜測)?那麼下次你就直接說,媽媽我要吃櫻桃(具體語句的使用示範),這樣你能更快吃到櫻桃(預期的結果)。「下次孩子直接表達的時候先做到(立刻拿過來),再鼓勵(這樣說真清楚,媽媽一下子就明白了)。再慢慢過渡到,偶爾故意裝糊塗,經常無法領會,不直說就是聽不懂。不要急,做好起碼過渡兩年的準備。

希望對你有幫助。


我不知道你的女兒是不是有被你粗暴的拒絕的經歷。

曾經很長時間我都不是個吃貨。
因為家裡人都說饞嘴不好。
所以外面好吃的零食,再饞我也不會主動去說我要買。

曾經很長時間我都不會亂花錢。
因為家人說要節儉。
所以碰見想買的東西,想想就算了。

然後自己掙錢了,發現買零食買多了,發現似乎也經常花些不必要的錢——這不是性格,只是害怕。

小孩子也會察言觀色的,直接告訴你然後被你拒絕了,心裡會害怕再次被拒絕。
碰到這種情況啊,多和小孩子溝通最重要。
櫻桃那個事情,這不應該是獎勵么?
我做到了,快誇我快獎勵我!
恕我直言,你的做法有些草率,小孩子做好的事情你沒放在眼裡,而是單純的把她的行為當做了要求。

吶,看到你們能交流真的很開心,祝您女兒健康快樂的成長。


題主需要學習一致性溝通。占坑,明早填


我非常討厭題主這種處理方式:

我明明知道你想要的是什麼
可我就是不給你
因為你沒有按照我的想法去做
你只有按我說的去做
我才給你
不然沒門兒

題主女兒的行為也明顯受題主的影響,她其實很清楚你想讓她做什麼,但是她偏偏就是不說,因為你拒絕的行為讓她很不爽。

我認為好的做法是這樣的:

我知道你想要的是什麼
我很樂意把它給你
但是我想讓你知道
如果你用另一種方式來表達我會很開心

題主你體會一下前後的差別?


反思一下自己= ̄ω ̄=
孩子都是根據外界環境來調節自己的行為模式的。
我小時候爸媽脾氣都很爆,所以我從來不敢在外人面前暴露自己的想法(譬如我想和飲料而不是水)。我也會像你家小孩一樣,可憐巴巴的說自己口渴T^T,但是我想要的其實是好喝的飲料!
因為無論說什麼都會被大人批評(不能說批評吧,就是所謂的挑刺……你看你這不就是在給你家小孩挑刺咩)
你說,你家小孩是屬於膽子比較小的= ̄ω ̄=……那你有沒有想過為什麼?
其實很多事情的原因都在自己身上→_→覺得自己千好萬好,我家小孩怎麼這樣那樣……呵……呵……


孩子說話拐彎抹角…完全是家長自身的問題…小孩會選擇用最直接的方法來達到他們的目的…而拐彎抹角只是因為用直接的方法得不到自己要達到的目的…而題主不從解決孩子需求的問題入手…卻想直接改變這種拐彎抹角…不是很可笑嗎?


1、作為一名幼兒園老師,我個人認為這不是什麼問題。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個性和做事的方式,成人應該予以尊重。
2、當然,每個成人也有自己的價值取向和態度,由於我自己不太喜歡迂迴的表達方式,所以如果我遇到這樣的孩子可能也會和題主一樣,覺得「有什麼事你不能直接說嗎?」
3、建議題主找找原因(從自己及家人身上),然後儘可能改善。
4、如果造成孩子這樣的根源不太容易改變(比如是由於某家人的教養方式,而這不是短期內能夠改變的),那麼題主至少可以引導孩子在和題主的交往中改變方式。
具體來說,也不需要太煞有其事,就很自然地滿足孩子,然後用輕鬆、自然的語氣帶一句「你想吃XX直接告訴媽媽就好了」。讓孩子覺得這件事情沒什麼大不了的,媽媽只是有更喜歡的方式。
然後偶爾(不需要經常哦~太大費周章這種敏感的孩子反而會懷疑大人的話)加上以下內容
(1)解釋一下她這樣子給你帶來的困擾
(2)直接地表達「媽媽不喜歡你這樣說話」「媽媽喜歡想要什麼就直接說的寶寶」
(3)帶一句「你可以告訴媽媽"我想吃棒棒糖",會說嗎?說說看」,引導孩子說說直接的語言


@lulu寫得很好,我還有些別的想法

我不明白,為什麼你已經知道了,還要強迫孩子說出來呢?
是孩子的問題?還是媽媽你自己的問題呢?

直接的表達方式也好,婉轉的表達方式也好,只要能夠傳遞到信息就是好的表達方式。
重點在於傳達信息,而不是傳達的方式。

思考一下我們自己平時的說話方式吧,是不是會因為根據對話對象的不同,需要溝通的問題內同,需要溝通的深度度不同,而採取不同的表達方式。
通常而言,說話的委婉程度和自己的不確定程度相關。越是對結果不確定的,我們的表達越接近含糊。
這種含糊,有時候是自己不確定是否知道,需要與對方共同確認而自然形成的含糊。
也有時候,是自己知道,但對說出來的結果不確定而刻意的含糊。
也有用含糊刻意進行引導,或者其他。可以一一列舉。

信息傳達最完全,當然是直接了當,無所遮掩的表達。
但傳達是為了某種結果,某種需要,那麼無所遮掩的表達並非最佳路徑。

那麼,當我們反觀小朋友的時候,我們可能可以看出小朋友的需求。
這種需求如果細化,還可以再分。
渴了不一定是喝水,可以是果汁,可以是涼茶,可以是可樂,等等。。如果是成人,我們會因此展開討論。這不是什麼大事,完全可以有多種選擇。某些個別有特殊要求的,只要不勉強別人跟他一樣,並且他自己對自己的決定負責,也無可指摘。
但我們面對小朋友呢?
我們基於對小朋友的了解,我們可以猜出來(猜錯的可能性這裡不提),小朋友是想喝可樂。那為什麼還要小朋友一定要說出來要喝可樂,而是不直接問她,你要喝可樂?
你明明知道,卻一定要小朋友先說出來呢?這很明顯的拐彎抹角么。你可以這麼做,小朋友為什麼就不可以這麼做呢?
為什麼不是遺傳因素,小朋友說話方式隨娘而已。
實在不覺得有什麼好鬱悶憂慮的。

而真的小朋友要可樂的話,你會給她可樂嗎?可樂貌似是對小朋友牙齒有損害的東西,大部分情況下,這個請求是會被媽媽駁回的吧。小朋友基於過去的經驗,試探,很正常不過。
那個櫻桃的問題,問題首先也不在小朋友身上。打個比方,老闆許諾你做到什麼事情就給你長工資,但是你做完了,老闆卻不提這個事情了。你是不是也鬱悶而且不高興。你準備怎麼跟老闆說?
如果你擔心老闆一向很要面子,要是你讓他沒面子的時候會發火,或者給你小鞋穿,而他平時可能還比較摳門,你準備怎麼說?順便說,你可以離職,小朋友還沒有離開家庭的能力。那麼她這種委婉的方式是不是一方面是表達了自己的需求,另一方面照顧到奶奶的面子。

她作為一個小朋友,有了自己的思考,做得多好,你為什麼不欣賞她,稱讚她?看到她在思考的一面?


倒是你把它當成一個問題,這才是一個問題。
有小朋友照顧你的情緒,我就不照顧你了,直接了當的問了

你是否在她提出要求的時候,願意滿足她的需求?
你是否覺得她的委婉是一種窺視,伺機挑戰你作為家長的權威?
你是否覺得她應該把自己所有的想法都完全展示給你,不得有所隱瞞?
你是否覺得她的委婉是對你的一種批評抗議,和抱怨?表示跟你的疏離?
你是否覺得你是反過來抱怨她,以此來維護作為家長的權威,從而自我防禦?
你是否覺得你照顧她照顧得很好了,不允許她嘗試發展自己保護自己的能力?
你是否覺得對她一切了如指掌,然後她居然有你不知道的地方,你必須得統統揭開搞明白才可以?

假如,只是一個假如,你在職場,且有某種原因,你不能隨便跳槽。且有某種原因,你對他心存敬畏和依賴。
但老闆不是每次都能滿足你的要求,比如加薪,比如不加班,比如申請某些辦公用品,比如請假,比如換崗,比如其他諸多合理或者不合理的要求,你是否每次都會直接去找他提要求?

而如果你覺得吃不準老闆會不會答應的時候,通過表達自己的需求來試探老闆的態度的時候,老闆卻似笑非笑的表情看著你,帶著戲弄的口氣說,你說呀,你不說我怎麼知道呢?
你會是什麼感受呢?你還會繼續表達自己的需求嗎?

那麼,問題到底在哪兒呢?


好淚。

從小要什麼我爸媽都沒有滿足過,玩具零食都是高興起來買點給我,結果我表妹到我家來一趟還要全部帶走。我媽喜歡她勝過我[成績好,而且就是那種直接要東西的人,她很喜歡這種孩子],每次她就直接跟我媽說姑姑我要姐姐的……,我媽不但會給,而且還要附加很多東西一起送給她。從來不問問我的意見,我如果直接說不願意給就會被罵表妹比我小應該讓著她,其實只小了半年不到。
不但零花錢沒有,而且正常的物質要求也得不到滿足。
每當我說我的××壞了不能用,我媽就說你又不掙錢,錢都是我們的。壞了就壞了不給買了,沒得用就不用,久而久之我們家就各種缺東西。像毛巾啊她說沒了就用手洗這樣還健康,檯燈沒了就說直接用客廳的燈看書就行了,我缺衣服缺鞋子缺書缺錢,一旦和她說希望她能去買點,答案肯定就是你又不掙錢你有什麼資格要求買東西。
只有在她和我爸都缺什麼缺的非常厲害的時候才會去買一點。
現在他們每月會給我零用錢,但是給的時候要互相推個幾天,最後推的沒辦法其中一個才會給我。

零用錢大多都用來貼補家用了。。衛生間的拖鞋只有我爸媽的,我每次說洗澡沒有拖鞋,我媽就說你穿我的就行,她的腳比我小了兩個碼,根本擠不進去,而我爸有嚴重的腳氣。那兩雙拖鞋從我小學六年級買來穿到我現在高三,終於忍不下去了上個月買了三雙新的把兩雙舊的給扔了。我特么這麼多年來終於洗澡有拖鞋穿了以前都是光腳洗也沒有毛巾擦,自己現在全添置齊了。
從高一開始自己在外面演出帶學生賺錢,演出一次就能賺我爸媽給的一兩個月的錢,用這個錢給自己精打細算的添些必要的衣服,交學校收的錢,晚自習或者早上偶爾在外面吃也需要用錢,他們到現在早餐錢還是給兩塊錢。。現在這點錢連個學校門口的大餅也買不起。
我媽也很少給我買衣服或者給錢讓我自己買衣服,我說要買衣服的時候她就會把我房間所有的衣服翻出來給我看證明我有衣服,比如我有兩件穿了兩三年的外套,只有這兩件能穿,分別是初三和高一前她給我買的,還好牛仔的比較結實現在還能穿,我要衣服的原因就在於沒有內搭。。總不能穿了內衣就直接套外套吧。。她說可以,把扣子扣起來別人看不見裡面的。我就沒辦法了,下一次就不跟她要了自己默默的掙錢攢錢買幾件。
還喜歡把她穿了不要的舊衣服拿給我,她自己有塞滿家裡幾個衣櫃的衣服,卻不肯給我買上那一兩件。

唯一慶幸的是他們給我學了一門樂器,是從很小的時候開始學的,我媽當時跟風給我報了很多興趣班,後來風頭過了她嫌我總要接送很煩乾脆就幾乎全不要了。現在堅持下來的這個是因為啟蒙老師住的離我家很近,小時候就自己走著去,現在的這個也帶了我十年多,收費便宜,老師待我很好教的很好,但老師暗示過幾次想漲點價。。畢竟實在太便宜了我都覺得很不好意思。。我媽馬上就覺得這老師太貪財了,但漲完價的價格也很便宜。。他這種老師教我這種學生的價位應該是好幾倍以上的。。我就自己偷偷給老師加了錢也不敢和我媽說。

雖然我媽這麼多年都不工作[美名其曰照顧我] ,但我爸做生意,收入還可以,沒有窮到衛生間的手紙買不起的地步。

我媽上次還被盅惑辦了張健身房的。。終身卡,將近一萬啊,那小哥跟我媽說假設你一年來三百天,那每天也就多少多少錢,然後往天數多了算,每次就幾分錢,我媽竟然就覺得真是這樣,竟然就這麼辦了。去了兩次就嫌累,說過陣子再去,結果等她想起來去的時候,草泥馬那健身房已經關門了。。估計是捲款逃跑還是怎麼著,當時我們地方報紙上都報了這事。

她就寧願給自己買件特貴的買來用不了的東西,也不願意把那一個零頭施捨給我。

高三藝考完以後就沒有接演出了,手頭的錢也快用完了,還有一個多月得再節衣縮食堅持下。考完得馬上去掙點錢才能讓自己生活的必需品有點保證。。
這時候和她要點錢她一定會說都要高考了你怎麼還有閑心思找我要錢,你怎麼有資格和我要錢,這個家裡的錢可都是我的。
考完找她想要點錢她一定除了上面的資格論以外還要加幾句成績都沒下來你怎麼敢要錢的話。

我覺得我媽的性格有問題,做了這麼多年菜,味道依然都和她第一次做的時候一樣,蒸蛋永遠都是稀巴爛狀態,飯是夾生的,西紅柿或者豆子這一類菜永遠都炒不熟,她連個雞蛋都煮不好。

我爸性格很懦弱,在外面就一軟柿子,回家就沖我和我媽發火。從小到大從來沒和我和顏悅色的說過一句話,我感覺有沒有這個父親都一樣。

我媽啥也不會啥也不幹,沒啥朋友,成天抱怨,就像個沒成熟的小女孩,前些天還跟我說我要是沒考上大學她這個女兒就當白生了,她這麼多年啥也不幹就是為了我,我連個大學都上不了要我還有什麼用,當年就該送人的。。聽到這些我都想直接不考了直接去死,都不知道是什麼支撐我活到現在[估計是不敢死吧,膽子太小,各種死法都很疼]

現在飯菜也是我做,高三狗這個累死累活的時期了還要自己準備一家的早餐午餐和晚自習帶的交易飯菜,看著同學帶的那些媽媽做的色香味俱全的菜都好想哭,特別是他們說自己媽媽本來不會做某某的,因為自己想吃喜歡吃就學著做了經常做給他們吃。居然還有帶湯的,他們的媽竟然真怕自己孩子營養跟不上花幾個小時燉那麼點湯給帶著的 [我嘗了點,其實味道很不錯,長這麼大除了外面喝到的,自己家裡從來沒有湯的身影]

今年藝考其實如果去考音樂學院其實應該也是有戲的,我的水平在我們這個圈子裡算很不錯的了,有幾個比我差的遠的人[這個是根據各種比賽和校考成績來說的,另外搞音樂的相互水平怎麼樣其實一聽就都知道],他們水平比我差,家長各種花錢找人,提前了一兩年過去找音樂學院的老師學,現在都拿到了相應的合格證。也有兩個沒去學,水平和我差不多,直接去考也考上了。

我也不知道自己想表達什麼,就覺得非常虧。我熱愛音樂,並早已決定把它作為以後的職業,也很希望以後能在專業性強的地方學習音樂。我媽別說找老師,就連我想考她都嫌考上了費錢。上面提到的幾個去找老師學的家裡條件比我差很多,家長不惜一切代價去給自己的孩子圓夢。大概我就不平衡在這裡吧。

不過還好,就算沒去考音樂學院,我拿到的這些合格證也都是非常好的大學和藝術學院的,相信專業性也都可以。希望自己考出去以後爭氣點。。不要再受這些氣了。

我媽剛才又來念叨說以後要跟著我,不然我爸的錢用完了她就沒法養老了。我上大學她就要跟著去,在外面租房子希望我也能跟她住一起,演出費也給她用。以後工作成家了她也要跟著,不然她就不活了。

這些話都不是開玩笑的,我知道她真幹得出來。好煩這樣,又覺得生活沒有意義了。大概是我不孝吧,覺得生命里有這樣的人捆綁著我就沒有辦法好好活下去了。
她除了生命什麼也沒有給我,我從來不叫他們爸爸媽媽,不知道為什麼反正從小就不叫,也不和他們有任何思想上的交流。
以前有的,喜歡說學校的事,要麼讓我閉嘴,如果他們高興的聽下去了,那日後就是嘲笑我的資本。如果我帶了一個朋友回家玩,過了一陣子那朋友都沒來了[也不可能天天來嘛],他們就會嘲諷我說你同學都沒來了,估計也覺得你討厭吧。

估計我偏題很多,打著打著就覺得心裡難受,當個樹洞吧


小時候4、5歲的時候,老媽在停助動車的同時,我在停車場的二樓窗口看對面賣蛇,感覺很好吃的樣子。。。出了停車場後對老媽說,「媽媽他們那邊一群人圍著是在幹嘛啊,要不我們去看看吧」。我媽不知道情況於是陪我去看了看。看了一會我就對我媽:「媽媽,蛇好不好吃的啊」,我媽說不知道,於是我就說那我們買一條回去嘗嘗吧。

於是那天回家路上旁人紛紛側目,一個小男孩旁邊遠遠跟著一個膽小的媽媽,小男孩手裡拿了一透明塑料袋的蠕動著剝皮砍了頭帶血的蛇。

不拐彎抹角你以為我能嘗到蛇的美味嗎!!


看得出來,目前的答案好像並沒有完全解決題主的問題啊。

話說,我小時候倒不是這樣,現在反而和這個差不多……
現在我屬於比較膽小的,雖然家境不算多麼好,合理範圍的需求父母也都會滿足,好好和他們說的話只要符合他們的價值觀消費觀,就算是價錢稍貴也會買下來。
對,重點就在這裡,符合他們的價值觀消費觀。
(由於從題主描述里我沒有看出明顯問題,所以提供自己的例子僅供參考。)
他們都是農村出身,從小刻苦念書考大學生出來的,再加上一直以來工作環境閉塞,身處小縣城,價值觀消費觀都十分保守(前幾天我把余的那首詩的討論轉到朋友圈,還被麻麻大人以「二十多歲的小姑娘說什麼上床不上床的」為理由勒令刪掉⊙▽⊙…………可是我也有朋友非常欣賞還轉發了)。
所以嘛,不僅是買東西方面,方方面面總有衝突。不過也正常嘛。只不過小時候沒有財力能力,大多數時候還是胳膊擰不過大腿-_-||所以就成了現在的性格咯╮(╯_╰)╭當然他們也意識到自己觀念落後,表示會改= ̄ω ̄=…………但是這個改起來還是非常困難的,大多數時候的選擇是下意識的。不過現在已經明顯好多了。

不知道題主是不是在用自己的標準衡量孩子的慾望呢?如果不是這樣,可能只不過是她膽小這一性格的表現。
想一想的話,含蓄的說法,比起直截了當,對於一個膽小的孩子確實更有好處。膽小的孩子,害怕和別人,尤其是很有權威的家長,當面起爭執衝突的吧!膽小,一般也是不自信的表現。如果自己提出的要求,被當面否決,自己可能會沒有膽量和信心去進一步闡述理由。在這種情況下,還是不直接說,被拒絕的時候會面子上更好過些。
如果是這種情況,要根治就要鍛煉膽量,提高信心。這方面知乎上有很多好答案,可以專門去搜搜看。
(雖然我麻麻也意識到我的這個問題,可惜她意識得晚了,而且採取的方法都對我無效╮(╯_╰)╭…………你的孩子還小,慢慢來,還是有很多時間噠~)
不過就是擔心,她會不會因為太過聰明,(⊙_⊙),你使用的方法一旦被看到真實意圖,就也會對她無效呢?畢竟,看目前排名第一的方法,再看你在下面的回復,看得出來她雖然什麼都不說,但是你從頭到尾的心理過程她一清二楚。在完全清楚你的意圖的情況下,她仍然堅持這樣做,肯定有她的道理嗯嗯。
希望題主好好想想,再針對性多給出一些描述出來。


光是看著題主的描述就覺得壓迫感好強


因為直接要求十有八九會被拒絕啊,呵呵。小孩明白在家長眼中ta的一切需求都是錯誤的,呵呵。


推薦閱讀:

孩子十歲了,喜歡讀書,可是不知道給他讀哪些書比較好?
孩子的玩具被不認識的小孩拿走了,孩子哭鬧不止,要怎麼引導孩子面對這個情況?
為什麼有的孩子愛打人?愛打人的孩子的家長怎麼辦?
2歲的孩子喜歡掐人怎麼辦?
小孩應該管得少還是應該多加管束?

TAG:育兒 | 兒童教育 | 家庭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