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你天真地誤以為是普通話辭彙的方言?
姊妹問題:有哪些你天真地誤以為是方言的普通話辭彙?
家鄉包頭青山區,是晉語區中的普通話方言島。一直以為我的母語就是標準普通話,在家把「我要去學校了」說成「我去學校呀」,「我快瘋了」說成「我瘋呀」。以為就是一般的語氣詞,從沒想到這是方言。
很晚才知道普通話的語氣詞「呀」是不這麼用的,這個「呀」其實是我們本地普通話借自周圍晉語的一個表示將來時的助詞。
江蘇贛榆方言里,「一些(上聲)」的意思是「許多」。
剛學英語的時候,教材上寫著:many,許多;some,一些。我們都表示無法理解,問英語老師英語老師也表示無法解釋,說按照教材寫的背就行了。
有一天,一位來自連雲港市區,母語為江淮官話的「特級英語老師」來訪。同學們向他詢問many和some的區別。他說:「一些」在普通話里的意思是「少許」,而且「些」應該讀平聲。
這時候我們才恍然大悟。
與此相對,「姥姥」「姥爺」不標&<方&>,圖略。
出處;現代漢語詞典 第7版
既然評論區有的認為這句話不對,是語病;有的認為這個很正常,根本不算方言。那麼說明這個point是十分典型辣。
說明一下:此處的「方言」是【兩號線】這個方言片語,或者【兩】在此處的方言用法。
此外,漢語普通話中【兩】和【二】的區分固然是有的,但是本身也比較雜亂。因此,權當上海話中的有另一套區分方式即可。
----------------以下為原答案---------------
「本站可換乘兩號線」——10號線南京東路車站可愛的人工語言提示
普通話說也的場合,廣州話往往用都代替,如,你都遲到啦,我都沒交作業啊。
以及廣州話的得意是說一個人可愛,而不是得意洋洋、得意忘形。
吃面喝湯加點綠佐味,叫什麼呢?
兒時認為發音複雜也不會寫的「yansui」是方言,傳媒用的「香菜」是普通話。
中學看張岱的《西湖香市》,提到「芫荽」一詞,不認識。一查,喲,原來「yansui」真有對應漢字!尤其高考必備的大紅皮現漢里白紙黑字明明白白:「芫荽,有些地方叫香菜」。
奈何「香菜」聽起來就像通用語,」芫荽「又複雜難寫,一些網路詞典已經開始把「芫荽」標註為「香菜別稱」了。
大家都叫「芫荽」,頂多發音不同,全世界芫荽黨,聯合起來!
我大芫荽帝國才是正統,香菜都是異端!
東西掉掉了。
鞋帶掉了。
看到多數回答都是偏向口語的詞,我來提一個書面語常用的吧~
「格尺」(帶刻度的繪圖用直尺)
這個詞在東北,不僅口頭上這麼說,正式場合(如學校、商店)的書面語上也這樣寫。
而正是由於它的書面語地位,以及作為一種文具的名字,導致多數人並不知道這其實是一個僅在東北使用的「書面語方言」。大家都只覺得這是一個「文縐縐的普通話用詞」,甚至反而覺得「尺子」才是俗用語(「尺子」更多指民間常用的其他類型的尺,如量衣尺等)。
順便問,浙閩地區以外的人聽到「文旦」可以知道意思嗎?
查了幾本字典,確實是普通話的詞彙,但遇到好幾個同學都說不知道,懷疑是方言。
——————————————————
好吧,詞典查得少……現代漢語詞典「文旦」詞條標了方言……活例子了
——————————————————
把機械、裝置壞了,故障了,動不了了説成「倒dǎo」。
eg. 鬧鍾倒掉了。手機被你弄得倒掉了。
鬧鐘壞了。手機被你玩壞了。
也不算太晚知道,小學後來喜歡上查字典才發現的,因爲確實是方言的説法,所以沒有特別覺得毀三觀。之所以這様認爲是確定「嗓子倒了」這個説法是普通話,而且「倒霉、倒運」也覺得是壞的意思(其實此壞和彼壞也不同)。
分別從哪些辭彙、語氣詞、語調可以很容易分辨出是哪個地方的口音?
列舉一些當地人常常以為是普通話通用辭彙,實際上是區域性普通話特有的辭彙:
不好使:
東北普通話特有辭彙,意思不是「不好用」,而是指不行,不可以,不能夠。
例句:
- 學生證能打折不?
- 不好使。
多會兒:
晉語部分地區普通話特有辭彙,意思是「什麼時候」。
例句:
- 你多會兒過來?
- 下午三點吧。
懂:
福建、廣西、廣東部分地區(非粵語區)普通話特有辭彙,表達的意思遠大於普通話的「懂得,理解」,而是包含了「認識,熟知,知道,了解」。
例句1:
- 你懂她嗎?(你認識她嗎)
例句2:
- 明天會下雨嗎?
- 不懂。
例句3:
- 你懂戶口手續怎麼辦嗎?
- 不懂。
試:
粵式普通話沒有「嘗」這個詞,所有普通話用「嘗」的場合,粵語母語者都用「試」。
例句1:
- 這是我做的蛋糕,來試一下吧。
例句2:
- 聽說新開了一家川菜館,周末可以去試一下。
轉天:
表示第二天。天津普通話。
沒所謂:
粵語普通話特徵辭彙,即便普通話非常好的粵語母語者,也極少用「無所謂」。
「手」「腳」二字涵蓋範圍,基本可以作為南北方的基礎性區分辭彙。
北方:手只能代表手掌,腳只能代表腳掌
南方:手代表手臂+手掌,腳代表腿+腳掌
例如南方人,胳膊被夾到會說「手被夾到了」,腿疼會說「腳好痛」
說兩個有微妙差異而且挺有趣的:
一是量詞「坨」。
在雲南和四川這個量詞似乎很中性,可以用來稱任何聚合在一起的東西。但是普通話只會在說很黏膩噁心的物體才會用「坨」。
以前我的雲南同學找老師去說她的論文,指著其中一個段落說:「那我回去把這一坨刪掉就好了吧。」老師回頭用不可思議的眼神複雜地看了她一眼,可能是在想(你是認真的嗎,是在自嘲自己寫的東西像。。一樣嗎?)
二是「臭」。
有些人會把所有不好聞的氣味全部稱作臭,比如刺鼻的化學氣味、嗆人的霧霾味,某些肉類的腥膻味、霉味。但普通話中「臭」一般用來形容腐敗的氣味,比如變質的食物,排遺物(甚至排泄物尿液也一般說騷味)。其他不好聞的氣味普通話一般會用「難聞」或者具體的氣味來形容。
其實這個還挺有意思的,「臭」原本也只是「氣味」的意思,後來大家避諱,臭變得不那麼中性了,有點像smelly。而現在,表示氣味的「味兒」也有這樣的趨勢,人們會說「這房間可真味兒!」「你三天不洗澡都味兒了吧!」
包括前面提到的「坨」,也是因為它總用作粑粑的量詞而讓它也聽起來那麼噁心。。
可見很多原本中性的詞因為用作避諱骯髒的擋箭牌而被污名化了,但污名化的速度和程度在方言與普通話中有差異,所以產生了上述兩種微妙的語義差別。四川話里的「xx不來」
比如:寫不來、做不來、唱不來
意思是:不會寫,不會做,不會唱
去外地讀書之前一直以為這應該是全國通用的。有一次做高數作業,不會做,我就隨口說了句:做都做不來。
來自北方室友表示沒聽懂,而且他們說正確說法應該是:不會寫。
---------------------------------------------
補充一個,就剛剛發生的。
和室友去吃完飯,室友說:「每次去食堂吃了出來,衣服上都一身味。」
我下意識回了句:「我還不是。」
室友表示再一次沒懂...
---------------------------------------------
再補充一個評論區的
筆寫不現了
不xī得(有時候好像唸不xì得),一般寫作「不稀得」(私貨,似應寫作「不屑」),意為不情願。
冀魯官話區,好像北京也有講的?
據評論區,東北方言、西南官話、膠遼官話(龍口、青島)亦有使用。
經 @李溯本 @王贇 Maigo 提點,分尖團的方言此字讀團音,可能不應寫作「屑」 。
試著,意為感覺到,如「我試著很不舒服」即「我覺得不舒服」
@李溯本 先生貌似指教過這個山東別處也有講的
待指正
尿(niào)尿(suī)。
對新疆人來說,奶子首先是牛乳等飲品,
其次才是廣義的奶子。
所以,我們有時候會問妹子:你奶子熱了沒有?
這句話是指你的牛奶加熱了嗎?沒有別的意思。
同理,商店裡對著收貨大媽:拿個奶子。
這個也是正常的。
一般情況下我們不會主動理解為普通話廣義的奶子。
最後,希望所有姑娘奶子都是熱的。
不然容易肚子疼。
================更新分割線===============
補充一下評論里的。
首先,看到許多西北和內蒙的朋友說自己的省份所屬的方言也有上述叫法,那麼我們可以認為這種叫法流行於整個西北官話地區。
就是說上述情形理論上在西北地區通用,但仍然不建議外地朋友嘗試,風險略高。
然後評論里提到了「騷」,「勺子」,這裡簡單說一下。
騷這個字年輕人基本都說,在新疆是厲害的意思,褒義詞。情景對話如下:
某一天,你和隔壁班女同學你起去逛街
你們去了商場,看到了抓娃娃機
你給女同學說你可以抓出來,然後你們走向了抓娃娃機。
「我給你佛噢,肯定抓出來的呢。』」
「偶油,騷的不行呢」
然後你失敗了。
「偶吼,咋回四請,抓航了還掉,勺掉了吧這機器」
「你太抓了撒,起開我來」
妹子說完就把娃娃抓了出來,你一臉佩服的豎起了大拇指
「唉妹子你台騷了誒」
「哈哈,這有撒的,我又么有對象,經常自己過來抓的呢」
「外日,我也么對象,要不咱倆談吧」
妹子臉一紅:「嗨呀,你這個批煩求子的,再玩航一哈去吃飯撒」
然後妹子牽起了你的手往裡走去。
好,現在給大家解釋一下。
1,佛=說。常見的有「我給你佛噢」、「佛撒的呢你」
音調也分地區,比如庫爾勒人一般發一聲fō
2,的呢屬於語氣助詞,沒有實際意義,很常見。
3,ó yóu和ó hóu都屬於嘆詞,通常放在句首,也可以放在句末。可以表示煩躁,不理解,震驚等多種情緒。
4,四情=事情。同理,shi也可以發成si,但是不代表我們si shi不分。分的比山東人還是要清楚很多。
5,航háng=上。
6,勺sháo子,大概相當於普通話的傻瓜。文中的勺掉了就是傻了吧這種意思了,但是憑我多年生活經驗,勺子(名詞)和勺掉了之類的(動詞)應用更加廣泛,是個很常見的詞。
7,抓,本意是指長的丑。引申義有這事辦砸了(四情搞抓了),操作太差了(比如文中),和其他一些負面的意思或者結果。
8,撒、撒的。≈啥。但是放在句末不變「啥」的意思,也是作為語氣助詞
9,台=太。非常,十分。一般情況下tái,發二聲。
10,外日。髒話,也很常見。把外理解成我就行。一般外的音要拉長,就像waaaaaaaaaai 這樣,重音在日上。
11,么=沒,沒表示「沒有」的意思時,任何情況下通用。
12,嗨呀同3,沒有實際意義。
13,批=逼,如果前面加上「這個」比如這個批,內個批通常指人,年輕人朋友之間常用。中年人比如我爸爸那一輩,一般用「慫」。這個慫那個慫來代指,有時發一聲sōng。
14,求子的。程度副詞。用在動詞比如「爽求子的」就是非常舒服。用在名詞「這個丫頭可愛求子的」就是這個女孩十分的可愛。
情景對話解釋完畢。
最後再說個固有名詞的吧。
我一個高中同學,外號叫鉤子。每個第一次通過外號認識他的人都會跑到他身後看他屁股。
要說為什麼的話,鉤子在新疆話(或者西北官話)里是屁股的意思。
因為他屁股特別大,所以外號叫鉤子。
這次是紀念200贊的更新,不過估計是上限了。下次破千贊了再更新。也歡迎各位朋友在評論里討論,有問題的話,我看到就會回答。有興趣的朋友也可以點開我頭像,看看其他的回答。
謝謝大家。墩布(拖把)
笤帚(掃帚)
zhuai一聲(扔)
果子(油條)
1.這件事情幾句話講不靈清的!(清楚明白)
2.你不要搞(正字:攪gau)腦子好伐?
3.那本書在你地方嗎?(你那兒)
4.手機不會來了。(壞了)
5.電風扇會來了。(好了,修好了)
6.這個人很難弄的。(難對付,要求高不容易滿足)
7.我很好弄的,吃什麼都行。(好對付,要求不高容易滿足)
8.啊,我的牙齒好痛!(北方就說牙)
9.幫我撿一下瓶蓋子。(北方說瓶蓋兒)
10.我去買個拖線板。(插排)
11.這個又不搭界(吳拼ka,漢語拼音ga)的!(沒關係)
12.現在一點一刻/三刻了。(一點十五/四十五)
13.把書翻到兩百十六頁。(二百一十六頁)
14.下了一禮拜雨,終於開太陽了!(天晴)
作為一個在山東上學的寧波人,以上這些例子都讓舍友和同學笑過,或者是摸不著頭腦。
當然,山東老師同學說普通話也有很多方言辭彙和句式不經意冒出來而他們沒有察覺的,比如:
1.我才不稀的跟他說。
2.剩下這些我吃不上了。(吃不下)
3.下午把衛生打掃出來。
4.這些單詞給我背好它。
5.剛看到街上還有人穿著半袖。(短袖)
「幾多」
每次買東西都習慣性問「幾多錢?」 售貨員都會回答我幾多錢。然後我就一直以為是一個普通話辭彙,後來發現,好像並不是……
「鍾」 用作量詞時指小時,一直都這麼說大家都能懂,直到來北京工作後。
相似的還有時間表述「一個字」指5分鐘,三點五個字就是3:25,一般簡稱為三點五,然後身邊的非廣東地區朋友都聽不懂!!!!
盛開水的暖壺,上大學以前我一直以為全世界的暖壺都叫茶瓶。直到室友一臉懵逼的問我為什麼管水壺叫茶瓶,我說因為盛的茶啊,於是乎又展開了為什麼管開水叫茶的討論,不是泡茶葉的水才叫茶嗎?
半年後,寒假在家,媽!水壺裡還有開水嗎?老媽愣了一下,有。
推薦閱讀:
※我是東北人,男朋友對東北話的偏見使我很生氣,應該怎麼辦?
※哪些辭彙在不同地方或方言完全是兩個意思?
※「也么哥」詞源是什麼?
※有哪些常以為沒有本字的方言辭彙確有其本字?
※北方方言中用作副詞的「賊」的本字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