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的精品瓷器為什麼那麼貴?
比如唐彩,宋瓷,明成化鬥彩。總說這些精美瓷器要在國力強盛時才能造出來。真是這樣么?為什麼?
-------------------2014.07.06補充-------------------------
眾所周知,中國古代沒有自動化生產工藝,瓷器最高端的製造法也就是流水線生產,把各個工序細化拆分(CCTV《瓷器》紀錄片中說景德鎮鼎盛時期的瓷器作坊,生產工藝高達一百多步),由專人負責各個工序。但歸根結底還是手工生產。這就帶來一系列問題,首要就是質量控制的不穩定性。試想,你費老大勁做一個東西,而成品率居然低於10%,這個東西該賣多少錢?再說瓷器製造要求高,花費人力物力巨大。說精品瓷器屬於奢侈品,一點也不誇張。奢侈品不是生活必須品,在貧困羸弱的朝代當然沒有太大的國力進行製造。
下面以自己的一點親身體會,舉例說明一下瓷器繁複的製造工藝。
--------------------下面是原答案------------------------大學修了兩個學期的陶藝課,純業餘談一點點外行的看法。
首先,第一節課老師就讓我們揉泥,一揉一節課啊,老師說這是基本功,要揉到裡面沒有氣泡,否則燒的時候會裂。
回宿舍我捏了一隻實心貓,第二次上課我拿來問老師能不能燒,結果他告訴我這種實心的東西燒的時候各部位形變不同,會燒壞,所以必須掏空……(老師說燒制後體積會發生20%的縮小)我又把貓頭割下來掏空,再粘回去……
就是這隻很醜的貓了,我的處女作。上釉燒完的圖沒照,有機會再貼上。
後面就是教我們用壓片機,手動的,把泥坯用布包起來,再過一個大滾輪壓成片。之後教我們用泥條或者泥片來堆制器物,為什麼要用這種小塊?因為小塊的話不像大的整體坯料容易受氣孔影響燒裂。
泥片堆的一個罐子,這是剛上釉還沒燒的樣子。燒之前我用各種濃度的泥漿補漏,希望燒完能夠盛液體,可惜還是失敗了。
這是燒制後的樣子,可以看到釉燒制後的顏色完全不同吧!
大約第4節課我才知道我們玩的泥巴不是「陶」,而是「瓷」……老師說陶器在燒制過程中對氣孔的容忍度遠高於瓷器。大家可以看看自己家的泡菜罈子的氣孔和飯碗。
這是做的一個鼎,做得很糾結,邊做邊塌陷,耳朵斷了又反覆補,好在燒出來裂痕不怎麼影響。
這就是上釉燒制完的效果了。
關於燒制
陶藝教室有兩個窯,一個電窯一個氣窯,平時都用電窯,長得就像個大號的冰櫃,裡面有溫度控制。燒制並不是我以前想像的,在野外挖個坑,點把火燒著就算燒制了。溫度控制很複雜的,老師大致提了一下,記得是要先升溫800度左右,維持,在上下波動著上升,要燒24小時左右。溫度對釉的顏色也有影響,同樣的釉,低溫燒制的顏色和高溫可能完全不同。我記得當時大家都有作品要上紅色,但老師告知我們紅色釉如果低溫燒制的話需要用含金的釉料,另一種釉料不含金也能燒出紅色(記得是含鐵),但需要高溫。目前的條件是氣窯才能達到高溫,但壞了…………所以只能用其他顏色代替了。
再說說上釉
釉嘛,就是瓷器表面那層光滑的,亮潔的東西,如果沒有釉……你可以把碗倒過來看看底下,粗糙的感覺,這就是沒有釉。
順帶提一下為什麼碗底沒有釉,這是因為燒制過程中釉會流動,如果碗底上釉的話燒制時會粘結底板,扯不下來,最後只能敲下來。
有人問,那確實需要全面上釉怎麼辦?答案是吊起來。陶藝教室用的是鉬絲,用鉬絲吊起坯,接觸鉬絲的地方不上釉即可。這樣可以燒制珠子一類的東西。
上釉也遠比我們想像的難。釉料裝在各種撕了標籤的飲料瓶子里(有娃哈哈,大瓶可樂等),再貼上新標籤。釉的名字都比較奇葩,什麼日落啊,西子湖啊,歲月3啊,從名字很難猜到顏色的!所以陶藝教室有很多上釉的碎瓷片,上面寫上釉的名字,用來參考上釉的顏色。
釉裝在瓶子里大多沉澱了,用前要搖一搖。搖得不均,燒出來顏色也不均勻。好吧,其實就算你搖均勻了塗的時候你也會發現很難塗均勻的……釉搖完後是粘稠的液體,塗在坯上塗一筆是一坨,下一坨塗上去去覆蓋前一坨又是一坨……總之很難塗啊!
好在有個東西叫噴壺,就像個不鏽鋼茶壺,可以用壓縮機也可以用嘴吹……當時壓縮機也壞了,我就是用嘴吹的……
當時在陶藝教室有個女生上釉非常均勻,我震驚了……問她才得知她是學油畫的……
對了,上釉前要給坯料補水,補水多少全靠經驗,補多了會悲劇……怎麼悲劇我也不知道~補少了或者沒補,釉會自己結成團,不覆蓋表面。
這就是沒補水就上釉的結果……表面粗糙,釉點光滑
關於拉坯
過了大概半學期,我們開始學習拉坯。就是一個旋轉的圓盤子上面用手揉的那個東西。老師說這個關鍵就是找感覺,他說他當年在學校的時候找了1個月的感覺……然後在幾分鐘內做了茶壺的各部分並拼接起來……當時就把我們看呆了。原來一個月的感覺是要達到這個水平!
拉坯完了還要刮坯。就是把晾乾的坯放在拉坯機上旋轉著用刮刀修。很難啊,沒人掌握了這個技巧,都是老師刮的。當然,我們是選修班,時間不多要求也不高,正修班估計會苦練這個。拉坯不多說了,注意事項很多,手感和悟性很重要。泥的乾濕程度很重要,揉泥沒氣孔的基本功也很重要。
這是拉坯完後沒用拉坯機刮出來的(我會告訴你是因為我在拉坯機上刮不好才這樣刮的么)
看完這些,題主知道瓷器為什麼貴了吧?
我辛苦做的瓷器,別人用錢買我都不怎麼願意啊!我費了多大勁啊!
最後上一個我最喜歡的作品
爬樹喵星人!
這是上釉後還沒燒的時候。下面塗的不是釉,而是紅陶泥,所以可以塗底面不怕粘結底板。
這是它的原型……氣質不太像啊!--------------------補充-----------------------
看到這裡,估計你已經對瓷器製造的繁複有了一點印象,但是這只是最基本的!真正古代的精品瓷器製造遠比上面的幾個東西複雜,有些瓷器燒制要燒好幾次,在古代沒有溫控爐的時代,稍有不慎就會導致燒制失敗。還有很多更複雜的步驟。謝邀,沒啥研究,拋磚引玉。感覺問題不嚴謹,至少應當是「古代官窯傳世精品瓷器」之類。--------------------------------------------------------------------------------------------------------------------因為成本和時間。
研發經費、製作經費對當時普通人家來說就是天文數字。一件官窯瓷器工序複雜,從瓷土原料開採處理到制泥拉坯、修整燒造、打磨上釉、運輸損耗,幾十、百道工序下來多少人員吃掉多少銀兩?一窯下來木柴上千公斤常見,若特殊木材更是成本大增。更不提極其嚴格人為控制質量和數量,一窯下來能出1、2件完美無缺的就算不錯,大多數不合格的都要砸掉,更不允許流向民間。明代官窯瓷的生產成本幾乎與白銀鑄造器皿等價,這還不算精品。當時民間收藏的機會就罕有,何況如今存世量如此稀少。現在這些瓷器好的大都在博物館或私人機構流通不多,市場上拍賣的自然容易炒高價錢。
現代比較貴的瓷器一是製作精美,借古代的瓷窯名和工藝進行品牌營銷,一是現代瓷器開始邀請美術名家作畫,提升了藝術價值。至於你說的唐三彩,作為隨葬品,它屬低溫彩陶,實際上它的價格在當時並不高,規格不高的墓葬中多有出土,現代的價格是被炒起來的。同理,很多綜合價值在當時並不高的瓷器由於其數量的有限性及歷史的久遠以及現代文物市場的熱炒等多方因素,在現代社會價格變得很高,長沙窯瓷器即是其中一種;至於你說到官窯,一般來說,官窯的瓷器品質在當時社會普遍高於民窯,品質高即生產程序嚴格,工藝師水平高,這還意味著生產一件完美的瓷器的同時淘汰了很多有瑕疵的,其精品確實不少,成本也高。各個時期均有突破與創新,加之使用者地位顯赫,又給其二次流通時增加了附加值。而每個特殊時期都有不同特色的瓷品出現,比如汝窯瓷、岳州窯瓷、龍泉窯瓷、元青花瓷、清琺琅彩等等,說好瓷出盛世也不定準確,汝瓷出於北宋,由於社會動蕩僅存二十餘年,工藝失傳,傳世品僅百餘件,元青花用做出口,存品也不多。盛世出好的金屬製品,但瓷器卻不一定,而是與當時的歷史發展階段與手工業發展程度相關。隨著生產力與科技的不斷進步,我們現代要做出與古代水平相當的瓷器並不難,不過由於原料的用盡或變動,細微差別肯定是有的。現代製造的瓷器賣得貴,那是因為各種營銷手段提高了瓷器的價值。
貴的不是東西本身,是東西背後的文化。————so,你可以理解為什麼總有人拋出「現在的拍賣一個瓷器幾億,都是洗錢。」的理論了——因為他們看不懂。
首先排名第一的答案哪是在答題,那是在粘課程總結,對問題一點兒幫助都沒有。1.現在瓷器的生產成本很低,生活到處都能見到,功能是生活用品的很便宜,是工藝品的也不貴。2.你說的那些宋代官窯之類的極品自然價格高,原因有四方面的:第一,技術創新,有很高的科研價值;第二,工藝精湛,其他的真品見的少,但耀州窯(並不算頂級)的藝術性很高的;第三,存世件少,盛世古董、亂世黃金,當今商業繁榮,古董的價格直線上升,如得一真品宋代五大窯,夠我等屌絲大半生之工資;第四,原材料的不可再生,黏土的特性各地不同,如同說一方水出一方酒,可惜水無盡,土取之則少。3.其實工藝精品易出於久治之後的盛世(安定+工商業繁榮),這一點很好理解。大的亂世,手工藝從業者無從生計,技術易斷層,然後新朝初建,各項又重新開始發展,經過幾代人的積累,加上世上太平,有經濟支撐和需求,手工藝易出精品。倒不一定出現在國力最強盛之時,南北宋國力(非經濟)最強時都在初創之時,之後基本上都在走下坡路,明國力最強盛之時應是永樂,若算盛世,仁宣也可算入,但這些盛世都缺乏工藝積累,難出精品。
跟書法字畫比較類似,現在做陶瓷的人越來越少了,相比去電子廠工作的人越來越多。
固然現在古瓷器的價高有今人吹捧的成分,但是作為民族的瑰寶也有它們非常寶貴的一面。
陶瓷共同特點是取材容易,在各地都可以燒造,最開始都是實用器,但是隨著經濟的發展,製作手段有長足發展,在朝代較為安定的時候人們對美的追求,反映生活狀態都會體現到對日常品上來,不單單是陶瓷,也體現在繪畫、傢具等等方面,我認為不是說要在國力強盛的時候才做的出來,而是安定的社會環境給了藝術發展的溫床吧。
我對陶瓷不內行,但是非常有興趣,買過馬未都先生的《馬未都說收藏陶瓷篇》,在這裡斗膽說一下馬先生對陶瓷的觀點。==========圖片都來自百度搜索。===========陶器不是中國人發明的,瓷器是。唐三彩不是瓷器,是陶器,很容易破損。陶器用黏土就燒,溫度一千一下,唐三彩是一千一,陶器吸水,種花用陶。瓷器得用瓷土燒,最好的就是景德鎮高嶺土,溫度一千二以上,瓷器不吸水,但一定條件下透光。唐三彩是多種顏色都有,不是三種顏色,過去是明器,就是下葬用的,我們對唐三彩認識近期才逐步加深,因為過去老百姓挖到就砸掉,嫌不吉利。西方人首先對唐三彩很高評價,所以很長一段時間它是中國最貴的藝術品。1989年,蘇富比在香港拍出的唐三彩馬成交價374萬英鎊(當時600萬美金)。唐三彩馬 早期瓷器都是青瓷,因為釉里含鐵元素,燒後呈青色,含鐵量越高顏色越深,含鐵量減的越乾淨,顏色越白。瓷器的整個生產過程,其實就是擺脫黑暗的過程,白起來,變得悅目。東漢就有真正意義上的瓷器,到唐代形成了「南青北白」的局面,南越窯,北邢窯,邢窯有的底下寫著「盈」字款,即唐代的大盈庫(皇帝私庫),系皇家的御用瓷器,皇上用來賞別人。同一時期,還有長沙窯(開創釉下彩、文字裝飾先河)、魯山花瓷(裝飾非常強烈的瓷器,有點像現代抽象畫),還有秘色瓷,它算是越窯改進版,顏色非常青綠,87年法門寺發現地宮時出土了秘色瓷,因為有記載,大家才知道秘色瓷長什麼樣,這時瓷器有了宮廷特徵。越窯瓷器邢窯瓷器(唐代白釉罐 內丘南中馮墓群出土)
長沙窯 唐長沙窯獸紋壺
唐 魯山窯花瓷腰鼓 到宋代,就發展出官窯系統--五大名窯,和民窯八大窯系。五大名窯--汝、官、哥、鈞、定。(比汝窯再貴重的還有個柴窯,但誰也沒見過。柴窯據說是柴世宗所燒御瓷。其狀曰:雨過天青雲過處,者般顏色作將來)
汝窯為魁,廖若星辰,珍如拱璧。北宋出現汝窯,南宋人已覺得十分難得,南宋高宗皇帝時,清河郡王進奉他16件汝窯都要仔細記載這十六件是什麼(周密《武林舊事》)雍正朝統計,皇宮有31件,現在可查的汝窯全世界有67件,絕大部分在世界頂級博物館,台北故宮有21件。汝窯為啥珍貴,史書上載內有瑪瑙為釉。但從科學角度來說瑪瑙能不能對釉色產生影響,至今沒結論。汝窯只拍過一個直徑8公分的變形盤子,80年代賣154萬美金,08年左右賣到上億元的琺琅彩那時賣二三十萬美金。汝瓷的燒造和宋徽宗追求道教是有一定關係的,道教對青色的追求,影響了他的審美。台北博物館藏汝窯 官窯,北宋末年到南宋時燒造,到元代嘎然而止。官窯大多也在博物館,流通性極低,1989年香港蘇富比拍過一個官窯洗,2200萬港幣。哥窯和官窯很像,有時會弄混,官哥不分。官窯、哥窯代表宋代官方最高的審美標準。宋官窯圓洗哥窯
鈞窯,燒造於宋金元,汝哥官都是青瓷,鈞窯也是青瓷但開始出現顏色:玫瑰紫、鈞紅、天藍、月白等。它是乳濁釉,一種不透明釉。它最大貢獻是以銅為呈色劑,在高溫下呈現紅色。理論上呈色在入窯前不能控制,它屬於窯變系瓷器。「入窯一色,出窯萬彩」。30年代鈞窯窯址在河南禹縣被發現,包括德國人、日本人都去搶殘片,導致「家有萬貫,不值鈞瓷一片」。 鈞窯 天藍葡萄蓮花式花盆 定窯,北宋早期就燒造,但北宋晚期受排擠,所以排名靠後,但他在歷史上地位也非常高,它是白瓷,燒造比青瓷難,因為除雜質難,北宋末年之前,定窯一直是老大。定窯以紋飾為表現形式,其它四大窯除個別外都不動雕工或不成功。北宋定窯 白瓷瓜棱罐 =================17日更新====================宋代民窯有八大系統,北方是磁州窯、耀州窯、鈞窯、定窯,南方是饒州窯(即景德鎮窯)、龍泉窯、建窯、吉州窯。磁州窯:20世紀初才被命名,窯址在河北磁縣。它是北方最大的窯系,晉冀魯豫四省內的大部分民間窯口都可稱為磁州窯。歷史上大量出口,一直延續到明清。北方耀州窯、鈞窯、定窯都比較容易看,看不明白的說是磁州窯基本沒錯,磁州窯有黑的、白的、花的、刻花的甚至三彩的。有句俗話說:磁州窯是個筐,看不明白的都往裡裝。「磁州窯發明了一種工藝叫」化妝土「,就是很差的原材料要燒好瓷,在瓷器做好後,刷上一層白粉再上釉,這層白粉就叫化妝土。還有一個其他窯口罕見的裝飾手段,是文字裝飾。磁州窯典型是白底黑花,特徵主要是率真、粗獷。宋代的耀州窯瓷枕很多,上海博物館有個仕女詩文枕,上面有兩句詩」葉落猿啼霜滿天,江邊漁父對愁眠「。耀州窯存世量大,今天收藏機會還很多,價格不是很高。上海博物館藏 磁州窯白地黑花開光人物花卉紋罐未完……
在茶道課上老師放了一個有關瓷器的紀錄片。名字我已經忘記了,但裡面有一個鏡頭讓我印象特別深刻。視頻里展示了一個窯遺址,在遺址附近有一塊區域(不記得是不是在景德鎮),面積極大,高度上可以說已堆成一座小山。 要注意的是,這裡堆砌的不是瓷器製作中無用的廢泥,而是半成或做的有瑕疵不屬精品的瓷器。 如果你看到那幅畫面,我想你會理解為什麼瓷器會這麼貴。題主說的貴的其實都應當是精品,一件精品瓷器幾乎是毫無瑕疵的。而一件毫無瑕疵的精品瓷器,可能是制陶人成千上萬次才得到的。這裡的成千上萬沒有絲毫的誇張。一件好的瓷器成本太高,它所承載了制陶人的情感太重。所以貴也是能夠理解的。
國運好的時候 人民生活質量高才有時間精力和熱情搞這些
饑寒交迫哪來搞藝術的情操至於是不是精品其實還是從現在人的眼光來看的 一來時間如此久遠 能留下來就難能可貴 二來留下來之後能從中反應那個時代的某些價值 比如文化 比如趣味 比如工藝能力物以稀為貴嘛首先唐三彩是陶器,大部分用作明器的。 工藝美術的生產不同於純藝術品,是與整個社會環境息息相關的,拿瓷器來說,雖然有官窯民窯之分,但都是實用器,在和平時期,人民對於生活的要求提高,對於民用瓷器有大量的需求,從而引起瓷器行業的競爭與技術變革,政府也有有足夠的金錢來支持官窯的燒造。 除了國力強盛之外,瓷器的發展還與統治者的趣味有關,比如宋徽宗信奉道教,有相當的藝術底蘊,他追求的藝術效果是溫潤、內斂,所以北宋燒造出了汝瓷這種如玉般光澤的瓷器。而元朝可以說一度國力強盛,但並沒有出現創新的瓷器品類,當然青花和釉里紅的發展算是一個方面。 至於說為什麼這麼貴。我覺得一是本身的文物價值,物以稀為貴。二是市場炒作什麼的,我就不明白啦T-T
我的家鄉就是以 鈞瓷 為主業的,就是前面有答案提到 發現鈞窯窯址的河南 禹縣。窯址雖是在縣城發現的,但是一直鈞瓷產業更多的還是在我家所在的鎮子。瓷器簡直是我們那的第一產業,記得小時候,鄰居就有兩家是燒窯的,家鄉許多人都是以此謀生。我父母一輩子都是在給各種瓷廠做工,我也混跡於各種瓷廠,見識了各道工序,自己也沒少動手去做。別人小時候玩的泥巴是黃土,我小時候玩的泥巴全是做瓷器。我跟著父母所接觸到的瓷器,基本上都是生活用瓷,比如盤子,碗,杯子,壺之類,我不知道專業如何給它們分類,但我覺得應該不是 汝哥官鈞定任何一類,似乎叫做 現代工藝 ?這些瓷器,真是一點都不貴的。當然除了這些,還是有以鈞瓷為主的廠家,可惜由於父母的緣故,我了解的就少一些。從我觀察到的情況來看,近些年有幾家鈞窯發展的很不錯,正在將鈞瓷打造成奢侈品牌。俗話說,物以稀為貴。題主問 古代精品瓷器為何貴?這個問題的答案或許會跟 古董為何貴? 這個問題的答案類似。我想說一下,精品瓷器 為何貴? 好吧,我所知的其實也僅僅是 鈞瓷 而已。首先,把鈞瓷作為一件工藝品,需要有好的創意來設計造型的。然後,在具體製作的時候,很依賴人力和手工,難以做到批量生產。可以前面有答案提到的手拉胚的經歷。另外胚體的之後還有一種是使用 模具 的方式。目前我知道的,那些生活用瓷的製作,其實早已引入了生產流水線,但是鈞瓷的製作我不太清楚。最後,對鈞瓷來說,還有最重要的一點。鈞瓷有所謂「入窯一色,出窯萬彩」的說法。說的是鈞瓷特有的 窯變 。 所謂「窯變」,主要是指瓷器在燒制過程中,由於窯內溫度發生變化導致其表面釉色發生的不確定的自然變化。 (百度百科) 由於其不確定性,很可能燒制一窯,沒有一件合格的產品。這個也是不小的成本。
中國古代瓷器的價值要從幾個方面考慮:
1、材料成本:首先看是礦物質料還是化學料?青花中清末的「洋藍」就是化學料,價值低廉。同樣是礦物質料,還要看其發色是否明快。釉上彩料也是這樣的,一件器物上用彩越多成本越高。
2、工藝價值:一件瓷器的做工,立件還是卧件?精細還是粗糙?工藝難度有多高?等等。比如:湖田窯精品叫「饒玉」,用瓷器的釉色、釉質、釉光摹擬青白玉的效果,以人文化的器物摹擬自然界的事物,就非常了不起。
3、審美藝術:器型的優美,畫工的水準。打個比方:同樣一張宣紙,張大千畫的和三流畫家畫的,價值上就是天壤之別。
4、內涵文化:每一件古代瓷器都能體現出當時的一些生活情況、社會面貌、政治背景,但是精品在於能夠體現某個歷史時期、某個窯廠的最高燒造水平,所以要收藏典型器。
5、存世量:存世量的多少代表著這種古瓷器的燒造難度,汝窯的天青色,建窯的兔毫、油滴、曜變,湖田窯的薄似雲霧、細如輕紗,吉州窯的木葉天目等等。
6、文物價值:汝窯為什麼是天青色?因宋徽宗信奉道教,道教的顏色即玄色,所以汝窯符合宋徽宗的審美追求,宋時汝窯為魁;建窯的兔毫、油滴等是宋人鬥茶所用的神器。
總之:古瓷器說白了就是古代的藝術品,一定要美,要有藝術,才值得收藏。
韓大叔侃瓷
古代沒有現代化工具。從陶土。彩料,釉料都是工人們開採出來研磨淘洗等等許多複雜的工藝。尤其是官窯器。製作難度之大,畫片圖樣的嚴格性等等等等都是萬里挑一的。古代燒制瓷器不可控因素太多。如:溫度 適度 窯內擺放的位置都影響瓷器的成型,彩料的發色等因素。再加之外觀圖樣的繪畫的藝術價值。以及精品存世量的稀少甚至獨一無二。古董瓷器的價格當然高。但是民窯粗器 大路貨 大批量生產的實用器價格也不高。幾百到幾千而已。回答之後發現跑偏了。沒有回答問題。自古以來。吃得飽穿得暖才有精力追求精神生活。一件好的瓷器需要大量人力物力還有天氣等不可控因素。很多單色釉彩瓷是皇帝點名要的顏色。當時並沒有出產,這就需要都陶官,御窯廠的匠人不停的研究嘗試。達到皇帝的要求才行。如此勞民傷財的行為國力不強 經濟發展不好 政局不穩的情況下哪個皇帝有心情追求這種精神享受呢
你說的瓷器那是古董,有考古和藝術價值,還有玩家追捧,現在的瓷器哪有那麼貴
這是一套花瓶,在紐約soho一個小店裡見的,一套12個要600刀。當時雖然喜歡但是咱畢竟不是土豪。顧拍下來照片打算回國找某寶定做。但是某寶大部分賣家說,您這個活兒我們接不了,您這個是純手工的,不好捏,而且沒有模具。這個瓷也是好瓷。您找我們做一個也要200,300。我:好吧。。。
清乾隆御制琺琅彩杏林春燕圖碗雙框《乾隆年制》藍料款碗,在香港佳士得亞洲最大拍賣會上,以1億5千萬港元的天價成交,創下清瓷在國際拍賣史上最高記錄。
香港佳士舉行「玉剪霓裳─張宗憲御制瓷器珍藏」拍賣會,展出多件拍賣精品,其中最矚目為來自中國著名藝術品收藏家張宗憲的清乾隆御制琺琅彩杏林春燕圖碗。該精品白釉溫潤,工藝精湛,圖中杏花盛開,春風吹拂銀柳,雙燕在其中飛翔﹔圖側有一首行楷御題詩﹕「玉剪穿花過,霓裳帶月歸」,碗底更有藍料楷書寫《乾隆年制》字樣,是乾隆琺琅彩傑作。
世界上最薄的和田玉碗,繼續往下戳
???
一隻誕生於烏魯木齊的雕花和田玉碗,以最薄處僅0.77毫米,被收入上海大世界基尼斯之最。
經上海大世界基尼斯公證測量,這隻晶瑩綠色的雕花和田玉碗,碗口直徑27厘米,碗底直徑9.199厘米,通高10.772厘米,總重量392克,最薄處僅為0.77毫米,成為世界上「最薄的雕花和田玉碗」。
除了這些,還有很多精美又價值連城的碗
繼續往下戳
???
碗作為人們日常必需的飲食器皿,碗的起源目前不可考證,不過可追溯到新石器時代泥質陶制的碗,其形狀與當今無多大區別,即口大底小,碗口寬而碗底窄。下有碗足,高度一般為口沿直徑的二分之一,多為圓形,極少方形。不斷變化的只是質料,工藝水平和裝飾手段。一般用途是盛裝食物。
▲▲▲「清康熙 鬥彩人物故事紋小碗」,此碗屬康熙鬥彩器中的經典品種,存世不多見。其敞口微侈,深弧腹,圈足,造型精巧,壁薄體輕。人物故事紋細節精妙。
▲▲▲「清道光 黃地軋道洋彩花卉開光山水人物紋碗」。本品撇口弧腹,下承圈足,胎體緊實,造型規整。外壁通施黃地軋道,四面開光內繪洋彩幽村山居圖各一,內壁通施白釉,碗心繪輪花圖。
▲▲▲宋代龍紋綠釉夏茶碗,直徑12.5公分,造型為日本茶道極尊崇的優雅斗笠型夏茶碗,碗內飾以印花雲龍紋,胎體為定窯白胎,全器覆蓋半透明綠釉,乃俗稱綠定器之經典範例。
▲▲▲清雍正 琺琅彩瓷虎丘山水碗
▲▲▲清雍正 琺琅彩瓷虎丘山水碗▲▲▲清乾隆 豆青地粉彩花卉紋蓋碗 (一對)
▲▲▲荷口碗
▲▲▲清雍正 珊瑚紅地琺琅彩牡丹花卉紋碗 此碗以珊瑚紅為地,上繪藍彩對角牡丹三朵,花瓣邊緣以黃白二色渲染,襯托出陰陽反側之態,四周輔以綠彩枝葉,翻卷自如。
▲▲▲醬釉青花折枝花卉紋碗 清 乾隆 口徑14.8cm,足徑6.7cm,高6.8cm 。碗撇口,深腹,圈足。碗內壁繪青花花卉紋飾,外壁施醬色釉,這種裝飾風格及施釉方法在18世紀外銷瓷中很常見。
期待下次制瓷能打造成功的青金釉
看答案發現知友都好善良加小清新。古董瓷器為什麼貴?是因為有市則有價,這和精品不精品沒直接關係,關鍵在於炒的人,真心喜歡並且懂的不一定會買,有錢會買的不一定知道它的文藝和歷史價值,東西沒變,價格在變,一切都是商業
題目是「瓷器為什麼這麼貴」,描述問的好像問的不是這個問題,題主還是修改下吧。
+++++++++++++++++++++++++++分割回答標題問題+++++++++++++++
假定題主所說的瓷器是質量高,或者可稱得上藝術品的瓷器。因為並不是所有的瓷器都貴,而且「那麼貴」,對每個人的理解程度不一樣。不懂瓷器,僅從個人理解回答。1.成本高,價格圍繞價值上下波動,很多情況也是圍繞成本加平均利潤率上下波動的。高品質的瓷器產品一定在生產過程中,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上述答案已有提及生產過程中的各種「艱辛」。(目前第一名的回答真的跟提問很般配呢~~~)2.精品瓷器的供給,特別是古董類的不可複製,決定了它是稀缺資源。稀缺資源嘛,一般就是價高者得唄。3.投資預期。精品瓷器很大程度上還包含著投資者的漲價預期。+++++++++++++++++++++2014.6.17的回答++++++++++++++++++++++++++++=====大學同樣選修了陶藝,老師說的大概有這麼幾點吧:
首先是釉色,好看的釉色燒制出來非常好看,而且是非常有限的,因為你不可能再次調製出一模一樣的釉色了,有很多搞陶藝的人一輩子就為了調製燒制出那麼一次牛逼的釉色。
再者是窯,和陶土,景德鎮那邊出品還真就是不一樣的質量。
還有就是藝術成分了,老師在課上講的故事:一名牛逼的陶藝家到老師學校講課,老師負責做他的助手,那個藝術家就是隨手搓了一塊陶土,然後拿了個木梳隨手刮拉了幾下,一件藝術品就此誕生,售價幾十萬還有人搶著要。推薦閱讀:
※一個空椰殼能做成什麼手工藝品?
※Alienware 的製造工藝怎麼樣?
※本田在其北美版雅閣車型上使用的「摩擦攪拌焊接」技術與其他異種材料接合技術相比有什麼先進的地方?
※固態低鹽發酵醬油生產中應該怎麼樣去對原料進行處理、種曲,以及發酵的注意事項?
※半框拉絲一定就是一體成型的鏡片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