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中世紀是否真的是文明的倒退?
在教科書上提到中世紀都冠以""黑暗""。羅馬帝國最終的坍塌就像是風吹散最後一片落葉,而隨之到來的中世紀就開始暗無天日,但如果真得如此歐洲文明日後所出現的輝煌就不好解釋了。(同樣都是經歷1萬多年的生長,亞非美洲的原住民大多連文字都沒有,而其他文明也都固步自封,落後太遠。)
這個問題的由來還在於我考慮到如果歐洲大陸最終形成大一統局面,而不是分封制群雄割據的中世紀,那文藝復興、大航海、啟蒙運動、工業革命將很難出現。(日本於中國不正是這樣么?幕府的分封制與朝廷的集權制最終導致兩民族不同的命運。)
中國古人曾描述中世紀的歐洲說百姓篤信耶氏大神,不治術業云云。文化科學上文藝復興時的幾何原本也都是從阿拉伯文翻譯迴流的。軍事技術上中世紀普遍裝備的鏈甲也沒用羅馬的制式片甲好。但這一切真得那麼簡單嗎?長達一千多年的中世紀應該還是有可取之處的吧?
說什麼羅馬法不在了的,怕不是不知道查士丁尼是誰,更不要說神羅一直都在使用羅馬法。
說什麼戰火把哲學書燒完了的,怕不是不知道君堡在哪裡。
吹什麼MSL經濟發達的,怕不是不知道伍麥葉朝的金幣全是東羅馬帝國代鑄的,而且兩邊一交惡羅馬人就往MSL的金幣上面印十字架。
中世紀就是一個正常的歷史發展階段,並且是一個非常長的階段,說是「倒退」或者是「暗無天日」都是有失偏頗。
從時間上,你可以說早期人口減少、城市崩壞,你也可以說從中期開始經濟開始復甦,並且徹徹底底超過古典時代。
從地點上,你可以說西歐摸得透徹,你也可以說中世紀的羅馬帝國保持著無限生機,知道其被肢解的那一刻。(何況西歐之後起來了)
從文化上,你可以說歐洲丟失了所謂的「古典文化」,你也可以說「古典文化」在晚期古典時期早就已經進化出了一種新的表現形式,並且成為了之後歐洲發展的基礎。
同樣,中世紀的MSL也不是鐵板一塊,也是由不同的維度勾勒出來的。
你可以說哈里發馬蒙開明,你也可以說馬蒙所屬的穆太齊勒派被YSL教自己更加清真的派別全部屠殺乾淨。
你可以說MSL經濟發達,你也可以說MSL征服埃及之後的一百年之後埃及一座城市也沒有剩下。
你可以說MSL修建了美輪美奐的阿爾罕布拉,你也可以說MSL把大馬士革拆成了平房。
中世紀是一個很長的時間,而在這麼長的時間裡,不管是哪個群體都會有變化的。何況中世紀歐洲與穆斯林世界各自內部也不是一個整體,請注意這一點。歐洲有東羅馬,穆斯林之中有波斯。
所以不要試圖用一個簡單的印象去涵蓋所有。
一個複雜的問題,總是有一個簡單且錯誤的答案。
不是。
木木老師簡單地從圖像的角度來回答這個問題:
在6世紀初,東哥特王國的聖阿波利納里教堂有一幅馬賽克畫,上面繪有當時東哥特的宮殿(Palatium),我們可以從中看到精緻的愛奧尼亞和科林斯的混合柱式,三角形的山牆,印花的窗帘,以及穹頂、巴西利卡等等建築式樣。
同樣地,在6世紀北義大利誕生了一部著名的福音書,後來流傳到不列顛地區的聖奧古斯丁修道院,被稱作「奧古斯丁福音書」。書中的插圖繪有雕刻精美、色彩絢麗的科林斯柱,以及美麗的半圓形山牆。這或許是當時修道院基本形態的體現。
同樣在6世紀左右,拜占庭的一份醫學書籍中有這樣一副插圖,我們可以清晰地看見精緻的穹頂,穹頂下有一位畫家把畫布或羊皮紙釘在木板上,正在畫草藥。
這是同一時期義大利人畫的草藥
還是在6世紀,羅馬帝國敘利亞地區出的一份聖經創世紀文本中,出現了一位裸體女性,即以撒的妻子利百加,按聖經的說法此人美艷動人,於是畫師就細膩地表現出利百加的魅力。而右邊的城牆,應當是同時代的寫實作品,畢竟利百加時代太過遙遠,無法建立起如此高聳的建築。
在7世紀左右,西哥特王國或者北非地區所流傳的一份摩西五經中,有這樣一副美麗的插圖,在圖片的右上角和左下角畫黑人、駱駝和其它族群,左上角和右下角則有高聳的穹頂、長長的巴西利卡——顯然這是根據現實想像摩西時代的生活情況。
這是公元700年左右愛爾蘭一份聖經抄本的插圖。這個書櫃挺可愛,我想要。
這個是9世紀初的一幅圖,畫的是羅馬喜劇家特倫斯。注意兩邊帶面具的人,多麼詭異呀。
這是9世紀初的另一幅圖,畫的是仙女座——當真不是照著人畫的嗎?手上的鎖鏈讓我浮想聯翩啊。。
再隨便看幾張圖吧。比如烏特列支大學所藏的加洛林時期《詩篇》插圖,這馬兒畫的好呀!
9世紀時還有不同的畫派,比如畫風詭異的蘭斯畫派,畫家為了畫出衣服的褶皺也是拼了, 以及右上角的天使,泥腫么了。。。
當然宮廷畫派還是循規蹈矩的,這顏色不錯。
最後在來一副我最喜歡的,9世紀的仙王座繪圖——來呀,互相傷害呀~~
PS: 木木老師最新推出三分鐘小課堂系列~~
用最簡單的語言,講最複雜的知識 ^_^
更多有趣好玩的小知識,敬請關注木木老師!!!
還有木木老師的小專欄 http://zhuanlan.zhihu.com/mumulaoshi
要看對於誰說了。我一直不以為狹義的西歐(德法英,不包括西南歐)屬於地中海文化圈,而是地中海的次生文化圈,二者的關係類似於希臘(東南歐)和東歐的關係。
把中世紀的「西歐國家」一鍋煮的做法跟把希臘、保加利亞俄羅斯一鍋煮的做法一樣,沒有意義,比較蠢
對於西南歐國家也就是義大利來說,中世紀是板上釘釘的文明倒退,雖然後期有顯著復甦,但最起碼相對低位上是顯著倒退了。
對於狹義的西歐國家尤其是某耳曼尼亞來說,何來倒退之有?對於這些地方,中世紀就是起到一個文明圈的傳播、泛化的作用,將原本集中於西南歐的文化圈的東西,泛化到了西歐,產生了西歐次文化圈,降低了西南歐與西歐的差距。用一個時髦的詞來表達就是熵增。
至於西班牙的情況則最為特殊,不做評價「中世紀」這個概念的時間段很長。
今天所說的「中世紀」,一般是指從公元476年西羅馬帝國滅亡到公元1500年地理大發現之間的歷史階段。
這裡面,真正稱得上是「黑暗時代」的是公元476年到公元800年(查理大帝於羅馬加冕)時期。這一時期相對於羅馬帝國,確實可以稱得上是黑暗:古羅馬帝國時期發達的地中海貿易沒有了,沒人繼續修建那些宏偉的公共建築了,精密完備的羅馬法體系不存在了,古希臘羅馬留存下來的哲學書籍也被戰火燒得差不多了。
之後則基本上是在原來羅馬帝國廢墟上建立起一種新的文明,這種文明再不斷進步的歷史。
查理大帝在位期間推動了對古代法律和哲學的研究,史稱「加洛林時期文藝復興」
12世紀羅馬法文獻的重新發現,以及歐洲與阿拉伯文明的交流使得古代哲學家(主要是亞里士多德)的一部分著作從阿拉伯文重新譯成拉丁文,促成了歐洲人文主義思潮的出現,史稱「12世紀文藝復興」。
中世紀晚期的第三次文藝復興,也就是我們最熟知的文藝復興。
中世紀時期自治市、共和國的存在保留了歐洲文明關於「自由」和「權利」的古老理解,它是後來歐洲文明政治價值觀的基礎之一。
中世紀還發明了代議制,近代民主制度於此受益匪淺。
最早的憲法性文件也是出現在中世紀的。
羅馬法在中世紀的復興也為近代法律體系的出現打下基礎。
不過,不可否認的是,從人口、繁榮程度、城市發展水平、貿易乃至人文藝術成果等方面看,中世紀的歐洲與同時期其它文明相比,可以說是相當落後的。但中世紀的確為歐洲後來的蓬勃發展埋下了種子。
本回答只針對題主對於盔甲的疑問:
環片甲並不是羅馬軍團的唯一配置,實際上鎖子甲在羅馬軍隊中的存在時長和普及範圍遠遠大於環片甲,後者可以提供更大的防禦覆蓋面積,而前者最大的優點可能也就是好看了。
中世紀則是一個橫跨多個世紀的漫長時期,期間歐洲軍隊的武備從鎖子甲發展到板甲衣,再發展到板甲,防禦能力不斷提升。在最後盔甲的最大對手已經是火藥而非刀劍,即使單論美觀程度也不是環片甲可比擬的了。
附圖:這三張插圖展示了自奧古斯都始羅馬帝國早期的士兵裝備,基本以鎖子甲為主,圖片出自英國魚鷹社系列。
這是紐約大都會博物館的展品,請自行感受。
中世紀原始豐饒,信任勇武,封建自由,歐陸絕對主義白左費拉不堪,流沙化不可避免,必須要勇武沙漠蠻族輸入秩序
中世紀時代相對於古希臘、古羅馬而言是不是倒退要看不同階段的情況。早期(公元5世紀到10世紀)肯定是倒退,國家沒有了,貨幣消失了,城市滅絕了,恢復了以物易物的原始經濟,科技、文化基本上全面崩潰;中期(公元10世紀到14世紀)社會生產力水平已經恢復到古典時代的最高水準甚至有很大超越,城市和工商業也有很大恢復和發展,不過相對於世界上其他地方(亞洲、非洲、美洲)來說還是很落後的;後期(公元14世紀到16世紀)是非常進步的,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地理大發現和商業革命、科學革命極大地促進了生產力發展,到尼德蘭革命時期西歐文明已經是世界上最先進的文明了。
中世紀持續時間太長,從西羅滅亡到新大陸發現有進一千年的時間,如果要說中世紀文明一直在倒退那是完全不可能的,不然西方文明倒退一千年還能最早躍入近代文明,到文藝復興時期在工程,鍛造,商業,航海上都取得世界前列的成就?難不成古希臘古羅馬人是亞特蘭蒂斯來的?而且歐洲這一塊地方也相當遼闊,別忘記羅馬帝國一直活到了中世紀快結束的時候呢,別拿拜占庭不當羅馬!東羅馬帝國在幾度崛起(查士丁尼西征,阿克萊修斯中興)又幾度衰落(第三次十字軍,拉丁帝國)但總體上完整的繼承了古羅馬古希臘的遺產,且一直是歐洲不可忽視的大國力量,被稱為基督之盾,難道能說東羅馬帝國也倒退了么?
中世紀之黑暗時代,是有時間和地域上的限定的:在西羅馬滅亡到查理曼大帝時期,在這一時期整個中西歐亂成一鍋粥,西邊有伍麥葉登陸伊比利亞意圖綠化整個歐洲,東有羅馬帝國地主還鄉團一波一波的掃過,北部野蠻的日耳曼崽子們爭鬥不休,諾斯人即將登上歷史舞台。再加上蠻族大遷徙和匈人的肆虐,那畫面不要太美。。。。。。。。。
其實教科書上的黑暗的定義是指宗教上對人性的鉗制而已。
中世紀初期所出現的經濟水平生活水平文化水平發展停滯,其實直接的原因還是羅馬時期戰亂導致的。在這段時間過去之後社會的發展還是挺快的。
最直接的表現就是從奴隸社會轉變成了封建社會,中央集權的加強。而且在這個過程中人們還是留下了很多文化上的珍貴遺產的。
只能說中世紀的存在是社會歷史發展的必然過程,就像沒有中世紀的話,大概可能也沒有文藝復興了吧。
事實啊~ 羅馬毀於日耳曼蠻族,西歐變得很凋敝,千里腥羶。
一般史書上稱基督教統治時期的歐洲為「黑暗的中世紀」,這給人造成一個錯覺,以為那一千年的歐洲文明相較於古希臘、古羅馬是全面倒退的。稱中世紀「黑暗」,其實是文藝復興時期「人性」對「神性」的反叛。歷史學家寫歷史如同記者寫新聞一般,往往認為普通的生活沒有價值而捨棄它,只記載那些觸目驚心的事件。於是宗教迫害、教會腐敗就成為中世紀的顯著標籤了;而對大多數百姓的平靜的田園生活卻隻字不提,於是讀史者就會有中世紀是「黑暗」的錯覺,而且將其歸罪於宗教的神學統治。雖然中世紀的歐洲在文學、藝術、科學等方面確實沒有什麼突出的成就,然而文化的發展自有其獨特的規律,不能簡單地以為是宗教的鉗制;同時期阿拉伯帝國同樣是神權統治的宗教國家,卻創造出了燦爛的文化,即是反證。在中國,文化最燦爛的唐朝也是佛教最鼎盛的時期;而明清時期宗教衰落,理學興起,文化也是最衰落的時期。撇清了宗教和文化的關係,再看宗教本身,宗教是人對神性的追求,雖然大多數人達不到,但是有追求總比沒有好。而資本主義打倒了人性中的神性,只剩下了獸性,這才是更深的「黑暗」。
觀點是比較後總結的產物,那就要看比較時選擇的參照物是什麼了。簡單地說,日耳曼人是蠻族,也就是希臘羅馬人眼中未開化的外族,從定義來看,日耳曼人的文明程度就不足以和希羅文明相比,那麼作為希羅領土的繼任者,繼承和發展的難度就可想而知了,因為社會文明起點倒退了,承接的難度就增加了。
但是總體來看,中世紀的歐洲是發展的,但發展率是在某一段時間內是倒退的,至於發展率什麼時候進入正增長階段,我沒有數據支撐不能亂說。個人的愚見是從十字軍東征開始,東西方文明開始交流的時候。
中世紀早期比起羅馬帝國鼎盛時期,衰退程度大概和五胡十六國比起兩漢鼎盛時期差不多
說文明的倒退不如說是文明進步的所需,這是一個必經之路。
推薦閱讀:
※棱堡為什麼能夠抵禦火炮攻擊?
※為什麼中世紀的阿拉伯文明超過歐洲,但近代還是落後了?
※二戰中波蘭軍隊騎兵砍坦克事件確有其事么?
※普魯士與奧地利之間國力軍事上差距大嗎?普魯士統一德意志是否是必然?
※平時在稱呼上都是Lord,那麼侯爵,伯爵這些什麼時候使用呢?
TAG:歐洲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