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重度耳聾患者不植入人工耳蝸?
是不是主要為經濟原因啊親
主動上門回答問題:
「為什麼重度耳聾患者不植入人工耳蝸?」確實大多數是因為經濟原因。全世界僅有五家人工耳蝸的成熟廠商,其中法國耳蝸市場佔有率忽略不計,在國內主要是:澳大利亞(60%佔有率)、美國(10%)、奧地利(30%),價格在16-30萬不等。2011年開始,國產杭州諾爾康耳蝸上市,價格在6-10萬。
人工耳蝸需要做手術,手術費約1萬。人工耳蝸植入後每年保養和電池成本約3000,對語前聾患者(主要是孩子)需要接受1-2年的語言訓練,大約需要2萬。需要指出的是,對於重度極重度神經性耳聾,助聽器無法有效助聽,人工耳蝸是目前唯一的重建聽力方法。因此大部分人不做耳蝸的原因是——太貴了。還有別的原因不做耳蝸的么?有。還有三個,一個是錯過了聽力和語言康復的最佳年齡(1-6歲),效果無法保證;第二個是對人工耳蝸的認知不足,對手術植入損傷不認可,拒絕做耳蝸,其中有些人是被一些無良助聽器從業人員洗腦的;第三個是很多人工耳蝸植入者的心理和對自我認知問題,這點不多說,會引起一些問題。
作為人類歷史上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人工器官,基於循證醫學的人工耳蝸已經被認可,目前全球植入人數約30萬,中國植入人數約4-5萬。目前的瓶頸一方面是價格貴,從人工耳蝸目前的市場來看,很難降下來;另一方面是醫生、調機、售後、語言訓練水平都還很不夠。
需要說明的一點:目前中國人工耳蝸年植入量約7000例,其中約4500例是國家項目,免費為6歲以下的兒童植入,其餘2500例為自費(其中有一些是公益項目資助,如啟聰項目、愛的分貝項目;有一些是地方新農合或醫保覆蓋,如安徽和江西這幾年植入量井噴)。
因此:歸根結底,不植入人工耳蝸的原因是1、植入及保養費用居高不下;2、目前受產業鏈其他環節限制,效果有折扣。但歸根結底是經濟難以承受。
從更長遠來看,隨著國家項目和相關報銷政策出台,人工耳蝸植入量會更大,市場的公平、透明競爭也會出現。再有最多五年時間,中國內地的人工耳蝸會像歐美、香港等地一樣,出現一個相對較快的增長,使得市場更加成熟,進而降低成本,實現更多的植入,良性循環。
需要說明的另一點:人工耳蝸和其他醫療器械不一樣的是它更像一個給到終端消費者的醫療產品,有一些消費電子的屬性。我覺得首先要從適應症的角度考慮是否適合做人工耳蝸,聽力損失程度只是一個標準,經濟因素又是一個考慮條件,需要綜合考慮。
比如:1)適應症:如果是大前庭綜合征患者,聽力是波動性下降,人工耳蝸將是最終的選擇,那此時聽力損失在重度,也是可以做的。如果是耳蝸缺如,硬化,聽神經缺失(聽損程度可能更重一些)就不適合做人工耳蝸。2)經濟因素:產品本身昂貴,加上後期康復,產品維修維護,家人的支持的確是一筆很大的開銷;3)植入者本身的條件:比如年齡,耳聾性質,耳聾時長,本身言語康復水平等,或者身體仍然患有其他綜合型病症的,這點需要耳鼻喉科醫生考慮;4)期望值:剛開機使用的時候,畢竟是個電子產品,和自然的聲音輸入有很大差別,甚至比助聽器的失真度還要高,這個過程將是植入者和家人必須要經歷的過程。(第一次回答。。好緊張。。不對的地方還請路過的前輩指教。。)因為而耳蝸聽到的聲音跟自然的聲音完全不同,就像一門新的語言一樣需要長期的康復訓練的。而且耳蝸植入的過程中很容易傷害到殘餘的聽力,所以人工耳蝸植入之前需要做一系列的測試 證明傳統助聽器沒有幫助才會進行。
聽損程度不是唯一,甚至不是最重要的標準。
謝邀!回答之前先講講聽力損失等級,目前重度聽損一般是指61-80dBHL。如果是以這個聽損標準的話,佩戴合適的助聽器,及語言康復訓練幾乎可以到達正常人言語和聽力水平,評估效果一般在40分貝左右。做人工耳蝸完全沒有必要,國際人工耳蝸標準一般大於85分貝。
1 效果考慮,助聽器不必人工耳蝸差
2 風險考慮,耳蝸有創傷性,植入效果影響因素太多。年齡,體質,發育情況,醫生經驗。。。
3 成本考慮,自費耳蝸13-25萬,國產也要6萬以上,而助聽器雙耳中高端大概2-4萬。
幫朋友搜資料時,搜到一篇比較詳盡的文章,和大家分享。
南臺學報 38:1 2013.03
實證醫學為基礎之人工耳蝸植入評估臨床指引
作者陳有圳 ; 吳俊良
中文摘要 對於重度或極重度之聽力損失患者而言,植入人工耳蝸可有效協助他們使用殘存聽力,然現階段人工耳蝸的植入之成效,主要取決於臨床專業醫師之臨床經驗,包括耳鼻喉科醫師、語言治療師與聽力檢查師之臨床經驗、知識與臨床專業技能,因此建置人工耳蝸植入臨床評估指引,能有效協助臨床專業醫師之經驗傳承,提升人工耳蝸植入術前評估的便利性與準確性,進而促進人工耳蝸植入後之使用成效。本研究藉由跨領域合作,整合具人工耳蝸植入經驗之耳鼻喉科臨床醫師、聽力檢查師、語言治療師及工程領域之人員,以實證醫學為基礎,進行相關研究文獻之搜尋,尋找醫學證據以建置人工耳蝸植入評估指引,透過系統性回顧方式整合臨床人員經驗與臨床病歷資訊,發展人工耳蝸植入之電子病歷系統,以驗證人工耳蝸植入臨床評估指引;最後利用AGREE評估臨床指引工具進行臨床指引的評估。
http://ir.lib.stust.edu.tw/bitstream/987654321/19395/1/A3801%E9%99%B3%E6%9C%89%E5%9C%B3.pdf
這個下載鏈接可以下載到全文pdf。考慮到有些網友可能打不開這個鏈接,我做了一些截屏。
我只是做了這篇文章一部分內容的截圖。
全文pdf下載鏈接
http://ir.lib.stust.edu.tw/bitstream/987654321/19395/1/A3801%E9%99%B3%E6%9C%89%E5%9C%B3.pdf
香港聾人福利促進會,也有關於人工耳蝸的信息
人工耳蝸中心|香港聾人福利促進會
另外,我用百度和谷歌都搜索了「人工耳蝸」。搜索結果,真的是差別太大!病人已經不容易了,如果不能得到高質量的信息,真是讓人難過 ......
為什麼不植入耳蝸,其實要考慮很多因素,
經濟因素其實是最簡單的,有錢就做,錢少就做個便宜點的。聽力醫學方面才是應該重點考慮的,簡單的說就是根據聽力損失性質和程度。1、目前國內人工耳蝸手術主要集中在孩子身上,很多孩子一出生就是重度極重度耳聾,如果沒有什麼耳蝸手術的禁忌症,人工耳蝸對他們來說是最佳選擇,尤其是在一歲以前完成手術的,術後康復效果非常明顯,三歲可以順利進入正常幼兒園,與其他小朋友並無什麼區別。所以要感謝科技的發展進步,感謝科學家的努力,讓我們的孩子能重新聽到聲音。
2、說什麼耳蝸聲音失真的,都是對耳蝸不了解的,無論是耳蝸,還是助聽器,還是人耳聽到的聲音,最終都將轉化為電流刺激和神經衝動傳入大腦,這裡面的原理三兩句話說不清楚。最直觀的例子,人工耳蝸已經在包括歐美國家在內的全世界使用了四十多年,如果其效果不明顯或者有嚴重的問題能發展到現在么?3、有些人做了耳蝸效果不好,其實不是耳蝸的問題,而是其自身的問題,比如,孩子很小就聽力損失極重度,因為某些原因佩戴了很多年的助聽器,助聽器無法補償到位,沒辦法才做的耳蝸,這樣屬於走彎路,之前助聽器給孩子的聽覺和語言都埋下了很多不好的東西,做了耳蝸後需要一點點的糾正,這個過程是比較難的也比較漫長,效果也遠不如很小的孩子直接做耳蝸。4、最糾結的是那些成人聽障患者,他們比較在乎經濟成本(相對而言,小孩子父母為了孩子的將來,哪怕砸鍋賣鐵賣房賣地也要給孩子做耳蝸),這些人的心理預期比較高,因為多年深受聽力障礙的不便,他們心裡迫切希望花這麼一大筆錢能立即改善自己的聽力,讓自己重新進入主流社會,可是他們低估了這個過程的難度和長度,導致術後很多人的極度失望。總而言之,人工耳蝸是個好東西,用在合適的時間合適的人身上,才能最大限度發揮它的效果。我就是從小學開始兩個耳朵都戴助聽器,兩隻都是100分貝的助聽器……植入人工耳蝸風險太大了,而且同樣要用電池,體外掛著大助聽器,一點也不方便。現在助聽器技術越來越發達了,真的,二十年幾乎就是從壓根聽不見到能聽新聞聯播了(因為新聞聯播是沒字幕的就拿來做比方了)。
。
為什麼不植入耳蝸,其實要考慮很多因素,
經濟因素其實是最簡單的,有錢就做,錢少就做個便宜點的。
聽力醫學方面才是應該重點考慮的,簡單的說就是根據聽力損失性質和程度。
1、目前國內人工耳蝸手術主要集中在孩子身上,很多孩子一出生就是重度極重度耳聾,如果沒有什麼耳蝸手術的禁忌症,人工耳蝸對他們來說是最佳選擇,尤其是在一歲以前完成手術的,術後康復效果非常明顯,三歲可以順利進入正常幼兒園,與其他小朋友並無什麼區別。所以要感謝科技的發展進步,感謝科學家的努力,讓我們的孩子能重新聽到聲音。
2、說什麼耳蝸聲音失真的,都是對耳蝸不了解的,無論是耳蝸,還是助聽器,還是人耳聽到的聲音,最終都將轉化為電流刺激和神經衝動傳入大腦,這裡面的原理三兩句話說不清楚。最直觀的例子,人工耳蝸已經在包括歐美國家在內的全世界使用了四十多年,如果其效果不明顯或者有嚴重的問題能發展到現在么?
3、有些人做了耳蝸效果不好,其實不是耳蝸的問題,而是其自身的問題,比如,孩子很小就聽力損失極重度,因為某些原因佩戴了很多年的助聽器,助聽器無法補償到位,沒辦法才做的耳蝸,這樣屬於走彎路,之前助聽器給孩子的聽覺和語言都埋下了很多不好的東西,做了耳蝸後需要一點點的糾正,這個過程是比較難的也比較漫長,效果也遠不如很小的孩子直接做耳蝸。
4、最糾結的是那些成人聽障患者,他們比較在乎經濟成本(相對而言,小孩子父母為了孩子的將來,哪怕砸鍋賣鐵賣房賣地也要給孩子做耳蝸),這些人的心理預期比較高,因為多年深受聽力障礙的不便,他們心裡迫切希望花這麼一大筆錢能立即改善自己的聽力,讓自己重新進入主流社會,可是他們低估了這個過程的難度和長度,導致術後很多人的極度失望。
總而言之,人工耳蝸是個好東西,用在合適的時間合適的人身上,才能最大限度發揮它的效果。
因為價格太昂貴了
可以申請國項。但是得排隊。
首先人工耳蝸會存在一定的手術風險,手術費和後期維護費用也是一筆不小的支出 ,而且效果也是因人而異的,
這個…反正在我身上就是經濟原因啊~家裡太窮了…耳蝸太貴了…攤手~
何不食肉糜
我是孩子家長,孩子聽力損失在60-70之間,目前佩戴助聽器,250以下低音頻缺失。孩子還不到1歲,目前不考慮人工耳蝸。GJB2雙雜合。用醫生的話是末端聽力神經細胞損傷。我不是學醫的,只是以一個患者家屬的身份在這裡發問,有沒有一種類似金屬的材料來替代損傷的聽力細胞,不需要外界電流刺激呢?就例如晶元,接受電流傳遞電流?有沒有這樣的情況?
我國這方面缺口很大。一個理想的耳蝸植入的整個流程是醫院新生兒篩選-聽力師的評估-助聽器醫師的評估和選配合適的助聽器-醫院植入-聽力師調配助聽器-語言治療師的康復。我國現在只在做醫院植入,前期和後期都不太完善(北京語言大學有相關科系),康復效果不盡如人意
耳聾的原因很多,可能是聲波的在耳道的傳導出現問題,可能是聲音在大腦中的產生出現問題,植入人工耳蝸並不能解決所有問題。
推薦閱讀: