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從零基礎成長為一名 「茶客」?
不知題主所講的「茶客」該如何定義,
還是先從當今的喝茶群體說起吧... 1、琴棋書畫詩酒「茶" 和柴米油鹽醬醋"茶"前者是精神所追求,怡情,後者開門七件事,是生活追求,消遣。
2、喝禪茶的
一說到喝茶,上來就是大談惜福感恩,必要時還需焚香,穿上漢服、棉麻搭配掛畫插花,琴聲相伴的場合,這比上面兩個層面更高了一個境界。雖說都是喝茶人,但對茶的態度完全不同,有人喝的是高雅,有人喝的是實在。這也恰恰體現了茶葉可俗可雅的不同屬性。成為茶客很容易,個人認為只要是喜歡喝茶的人都能稱為茶客,但「喜歡喝茶」和「會喝茶」是兩碼事,所以茶客最基本是得要對喝茶這事感興趣,有了興趣,才會不斷地去探尋茶湯帶來的各種體驗,才會漸漸愛上喝茶,當然了,投入時間與金錢是不可少的。要是從心底里就對茶不感冒,那拿再好的茶葉出來喝,頂多是當作解渴之用。一、入門:中國有這麼多種茶葉,六大茶類(綠茶、紅茶、烏龍茶、白茶、黃茶、黑茶),總有一種對自己的口味。上圖來自網路,六大茶類大概就是這樣了,不過武夷岩茶五大名叢這塊值得一說,名叢是指岩茶里的優良茶樹品種,最早只有四大名叢,而沒有五大,四大名叢包括鐵羅漢,水金龜,白雞冠,半天妖。大紅袍是沒有的,但在市場上有名了啊,武夷山政府就定了其是名叢 ,後來還被指沒有這個品種的茶樹,只好選用「奇丹」這個品種更名大紅袍,而如今為了迎合市場,幾乎岩茶裡面品種都可以叫大紅袍,那到底是四大名叢還是五大名叢,見仁見智,反正這事到現在還一直在行業里爭來爭去。另外上圖這張圖表,我會引用烏龍茶講講關於這個問題,其他茶類沒過多接觸過,知識淺薄,就不一一說了,雖然茶類不同,但大家所追求的口感體驗是一致的,所以就當個舉一反三的例子供參考哈。
1 / 口味喜好前面講到六大茶類,對自己口味的最重要,個人建議如果金錢條件允許,可以一個一個去嘗嘗,我指的不是讓你一下喝遍這六大茶類里的所有品種茶葉。只需對幾種不同茶類的味道有個直觀感受就夠了,當你嘗試過這些茶類的味道後,對各自區別有了一定了解,比如綠茶的"青味",紅茶的"酵味"等等, 這時應該會知道自己喜歡喝什麼茶或者知道哪種茶容易上口,再往下就是深入細分到具體茶葉品種。普遍情況喝茶人的口味都是一個由清到濃的轉換過程,但我不認同「剛入門喝茶,要先從XX茶喝起」之類的說法。你覺得哪種茶的滋味口感喝起來舒服,那就喝它好了,當你茶齡到一定時間,會發現自己其實是偏愛某種茶的。有個朋友他剛開始喝茶那會兒,也是各種茶喝下來,有些喝得慣,有些喝不慣,最後喜歡上了岩茶,而且還是足火烘焙的,現在他對足火岩茶喝喜歡了,再喝其他茶,雖說也能接受,但到頭來還是會回歸到岩茶那去,很多人覺得足火岩茶口味重,但這位朋友喝岩茶不久便很快適應並接受了那種醇厚的口感和濃郁的炭香,說明口味這事,還真是因人而異。2 / 茶葉工藝要把茶喝好,除了沖泡方法需熟練外,應該還得了解背後的製作工藝,這樣在喝茶時,也能夠對茶味更加深入認識。以岩茶、單樅為例,火候決定茶口感,輕火、中火、足火焙出來的茶各有它不同的滋味,輕火「清新」、中火「平和」、足火「醇厚」,還有隨著陳放時間,這些火候的茶會有哪些變化,你把這些喝清楚,自然也就能感受到焙茶對茶葉帶來的影響和魅力,久了成為習慣,那今後每次喝茶想必都會不自覺地用心去「品」茶,而不單單是「喝」茶。其他從採茶到精製的工藝流程,網上都有介紹,看看了解就夠了,但你必須要知道制茶,不僅師傅要有本事,天氣也要配合得好,就像岩茶的茶青,即使是再牛的師傅,都無法保證一定能把它做出花香、果香出來。天氣不好,工藝不到位,直接影響品質。武夷山頂級的茶,牛欄坑肉桂,一些師傅做青時手都會發抖,稍微做差了,那一桶茶就做壞了。
談起工藝,自然要講講「拼配」,許多人覺得拼配的茶不純正,也有認為好茶是不需要拼配的。事實上,一位制茶師傅能把茶拼配得好是本事,把茶拼配得讓人喝不出採用了什麼品種原料更是本事。茶葉拼配是門技術也很有講究,說簡單點就是香氣好的茶與湯水好的茶各取所需 ,可以是單個品種的茶,也可以是兩種或幾種不同品種的茶拼配,有人就常用肉桂與水仙進行拼配,這樣既香,水又醇。聽起來是簡單,但不是隨便拿兩種或幾種不同的茶混在一起就能叫作拼配。制茶師傅需要有一定程度的茶葉審評能力,在原料上嚴格把控,根據自己對品種原料的了解,按比例拼配,讓香與水融合,把茶葉價值最大化。有些拼配茶得出的品質並不比沒有拼配的差,甚至更好。
3 / 買茶如何買到靠譜的茶葉,在實體店還好,走進去可以讓老闆拿出來現場試喝,覺得好了就買,不好就走。有一種人買茶,不講究茶葉山場、品種,只要他覺得喝得舒服,價錢適合,那這茶就好喝,我認為抱著這樣態度去喝茶倒也不錯,相信自己舌頭應該遠多於相信別人舌頭。在網上要買到靠譜的茶葉,那確實得看運氣了。即使你在淘寶篩選某個茶葉的原產地地址的店出來,也都未必能買到好茶葉,經常在淘寶購茶的朋友應該都有發現淘寶上不缺幾十塊包郵大紅袍,金駿眉這些,從價格上就能肯定這是不正的,要麼是外山茶,要麼是夏暑茶。這兩年岩茶市場越來越好,茶青原料價格也不斷在上漲,下游茶商收購壓力自然跟著大起來,這就出現一些不良茶商去收購其他品種的茶青(如鐵觀音、白芽奇蘭)以岩茶的工藝製作出來當岩茶出售,成本價格降低了,而且是降低很多。就我所知,在閩南地區越來越多人開始這樣做,淘寶自然也就成了這些仿製茶的銷售渠道之一。低價茶還有一種情況是夏暑茶,夏暑茶的品質遠遠低於春茶、秋冬茶,價格也便宜,早年成品一斤十幾二十塊左右,一親戚家茶廠每年都有做淘寶的去他那收購夏暑茶,據說賣得還很好。最悲哀的是看到很多人喝習慣非原產地的茶,當喝到原產地的茶反而就覺得是假的!在網上購茶,我的建議是可以先從店家處購買少量或一兩泡樣品,喝得好了再買多點。這是最簡單直接的方法,要麼找你認為靠譜值得信任的店家,老闆有什麼樣的做茶態度就有什麼樣的茶。再有可選擇品牌,至少在質量上會穩定些。之前有知友推薦找產品有國家標準號的品牌能保證是真品,如武夷岩茶GB/T 18745-2006、安溪鐵觀音GB/T 19598-2006,這點多說幾句,這些茶品牌基本能保證是真品是沒錯,但正不正是一回事,拿我所知的一個茶企來說:這家茶企的幾款岩茶在廣東銷的比較多,尤其珠三角和潮汕地區,包裝上是寫武夷山XX茶業公司出品,也有國家標準號,但生產地址是在潮汕這邊,他們家有一款大紅袍前幾年銷的特別好,包裝寫的是大紅袍,實際上是外山茶原料拼配出來的,我自己曾就賣過兩批武夷周邊地區的水仙給這家茶企,但人家老闆做茶厲害,能把每一批產品的茶都拼配出差不多的味道,只有長期喝那款茶的人才能感覺到品質時好時差。當然,還是有很多茶企做出的茶品質確實是很好,先不說價格,至少在品質上會保持的很穩,一些廠家的經典款,比如像廈門海堤牌出的「紅罐」「黃罐」,在閩南、潮汕的茶友們應該很熟悉了吧。說這些只是希望大家知道,品牌茶不一定就完全都是正品,還有就是淘寶那些為了賣茶而賣茶的缺德商家,也當是講點行業里不是秘密的秘密,讓大家心裡有個數。手上正好有份去年的茶葉檢驗報告,順便貼上來給大家看看執行國家標準到底是執行哪些東西。整碎度:是指茶葉里所含的碎末,要注意是,任何茶都能產生碎末,只是一個多和少問題,條索若看去完好不怎麼碎,那就更有賣相了,也能給茶葉增加價值。
還有一點,茶葉乾燥度,特別是針對岩茶、鳳凰單樅這類經過烘焙的茶葉,若摸去不夠乾燥,有點軟,說明茶葉受潮或開始返青了,多為輕火茶,因其水分含量高。乾燥度好的茶,把茶葉稍微輕輕一掰,都能聽到清脆響聲。2 / 香氣 (如何識別茶香 )不同茶因製作工藝不一樣,所以在茶香表現上也有區別,這裡就不講香型有多少種,至少我看來沒有唯一標準,大家常說花香、果香,但到底是什麼花,什麼果,有些也都無法具體表述清楚,喝得舒服就行了。干茶香,捧在手上用鼻子細聞,聞某種茶該有的茶香。湯水香,茶湯入口之後感覺到的香。有一種叫水香,這種香是從茶湯中出來的,已經入水了。另一種茶湯香氣顯得飄忽,入口後仔細品能感覺到水是水,香是香。杯蓋香,用蓋碗泡,洗完茶,第二衝出湯水後留在杯蓋上的香氣,出湯水前聞杯蓋也可。杯底香,喝幾沖後,把蓋碗倒過來,聞蓋碗里的香氣,還有茶杯杯底也可以聞聞,也叫掛杯香。
特別是最近幾年,一些商家總喜歡刻意把名產區搞的神神秘秘的,隨之把價格炒上去。我一點都不否認名產區出的茶質量,畢竟能被稱上名產區,自然有它獨特地理環境條件所在。但一泡好茶並不是山場就能決定其質量,制茶還要有天氣配合才能把茶青做好、師傅技術決定是否能把茶葉品質發揮出來,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再好再出名的山場也有一般的茶,而有些不被熟知的茶山,只要工藝到位,做出來的味道不比好山場差。4 / 茶桌上的禮節這個禮節不是讓你喝茶前閉眼、盤坐,雙手合十感恩悟道,是尊重。不論是蹭茶還是到朋友處品茶都應該尊重泡茶人,平心交流,而不是你喝過的就是最好的,把別人的茶貶低一無是處。有次好友帶他另外一位朋友來我這喝茶,我拿出幾種自認為不錯的茶出來招待他們,那位朋友喝了之後轉頭對好友說「這個茶沒有我送你的好喝」之類的話,一副優越感架子坐那,每泡茶基本都被他嫌棄個遍。還有次,幾個身居外地的好友回鄉過中秋,來找我喝茶,這幾位都是老茶客,平時也都是喝「好茶」的,我同樣拿出幾種茶招待他們,每一杯都喝地認真,即使有些喝不慣,淡了或濃了,會客氣地讓我稍微浸泡久一點,整個茶敘過程十分愉快,不端不裝。同樣是喝茶,前者就顯得缺情商,不尊重也是茶桌上的大忌,容易招人嫌,若真覺得不好喝,那就少喝點,放在心裡就好了。對新手而言,遇到有學茶的機會,在茶桌上,別急著搶話,先用心去品,有疑問再向他人請教,別人都會很願意給予回答指導。——————————————————先這些,後面可能還會修改更新。說這麼多,也是希望提供個思路給剛入門的朋友,我不能說我所講的就一定正確,許多方面還需要你們自己去琢磨,用舌頭實際體驗,除了用嘴喝,還要多動動腦思考。雖然在文中我是以岩茶為例,但若仔細研究,其實是可以延伸到其他茶葉品種上的,畢竟在喝茶這件事上,首要的是得好喝,喝得舒服。是苦是澀,舌頭會告訴你,是真是假,只有多學習提升辨別能力。——————————————————以上僅個人觀點:)歡迎關注我的公眾號「茶味研究所」,ID:chaweiyanjiusuo 談茶事,尋茶味。
1、在當前的大環境下,,,,看運氣。
2、↑不是開玩笑。
3、有人會說,看書。
現在坊間流行的茶書,十本有九本看了只能污了眼睛,更有人推薦入門習茶看《茶經》的。。。。(我真的看過一哥們兒初入門學茶,每天拿一本精裝硬殼本《茶經》到處蹭茶~~~~)。想學數學的,也不用每天看著博物館陳列的算籌死來勁吧。對《茶經》之於習茶的重要性(注意,不是《茶經》本身的重要性),和對立頓的看法一樣,都可用來分辨一個混跡茶圈的人,到底是不是個愛國主義臭流氓。4、有人會說,蹭茶。.
打算一直蹭下去的習茶客,首先需要補足的,是為人的基本道德,而不是學茶。蹭茶,到處趕場子參加各種茶會,吸收各路山野信息,最後終將造就一尊野生純污染無天然茶人。曾路遇一野生茶人,宣稱「88青」是古樹料(對普洱茶掌故不熟悉的各位抱歉了),問其為何?答曰「自己喝出來的」~~~5、有人會說,連蹭帶買。
很是一個「貌似忠良」的建議。問題是,如何確認,在你的水平不濟的時候買回去的教材茶,不是反面教材?適口即珍?保持這種小清新觀點的,知乎出門右轉,那個叫豆瓣的鋪子才是你的歸宿。6、學茶多年(非指大專院校的茶學專業),真的看到太多依循上述各種野路子建議學成跑偏花架子的茶客,其中一些,在花架子上套上麻衣、手串,立地而成知名茶人、大師鳥。
真的要看運氣,主觀的,客觀的。主觀上你是否有習茶的天資——口感、體感的敏銳度,基本的自然科學常識、必要的邏輯思辨能力、懷疑的治學態度。客觀上有遇到正確道路的機緣——對的茶,對的人,對的時機。這一切都要齊備,豈能不靠運氣?so~~~
微醺中的答案,俺不負責任啊o(╯□╰)o六條,或許對你有幫助:
1.狗大不嚷嚷。多數架勢端足的都是內部空空如也。動不動捋鬍鬚跟你說「哎呀品茶呀,就是品人生。」,講不出道理就說「這是一種韻味。」的人,你盡量離他們遠點。2.不要靠蹭茶累經驗,自己沒投入,學習起來就沒壓力。
3.花合理的價格買自己真喜歡的好茶,比起物美價廉,我更相信貨真價實。
4.美是有目共睹。
5.像精子一樣慷慨,像卵子一樣耐心。
6.花小錢裝大逼是一切悲劇的根源。
以上。我從小喝茶,喝的茶比喝的牛奶還多,在很小的時候,每逢家裡有客人在喝茶,就被叫過去「灌」一杯,名曰「學喝茶」。慢慢地,算是會喝茶了。喝的是工夫茶(不是功夫茶)。我一人在家時,常在深夜一個人邊喝茶邊看球賽。感覺非常愜意。後來在酒吧喝酒看球也覺得不如。等到上大學,帶著一群不喝茶的同學喝茶。一到周末,我們就做菜,吃完飯,撤下盤碗,擺出茶具。喝茶、聊天,非常愉快,常常喝到12點甚至第二天早上。其實那時候我們喝的並非傳統意義上的工夫茶。但,又有什麼關係,什麼茶該用什麼水,該怎麼泡,很重要嗎。其實我也懂一點點,但我絕不會和我同學說這樣不合規矩。喝茶最重要的是心境,茶葉、水、器皿只是加分值。懂不懂茶,又有什麼關係。大家高興,這才是最重要的。所以,題主,我認為首先,你要學會的首先應該是享受喝茶時的氛圍。一個人喝茶,那是偷得浮生半日閑;一群人喝茶,那是恰同學少年;推薦題主在下雨天,或是深夜獨自喝一壺,喝著喝著也許會有所得。
茶
冠以文化之名拖累太多喝茶人。父母賣三十多年茶葉。
喝的第一口茶是明前茶,我吐出來,說,苦。家父說,怎麼會苦呢。長大點,漸漸咂摸出其中的滋味。
每年有空都會跟著家人去山裡,從茶農手裡購茶。九幾年的茶農,淳樸。會拿出剛採摘出來的茶葉,殺青,烘焙,一個搪瓷白碗,一壺井水,跟你一起喝,還跟你碰個碗。他們不懂茶藝,茶道,茶文化。他們連本地茶中的故事都不知道。他們知道茶葉怎麼採摘,什麼樣的手法能夠不傷嫩芽,怎樣旋轉的方向能夠受熱均勻。他們告訴你明前茶雨前茶第一泡也喝。那個山頭的茶喝不得,村前這個山頭的夏茶不澀,那個溝的茶經常有大葉子。那時的山青青綠綠的不像樣,河流里各種小魚螃蟹,公路行車的司機渴了,會趴在河邊咕嘟咕嘟喝飽,然後拿出壺按到水底,會有小魚兒被一股腦裝進去。再長大,茶農下了山。
每年的清明穀雨集市上各種各樣的茶葉。茶農像寶貝一樣小心翼翼的拿出。購者與賣家互相打量價格,哪些嫩綠青透的芽葉是他們一年中大頭收入。到茶農家中,拿出的是茶末,被收集在一起。搪瓷白碗,井水裡還能看見淡紅的小蝦,沖入碗中,泡出的是一份情誼。山還是青瑩透綠的山,河依舊洗菜洗衣,田埂邊的野花會在夜晚吸引善良的螢火蟲。再大些,茶農進了城。
每年的清明穀雨,茶葉已經不夠買家的胃口。外省的品相雷同的茶葉充斥期間。集市也變得專業化,開始有收費的人,帶著紅袖,一臉的新聞聯播。茶農家裡早已不再是白牆青瓦,矗立在院落里的兩層樓房異常的突兀。茶農拿出冰箱里存貯的上等好茶。茶桌上擺放著種種器具,我認識不認識,見過沒見過,都讓我心生膽怯。白骨瓷器,青花瓷器,清泉水,電磁爐。茶水和往昔一般綠的舒心爽快,味道依然甘冽醇厚,香氣仍舊縈繞環耳,葉底也完整漂亮的讓人顫慄。茶道、茶德、茶學、茶藝。以茶嘗滋味以茶養身體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聽著他口吐蓮花般的講述哪些我聽所未聽的飲茶十德,喟然暗笑。山依然青綠,河散了幼時的靈氣,河岸長龍般的卡車等待裝沙也成一景,田埂堆積的垃圾引來無數的蒼蠅,上前一步便轟然作響。再再長大,看過很多書籍,了解很多茶識,喝過很多茶葉,到過很多茶源。
肩挑賣茶人,茶攤兒,茶館,茶藝園,茶會所,茶樓,批發店,零售店,高檔專櫃,品牌專賣店。
有給講茶葉質量,品質,口感,香氣,葉底,湯色。又給講茶葉歷史,文化,內涵,傳播,意義,學識。我或得意,或惶恐,或輕視,或不安,或疑惑,或開朗。
那些有的沒的茶文化讓我忘記喝茶最初的意義。直到一年夏天,去姥姥家。
一個大大的水庫,水面平靜安然,中午的陽光異常酷熱。我走到水邊,挽起褲腳,一個猛子扎進水裡。偶爾飛過的蜻蜓落在水草尖尖上,抖動翅膀,發出嗡嗡的聲響回蕩在空氣中傳入耳膜。恍惚間想起姥爺生前。在河邊遞給我一碗茶水,淡黃色水色在透明的杯子里晃啊晃啊。我喝一口。哇,苦的,姥爺。姥爺大笑,發黃的牙透出,滿臉的皺紋帶著幾根長長的眉毛也一抖一抖。喝吧,喝完就不渴了。贊同單大寶的回答。我想知道你說的茶客是對於你自己而言,還是能夠放到自媒體或公眾媒體來賺錢的。對於賺錢兩字沒有貶義。如果是對於自己而言,那麼多喝多走多看,多了解茶葉生產流程,歷史背景,產地區別等。視自己的時間,金錢等能力而定。多喝你就喝明白了,多走你就有談資了,多看你就會評斷了。第二種不但要有上面說的那些,你還要學會包裝和營銷自己,學會往禪學儒學哲學上靠,學會往大處去談茶,把茶說成一種修行的捷徑,有一個好的文筆,對美學有一定的認識,甚至學會攝影等等。這不但需要一定運氣,也需要一定的經濟實力。
對於這個問題,我特意去研究啦一下茶客是什麼意思。
根據《漢語大詞典》第12899頁 第9卷 382
茶客
chá kè
1. 在茶館飲茶的顧客。
●元馬致遠《岳陽樓》第二摺:「我且在這閣子里歇一歇,若有茶客來時,著我知道。」 ●《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二八回:「泡茶乘涼,帶著談天,可奈茶客太多,人聲嘈雜。」 ●沙汀《丁跛公》:「每喝一口,就拿眼角掃一下前後左右的茶客。」2. 經營茶業的商人。
●宋林逋《無為軍》詩:「酒家樓閣搖風旆,茶客舟船簇雨檣。」然後根據題主的問題我認為,題主取得應該是第一個解釋,在茶館飲茶的顧客,當然這個也可以延伸為平時喜歡喝茶的人,場所不一定要局限在茶館。
所以,這個問題可以轉化成,如何從零基礎成長為一個愛喝茶的人?不過好像茶客顯得更有腔調,那咱們還是來回答:
如何從零基礎成長為一名茶客?
對於喜歡喝茶,想開始喝茶的朋友,我們首先要表示歡迎,歡迎,熱烈歡迎!!!喝茶這個事,沒人是出生就會的,不過是喝茶時間的長短不一樣而已。所以首先你不用怕,茶都是喝出來,沒有什麼難的。對於啟蒙的話,我會建議你看央視之前拍的一部紀錄片
茶,一片樹葉的故事
這部紀錄片一共六集,我也是從這部紀錄片開始啟蒙接觸到茶的。這部片子我了看有三遍,每次看都能有新的收穫,在我對茶了解加深之後,就看到了我原來沒注意到的東西,有可能是一個一閃而過的鏡頭,也可能是一句不經意間的結束詞,所以我建議,你可以從這部片子開始了解茶。
在購買茶葉方面,我建議從大廠喝起,大廠的產品由於要保證一定的量,可能茶葉的品質不一定是最好的,但是他可以保證是真貨,比如鳳牌的滇紅,一定是滇紅,不會拿別的地方的鮮葉來生產紅茶,然後當滇紅賣,這樣子就能保證你喝到的茶一定是真品,不至於喝啦幾年西湖龍井之後,別人拿泡真西湖龍井來,你會覺得是假的,和自己平常喝的不一樣。所以,剛開始喝茶的話先找大廠的來喝,先建立一個標準,什麼茶應該是什麼味道,這樣在你喝到假茶的時候就能分辨出來。
對於老師方面,可以去報名參加一下評茶員類的培訓或考級的培訓班。茶藝類的培訓班現在太多,魚龍混雜,各式各樣的人都有,而評茶的話,本來就是要用科學的方法去了解茶葉,所以授課老師至少要有一定的科學素養,大部分不會講一些很偏頗的東西。同時初中級的評茶員培訓,更多是作為一種茶葉基本知識的普及,會幫你很好的建立一個茶葉知識的框架結構,然後你可以慢慢的來填補豐富。
其他的,書籍方面因為我是學院派,大學專業學習的就是這個,所以我更多的會找一些學校老師寫的書,或者紮根茶區的老師傅寫的東西來看。
最後,大家一起玩耍啊~
你喝茶,就是。
謝邀。
不得不說,謝掌柜的答案非常全面,很多方面都涉及到了,鄙人只是從其中一個角度進行延伸,粗淺的分享下自己的看法。
零基礎不怕,怕的是因為社會上給茶葉瀰漫上的一些神秘氣息,把自己走歪了,茶未進嘴,先擺上姿勢,那就不是喝茶了,那是裝。
茶葉也是食品,是飲品,抓住這個本質。茶的本質是什麼?是喝。
所以,喝茶是第一步,把茶水喝進嘴裡,然後安安靜靜的去品味,這就是第一步。是苦?是澀?自己去品味。甚至連泡茶的地方,人,都不用講究,一切隨緣。
例如,在飛沙走石的戈壁灘,一個軍色水缸隨意泡的散碎綠茶,猛飲一口,記住它給你帶來的解渴體驗,也記住它隨後而來的回甘;在幽靜的竹林中盤腿而坐,靜飲一杯,記住它給你帶來的味覺,也不要忘記它在舌尖的舞蹈,無論是苦澀還是甘甜 ——
這就是喝茶 —— 千萬不要寓意化任何喝茶的體驗,也不要把自己定義為一個茶客 —— 茶客是生活經歷,生活修鍊等等精神高度融合的精神產物,茶葉只是自己精神寄託的一個物化承載物,並不是絕對化的茶葉專業訓練可以造就,這本就是對於「茶客」這一概念的誤讀。
所以,先以喝茶開始,無論喝什麼茶,怎麼泡茶,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喝茶時的心境,以及你對待茶葉的用心。等你喝過幾款,在不同條件,不同時間喝過後,自己對於茶葉的內心體會,便會自然生長出來。
這個過程是成為茶客的第一步 —— 先忘記自己要成為茶客的事,先喝茶再說。
第二步 —— 當有了一定的喝茶經歷,自然就有了自己的偏好,大概知道自己愛喝什麼茶,嘴巴是最誠實的。這個時候,走出去,多到茶店裡與茶老闆聊天 —— 中國的茶老闆,是非常獨特的群體,他們一般遊手好閒,每天把玩各種物件(木頭珠子,茶杯,各種茶寵)。進入一般茶店,老闆往往都會熱情款待,坐下來,和他喝幾杯,與他隨意聊聊自己對於茶葉偏好的感受,逛的多,聽得多了,漸漸對自己的風格,便會對自己的風格有了體會,也會漸漸有些心得:喜歡雙江勐庫的猛烈勝過西雙版納的柔和;喜歡冰島勝過小戶賽;喜歡頭三泡勝過後面三泡,諸如此類 —— 一個懂茶的客戶,老闆是由衷喜愛的,他也會分享他玩茶的樂趣,一來二往,兩個人聊茶的樂趣,倒跑到生意前面去了。
這時候,當你漸漸形成逛茶店的生活習慣後,身邊的一切與茶有關的小玩意兒,你就會留意 —— 什麼犄角旮旯的仿官窯杯子,什麼金絲楠的手串,什麼玉白菜茶寵,什麼建水紫陶宜興紫砂,統統都會出現在你視野里:不用奇怪,這些都是老茶客的寶貝,你要略知一二並且願意分享,恭喜你,你基本算是上了道了。
最後,如果你有點閑散銀子,自己再學著屯茶走茶換茶,喜歡的話簡單賣點兒,茶就離不開你的靈魂了 —— 這時候,茶葉和你,就是共生關係,你這才算是一個茶客。
最後提醒一句,千萬別為了成為茶客去喝茶,別著了相。
以上慢慢喝吧,喝多了就找到自己想要的了
1跟對人2多投入3多喝茶4勤學習
沒幾百幾千道茶喂出來,干靠文字描述圖片示例,永遠都不會懂茶的。。。
聽人講能聽懂小種野和水底香的區別?我不太相信。。。謝偉文 先生的意見頗為可觀,是極好的知識普及類文章(再次手動感謝)。然而,竊以為或許對於題主的關切,仍然難有直接的幫助。是以,不請自來,狗尾續貂一番。歡迎討論,乃至打臉。
一、前言:為何成為一名茶人如此之難?
千般縱論,不越2條——
1.當前我國的茶葉市場龍蛇混雜,信息極度不對稱。
初出茅廬的茶人,非常容易陷入商家基於各自合法利益之關切(這裡沒有貶義),而輸出的各類紛繁複雜,甚至是相互矛盾的信息汪洋當中,以至於無所適從。而且,在商言商的行家不願破他人財路,一些不肖商則為追求利益最大化而不惜有意曲解甚至誤導,均進一步惡化了信息不對稱之狀態。
2.即使排除第1點,鑒於品茶是一項對實踐經驗要求極高的活動,單純的理論知識沒有辦法高效率地轉化為茶人實際的道行。
譬如說,在讀完了謝先生優秀的科普文字後,茶人的實際能力究竟提升了多少呢?坦率地說,個人持有非常悲觀的態度。
二、路徑開拓思路的釐清
對以上2點有了清醒認知後,諸君的策略擬制思路就非常清晰了:
第一,愛茶。
第二,活用既有的資源(乃至是0資源),借腦打破信息不對稱。
第三,篤信直覺。
第四,勇敢地去踢館。
三、對策略擬制思路的具體說明
首先,我們來看第一個策略(或曰:先決條件)——愛茶。
坦率地說,這是最為重要,卻又往往是最易被忽視的。
為何重要?
因為追尋茶理的道路是極其坎坷,沿途充滿了他者(尤其是茶商)的嘲諷。如果對茶本身缺乏真愛,是斷然堅持不下去的,更缺乏探尋茶理的執著精神。
其次,我們一起來思考第二個問題。在理論儲備和實踐經驗資源極度匱乏的前提下(即,題主所謂的零基礎),如何活用既有的資源為我所用?
1.提升自己的邏輯素養,以及人文涵養——這遠遠比常識設想的更為重要。為何?因為前面已經提及,「在商言商的行家不願破他人財路,奸商則為追求利益最大化而不惜有意曲解甚至誤導」是我們限於信息不對稱環境的重要原因。這就意味者,破局的關鍵在於我們自己。
1.1 絕對不要盲信權威。要做到這一點,我們需要邏輯(理性工具)的幫助。
譬如,即使我們對於「熟茶」和「生茶」何者的風險更低缺乏真實的信息,但只要我們稍微從各個茶商的言論,尤其是他們試圖用於支撐其論點的言論當中多加留意,並引入理性分析的武器,我們仍然有可能得出合乎茶人利益的風險評估策略。鄙人普洱熟茶的堆味、倉味、腥味、糯米味到底是指什麼? - 知乎用戶的回答以及如何簡單又快速的泡出一杯好茶? - 知乎用戶的回答當中,就作了這類嘗試——請注意,在下並非是希望藉此主張自己的觀點更為正確,而是試圖令諸君相信,邏輯對於零基礎的茶人,是一個強大的、值得我們信任的武器。
要點在於:從已知、公開的信息當中,通過理性工具,對信息進行嚴苛的質疑,從而得出具備更高置信度的,足以獲得理性所無法拒絕之辯護的更高價值的信息。
1.2 人文涵養極其重要。因為品茶的關鍵,就在於區分茶品的格調是「雅」還是「俗」。
有觀點認為,談論茶文化者,多是噓枯吹生,附庸風雅之徒。對此,在下深深地不敢苟同。
茶人對自身修養的提升,非但極其重要,而且是不可或缺的。在下曾經於年輕人喝什麼茶顯得有品位? - 知乎用戶的回答主張:
茗品千千萬萬,茶性亦迥異莫測—— 或折衝謙遜,如古君子之風;或抱樸守拙,如諍友直言切切;或細膩溫婉, 如洛神纏綿繾綣 ;或英邁雄健,如霸王併吞八荒……
然其「格調」一也。定然是古樸、雅緻、深沉且厚重。
1.3 請恕在下愚鈍,無法對茶之「格調」給予更為具體的文字論述,但我們的生活當中,其實隨處可見足以證明「格調客觀存在」的案例——
譬如,當見到2位均未對諸君開口的先生時,我們可以非常直觀地體會到何者的氣質更為優雅;又如,同樣是論述茶禪一味的文字,佐藤謙一 先生文字之格調,就明顯高於在下上文所引用的文字;再如,同樣是香水,世界名牌的格調就明顯優於10元的廉價香水。如此種種,不一而足。
故而,在下希望諸君相信——只要通過修行,使得自己具備鑒別茗品格調的能力,則「縱非茶人,亦不遠矣」!
再次,篤信直覺,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讓我們回歸這樣一個常識——所有前人總結出來的茶理,都是為了便於諸君判斷茗品「好喝與否」,而非相反。但如今之人,卻往往捨本逐末!重複一遍——好茶,一定是好喝的茶。絕對不是明明不好喝,但卻被論證為「好」的茶。真正的好茶,定然是好喝,並且喝完以後通體舒泰,加之令茶人杯不能停,飲後日思夜想的——道理就是如此簡單而已。
故而,諸君應當篤信直覺,而非茶商之引導(此處不帶感情色彩),更不要被邀請您喝茶的主人所通報的茗品的價格所干擾——茗品的價格與質量,沒有絕對意義之因果關聯——尤其是在商業化運作日益水深的今天。
最後,要勇敢地踢館。
當然,要講究策略。可以考慮的策略包括,但不限於——
1.在網路平台(譬如,百度知道、知乎等等)就具體的細節提問,然後邀請不同的商家,最好是處在競爭關係的商家(譬如,賣熟茶的,以及賣生茶的)來回答,靜靜地觀察他們基於對各自合法利益的關切,所輸出的信息,以及觀點的碰撞。
2.承前,將獲得理性辯護的觀點,用於實踐——即,通過平行樣本,自己做實驗來檢證不同的觀點,看看我們的觀測數據更支持哪一個觀點。
3.對於實體店,亦可以參考以上策略。而且,還可以從A家買到樣本,去B家踢館。此時,後者基於對其合法利益的關切,有更高的概率會告知諸君A家的樣本之真實缺點。然後,諸君可以弟子之禮事之(因為對方確實提供了優質信息,我們應當感激),進而從B家拿到更好的樣本,再去A家或C家、D家等茶莊踢館……
如此往複,竊謂之「借腦」求道。
以上拙見,僅供參考,歡迎打臉。
——————————完全不知所謂的分割線———————————
為何歡迎打臉?
因為這樣一來,在下可以免費地獲得優質的信息,並提升自己對茶理的修為,是一件可遇不可求的好事。-
作為大潮汕的「茶鬼」,不邀自來,以「鬼」答「客」,小菜一碟。何為「茶客」?
1.去茶館喝茶的人,( 元) 馬致遠的《岳陽樓》第二折:「我且在這閣子里歇一歇,若有茶客來時,著我知道。」《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二八回:「泡茶乘涼,帶著談天,可奈茶客太多,人聲嘈雜。」 沙汀 《丁跛公》:「每喝一口,就拿眼角掃一下前後左右的茶客。」2.經營茶業的商人。 宋 林逋 《無為軍》詩:「酒家樓閣搖風旆,茶客舟船簇雨檣。」
3.字意上是消費茶的人,就是喜歡茶和接觸和茶有緣的人統稱茶客。
4.也把潮汕人每天三餐後都喝茶的人,稱之為「茶客」。
茶客,
講究個寧靜淡雅(茶館喝茶)講究個察言觀色(茶商)講究個見多識廣(茶文化)講究個好客熱情(潮汕人)每個敢自稱「茶客的人」,無不擁有上述至少兩種的特徵。
但無疑,擁有第三個,自然在其他方面也有所涉獵,這是核心!什麼?你喜歡到茶館喝茶就敢說自己是茶客?你知道紫砂壺對茶的意義嗎?
什麼?你一個賣茶的就想說自己是茶客?小茶農!你以為我不知道你茶里有摻假嗎?哎呀,你個潮汕人笑眯眯的站在我邊上幹嘛?好啦,你贏了,你全家都是茶客好嗎?所以,從零基礎,只要把排名第一的答案看完,然後去潮汕住上一個月。你就可以成為一個茶客啦。明明是茶葉,為什麼有艷色天下重的蘭花香味?
明明是茶葉,為什麼有安吉山中竹林的風聲?明明是茶葉,為什麼會有三千米海拔高寒中的安慰之暖?明明是茶壺,為什麼猶如西施之乳,細巧嫵媚?
明明是茶壺,為什麼有一尾金魚在手柄飄過,壺身書寫 金玉滿堂,朝朝暮暮給你祝福?明明是茶壺,為什麼外圓內方,壺身書寫 知人者智,時刻提醒你冷靜?茶葉從日常飲料中脫穎而出,從食物變成了道,因為暗合了造化萬物的禪意。
蘭花的魂魄溜進了鐵觀音;竹筍的魂魄潛伏進了旁邊的安吉白茶;雪山的淚水滴進了普洱茶。用心體會這器物之外的禪意,自有機緣把人間茶葉帶到你面前。廣告:我在辦解決這個問題的遠程小班。簡單版:4年前的原創文章,貼出來。有贊的話,慢慢碼加強版--以下正文--《把茶喝明白的四個條件》
有朋友老說,誒你挺專業的,教我們喝茶吧。
其實茶誰不會喝,抓把茶葉往壺裡或者蓋碗里一放,沖水出湯,在把茶湯分到杯子里,喝進去,然後大讚好茶。這個誰都會。可是到底有多少人能大概把茶喝明白,最起碼不給商家坑?
我的老師和朋友很多都是喝茶高手,一杯單叢茶下去,聞聞杯蓋,看看葉底,就說得出茶產自那片山頭香氣風格如何,做工有什麼問題,等級如何,甚至能喝出焙火多久將來發展如何。喝岩茶一朋友,教我記品種香和地域香,這個是星村,那個是曹墩,這個是正岩的竹窠。這個是北斗,那個是奇蘭……我實在是佩服。
怎麼才能變成這種茶通超人呢?很多人都說,多喝就對了。可是廣州有幾萬搬運工,沒有一個能去奧運會舉重的啊!其實要喝明白一類茶,有4個條件。
1,要會沖泡這類茶。真的能把這種茶泡出它原有的味道,是喝懂一泡茶的先決條件。如果泡茶發揮不好,這次泡的苦,下次澀,再下次淡的沒味,其實一個茶都可以千變萬化,要喝明白談何容易。比如單叢,一定是水要好,而水滾茶多快進出。這靠的是平時的學習練習。
2,要接觸這類茶中高中低不同檔次的茶,這裡指的是茶葉品質好壞而非價格。很多朋友告訴我,喝不懂岩韻,我問他喝過最貴多少的岩茶,他說3-400,都是火味,我就笑了……市面上這個價位甚至更低的茶,極少有正岩區的茶。即使是賣到幾千的聞著很香的茶,也好多都是半岩的茶,沒有喝過正岩的茶,怎麼理解岩韻,怎麼分辨茶好壞呢?這個就需要經濟的支持了。
3,要時常對比著喝茶,注意力在茶上,分辨兩種茶不同的口感。很多老茶客告訴我,他喝了很久的觀音。後來我知道,他們都是喝著茶高談闊論。根本茶什麼味道都不知道。而且更要相信自己的嘴,好喝就好喝,難喝就難喝,自信是很重要的。
4,得到關於喝的茶真實的信息。其實這個才是最關鍵的。現在很多茶商賣茶是不可能給到你真實信息的。把毛蟹說成觀音,把秋茶說成冬茶,都有的。而一旦信息不真實,是不可能練就一嘴喝出產地問題的本事的。這才是最難突破的一點。如果老闆說:「這茶發酵沒做好,有點悶味別的都可以,低山茶200米海拔,300元一斤,還是不錯的。」你會買嗎?
看來我們不會喝茶喝不懂茶是我們也有份造成的!
------分割線-----
1,不要想太多,如果有錢就花錢買各種茶喝,交學費,如果沒錢也可以猥瑣點,跑各個茶店去試喝,免費,說你要送禮,對方是老茶客,你不懂,然後老闆就自然會教你(他的見解)。2,書看不看在於個人,但多了解下相關植物學土壤學乃至工藝,總不會錯。3,網購的話就像茶掌柜說的,先買少量試,合適才多買長期消費,建議買大店的相對靠譜。4,別想茶投資的事情,那只是消費品。炒茶還不如去賭博。5,一切脫離實際價格討論商品品質的行為都是耍流氓。6,正如掌柜說的,平常心,別過度解讀茶,就當茶是普通飲料吧,別被奸商忽悠了,業界是各種信息不對稱,炒作忽悠。人家潮汕老茶客就很實在,簡單而長期地消費普通價位的茶,不參與忽悠,你吹你的我喝我的。
題主所講的茶客,我猜測應該是在茶桌上可以聽懂同去的茶友還有泡茶的茶藝師在具體講什麼,甚者可以和他們遊刃有餘的交流
紅茶,綠茶,烏龍茶,大紅袍等等這一定是沒有熟悉茶的時候我們知道的茶,噢紅茶是紅顏色的,那綠茶是綠顏色的,既然是這樣大紅袍應該是紅茶吧,要不裡面為什麼有個紅字?! 好了好了,我知道你的腦子裡一定在織毛線了,都是什麼鬼。接下來我幫你整理下這些毛線接觸茶 首先,我們需要知道茶的分類(您所謂的茶客他們一般聊茶是基於這個分類來聊)這個分類是按發酵程度來分,既然有程度那自然有高低,分別是綠茶(完全不發酵茶,然後呢是發酵度為輕微發酵的黃茶發酵程度大約為10%左右,然後呢是比黃茶發酵程度略微要高一點點的白茶他的發酵程度大約是在15%左右,然後呢就是發酵程度為一半的辦法叫茶烏龍茶他的發酵程度約為20%到70%左右,然後呢就是完全發酵的紅茶,那麼知道這六大茶類我們接下來還要知道十大名茶,(因為我們經常會聽到,可就是不知道這都是什麼鬼,)十大名茶的版本雖然有很多但是我們只舉一個例子就可以說明問題,十大名茶包括:西湖龍井,洞庭碧螺春,信陽毛尖,黃山毛峰,太平猴魁,六安瓜片,(君山銀針,白毫銀針,)安溪鐵觀音,武夷岩茶,祁門紅茶,雲南普洱。
知道了六大茶類,知道了十大名茶,就可以把十大名茶先進行歸類了,在以上所列名茶中,前面六者都屬於綠茶類,由此可以看出在市場中綠茶更受歡迎,當然乾隆皇帝功不可沒!以上是我在茶店四年,針對一些茶客為什麼對茶的概念比較模糊,自己整理出來的如何輕鬆入茶門……如果有寫的不對還希望大家多多指教,大家喜歡的話我會繼續更新。從很小的時候就開始喝茶了,家裡人都是老茶客了,喝的茶也不貴,茶已經成為我們生活的一部分,逢年過節一家人相聚的時候,大家圍坐在一起喝茶聊天真是一件快樂的事情。
單單為一個教別人成為茶客就能寫那麼多,說那麼多,還不都是因為自己著了相~~~~
柴米油鹽醬醋茶,這麼最基本的東西,何必需要那麼多說辭,喝來喝去,終歸只是茶而已。茶客無需去學什麼,自己喝茶 愛茶的過程中,人總會慢慢悟出些什麼,明白些什麼的,刻意的去學,反而更加難以成為自己理想中的那種人推薦閱讀:
※最早喝茶的那個人是怎麼想的會用水煮樹葉?
※天福茗茶是中國第一個在主板上市的茶業公司,為什麼他能做到呢?
※隔夜茶能喝嗎?隔夜的茶葉能再次沖泡嗎?
※鐵觀音和台灣茶有什麼不同?有哪些品質不錯的鐵觀音或者台灣茶推薦么?
※《那年花開月正圓》中磚茶浸水發霉後為什麼更好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