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圈外的人,如何通過業餘時間了解互聯網,培養互聯網思維?

比如看36kr、虎嗅這類?


我想說其實根本沒有互聯網思維這種東西好嗎?

2000年開始進入互聯網這個領域,中間也經歷了很多,曾經退出,然後又進入,又退出,最終還是回來了。這也是宿命吧?

最近微信朋友圈一直在瘋傳互聯網思維什麼的,然後有一群壓根不是互聯網行業的朋友不停給我發「互聯網成功學」和「互聯網思維」。我想說:你 們 都 被 騙 了 !

2000年第一次互聯網低谷期的時候,互聯網思維沒能出來救命。

騰訊差點被馬化騰幾百萬美元賣掉的時候互聯網思維沒能出來救命。

傳統企業瘋狂上網站、阿里巴巴、微博、微信營銷的時候互聯網思維也沒能出來救命。

那談互聯網思維有什麼用?

記得有一次跟金融界一個前輩吃飯,他說了一段話很有深意:「風險和收益是對等的,高風險低收益的事情只有傻子才幹,低風險低收益的事情就是一般老百姓做的,低風險高收益的事情人人想干,但是你懂的,你沒這個命,所以我們一幫所謂高智商的人就都擠在高風險高收益的行業了。」

互聯網思維就是我們這群沒背景沒資源的平民,試圖逆襲高富帥,其中九千九百九十九個倒下了,剩下的那名成功者被記者堵在廁所里問為什麼?他被逼急了編出來的!

然後呢?為了圓謊,他必須從自己的成功中找出「必然性」,總不能說:「我去了趟矽谷,回來決定山寨谷歌、臉書、亞馬遜、蘋果吧?」,總不能說「我撲街了一次一次又一次,只是主角光環保佑沒徹底掛,於是熬到今天剩者為王吧?」,總不能說「好幾次我都想跑了,結果速度不夠快留下來變成了贏家吧?」

於是,上帝視角開啟,主角必須是提前二十年知道了所有的變化,精確布局,臨危不懼,靈活變化,鎮定指揮,而且精通"互聯網思維",拜託,這不是穿越小說。

再然後,後來的一撥人拿著紅寶書當聖經,哦,不對,是魔法書,對著投資人念咒:「互聯網思維」,「商業模式」,「用戶粘性」,「快給我錢!」。

你倒是去問問那九千九百九十九個人,互聯網思維為啥沒救他們的命呀?

……………………

前年在斯坦福大學聽投資前輩講理念,「投資有技術積累的團隊,價值總不會歸零」,咦?人家沒提互聯網思維呀?這可是互聯網風投創始地。

去年在鵝廠聽某大牛介紹產品設計,「用戶體驗要反覆錘鍊,直到90%的用戶都能舒暢使用。」啊?人家也沒提互聯網思維呀?是不是搞錯了?

今年聽以前某同事分享創業的體會,「要敢於打破一切框架」,哇,還是沒有互聯網思維的影子,去哪兒了?

「技術積累」,「做好產品」,「打破一切框架」,這不是哪個行業都需要的嗎?哪有什麼互聯網思維?

免費是互聯網思維嗎?

巴菲特說「成本優勢的公司終將勝出」的時候沒想過互聯網,我可以肯定這一點是因為他說過互聯網公司太複雜他不玩。

沃爾瑪,Costco以零利潤甚至負利潤銷售商品的時候還沒互聯網思維什麼事情,可是他們已經知道吸引客流,從而收取會員費、提供增值服務(如超市旁邊店鋪的出租),佔有現金流去做投資(Costco主要是現金和儲蓄卡支付)這些「互聯網商業模式」了。

這些都是傳統的商業模式革命而已,只是一些互聯網公司也用了它們。不同的是,互聯網業務如果不包括硬體,往往可以將成本平攤到「零」,亞馬遜、蘋果、谷歌、小米也沒說送手機啊?

互聯網不是救世主,從來就不是。

來,跟我一起唱:「一、二,起,從來就沒有什麼救世主……,一切都要靠自己。」

……………………

吐槽吐夠了,放點乾貨,以免被踐踏致死。

圈外人要了解這個行業,別去網上看資料,好多都是專門寫軟文營銷的人編的,看了非把你帶溝里去,我教你一個簡單辦法,所有進入這個行業的人都是因為興趣,從最早的個人站長,到後來的創業者,大多都是找到了自己喜歡的點。

不妨找一個自己喜歡的點(比如移動互聯網,智能終端,健康等),最好還是跟自己原先業務接近的點,未來一切都會互聯網化,其實跨領域人才才是最缺的。醫生可以研究智能健康設備,老師可以研究在線教育,製造業可以研究按需製造,金融行業的可以研究P2P或者眾籌平台。

對美國互聯網行業感受最深的一點就是,他們是醫生在開發醫療系統,教師在做在線教育,媒體人在做新媒體,計算機技術只是基本技能和工具,這是美國的一大優勢,也是中國未來的發展趨勢。

想辦法變成這樣的O2O人才,才是最現實的。

找到點以後,改變自己用產品的思路,從簡單的用變成邊用邊思考,我們圈內人,多半帶著測試的心態去用各種新產品,智能手錶也好,健康手環也罷,第一時間拿到手,然後開始各種應用場景模擬,並且思考為什麼這麼做?還能不能做的更好?未來會怎麼發展?接著跟實際情況一一印證,時間長了自然就有感覺了。


了解互聯網和培養互聯網思維是兩回事。就不說後一個了,因為什麼是互聯網思維你有你的言論我有我的言論,大家互相噴的厲害。但了解互聯網是可以談談的。

我不太推薦一個所謂「圈外」(其實這個定義也有待商榷...簡單來看我們姑且定義為不從事和互聯網相關工作的人吧)的同學一上來就只靠看36KR和虎嗅這樣的資訊網站來增進對互聯網的了解。很多時候你眼中只能看到新聞,而這些新聞只是某個時間點上的某個事件,並不會在你心中成為體系。

了解任何一個行業,從讀書開始。

先讀互聯網發展史,了解整個互聯網發展過程中那些事件,出現又消失的公司,重大技術突破的里程碑等等。具體的書有很多,也很雜,個人的話推薦《浪潮之巔》,吳老師是有洞見的人。

再讀公司史,IBM,蘋果,微軟,谷歌,facebook,亞馬遜,騰訊,華為,聯想,等等等等...這書就更多了。也別太挑,隨便找個喜歡的看過去就行,個別公司感興趣可以多讀一些。

再讀一些周邊的側重於思想的讀物,例如黑客與畫家,失控,免費(這書多推薦一下,對理解互聯網商業模式很有幫助)等等。

其實為什麼要看這些書尤其是史書,是因為你如果不了解行業或者公司的歷史,很多新聞你是看不到後面的,今天說哪個公司被某個巨頭收購了,明天說某個巨頭又投資了某個公司,這些東西你不放在一個相當長的時間線內,是感知不到他們的布局的。

以上,是為了感知這個行業的人,都「做了什麼」。

下來再看看他們「正在做什麼」。

第一是事,就是資訊了,36kr,虎嗅屬於大而全的東東,還有很多相關細分行業的垂直網站都可以看看。

第二是看人,互聯網的很多人都願意發聲,微博上啊。。公司公開信啊。。關注他們,不光是馬馬李這種,還有很多其他人,也不光是大佬,你要能關注到一些大佬身邊那些優秀的將領,也包括一些優秀的一線團長,營長們。看看他們都在微博,知乎上做什麼。你在知乎搜你感興趣的公司的用戶,有奇效。

再往後其實是看他們」打算做什麼「

這有的時候不能靠看新聞和看人說,得看做。實際用起來一些產品,你才能感知到他們未來想幹啥。

例如知乎和專業的出版在合作出書,在和優秀的律師弄優秀答案被抄襲的維權的機制,他們想幹啥?你在平時刷知乎,回答問題之外留意到了嗎?

沒人能做到對整個信息世界有整體的了解,每個人最終都會找到一個屬於自己的角度去感知這個整體的。


可能是知乎一開始的用戶以北上廣搞IT的人比較多導致吧,所以感覺剛開始玩知乎的人都感覺比較時髦前端,從事著互聯網行業,甚至很多其他行業的朋友都不知道有這麼一個網站。我也是在11年的時候搞了一個邀請碼註冊的,好像是,不大記得了是不是內測邀請碼。

不知道如何定位互聯網圈外的人,假設這麼理解吧:

以傳統的商業、服務業從業者和新型互聯網行業企業從業者區分的話,

老師、警察、醫生、公司普通的行政人員等等屬於互聯網圈外的人,

而互聯網企業的市場、運營、產品、技術屬於互聯網圈內的人。

但是如果單獨以某一個職位來區分的話,這個理解似乎不成立。

從事著傳統的服務業商業的企業比如開工廠、開飯店、做中介等屬於互聯網圈外企業,

從事著新型軟硬體服務的行業比如BAT3、搜狗、易到、滴滴等屬於互聯網企業。

但是如果單獨以某項業務來區分的話,似乎又沒有了嚴格意義上的互聯網企業。

記得李彥宏在某次會議上說過,國外的互聯網行業是單獨作為一個行業商業去垂直縱向發展的,而國內的互聯網是交叉著橫向滲透其他行業發展的。

回歸到商業本質,商業的本質就是提供服務然後盈利。

那麼可以看出,在這個時代根本不存在互聯網業內和業外的說法,因為企業的目的和本質就是一切圍繞著目標客戶提供服務然後盈利。以單獨一個個體從業者來說,也沒有本質的互聯網業內和業外,因為個體的本質是拿企業的薪水給企業做事。誰能告訴我在百度做一名程序員、在易到做一名市場專員就是互聯網業內人士,在製造工廠做一名開發生產管理系統的人員、做市場開拓的營銷人員的就是互聯網業外人士?

說回互聯網,百科給的定義是:互聯網(英語:Internet),又稱網際網路,或音譯網際網路、英特網,是網路與網路之間所串連成的龐大網路,這些網路以一組通用的協議相連,形成邏輯上的單一巨大國際網路。這種將計算機網路互相聯接在一起的方法可稱作「網路互聯」,在這基礎上發展出覆蓋全世界的全球性互聯網路稱互聯網,即是互相連接一起的網路結構。互聯網並不等同萬維網,萬維網只是一建基於超文本相互鏈接而成的全球性系統,且是互聯網所能提供的服務其中之一。

互聯網思維:互聯網思維,就是在(移動)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等科技不斷發展的背景下,對市場、對用戶、對產品、對企業價值鏈乃至對整個商業生態的進行重新審視的思考方式。

最早提出互聯網思維的是百度公司創始人李彥宏。在百度的一個大型活動上,李彥宏與傳統產業的老闆、企業家探討發展問題時,李彥宏首次提到「互聯網思維」這個詞。他說,我們這些企業家們今後要有互聯網思維,可能你做的事情不是互聯網,但你的思維方式要逐漸像互聯網的方式去想問題。現在幾年過去了,這種觀念已經逐步被越來越多的企業家、甚至企業以外的各行各業、各個領域的人所認可了。但「互聯網思維」這個詞也演變成多個不同的解釋。

互聯網時代的思考方式,不局限在互聯網產品、互聯網企業。這裡指的互聯網,不單指桌面互聯網或者移動互聯網,是泛互聯網,因為未來的網路形態一定是跨越各種終端設備的,台式機、筆記本、平板、手機、手錶、眼鏡,等等。

如果說作為一個個體,想學習互聯網思維,我覺得如果不是想轉行的話,根本沒必要去專研很多的書籍或者泡虎嗅和36Kr,因為一個虛的概念如果你沒有切身去實踐去體會的話,很難有所突破。

我在kindle里下載了幾本書:

《互聯網思維獨孤九劍》《長尾理論》《失控》《大數據時代》《跨界》《平台戰略》《免費》《社交紅利》《O2O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商業革命》《學會提問》《參與感》...

我讀完了幾本,沒有讀完,但是我不建議都去看,因為一來耗時間二來就算讀完了也是會感覺一頭霧水,依我的個人理解,任何一個人以目前所在的任何行業和個體很難去利用自己的資源去實現這些似懂非懂的理念,即無法下手實踐。

互聯網思維談的最多的估計也就是用戶、體驗、免費、快、共贏、社會化等等,而這些所有的東西離不開人,即用戶,看看馬洛斯的需求理論:

也就是說培養自己的互聯網思維離不開對人的了解,拋開這些培養互聯網思維基本都是不太好的。

如何從實際的生活工作中去培養、運用互聯網思維?

我們來看幾個小案例:

場景還原1:

周六下班時,你的老闆讓你在下周三5點下班前交一份報表給他。

這是他的需求(用戶需求),已經給了你解決的辦法,即周三5點前你自己出一份報表。

那麼你如何運用互聯網思維把報表交給他?

小米的《參與感》裡面講:專註、極致、口碑、快。

那我可以在周一下班前把這周緊急的事情先處理完,把周二的大部分時間抽出來為了這個報表而專註的去努力,到了周二了,你必須要求自己今天把報表做完,比如上午出原型,下午填數據,過程當中你要排除那些干擾因素不要上微博空間知乎刷微信。你在周二的時候已經發給老闆了,老闆覺得還需要改,ok,互聯網思維的另一大理念來了,「迭代」,那你圍繞著老闆要求再去改,專註一些,報表做的極致一些清晰漂亮一些,讓你的老闆看的舒服看的爽,把字體調調,把突出的部分用好看的顏色標出來,首行凍結的凍結,終於在周三上午你就完成了老闆的報表需求。

你看看,互聯網思維就這麼簡單。

你做報表的過程當中很認真很專註,你考慮到要給老闆看的時候該把哪些部分重點標出來把字體調的好看,已經完美無瑕疵,你明知道5點前就交就行,但你還是提前完成了。你的老闆當面表揚了你,還和同事們說你幹活認真努力,你獲得了好的口碑,你又告訴老闆,你還向同事A請教了一些,你的同事A也覺得高興,你看看,專註極致口碑快跨界共贏就這麼簡單。

場景還原2:

國慶放假的時候,你女友和你是叫你陪她一起回趟家,你是第一次去看你的丈母娘和老丈人。

你怎麼用互聯網思維去你女朋友家?你怎麼用互聯網思維去拜訪你的丈母娘和老丈人?

我說過了,任何以離開用戶為中心的互聯網思維都是耍流氓的表現。

所以,我肯定要和女票商量到底是哪天回家,路線怎麼走,是飛機火車還是客車,我得提前在網上把票訂好,讓我上路之前極儘可能的和女票都感覺便利,不用去車站排隊等等。我把我的女票當成了我的第一用戶。和她一起我要解決她的出行需求和陪她回家看望父母的需求。

那麼我的第二用戶就是女票的父母,我會問女票他們喜歡什麼愛好什麼,我要奔著解決他們二老的需求去的,我可不能傻乎乎的跑過去什麼都不做吧,不然這戀愛還有的談?通過和女票的溝通,我知道他們二老一直想要買一個智能機能夠加上女兒的微信沒事和女兒拉拉家常,但是二老覺得智能機太貴了一直沒捨得買。我知道了,原來二老的需求是想要有一個智能機,但是二老的「痛點」是覺得貴一直沒買。哦,我二話不說,在狗東上刷了自己的信用卡,第二天,小米note到手。到女票家的時候,我送他們一部米note,並且給他們裝了微信,細心地告訴他們怎麼使用,怎麼發信息怎麼看朋友圈等等。二老還發了自己的第一條朋友圈,說我送了他們一步小米note。吃晚飯的時候,我上街買菜做飯洗碗全部包了,菜的味道也不錯,二老對我很滿意。這女兒不就基本拿下了嗎?

互聯網思維在這裡是怎麼應用的呢?用戶思維、(免費)給二老手機(痛點解決)、二老發朋友圈炫耀(社交分(xuan)享(yao))把菜(產品)的味道做好,提前安排好路線和票務事宜,讓我和女票回家方便(便利)。等等。

至於其他的流量思維、跨界、平台戰略等等,我覺得太虛了,這不是任何一個個體和行業能夠玩轉的通的。與其說是互聯網思維,倒不如說這是商業本身的一個方法而已。無論是流量倒用戶,還是平台合作等都是為了商業的盈利而服務。

在未來,沒有互聯網企業,因為任何一個企業都是互聯網企業;在未來,沒有互聯網圈內外人員一說,因為人人都是這個時代的創造者;在未來,沒有互聯網思維這一說,因為以後的時代會有新的名詞。(不知道這麼理解對不對)

老師可以把他的學生當作用戶,明白各自的需求好痛點採取不同的教育方式產生學生勤奮好學的效果;警察可以把每一個罪犯當作用戶,了解他們的犯罪動機和作案方法,建立大的資料庫吸取教訓,做出應對方法並給予群眾培訓,讓群眾少受其害;病人即是醫生的用戶,了解病人的生病原因和生活習慣並給予治療和以後建議,讓大家少受疾病的困擾。

而每一個個體,既是用戶,也是別人的用戶,多考慮對方,多了解各自的需求,互幫互助。

所以,我覺得,互聯網思維與其說她是一種思維,不如說她是一種思考方法,多想想你做的這件事是什麼(產品),你做這件事對誰負責(用戶),這件事的結果是什麼(需求),能不能把這件事做的更好更好更好?把這件事做的漂亮產生價值,利己利他,才是真正的思維,任何時代都該有的一種思維。

而培養互聯網思維也很簡單,換位思考,成本資源和多方平台做出1+1>2的效果,給予方便,互惠互利,把目標定的跳一跳就能夠得到。無論是工作還是生活。

不知道這麼一說明不明白?


互聯網工具並不意味著互聯網思維。

你是一互聯網員工,整天各種論壇各種互聯網最新情報分析。

某天地鐵沒擠上,看到街頭一大媽賣肉夾饃,五塊錢買一個,口味似乎還不錯。

不過看起來大媽做肉夾饃的小攤位不夠衛生,吸引不了你們這些苦逼哈哈的小白領,影響吃飯心情(用戶體驗),同時大媽太老實,不太會宣傳,會發傳單就是已經是肉夾饃圈子領先了。(營銷模式)最後,大媽自個兒經營,很隨意,有時候心情好點就多放點肉,心情不好就多放青菜,於是碰到肉少你就覺得不開森了。(標準化運營)

吃完了,你紙巾一抹,咂摸下嘴:好像把這些環節改善,做肉夾饃比在公司打工強!

啪嗒,你跳將起來,做的甚麼互聯網?

於是互聯網就多了一篇文章《我為什麼從互聯網辭職來賣肉夾饃》。

這就是互聯網思維。

情景二:

飛機引擎到汽車引擎只不過是業務的延伸,說到底還是製造行業。他們之間能夠傳遞的原因,是由於技術積累而非思維。

而互聯網不是一個行業,它更像一個特殊的工具。它產生的原因在於傳統行業和互聯網之間思考方式的不同。

並不是這個行業使用了軟體,開設了網站就是互聯網思維了,而是做事的方式。

比如和某答主討論時舉例的機械製造行業,他可以使用信息軟體來協助管理和生產,但這並不是互聯網思維,他想到如何把自己生產的汽車引擎滿足客戶個性化需求,如何將汽車引擎同人的生活聯繫起來(互聯的簡單闡述,方向上我是外行了),這才是互聯網思維的體現。

沒人敢說自己說的是真理,但真理應該是有的。沒人敢說自己的就是互聯網思維,但互聯網思維也應該是有的。

——————分割線——————

題主提出這個問題,必然是震驚於現在互聯網這個席捲一切的架勢。

然而好像普通子弟興沖沖地跑來少林(zhi)林(hu)想要學習七十二絕技,卻被路人告知,回去吧,七十二絕技根本就是武俠小說杜撰的,真是好大一盆涼水。

其實七十二絕技的確存在,只不過沒小說中那麼神奇,我認為互聯網思維也是如此。

因此回答題主問題之前,我們確實有必要探討一下:什麼是互聯網思維。

好,各位嘉賓請聽題:互聯網思維是一種什麼樣的思維? - 互聯網(可以看完答案再去逛一下)

在那個問題下面,很多知友也都結合自身了解進行了不錯的解讀。其中排名第一的 @君臨大哥說了這麼一段話,我十分贊同。

互聯網思維不是便捷,不是創新,不是用戶體驗,這些是每一個行業共同的價值,並非互聯網特有。

互聯網思維也不是分享,開放,表達,這些是任何一種媒介都能提供的價值,只不過互聯網技術做的更好一點而已。

互聯網思維也不是平等,共享,互動,他們是互聯網的精神和技術特點,但並不能帶來利潤。

互聯網思維,就是一個企業在互聯網行業生存與強大的法則,只有遵循這些法則,你才不會被淘汰。

我曾經和身邊同學朋友探討這個問題的時候說,互聯網幾乎就像再造了一個世界。

現在很多人,動輒就喜歡給自己貼上」互聯網思維「、」90後「、」創業者「等諸多標籤,煩不煩啊,搞得這幾個詞像」小姐「、」暖男「一樣都被玩壞了。

為了更好理解,我們回顧下」互聯網思維「的前世今生。

據 非著名史學考據家 @雲中鹿 在百度百科上考證:最早提出互聯網思維的是百度公司創始人李彥宏。

在一個大型活動上,李彥宏與傳統產業的老闆、企業家探討發展問題時,首次提到「互聯網思維」這個詞。

他說,我們這些企業家們今後要有互聯網思維,可能你做的事情不是互聯網,但你的思維方式要逐漸像互聯網的方式去想問題。

現在幾年過去了,這種觀念已經逐步被越來越多的企業家、甚至企業以外的各行各業、各個領域的人所認可了。但互聯網思維也同時有了不同的解釋。

互聯網出現之前,地球上就已經有了非常多的行業。

比如郵政系統,折射到互聯網世界就是IM軟體、郵箱軟體等各種,這兩個加起來又是一個整體——即互聯網郵政。適合線上的就放到線上,適合線下的就放在線下,否則就把線上和線下對接起來,這就是行業顛覆。

所謂互聯網思維就是,把在互聯網世界裡思考問題的方式嫁接到現實世界,也就是傳統行業中來,讓我們站在一個全生態的角度去討論問題。

互聯網思維是教你練功的方法,而不是一門武功。

目前 @shotgun 大哥說的許多企業做路演或者吸引投資為什麼不提互聯網思維,因為互聯網思維並不是一個出奇制勝的法寶,好的都有大家都有,有了不是優勢,沒有就是劣勢。

互聯網思維是讓你換個角度看問題,就這麼簡單。

互聯網是個工具,各行各業幾乎都可以用到,這麼理解可以。同時當互聯網同傳統行業結合的足夠多足夠緊密的時候,是不是可以理解為是真實和虛擬兩個世界連接在一起了呢?

說到這裡,其實就已經說明白互聯網思維這回事了,但剛才說到,在」互聯網思維究竟是什麼思維?「這個問題下,很多人都結合自身給出了答案。

比如做運營的,就是數據推動運營,基礎業務增值blabla

比如做互聯網醫療的,就是信息電子化,服務透明化

比如做餐飲就是便捷,簡單,大數據。

做手機,那就開始參與感

……

不同行業對互聯網思維都是有細分認識的,但結合起來,平等、參與、共享都不去說他,一言以蔽之,就是結合。

把互聯網創造的世界(這麼說太裝逼,就是互聯網延伸到的行業),和傳統行業結合起來。不需要你整天做軟體,你只需要把怎麼在線上搞得就怎麼移植到線下就可以了。

第二部分,如何培養互聯網思維

1硬功

比較好的論壇,自媒體,以及互聯網入門經典書。

2內功

了解一個行業是如何逐漸加入互聯網的,加入之後的區別。

最後體會變化。

(以上三點待補充)


你只要抱著一台破筆記本,打開一段代碼,到車庫咖啡或者3W咖啡坐一下午。然後來找你搭訕的人你都讓加微信,天天刷朋友圈,保證速成互聯網思維。


1.多關注時事動態:比如techcrunch, hacknews, 36kr, huxiu等

2.看幾本經典書提高下硬功: 《世界是平的》《長尾理論》《平台戰略》《社交紅利》《免費》《互聯網思維之獨孤九劍》《未來是濕的》《重來》《黑客與畫家》《軟體隨想錄》《浪潮之巔》《參與感》《控制》《Facebook效應》《精益創業》《沸騰十五年》《認知盈餘》《輕公司:互聯網變革中國製造》《大數據時代》

通過1和2,基本上能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能做了。

3.就是主動的思考問題,互聯網到底帶了什麼?

長尾無限的可能?輕資產,中間環節的去除?海量計算能力,唾手可得的資源?快速的xx(迭代,學習,執行)……帶著你的思考,去看待日常中的吃喝拉撒。

-----------------------------------------------------------------------------------

不太同意目前排名最前的關於「是否有互聯網思維」這種提法。任何東西,都不指望能夠放之四海而皆準,能夠一錘定音,能夠力挽狂瀾排山倒海。我們了解某種東西,學習某種東西,只是為了增大「贏」的概率。像任何現象級的東西一樣,互聯網肯定是有「思維」的,儘管成功的人有僥倖的成分(興許還很大),但是自從聽了雷軍在11月21號北大的15分鐘演講,我更加而且無比的相信,成功除了僥倖也有積累、勤奮和思維的東西在裡面,只不過在初期那些良好的習慣只是習慣,還沒人叫它「思維」。


自己經常上的幾個網站,關注互聯網方向創業的趨勢

IT桔子旗下TODAY:Today | 為每一個在今天發布的新產品點贊

愛范兒旗下MindStore:mindstore.io 的頁面

值得模仿的互聯網產品:http://zhidemofang.com/

創業邦旗下DEMO8:DEMO8,發現最好的產品

國內的Show HN:Startup News

國外的ProductHunt:Product Hunt


在即將過去的2014年中,最讓我想吐的幾個關鍵詞:互聯網思維、O2O、BAT、顛覆、小蘋果。

最近正好也一直在思考互聯網企業和傳統企業的問題,越來越覺得所謂的互聯網思維不過是一場被看高的騙局。

那麼,為什麼互聯網思維這麼火,為什麼人人都在談互聯網思維,企業都要有互聯網思維,這其實是很簡單的傳播學問題。並不是互聯網思維本身有多火,而是現在我們接收信息的通道而決定,誰火,誰冷。

互聯網,本質上來說只是一種工具和渠道,我們每天接觸信息最多的渠道就是網路,不斷是PC端,還是移動端,本質上來說都是互聯網。所以,作為互聯網傳播內容的生產方更願意傳播與自己價值相同的東西,鼓吹互聯網思維只是在給自己臉上貼磚。

然而,互聯網思維有沒有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實際經濟效益?除了網費、流料費···呵呵

人的消費行為,本質上來說都是在消費產品和服務,互聯網思維只是一個概念、理論、信息,既不是產品也不是服務。

?阿里巴巴是互聯網公司嗎?馬雲曾對阿里下過這樣的定義:「我們不是互聯網的公司,我們是用了互聯網的技術、互聯網的思想去改變和影響傳統行業……我們做淘寶的目的不是為了賣貨,而是獲得所有零售的數據和製造業的數據;我們做阿里小微金服的目的,是建立信用體系;我們做物流不是為了送包裹,而是把這些數據合在一起……」

最終還是會落腳到產品和服務,產品從何而來,當然是離不開工業生產,服務第三產業也離不開人與人的對接。

而所謂的互聯網思維至今也並沒有定義,雷軍所謂的:專註、極致、口碑、快?羅永浩的情懷?這些絕不是互聯網思維獨有的,而是在每一個行業領域,傳統行業千百年來都在實踐的理念,放在任何地方都是可以的,只不過因為雷軍是掌握著互聯網傳播漏斗入口的人,也就是議程設置。

就像第一次工業革命中,機器生產成為主流;第二次工業革命中,電力和石油成為新興的能源。但是,機器、電力、石油並沒有替代和顛覆實體企業本身。它們改變和提升了實體企業,在改變實體企業的同時,自己也成為了一種實體企業的基本配置。

所以,也許十年以後,互聯網或許將不復存在,因為它已經成為經濟生活的一部分。互聯網在完成對傳統產業的改變與提升之後,將會像機器、電力、石油那樣,成為實體企業和服務業的標準配置而已。

所以並不用刻意去了解互聯網思維,因為他已經潛移默化的改變了你的思維方式,他是常態


我更願意利用業餘時間鍛煉一下賺錢能力

如果還有時間或者賺錢能力好了

我就鍛煉一下花錢能力

。。。

(貌似玩脫了,覺得沒用請摺疊)


看著你在知乎上問這個問題了,感覺你就已經不是圈外人了。現在互聯網已經滲透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我們基本每時每刻都在接觸互聯網這個東西。所以沒有什麼叫圈外人的說法。如果你是說你不是從事互聯網行業的,現在想做互聯網行業了,想了解互聯網內部的一些「潛規則」。那麼,你應該從自己身邊的事情開始想,特別是被互聯網「糟蹋」過的,那些事情以前是這樣的,現在是怎樣了。為什麼互聯網能改變的了。再想想還有什麼沒有被互聯網「糟蹋」。說那麼多,就是要多去思考,思考其中的規則,思考其中的緣由,思考互聯網的走向等等。


我們生活在大數據,互聯網與物聯網的今天。假如斷網一天,輕則精神恍惚,重則行屍走肉,互聯網早以成為我們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你又知道不知道互聯網思維是什麼呢,作為射雞濕的我們改如何把握這個互聯網時代?

首先,你是不是經常會聽人講到或看到toB、toC或者BAT等字眼。好像很高大上,但又一時不能快速理解。

簡單粗暴的解釋:

BAT(百度、阿里、騰訊)互聯網三巨頭

B2B(Business to Business )B就是企業,企業與企業之間的。如阿里巴巴、中國製造網。口訣「企業,中介,溝通好」

C2C(Consumer to Customer)C就是個人,個人與個人間的。如淘寶、拍拍。噢,還有你朋友圈的代購。口訣「你賣,我買,支付寶」

B2C(Business to Customer)企業對個人,如天貓、京東。口訣「品牌,渠道,銷售好」

O2O(Online To Offline)線上到線下,如大眾點評、美團網。就是你買了東西但要自己上門去取。口訣「線上,線下,一起搞」

其次,再來看看什麼是互聯網思維。經整理,把互聯網思維概括為以下八種思維。

一、簡約思維:

好像現在到處在說簡約,但早在Google、Apple等產品設計理念中,就透出種極簡思維的魅力。少即是多,簡約即是美,簡約而不簡單,用最簡單的元素表達最複雜的內容。

看看內容龐雜的導航頁hao123,商品琳琅滿目的淘寶等,他們是如何去體現簡約並展現自己的產品魅力。

二、痛點思維:

設計體驗工作的第一Part,我們會通過調研挖掘用戶在生活中或者使用產品過程中遇到的痛點。然後把痛點的方案放大一百倍,讓用戶痛快。痛點是一切產品的基礎,沒有痛點就沒有亮點。

例如打黑的不安全有了打的軟體,看電影排隊買票煩有了團購產品…...

三、爆點思維:

當完成了產品之後,我們必須要給產品加以包裝,塑造產品性格,形成引爆點,引起關注。充分利用微博、微信、博客、論壇等渠道製造輿論引爆社會化營銷。

例如最近火爆朋友圈的足跡:喊著口號「像電影一樣去生活」,形成「大片」的引爆點。

四、粉絲思維:

只要有粉絲,就有口碑。如今的互聯網和娛樂圈的道理一樣。無論是大品牌小品牌,大明星小明星,都非常注重「粉絲」。有粉絲就有關注,有關注就有市場,沒有粉絲的產品不是好產品。

像蘋果有果粉、小米有米粉、華為有花粉,無論是什麼粉,粉絲們最希望有參與感、尊重感和成就感。

五、標籤思維:

為什麼需要產品標籤?它可以讓用戶一下記住該產品。有品牌標示僅僅只是個平淡的開始,能在用戶腦海中形成一個關鍵詞才叫成功。被貼標籤不是壞事,所以不介意別人給你打上「研發狗」,"UI佬"等標籤,方便大家記住你。23333

現在試試回憶有什麼產品及對應的標籤,瞬間想到了陌陌,約pao神器,你懂的~~~

六、屌絲思維:

除了屌絲,還有土豪,高富帥。中國市場報告指出,在一個隨機抽查60後-90後不等的人群中,以有車有房做為分界線,有81.2%的人稱之為「屌絲」。可見土豪和高富帥並不多,說得屌絲者得天下,毫不為過。

雖說屌絲買不了車買不了房,但屌絲卻有一顆土豪的心,在互聯網的消費絕對是杠杠的,服務好屌絲才有產品基礎。

七、迭代思維: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敏捷開發,是互聯網產品開發的典型方法論。當等你想好一切,水到渠成的時候別人已經甩你好幾條街了。說干就干,錯了立改,持續試錯微創新不斷探索前行,是互聯網時代下的特點。

小米MIUI系統堅持每周迭代,只有不斷更新才能更上時代的步伐,似魔鬼的步伐...

八、媒體思維:

人人都是自媒體,你會在社交圈可能到一些盆友遇到不如意的人生總是需要去感慨一下樸實無華,或是分享或是雞湯或是BB形形色色的方式。這正是馬斯洛的人類需求金字塔的最高層,自我價值獲得認可,簡單來說就是刷存在感,博得別人認可。

這就是互聯網思維下的我們,我們生活在這個特別的時代,這是我們的方式。

那麼問題來了,既然互聯網是醬紫的。我們射雞濕要怎麼做?觀戰嗎?當然不是,要主動擁抱變化,大膽地進行顛覆式創新。這要求我們要花更大的力氣去共同改變這個時代。比如交互射雞濕,要更貼近用戶挖掘潛在需求,在產品概念上打破陳規,在設計上推陳出新。同時在科技和人文的交匯點上找到自己的坐標。

射雞濕們,準備好了嗎?

新浪微博@SSSStorm


少看媒體。。沒什麼用我覺得。可以研讀下,用戶體驗,互聯網思維等等書籍。。其實互聯網思維並不稀奇,僅僅現在炒的火熱,神話了。


沒事約一約,有事掃一掃。


一個從傳統企業到互聯網企業的人,不邀自答

以前一直覺得互聯網是一個渠道,

後來覺得互聯網他就是一個行業,

以後 或許認為互聯網就是一種能讓你大膽現象創新的想法吧.

如何培養的你說的」互聯網思維「,那麼你或許你應該:

學習-思考-想像-執行。


【你整天嚷嚷著互聯網+,那麼請問屌絲創業者的機會在哪裡】

未來的趨勢在哪裡?

——在互聯網時代,每個人都可以藉助互聯網將自己的價值無限地放大,馭爺認為商業的本質就是創造、傳播和交換價值,這篇文章主要是針對互聯網未來的趨勢做一個預測,當你對未來的場景有一個預測以後,你就更容易想明白現在應該去沉澱什麼,去抓住哪些機會。

1.回顧移動互聯網的10年

2007年是智能手機元年,2008年是移動電商元年,2009年是中國雲元年,2010年國產智能機崛起,2011年千元智能機爆發,2013年中國迎來了4G時代,2014年移動電商市場爆發,2015年進入「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元年。我們把這10年變遷總結為3方面的變革:

1.1端的革命:

端發生了一個重大的變革就是因為我們有那麼多的移動終端,移動終端它本身並沒有什麼了不起,但是它最具革命性的是加了一個app,加了app以後就把一個移動的商業形態構建起來,幾十萬甚至上百萬的app,在每一個垂直細分的領域裡頭非常深度地給用戶提供服務,各個業務領域發生融合,帶來另外巨大的創新。

1.2網的革命:

網的革命是3G(2008年)、4G(2010年)加wifi(2010年),如今三兆到十兆左右的帶寬你拿著手機隨時都可以得到,未來的5年10年,你手機上的帶寬會幹到100兆、500兆甚至一個G。你可以想像一下,當你手上的這個手機擁有一個g的帶寬的時候,那將是怎麼的一個時代,是怎樣的一種商業模式,是怎樣的一種商業情景,你能想像嗎?

1.3計算的革命:

你的端和你的網抓到了各種龐大的數據,這些數據回來以後,你算的過來還是算不過來呢?如果計算跟不上,那麼你的數據就變成了垃圾。

所以,未來商業的變革跟以上3個因素會緊密地結合在一起,產生新的創新,即泛移動電商的變革。我們已經進入到了一個全新的、用移動互聯網的思想和方法並藉助移動互聯網的技術,去改變傳統的商業,去創新新的商業生態。

商業生態的特點就是集群式的、航母式的組合,單打獨鬥完全沒辦法打贏這場戰爭,在這個組合裡面,它是一個協同的創新,而不是一個單個的某個商業主體的創新,大家是網狀方式的價值鏈之下下相互自我共創,然後每一分鐘,每一小時,每一天,每一個人的創新都會分享給彼此,分享給更多的人來擴散這樣的創新思想和創新方法,從而帶動整個商業形態的創新。

-----------------------------------------

2.每個屌絲都有機會

2.1 81%的互聯網創業公司高度富集在一線和少數二線城市,北京以文化、體育和教育為主,約佔比36%;上海主要是玩遊戲、玩金融,約佔比19%;深圳主要是玩技術和玩硬體,約佔比10%;杭州主要玩電商,約佔比6%,尤其是電商的整個服務體系;廣州在玩社交,約佔比6%;成都在玩動漫,約佔比4%。

2.2但是,大部分用戶群並不在一二線城市,58.2%的用戶群分布在三線或三線以下的城市,這就是互聯網跨越時空的時代。過去的創業大部分都是服務於本地或周邊的用戶,今天的創業和創新可以服務於全中國甚至全球的用戶,你還覺得自己沒有機會嗎?

2.3互聯網創業的範圍幾乎涵蓋了所有領域:文化娛樂約佔比8%,遊戲動漫約佔比8%,金融服務約佔比8%,生活類消費約佔比7%,社交網路約佔比7%,教育培訓約佔比7%,硬體服務約佔比5%,工具類軟體約佔比5%,汽車交通約佔比4%,醫療健康約佔比4%,廣告營銷約佔比3%,房產家居約佔比2%,電子商務約佔比15%,企業服務約佔比13%。

-----------------------------------------

3.未來互聯網創業需要思考的2個問題

3.1端電商:在各個領域,垂直的app整合各種垂直的變革,我們在變革的背後都想把app電商化,商業化。把app變成由「用戶的整合」變成「客戶的整合」。因為用戶的整合只是使用關係,而客戶的整合才是收入和交易的關係,所以,我們必須思考靠什麼把它轉換過來。

3.2數據鏈:我們在過去使用PC端的時候,更多的是使用UGC模式,即用戶生產內容(由一個1.0的web方式轉換到由用戶產生內容的模式)。但今天過度到了端的時代,即app的時代。

在端時代,更重要的是用戶端的數據沉澱,能夠帶回來對c端的用戶進行畫像,而c端用戶的畫像,可以重新去定義你的生意,重新為你的生意找到更好的盈利模式,更關鍵的是你得到的這些數據可以進一步指引你,指引你下一步的業務拓展或者是營銷的方向和策略。

所以UGC的模式正在變成PGC(專業生產內容)模式,即用數據去推動的模式,這很有可能是下一代移動互聯網商業創新的最大核心。

-----------------------------------------

4.未來移動互聯網是整個生態系統創新

未來肯定不是簡單的利用微信平台去賣貨,而是整個的移動商業生態和整個價值鏈體系的重構。

4.1電商開放平台作為一個生態系統的運營者,去整合或者合作大量的服務商。然後大量的創業者、大量的APP通過電商開放平台(大數據+電商雲)去創業,服務大量的垂直領域的用戶。

4.2未來的市場競爭會異常的激烈,所有創業者將面臨非常刀鋒式的商業市場,如果你能把握好以下3個原則,你將更容易勝出。

「think big」,你的想法一定要大,因為細分市場裡面只有老大,你必須要這麼去想,如果你做不到第一,就沒戲了;

「do small」,你要做小,從一個小生意開始做,如果你想的很大又想做得很寬,那你就完蛋了,因為你做不動;

「try best」,快速迭代,盡最大的努力去做。移動互聯網時代要的就是快,努力,做到極致。

-----------------------------------------

5、互聯網連接的不再是商品

5.1 PC時代互聯網的核心是web,即www,玩的是信息和內容,大家看到的是三大門戶和B2C網站商品的搜索及獲取。

賣家把商品拍照並數字化,然後將品類的信息上傳到B2C的平台,然後在用戶搜索服務或商品的時候達成交易,這個時候是搜索為王,所有的服務基於搜索,所有的主流量來源於搜索,整個互聯網商業的構建都是基於搜索來完成的。

以PC為中心的商業模式的根本是,「你坐在電腦之前的時候,你在互聯網上;你離開電腦的時候,這個商業就存在著很大的斷點,不管是購物、娛樂還是生活都存在著重大的斷點。」

▲5.2 到了移動互聯網時代,連接的是服務,不再是一個商品的信息。各種各樣的服務通過一部手機跟,線下的服務連接起來,構成了一個更大的商

業環境,此時app為王,它變成了所有的傳統商業或者線下的商業去進行互動溝通的一個橋樑、融合劑或黏合劑,此時服務變成了中心。

app store的核心是隨時按照用戶的需求來完成,同時線上跟線下要完美的結合,隨時隨地發生的是線下的原子世界跟線上的比特世界隨時在進行切換和互動,人的行為和服務行為融合為一體的關鍵是比特和原子高度的融合。

-----------------------------------------

6.未來商業發展的主流方向

當各種app大量的擴散、大量的應用和普及的時候。各種各樣的傳統商業和各種創新的商業融合進來的時候,會發生什麼?

會發生一個數據的服務,會帶來數據產業的革命。用數據去驅動移動互聯網世界的背後,就是數據跟隨人而走,數據隨人的行為而沉澱和記錄。而數據的沉澱和記錄帶來的商業的創新的背後,就是一個基於數據的計劃經濟。

所以,當數據的計劃經濟到來的時候,產銷一體和供銷一體就變成了現實。在變革的背後,所有基於數據驅動數據的管家,變成了商業的核心,這將是移動互聯網商業形態背後最精彩的事情。

PS:對於傳統企業,怎麼擴大自己的服務半徑,到更大的空間去尋找自己的客戶;同時,思考並建立怎麼保持跟客戶一起互動起來的服務模式。對於純互聯網基因的企業,想透徹「傳統行業到底想要什麼」,然後找准一個點殺進去,再把它打開。


現在連大爺大媽天天都在用互聯網了,還要怎麼個了解法?互聯網思維?你確定真的有這種東西?

我覺得很多餘,互聯網本身就是信息交流和互換,這是它的他屬性,何必繼續強調?

就像汽車這個事物,它本身就是可以載人的,接下來可以爬山嗎?可以去開發爬山的功能,越野車就誕生了,接下來要比賽,那賽車的性能就提升了,接下來要運貨,那貨車的功能就開發出來了。這是它本身的屬性,它可以做的事情,隨著時間和需求不斷變化,它會在固有的屬性上加強。這完全是個水到渠成的結果,才不要你去說這是汽車思維,什麼思維不思維的,真的就是廢話。

哪裡需要信息化就會接著信息化。

我試著理解一下,是不是有互聯網思維的人看到啥,想到啥都會自動腦補,嵌套一圈與互聯網融合的方案?

這不是我們小時候玩玩具的時候一邊模擬叫聲一邊想像著戰鬥鬧著玩的樣子嗎?敢不敢別那麼逗,哈哈

為什麼我要這樣說?

互聯網只是信息載體,信息交換平台。你會用就好。

手機簡訊直接的一樣樣的屬性,為啥不會出現手機思維?

這得從小米的雷軍說起,他的小米大的成功是非常偶然的,他亂搞一通,沒想到真有人對他那套買單,他就開始認真對待了,最後為什麼成了?他也沒想到,就生搬硬套說什麼互聯網思維啥啥啥的。


切實的和別人蔘於一個互聯網項目就知道了。看書都是虛的,聽人講都是空的,天天看馬雲演講都是飄的。


推薦先讀讀老周的《互聯網方法論》,對互聯網思維的領悟和實踐,老周可比雷軍早多了。


作為一個剛離開互聯網行業的人,看到這個問題突然想不請自答一下,第一次正式回答問題,回答的不好請諒解。

以下是我個人對互聯網的理解,僅供參考 ………………………………

我是一個從傳統行業跳到互聯網行業的人。到了新公司第一個感覺是這個公司員工真是年輕啊,普遍都是30歲以下,有些管理層也是。在傳統行業貌似沒關係很難吧。 也許是都是年輕人,會發現公司的氛圍很open,都可以暢所欲言,表達自己的想法,作為一個在傳統行業忍氣吞聲度過4年的我來說很是喜歡。

隨著工作時間的增長,對這個行業有下面一些理解:

1、狼性。互聯網是一個崇尚叢林法則的地方,想要生存必須要有狼性,自己做出的成功產品一定會有人搶,要拚死守護。同時發現別人有好東西,有條件的也一定要搶。

2、更新。互聯網的變化太快了,回想最早的幾個門戶網站創立到現在才多久,期間湧現多少新產品,新公司,新模式。回頭看一下去年的行業形勢,在對比當下,就會發現基本就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情況。稍微停留就會被行業淘汰。

3、無限。互聯網是一個時代,他提供了一個顛覆所有傳統行業的機會,只要腦洞開的足夠大,沒有什麼是互聯網滲透不了的。

我所理解的互聯網思維:發散性思考,不擇手段的實現目標。

有人可能覺得淺顯、粗俗,但我自己的確如此認為的。

所以在我確認我原來的公司老闆,曾經的互聯網大佬已經喪失了以上所有特性後,我決定離開。我也有機會去bat,但是在大企業病不斷侵蝕下的bat,讓我很是猶豫。

現在我去做了互聯網金融,一家非常傳統的金融公司,但是當我真正進入公司後才發現一群完全不知道互聯網為何物的人,每天大談互聯網金融,用戶體驗,大數據是多麼的可笑。連最起碼的互聯網是什麼都不知道,招聘的流程需要三個月,一個產品推出的時間需要一年半,公司從來不想投入只在乎收益。我也只能呵呵了。

上面這段算是我的牢騷,下滿正式回答下題主的問題:

要想了解互聯網思維在圈外是沒戲的,需要你真正走進接觸一個互聯網的產品,從創建到發展,要全年的了解,你才能知道什麼是互聯網。那些新聞大部分是互聯網的pr稿,還有一些所謂互聯網評論「專家」的自我感知。不是親身經歷很難真正的去理解互聯網,理解互聯網思維。


看看這篇東莞小姐轉行的小笑話,讓你秒懂什麼是互聯網思維!

東莞一小姐離開夜場,應聘了一家貿易公司,用了一個月的時間辦了20個已婚男同事,然後辭職。幾天後小姐給20個男人發了同樣一條簡訊,懷孕了,需要5000做人流。一次性支付,不再麻煩。三天後收到了10萬塊錢。這是什麼?跨界+用戶規模化+服務個性化,【先免費後付費】模式創新。

20個男人每個人出了250,湊夠了5000打給他去打胎,這叫【眾籌】。

20個男人每個人出了250,湊夠了5000買營養品,生下的孩子賣了10萬,19倍的收益,這叫【創投】。

孩子是虛構的,根本沒懷孕。這叫【招股說明書】。

小姐也沒去應聘,只是準備去,這是【創業計劃】。

贊助小姐200塊去執行此計劃,並約定收益分成,這叫【風投】。

小姐去貿易公司上班老闆不發工資,充許其在男同事身上賺各樣的錢,這叫【羊毛出在豬身上熊買單】——【互聯網思維】!

貿易公司老闆掏錢包裝小姐參加選秀,進入演藝圈砸錢拍電影、電視劇,並承當其經濟人,這叫【資產重組+風險轉移+PE】。

小姐拍某電影一夜走紅,票房爆棚,老闆投資回報翻幾十番,這叫【成功上市】。

希望這個小故事能讓大家在歡樂中受啟發o(∩_∩)o

可以加我微信號:JessieZ630,來交流:)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余佳文對近期質疑的微博回應?
快手為什麼不做分類或者頻道,背後有著怎麼樣的產品邏輯?
什麼是可視化數據?它會有怎樣的發展趨勢和前景?
如何評價余佳文?
Google 最重要的 5 款產品是什麼?

TAG:互聯網 | 生活 | 產品經理 | 互聯網產品 | 互聯網創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